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亡羊补牢》,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吸取教训、勇于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亡羊补牢”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将课文寓意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羊会丢失?为什么要在羊丢失后补牢?4. 情景教学(1)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亡羊补牢”的寓意,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亡羊补牢-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亡羊补牢-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亡羊补牢-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亡羊补牢”故事主题及寓意。

2.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中人物性格、行为的变化。

3.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题目和讨论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亡羊补牢”是一则传统寓言故事,你们是否听说过这则故事呢?这则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寓意呢?学习(3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故事、配合理解思路等方式带领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阅读故事(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故事课文并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阅读故事文本。

配合理解思路(15分钟)教师通过以下配合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1.阅读学生读完文本后,教师将提问的问题呈现在投影上,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和文化内涵。

例如:“为什么说‘亡羊补牢’呢?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呢?”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学生讨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行为变化等问题,并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汇报到全班。

巩固(15分钟)教师通过“课文典读”和“释义传递”两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词汇及语言表达。

课文典读教师和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通过正确朗读句子、短语或单词的方式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

释义传递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生词词汇及其释义,让学生逐个背诵并进行传递,直到到达最后一个学生为止。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加深对故事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扩展(10分钟)教师现场完成小练习,把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解决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亡羊补牢”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其故事中贯穿了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德观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展示故事的情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收获。

同时,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性,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需要教师通过区分强弱项,灵活应对,而且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相关知识点,把握故事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基本情节、寓意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道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寓意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
6.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寓言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牢、羊、丢、修、告诉、后悔、邻居、劝告等。
-理解并运用词语:寓言、亡羊补牢、后悔、劝告,明白它们的含义和在故事中的具体应用。
-在理解词语环节,教师通过具体语境举例,让学生明白“亡羊补牢”指的是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道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即事情发生后要及时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抽象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寓言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教资《亡羊补牢》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资《亡羊补牢》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资《亡羊补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亡羊补牢》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

(2)将故事情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寓意。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农夫一开始不把羊圈修好?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寓意是什么吗?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亡羊补牢》的寓意。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道理。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角色表演《亡羊补牢》的故事。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如何解决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亡羊补牢》的读后感。

2.课后实践:在生活中尝试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寓意。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成语“亡羊补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成语“亡羊补牢”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与成语“亡羊补牢”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明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道理,遇到问题时要勇敢面对,积极解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亡羊补牢》的课件或黑板。

2. 成语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亡羊补牢》的。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思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寓意(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羊丢失了要赶快修补羊圈呢?(2)学生讨论,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即出了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补救,防止更大的损失。

4. 应用成语(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朗读并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成语“亡羊补牢”进行语言表达,如造句、演小剧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如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课文《亡羊补牢》背诵给家长听。

(2)用成语“亡羊补牢”写一篇小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等形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活动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及时纠错,避免将错就错。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亡羊补牢》故事的意义和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亡羊补牢”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故事大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吗?你觉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2.讲解故事(20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和讲述,帮助学生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重点介绍故事中“亡羊补牢”的寓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及时纠错、改正错误。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表达的道德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每组可以设计小节目或者小演讲来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课堂展示(15分钟)每组展示完毕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可以就不同小组的表现和思考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思考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从《亡羊补牢》中得到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道德内涵和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思考、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道德教育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

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2、齐读成语。

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一)读一读——读文知事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

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

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

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

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

“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二)品一品——品文析人1、指生读。

《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2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2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的教案(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亡羊补牢》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

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3)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及其背后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及时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1)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及其背后的道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成语“亡羊补牢”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朗读背诵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亡羊补牢》。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素材。

3.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报。

4. 课后作业布置及反馈。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成语“亡羊补牢”的意义。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亡羊补牢”的含义。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改正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改正。

2.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

5.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农夫、邻居等人物,表演故事情节,体验角色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承认、改正错误,做到“亡羊补牢”。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并默写生字词。

1.2家长监督孩子朗读课文,并讲解“亡羊补牢”的含义。

2.拓展作业:2.1家长协助孩子收集有关“亡羊补牢”的故事或名言,分享给同学。

2.2家长鼓励孩子在家中尝试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培养孩子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运用。

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通用10篇〕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通用10篇〕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那么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络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那么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丧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好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考虑: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络,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做事要及时,并能将这一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抓住主题。

2.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亡羊补牢”的道理,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图片、挂图、活动设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请学生们谈谈他们知道的关于“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们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

二、教学展示(35分钟)1.教师介绍故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并给学生讲解故事中一些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以确保学生理解。

2.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测试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例如:a.故事的主题是什么?b.为什么小明没有及时修理羊栏?c.小明为什么后悔?d.小明最后做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故事中的道理:“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4.教师分组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在小组中讨论一个他们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是亲身经历或者他们周围人的经历,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想法。

5.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内容,并分享他们的思考。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学生们进行一次练习,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a.小明为什么没有及时修理羊栏?b.如果小明及时修理羊栏,会发生什么事情?c.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分享一下。

2.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思考一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场景,写一篇小短文来说明“亡羊补牢”的道理。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亡羊补牢”的道理,并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及时采取行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故事《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将这一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学生们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2.能够复述《亡羊补牢》故事的情节;
3.能够运用《亡羊补牢》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电脑和投影仪;
2.《亡羊补牢》成语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
3.学生练习本;
4.互动式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引入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成语故事的了解和想法。

2. 故事阅读(15分钟)
•将《亡羊补牢》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
猜测故事内容。

•阅读《亡羊补牢》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 讨论与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并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对应的道理。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寓意,引发他们对成语的思考和思考成语的
应用场景。

4. 拓展活动(15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亡羊补牢》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现实中类似的场景进行对话或角色扮演,运用成语来解决问题。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思考,
•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鼓励学生收集和分享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亡羊补牢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可能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学习成绩的下降。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含义,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以及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补救。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亡羊补牢”的意义和来由;•掌握“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进行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和补救的必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入主题: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路过一家小摊,看到里面的糖果非常诱人,但他每天都按捺住了购买的冲动。

直到有一天,小明忍不住买了一颗糖果,并且觉得非常好吃。

从那天起,小明每天都去买糖果,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的零花钱竟然已经没有了。

小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决定要改正这个坏习惯。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小明的什么习惯是不好的?•小明为什么觉得这个习惯不好?•如果小明及时发现并改正这个问题,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2. 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引导学生讨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由;•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

3. 语境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些语境,让学生尝试使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进行表达。

例如:•尝试给一个拖延症患者提出建议;•尝试给一个忘记交作业的同学提醒;•尝试给一个没有备考的同学提供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3篇)学校二班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予;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告知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发.)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三.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邻居劝说懊悔2.沟通争论,记忆字形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窿:上面是"穴宝盖',下半部分的"生'字上面有"一',不要丢掉街:中间最终一笔是提3.口头组词四.深化学习,理解寓意1.默读课文,思索:养羊人丢了几词羊?为什么丢?(丢了两次养,由于羊圈破了.)2.学习第1---4段(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缘由.(2)请你用由于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3)句式练习我今日特殊兴奋,原来______.由于小丽生病了,所以------.(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由于羊圈破了,那么其次次是由于什么呢?(不听邻居的劝说)指名读邻居和养羊人的对话.(5)养羊人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同学们分析的对,养羊人没有仔细分析丢羊的缘由,考虑问题不全面.(6)养羊人不听劝说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对."又'是什么意思?由此可见,不听劝说,没有准时补救,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假如做错了,肯定要准时改正,要不下次确定还错)3.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画出其次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2)理解句子,出示句子:他很懊悔."懊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还不晚?五.深化理解,揭示寓意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的过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2.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总结:一个人犯了错误,只要即使订正,就不算晚,所以就有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板书: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丢羊(羊圈破了)---又丢羊(不听劝)---不再丢(补牢)寓意:有了错误,准时改正学校二班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熟悉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二下第五单元《亡羊补牢》教案

二下第五单元《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执教:蔡丽【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借助字源、偏旁、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寓、亡、牢”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后悔”等词的意思。

2.读寓言,理情节,用“后来”述说两次丢羊的原因,并读好故事中的对话。

3.通过同桌、小组合作思辨等谈自己的看法,得出故事的寓意,并结合寓意联系生活劝说同伴、自己。

【教学过程】启动单元学习一、课前聊天,看图猜故事出示《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狐假虎威》小结:这些故事都是上学期学过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

二、任务驱动,明确新内容这节课起,我们将走进第五单元的课文,一起来读故事、谈看法,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任务:那就是当当“小小劝说员”。

任务一:读寓言,理情节1.读题目,知寓言(1)读准课题(读准“则”)(2)出示古文字,识记“寓”①看“寓”的古文字。

②猜“寓”的意思。

2.读寓言,理情节创情境:今天我们要读的第一个寓言故事就是《亡羊补牢》。

我们知道故事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养羊人,另一个是——街坊。

今天我们也要化身“街坊”去劝说这个养羊人呢?(1)带问题,初读课文请大家拿起书本翻到57页开始,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羊丢了几次?你是怎么知道的,找找依据?(2)交流汇报,理清情节3.大致说题意任务二:还原场景,由“果”寻“因”一、第一次丢羊场景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次丢羊的场景。

1.猜第一次丢羊的心理2.师生合作读3.现在你们知道第一只羊丢的原因了吗?请试着用上“原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还原第二次丢羊的场景1.进情境,读好对话(1)扮街坊,进行劝说①采访:现在你们就化身成一个个街坊了。

看到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叼走了。

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②劝说:谁想带着你们刚才担心、着急、关心等心情来劝劝他呢?③指导个别劝说——全班齐劝说(抓住“赶紧”、“堵上”、“吧”)2.进情境,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过渡:街坊这么着急的劝说,可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扮养羊人,读好反问)3.同桌演,读好对话(自由读——展示读)三、品人物,辨“果”“行”1. 师继续讲述故事:养羊人没有听街坊的劝告,所以——(1)谁能再用上“原来”来说说第二只羊丢原因。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二五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二五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二五《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齐读)二、理解题目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2、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三、初读课文1、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羊圈后悔劝告窟窿街坊寓言(1)**读词(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请看第一行的单词。

有一个单词有特殊的发音。

找到了吗?(圆圈:复调)(3)第二行谁来带读?(指名读)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

(5)齐读这些词。

3、指导书写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字形也比较复杂。

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窿”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1)生观察。

(2)师范写,(3)生练写并展示。

四、再读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并且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课文,(2)生评价。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2次)(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

汇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之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译文;《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吧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资料;《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

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

再按照
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

都没有具体年代。

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

书中所记载的时代。

上自战国初期,下自秦朝统一六国。

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查字典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亡;丢掉;牢;这里指羊圈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

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

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

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

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

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

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

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

“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