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单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材料,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重点展开】
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水平
农业:区位条件、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
工业:区位条件、工业类型、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类型、工业部门;
交通:方式、通达度、区位条件;
4.归纳区域特征
5.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特征及差异分析
2017年·全国卷2·T1-3、T36
2017年·全国卷3·T1-3
2018年·全国卷1·9、11
解题要有依据,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高考常考内容,试题通常从地理特征突出的区域切入,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构建答题模板,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学生已知的知识与已有的能力。在进入高中之前的初中,学生已经已经接触到区域的相关知识,大致知道不同地区的基本特征。进入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感到必修三的内容比自然、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识更综合化,记忆混乱,理解上的难度比较大。在新授课学习后,只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二、学生未知的知识和欠缺的能力。第一点,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析区域差异的框架知识,但并不能深入透彻理解某一区位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如不能理解“气候”因素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城市布局等密切相关。第二点,教材或教师呈现的区域特征比较熟悉,但新的情景案例难以解决,案例学习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差。第三点,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把做题看成读书的目的,抛开了地理原理的实践应用。
引发总结
如果考查到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对比,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题思维构建
总结提升
指导解题方法
一、比较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异同点:
1.明确区域的空间范围
【关键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
2.分析区域自然特征
【关键词】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生态问题;
【重点展开】
气候:类型、特点(水热、光照、昼夜温差)、成因、气象灾害;
地形:类型、海拔、地势、特殊地貌分布区、地质稳定性;
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肥力、酸碱性、透水性等
资源:类型、数量、分布均衡性、分布特点;
生态问题:类型、程度;
3.分析区域人文特征
记背知识点,形成知识铺垫。
自查自纠
布置任务
自主完成课前导学案,巩固基础知识(见学案)
完成学案
自学成果展示
对照答案自主矫正,组内交流,派代表讲解。
交流学习
要点归纳
(见学案)
巩固Fra Baidu bibliotek础
释
疑
解
惑
高考命题分析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考向必究
考题取样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美国西部
地理位置
纬度
海陆
地形
气候
植被
资源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开发条件
有利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②;③;④;⑤;⑥。
2、读下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设计内容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观看……视频,思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学生观看、欣赏视频,思考回答
目标展示
展示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如上)
【教学目标】(如上)
阅读了解
知识构建
教师讲述区域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出示知识结构。
析图技巧
1.析位置---长三角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松嫩平原位于45°N附近,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东部
2.析区别--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矿产资源;
3.析影响---对农业影响:长三角水热充足,发展水田耕作业(水稻种植业),种植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或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畜牧业,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一年一熟;---对工业影响:长三角为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
二、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整理记录
迁移应用
当堂达标训练
1、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22分)
(1)比较中国西部、美国西部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存在异同。完成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西部
练习巩固
思考作答
随堂练习
出示引导反馈矫正
见评测练习
自主完成
作业布置
布置任务
完成课后练习
学以致用
《必修三第一单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情分析
必修三与初中地理虽然都以研究区域地理知识为主要内容,但初中地理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区域差异,初步掌握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必修三则是从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去认识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关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典
型
例
题
剖
析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示意图。
(1)据图判断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候差异?(2分
(2)为什么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少于长江三角洲?(2分)
(3)气候条件的差异对两地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讨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共性特征,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协调发展可持续的观念
【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和材料,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导学法、小组探究讨论法、比较归纳提升法
【课程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材料,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重点展开】
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水平
农业:区位条件、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
工业:区位条件、工业类型、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类型、工业部门;
交通:方式、通达度、区位条件;
4.归纳区域特征
5.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特征及差异分析
2017年·全国卷2·T1-3、T36
2017年·全国卷3·T1-3
2018年·全国卷1·9、11
解题要有依据,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高考常考内容,试题通常从地理特征突出的区域切入,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构建答题模板,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学生已知的知识与已有的能力。在进入高中之前的初中,学生已经已经接触到区域的相关知识,大致知道不同地区的基本特征。进入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感到必修三的内容比自然、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识更综合化,记忆混乱,理解上的难度比较大。在新授课学习后,只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二、学生未知的知识和欠缺的能力。第一点,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析区域差异的框架知识,但并不能深入透彻理解某一区位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如不能理解“气候”因素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城市布局等密切相关。第二点,教材或教师呈现的区域特征比较熟悉,但新的情景案例难以解决,案例学习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差。第三点,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把做题看成读书的目的,抛开了地理原理的实践应用。
引发总结
如果考查到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对比,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题思维构建
总结提升
指导解题方法
一、比较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异同点:
1.明确区域的空间范围
【关键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
2.分析区域自然特征
【关键词】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生态问题;
【重点展开】
气候:类型、特点(水热、光照、昼夜温差)、成因、气象灾害;
地形:类型、海拔、地势、特殊地貌分布区、地质稳定性;
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肥力、酸碱性、透水性等
资源:类型、数量、分布均衡性、分布特点;
生态问题:类型、程度;
3.分析区域人文特征
记背知识点,形成知识铺垫。
自查自纠
布置任务
自主完成课前导学案,巩固基础知识(见学案)
完成学案
自学成果展示
对照答案自主矫正,组内交流,派代表讲解。
交流学习
要点归纳
(见学案)
巩固Fra Baidu bibliotek础
释
疑
解
惑
高考命题分析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考向必究
考题取样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美国西部
地理位置
纬度
海陆
地形
气候
植被
资源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开发条件
有利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②;③;④;⑤;⑥。
2、读下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设计内容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观看……视频,思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学生观看、欣赏视频,思考回答
目标展示
展示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如上)
【教学目标】(如上)
阅读了解
知识构建
教师讲述区域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出示知识结构。
析图技巧
1.析位置---长三角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松嫩平原位于45°N附近,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东部
2.析区别--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矿产资源;
3.析影响---对农业影响:长三角水热充足,发展水田耕作业(水稻种植业),种植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或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畜牧业,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一年一熟;---对工业影响:长三角为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
二、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整理记录
迁移应用
当堂达标训练
1、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22分)
(1)比较中国西部、美国西部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存在异同。完成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西部
练习巩固
思考作答
随堂练习
出示引导反馈矫正
见评测练习
自主完成
作业布置
布置任务
完成课后练习
学以致用
《必修三第一单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情分析
必修三与初中地理虽然都以研究区域地理知识为主要内容,但初中地理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区域差异,初步掌握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必修三则是从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去认识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关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典
型
例
题
剖
析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示意图。
(1)据图判断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候差异?(2分
(2)为什么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少于长江三角洲?(2分)
(3)气候条件的差异对两地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讨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共性特征,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协调发展可持续的观念
【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和材料,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导学法、小组探究讨论法、比较归纳提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