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发展现状及趋势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构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构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涵盖面广泛、跨学科的领域,其构成包括多个分支学科。
以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构成及其简要介绍: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反馈和优化方法来控制动态系统。
它包括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领域。
控制系统工程:控制系统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工业控制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和实现。
它包括过程控制、制造系统控制、网络控制系统等领域。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它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等领域。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另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从图像或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识别。
它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优化。
它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管理等领域。
生物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学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和医学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管理。
它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
这些分支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完整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

高等教 育研 究学报
d u l fHih rE u a in R s ac o ma g e d c t e e r h o o
Vo . 1 13 ,No 4 .
De 2 0 c.0 8
・
学科建设 ・
一
流 控制 科学 与工程 学科 建设 的思 考
一
才培养的 目标是为具有解决 实 际工程 能力的 自动 化应用研 究与开发、应用技术 及其复 合型 高层次人 才奠定基 础 ,部 分本科毕业生将进入高一层次 的学位教育 。
()“ 3 应用技术主 导型 ” 自动化 学科 专业 :本科专业人
、
国内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
才培养 的 目标是具有解决 实际 问题能力 的 自动化应 用技术
dvl m n o i o ao cnl y h ee p et fn r tnt ho g,t o fm i e o e ̄n o si c deg ef gd c le k it hr t i c r tat, t ]c nea ni en i ii saeO eca c rtso pa i ly r e n ni s pn t lh a es i f cc i
技术及其复合型人才奠 定基 础 ,相当部 分的本科毕业 生将 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位教育 。
() “ 2 工程研 究应 用型” 自动化 学科 专业 :本科专业人
在各类传 统 和先进 的制 造 系统 、电力 系统 、核 工 程 系统 、
航天系统 、航空 系统 、航海 系统 等工 程系统 中 ,控 制工程 具有重要 的地位 ,甚至还 促成 了相应专业 领域 内独 立 的工 程控制学科 。
国内高校 自动化学科专业 培养 目标进行类型定位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况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学科概况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光荣的历史,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沿革中,本学科以综合性强、覆盖面宽、培养人才的基础厚且适应面宽著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军民结合和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了人类劳动的强度,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一。
自动化技术对实现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从航空航天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从先进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从智能交通到楼宇自动化,从医疗仪器到家庭服务,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智能、生物、网络等新技术赋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内涵,使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学科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即使学科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学科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以各个行业的系统与控制共性问题为动力牵引,研究在一定目标或指标体系下,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分析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特别是动态行为,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设计与实现控制与决策系统。
本学科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电子电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基础,专业理论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线性/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辨识与仿真建模、现代检测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智能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导航与制导系统等。
自动化所郭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报告

自动化所郭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报告
CAA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导读】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18年启动了中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史研究项目,对自动化学科在中国的生成、发展、演化历史进行梳理和研究,对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发展趋势,总结学科演化特点和规律,提出研究方向。
为配合学科史项目进展,学会特推出【学科史】专题,选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推送。
学科史撰写工作任务繁杂工程艰巨,如有纰漏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同时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相关史实素材,感谢您对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大力支持!
自动化主要研究各种系统信息互相作用的规律性,以及利用这些规律对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和控制,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通过各种自动控制装置,各类机器人和其它自动机构来代替或延伸人类的信息获取、处理、控制、管理和决策等功能。
它不仅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与部分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够在各种特殊环境中去完成各种精密、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动化科学和技术始终与新兴学科和先进科学技术深深融合在一起,在工业、农业、军事、航天、经济、商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成立于1958年,首创国内第一个自动化系。
自动化系现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1人。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教授兼任自动化系主任。
自动化系毕业生适应面广,历年来供不应求,深造和求职的选择余地很大。
其中大部分本科生被录取为国内外的研究生,其余同学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科研院所、高校、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知名公司都能找到发挥自己所学专长的工作岗位。
新环境下的控制学科理论发展方向研究

新环境下的控制学科理论发展方向研究摘要:本文从新环境下社会需求的改变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控制学科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新环境下如何进行控制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理论发展的与建设,以适应新环境下工程界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控制学科;社会需求;理论发展;pid控制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56-02控制学科的发展与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本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综合型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以各研究领域内抽象出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应该采用何种控制决策方法,实现某一既定目标。
传统的控制目标经常以某一回路的控制精度为目标,研究某种控制器,远不能满足目前大工业环境下以经济效益为最终控制目标的这一实际需求。
本文从工程界实际需求出发,探索控制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理论发展的与建设。
一、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的控制学科理论发展实际上,从控制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一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驱动力,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的发展一直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各领域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许多新方法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反过来又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形成和发展。
早在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水运仪象台和蒸汽调速器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推动了最早的控制研究,推动了控制理论中的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轮船掌舵系统和电话系统推动了经典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与航天需求推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并引导了ici公司的控制系统及目前常用的plc、dcs控制系统与嵌入式控制系统,plc、dcs及工业需求推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阿波罗计算机控制系统又引起了最优控制理论的研究;目前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运行优化与控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涉及到工业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它兼具了技术开
发与应用及其管理的技术内容,它是决定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
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已服务于大量的工业领域和不同的行业,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改变了和调整了传统的工业生产环境。
当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节能减排
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这一领
域受到工业界以及科学界众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因此其发展前景可观。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被凸现出来,为可
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领域,越来越
多的领域需要过程装备与控制的技术支持,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因此发展空间将
拓宽。
在此背景下,未来可以预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会取得更多成就,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计算等新技术,实现智能改造,增强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可以借鉴模糊控制
及先进的控制理论,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控制。
另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也会应
用于大量工业园区,如食品加工园区、制造业园区再加上网络技术,将建立适合制造业生
产型企业的智能管理系统。
总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正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未来它将更加倾向于智能化、网
络化、可持续发展等新方向,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作总结中国自动化学会在本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协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精神。
根据科协指示,年初我会对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进行了整顿,学会秘书处办公室人员在整顿中进行了全面调整;学会各专委及地方学会在本年中大部分进行了换届;原计划的本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因内部整顿而推迟到2008年进行。
一方面进行人员大调整,另一方面学会的各项工作不能停顿。
为此,2007年成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年。
现对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加强学会学术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自动化学会每年平均组织约40次全国性的或专业领域的学术会议,学会始终把学术交流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坚持贯彻自动化技术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充分发挥学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2007年我会开展国内学术交流项目30项,国外学术交流项目5项,科普活动2项,展览会项目6项,以上活动都已完成。
我会在科协的指导下,2007年首次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活动,于8月和11月两次召开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讨会"。
戴汝为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目前此研究成果正在总结中。
此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我国自动化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积极推动作用。
各省级自动化学会,充分发挥联合的优势,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有的放矢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学术交流活动。
其联合学术活动主体明确、结合市场、联系企业、完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抓住国家建设开发西部地区的契机,联合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学会就西南地区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围绕如何实现自动化领域内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开展的西南地区联合学术交流活动,取得较大成功。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发起和组织的"泛珠三角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大会",为推进和帮助泛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加快企业产品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及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的步伐起到一定的作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本学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批准的第二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则是我校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7年),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多年来,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
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以工程领域内的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飞行器为对象,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能力的高级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全面、精确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对项目进行监控和控制,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的一门管理学科。
它在建设、制造、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着以下几个现状:1.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工程项目规模不断增大,涉及的范围广泛。
这给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更加精细的计划和协调。
2.项目变更频繁: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或者其他原因,工程项目可能经常出现变更,这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并进行有效的变更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困难:在一些快速发展的行业,人才有限,特别是具有项目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加稀缺。
这导致很多项目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好地管理和调配资源。
1.信息化和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开始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提供更高效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
2.敏捷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敏捷项目管理方法逐渐替代传统的瀑布式项目管理方法,以应对项目变化频繁的挑战。
敏捷项目管理注重项目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更加注重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3.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在当前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将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应对以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对策:1.加强项目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促进项目管理理念的传播。
培养更多具有项目管理经验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项目管理的需求。
2.推广和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广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的研发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项目管理需求。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摘要:一、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简介1.控制科学与工程的背景与意义2.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与任务3.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2.控制算法与优化技术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4.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四、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2.当前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与成果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正文: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控制理论、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的学科。
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涉及到自动化、信息技术、数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能耗、保障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
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与优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关注传感器、检测仪表、自动化设备等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涉及系统建模、分析、设计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在研究方法与技术方面,控制科学与工程涉及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控制算法与优化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为控制问题的求解提供了理论基础;控制算法与优化技术为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提供了手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为获取系统状态信息提供了途径;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为远程控制与信息传输提供了支持。
在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应用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人们对自动化、智能化的追求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工业、交通、军事、医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1.1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随着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而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科学与工程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和节能降耗,实现了工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靠。
在食品、纺织、包装、制造等行业,基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方法,不断推进着自动化生产的普及和推广。
1.2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还扩展到了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系统,无人机,海洋勘探设备等都是基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
在交通运输领域,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而且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交通出行体验。
1.3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中,控制科学与工程既应用在现代医疗设备的研发中,也应用在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
此外,基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技术手段,医疗器械和医疗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上述三个领域,无疑的展示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基础和重要性。
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展望2.1 发展趋势未来,控制科学与工程将通过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进而实现对控制系统具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设计水平。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也将更多地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控制体系。
对管理平台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未来控制科学与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原创版】目录1.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与重要性2.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概述3.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4.我国在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成就5.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1.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与重要性】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优化与调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等领域的应用科学。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概述】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是按照我国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涵盖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多个专业领域。
【3.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仿真与优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自动化仪表、传感器、执行器等检测与控制装置的设计、制造与应用。
(3) 系统工程: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
【4.我国在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成就】我国在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如在航天、航空、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此外,我国在这个领域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控制科学与工程概要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士后流动站,在200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第9(其中科学研究单项排名第4)。
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五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北京市和部委级重点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部委级重点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有: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决策与仿真;鲁棒控制与非线性控制;工程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
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
3.导航、制导与控制:惯性定位导航技术;组合导航及智能导航技术;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惯性器件及系统测试技术;火力控制技术。
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新型执行机构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表及控制器;测控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5.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系统预测、决策、仿真与性能评估;网络信息技术、火控与指控系统技术;复杂系统信息处理、控制与应用技术。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摘要:一、引言二、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简介1.学科定义2.学科发展历程3.学科研究领域三、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分支1.控制理论2.系统工程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5.系统分析与集成四、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高校研究成果2.产业应用现状3.国家政策支持五、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应用领域1.制造业2.交通运输系统3.医疗卫生领域4.环保与能源5.农业与林业六、展望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2.跨界融合3.国际化合作4.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分析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二、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简介1.学科定义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是研究控制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的一门学科,旨在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控制与集成。
2.学科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控制理论与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得到了广泛关注。
3.学科研究领域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研究领域包括:控制理论、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分析与集成等。
三、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分支1.控制理论控制理论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优化方法,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础。
2.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关注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强调系统分析与综合。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处理等技术,致力于实现智能化控制系统。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与专业背景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自动控制技术也逐渐引入,最终形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其应用领域覆盖了化工、能源、安全工程等多个方面,本文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现状;趋势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发展现状为了满足过程装备行业的实际需要,本专业在学校阶段所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掌握装备机械基本理论知识,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本专业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机械师以及技术人才,并不是只掌握理论知识的工程师。
要想在现阶段的过程控制领域中取得成绩,必须在掌握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兼有设计、研发、制造以及应用的能力。
过程装备和控制在这些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设备、故障诊断以及流体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能源和动力的开发工作是我国的主要研究课题,这一专业已经逐步涉及到航天、航空和能源等各个领域,在这些领域当中,技术人才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于生产和制造尤为重要。
从专业设立初期到今天为止,这些工作为国家不同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
我国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过程控制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在工业等不同领域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国家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人才的培养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术人员对知识必须扎实、熟练的掌握。
所谓控制工程,就是实现对设备或者仪器的高效率控制,逐步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实现生产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智能化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
只有对不同的产业进行高效的控制,才能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转,同时,保证生产质量。
加强学科交叉,注重基础理论,发展控制学科

一61—
的特色,在RFID的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系目前有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 软、硬件环境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并已利用RFID设备开发了物联网原型系统、基于RFID 的停车管理系统和家校通管理系统,在RFID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凭借良好的技术积累和学术影响力,由武汉市科技局支持的“武汉市RFID生产力促进 中心”也正式批准在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成立,这无疑将为我系RFID技术及物 流专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 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能否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它 考验着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更考验着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能 力,以及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 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急管理工作也已成为是“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已为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在 应急监测、预警、应急规划等方面为控制学科提供很好地发展平台。 目前,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中心,以分布交互仿真和决策技术 为基础,利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中心的优势及其仿真平台,围绕国家公共安全 发展需要,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等应急状态处理的技术平台,实现应急预警、指挥、管理与决策 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 4.国防建设领域 随着国际军事发展,新军事变革要求和信息化战争需要,要求我国国防建设以信息技术 应用为动力,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指挥自动化为核心,通过有效开发军地信息资源,对国防 后备力量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造,从整体上提高建设质量。在这一重大进程中,为学科发 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机会,我系通过多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国防项目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结冰探测技术、微小目标装配自动化装配系统以及飞行器的神经网络建模、在线辨识、多 模型切换鲁棒控制等方面。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定义和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主要涉及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系统、机器学习、信息处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控制算法设计与优化、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
智能系统和机器学习也是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内容。
信息处理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方向,其中包括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
二、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发展现状当前,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需要与之紧密结合,发展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新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系统。
另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也会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结论:通过对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也可以预见到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 是指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估,以了解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科发展和研究规划提供参考。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的目的通常包括:1.了解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制定研究计划和预测未来发展。
2.评估学科的研究质量和成果,以便提高学科水平。
3.发现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以便采取措施解决。
4.为政府和社会机构提供决策建议。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科发展和研究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1.研究论文数量:包括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的论文数量。
2.引用率:指研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3.H指数:指一个研究者的研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4.专利数量:指研究者申请和获得的专利数量。
5.研究经费:指研究者获得的研究经费。
6.人才培养:指培养出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数。
这些指标是评估学科研究现状和水平的重要参考,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研究质量和成果,还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如:1.专家评审: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学科的研究进行评估,可以获得专家的专业意见。
2.问卷调查:通过对学者或行业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他们对学科发展的看法。
3.数据分析:通过对学科研究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学科发展趋势。
这些方法都可以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研究规划提供有益的信息。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还可以通过监测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来进行。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1.学科排名:通过对学科的排名来了解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2.学科网络分析:通过研究学科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来了解学科的研究联系。
3.成果转化:通过研究学科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来评估学科的研究成果。
2020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申报

2020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申报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应用控制系统来管理和调节各种复杂系统的运行。
在现代社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在自动化、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系统的建模、数据分析和控制算法的设计,控制科学与工程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精度和鲁棒性,从而实现对系统行为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其次,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贯穿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最早的传统控制方法到如今的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和优化控制等先进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不断演进和创新,为实现各种复杂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建模与识别、控制算法设计与分析、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网络控制与协同控制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实践,控制科学与工程能够提供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性问题,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本文将通过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全面介绍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期为读者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了解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本篇长文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论证过程。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首先,本文将通过引言部分引出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引言将对2020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申报的背景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1节将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进行阐述,包括其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和方法;2.2节将回顾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介绍其在过去几十年中的重要里程碑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外现状概述:
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一般为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
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域方法。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系统运动的稳定性、时域和频域中系统的运动特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校正方法。
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般仅适用于单变量和定常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的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
状态空间法本质上是一种时域的方法,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而且描述和揭示了系统内部状态和性能。
较之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要广泛得多,原则上将,它既可以是单变量、线性、定常、连续的,也可以是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离散的。
智能控制可以概括为自动控制和运筹学、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结合,其结构是:
识别、推理、决策、执行。
在低层次的控制中用常规控制器,而在高层次的控制中则应用具有在线学习、修正、组织、决策和规划能力的控制器,模拟人的某些智能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
智能控制理论是以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计算方法为基础的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的发展还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但是可以预见智能控制的发展与完善将引起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全面革命。
集散控制系统(DCS)就是在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巨大需求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技术。
它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它既打破了常规控制仪表功能的局限,又较好地解决了早期计算机系统对于信息、管理和控制作用过于集
中带来的危险。
当前DCS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基于无线工业网络的集散控制系统,采用DCS不是简单地取代传统的控制设备,而是一种高新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新时期的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面临新的机遇与问题,一下所列几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面临的挑战:
(1)具有符号和连续动力学系统的控制。
下一代的系统将把逻辑运算(如何符号推理和决策)和连续量(如电压、位置和浓度)结合起来。
目前的理论不能有效地处理这样的系统,特别是描述大系统的时候。
(2)分布、异步和网络环境中的控制。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鲁棒性,分布在多个通过数据包通信而相互连接的计算单元之中的控制必须采用新的形式。
对于那些控制时无法忽略计算与通信上的约束的应用威严,这一点尤为突出。
(3)高层次的协调与自主。
反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的决策系统中,包括供应链的管理和物流、空间管理和空中交通控制以及C4ISR系统。
为了使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能可靠地运行,需要将近二三十年鲁棒控制系统在分析和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扩展到这些更高层次的决策系统里。
(4)控制算法的自动综合,且具有集成的验证和确认。
未来的工程系统需要能够快速进行设计、再设计和实现控制的软件。
研究人员需要开发功能更强大的设计工具,使得从建模到环路中含有硬件的仿真(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的整个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能自动完成,这包括系统级软件验证和确认。
(5)利用不可靠的部件建立可靠的系统。
对于大部分的大工程系统,即使个别元件不能工作时,整个系统必须能够连续运行。
进一步地,这要求系统的设计允许系统可以自动重构,以便它的功能逐渐下降而不是突然地停止。
至今,以上所列五个问题仍事当今自动化研究与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和研究热点。
目前,复杂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仍然是国际主流的研究方向,尤其是网络化控制系统为代表体现了复杂系统研究的热潮。
与之相关,对各类智能合作控制
策略与技术的研究,从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到基于代理的智能控制方法,也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
机器人与智能机器是最典型的自动化应用;智能交通技术与交通堵塞、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紧密相关,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有较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自动化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自动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传感网络已成为国内外近期的主要研发热点,尽管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待时日,但其发展远景广阔。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的监测的保护、医疗护理、军事领域以及其他探测用途。
与之相关,智能空间技术也是未来自动化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智能空间技术把控制、传感、通信、计算融为一体,其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机器人技术等。
二、国内主要进展和成果:
(一)自动化领域:
xx天佑:
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
xx飞跃: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二)控制理论与工程
(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四)系统工程
(五)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六)导航、制导与控制
(七)新兴领域和方向:
生物信息学,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空间系统,复杂系统的平行控制和管理。
控制理论
一、研究现状与主要成果
(一)系统的复杂性与复杂系统控制
(1)控制系统复杂性研究
(2)混杂与切换系统
(3)多自主体得涌现
(4)量子控制
(5)混沌及其控制
(二)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1)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
(2)模糊逻辑与模糊控制
(3)学习控制
(三)高技术导向的新控制理论与新方法
(1)xx飞行器制导控制
(2)电力系统控制
(3)通信与网络控制
(4)机器人控制
(5)预测控制
(6)自抗扰控制
(7)鲁棒控制
(四)控制理论中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
(1)系统辨识
(2)分布参数系统的能控能观性
(3)非线性系统控制
21世纪控制论在以下几个应用领域面临挑战:
(1)航空航天与交通
(2)信息与网络
(3)机器人与智能及其
(4)生物与医学
(5)材料与过程控制
整理自: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7- 2008.xx:
xx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xx的《工程控制论》
刘豹的《自动控制原理》、《自动调节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