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
![第九课一步之遥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https://img.taocdn.com/s3/m/c59edaec524de518964b7d57.png)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第九课一步之遥——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八年级教科版新授课主备:王伟朵参考:党为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防微杜渐、有错必改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知识目标:知道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懂得在成长过程中要过则勿惮改。
【学习重点难点】树立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是学习重点和难点。
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为。
因此,只有当我们树立了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才能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也才能避免由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93-96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学习一、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1.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增强。
克服因年龄小而犯罪就不会被判刑,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错误思想。
二、为什么过则勿惮改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
2.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并勇于改正。
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地走向正道。
这种光明磊落的、真诚坦率的、知耻近乎勇的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要点探究】一个农民留下了一筐苹果,当时苹果只是个别溃烂,有人建议他把烂的部分扔掉,农民舍不得,每次都先挑烂苹果吃,把烂的部分削去,把剩余的好部分吃掉。
结果他不但总吃烂苹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筐苹果全都烂光了,再也不能吃了。
好苹果和烂苹果放在一起,都会成了烂苹果。
我们应该把好苹果与烂苹果分开来,可以避免好苹果被烂苹果拖累,把好苹果挑出来,把烂苹果坚决地扔掉,吃也吃得痛痛快快开开心心。
一个烂苹果,如果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并被剔除丢弃,就会烂一大箱好苹果,而且如果我们不舍得把烂苹果坚决地扔掉,我们吃的将会一直都是烂苹果,这就是著名的“烂苹果效应”。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3061230066f5335a8121f1.png)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教材分析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
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
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学情简要分析1.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2.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3.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通理解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帮扶能够接受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是学困生,需要小组的多多帮扶和老师课堂上多加关注,给予点拨和讲解。
学习优势:学生知道很多的明星,对违法行为有着简浅的认识.学习有着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拒绝不良诱惑的信心,远离违法犯罪;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九课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九课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https://img.taocdn.com/s3/m/6c244a29ed630b1c59eeb5d1.png)
第九课课题: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八年级政治学讲练测稿主备人:宋丽萍审核人宋丽萍王翠霞时间 2011 11一预习并自学 1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2回答下列问题:青少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二讲案1、导入:播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
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案例分析法。
展示某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或选取教材上的案例、漫画。
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思考“从该少年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从染上坏思想、坏习气开始,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
从而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3.第二层次:违法行为的分类运用教材89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与正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明确违法的含义,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处罚三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4.第三层次: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在处罚方面的区别。
搜集与每一种制裁相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为什么?”然后课件展示几种法律制裁的比较,明确我国规定的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通过比较、对照,分析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之间的区别,说明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无论何种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第四层次:模拟庭审模拟庭审活动。
案例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使用师生自己搜集的案例。
学年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导学案
![学年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e4f28eff9aef8951e0602.png)
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掌握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概念,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我国四种不同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学习方法】:教师启发与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相结合。
【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一、复习回顾1.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哪些可能导致我们违法犯罪?2.美好诱惑可能导致我们违法犯罪吗?3.查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查阅《刑法》二、预习引导看书P85-92,完成以下问题并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疑惑1.身边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违法了吗?3.什么是违法行为(或者违法)?按照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哪几类?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5.一般无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犯罪有什么危害?惩处犯罪分子有何作用?7.我国不同法律制裁有哪四种?课堂研讨与展示活动一:说一说,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活动二:讨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用表列出。
活动三:把违反的四种类型和对应的四种制裁用表画出。
活动四:讨论,惩处犯罪分子有何作用。
活动五:议一议,有点不良行为没有关系吗?课堂达标测评单项选择题1.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
”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C、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3.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触犯了刑法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4.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第九课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第九课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https://img.taocdn.com/s3/m/d9b8bd106bd97f192279e9b8.png)
⑴小刚参与打架斗殴、持刀抢劫分别属于什么和为?
小刚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课是不良行为; 多次打架斗殴、敲诈学生是严重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而持刀抢劫则属于 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当堂检测 1.A 2.C 3.B 【课后作业】 1.A 2.A 3.D
⑵假如你遇到被他人敲诈钱物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办
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 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 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 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 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 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活动二:说一说
小赵和小高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由于受网络游戏的 诱惑,无心学习,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而且还由迟到、 逃课、旷课 早退发展到逃课、旷课。只要有钱,他俩一定会拿去网吧 消费。为了有钱上网,他俩由开始的自己省钱发展到主动 多次向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 找钱,多次向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后来甚至发展到 多次入室行窃 多次入室行窃,而且盗窃财物数额较大。最后,他俩为了 弄到更多的钱,持刀入室抢劫一位老奶奶,并将老奶奶砍 持刀入室抢劫 成重伤。 砍成重伤。
我会巧妙地与坏人周旋,勇敢地指出 他的行为是违法的,能跑则跑,能呼 救则呼救;若遭到暴力胁迫就暂时把 钱给他,然后马上打110报警,或者 事后告诉老师和家长。
C组
⑴上述案例中,小阳的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违纪行为:旷课逃学,沉迷于上网、偷家里的钱。 一般违法行为: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 犯罪行为:参与打群架,把对方刺成重伤。 ⑵小阳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的过程说明了什 么?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小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置纪律于不顾, 无视法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 受到法律的制裁。②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有法 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和守纪律的好公民。
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到犯罪的启示
![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到犯罪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41972f158fafab069dc02a3.png)
释放之后,仍不思悔改,在社会上游手好闲。 后来为了满足自己花天酒地的生活,和几个“朋友” 组成盗窃集团入室盗窃,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人 民法院审理,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材料中刘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名人名言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Hale Waihona Puke 小而不为。———《三国志》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到犯罪 的启示
观看视频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 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 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它告诉有了不良行为如果 不及时改正,极有可能走 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1、漫画中的少年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的? 2、少年的经历给我们哪些警示?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1、少年是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一 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警示:少年的行为说明中学生,从不 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严重违法犯 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我们要防微渐, 有了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案例分析
中学生刘某喜欢打游戏、上网,后来逐渐成瘾, 为了筹措上网的花费,多次在学校偷窃同学的自行 车卖掉换钱。结果被公安机关拘留。
9课一步之遥之里之堤,溃于蚁穴
![9课一步之遥之里之堤,溃于蚁穴](https://img.taocdn.com/s3/m/33b775cc89eb172ded63b7ac.png)
关键就在于看这个违 法行为是不是同时具备了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哪些?
见书87页下。
你来判判案
• 分析书中88页徐某的行为 是否违法?我们应吸取什 么教训?
资料提供:书中88页下面。
违法行为 情节 社会 违反的 危害 法律 性 一 般 违 法 行 为 严 重 违 法 行 为
例如
明辨是非:下面观点对吗?
• 1、偶尔做错一次是没关系 • 2、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 不会被判刑 • 3、大错不犯,犯点小错也没有 什么关系
你赞成吗?
• 见书96页:你赞成主人公的做
法吗?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给我 们什么启发?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作业设计
想一想、做一做
看图4-9完成87页的探究
• • • • •
一、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 1、行政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4、违宪行为
进入网吧
(不良行为)
损友 怂恿
吸毒
(一般违法) 满为 足了 毒获 瘾得 毒 资
贩毒 抢劫
(犯罪)
怎样判断一个违法行为 是不是犯罪呢?
欠债不还、拾物 民事违法 民事法 不还、拒不赡养 轻微 较小 行为 律法规 父母等 行政管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 行政违法 理法律 不改、偷窃、吸毒、 轻微 较小 行为 多次殴打他人等 法规 杀人、抢劫、盗窃、 犯罪行为 严重 大 刑法 贩毒、贪污等 违宪行为 宪法 强迫公民信仰某宗教
你来审一审
• 看89页图哪些属于什么违 法行为?
第九课
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自学提纲
• 1、未成年人身上的不良行为有哪些?严 重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说说他们的区别? • 2、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 • 3、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 分为? • 4、犯罪的基本特征? • 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联 系。 • 6、惩罚犯罪分子的目的、意义
第九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导学案
![第九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baa7f83c4bb4cf7ecd167.png)
第九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导学案第九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2.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学习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85-92页,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用色笔做好问题标注。
2、认真完成学案,并记录个人疑难,以备课上讨论。
3、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4、学案中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自学提示】(一)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书P85)请写出来:(二)违法的含义及其分类1.违法是指或,违法行为要。
2.违法行为根据的不同,可分为:行为、行为、行为和。
根据违法行为和的性质,法律制裁的种类有: 、、和四种。
3. 行为和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因此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三)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4.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又叫。
5.犯罪是指具有、触犯并依法应受到的行为。
6.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条)(四)刑法的任务8.我国刑法就是保护和的利益、的法律。
3(五)惩治犯罪分子的目的?(P91)【课堂探究】1. 书P86 小赵、小高是怎样由小恶发展到大恶,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分析他们各种行为的性质。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2、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挤在两个座位上,起哄、打闹、吹口哨,并模仿影片中的音乐和对话大声哼唱、喊叫。
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影院工作人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民警赶来后将这三个人带走。
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处罚。
问:公安机关为什么给予李某等三人以警告的处罚?3、案例中四名导购员的行为违法吗?为什么?3月24日中午12点半左右,金先生不慎将装有现金及存折共计30万元的皮包落在了西单商场四层厕所的洗手台上。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90ca7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e.png)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一步之遥》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别人的关系”两部分中“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的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经过这一课帮助中先生逐渐构成顺应古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认识,能够学会在复杂社会条件下保存与发展。
学情分析:古代中先生虽然具备必然的法律认识,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思上还不成熟,存在“渴望独立与理想依赖”“心思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认知发展程度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是人生旅程中遵法犯罪的高风险期。
而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属性,对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先生讲授法律知识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承受能力,选择怎样的实例比较合适,确真实备课中仔细探求。
前段工夫读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擅长动用本人的自在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需不做有害于本人和别人的事,就该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在,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志愿。
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需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本人的目的。
——伊曼努尔•康德。
”我忽然有所领悟,教先生建立法律认识不能从枯燥的名词术语动手,这样只能引发先生的厌学情绪,从先生的实践需求出发才是讲授这一课的起点。
设计思绪:从先生的需求出发:1认知的需求:经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增长见识,促进心智的发展。
2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需求:经过学习能够进步融入集体生活,促进先生集体生活的能力,学会与别人相处。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只是培养的目标之一,更多的精力该当让先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只需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本人的目的,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怎样做到“利人又利己”。
教育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犯罪,了解普通遵法与犯罪的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该当养成盲目遵法的良好习气,这是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情感上建立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有效兵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https://img.taocdn.com/s3/m/023b3a397375a417866f8f27.png)
预习交流
• 1 一步之遥 违法犯罪 行为 一步之遥 • 2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严重 • 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罚当罚性 • 4法律责任 国家 人民 违法犯罪
刑事违法 刑事违法性
违法
一般
【新知探究】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 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P85方框一
2.什么是违法?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违法是指不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1)根据违犯的法律可分为:
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6.我国的刑法有什么作用?(我 国法律为什么要惩处犯罪分子?保卫国家的安全,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教 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 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 慑。
7.我国有哪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①违宪行为要受到违宪制裁。 ②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民事制裁。
★常考的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欠债不还;单方 面撕毁合同;拾到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损坏他 人的财物;打伤别人的身体或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利等; ★常考的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违反治安管理法 规;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等;
• 4.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 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①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 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 ②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 的法律标志。 • 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 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5.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
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
第9课 一步之遥--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第9课 一步之遥--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https://img.taocdn.com/s3/m/dbbc389fd0d233d4b14e6945.png)
(2)它是违法行为中的哪种违法行
为?应受到什么处罚?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故意损 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 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五 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违 法 行 为
违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宪制裁 民事制裁 行政制裁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制裁 犯罪 思考:为什么要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 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①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基本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②保障国家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征 ③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 ③刑罚当罚性。(必然结果) ④震慑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
用图来表示可以这样:
不良 诱惑 不良 行为 严重不 良行为 一般违 法行为
犯罪
材料1: 中学生李某和高某,平时学习不专心,一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有空就练弹弓。他们趁晚上行人稀少的时候, 罚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故意损 偷偷地用弹弓射路灯,致使 12 盏路灯被毁坏。 公安机关给予这两位中学生警告处罚,并责令 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 其父母赔偿了全部经济损失。
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五 公安机关为什么给两位中学生警告处罚, 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并责令其父母赔偿了全部经济损失?
因为他们做了法律所禁止的,是一种违 法行为。
材料2:
在一小学,8名学生无故退学。经调查得知,8名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 的家庭有足够的条件供应其子女上学,家长让子女退学 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 是为了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学校及镇教委多次做其家 长的工作让孩子复学,但未能成功。最后由镇政府依法 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 对8名学生强制执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责令每位家长 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 督促孩子尽快返校,并处以 500元的罚款。
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步之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https://img.taocdn.com/s3/m/47d458d2524de518964b7d3b.png)
【行政违法行为】 1、含义:行政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由行政机关 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 行政法规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 管理法规、税法、计划生育法规、城市管理 法规等。 2、裁决机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局、 质量监督局、环保局、交警大队等。常见的 行政违法行为:偷税漏税、交通肇事、扰乱 公共秩序等行为。 3、受到的制裁:行政制裁。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第二层次:一般违法与犯罪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1、违法行为的含义: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行为 (1) 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行为 (2)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 违法行为的含义: 所禁止的行为。
如何避免违法行为发生?
凡是法律规定应当做的事,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依法履行; 凡是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我们每个公民都坚决不能做。
案例五: 2001 年 6 月 13 日傍晚 6 时许,马某趁 本村14岁少女李某一人在家中,溜至李家对其进 行侮辱,遭李拼命反抗。马怕事后遭告发,遂用 一车轴狠压李颈部致其窒息,后来又用车轴猛力 戳击其双眼,致李某颅脑损伤身亡。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致人重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违犯刑法 2、裁决机关:人民法院。 3、受到的制裁:刑罚处罚。
违法行为的判断方法
【违宪行为】 1、含义:违犯宪法的行为。 2、举例: 非法剥夺他人合法选举权 强迫他人不得信仰宗教等 3、受到的制裁:违宪制裁。
和 社 会 危 害 程 度
( ) 根 据 违 法 情 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集注·喻志》
(通过让学生解释韩非子里的这句话所包 含的含义,也可导出本节课题目)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图表
案例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得出结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
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 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1、查阅《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刑法》《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等法律。 2、收集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以及所产生的 不良后果,使所学内容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确保教育的针对性。 3、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典型案例、flash、图片资料,设计探究活动, 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根据教材内容,分组查找《宪法》《治安管理处罚 法》《民法通则》《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资料。 2、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同龄人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的现象和由此带 来的不良后果,并进行整理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课 标 依 据:
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 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普法小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四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一步之遥”旨在使学生明确从不良行为到严 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要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就要防微杜渐,还要 做到勇于面对和改正错误。 在本课主要跟学生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它们与违 法犯罪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 系是什么? 3.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刑法的任务、 犯罪的危害以及惩治犯罪分子有何重大意义? 4.如何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掸改?(也就是怎样预防 违法犯罪)
通过上述案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只有一步之遥,也 就是本节课的课题)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一部分
知识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名人名言
Flash 活动
第一层次: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
第二层次:一般违法 行为和犯罪
第三层次:法律制裁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名人名言
案例分析
案例一:课本P86关于小力从不良行为一步步走上犯罪道 路:小力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通过上述案例,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案例二:课本P86-87通过小赵和小高的漫画:
分析小赵和小高上述各种行为的性质 不良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不良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小赵和小高的身上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案例导入
课外活动
一步之遥
千里之堤
一
溃于蚁穴
步
之
防微杜渐Biblioteka 遥预防违法犯罪
过则勿惮改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案例分析
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 算不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电子游戏的挺多,小华 也不例外。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儿”。 一次,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看他们的 神情,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 当“哥们儿”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 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甚至向低年级同学勒索。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普法小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 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 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 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 维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 违法犯罪行为,树立防微杜渐,有错必改的生活态度。
【能力】:能够辨别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 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并能够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知识】:了解和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及一般违法、犯罪的概 念、特征及联系。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
重 点 难 点:
【重点】:本单元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本课 第二个问题“防微杜渐”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第一部分都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因 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
分组讨论
相关法律链接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 要他人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多次偷窃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 制品、读物等;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 活动;
通过上述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单元 第九课 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