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4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 领导人宣布就职;(2)____________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国内的意义: ①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 华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__港澳台问题辨析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 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2)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 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共同点:都享有自治 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 主权实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1: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 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四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四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专题概述]本专题第一、第二目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基本制度形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述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探索,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专题的第三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协(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 二届政协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 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 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 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 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 可以获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确立和发展:
继续存在:
2、1954年二届政协召开
新的阶段: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汉族
内蒙古自治区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杂 居
小聚 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 区1958
总结
一次典礼:开国大典
二个法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专题四第1课
主 政新 治中 建国 设的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 1 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6.20史料补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6.20史料补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并制定以下的共同纲领,凡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均应共同遵守。

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四.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四.一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性质 ①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_________和根本政
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
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 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内蒙古 (2)到1958年,_______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
后成立。
西藏 (3)1965年,______自治区正式成立。 3.意义 当家做主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制定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两者的性质不同。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 用;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制定了新中国 各项制度的总原则;后者用根本大法的形式
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5.两者制定的时间背景不同。前者制定于新 中国成立前夕;后者制定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 确立。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要点二
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构成: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特点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单元综合四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单元综合四 课件PPT

解放区
1949年10月初 的解放战线
七届 二中 全会 会址
1949年新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 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 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政。——共同纲领
主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无党派人士)
、李济深(民革)、1张9澜49(年民1盟0月)1、日高举岗行开国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窑洞对”
1945年7月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 家、社会学家黄炎培到延安考察, 谈到“一人,一家,一团体,一 地方,乃至一国,总是人亡政 息。” “其兴也浡焉,其亡也 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 兴亡周期率。毛泽东表示:“我 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 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 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
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阶段,是建国初期 民主建设的最大成就。
2009年天津文综: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 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 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第八十七规条定广中泛华的人民民权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
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需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 这些自由。
确定民主集中制 第关二 ,条一:律全实国行人民民主代集表中大制会。的、地政方权各组级织人原民则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宗法制 :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3、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

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北击匈奴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皇帝制度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实质:君主专制(2)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百官(3)郡县制最大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政治协商会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政治协商会议

课文注释:政治协商会议
又称“旧政协”。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31日结束。

这是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协商政治问题的会议。

国民党在发动全国内战还没有准备好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提议下才被迫同意召开的。

会议通过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

这些协议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

蒋介石一方面承认这些协议,企图利用它来进行和平欺骗;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不久就撕毁了全部协议。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7)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7)
成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
专题四第1课
主 政新 治中 建国 设的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党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 1949年春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 毛泽东作报告:
1. 工作重心: 乡村到城市
2、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 世界历史上` 最重大的事件。
开启新纪元,推翻三座山。
当家作主人,开创新局面。
探究其地位,世界添新篇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 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开 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创国
政 治

色 的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建 国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3.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
A
(1)人民民主 (2)民主集中 (3)社会主义 (4)民主协商
A.(1)(3)
B.(2)(4) C.(2)(3) D.(1)(4)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12)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的政协,其主要职能是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
方针,是为了
D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共18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共18张PPT)
作用:代行人大职能; 地位: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国家性质: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3、意义:
大会召开标志着,初步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说明: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开 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额多党合 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鲜明 的中国特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 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性
总原则
质与根本政治制度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资 本主义)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 作用 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享受民 主广泛 程度
资产阶级民主
人民民主
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 阅立读的材基料本回特答点: 。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性质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 的唯一机关。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一、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时期: 1、初建时期:1949.10——20世纪60年代 (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曲折时期:1966——1976年“文革时期” (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3、重建与完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民主法治不断规范与健全) 二、祖国统一大业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中共领导的多党和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①参加人员: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

(特点:广泛性)②内容: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共同纲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新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民主监督”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共领导的多党和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
《中华人民共西和国方宪法的》 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3、组织最广泛我的革国命统实一战行线,的团结是一切中可以国团结共的力产量是党新民领主主导义革的命胜多利的党基本合经验作之一和。 政治协商的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开。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 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3、建设:
(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初具规模:到1965年全国已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和 一百多个自治州、县(旗)。
4、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 团结。
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邓小平
探究3: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
3、组织最怕广泛是的革命几统一个战线党,团好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共力量产是新党民主可主义以革命监胜利督的基民本经主验之党一。派,民主党派
总③结决: 定中了国首也共都产、可党国领旗以导、下代监的国多歌督党、合纪共作年与产政治党协商。制度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4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4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答案】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典型例题】
2.《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 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 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 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 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多丽丝•斯比特
1949年为了建立新中国,党中央当时候在北京召开了 第一节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而后这个机构一直起 着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之后政治协商会议成了共产党领导的的民主党派参 政议政的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 使国家立法权。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 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 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 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 中共的政策是
()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16张PPT)
③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具有许多优越性:便于人民参与国 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既能保证中央 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权分 立制度
经济基础不同 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活动原则不同
公有制 全国人民 民主集中制
私有制 资产阶级 分权制衡
台 湾
2.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特点? 提示: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具体 来说: (1)共产党领导是根本。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2)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 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3)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 政、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原则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地位
意义: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长期革命 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如何认识我国三大政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 的地位?三大政治制度发展历程有何相似性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政党 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组织,是进行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的主要机构,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制度,有 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当家做主,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1)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

(2)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3)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经过3个月的积极筹备,建国工作基本就绪。

(4)1949年7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性质、各阶级在新政权中的地位、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路线、方针准备。

(5)全国人民热烈企盼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这些表明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2.人民政协的召开(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新中国的成立是会议讨论的中心。

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因此会议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2)大会的主要内容: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及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

“共同纲领”是一部根本大法,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3.新中国的成立(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2)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这样在亿万人民的欢呼声中诞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利机关,而政协只是重要组织而已, 政协并没有决定权,只有商议的权利,而全国人大有最高决 定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典型例题】
【答案】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典型例题】
2.《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 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 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 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 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多丽丝•斯比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解析】
新政协第一次会议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的政策是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吸收民主党 派和爱国人士参政,故B项正确;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不是取消各民主党派,故 C项。
() 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解析】
据材料“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 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 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可知中国政府因为没有竞选 而相对稳定,西方因为竞选而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由此 可见作者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持肯定 观点,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问 题,且材料中未涉及中央集权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 说明西方制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故D项错误。
1.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 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 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 中共的政策是
()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知识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与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区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 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 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 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 国人士共同创立的。
1949年为了建立新中国,党中央当时候在北京召开了 第一节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而后这个机构一直起 着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之后政治协商会议成了共产党领导的的民主党派参 政议政的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 使国家立法权。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 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