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地理习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习题及答案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试题叙述题—.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因素。

1.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

2. 叙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因素。

3. 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答案要点叙述题—.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因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造成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的基础。

首先,政治上,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稳定其内部统治,重用人才。

另首先,经济上,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经济,实施多个增进经济发展的方法,如屯田制等。

再次,军事上,军事战略的运用,即孙刘合作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后,地理环境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提到了一定的作用。

蜀有剑门之险,吴有长江天险。

北方的魏国即使势力强大,但是其士兵不习水性,而吴国的士兵则习水性,加之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使曹魏政权无能为力。

三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二 .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分封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体形式,始于周朝,在西汉、西晋时期也有存在。

在历史中,它的影响有下列几个: 1 ,增进了历史的进程。

这重要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上。

周统治者面对空前广大的国土,管理起来只能是“望首莫及”,根本管理但是来,因此只能用分封这一方法,建立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的根本大权属于周天子,这样可巩固国家的统一,拓展了疆土,避免国家发生动乱,在统一的状况下,什么事都好办,因此,历史在这一时期便奇平稳发展。

2 ,使历史由乱到治,巩固了成果。

这体现在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上。

3 ,造成出现分裂割据。

这重要体现在西汉、西晋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上。

三 . 叙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因素这里原来与否有沙漠和何时出现沙漠,现在还是一种有争论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能够必定,即使原来有沙漠,但其范畴可能不大,而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则是历史时期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放牧造成的。

毛乌素地区的古代城址遗迹。

以汉代遗迹进一步沙漠内部最远,在陕北毛乌素地区还发现了夏王朝时代的遗迹和玉器,反映出这个地区过去是很发达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已得到开发,秦时在陕北设立了上郡和北地郡,到唐宋时期遗迹、明代遗迹则向沙漠东北边沿地区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3.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4.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5.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8.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⒕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⒖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西南大学2019年秋[0563]《中国历史地理》作业资料答案

西南大学2019年秋[0563]《中国历史地理》作业资料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课程代码:0563 学年学季:20192单项选择1、室韦于贞观初归附唐王朝唐于其地置()进行管理。

饶乐都督府;室韦都督府;【√】渤海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2、元代以后棉织业在纺织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后期地位渐渐超过了丝织业。

清代;【√】民国。

明代;元代;3、明代京师去东北驿道干线经()走辽东傍海道至辽东都司由此北去奴儿干都司。

居庸关;平型关。

山海关;【√】雁门关;4、靖康之乱后的人口南迁东南地区和()是主要人口迁入地。

四川;【√】湖北;江西;岭南。

5、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曾是()国都城后世又称为南宋都城称临安。

殷。

闽;南唐;吴越;【√】6、明清时期在众多的造纸产地中()两省造纸业尤其发达。

C. 江西、福建;【√】广东、四川;陕西、山西。

浙江、安徽;7、下列宋代制瓷窑系中不生产青瓷的是()。

龙泉窑系;定州窑系。

【√】钧窑系;8、19世纪末期中国开始有了铁路建设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修筑了()至上海的铁路。

杭州;苏州;吴淞;【√】常州。

9、下列各地中()不属于辽国冶铁基地。

长乐县;云内州;【√】东平县。

铁利州;10、元代在著名水利工程学家()建议下于1292-1293年间开凿了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渠。

郭子仪;郭子兴。

郭守敬;【√】郭宝玉;11、清康熙年间沙俄东侵中俄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中俄签订()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至海为界。

《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1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内迁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奴、乌桓、夫余、楼烦、肃慎;匈奴、鲜卑、羯、氐、羌;【√】女、蒙古、维吾尔、氐、羌党项、契丹、女、吐蕃、突厥;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王朝都城的是()。

相、邢、奄;阙巩、虞、黎。

【√】殷、亳、嚣;商、蕃、砥石;14、下列()不曾过北魏都城。

初一历史历史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历史历史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历史历史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题1. 大汶口文化属于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答案:新石器时代。

2. 商朝的首都是哪里?答案: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3.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答案:司马迁。

4. 周朝时期,我国的国家制度是?答案:封建制度。

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哪些发明?答案: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6. 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哪位重要的哲学家?答案:孔子。

7.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答案: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8.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项措施?答案: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轮制造标准。

9.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西汉王朝的结束?答案:王莽篡位。

10. 三国时期魏国的首领是谁?答案:曹操。

11.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答案:分裂时期。

1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答案: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

13. 以下哪位是唐朝的一位杰出诗人?答案:杜甫。

14.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化学者,他是?答案:欧阳修。

15. 腊八节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答案:农历十二月初八。

16.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明朝的结束?答案:李自成入北京。

17. 清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时期是?答案:顺治年间。

1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哪次重要的政治变革?答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19.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哪次爱国运动?答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

20. 以下哪个国家曾是中国的殖民地?答案:英国。

这是一部分初一历史历史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初一学生巩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促进他们对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些练习题的答题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对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16秋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

16秋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是()。

. 5亿. 6亿. 5.5亿. 5.8亿标准答案:2. ()根据土壤的生产能力,将土壤分为上、中、下三等、十八个类别,每类又分为五种,共达九十种。

. 《管子·地员篇》. 《农书》.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标准答案:3. 《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全国土壤的分类状况,其中()土为黄壤,肥力上上,为第一级。

. 兖州. 青州. 扬州. 雍州标准答案:4. 九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 洛阳. 长安. 北京. 南京标准答案:5.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我国只有()西南部一地有大象,成为野象的唯一生存地。

. 贵州. 云南. 广西. 广东标准答案:6. 我国是一个森林分布较广的国家,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左右。

. 12﹪. 13﹪. 14﹪. 15﹪标准答案:7. 西晋时期,人才的重心转移到了()。

. 司州. 荆州. 兖州. 徐州标准答案:8. 中国历史上最久的地方行政区划是()。

. 郡. 州. 县. 省标准答案:9. 汉唐时期的内河航运以()为主干线。

. 长江. 黄河. 珠江. 灵渠标准答案:10.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到达()。

. 苏州. 杭州. 广州. 浙江标准答案:11. 我国干旱与饥饿的发生,以秦岭—()为界,北方以春、夏为主;南方以夏、秋、冬为主。

. 黄河. 淮河. 长江. 京杭大运河标准答案:12. 在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始于()时期的郡县制。

. 西周. 秦. 汉. 春秋战国标准答案:13. ()以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才出现有大象。

. 夏. 商. 西周. 春秋标准答案:14. 扬一益二是指今天的扬州和()。

. 成都. 苏州. 杭州. 南京标准答案:15. 六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 洛阳. 西安. 南京. 北京标准答案:16.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中国历史地理章测试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章测试答案

03
历代疆域变迁及民族 分布
先秦时期疆域及民族分布
先秦时期,中国疆域主要局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 河北等省份。
民族分布以华夏族为主,同时也有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分布在周边地区。
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战频繁,疆域变迁较大。
秦汉时期疆域拓展与民族融合
秦汉时期,中国疆域得到空前 拓展,北至阴山、辽东,南至 南海,西至陇西,东至大海。
中国历史地理章测 试答案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 录
• 绪论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 历代疆域变迁及民族分布 • 历代城市发展与布局特点 • 水系变迁与水利工程建设 • 交通路线演变与交通枢纽形成
01
绪论
历史地理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分支学 科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交通路线演变与交通 枢纽形成
陆路交通路线演变及交通枢纽形成
古代丝绸之路
唐代驿道
元代大道
明清驿传制度
起源于西汉时期,以长 安为起点,通过甘肃、 新疆,延伸至中亚、西 亚,最终抵达地中海沿 岸的罗马。丝绸之路促 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 、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 化交流。
唐朝时期,驿道系统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 了以长安为中心,辐射 全国的驿道网络。驿道 不仅用于传递政令和军 情,还促进了地区间的 经济和文化交流。
经济发展与布局
01
02
03
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耕作 制度和技术不断发展,形 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体系。
手工业与商业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 和商业逐渐兴起,城市成 为经济中心,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区域经济。

【西南●最新版】[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第一批次[论述题]1、简要叙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1、(1)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先秦至清代;(2)近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3)现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论述题]1、简述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过程?参考答案:(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3)西周时期,气候寒冷期;(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趋于寒冷;(6)7世纪至10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8)13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9)14世纪至清末气候寒冷;(10)二十世纪以来,气候有增暖也有大幅度降温。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参考答案:从先秦时期到20世纪中叶约3000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决口达1500多次,重要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比较大的有六次。

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可分为八个时期:(1)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公元前4世纪以前)。

这条河自宿胥口以下北流,至今巨鹿县东北流,走漳水水道,北过大陆泽,在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即史书记载的"禹贡大河”;禹贡大河流至今河北深县后分道北流,东流至今天津市东北入海,历史上称为"山经大河”。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河道(公元前4世纪-公元初年)。

经过战国时期修筑堤防,黄河下游水道较长时期内固定下来,黄河自宿胥口东北流至长寿津(今河北滑县东北)后从汉章武县(今黄骅市)东入海,史称"大河故渎”。

(3)东汉至北宋前期河道(11-1047)。

莽始建国3年(11)黄河发生第二次改道,东汉明帝时王景治河,修渠筑堤,形成一条荥阳东至千承(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多里的东汉大河。

(4)北宋庆历以后河道(1048-1127)。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1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1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的基础。

首先,政治上,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稳定其内部统治,重用人才。

其次,经济上,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经济,实行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屯田制等。

再次,军事上,军事战略的运用,即孙刘合作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后,地理环境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提到了一定的作用。

蜀有剑门之险,吴有长江天险。

北方的魏国虽然势力强大,但是其士兵不习水性,而吴国的士兵则习水性,加之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使曹魏政权无能为力。

三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2、简述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及其影响一、先秦及秦《尚书·禹贡》记载,古代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不过,九州在当时并非一个确定的行政区划,真正的行政区划设置,当从秦朝实行郡县制起始。

春秋以后,诸侯国之间的征战、兼并不断,领土属地变化极快。

国君为了集中权利,在征战中夺得的土地不再分封给属下,而设置县、郡,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

直辖地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和控制,职位不得世袭。

到了战国后期,这种郡县制行政区划形态基本形成。

只有齐国例外,齐国将全国划分为五都,直至秦灭齐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才正式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政区建置的开始。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

全国由最初分为36郡增加到后来的46郡。

二、两汉刘邦立汉(前206年--公元8年)后,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全国设置郡国62个,到了孝平二年(公元2年)全国共有郡国103个。

经“七国之乱”的调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全国分为14个行政监察区,该机构除京畿范围的称做司隶校尉部,其余13个称为十三刺史部,每部设一名刺史。

由于十三刺史部有十一部是以《禹贡》和《周礼》中的九州予以调整后命名,所以又通称十三州。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doc

1.()是现存最早、内容最完整的地方总志。

A.《国语》B.《乘》C.《春秋》D.《华阳国志》【参考答案】: D2.元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口的城市是今天的()。

A.广州B.泉州C.宁波D.北京【参考答案】: B3.我国干旱与饥饿的发生,以秦岭—()为界,北方以春、夏为主;南方以夏、秋、冬为主。

A.黄河B.淮河C.长江D.京杭大运河【参考答案】: B4.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是()。

A.5亿B.6亿C.5.5亿D.5.8亿【参考答案】: D5.《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全国土壤的分类状况,其中()土为黄壤,肥力上上,为第一级。

A.兖州B.青州C.扬州D.雍州【参考答案】: D6.扬一益二是指今天的扬州和()。

A.成都B.苏州C.杭州D.南京【参考答案】: A7.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政权是()。

A.宋B.明C.清D.元【参考答案】: D8.我国古代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作者是()A.贾思勰B.氾胜之C.崔寔D.徐光启【参考答案】: C9.()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大发展时期。

A.西汉B.东汉C.西晋D.秦【参考答案】: A10.九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A.洛阳B.长安C.北京D.南京【参考答案】: A11.西晋时期,人才的重心转移到了()。

A.司州B.荆州C.兖州D.徐州【参考答案】: A12.永寿三年(157年),全国人口为()余万,这是史书记载的人口最高数。

A.5648B.5748C.5848D.5898【参考答案】: A13.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

A.云南西南部B.长江流域C.岭南地区D.河南浙川一带【参考答案】: A14.《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A.山川B.河道水系C.疆域政区D.海陆交通【参考答案】: C15.在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始于()时期的郡县制。

A.西周B.秦C.汉D.春秋战国【参考答案】: D16.()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交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智慧树2018《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2018《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25分)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A. 领海B. 领空C. 具有主权的岛屿D. 大陆疆土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5分2【判断题】(25分)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5分3【多选题】(25分)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A. 拉丁文B. 古希腊文C. 古埃及文D. 阿拉伯文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5分4【判断题】(25分)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20分)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2【判断题】(20分)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3【判断题】(20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4【单选题】(20分)“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A. 中俄《北京条约》开始B. 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C. 中俄《瑷珲条约》开始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5【单选题】(20分)“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中A. 《尼布楚条约》B. 《禹贡》C. 何尊D. 甲骨文查看答案解析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20分)西周经过分封,天子名义拥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分封制下国家分属于各自拥有实权的受封者,天子、诸侯、卿大夫皆为有土之君,因此天下、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2【判断题】(20分)宋辽夏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不但三个政权都试图一统天下,且均自认为正统,在这样的背景下遥领、虚封出现了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3【判断题】(20分)“随山川形便”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A. 对B. 错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20分4【单选题】(20分)推恩令是 ________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练习题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练习题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练习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这些都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来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

一、选择题1. 北京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方位?A. 东部B. 南部C. 西部D. 北部2.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哪个地区?A. 西藏B. 青海C. 四川D. 云南3. 下列哪个地理特点对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 南海B. 沂蒙山C. 喜马拉雅山D. 河西走廊4. 以下哪个对比准确地描述了黄河和长江的地理特点?A. 黄河较长,长江较短B. 黄河流经的地区较为肥沃,长江的河谷较狭窄C. 黄河位于中国的南部,长江位于中国的北部D. 黄河流经的地区干旱,长江流经的地区湿润5. 以下哪个地理特点对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 黄河流域B. 长江三角洲C. 长江中游D. 长江下游二、填空题1.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古城之一,它位于______ 的中部。

2.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是 ______ 湖。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 _______。

4.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主要用于防御 _________。

5. 四川盆地以其 ________ 的地貌而闻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2. 中国的地理条件对于其独特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讨论这一点。

3. 请谈谈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利用河流这一地理条件来促进经济和交流的。

四、论述题请以500字左右的篇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现和贡献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答题提示:在回答论述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贡献,长江、黄河及其它重要河流的地理作用,以及地理因素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

《中国地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中国地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中国地理》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我国三列东西向山地分别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

2. 我国的成煤期主要是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

3. 西北干旱区河流绝大部分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东部季风区河流主要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4. 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快,春温高于于秋温,不同于海洋性气候区域。

5. 山东是我国花生生产最大的省区和出口基地。

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泰安、临沂、济宁、枣庄等最集中。

6. 我国北方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关中平原、山东半岛和汾河谷地。

7. 我国的四大高原分别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8. 高原缺氧,冻土,生态影响是青藏铁路修建中面临的三大环境难题。

9. 根据降水与干燥度的变化,可将我国自西向东划分为 4 个干湿地带,其中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湿润带;典型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带带。

10. 张宝堃按照我国实际,提出以候均温,参照物候的方法来划分四季。

候均温候均温<10 o C冬为冬季;候均温 >22 o C夏为夏季;按照这一划分方法, >=10o C,<=22o C春、秋具有四季如春的季节变化特点。

11. 山东半岛所处热量带是暖温带,干湿带是湿润带,其地带性土壤是棕壤。

12. 甜菜生产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内蒙、甘肃、吉林五省。

13. 我国地貌特征表现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多山,地形起伏大和地貌类型多样。

14. 我国的夏季风由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组成,它们分别来自太平洋、印度洋。

15. 我国环境问题表现为城市的环境污染和农村的生态破坏。

16. 在我国,降水是引起河川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7. 我国降水具有以下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夏季)、年际变化大(变率大)。

18.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庞大的人口数量,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2020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A、HistoryB、GeographyC、History and geographyD、Historical geography答案:C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A、历史文献B、考察C、观测D、调查答案:A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A、长安B、洛阳C、南京D、大名府答案:D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A、960万平方公里B、1000万平方公里C、1200万平方公里D、1300万平方公里答案:C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A、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B、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C、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答案:A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__________。

A、完全不同B、完全相同C、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D、必定有演变关系E、完全不同,但没有演变关系答案:DD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查当代地图,不一定能解决历史地理疑问B、解决历史地理疑问,只有查历史地图才有可能解决C、查古地图,肯定能解决历史地理疑问D、历史地图上能查到所有的古代地名答案:AB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A、掩埋在地下的古代墓葬B、古城遗址的轮廓C、地下的古河道D、建筑物的鸟瞰图答案:BD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A、多作实地考察B、出国旅行C、多看文献资料D、掌握地理学原理E、关注新技术答案:ACDE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A、《史记》B、《三国志》C、《唐诗三百首》D、《平凡的世界》E、《西游记》答案:CE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____。

A、历史和地理B、历史时期的地理C、地理的过程D、历史的地理背景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答案:√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中国历史地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中国历史地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中国历史地理》
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时期。

()
A.错误
B.正确
2.《诗经》是()时的作品。

A.春秋战国
B.夏
C.商
D.西周
3.乾隆59年平定准噶尔叛乱,因其地处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
A、错误
B、正确
4.西晋时期,人才的重心转移到了扬州,但豫州仍有“人士常半天下”之称。

()
A、错误
B、正确
5.荷泽,在今山东定陶县,为古济水灌注地,东出荷水,与泗水相接。

()
A.错误
B.正确
6.宋时王安石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
A、错误
B、正确
7.海南名始见于《三国志》。

()
A、错误
B、正确8.()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大发展时期。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秦
9.《淳化天下图》是北宋统一不久编绘成的第一幅规模巨大的全国总舆图。

()
A.错误
B.正确
10.我国书院的出现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A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A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B
6.参考答案:A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A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A。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批次2:第二批次3:第三批次4:第四批次5:第五批次6:第六批次1:[论述题]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参考答案: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

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

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

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

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

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

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织业发展更快,临安(今浙江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婺州(今浙江金华)、常州、湖州等地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导言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

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辞书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

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

(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批次2:第二批次3:第三批次4:第四批次5:第五批次6:第六批次1:[论述题]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参考答案: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

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

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

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

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

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

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织业发展更快,临安(今浙江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婺州(今浙江金华)、常州、湖州等地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

全国的丝织业中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

元代的丝织业仍然是南盛北衰,地是建康(今江苏南京)、平江(今江苏苏州)、杭州、成都等地。

福建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丝织业中心。

明代期长江下游的丝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苏州、杭州、湖州、松江(今上海松江)、常州、南京都是丝织业的重要城市。

清代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重要丝织业城市有江宁(今江苏南京)、苏州、杭州、广州、佛山等。

成都平原的丝织业则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2、我国历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三次人口南迁分别为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和靖康之乱后的人口南迁。

(1)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

这一南迁开始于西晋永嘉年间,直至刘宋元嘉年间才基本结束,前后持续了100多年,主要有四次人口南迁的高潮:①永嘉初,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及江苏、安徽二省淮北的流民相继渡过淮河、长江南迁。

东晋王朝在南方设置侨州郡县安置南迁人口。

②在东晋成帝初(326年后),江淮大乱,淮南居民及侨居于淮南的北方移民渡过长江南迁。

③东晋哀帝时(362-365)和此后近二十年间中原动荡,部分陕西、甘肃境内的汉民南迁汗水流域,部分进入四川境内。

④刘宋文帝元嘉(424-453)年间和明帝泰始(465-471)年间,曾一度被刘宋收复的中原地区重新失陷,淮北各州也被北魏占领,大量的人口渡淮南迁。

这几次移民路线主要有东西二线:西线一是水路循汉水南下,南郑(今陕西汉中)和襄阳(今湖北襄樊)成为移民的集散地;二是陆路从金牛道(南栈道)西南入四川。

东线则循邗沟和淮河流域东南向的支流向东南迁移,处于邗沟南端的今江苏扬州及长江对岸的今镇江、常州一带成为山东及苏北移民的集合地,河南人也大多向东南迁入安徽。

(2)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

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南迁的路线主要有东、中、西三路:东路自华北平原南下淮南、江南,然后主要经皖南、浙西进入江西。

再分两支,一支南下岭南,一支越武夷山进入福建。

东路的南迁人口以当时全国的南北交通命脉大运河为主干,包括汴河、泗水等河流,构成水运交通带,将华北平原与淮南、江南连接起来,并向南延伸至江西、福建等地。

中路自关中和华北平原进入今南阳、襄阳一带,再南下穿过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进入岭南。

西路自关中越秦岭经褒斜道、子午道等栈道,进入汉中地区和四川盆地。

(3)靖康之乱后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两宋之际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靖康(1126)开始至绍兴九年(1139)左右;第二阶段发生于从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至南宋后期蒙古南下过程中;第三阶段主要是黄淮流域金国南部人口的南迁。

后两个阶段的人口南迁,历时短,规模较小。

南迁路线也为东、中、西三线,且与唐安史之乱后的南迁路线大体一致。

(或东线主要从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经大运河及其两侧南下,渡长江在镇江、建康、太平州、池州、江州等地上岸,分别进入江南、江西。

再分若干分支,主要一是经浙西盆地入江西,再入闽江谷地;二是溯赣江而上,越南岭到广东。

中线主要从山西、河南一带经湖北南入湖南,到达广西及海南岛。

西线主要自今陕西、河南进入四川地区。

)2:[单选题]下列所述隋唐风俗区中,不属于梁州风俗区的是()。

A:四川B:甘肃C:云南D:贵州参考答案:B3:[单选题]下属各地中,不属于南北朝时期僧人集中分布地的是()。

A:江东的丹阳、吴、会、稽、吴兴B:广州的番禹C:江汉沅湘的襄阳和南郡D:益州的巴西、广汉和蜀郡参考答案:B4:[单选题]下列运河河段中,不属于元代京杭大运河的是()。

A:济州河B:会通河C:通惠河D:漕渠参考答案:D5:[单选题]下列各条道路中,不属于秦代所修筑的道路是()A:岭南新道B:阴平道C:巴蜀栈道D:五尺道参考答案:B6:[单选题]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其南迁的人口数量约占南方总人口数量的()。

A:1/3B:1/4C:1/5D:1/6参考答案:D7:[填空题]1、秦国统一后,为了征服南越,开发岭南,于公元前219年令史禄开凿了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后又称兴安运河。

2、唐代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屯门山,向西经东南亚一带可达南亚、西亚、东非等地。

3、在南宋时期,()人才最为密集,福建人才居全国第二位,江西居第三位,四川居第四位。

4、清代进士分布以()为最多,浙江为次,但中心仍在江浙地区。

5、宋代书院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福建等地。

6、宋代是理学最昌盛的时代,学术地域特色仍较明显,在中国北方张载创立的"关学”和洛阳程颐等创立的"洛学”影响最大,朱熹创立的"闽学”也有较大影响,后世将程颐的"洛学”与"闽学”结合形成"()”,成为官定的哲学,其影响直到近代。

7、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河西和中原地区佛教兴盛,()、洛阳二地为中心地区。

8、元代时地方上设置的行省中,除山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外,还包括设置在今朝鲜半岛的()。

9、秦汉时期分成三个大的风俗区,即塞上塞外风俗区、()风俗区域和淮汉以南风俗区。

10、汉代专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而设置的属国,西汉时属于郡,与县相当,东汉时与()相当,长官称属国都尉。

参考答案:1、灵渠;2、广州;3、两浙地区;4、江苏;5、江西;6、程朱理学;7、长安;8、征东行省;9、黄河中下游;10、郡国。

1:[论述题]试分析我国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趋势和原因?参考答案:1、殷周之际,农业区的北界大约位于泾渭中游一汾水下游―易水流域一线。

春秋战国时期农牧分界线大致是龙门-碣石及其延长线附近。

秦汉时期农牧分界线大大地向北推进,农业区的北界大致位于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阴山以及长城一线。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进一步内缩,大致位于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至汾水中游一带。

唐朝前期的农牧分界线大体上在碣石―龙门及其延伸线。

明代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至祁连山麓,全长12700余里,边墙实际上就是明代的农牧分界线。

清代北方的农牧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由陕西省北界,经山西、河北的长城,至辽西努鲁儿虎山,此线以南为农业区;另一条是由贺兰山、阴山、乌拉山至大兴安岭南端。

2、五六千年前的大海浸使长江口退到镇江、扬州一带,其时海岸北岸沙嘴由今江都向东北延伸至海安李堡附近,与岸外沙堤合,南岸沙嘴自江阴以下,沿着常熟的福山、梅李、支塘、太仓,嘉定的处岗、黄渡、青浦的盘龙镇、松江的漕泾一线,向东南入海,至杭州湾中的大金山、王盘山。

长江口南岸沙嘴在海浪作用下,形成几列平等的沙堤和贝壳堤――俗称“冈身”。

距今6000―7000年形成第一条贝壳沙堤海岸在今马桥、胡桥、黄渡一线。

距今3000年左右,海岸线自沙冈向东推移4~10公里,岸线在今横经、南横经的嘉定南桥一线。

两晋时期,海岸已经伸展至太仓东北20公里的下沙、北蔡、沙滨岸沙带。

宋代海岸有了大幅度推移,北起今高桥以东,南经川沙、祝桥、南汇、大团,奉城以迄拓林一带形成了海岸线,成陆范围已经推至古冈身外达30公里。

明代前期,海岸线推移到白龙港、马石一带,已经与现代海岸不远了。

明代万历12年(1584)修建的外捍海塘,在川沙东北伸展最大的部分不足5公里。

清雍正年间和光绪年间,分别紧接外捍海塘附近修钦公塘和外圩塘,直到现代所筑的人民塘,变化不大。

长江上的崇明岛最早出现于唐武德年间,当时在江中仅是几平方公里的东沙、西沙两小小沙洲。

五代时吴越王钱钺在西沙设崇明镇。

至明末清初崇明岛已是南北长140余里,东西阔40余里,构成了今日的基本轮廓。

但崇明岛面积由于长江来沙不断地增加,已由1954年的6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的1000多平方公里。

2:[论述题]1、简述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迁?2、简述长江河口三角洲海岸的变迁过程?参考答案:要点:可自由发挥3:[单选题]下面所列区域中,不属于唐代初年全国人口最密集分布区的是()A:四川盆地及其边缘地区B:汾渭平原C:珠江三角洲地区D:华北平原参考答案:C4:[单选题]唐朝天宝末年人口最盛时,人口总数约为()。

A:8000~9000万;B:5290多万C:6000万左右D:5600~5800万参考答案:A5:[单选题]明代,当时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为()。

A:北京B:广州C:南京D:临清参考答案:C6:[单选题]清代()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A:上海B:松江C:苏州D:无锡参考答案:B1、黄河中下游地区;2、2;3、6比4(6:4);4、运河;5、永嘉之乱;6、禹贡;7、洛阳;8、龙州7:[填空题]1、从远古至唐代前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

2、明代我国人口最盛时,人口数已达()亿。

3、在清中期时,我国南北人口的比例维持在()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