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常用的三种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常用的三种解题思路

例1 一只桶装满10千克水,另外有可装3千克和7千克水的两只空桶,利用这三只桶,怎样才能把10千克水分为5千克的两份?
分析(用一步倒推思路考虑):
(1)逆推第一步:把10千克水平分为5千克的两份,根据题意,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条件?
因为有一只可装3千克水的桶,只要在另一只桶里剩2千克水,利用3+2=5,就可以把水分成5千克一桶,所以关键是要先倒出一个2千克水。
(2)按条件顺推。第一次:10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10千克水桶剩3千克水,7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7千克水桶剩4千克水,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第二次:3千克桶的水倒入10千克水桶,这时10千克水桶里有水6千克,把7千克桶里的4千克水倒入3千克水桶里,这时7千克水桶里剩水1千克,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第三次:3千克桶里的水倒入10千克桶里,这时10千克桶里有水9千克,7千克桶里的1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里,这时7千克桶里无水,3千克桶里有水1千克;第四次:10千克桶里的9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里,10千克水桶里剩下 2千克水,7千克桶里的水倒入3千克桶里(原有1千克水),只倒出2千克水,7千克桶里剩水5千克,3千克桶里有水3千克,然后把3千克桶里的3千克水倒10千克桶里,因为原有2千克水,这时也正好是5千克水了。
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
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

小学数学10种经典问题的巧妙方法

小学数学10种经典问题的巧妙方法

小学数学10种经典问题的巧妙方法1、鸡兔同笼问题:所有兔子抬起两条腿题目:笼子里有鸡兔若干,数头有35,数脚有94,问有鸡和兔各多少?巧妙思路1:命令所有兔子抬起两条腿,那么地上有35×2=70条腿,抬起了94-70=24条腿,这24条腿是所有兔子抬起的,每只兔子抬起两条腿,24条腿就有12只兔子。

巧妙思路2:命令所有动物都抬起两条腿,那么一共抬起了70条腿,剩下24条腿,这24条腿是兔子多出来的,每只腿子多两条腿,所以兔子数是12。

总结:这两种思路也叫抬腿法,其实就是假设法的直观理解。

2、空瓶换酒问题题目:一瓶汽水3元钱,6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五一班有50名同学,需要花多少钱刚好每人喝到一瓶汽水?巧妙思路:同学们只喝汽水,不要空瓶,所以花钱最终是花在了喝水上,空瓶的钱不算。

一瓶汽水=3元 6个空瓶=1瓶汽水=3元所以每个空瓶=0.5元一瓶汽水=一个空瓶一份汽水所以一份汽水=3-0.5=2.5元全班有50人,需要50×2.5=125元总结:喝的是水,付钱买水,和瓶子无关。

3、和差问题题目:甲乙两仓库共存米60吨,从甲仓库运6吨米到乙仓库,两仓库米正好相等,求原来两个仓库各存米多少吨?这是一道和差问题,常规方法先找到两仓库的和与差,通过公式:多=(和差)÷2; 少=(和-差)÷2方法一: 两仓库的和是60,两仓库的差是12。

甲=(60 12)÷2=36乙=(60-12)÷2=24方法二:逆向思维。

既然现在相等了,那现在两仓库都是30吨,甲仓库是运出6吨变成30吨,所以甲仓库原来是36吨,乙仓库是得到6吨后变成30吨,所以原来是24吨。

4、盈亏问题题目:花园小学学生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0个学生,则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坐65人,就恰好多出一辆车,问有多少学生多少辆车?这是典型的盈亏问题:巧妙思维一:第一种方案,每辆车坐60人,有15人坐不下,第二种方案,每辆车坐65人,正好多出一辆车,也就是说如果这辆车也坐65人的话,就可以多坐65人。

小学数学题型解题技巧与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题型解题技巧与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题型解题技巧与实例分析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题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数学题型,以及解题的技巧和实例分析。

一、加减法题型1. 整十整百加减法:对于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学生可以通过绕整十整百的方式来解题。

例如,对于45+30,可以将30拆分为20+10,然后再与45相加,即45+20+10=75。

2. 补数法:补数法是指通过找到一个与被减数相加等于减数的数字,从而简化减法运算。

例如,37-9,可以通过找到一个与9相加等于37的数字,即37-9=37-3-6=28。

二、乘除法题型1. 分配律:乘法与加法之间具有分配律的关系,即(a+b)x c = a×c + b×c。

学生可以利用分配律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24×17,可以分解为20×17 + 4×17,即340+68=408。

2.化简法:对于除法题目,可以利用化简法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

例如,计算108÷12,可以先将108化简为100,再将12化简为10,最后得到10÷10=1,再将结果乘以化简的倍数,即1×10=10。

三、问题解决题1. 建立方程:对于一些问题解决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推导出解答。

例如,问题为某个数的1/4等于36,可以通过设定一个未知数x,建立方程1/4 x =36,然后通过解方程的方法得到未知数x的值。

2. 逻辑推理法:在一些逻辑推理题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条件和逻辑关系,利用推理能力来得出答案。

例如,某人今年的年龄是去年年龄的3倍减2,已知去年的年龄是10岁,那么今年的年龄就是30。

四、几何题型1. 图形的性质:学生在解决几何题时,需要熟悉各种图形的性质,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

通过运用图形的性质,学生可以推导出解答。

小学数学中的13种典型例题口诀及解析

小学数学中的13种典型例题口诀及解析

小学数学中的13种典型例题口诀及解析二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三鸡兔同笼问题【口诀】: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

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4X36-120)/(4-2)=12四浓度问题(1)加水稀释【口诀】: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便是加糖量。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2)加糖浓化【口诀】: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五路程问题(1)相遇问题【口诀】: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2)追及问题【口诀】: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

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

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数学不再难: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分享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然而,通过一些简单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应对这些难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解题的思路,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加减法问题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最常见的运算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加减法解题的思路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所求。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确定所需要进行的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将数字竖排,按位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例如,有一个问题如下:小明有10个棒棒糖,他吃掉了3个,这时还剩下几个棒棒糖?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找到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即小明原本有10个棒棒糖,吃掉了3个。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计算得到答案。

10减去3等于7。

所以,小明还剩下7个棒棒糖。

二、乘法问题乘法是数学中比较复杂的运算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乘法解题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将乘数、被乘数竖排,然后按位进行计算。

最后将每位计算结果进行相加,得出最终的乘积。

这种方法对于较小的乘数和被乘数比较适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4乘以5的结果,可以快速计算4的倍数,即4、8、12、16、20,然后选择第5个数20作为乘积。

这种方法对于较大的乘数和被乘数非常有效。

三、除法问题除法是数学中较为复杂的运算之一。

在解决除法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将除数、被除数竖排,按位进行计算。

然后将每位计算结果进行相加,得出商和余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24除以6的结果,可以快速计算6的倍数,即6、12、18、24,然后选择第4个数4作为商。

这种方法对于较大的被除数和较小的除数非常有效。

四、整数运算问题在解决整数运算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正负数的运算规则。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实例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实例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实例讲解在小学一年级学习数学时,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实例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清晰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并提供一些实例讲解。

一、认识数字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首先需要学会认识数字。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数数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题目时,应用到数字的认知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要求。

实例讲解:题目:请用数字填空。

一、二、三、____、五、六、七。

解题思路:观察题目中已给出的数字,可以发现缺少了一个数字。

按照顺序排列的规律,下一个数字应该是四。

因此,用“四”填空。

二、加法和减法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法和减法是基础的运算。

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实例讲解: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了1个,还剩几个?解题思路:题目中给出了小明开始拥有的苹果数量和吃掉的苹果数量。

要求计算还剩下的苹果数量,可以通过减法运算解决。

将开始拥有的苹果数量3减去吃掉的苹果数量1,即可得到答案2。

三、形状和图形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形状和图形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认识各种常见的形状和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辨认。

实例讲解:题目:请将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组:△、○、□和☆、●、■。

解题思路:观察题目给出的图形,可以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形状,即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并且已经按照要求分成了两组。

根据形状的特征分类图形,将△、○、□分为一组,将☆、●、■分为一组。

四、数的比较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数的比较方法。

他们需要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大小的判断。

实例讲解:题目:请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3 __ 5解题思路: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数字,可以发现需要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

根据数字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3小于5的结论。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模板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模板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解题思路: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小学数学必考应用题思路解析(附例题)

小学数学必考应用题思路解析(附例题)

小学数学必考应用题思路解析(附例题)(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

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75 (千米)(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题解题思路篇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题解题思路篇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题解题思路篇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计算题解题思路篇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计算题是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的难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我们整理了以下一些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一、加法1. 垂直加法:垂直加法是二年级学生最早接触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将两个数的每一位从右到左相加,在进位的情况下需注意将进位的数字写在上一位。

例如:325 + 187 =2 15 1 23 1 2————5 1 22. 横向加法:对于横向加法,也可以将数字对齐后从左到右相加,同样在进位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进位的操作。

例如:325 + 187 = 5121. 垂直减法:垂直减法是当被减数大于减数时,我们常用的计算方式。

依然是从右到左进行操作,如果当前位不够减,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752 - 326 =7 15 12 1————4 2 62. 横向减法:横向减法是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我们可以借位进行计算。

例如:326 - 752 = -426三、乘法1. 垂直乘法:垂直乘法是在二年级时初次接触的计算方式,需要将每一位数相乘然后相加,注意进位的操作。

例如:35 × 4 =1 43 5——2. 分配律乘法:对于较复杂的乘法,我们可以运用分配律来简化计算。

将乘数进行分解,然后分别与被乘数相乘后再相加。

例如:35 × 12 = (30 × 10) + (30 × 2) + (5 × 10) + (5 × 2) = 420 + 60 +50 + 10 = 540四、除法1. 长除法:对于小学二年级的除法,我们主要使用长除法进行计算。

将除数写在左边,被除数写在右边,然后进行逐位相除,注意进位的操作。

例如:456 ÷ 6 =7 6————6 7 26 6 0————22. 简便除法:对于能够整除的除数较小时,我们可以使用简便除法进行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实例指导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实例指导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实例指导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思路与实例指导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的基本思路,并提供相关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认识数学题目首先,学生需要认识数学题目的类型,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解题时要先读懂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问题,然后确定所需要的运算和解题的方向。

例如,有一道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那么小红有几个苹果?学生需要先理解题目中的关系: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然后确定运算:加法。

接下来,学生可以使用画图或算式的方式解答这道题目。

二、列式解题法列式解题法是小学一年级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

通过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列式表示,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推导出答案。

例如,有一道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那么小红有几个苹果?学生可以列式表示如下:3(小明的苹果数) + 2(小红多出来的苹果数) = ?(小红的苹果数)然后,学生可以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得出小红有5个苹果。

三、分组解题法分组解题法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物品分组,学生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容易处理的小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其他小朋友共有10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人物将苹果分组:小明组:8个苹果;小红组:3个苹果;其他小朋友组:10个苹果。

然后,学生可以将不同组的苹果数量相加,得出一共有21个苹果。

四、图形解题法图形解题法是通过绘制图形来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问题可视化,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得出答案。

例如,有一道题目:班上有4个男生,女生是男生的2倍,请问班上一共有多少学生?学生可以绘制男生和女生的图形表示:男生○ ○ ○ ○(4个男生)女生● ● ● ● ● ●(8个女生)然后,学生可以将男生和女生的数量相加,得出一共有12个学生。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题型及解题思路归类汇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题型及解题思路归类汇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题型及解题思路归类汇总类型一:归一问题定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等量关系:总量÷份数=单一量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思路分析: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举例说明: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类型二:归总问题定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类型。

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等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一份数量=份数思路分析: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举例说明: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类型三:和差问题定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等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思路分析: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举例说明: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直接套用公式——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类型四:和倍问题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21种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21种

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

小学数学常用的11种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一、直接思路"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

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条件,与其他的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5〕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列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根本线段,则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有AB AC AD AE AF AG共6条。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30类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元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4、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5、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6、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7、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8、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9、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10、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4、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1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1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13、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1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5、差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6倍比问题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一个数量=倍数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7相遇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8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9植树问题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例1 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例2 一个圆形池塘周长为400米,在岸边每隔4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杨树例3 一个正方形的运动场,每边长220米,每隔8米安装一个照明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个照明灯例4 给一个面积为96平方米的住宅铺设地板砖,所用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60厘米和40厘米,问至少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例5 一座大桥长500米,给桥两边的电杆上安装路灯,若每隔50米有一个电杆,每个电杆上安装2盏路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10、年龄问题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例2 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例3 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例4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曾经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将来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求甲乙现在的岁数各是多少11、行船问题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例2 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时,返回原地需10小时;乙船逆水行同样一段距离需15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时间例3 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576千米,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飞机逆风飞行3小时到达,顺风飞回需要几小时12、列车问题13、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例1 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例2 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例3 一列长225米的慢车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140米的快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例4 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例5 一列火车穿越一条长2000米的隧道用了88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1250米的大桥用了58秒;求这列火车的车速和车身长度各是多少14、时钟问题含义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60度等;时钟问题可与追及问题相类比;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例1 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例2 四点和五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例3 六点与七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15、盈亏问题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有: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例1 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例2 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260米,修完全长就得延长8天;如果每天修300米,修完全长仍得延长4天;这条路全长多少米例3 学校组织春游,如果每辆车坐40人,就余下30人;如果每辆车坐45人,就刚好坐完;问有多少车多少人15、工程问题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例2 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例3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例4 一个水池,底部装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装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要用2小时将水池注满,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16、正反比例问题含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例1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例2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例3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例4 一个大矩形被分成六个小矩形,其中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大矩形的面积;17、按比例分配问题含义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例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例3 从前有个牧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3,三儿子分总数的1/9,并规定不许把羊宰割分,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18、百分数问题含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常常可以通分、约分,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率”;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1%,两个百分点就是2%;数量关系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2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3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率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常见的百分率有:增长率=增长数÷原来基数×100%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缺席率=缺席人数÷实有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成活率=成活棵数÷种植总棵数×100%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出油率=油的重量÷油料重量×100%废品率=废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100%烘干率=烘干后重量÷烘前重量×100%及格率=及格人数÷参加考试人数×100%例1 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去720千克,剩下6480千克,用去的与剩下的各占原重量的百分之几例2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百分之几例3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女职工比男职工人数多百分之几例4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有女职工525人,男、女职工各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几19、“牛吃草”问题含义“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这个因素;数量关系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例1 一块草地,10头牛20天可以把草吃完,15头牛10天可以把草吃完;问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例2 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如果有12个人淘水,3小时可以淘完;如果只有5人淘水,要10小时才能淘完;求17人几小时可以淘完20、鸡兔同笼问题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数量关系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第二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例 1 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例2 2亩菠菜要施肥1千克,5亩白菜要施肥3千克,两种菜共16亩,施肥9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例3 李老师用69元给学校买作业本和日记本共45本,作业本每本 3 .20元,日记本每本0.70元;问作业本和日记本各买了多少本例4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例5 有100个馍100个和尚吃,大和尚一人吃3个馍,小和尚3人吃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21、方阵问题含义将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根据已知条件求总人数或总物数,这类问题就叫做方阵问题;数量关系1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2方阵总人数的求法:实心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空心方阵:总人数=外边人数-内边人数内边人数=外边人数-层数×23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总人数=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解题思路和方法方阵问题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方阵的求法是以每边的数自乘;空心方阵的变化较多,其解答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例1 在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进行体操表演的同学排成方阵,每行22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例2 有一个3层中空方阵,最外边一层有10人,求全方阵的人数;例3 有一队学生,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最外层人数是52人,最内层人数是28人,这队学生共多少人例4 一堆棋子,排列成正方形,多余4棋子,若正方形纵横两个方向各增加一层,则缺少9只棋子,问有棋子多少个例5 有一个三角形树林,顶点上有1棵树,以下每排的树都比前一排多1棵,最下面一排有5棵树;这个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22、商品利润问题含义这是一种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成本、利润、利润率和亏损、亏损率等方面的问题;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售价=进货价×1+利润率亏损=进货价-售价亏损率=进货价-售价÷进货价×100%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例1 某商品的平均价格在一月份上调了10%,到二月份又下调了10%,这种商品从原价到二月份的价格变动情况如何例2 某服装店因搬迁,店内商品八折销售;苗苗买了一件衣服用去52元,已知衣服原来按期望盈利30%定价,那么该店是亏本还是盈利亏盈率是多少例3 成本0.25元的作业本1200册,按期望获得40%的利润定价出售,当销售出80%后,剩下的作业本打折扣,结果获得的利润是预定的86%;问剩下的作业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讲解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个学科,也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解题思路的讲解极为重要,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下面,我将以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目为例,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1. 算术题的解题思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目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个典型的题目是:“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他一共有几个苹果?”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思路:(1)将已知条件列出来:小明原本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2)根据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进行运算:3 + 2 = 5;(3)得出答案: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清晰地列出解题思路,并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2. 几何题的解题思路小学一年级的几何题目主要包括形状的认知和简单的图形判断。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形状辨识能力。

例如,一个常见的题目是:“以下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思路:(1)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为直角;(2)将每个选项跟正方形的特点进行对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正方形的特点;(3)得出答案:选项中的正方形是答案。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正方形,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3. 分组问题的解题思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还涉及到简单的分组问题。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思路。

例如,一个常见的分组问题是:“班级里有10个学生,老师要将他们分成2组,每组有几个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思路:(1)先将已知条件列出来:班级里有10个学生,要将他们分成2组;(2)将学生进行平均分组:每组5个学生;(3)得出答案:每组有5个学生。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并解决这个分组问题。

总结以上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题思路的讲解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一、解题思路之整数运算1. 例如:计算 45 + 53 的结果。

解题思路:将两个数按照个位、十位、百位对齐,逐位相加,注意进位。

步骤一:个位相加,5 + 3 = 8,个位写下 8。

步骤二:十位相加,4 + 5 = 9,加上个位的进位 1,得到 10,十位写下 0,十位的进位写下 1。

步骤三:百位相加,没有需要相加的数,将十位的进位加到百位,百位的结果为 1。

最终结果为:98。

2. 例如:计算 73 - 28 的结果。

解题思路:将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对齐,逐位相减,注意借位。

步骤一:个位相减,3 - 8,由于 3 小于 8,需要向十位借位。

步骤二:十位相减,7 - 2,没有需要借位的情况,十位的结果为5。

最终结果为:45。

二、解题思路之分数运算1. 例如:计算 1/4 + 2/3 的结果。

解题思路:首先求出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将两个分数变为相同的分母,再进行分子的加减运算。

步骤一:公共分母为 12。

步骤二:将 1/4 的分母变为 12,分子变为 3。

步骤三:将 2/3 的分母变为 12,分子变为 8。

步骤四:分子相加,3 + 8 = 11。

最终结果为:11/12。

2. 例如:计算 3/5 - 1/4 的结果。

解题思路:首先求出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将两个分数变为相同的分母,再进行分子的加减运算。

步骤一:公共分母为 20。

步骤二:将 3/5 的分母变为 20,分子变为 12。

步骤三:将 1/4 的分母变为 20,分子变为 5。

步骤四:分子相减,12 - 5 = 7。

最终结果为:7/20。

三、解题思路之面积计算1. 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为 5cm,宽为 3cm。

解题思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步骤一:将长方形的长和宽代入公式,5cm * 3cm = 15cm²。

最终结果为:15cm²。

2. 例如: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半径为 7cm。

解题思路:圆的面积等于π(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

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

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

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

正确答案是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

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

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取7有7+4,7+5,7+6;…………………………………………取10有九种 10+1,10+2,……10+9。

共为 1+3+5+7+9=25(种)。

思路二:两数不能相同。

小学知识点的经典算例与解题思路

小学知识点的经典算例与解题思路

小学知识点的经典算例与解题思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掌握小学知识点的经典算例和解题思路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知识点及其经典算例和解题思路。

一、数与代数1. 数的大小比较:算例:比较12, 25, 30, 18四个数的大小。

解题思路:可以使用比大小的方法,逐个比较数的大小,或者将数排列起来进行比较。

2. 加法与减法:算例:23 + 15 = ?解题思路:可以使用竖式或列式计算,将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注意进位。

3. 乘法与除法:算例:24 ÷ 4 = ?解题思路:可以使用列式计算,或者通过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来计算。

4. 分数与小数:算例:将⅗这个分数转换为小数。

解题思路:可以使用除法将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形式。

二、几何与空间1.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算例:识别并分类下面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解题思路: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如边长、角度等,来进行分类。

2. 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算例: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解题思路:可以使用公式,面积=长×宽,周长=2×(长+宽)来计算。

3. 空间的方位与方向:算例:某个人沿着北方向行走了100米,然后向东转向行走了50米,最后再向南转向行走了30米。

现在他位于哪个方位?解题思路:通过观察和运用方向的概念,来确定最后所处的方位。

三、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算例:某班级同学的身高统计:120cm, 130cm, 135cm, 140cm, 150cm。

解题思路: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可以制作表格或图表进行可视化呈现。

2. 数据的分析与推断:算例:根据上面的身高统计数据,估计班级平均身高。

解题思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身高。

3. 概率与预测:算例:抽取一张扑克牌,计算抽到红桃的概率。

解题思路:红桃的数量除以总牌数,得到概率。

以上仅是小学知识点的一部分经典算例与解题思路,通过这些例子和思路,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题过程中。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30类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元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4、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5、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6、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7、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8、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常用的11种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一、直接思路“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

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有AB AC AD AE AF AG共6条。

(2)左端点是B的线段有哪些?有BC、BD、BE、BF、BG共5条。

(3)左端点是C的线段有哪些?有CD、CE、CF、CG共4条。

(4)左端点是D的线段有哪些?有DE、DF、DG共3条。

(5)左端点是E的线段有哪些?有EF、EG共2条。

(6)左端点是F的线段有哪些?有FG共1条。

然后把这些线段加起来就是所要求的线段。

二、逆向分析思路从题目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这就是逆向分析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分析法。

例1 两只船分别从上游的A地和下游的B地同时相向而行,水的流速为每分钟30米,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0米,有一天,两船又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但这次水流速度为平时的2倍,所以两船相遇的地点比平时相遇点相差60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用分析思路考虑):(1)要求A、B两地间的距离,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知道两船的速度和与两船相遇的时间。

(2)要求两船的速度和,必要什么条件?两船分别的速度各是多少。

题中已告之在静水中两船都是每分钟600米,那么不论其水速是否改变,其速度和均为(600+600)米,这是因为顺水船速为:船速+水速,逆水船速为:船速-水速,故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和为:船速+水速+船速-水速=2个船速(实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3)要求相遇的时间,根据题意要什么条件?两次相遇的时间因为距离相同,速度和相同,所以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说,尽管水流的速度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分钟增加了30米,仍不会改变相遇时间,只是改变了相遇地点:偏离原相遇点60米,由此可知两船相遇的时间为60÷30=2(小时)。

此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3)表示:例2 五环图由内径为4,外径为5的五个圆环组成,其中两两相交的小曲边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如图2.4),已知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是122.5,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圆周率π取3.14)分析(仍用逆向分析思路探索):(1)要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求,但若知道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则只要用8个曲边四边形总面积除以8,就可以得到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了。

(2)要求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8个小曲边四边形恰好是圆环面积两两相交重叠一次的部分,因此只要把五个圆环的总面积减去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就可以了。

(3)要求五个圆环的总面积,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求出一个圆环的面积,然后乘以5,就是五个圆环的总面积。

(4)要求每个圆环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知圆环的内径(4)和外径(5),然后按圆环面积公式求就是了。

圆环面积公式为:S圆环=π(R2-r2)=π(R+r)(R-r)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5)表示:三、一步倒推思路顺向综合思路和逆向分析思路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解题时,两种思路常常协同运用,一般根据问题先逆推第一步,再根据应用题的条件顺推,使双方在中间接通,我们把这种思路叫“一步倒推思路”。

这种思路简明实用。

例1 一只桶装满10千克水,另外有可装3千克和7千克水的两只空桶,利用这三只桶,怎样才能把10千克水分为5千克的两份?分析(用一步倒推思路考虑):(1)逆推第一步:把10千克水平分为5千克的两份,根据题意,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条件?因为有一只可装3千克水的桶,只要在另一只桶里剩2千克水,利用3+2=5,就可以把水分成5千克一桶,所以关键是要先倒出一个2千克水。

(2)按条件顺推。

第一次:10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10千克水桶剩3千克水,7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7千克水桶剩4千克水,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第二次:3千克桶的水倒入10千克水桶,这时10千克水桶里有水6千克,把7千克桶里的4千克水倒入3千克水桶里,这时7千克水桶里剩水1千克,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第三次:3千克桶里的水倒入10千克桶里,这时10千克桶里有水9千克,7千克桶里的1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里,这时7千克桶里无水,3千克桶里有水1千克;第四次:10千克桶里的9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里,10千克水桶里剩下2千克水,7千克桶里的水倒入3千克桶里(原有1千克水),只倒出2千克水,7千克桶里剩水5千克,3千克桶里有水3千克,然后把3千克桶里的3千克水倒10千克桶里,因为原有2千克水,这时也正好是5千克水了。

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6和图2.7)表示:问题:例2 今有长度分别为1、2、3……9厘米的线段各一条,可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分析(仍可用一步倒推思路来考虑):(1)逆推第一步。

要求能用多少种不同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必须的条件是什么?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两个条件。

一是确定正方形边长的长度范围,二是每一种边长有几种组成方法。

(2)从条件顺推。

①因为九条线段的长度各不相同,所以用这些线段组成的正方形至少要7条,最多用了9条,这样就可以求出正方形边长的长度范围为(1+2+……②当边长为7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6、2+5、3+4及7组成,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③当边长为8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7、2+6、3+5及8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④当边长为9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8、2+7、3+6及9;1+8、2+7、4+5及9;2+7、3+6、4+5及9;1+8、3+6、4+5及9;1+8、2+7、3+6及4+5共5种组成方法。

⑤当边长为10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9、2+8、3+7及4+6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⑤当边长为11厘米时,各边分别由2+9、3+8、4+7及5+6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⑥将上述各种组成法相加,就是所求问题了。

此题的思路图如下(图2.8):问题:四、还原思路从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理,直到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思路叫还原思路。

解这类问题,从最后结果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原来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原来除的用乘。

运用还原思路解题的方法叫“还原法”。

例1 一个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12,你猜这个数是多少?分析(用还原思路考虑):从运算结果12逐步逆推,这个数没除以5时应等于多少?没乘以4时应等于多少?不减去3时应等于多少?不加上2时又是多少?这里分别利用了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一步步倒推还原,直找到答案。

其思路图如下(图2.9):条件:例2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分析(用还原思路探索):李白打酒是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的一道用打油诗叙述的著名算题。

题意是:李白提壶上街买酒、喝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量增添1倍,而每次见到香花,便饮酒作诗,喝酒1斗。

这样他遇店、见花经过3次,便把所有的酒全喝光了。

问:李白的酒壶中原有酒多少?下面我们运用还原思路,从“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开始推算。

见花前——有1斗酒。

第三次:见花后——壶中酒全喝光。

第三次:遇店前——壶中有酒半斗。

第一次:见花前——壶中有酒为第二次遇店前的再加1斗。

遇店前——壶中有酒为第一次见花前的一半。

其思路图如下五、假设思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常常是在“首先提出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数学解题中,也离不开假设思路,尤其是在解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如能用“假设”的办法去思考,往往比其他思路简捷、方便。

我们把先提出假设、猜想,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解题思路,叫假设思路。

例1 中山百货商店,委托运输队包运1000只花瓶,议定每只花瓶运费0.4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

结果运输队获得运费382.5元。

问:损坏了花瓶多少只?分析(用假设思路考虑):(1)假设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损坏一个花瓶,那么所得的运费应该是多少?0.4×1000=400(元)。

(2)而实际只有383.5元,这当中的差额,说明损坏了花瓶,而损坏一只花瓶,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这就是说损坏一只花瓶比不损坏一只花瓶的差额应该是多少元?0.4+5.1=5.5(元)(3)总差额中含有一个5.5元,就损坏了一只花瓶,含有几个5.5元,就是损坏了几只花瓶。

由此便可求得本题的答案。

例2 有100名学生在车站准备乘车去离车站600米的烈士纪念馆搞活动,等最后一人到达纪念馆45分钟以后,再去离纪念馆900米的公园搞活动。

现在有中巴和大巴各一辆,它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0米和150米,而中巴和大巴分别可乘坐10人和25人,问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分析(用假设思路思索);假设从车站直接经烈士纪念馆到公园,则路程为(600+9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