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要素的选用
第四章 几何公差与几何误差检测-4
② 保证机床工作台、刀架的运动精度则对导轨提出直线度 “ ”或平面度“ ”
③ 安装齿轮的箱体孔为保证齿轮的正确啮合,提出孔心线的
平行度“
”;
④ 定位孔、分度孔一般不用尺寸公差而是标“ 寸误差的累积。
”以避免尺
(3)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测量简便的项目
同轴度“ ”常用圆跳动“ ”代替,不过 应注意,圆跳动是同轴度和圆度形状误差的综合, 故代替时给出的圆跳动公差值应略大于同轴度公 差值,否则会要求过严。
图样上是否注出几何公差要求的原则:①凡几何公差要求用一般机床加 工能保证的,不必注出,其公差值要求应按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 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②对于那些对形位精度有特殊要求的要素,应按 标准规定在图样以公差框格的形式注出,但请注意:几何公差无论标注与 否,零件都有几何精度要求。
1、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形状误差是指实际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实际被测轮廓线的直 线度误差值为f1。
未注公差各分H、K和L三个公差等级(它们的数值分别见 附表4-4至附表4-7 ),其中H级最高,L级最低。 ❖ 圆度的未注公差值等于直径尺寸的公差值,但不得大于径 向跳动的未注公差。 ❖ 圆柱度的未注公差可用圆柱面的圆度、素线直线度和相对 素线间的平行度的未注公差三者综合代替。其中每一项公 差可分别由各自的未注公差控制。 ❖ 平行要素的平行度的未注公差值等于要求平行的两个要素 间距离的尺寸公差值,或者等于该要素的平面度或直线度 未注公差值中较大值,基准要素则应选取要求平行的两个 要素中的较长者。
(2)基准中心要素: 基准中心要素相对于 理想边界的中心允许 偏离时。如同轴度的 基准轴线。
2、有时IP、ER、MR都能满足同一功能要求,但 在选用时应注意它们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下面 就单一要素孔、轴配合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独立 原则IP与包容要求ER的选择。见P106.
第 二节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十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第二节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知 识 目 标
技 能 目 标
Logo
•掌握基准的基础知识。 •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学会正确、合理选择基准加工工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第 二节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基准的分类
基准:是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 线、面。
基准
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测量基准 在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
加工过程中 所采用的基 准
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装配基准 在机器装配时,确定零件在部件或
产品中的位置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设计图上用来标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点、线、面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2.工艺基准
A为加工面,本工序要求为A对B的 键槽的工序基准包括凸肩面A和外 尺寸H和A对B的平行度(当没有特殊 圆下母线B,还有外圆表面的轴向 标注时,平行度要求包括在H的尺 对称面D。 寸公差范围内),因此外圆下母线B 为工序基准。
工序基准
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位。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2)“自为基准”原则:选择被加工表面自身为定位
基准称自位基准原则。适用于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表面 ,如拉刀拉孔。
拉削时定位基准就是工 件被加工的内表面
Logo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3)“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 基准重合原则。基准重合则不存在定位误差。
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
形位公差的选择
三、公差值的选择
1. 选择原则 保证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工艺经济性和检测条件, 选择最经济的公差值,所以应选择最低的形位公差等级或相 应的公差值。 2. 用类比法选择 (1)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 即t形状<t位置。如同一平面上,平面度公差值应小于该平 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值。 (2)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除轴线直线度以外,一般 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如最大实体状态下,形状公差在 尺寸公差之内,形状公差包含在位置公差带内。
3. 公差项目替换 形位公差项目有单项控制项目,如直线度、圆度等,也有 综合控制项目,如圆柱度、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 项目,其中的综合控制项目间或单项控制项目间可以替换, 其关系见表4-25。
表4-25 公差项目替换
综合控制项目
圆柱度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
端面全跳动
综合或单项控制项目
未注尺寸公差或未注形位公差,如退刀槽、倒角、圆角。
用于单一要素,保证配合性质,如φ40H7孔与φ40h7轴配合, 保证最小间隙为零。
最大实体要 用于中心要素,保证零件的可装配性,如轴承盖上用于穿过螺
求
钉的通孔,法兰盘上用于穿过螺栓的通孔,同轴度的基准轴线。
最小实体要 求
保证零件强度和最小壁厚。
1. 用尺寸公差控制形位精度
(2)尺寸精度低而形位精度要求高,应单独给出公差。若 用尺寸公差直接控制形位精度,将会影响工艺经济性。如 图4-34所示的滚筒,直径精度要求很低,但圆柱度要求较 高。
2. 综合控制与单项控制 (1)定向公差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精度和形状精度 ,故当某被测要素已给出定向公差后,若对形状精度无法进一 步要求,则不再另行给出形状公差。 (2)当某被测要素的形状精度高于其定向精度时,除给出定 向公差外,还应给出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数值必须小于已给出 的定向公差值。
机械零件形位精度设计的研究
机械零件形位精度设计的研究【摘要】正确合理地进行形位精度设计,对保证机器的功能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本文文详细阐述了形位精度设计即形位公差项目,形位公差值,基准要素的选用考虑的因素与方法。
【关键词】形位公差项目;形位公差值;基准要素零件的形位误差对机器、仪器的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制造成本。
因此正确合理地形位精度设计,对保证机器的功能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形位精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形位公差项目,确定形位公差值,基准要素的选用,按标准规定进行图样标注。
1 形位公差项目的选用选择形位公差项目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1.1 零件的几何特征零件加工误差出现的形式与零件的几何特征有密切联系。
如圆柱形零件会出现圆柱度误差,平面零件会出现平面度误差,凸轮类零件会出现轮廓度误差,阶梯轴、孔会出现同轴度误差,键槽会出现对称度误差等。
1.2 零件的功能要求形位误差对零件的功能有不同的影响,一般只对零件功能有显著影响才规定合理的形位公差。
1.2.1 保证零件的工作精度例如,机床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会影响导轨的导向精度,使刀架在滑板的带动下作不规则的直线运动,应该对机床导轨规定直线度公差;滚动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的形状误差,会影响轴承的回转精度,应对其给出圆度或圆柱度公差;在齿轮箱体中,安装齿轮副的两孔轴线如果不平行,会影响齿轮副的接触精度和齿侧间隙的均匀性,降低承载能力,应对其规定轴线的平行度公差;机床工作台面和夹具定位面都是定位基准面,应规定平面度公差等。
1.2.2 保证联结强度和密封性例如,气缸盖与缸体之间要求有较好的联结强度和很好的密封性,应对这两个相互贴合的平面给出平面度公差;在孔、轴过盈配合中,圆柱面的形状误差会影响整个结合面上的过盈量,降低联结强度,应规定圆度或圆柱度公差等。
1.2.3 减少磨损,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例如,在有相对运动的孔、轴间隙配合中,内、外圆柱面的形状误差会影响两者的接触面积,造成零件早期磨损失效,降低零件使用寿命,应对圆柱面规定圆度、圆柱度公差;对滑块等作相对运动的平面,则应给出平面度公差要求等。
机械零件设计中几何公差的合理选用
R OCCUPATION2012 0338教学研究ESEARCH机械零件设计中几何公差的合理选用文/符 莎在机械零件设计中,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几何精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几何公差项目、公差原则、基准及公差值的合理选用,是保证零件设计精度、使用功能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
一、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少的几何公差项目,获得较好的经济性。
首先要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加工情况,零件的功能和精度要求来合理选用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同时要考虑几何公差项目的特点和检测方便性。
1.依据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加工情况零件自身的结构特征限定了可选择的几何公差项目。
例如有平面要素的零件可选平面度、平行度误差,有曲面要素的零件可选面轮廓度;圆柱体零件可根据零件自身各要素选择轴线直线度、素线直线度、圆度、圆柱度、径向圆跳动误差;阶梯孔零件会有同轴度误差;零件上孔或轴的轴线会有位置度误差等。
在机械零件设计时,还应根据零件的加工和装配情况来选择几何公差项目。
例如在加工细长轴时中部较易产生变形,可以选择素线直线度或圆柱度来控制。
2.依据零件的功能和精度要求选择几何公差项目还应满足零件的功能和精度要求,主要考虑形位误差对零件的配合性质、装配互换性、工作精度、可靠性等影响。
设计时只有了解和明确所设计零件的使用性能,才能确定为保证这些性能必须选用的几何公差项目。
例如为保证一对锥齿轮的正确啮合传动,对箱体上安装锥齿轮轴的孔需要给出垂直度要求;车床主轴的旋转精度要求很高,应规定其前后颈的同轴度来保证主轴的精度要求等。
3.依据几何公差项目的特点和检测方便性在机械零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几何公差项目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检测方法易行的项目来代替检测难度较大的几何公差项目。
(1)形状公差可控制某些其他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中有些项目可以控制其他项目。
机械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
②测量基准 工件在测量、检验时所使用的 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③工序基准 在工序简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 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 准称为工序基准。如图12-2所示图12-1b所示 ④装配基准 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 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 基准。例如,图12-1 b
如图
(二)精基准的选择
当以粗基准定位加工出了一些表面之后,在后续的加工中,就应以精基准作 为主要的定位基准。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便于保证加工精度和 装夹方便、可靠。精基准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或工 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按照基准重合原则选用定位基准,便于保证 加工精度,否则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影 响加工精度。 如图12-9\12-10所示,
3. 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通常在同一尺寸方 向上 ( 即同一自由度方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 如图12-8所示, 4. 当以粗基准定位加工一些表面时,在加工出来的 表面中,应有一些表面便于作为后续加工的精基准。 由于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如果在后续的加工 中,没有合适的精基准,则只能再选另外一些粗基准 继续加工其它表面,这常常也是不合理的,而应以加 工出来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继续加工。因此,以粗基准 定位加工出来的表面中,应有一些表面能便于作为后 续加工的精基准,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和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
这种加工方案不仅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在反复加工的过 程中,基准面的精度愈来愈高,加工余量亦逐步趋于小而均匀, 因而最终可获得很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4.自为基准原则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必须小而均匀时, 经常采用这一原则。如图12-7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在最后精磨床身 导轨面时,经常在磨头上装上百分表,工件置于可调支承上,以导 轨面本身为基准进行找正定位,保证导轨面与磨床工作台平行后, 再进行磨削加工来保证磨削余量的小而均匀,以利于提高导轨面的 加工质量和磨削生产率。有的加工方法,如浮动铰孔、拉孔、珩磨 孔以及攻丝等,只有在加工余量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刀具 的正常工作。一般常采用刀具与工件相对浮动的方式来确定刀具与 加工表面之间的正确位置。这些都是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的实例。 按自为基准原则加工时,只能提高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 和形状精度,而不能提高其位置精度。加工表面与其它表面之间的 位置精度,需由前面的有关工序来保证,或在后续工序中保证。
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件的定位与定位基准的选择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和用调整法获得尺寸精度时,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必须占有一正确位置,即工件必须定位。
而工件装夹定位的方式有:直接找正、划线找正和用夹具装夹三种方式,下面我们讨论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问题。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涉及到定位原理、定位误差、夹具上采用的定位元件和工件上选用的定位基准等几方面的问题,有关定位误差的计算和定位元件的选用在夹具设计一章讲授,这里只介绍定位原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定位原理1.六点定则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的目的,是要使同一工序中的所有工件,加工时按加工要求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不考虑定位误差的影响)。
怎样才能各个工件按加工要求在夹具中保持一致的正确位置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讨论与定位相反的问题,工件放置在夹具中的位置可能有哪些变化?如果消除了这些可能的位置变化,那么工件也就定了位。
任一工件在夹具中未定位前,可以看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自由物体,它可以沿三个坐标轴平行方向放在任意位置,即具有沿三个坐标轴移动的自由度X,Y,Z;同样,工件沿三个坐标轴转角方向的位置也是可以任意放置的,即具有绕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X,Y,Z。
因此,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一致的正确位置,就必须限制工件的X,Y,Z;X,Y,Z六个自由度。
图2-16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为了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通常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这样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位规则”,简称“六点定则”。
例如用……使用六点定则时,六个支承点的分布必须合理,否则不能有效地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在具体的夹具结构中,所谓定位支承是以定位元件来表达的,如上例中长方体的定位以六个支承钉代替六个支承点(图2-17c),这种形式的六点定位方案比较明显,下面再介绍其他形式工件的定位方案。
2.对定位的两种错误理解我们在研究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时,容易产生两种错误的理解。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
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
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如何选择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
如何选择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作者:楚淑玲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2014年第07期摘要:轴类零件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制定加工工艺的重要步骤。
文章在分析典型的轴类零件的结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加工过程相结合分析定位基准的选择,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轴类零件;定位基准;加工过程中图分类号:TK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0-0085-02机械零件的加工是企业常遇到的生产任务,轴类零件是机械零件的典型零件之一,其加工过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代表性。
从结构上讲,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其中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
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从定位基准的选择方面介绍如何制定加工工艺,保证一般台阶轴的加工质量。
1 零件分析1.1 功用及结构图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起着支撑和传递动力的作用。
它属于台阶轴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纹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
1.2 技术要求轴颈M、N与滚动轴承内圈配合,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因而,该处轴与滚动轴承内圈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轴传递动力与扭矩,对该处轴提出较高的尺寸精度,公差等级IT6。
图1 传动轴2 定位基准的选择基准就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的那些点、线、面。
基准是几何要素之间位置尺寸标注、计算和测量的起点。
2.1 基准的分类及选择根据基准的应用场合和功能的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根据工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而确定,以它为依据,标出一定的尺寸或相互位置要求。
基准的确定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用来确定本工 序被加工表面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 基准
装配基准:装配是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 产品中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 准。
拟定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定位基准:保证精度和效率的基础 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结合现有资源和零件的形
状、尺寸、精度、材质等综合条件,满足质量前 提下,兼顾效率和成本 3、加工顺序:简言之,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大 面后小面。 (1)划分加工阶段----目的:粗精设备分开、零件 变形释放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基准的确定: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 所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 1、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 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检验、装配过程 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工序基准
Hale Waihona Puke 定位基准:用来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位置 所使用的具体表面成为定位基准。
!零件在加工中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定位面从而确定 零件和机床刀具的相对位置。
定位基准确定原则: (1)尽量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2)尽量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3)便于安装与加工 (4)尽可能注意基准重合以消除不重合引起的误差。
基准统一原则就是用一个定位基准加工尽可能多 的表面,减少安装次数,又能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避免误差积累和尺寸转换 带来的误差)
(5)采用互为基准原则,一般用于配合精度、 尺寸精度较高零件,采取互研、互为基准 加工方法
(6)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如加工床身、导轨、 底座等以自身上表面为基准找正、安装
(7)粗基准选择应以重要表面为主,兼顾其 他表面有足够的余量
如何选择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
图 1 传 动轴
轴 颈M 、N ( 3 5 ±0 . O 0 8 m m 两 外 圆柱 面 )与滚 动 轴 承 内圈 配合 ,轴 承 的 主要 功 能是支 撑机 械 旋 转体 ,用 来 降低 动 力传 递过 程 中 的摩擦 力 ,保持 轴 中心 位置 固 定 的 机件 ,因而 ,该 处轴 与滚 动轴 承 内圈配 合 的好坏 直 接影 响轴 传 递动 力 与扭 矩 ,对 该 处轴 提 出较 高 的尺寸 精度 ,
艺较 为 典 型 ,反 映 了轴 类 零件 加 工 的大 部分 内容 与基 本
定 位 作用 , 因此 ,分别 给 出相对 于 公共 基准 的端 面 圆跳
动 公 差0 . 0 2 m m 。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该传动轴 图样对主要轴颈M 、
N ,外 圆P 、Q 以及 轴 肩G 、H 、I 、F 有 较 高 的 尺寸 、位 置 精 度 和较 小 的表 面粗糙 度值 ,这些 要求 必须 在 加工 中给
2 0 1 4 年第2 O 期
( 总 第 2 9 9 期)
中阂高新竣术 企业
I ( l¨^ H【 《H 《c H E N T£ I‘ £;
NO. 2 0. 2 0 1 4
( Cu m u l a t i v e t y N O. 2 9 9)
如何选择轴类零 件的定 位基准
定,以它为依据,标出一定的尺寸或相互位置要求 。对
于一 个工 件来 说 ,在一 个 方 向上往 往只 有 一个 主要 的设 计基准 。 ( 2 )工 艺 基准 :零 件 在工 艺 过程 中所 采用 的 基 准 。按用 途 分 :工序 基准 ,在工 序 图 中用 来确 定 本工 序 所 加工 后 的尺 寸 、形 状 、位 置 的基准 ;定位基 准 ,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库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库一、填空题1、互换性是指一种产品,过程或服务能够代替另一产品过程或服务、且能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
2、要使零件且有互换性,就应该把完工的零件误差控制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3、互换性原则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循的原则。
4、互换性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类。
5、标准按使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6、优先数系中R5、R10、R20、R40 是基本系列,R80 是补充系列。
7、优先数系是十进等比数列。
8、检测是检验和测量的统称。
9、量块分长度量块和角度量块两类。
10、长度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五级。
11、长度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六等。
12、量规是没有刻度且专用的计量器具。
13、测量按示值是否就是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14、测得值只能近似地反映被测几何量的真值。
15、从装配关系上看: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
16、图样上标注的尺寸通常以mm 为单位。
17、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18、极限尺寸是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
19、实际尺寸是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
20、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
21、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22、基本偏差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
23、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24、最大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称为公差。
25、公差带的图解方式称为公差带图。
26、公差带相对零线的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27、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8、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29、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配合精度。
30、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的代号为H。
31、基轴制配合中,基准轴的代号为h。
32、公差单位是计算标准公差的基本单位。
33、图标中规定了20 个标准公差等级。
34、国家标准规定,孔和轴各有28 种基本偏差。
35、标准的公差是确定公差带宽度(大小)的唯一标准化参数。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加工误差: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论上的绝对准确尺寸之差称为加工误差。
2、尺寸误差:加工后零件某处的实际尺寸对理想尺寸的偏差量。
3、形状误差:加工后零件上实际的线或面对理想形状的偏差量。
4、位置误差:实际零件形体上的点、线、面对各自要求的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偏差量。
5、表面轮廓误差:零件加工表面上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对理想轮廓的偏差量。
6、公差: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几何位置关系及表面轮廓参数数值允许变动的范围。
7、互换性:在制成同一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到达设计要求。
8、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两个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9、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两个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10、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
11、基本尺寸:零件的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实验或经验确定的。
1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
13、局部实际尺寸:一个孔或轴的任意横截面中的任一距离,即在任何两相对点之间测得的距离。
14、极限尺寸: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界限值。
15、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6、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7、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8、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称为极限偏差。
19、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大小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
20、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位置关系。
21、间隙配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值,即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22、过盈配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值,即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Solidworks在工程图和零件建模上的规范和技巧
4. 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楚 的图形上。
精选课件
11
1.3.2图纸标注
2.图纸标注中的一些问题
1、尺寸标注不完整、凌乱、漏标和重复标注现象 a、零件上的重要尺寸必须直接标出 b 、避免出现封闭尺寸 c 、标注尺寸要便于加工和测量 2、工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但并没标注尺寸公差,以致引起加工误差 偏大而报废工件。 3、零件技术要求(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规范性 4、标题栏欠规范,不够完整,国标一般要有设计及校对的人名与日 期,比例、数量、材质、图名图号须完整。
精选课件
28
1.3.3图纸标注注意事项
错误
精选课件
正确
29
1.3.3图纸标注注意事项
尺寸标注便于测量检验
尺寸A 难以 测量
尺寸B
方便
精选课件
测量
30
1.3.3图纸标注注意事项
不利测量
便于测量
精选课件
31
1.3.3图纸标注注意事项
尺寸标注便于加工
便于加工
不便加工
精选课件
32
1.3.3图纸标注注意事项
精选课件
13
1.3.2图纸标注
3.尺寸组成
精选课件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
2、公差原则的选择 应根据被测要素的功能要求,充分发挥公差的职能和采取该公差 原则的可行性、经济性。 独立原则用于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精度要求相差较大,需分别满 足要求,或两者无联系,保证运动精度、密封性,未注公差等场合。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需要严格保证配合性质的场合。 最大实体要求用于中心要素,一般用于配件要求为可装配性(无 配合性质要求)的场合。 最小实体要求主要用于需要保证零件强度和最小壁厚等场合。 可逆要求与最大(最小)实体要求联用,能充分利用公差带,扩 大了被测要素实际尺寸的范围,提高了效益。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 提下可以选用。
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表面粗糙度与形状公差的大概的比例关系:通常,表面粗糙度的 Ra值可取为形状公差值的(20%~25%)。
对于以下情况,考虑到加工的难易程度和除主参数以外的其它因素的 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的要求下,适当降低1~2级选用: 孔相对于轴;细长比较大的轴和孔;距离较大的轴和孔; 宽度较大(大于1/2长度)的零件表面; 线对线和线对面的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公差。
3.2 基准数量的确定 一般来说,应根据公差项目的定向、定位几何功能要求来确定基 准的数量。定向公差大多只要一个基准,而定位公差则需要一个或多 个基准。例如,对于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公差项目,一般只用一 个平面或一条轴线做基准要素;对于位置度公差项目,需要确定孔系 的位置精度,就可能要用到两个或三个基准要素。 3.3 基准顺序的安排 当选用两个以上基准要素时,就要明确基准要素的次序,并按第 一、第二、第三的顺序写在公差框格中,第一基准要素是主要的,第 二基准要素次之。
1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 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 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由此可知,为确 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 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 高度参数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 设计 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 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 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 而形状公差值应 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否则,会给制 造带来种种麻烦。可是设计工作中涉及最多的是如何处理尺寸公差与 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和各种配合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选择题1.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反映了配合的______。
(A)A、松紧程度B、精确程度C、松紧变化的程度2.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精度决定了______。
(A)A、配合精度B、配合的松紧程C、配合的性质3.配合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取决于_____的大小。
(A)A、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B、极限间隙C、极限过盈4.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_____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A)A、基本偏差的B、基本尺寸的C、实际偏差的5.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____作为该段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
(A)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6.设置基本偏差的目的是将_____加以标准化,以满足各种配合性质的需要。
(A)A、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B、公差带的大小C、各种配合7.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是对配合的种类,基准制和公差等级进行合理的选择。
选择的顺序应该是:_____。
(A)A、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B、配合种类、基准制、公差等级C、公差等级、基准制、配合种类D、公差等级、配合种类、基准制8. 比较不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______。
(C)A、公差值的大小B、公差单位数的大小C、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D、基本偏差值的大小9.标准公差值与_____有关。
(A)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10.基本偏差代号为P(p)的公差带与基准件的公差带可形成_____。
(A)A、过渡或过盈配合B、过渡配合C、过盈配合D、间隙配合11.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围的“起始尺寸”是______。
(B)A、最大极限尺寸B、最大实体尺寸C、最小极限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12.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的“终止尺寸”是______。
浅谈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
浅谈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第13卷第4期可5{童砉,最大突希标准化报道REPORTINGOFSTANDARDIZA T10N碌IV01.13Ng_.41992浅谈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1b….,丁./(武议粮食工业学院机械糸)..摘要本文从分析产生误解或争议的原固入手,探讨了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实质所在.并对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定义提出自己看法和修订建议.关薯词最大实体原则基准要素实教边界最大实体边界目I言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定义在GB4249—84《公差原则》中束作修订,仍借用GB1183--80中的有关规定(8]:“当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而基准要素本身又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则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值是在该基准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如基准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即基准要素的作用尺寸(单一或关联)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被测要素的定向或定位公差值允许最大.当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而基准要素本身不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则被浏要素的位置公差是在该基准要素处于实效状态时给定的.如基准要素偏离实效状态,即基准要素的作用尺寸(单一或关联)偏离实效尺寸时.被测要素的定向或定位公差值允许增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对该定义历来都有一些误解和争议,影响了它的正确贯彻实施.本文将从分析误船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实质所在,并对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该定义的阿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订建议.1.对”基准要素本身不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的误解对于上述定义的两段叙述,误解或争议的焦点一般集中在后一段,即”当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而基准要素本身不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的如何理解上.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这样认为:基准要素本身不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必定就有要求遵守独立原则或要求遵守最大实体原则的两种可能性.在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最大实体原则时,这一段定义似乎还可以理解;而在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独立原贝0时;好象就难以理解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遵守独立原则的要素,其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无关,须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本身不存在一个象遵守相关原则时特有的那种理想边界,即没有一个固定的由设计决定的综合极限状态——实效状态.这样,在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独立原则时,上述定义中的:是在基准要素处于实效状态时给定的”这种说法,似乎与根本就没有”实效状态”的独立原则沾不上边,对不上号.因此,不少修改意见认为,上述定义的两段说法还不够全面,应该改成按三种情况分述:即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基本要素本身要求遵守最大实体原则时和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独立原则时.或者认为,不如干脆排除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独立原则一33—时的情况,将后一段说法明确改为”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最大实体原则时”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看法或修改意见,可说,都是出自对该定义的误解.那么,造成误解的根本原因何在,怎样理解才算是正确无误的呢:2.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公差原则的概念该定义从内容上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为什么会引起上述误解或争议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该定义的文字表达不确切,要点不突出,容易使人把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与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公差原则的概念搞混淆注意,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是指形位公差框格中基准代号字母后面加注符号亩的概念;而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公差原则,指的是基准要素本身作为被溯要素时遵守何种公差原则的概念,两者之问无必然的联系.我们知道,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理想基准要素简称基准,它是确定要素问几何关系的依据.设计时,图样上所标出的基准要素都是指的理想基准要素,但加工出来的实际基准要素本身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形位误差.因此,由实际基准要素建立基准时,都应排除实际基准要素本身形位误差的影响.而以该实际基准要素的理想要素作为基准,理想要素的位置还应符合最小条件.可见,作为基准要素,其主要问题是如何由实际基准要素建立基准,进而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至于实际基准要素本身的误差采用什么公差原则来控制,或者说, 基准要素本身遵守什么公差原则,这完全是基准要素本身作为被测要素时的一种要求, 设计时,可根据其功能要求,自由选择任何一种公差原则.请看两个例题:隔1倒l,图l(a)中的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是独立原则,无理想边界;(b)中的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是包容原则,有理想边界.但在作基准时,最大实体原则均未应用于基准要素,所以(a)与(b)一样,都应以其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廓作为基准定位.用模拟法体现基准时,为实现符合最小条件的稳定接触, 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的定位部位都必须采用锥形销或可胀式销这类尺寸可以变化的结构;装夹定位或测量检验时,一般都要作适当调整,以达到实际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之间符合最小条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图2例2,图2与例1一样,(a)的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是独立原则,无理想边界;(b) 的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包容原则,有理想边界.与例1不同的是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用模拟法体现基准时,(a),(b)两种情况也一样,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的定位部位可采用一种尺寸固定的心轴结构,该心轴结构的设计依据就是基准要素的理想边界一一实效边界或最大实体边界装夹定位或测量检验时,实际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之间可能产生间隙,若实际基准要素偏离实效状态(或最大实体状态),定位部位与实际基准要素之间肯定会有间隙,这种间隙定位显然不符合最小条件.这也是最大实体匣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的特点之一,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由此可见,不论是在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还是未应用于基准要素的情况下,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什么公差原则,有无理想边界,对它作为基准时,或者说,由实际基准要素建立基准时,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即改变不了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定位部位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实质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概念与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被测要素的概念有所不同.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被测要素的主要目的是:在被测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时,其本身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可获得一定补偿值, 以避免拒收那些形位误差值已超过给定的形位公差值丽不影响装配互换的零件.而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则不同.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在基准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时,让其本身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获得补偿值,它实质上只是为了将实效边界或最大实体边界这类理想边界的概念借用到基准中心要素的建立和体现上去,以方便设计,加工和检测.最犬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的主要优点是: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的定位部位可采用一种尺寸固定的结构, 如心轴,环,槽,销等,此时,定位部位的设计依据就是基准要素的理想边界——实效边界或最大实体边界,而这类理想边界是固定的, 并由设计决定的.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客观效果是:当实际基准要素偏离实效状态(或最大实体状态)时,被测要素的定向,定位公差可获得来自基准要素的补偿值. 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定位部位的基本尺寸就是基准要素在实效状态下作用尺寸——实效尺寸VSVS:MMS土t式中,MMs——轮廓要素的最大实体尺寸} t——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号用于轴,”一”号用于孔,当t值为零时,即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包容原则时,VS=MMS,实效边界就等于最大实体边界了.例2中的(a),(b)两种情况,虽然从表面上看,(a)由于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公差原则不是包窑原则,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定位部位采用的是基准要素的实效边界;(b)由于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是包容原则,其位置量规或工艺装备上定位部位采用的是基准要素的最大实体边界i但实际上,二者都可以看作是采用的实效边界(理想边界),(b)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给定的形位公差值t值为零..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例2(a)中,尽管其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是独立原则,但由于有的要求,它照样适用于定义中的规定,即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值是在该基准要素处于实效状态时给定的,其实效尺寸:Vs—D--t.不能因为基准要素本身要求遵守的是独立原则,就认为不能判定其实效状态了由于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⑨准要素时的显着特点,笔者建议,为方便设计,加工和检测,凡是以中心要索作基准时,如有可能, 都应考虑将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尽管这样做时可能导致位置量规或工艺装置上的定位部位与实际基准要素之间的间隙定位不符合最小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都是低精度的,只要适当提高基准要素的尺寸公差等级,一样可咀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较高精度.关于这一董,我们也可从GB8o69——87{位置量规*中得到印证.该标准2.1条规一35—定:”当零件被测要素和(或)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位置量规测量部位和(或)定位部位的尺寸,形状,方向和位置相同.c.这里,零件的被测要素要用位置量规进行检测,当然遵守的是相关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或包窖原则无疑.而基准要素能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却只有一种情况: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 这也就是说,凡是要按GB8O69——87设计位置量规的定位部位,其零件的基准要素又为中心要素时,必须将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否则,就无法按本标准设计位置量规,而只能设计成非标准的,象锥形销或可胀式销那类尺寸可调整的复杂结构,这将给设计,加工和检测都带来麻烦或不便4修订建议如上所述,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定义用基准要素本身是否要求遵守包窖原则来划分定义,似乎过分强调了非实质性的东西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关键,或日实质是:把理想边界的概念应用到基准中心要素的建立和体现上.为了使该定义表达更确切,不至引起误解或争议,笔者建议,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的定义修订如下:当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则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值是在该基准要素处于实效状态(或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如基准要素偏离实效状态(或最大实体状态),即基准要素的作用尺寸(单一或关联)偏离实效尺寸(或最大实体尺寸)时,被测要素的定向或定位公差值允许增大.信息处理的国际标准——IS0/IEC9506介绍研究促进信息处理系统互联的成套国际标准其中一部分中的另一个国际标准已经出版.ISO/IEc9506—1《工业自动化系统一工业信息分类一第1部分:工作定义》,根据OSI基拳参考模式和其它相关标准,该标准作为应用I作元件被置于开放系统互联环境中的应用层中..OSI的目的是允许从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在工作复杂程度和人员年龄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联.该标准的第一部分对I业信息分类I作,尤其是对有关通信和I业程序装置的互联作1定义.该标准应于位于OS1参考模式中的其它标准一起使用,否则互不相容的系统可能会I作在一起.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工业信息分类,即用所设计的应用层巾的标准来支持在计算机集成I业(CIM)环境巾从程序装置上进扦信息通信联系.IS0/IEC9506—2规定1支持I业信息分类的草案.王书琦译王玉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下面以面对面的平行度为例,说明定向误差的评定方法。
图4.68
作业 P118-120 思考题 2、4,作业题 3、 6、7、 8
15
本章重点:
1. 形位公差的14个特征项目的名称及其代号; 2. 形位公差在图样上(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3. 形位公差(注出公差和未注公差)等级及其公差值; 4. 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含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 大实体要求的图样标注和应用范围。 5. 评定形状误差时的“最小条件”的概念,评定直线度和 平面度误差的判断准则; 6. 评定位置误差时的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的概念。
1.对于有特殊功能要求的要素,一般采用独立原则;
2
2.有配合性质要求的要素,一般采用包容要求(ER); 3.对于保证可装配性、无配合性质要求的要素,一般采用最大 实体要求(MMR); 4.对于保证临界值的设计,以控制最小壁厚保证最低强度, 一 般采用最小实体要求(LMR)。
三、基准要素的选用
根据零件的安装、作用、结构特点以及加工和检测要求 等来选用;但应尽量遵循设计、工艺、测量和工作等基准统 一原则。
图4.61
直线— 直线准则
近 (2) 似
法
10
三个远点法— 在被测平面上任取三个远点所形成的平 面为理想平面, 作平行于理想平面的两个平面包容实 际平面,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
对角线法— 过 被 测 平 面 上 一 条 对 角 线 且 平 行 于 另 一 条 对角线的平面为理想平面,作平行于理想平面的两个平 面包容实际平面,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
公差;圆跳动公差)圆柱形的形状公差小于尺寸公差(轴线的直线度公差除 外)等。
(3)对位置度的公差值按下式计算:对 用 螺 栓 连 接 时 位 置 度 公差等于Xmin(连接件均为通孔);对螺钉连接时位置度公差等 于0.5Xmin(连接件中有一个零件为螺孔);计 算 值 按 表 4 . 1 2 进 行规范。
1
4.4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设计内容:①形位公差项目— 14项 ②公差原则— 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
③基准— 单基准、多基准和任选基准
④公差值— 未注公差值和注出公差值
一、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用
根据f形位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 加工中可能产生的f形位和检测条件等来选用。
二、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选用
根据功能要求、零件大小和检测方便来选用;但应考虑T尺和 t形位相互补偿的可能性。
0 +9 +22
f =27µm
(2)对角线法
0=+8+2P+2Q +6+2P=-10+2Q P=-6,Q=+2
12
0 +4 +6 -3 +20 -9 -10 -3 +8
0 -3+Q -10+2Q
+4+P
+6+2P
+20+P+Q -9+2P+Q
-3+P+2Q +8+2P+2Q
f =35µm
0
-2
-6
具体选用形位公差时应参考 P111-112 表4.13 和表4.14
5
6
4.5形位精度的检测 一、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形状误差f形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 动量。若f形状≤t形状,则为合格。
最小条件法— 用两理想要素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其距离为 最小(即最小包容区域)。
图4.57
1.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准则
解:根据累积值绘图见P114 图4.60
图4.60
(1)最小 条件法
由图可 见:符合 低–高–低 准则。
β α
斜率
tg
10 6
f 50 tg 3 45(m)
9
(2)两端点连线法
斜率
tg 50
8
f' 50 tg 3 10 58.75(m)
2.平面度误差的评定准则
(1)最小条件法:
两平行理想平面包容被测实际平 三角形— 三角形准则 面,其接触点投影在一个平面上呈 交叉— 交叉准则
低点(0,-9,-10)和高点(+20)构成三
角形准则。
则
0=10+2Q 9 2P Q 10 2Q
解得P=+2,Q=+5
图4.63
0 +4 +6 -3 +20 -9 -10 -3 +8
0
+4+P
+6+2P
0 +6 +10
-3+Q +20+P+Q -9+2P+Q
+2 +27 0
-10+2Q -3+P+2Q +8+2P+2Q
(3) 用旋转法进行转换:
评定平面度误差时,需将被测平面上各点对测量基准的坐
标值转换为各测点对评定基准(理想平面)的坐标值。 图4.62
11
例4.5 用打表法测得某一平面,相对其测量基准面的坐标 值如图4.63所示( µm )。试求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解:(1)最小条件法
根据测得原始坐标值分析,可估计三个
-1 +16 -19
-6
-5
0
3.圆度误差的评定准则 (1)最小条件法:
两个理想的同心圆与被测 实际圆至少呈四点相间接触,
则两同心圆的半径差为 f 。
(2)近似法: 最小外接圆法,最大内接
圆法和最小二乘圆法。
13
f。
二、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图4.67
位置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方向或位置的理想要 素的变动量。 理想要素的方向、位置,由基准、基准和理论正 确尺寸确定。
12共12个等级;
其中0级精度最高,此 后 依次降低,12级最低。 常用4 —8级。 (2)主参数
d(D)、L、B (3)数值 见 P109-110 表4.8~4.12
未注尺寸公差
GB/T1804—f
未注形位公差
GB/T1184—K
4
3.形位公差值的选用原则: (1)对同一要素的形状公差小于位置公差(如平面度公差小 于平行度公差); 对同一基准的同一要素的定向公差小于定位
四、形位公差值的选用
1.未注形位公差的规定
(1)公差等级 为H、K、L三级,其数值见 P108-109 表4.4~4.7。
(2)图样标注
3
在技术要求处注出标准号和公差等级, 例如GB/T1184—K, 见下图所示 。
2.注出形位公差的规定
(1)公差等级 圆度、圆柱度 0、1、2、…、12共 13个等级; 其余 1 、 2 、 … 、
7
(1)最小条件法: 高-低-高 和 低-高-低准则
(2)近似法: 两端点连线法
图4.59
图4.58
例4.4 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测得数据 8
( µm)如下:
测点
0
1
2
3
4
5
6
7
8
读数值 0 +20 -10 +40 -20 -10 -10 +20 +20
累积值 0 +20 +10 +50 +30 +20 +10 +3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