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遗传因子的发现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小编准备了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因子的发现。
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实验材料:豌豆。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过程: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子一代(F1)全为高茎(Dd);F1自交得到子二代(F2),高茎(DD、Dd):矮茎(dd) = 3:1。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dd)杂交,后代高茎(Dd):矮茎(dd)=1:1,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D和d分离的正确性。
-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F1为黄色圆粒(YyRr);F1自交得到F2,表现型有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比例为9:3:3:1。
-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且数量比为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正确性。
-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高一生物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应对市爱护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盂德尔的豌豆杂交〔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别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 ×dd杂交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别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别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那么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那么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假设后代无性状别离,那么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假设后代有性状别离,那么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假设后代无性状别离,那么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假设后代有性状别离,那么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别离比为显:隐=3 :1,那么双亲一都是杂合子〔Dd 〕 即Dd ×Dd 3D_:1dd〔2〕假设后代性状别离比为显:隐=1 :1,那么双亲一是测交类型。
高一生物必修二课件:遗传因子的发现
~
~
1
1
2
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10株足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Dd
dd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Mendel,1822-1884)
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
豌 豆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豆
{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白色公羊 X 白色母羊
黑色小羊
很明显黑色是隐性(用aa来表示)所以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
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
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则亲本遗传因子为:
Aa X aa
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为
Aa X Aa
后代遗传因子为Aa比aa为1 : 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遗传因子为DD,纯种矮茎的为dd,F1为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 因子又恢复成对。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Dd
×
D
d
D
d
DD
Dd
Dd
dd
DD
×
纯合子
又称纯种。由两个含有相同的显性遗传因子或者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可稳定遗传。例如,DD或dd的生物个体是纯合子。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汇总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一、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4、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5、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6、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7、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③花大,易于做实验④生长周期短(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①客观事实②提出问题③提出假说④演绎推理⑤预期结果⑥实际结果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Ⅰ(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解释现象(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高一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3.14:1
3.15:1 2.95:1 2.82:1
二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 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五: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就是一对等位基 因)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 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1、有卷舌
卷
舌
2、无卷舌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 P(纯种)
F1
F2 比例
高× 矮 │ ↓ 高 │ ↓ 高787 矮277 3 :1
结果:1.F1全为显性性状(高茎)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 英文字母(如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 因称之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d) ②配子形成时,成双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表示。
当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后,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 (D)对隐性基因(d)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
③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 每个配子中基因成单。各形成D和d 两种配子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育种工作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形成对生物遗传改良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了解育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和探究的兴趣。
4.社会责任:认识到育种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理解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育种概念与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兴趣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育种工作者的职业介绍、育种技术展示、农业生产案例等内容。
•教材及配套资料。
•相关视频资料:育种工作流程、育种成果展示等。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家畜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案例分析法: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角色扮演法(可选):让学生模拟育种工作者的角色,体验育种工作的过程和挑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或家畜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种是如何产生的,引出育种工作的概念。
•问题引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育种吗?育种工作者的工作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育种工作者的职业介绍•介绍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包括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环境等。
•强调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2)育种工作的基本流程•选种:介绍如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
•杂交:讲解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选择:分析如何通过多代选择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涉及到哪些生命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涉及到哪些生命观念遗传因子的发现涉及到以下生命观念:
1. 遗传性:遗传因子的发现证明了生物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传递来实现的。
遗传因子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编码。
2. 进化论:遗传因子的发现也支持了进化论的观点。
通过研究不同种群遗传因子的分布和变异,可以揭示物种的起源、演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
3. 决定论:遗传因子的发现表明了生物个体的性状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中的基因编码了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这些特征和功能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得到表达。
4. 可变性: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了生物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遗传因子的变异和重组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5. 精细调控:遗传因子的发现还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是高度精细调控的。
通过研究遗传因子的调控机制,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发育、生长和繁殖等基本生命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一般了解)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2.杂交、自交、测交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4.纯合子、杂合子5.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dd↓↓F1:高茎豌豆 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YYRR×yyrr↓↓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16共4种×1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共4种×2/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 / 1。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梳理专题01 遗传因子的发现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梳理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一、花:1、两性花: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如:豌豆,水稻,小麦等。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①雌雄同体:一株植株上有雄花和雌花,如:玉米。
②雌雄异体:一株植株上只有雄花或雌花,如:银杏。
2、花的结构:3、豌豆花:(1)为两性花,呈蝶形的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
(2)豌豆是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并且是闭花授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3)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二、豌豆的人工杂交过程(人工异花传粉过程)去雄:除去未成熟花(花蕾期)的全部雄蕊。
注:雌雄异株或雌雄异花不需去雄,雌花套袋即可。
套袋授粉套袋(1)亲代:P,子一代:F1,子二代:F2,雌:♀,雄:♂。
(2)两次套袋的目的:防止外来花粉或环境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豌豆的易于区分的7对相对性状,课本第3页。
例:下列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的是:(AC )A、爸爸的单眼皮和儿子的双眼皮B、小白兔的长毛与细毛C、小鼠的黑毛与灰毛D、人的身高与体重E、猫的白毛与蓝眼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1-5)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F2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1)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
隐性性状:孟德尔把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
(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如:显性遗传因子(D)决定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d)决定隐性性状。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单元知识结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遗传与进化》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 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1 :2 : 1 分离比为3:13.解释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F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1.亲组合重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2.。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_隐__性__纯__合__子__杂交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请
测交
Dd × dd
预
测
配子 D
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
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
亲本(P):实验中互相交配产生后代的植 株或个体
父本(♂):提供雄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母本(♀):提供雌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
•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 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 自交():自花传粉,遗传因子组成相 同的生物个体进行交配的方式
•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 的杂交
•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 ×乙(♂)为正交,则乙(♀)×甲 (♂)为反交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
P
×
(杂交)
高茎 矮茎
F1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_互__不__干__扰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__离__,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__由__组__合__。
Yy Y Ro r
R r
R y
r
观察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
高一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因子组成是 aa 。
(2)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
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
150只0 ,有能稳定遗传的爬行
鸡
1500 只。
2、某种牛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有角,aa的个体无角,
Aa的公牛有角,母牛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
一只无角小牛。问:这只小牛的性别是
雌性,亲代
公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别和绿色甜果植株A、绿色甜果植 株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合 杂交组 序号 合类型
F2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色酸果 绿色酸果
一 紫酸×绿甜A
210
208
二 紫酸×绿甜B
0
280
(2)如果用C、c和D、d分别代表该水果的果色和果味的 基因组合,则亲本中紫色酸果、绿色甜果A和绿色甜果B 的基因型分别是 ccDD 、 Ccdd 和 CCdd 。
5、某地开发培育出一种水果,其果皮有紫色的,也有绿 色的;果肉有甜的,也有酸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
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别和绿色甜果植株A、绿色甜果植 株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合 杂交组 序号 合类型
F2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色酸果 绿色酸果
一 紫酸×绿甜A
210
208
二 紫酸×绿甜B
1、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遗传因子A控制,在
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鸡和995只正常鸡。
②爬行鸡×正常鸡→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子代 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A、Aa ,正常鸡的遗传
0
280
(3)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规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必修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P:AA×aa↓↓F1:高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AABB×aabb↓↓F1:黄圆F1:AaBb↓自交↓自交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A-B- A-bb aaB- aabb9 :3 : 3 : 1 9 :3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四、基础习题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 / 8B、1 / 16C、3 / 16D、3 / 8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DD、WwDd×WWDD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性B、全部黑色C、三黑一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和YYRrB、YYrr和YyRrC、YYRr和YyRrD、YyRr和Yyrr第一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1、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中期:(n)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4个精子(n)4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白眼(雄)P:X A X A×X a Y↓↓F1:红眼F1 :X A X a×X A Y↓F1雌雄交配↓F2:红眼(雌雄)白眼(雄)F2: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第三节、伴性遗传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X a正常基因:X A2、患者: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正常: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 X A X a(携带者)3、遗传特点:(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X A正常基因:X a2、患者: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 X A X a正常: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3、遗传特点:(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2)连续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三、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四、性别类型:XY型:XX雌性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XW型:ZZ雄性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4、(三)在完成(一)的判断后,用假设法来推断基础习题:如图6所示的细胞为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
(1)所示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第________次分裂的___________时期。
(2)细胞内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_ _________。
(3)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它们是____________。
(4)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习题:1、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2、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3、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拟核4、赫尔希和蔡斯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了:( D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遗传物质是DNA5、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答:1、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碱基组成,由于碱基有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
8、为了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科学家在实验中是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得到纯净的DNA和蛋白质,然后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分别观察它们的转化作用。
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习题:1右面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请用文字写出图中的名称。
、1、2、3、4、5、6、7、8、9、10、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D、8000个和3600个3、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沃森和克立克提出来的。
4、DNA分子具有的4种碱基分别是、、、,两条链上的碱基是通过键连接在一起。
5、DNA的碱基配对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一定与配对,一定与配对,这样的配对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同时能解释A、T、C、G 的关系,也能解释DNA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