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1
弟子规全文教育中的经典智慧
弟子规全文教育中的经典智慧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总结了古代儿童的道德行为准则。
弟子规中蕴含的智慧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弟子规的全文解读,探讨这些古代教育智慧如何在当代教育中发挥作用。
(引言段)弟子规最早出自明代儿童教育家杨时编著,其内容是一套旨在引导儿童养成优良品质和道德习惯的准则。
弟子规的优秀之处在于能概括出人际关系、礼仪道德、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金玉良言,对于培养儿童的品格和教育指导非常有价值。
下面将从不同章节中选取几个重要的内容进行解读。
(首段)第一章:“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这是弟子规的开篇之句,强调了尊师重道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中,尊师重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够培养出谦逊、尊重和感恩的品质,与他人相处时更具有爱和关怀的态度。
(正文段1)第十二章:“五宗罪,不可近,一主意,无可亲。
”这一章节强调了远离坏人和不良行为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中关于与坏人保持距离的教导,可以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纯洁、正直的品格。
(正文段2)第二十四章:“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这一章节强调了学习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中,学生常常需要找到榜样,并以此为动力进行学习和进步。
通过与贤者接触,孩子们能够受到启发和鼓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弟子规也提醒孩子们要经常自我反省,思考自身是否符合正确的道德和品格标准,这对培养自我认知和责任感至关重要。
(正文段3)第三十节:“人三畏,生大狱,死罪则汝憎。
”这一章节表明了害怕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在当代社会,法治观念的培养对于儿童教育至关重要。
弟子规通过警示和教导,教会孩子们懂得遵守法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
(结论段)弟子规作为一部经典的教育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弟子规全文教养
弟子规全文教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读物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一本关于教养和道德规范的手册。
这本书最初是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而编写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时光,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
弟子规全文提供了对于形成高尚品格的指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并领悟其中的智慧。
第一条:“弟子规,圣人训”的开宗明义之语,告诉我们弟子规的制定者是圣人,即古代的贤者和聪明智慧的人。
他们经过观察社会现象和亲身经历后总结出的经验教训,通过弟子规的形式传授给我们。
第二条:“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的首要教诲是要敬爱父母和尊敬兄长。
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早的指引者和引导者,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极大的爱和关怀,因此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对待他们。
而尊敬兄长则是在家庭中学会与人相处和尊重他人的首要前提。
第三条至第五条,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知足和节约。
感恩是一种回报和报恩的心情,我们应该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心存感激。
知足则是满足于自己拥有的,遵循我们那富有智慧的古人所说的“知足者富”,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节约之道是要珍惜粮食和物资资源,不浪费,合理分配,热爱自然,保护地球。
第六条至第十条,这一部分弟子规教育我们要遵守礼仪和学习规则。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一定的礼仪,礼仪可以使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友好。
同时,学习规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快乐的学习。
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弟子规教育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灵魂的容器,我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饮食和锻炼。
同时,心理健康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会团结友爱,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这是弟子规中关于与人为善的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与人相处的场景,我们应该懂得体谅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在对待爱护动物方面也要善良。
第十七条,这一部分告诉我们守规矩。
弟子规家训
弟子规家训一、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蒙学经典。
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撰而成,内容主要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原因:弟子规作为一部传统的启蒙读物,其形式便于儿童诵读记忆,而其丰富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意义。
例如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导孩子要尊重父母,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听从父母的教导,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部分。
二、弟子规中的家庭家训1. 孝顺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句明确指出了孩子对待父母的基本态度。
当父母呼唤时,要迅速回应,父母吩咐做事不能偷懒。
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受到责备也要虚心接受。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看,孝顺是家庭和睦的基石。
在传统家庭中,如果子女能够遵循这样的家训,家庭内部的矛盾会减少很多。
例如在古代,许多大家族能够长久兴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族子弟遵循孝道,尊重长辈的决策,使得家族内部秩序井然。
2. 兄弟和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强调兄弟之间要相互友爱、恭敬。
哥哥姐姐要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
•在实际生活中,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像历史上的“孔融让梨”,孔融虽然年幼,但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这就是兄弟之间互相谦让的典范,这种行为有助于家庭氛围的和谐融洽。
3. 家庭秩序维护•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无论是饮食、就座还是行走,都要让长辈优先,晚辈在后。
这有助于建立家庭中的长幼有序的秩序。
•在传统家庭的聚餐中,长辈先动筷,晚辈再开始吃饭,这种习俗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也让家庭的秩序得以维持。
如果这种秩序被破坏,可能会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
三、弟子规中的社交家训1. 诚信待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全文的家庭教育启示
弟子规全文的家庭教育启示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读物中的一本经典,它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参考,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中的一些重要教诲,并分析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第一,强调尊重长辈和敬重师长弟子规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尊重长辈和敬重师长的规定。
孩子们在家庭中应该学会尊重父母和长辈的意见,遵从他们的教导和安排。
在学校中,孩子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积极向老师学习。
这种尊重长辈和敬重师长的教育观念,对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培养孩子勤奋的好习惯弟子规强调了孩子应该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的重要性。
家庭应该通过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严格的作业时间,培养他们勤奋的好习惯。
父母要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榜样,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和勇敢面对困难。
勤奋的好习惯将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第三,强调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中强调了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将正确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
他们应该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教育他们遵循社会公德和家庭规则。
通过这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孩子们将培养出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弟子规中强调了孩子应该具备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责任,并要求他们履行自己的责任。
同时,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应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家庭事务。
这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将使他们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更加成熟和成功。
第五,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和社交能力培养弟子规中提到了许多与礼仪、社交能力以及待人接物有关的规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并且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总之,弟子规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
它强调了尊重长辈、勤奋学习、道德修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以及礼仪教育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当孩子对你的呼喊不应答的时候,不要再屁颠屁颠地走过去,而是要想办法改变孩子,让他主动、尽快走过来回答你。
12岁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3~6岁这个年龄段尤其关键,家长在这个时间段,更要关注孩子的表现。
当孩子不及时应答自己的时候,尽快纠正过来。
过于抽象的道理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所以,让孩子尝尝苦头,要远远胜过对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和进行永无休止的说教。
懒惰是一切坏习惯滋生的温床。
懒惰的孩子不愿意做事,不能孝敬父母;懒惰的孩子不讲卫生;懒惰的孩子,在学习上用功不够,无法取得好成绩;懒惰的孩子不爱劳动,容易好逸恶劳……懒惰不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还限制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所以说,懒惰的孩子肯定没出息。
渴了,自己倒水喝;冷了,自己加衣服;自己安排自己的作业时间、玩耍时间;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经常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掌握家里常用工具的使用。
如果父母对孩子包办过多,小的时候怕孩子摔着,就不让孩子随意爬行、跑跳、登高;担心不卫生,传染疾病,就不让孩子玩土、玩沙、玩水;总是把孩子抱在怀里,错过了智力开发的敏感期,就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
长大了不让孩子走进自然,更不允许孩子探险,孩子喜欢玩耍,父母怕耽误学习每天把孩子拴在家里。
这样的孩子,形成了对父母的严重依赖,难以建立起独立意识和自由意志,既不会做事也不善于思考。
久而久之,身体和思想就会变得惰怠。
不管家长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以下几点是务必要做到的。
1.给孩子爱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
爱孩子,绝不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种爱是溺爱,溺爱孩子只会导致孩子的无能、无用。
父母爱孩子,指的是从生活上关怀孩子,知道孩子冷暖温饱、成长需要;任何时候,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尊重孩子的需要和选择,给孩子自由;当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即使做得不好也不贬低孩子。
2.和孩子在一起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1.家长要明白这不是小事教育无小事。
我们教子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把孩子的小行为、小错误、小心理、小脾气、小伎俩当成一回事,总是迁就和宠爱孩子,以至于孩子养成了难以改变的坏习惯,家长还不知道自己错误在哪里。
不及时应答他人,是对他人的不尊敬,也暴露了自己的没有礼貌。
在家里,必然影响家庭团结,使得亲情淡漠;在外面,不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搞好关系。
总之,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不到人与人的温暖和真爱,生活难以幸福。
12岁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3~6岁这个年龄段尤其关键,家长在这个时间段,更要关注孩子的表现。
当孩子不及时应答自己的时候,尽快纠正过来。
2.让孩子品尝后果过于抽象的道理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所以,让孩子尝尝苦头,要远远胜过对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和进行永无休止的说教。
3.行动上不迁就孩子我们喊孩子,孩子不答应,不要走到孩子面前和孩子说话,更不要对着孩子笑。
这样容易减家长的威风,长孩子的气势。
你喊孩子,孩子不答应,就把想说的话放一放,保持沉默。
过一会儿,孩子一定会凑上来,问你:“妈妈,刚才你喊我做什么?”你只需回答:“不想跟你说了!”家长越不说,孩子越好奇,越想知道,下次他就会注意。
小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家长板起面孔,不理睬孩子,孩子会因为家长的生气而害怕,下次就不敢这样做了。
4.家长要及时应答孩子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多次模仿之后,孩子便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
当孩子喊家长的时候,家长不能及时应答,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于是,当家长喊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不能及时应答家长。
其实,孩子的不良习惯是跟家长学的,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5.重视“第一次”不应答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家长控制住孩子第一次的不良做法,烦恼就会减少。
小孩子做错事,往往是因为是非判断力差,不知道这是错事。
稍大的孩子,是因为对错误的警惕性不高,不认为这么做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弟子规》是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家庭教育的指南。
本文将从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师长尊敬、待人接物四个方面,探讨《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一、孝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孝顺父母是儿童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
”教导孩子在父母召唤时要及时回应,不可拖延。
这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克服拖延习惯的能力。
再者,弟子规还强调孝顺父母要“严为律”。
从小培养孩子守纪守法、遵守家规的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
二、兄弟友爱兄弟姐妹关系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社会交往的起点。
《弟子规》在兄弟友爱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规中有云:“事始终,要法守”,教导孩子要始终遵守规则,不偏袒自己、欺压兄弟姐妹。
另一方面,《弟子规》还告诫孩子要“欲速则不达”,教导孩子要有耐心、宽容待人。
这些教诲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品质,不仅可以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也为日后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师长尊敬师长教诲和指导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中提出了尊敬师长的要求,如:“师(培)不严,徒(教)不尊。
”通过教导孩子要尊重师长,理解和遵守师长的教诲,学会敬仰和信任师长,培养起孩子坚守自己信仰、尊敬他人的能力。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孩子不仅要尊重权威,也要学会区分善恶,在面对不当的教导或指导时,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待人接物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是孩子社会适应的关键技能。
《弟子规》中强调谦虚、礼貌、恭敬的待人接物方式。
其中,“斯以方来,不可追遗”,教导孩子在接待来客时要热情、主动,不可让来宾感到被冷落或忽视。
与此同时,弟子规还提到“尊长有礼,未可忘也”,教导孩子对长者要心存敬意,并要礼貌待人。
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和信任能力。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格和道德的重要环节,《弟子规》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教育方法和指导。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人之初,性本善”,同时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人格、品行、习气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当今家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十分溺爱孩子,得到的却是孩子的不孝与叛逆。
而《弟子规》则规定了“弟子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为人处事。
因此,为了平衡当今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与被爱的天平,让孩子学习《弟子规》十分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重拾善良的本性。
一、教孩子行孝道《弟子规》中规定弟子应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让孩子做到这些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在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和善良的本性。
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难道就不该回报吗?向陌生人问路,都知道表示感谢。
何况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感恩?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照顾父母,让父母时时处处身心愉悦,不为自己烦恼操心。
《弟子规》中规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等。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孩子“孝”,我认为身教大于言教,只有自己能按《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才会那样孝顺你,否则,孩子嘴里背着《弟子规》,行动上虽然也照做,但心里不服,因为他看到你并不是这样对待爷爷奶奶的,所以家庭中教孩子孝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行孝,示范给孩子看,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会了行孝。
但《弟子规》中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礼数方面,已不适于现代社会,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现代社会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得把握《弟子规》中这样规定的内涵:要子女做到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即便父母不在了,也要时常想念,不忘父母的深恩。
二、教孩子与人相处之道《弟子规》中教弟子要做到尊老爱幼,与同辈互助互爱。
那么如何尊敬长辈呢?《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样做会让长辈感到心里舒畅,自然会更加关爱晚辈,但有些规定也不太适合现代社会,如“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现代社会更讲究人与人的平等,长辈与晚辈的距离不如古时的疏远,见到长辈,能问候一声就可以了,否则长辈也会觉得无所适从。
弟子规全文涵养心灵的智慧经典
弟子规全文涵养心灵的智慧经典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清朝康熙年间翁洲人李毓秀所撰写。
弟子规主要以教导儿童们如何做一个守规矩、有礼貌、孝顺的好孩子为目的。
全书内容简洁明了,流传至今,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十二章,每章以朗朗上口的文字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做事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和原则。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弟子规中的智慧经典。
第一章:“弟子规则圣儿须谨记,勤读圣贤书,虚心求教识,先下笔端正。
”这一章强调了一个人在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勤学苦思和虚心向他人请教,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第二章:“居有常,业有专,言有节,行有张。
”这一章告诉我们要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秩序,做事要专心致志,言行要有恰当的节制和张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智慧和素养。
第三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这一章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孝敬父母,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情感智慧。
第四章:“温、恭、简、让。
”这一章讲述了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准则。
我们要以温暖、恭敬、简单、谦让的态度待人接物,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获得更多的智慧。
第五章:“匪钓得鱼,时复且来。
”这一章告诉我们不要追求近期的利益,而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耐心。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智慧。
第六章:“一义不达,便是无功。
”这一章强调了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只有做到言出必行,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和经验,并且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智慧。
第七章:“畏友如虎,友如寄,寄到来时,喜相见。
”这一章告诉我们要慎选朋友,不要和不良的人为伍。
与优秀的朋友相处可以使我们受益匪浅,他们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八章:“远视之以礼,甚莫之以居。
”这一章讲述了待人接物时的礼节和规范。
品德智慧教育《弟子规》
品德智慧教育《弟子规》1. 孝悌方面-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教导人们要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听从父母的命令,不可懈怠。
它体现了对父母的敬重,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孩子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强调兄弟姐妹之间要友爱、恭敬,兄弟和睦本身就是孝道的一部分。
如果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能够按照这样的规范相处,家庭氛围会更加温馨。
2. 谨信方面-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是在教育人们要珍惜时光,早起晚睡,勤奋努力。
在品德教育中,懂得珍惜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人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以诚信为本,不可欺诈、妄语。
一个人如果能遵守这一原则,会赢得他人的信任。
3. 泛爱众方面-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倡导人们要有博爱的胸怀,因为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应该相互关爱。
这种思想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教导人们要注重内在的品德修养,而不是仅仅追求外表或外在的名利。
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受到他人的敬重。
4. 亲仁方面-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说明亲近有仁德的人对自己的成长有极大的好处,可以使自己的品德日益增进,过错日益减少。
5. 余力学文方面-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只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注重实践,就会变得浮华不实;只注重实践而不学习知识,就会固执己见,无法明白事理的真相。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其中关于待人接物的规范,如“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等,教导孩子如何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遵循这些规范,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会更加得体,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泛爱众”的思想也能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增强他们的亲和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弟子规教给我的家庭教育智慧
《弟子规》教给我的家庭教育智慧2010年年底,我在中央电视台开始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之后我以买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图书,觉得深受教育。
近来仔仔细细地把《弟子规》好好读了几次,觉得读得太迟了,其中不少家庭教育方面的至理,现在却是悟之太晚。
今年儿子就要读六年级了,一边回想与儿子一起成长的这五年的经历,一边学习《弟子规》,我已经被《弟子规》中包含的家庭教育智慧所深深感动。
一、教育者先接受教育:家长也是弟子我早就知道“教育者先接受教育”这个说法,但是一直无法在心理接受这个观念。
现在,我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过程,经历了很多挫折,发现对孩子打骂无用,说教也无用。
现在学了《弟子规》,忽然我明白了什么是“弟子”。
终身教育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在古圣先贤前面,我们一辈子都是“弟子”。
所以要孩子学《弟子规》,首先我们家长要主动先学《弟子规》,在家长的以身示X下,就算孩子不直接诵读学习,我们家长营造的学习气氛也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从而潜移默化的起到教育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顺序:力行与学文《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那么学文。
”现代人读《弟子规》总叙尤其要注意和认识的是“学文”,因为其中包含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顺序、内容和目标。
现代教育是以上学读书识字的“学文”开始的,并以“学文”为基础直至离开学校教育。
而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里,“学文”是处于最末端的,这就是古今教育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所以现代人如何理解“学文”和前三个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一点,得结合后面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来理解。
现在中国教育的症结可能就在这些字行间里,以“学文”开始却误入了“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歧途。
而我们家庭教育的困境,我觉得主要原因也在其中。
学了《弟子规》,我慢慢地明白了“力行”与“学文”的辩证关系,其中的道理令家长深思。
弟子规全文教育理念
弟子规全文教育理念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著作之一,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全文所传达的教育理念。
第一章,入室弟子礼:弟子规从最初的入门礼开始,强调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
对于孩子而言,尊重老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这一部分教导孩子要以恭敬的心态对待老师,学会听从老师的教导,提倡敬畏心和爱心。
第二章,见义勇为:这一章强调了孩子应具备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育孩子要勇于正义,去帮助别人,保护弱者。
在这一部分中,教育者需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勇于担当的意识。
第三章,为人处世:在这一部分中,弟子规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懂得礼貌待人。
教育者需要教导孩子正确的社交方式,包括尊重长辈、友善待人、真诚对待朋友等。
这些准则将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并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第四章,言语篇:弟子规的这一章主要教导孩子正确使用语言。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学习掌握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说话文明、不骂人、不说粗话的良好习惯。
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导他们如何在与他人交流中保持礼貌和友善。
第五章,食饭温饱:在这部分中,弟子规教导孩子懂得珍惜粮食,感恩父母辛勤工作来供养自己。
教育者需要教导孩子关心他人,并在生活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六章,居室有常:在这一章中,弟子规教导孩子要保持居室整洁有序。
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收拾房间的习惯。
通过做家务劳动,孩子可以培养劳动意识、责任感和秩序感。
第七章,勿欺以暴:在教育中,弟子规教导孩子要懂得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益。
教导者应鼓励孩子了解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并教他们不要欺负弱小,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公正、善良和正直。
第八章,执节中庸:弟子规教导孩子要学会中庸,即遵循适度和平衡的原则。
教育者应该教导孩子学会权衡利弊,不偏激,不过分放纵或限制自己。
弟子规中的机智与智慧教育
弟子规中的机智与智慧教育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教育著作,被广泛用于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机智和智慧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弟子规中的机智与智慧教育。
首先,弟子规中的机智体现在对于处世之道的教导。
在《弟子规·第一章》中,书中提到了“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原则。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面对利益和危险时,我们应该能够迅速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要求孩子们具备机智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灵活应对。
其次,弟子规中的智慧体现在对于道德行为的教导。
在《弟子规·第二章》中,书中提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种智慧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改正错误,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进步和成长。
此外,弟子规中的机智与智慧教育还体现在对于人际关系的教导。
在《弟子规·第三章》中,书中提到了“事父母,敬父母”的原则。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敬他们。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友则友,慈则慈”的原则,要求我们与朋友相处时要友善和仁慈。
这种机智与智慧教育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智慧判断力,使他们能够在与人交往中更加机智地处理各种情况。
弟子规中的机智与智慧教育还可以从道德故事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弟子规》中,许多故事都以智慧和机智为主题,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道德和生活智慧的知识。
例如,在《弟子规·第五章》中,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饭疏食、衣薄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节约用物,不浪费资源。
这种故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节俭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机智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弟子规中的机智与智慧教育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和故事中。
弟子规全文引导孩子学会尊师重道
弟子规全文引导孩子学会尊师重道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邵雍所撰写的一本教导孩子们做人处世之道的书籍。
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行为准则。
1. 孝心奠定尊师基础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明白尊重师长的重要性,这是孝心的一部分。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无论何时听到父母的呼唤,都应该及时回应,父母的命令也应该立即执行。
通过这样的训诫,孩子们懂得了顺从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尊师重道的奠基奠定了基础。
2. 学会敬重师长学会敬重师长是弟子规的核心内容之一。
书中明确告诉孩子们:“师道尊严,父母之代。
”这句话将师长与父母相提并论,强调了师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
孩子们应该对老师抱有敬重之心,尊重老师的教导和意见,不可怠慢或轻视,并且要言行一致地体现出这种敬重之心。
3. 学会遵守规矩弟子规还提到了遵守规矩的重要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在学校中要严格遵守校规,听从老师的教导。
如果发现了错误或者不足,应该改正,并且在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要自觉地更加努力。
这样的行为塑造了孩子们遵守规则和自制力的好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学会虚心求教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学会虚心求教。
弟子规中告诉我们:“问则不耻,偷于父母。
”孩子们要敢于发问,遇到困难应该寻求师长的帮助。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学会感恩回报师长对孩子们的付出是伟大的,因此孩子们要学会感恩回报。
弟子规中提到:“师恩需报,从此为师。
”这句话教导孩子们要对老师的帮助心存感激之情,并且能够以同样的关爱和耐心对待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社会的重要性。
总结:弟子规是一本为孩子们引导学习尊师重道的重要著作。
通过正确引导,孩子们可以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并且学会虚心接受教育,自觉遵守规矩,懂得感恩回报。
弟子规全文启迪学生智慧
弟子规全文启迪学生智慧一、父母教诲篇父母教诲,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早的启蒙者。
父母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培养我们健康的心灵和正确的价值观。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敬鬼神,毋多言。
”这些教诲涵盖了孝道、尊重和谦逊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师长指导篇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他们教我们知识,也教我们做人。
师长指导篇中的“师道尊严,友德渐笃”告诉我们要尊重老师,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同时,我们也要热爱知识,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并且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友伴相处篇友谊在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友伴相处篇中提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小必争,虽柔必伸。
”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与朋友相互信任,互相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
四、言语行为篇言语行为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展示一个人的素质,还能够影响他人的观感。
言语行为篇中提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始有终,言必有据。
”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要言之有据、始终如一。
五、衣食住行篇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也需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弟子规中提到:“衣不可夸好,食不可过量;居不可妄行,行不可侈量。
”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珍惜物质,并且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身心修养篇身心修养是塑造一个人健康心灵的重要环节。
身心修养篇中提到:“人不可有嗔色,色厉内荏;事不可苟合,合于道。
”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智,在面对困难和冲突时要以道德准则为指导。
七、家庭生活篇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温床,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俱存,孝道何忘?父母俱亡,悔之何及?”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家庭价值观,并且要珍惜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总结:弟子规是一本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通过对道德修养的教导,为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弟子规》里的大智慧
《弟子规》里的大智慧引导语:《弟子规》是一部优秀的德育教材,长期诵读学习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那么《弟子规》有怎样的智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弟子规· 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父母呼,应勿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其实这是要我们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
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
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
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世界都是该来帮助我的。
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二、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父母责,须顺承。
”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其实这是在培养我们顺势而为的好习惯。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
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
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
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则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
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
三、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至关重要《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冬则温,夏则凊。
”古人提出“冬则温,夏则凊。
”,难道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吗?当然不是。
弟子规全文教育的智慧之光
弟子规全文教育的智慧之光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视为教育孩子的圣典,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智慧。
本文将通过引用弟子规全文的方式,探讨其中蕴含的教育观点和智慧,展示弟子规对于培养孩子品德高尚、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弟子规全文弟子规是清代国学大师李毓秀所总结的一套教育经典,共有三百条,主要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群、美五个方面的素养。
以下是其中的几条:1.父母身,不违背;2.朝起早,夜眠早;3.冬则温,夏则凊;4.出必告,反必面;5.见義勇為,作成不看;6.事事要留情。
第二章:教育观点与智慧解读1.亲子关系:第一条规定了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强调孝道和敬爱之情。
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尊重和关爱父母的重要性。
2.生活习惯:第二、三条规定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早起早睡和节制饮食。
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律性和健康意识。
3.社交礼仪:第四条规定了出门必须告知和回家必须面见的习惯,强调了交往中的诚实和负责任的态度。
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和人际关系技巧至关重要。
4.品德养成:第五、六条规定了见义勇为和事事要留情的行为准则。
这些规定培养了孩子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善良的品质。
第三章:教育实践与应用意义1.培养孝顺之心:弟子规中关于父母的要求,可以使孩子养成孝顺、尊敬父母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进而培养孝顺之心。
2.树立优秀品格:弟子规中涉及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
通过遵循规则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孩子将逐渐形成自律的行为准则,培养出品格端正的个体。
3.促进社交发展:弟子规中对社交礼仪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孩子通过遵循规范行为、尊重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将有助于其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启迪智慧成长:弟子规中涉及的智慧和道德教育,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力。
教育中重要的弟子规智慧
教育中重要的弟子规智慧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了儿童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这部经典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其内容的深刻性和实用性上,更体现在其教育思想的独特性和时代价值上。
首先,弟子规强调了尊师重道的教育价值观。
经典中提到:“师(父母)道尊严,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表达了对师长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为教育的基本原则,而弟子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它教导儿童要尊重父母和老师,不论事情大小,都要遵循道义,不可随意违背。
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孝敬之心、感恩之情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弟子规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和自省能力。
经典中提到:“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待。
”这句话告诫儿童要珍惜时间,不要拖延。
同时,经典中还强调了自省的重要性:“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这句话告诫儿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这些教导都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自律和自省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根据道德准则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
这种自律和自省的能力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弟子规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经典中提到:“朋友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强调了朋友之间应该保持诚信和信任。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而弟子规则则教导儿童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最后,弟子规强调了儿童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典中提到:“人不学,不知义;不知义,不会礼;不会礼,无以立。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告诫儿童要明白道义、懂得礼仪,才能够立足于社会。
弟子规通过教导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追求道德的高度。
弟子规当代教育智慧
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 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 ——礼仪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修养的境界, 大爱之情
3、〈泛爱众〉(宽容心) ——博爱
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 ——永恒的爱
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 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人所能 勿轻訾 ——尊 重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平等 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 勉 ——率性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机智
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出则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 怀
(恭敬心)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 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团队精神
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 ——规则意识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济世情怀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君仁臣忠 ;夫义妇顺 ;兄友弟恭
朋诚友信
(3)、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 耻
孝
耻
悌
廉
仁义礼智信
忠
义
信
礼
3、追本溯源——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问题? 中华文化源头—“易文化” 天道规律的总结 儒家文化的源头——推天理,明人事 天道如是,故人道不可不如是——王国维 天理——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道)
教育价值观:就是由于教育的影响,使每一个 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区域, 乃至整个和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幸福,多 一份安康…。如此,就实现了教育的价值。
2、立志=个人兴趣+泛爱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1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
《弟子规》说,当父母喊你的时候,应该立即回应,不要迟缓。
这本重要的童蒙著作,把这句话放在前面,是因为这件小事体现着一个人的德行,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
几个月大的孩子,就懂得用表情回应父母的呼唤。
长大了,对父母的喊叫却充耳不闻,是为什么呢?孩子可能有他的理由。
受了父母的批评,或者提出要求父母没有满足,使得孩子心里不痛快,孩子和父母怄气,就会装作没有听见;生病了,或者遇到伤心事情了,心情不好,答应得较慢;正玩在兴头上,懒得理父母;有的孩子摸透了父母的心思,知道自己不答应,父母就会走过来说……
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孩子不及时应答父母,就会影响亲子间的沟通。
做父母的如果无动于衷,任其发展,孩子就会养成不良习惯,影响以后的发展。
试想,当孩子成家了,老婆喊不答应,孩子喊不答应,这个家庭能够美满吗?在单位,领导喊不答应,同事喊不答应,他能在这个单位干长久吗?父母喊不答应,他能是一个孝顺的人吗?一个被人喊都不答应的人,能够为别人做事、分忧、带来福报吗?
《华尔街日报》将雇主对商学院毕业生的素质期望进行了统计排列,结果是: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道德品性,依次位居前三位。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速,人才的竞争已经不限于一个国家之内,而是国际间的竞争。
如果父母还是坚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式教育思想,而置孩子的综合素质、社会能力于不顾,那么孩子个体竞争力就会很差。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不能及时应答父母是小事情。
及时地应答别人,是交往与合作的基础,更是道德品质发展的根基。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及时应答,决不能放任不管。
与其让孩子成年后为自己的不良习气困扰,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严格约束孩子。
当孩子对你的呼喊不应答的时候,不要再屁颠屁颠地走过去,而是要想办法改变孩子,让他主动、尽快走过来回答你。
1.家长要明白这不是小事
教育无小事。
我们教子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把孩子的小行为、小错误、小心理、小脾气、小伎俩当成一回事,总是迁就和宠爱孩子,以至于孩子养成了难以改变的坏习惯,家长还不知道自己错误在哪里。
不及时应答他人,是对他人的不尊敬,也暴露了自己的没有礼貌。
在家里,必然影响家庭团结,使得亲情淡漠;在外面,不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搞好关系。
总之,没有
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不到人与人的温暖和真爱,生活难以幸福。
12岁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3~6岁这个年龄段尤其关键,家长在这个时间段,更要关注孩子的表现。
当孩子不及时应答自己的时候,尽快纠正过来。
2.让孩子品尝后果
过于抽象的道理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所以,让孩子尝尝苦头,要远远胜过对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和进行永无休止的说教。
郝明嘉摆弄着手里的蝴蝶剑的时候,妈妈正在把炒好的菜往餐桌上端。
妈妈喊郝明嘉吃饭,郝明嘉正玩在兴头上,没答应妈妈。
妈妈走近一点又喊了一声,郝明嘉说:“知道了!”但是人还是没有动。
半个小时后,父母吃完了饭,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郝明嘉还在玩。
大约到晚上8点钟的时候,郝明嘉饿了,去冰箱里找吃的。
但是冰箱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可吃的熟食。
郝明嘉冲着妈妈嚷:“我没吃饭呢!我饿!”妈妈很严肃地说:“吃饭的时候喊了你几次,你不动!现在饿了,没饭了!以后还这六到点不吃饭,就得饿肚子!”郝明嘉不说话了。
孩子做事情比较随性,预想不到事情的后果,所以会做出一些违背规则的事情。
当孩子违背规则的时候,相对低调而严格的惩罚,会让孩子懂得规则是不可以违背的。
3.行动上不迁就孩子
我们喊孩子,孩子不答应,不要走到孩子面前和孩子说话,更不要对着孩子笑。
这样容易减家长的威风,长孩子的气势。
你喊孩子,孩子不答应,就把想说的话放一放,保持沉默。
过一会儿,孩子一定会凑上来,问你:“妈妈,刚才你喊我做什么?”你只需回答:“不想跟你说了!”
家长越不说,孩?越好奇,越想知道,下次他就会注意。
小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家长板起面孔,不理睬孩子,孩子会因为家长的生气而害怕,下次就不敢这样做了。
4.家长要及时应答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多次模仿之后,孩子便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
当孩子喊家长的时候,家长不能及时应答,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于是,当家长喊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不能及时应答家长。
其实,孩子的不良习惯是跟家长学的,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5.重视“第一次”不应答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家长控制住孩子第一次的不良做法,烦?就会减少。
小孩子
做错事,往往是因为是非判断力差,不知道这是错事。
稍大的孩子,是因为对错误的警惕性不高,不认为这么做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当第一次发生孩子不应答父母的时候,父母要在第一时间制止他。
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喊你,你不答应,是不对的!这样妈妈会生气!”“小孩子要尊重大人,当大人喊的时候,要及时应答!”“你不应答妈妈,是在伤害妈妈的感情!”这样,孩子就会重视应答这回事。
6.告诉孩子怎么应答
当孩子做某些事情,在生活中找不到范本的时候,他有可能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
?了防止孩子不知道怎么应答,家长有必要详细地告诉孩子,当父母以及家里的其他长辈喊他的时候,他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迅速走过去,站到对方面前,声音洪亮地问:“您找我有什么事?”如果距离较远,可以一边答应一边走过来。
养成习惯后,即使同学、朋友喊他,他也会表现得很有礼貌。
无论是谁,一旦感受到孩子对他的重视,就会更加尊重孩子。
摘自《<弟子规>中的家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