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单元一:观察天空
- 研究观察天空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其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二:观察动物
- 研究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性
- 探索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 了解鸟类的特点、分类和栖息地
单元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来源
- 研究正确使用和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 探索水的循环过程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单元四:观察植物
- 研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 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传播
-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五:观察物体
- 研究观察物体的性质和材质
- 认识常见物体的形状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力的作用原理
单元六:观察生活
- 研究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和规律
- 了解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整理。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和了解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3.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5.“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①木本植物:2, 3, 4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10(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①水生植物:9②陆生植物:1 、2、 3 、4 、5 、6 、7、 8 、10(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7.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工蚁、雄蚁、兵蚁。
8.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
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
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5.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2.(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3. 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4.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5.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6.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7.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8.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9.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
(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 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5.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等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3、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人类呼吸。
氮气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占空气总容量的78%。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
4、实验:如何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第二课:有趣的磁现象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
2、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S极)和北极(N极)。
3、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也可以制作成磁性指南针。
4、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包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以及磁性会受到温度和震动的影响。
第三课:奇妙的水世界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2、水具有浮力、表面张力、渗透等现象。
浮力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层分子之间的引力,渗透是水分子能够穿过半透膜的现象。
3、实验:探究水的浮力、表面张力和渗透现象。
第四课:昼夜的奥秘1、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3、实验:观察昼夜的变化,了解昼夜的形成原因。
第五课:研究火山1、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的主要原因。
2、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岩浆、气体和岩石等物质。
3、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了解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的关系。
第六课:研究太阳与影子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能量来源,每天给予地球大量的光和热。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太阳光线,使其在地面或其他表面上形成阴暗的区域。
3、实验: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第七课: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植物的生长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的生长和繁殖。
2、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养分等基本元素才能生长。
3、实验: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
第八课:动物的生活与习性1、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水、陆、空三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动物和习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包括天气的
变化、日常物体的性质和使用等内容。
第二章:人体的健康与运动
本章介绍关于人体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包括饮食健康、卫生惯、身体部位和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物质变化
本章主要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包括溶解、固体的变化和火的
使用等。
第四章:植物的一生
本章介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包括植物的种子、茎、根和
花等。
第五章:动物的生存
本章主要介绍不同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法,包括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第六章:能源与资源
本章讲解了能源和资源的概念及其应用,包括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利用和资源的保护等。
第七章:物体与材料
本章主要介绍物体的性质和材料的分类,包括颜色、形状和材料的使用等内容。
第八章:常见运动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的技巧,包括赛跑、跳远和投掷等运动。
第九章:科学实验
本章主要介绍科学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第十章:科学家与发明家
本章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发明的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 是一种探究并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通过科学方法从事科学研究,认识世界和改善人类生活。
二、观察自然
1. 观察:通过肉眼观察,用手摸、闻、尝等方式,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变化等。
2. 物体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材质、重量、硬度、柔软等。
3. 物体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如加热、凝固、溶解等。
4. 注意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物体的分解
1.物体的分解:是指把一个物体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揭示其中的构造和性质。
2. 气体、液体、固体的特性和区别。
3. 常见的物质分解:如纸张和面包中的糖。
四、食品和营养
1. 食品:是指可以食用或加工成食品的物质。
2. 主要的食品来源:种植和养殖。
3. 营养物质的分类和功能: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
4. 合理搭配食品,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五、常见的生活用品
1.常见的生活用品:水杯、铅笔、橡皮、针线包、磁铁等。
2. 了解生活用品的使用方法、构造、材质和相关知识。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
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
2.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4.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5.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6.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7.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充气床垫、轮胎、喷水壶、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大型充气玩具、风镐、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
8.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水会漏下去吗?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所以水不会漏下去。
9.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纸团会不会湿?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水无法进入倒扣的杯子,所以纸团不会湿。
10.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了塑料瓶内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11.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我的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12.学生活动手册答案:问题我的猜想看到的现象我的结论水会漏下去吗?水不会漏下去。
水漏不下去空气占据一定的空纸团会不会湿?纸团不会湿。
纸团不湿间。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
气球吹不大2.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②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o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三年级科学(新版苏教版)上册知识点.docx
三年级科学(新版苏教版)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1.像粉笔、水一,空气占据一定的空。
空气可以被,空气具有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后握,塑料袋会鼓起来,是因塑料袋装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空气,放一小泡沫在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回原来的位置。
4.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足球、水、胎、充气床。
二、空气有量1.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源。
(2)按“ 零”按,确保在称量之前示数字“ 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子天平上,取示数字即可。
2.通用子天平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量的化,可以空气是否有量。
3.17 世,伽利略明空气是有量的。
4.接近地面, 1 升空气的量 1.29 克,相当于 3 枚回形的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得:空气有一定的量,但是量很。
三、空气和冷空气1.空气向上流,冷空气向下流。
同体的空气比冷空气。
2.取暖器、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或冷藏柜放在房的上方,可以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放在房的下方,可以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是在循运的,流的空气就是。
5.自然界中是怎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的不同,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就形成了。
6.制造的方法:扇扇子、吹、吹、袋子⋯⋯7.空气的性:空气没有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可以被、有量、可以流、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疏松物,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提供植物生所需要的养物。
2.挖来的土壤里有、小石子、枯叶、沙子、牛壳等。
3.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而且是分的。
4.把土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中冒出,拌静止后沉淀物分,上的物是黏土,下的物是沙粒。
二、土壤的型1.土壤中有大粒的沙粒、中等粒的粉粒和小粒的黏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还能往盒里放粉笔吗?还能往杯里倒水吗?为什么?【解答】一盒装满粉笔的粉笔盒里无法继续放入粉笔,这是因为粉笔盒的空间被粉笔占满,想要放入新粉笔,只能将原有的粉笔拿出来一部分,腾出空间。
同理,一杯装满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杯子里面的水就会被挤得溢出来。
结论:占据空间,就是新物质排挤原来的物质。
2.水会漏下去吗?【解答】实验现象:漏斗里的水留在漏斗里,并没有漏入玻璃瓶中。
实验分析:空的玻璃瓶装满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瓶口被橡皮泥封住后,只有漏斗口可以进出空气,当快速向漏斗里倒入水后,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漏斗里的水无法进入玻璃瓶中,因此水被空气“托”在了漏斗里。
实验结论:漏斗里的水没有漏下去,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纸团会不会湿?【解答】实验现象:(1)水不能全部进入杯中。
(2)取出杯底的纸巾,纸巾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分析:在杯底放上纸巾后,杯子里其余部分被空气占据着。
当杯子竖直地向下扣入水中时,纸巾和水之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杯底的纸巾没有接触到水,因此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结论:杯底的纸团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4.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实验结论: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5.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解答】实验现象:(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塞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
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被空气顶了起来,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也恢复了原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一、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性质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
-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状态的改变与温度有关系。
- 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是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 物质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 自然界的物质又可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3.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 物质和能量是宇宙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
- 物质可以储存和释放能量。
二、生物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呼吸、运动、繁殖和生长发育。
- 生物要依靠食物来生存。
2. 动物
- 动物是具有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生物。
-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 植物
- 植物是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生物。
- 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类。
三、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1. 水的性质
- 水是常见的液体,具有透明、无色、可溶性等性质。
- 水有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空气的性质
- 空气是气体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成分,对生物生存非常重要。
3.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分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单元认识空气1.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空着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2.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4.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
5.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时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6.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0)”。
7.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10. 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我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屎壳郎)……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土壤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4.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5.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分成(三)层,水底上层颗粒是(黏土),下层颗粒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6.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7.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土)、(壤土)。
8.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更(大),黏质土颜色更(深)。
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更硬,而(黏质土)更细腻。
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撑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加点水搓一搓:(黏质土)能搓成条。
9.在比较渗水性的实验中,渗水性更好的是(沙质土),最差的(黏质土)。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3、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6.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会动小人”的有趣的活动,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站立”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7、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 B 放在矮处 C 下轻下重 D 上下一样重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C )A解决问题 B作出猜测 C提出问题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A挡风 B 保持平衡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D.小军在自己制作飞机模型22、你认为做一名科学家,下列行为中(D)是不对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3.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2.植物的共同特征:需要阳光和水分。
3.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点:植物不能运动;动物能运动;人能够直立行走,会说话、思考、劳动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看、闻、尝、摸等。
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3.水的基本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液体。
4.水的神奇之处:(1)会“爬”的水(2)会“团结”的水(3)会“喷射”的水(4)会“托举”的水(5)溶解现象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6.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7.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8.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3.人造材料: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4.纸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
5.纸的主要材料是木材。
6.常见的纺织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
7.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8.金属的性质:(1)金属有金属光泽。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模块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模块知识点第一模块: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物体特性与用途的认识- 事物的成分及其改变- 简单的机械原理第二模块:空气和风- 空气的存在与压力- 风的观察和感受- 风的形成和作用- 风的方向与速度的测定- 风对物体的影响第三模块:水的变化- 液体与固体的异同- 水的存在与变化- 水的固化与溶解- 水的沸腾与凝结- 水的蒸发与凝华第四模块:声音的传播- 声源的观察和感受- 造成声音的原因- 声音的传播特点- 声音的强度与高低音- 声音的折射与反射第五模块:光的传播- 光的特性与光源- 光的传播的方向-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与反射- 光的颜色与物体颜色第六模块:简单的电路- 电能的观察与感受- 电的存在与流动- 简单的电路与电器- 电的导体与绝缘体- 电的用途与安全第七模块:动物和植物的组成-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特性与性- 动物的适应环境-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特点与用途第八模块:食物与消化- 常见食材的分类- 食物的来源与变化- 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饮食均衡与个人卫生第九模块: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变化- 可燃物与非可燃物- 物质的溶解与析出- 酸、碱和盐的性质- 物质的分离与纯净第十模块: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保护意识-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空气和水资源的保护-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模块的知识点简介。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目录1. 第一章:生活中的观察2. 第二章:昆虫的世界3. 第三章:物体的沉浮和浮力4. 第四章: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5. 第五章:光的传播和反射6. 第六章:物体的变化和分类第一章:生活中的观察- 生活中的观察是指用眼睛、耳朵、鼻子、嘴和手去看、听、闻、尝、摸。
- 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征、规律和变化。
- 我们通过观察来认识自然界、了解人和事物的关系。
第二章:昆虫的世界- 昆虫是指具有头、胸、腹三个部分、六条腿的动物,常见的昆虫有苍蝇、蚊子、蜜蜂等。
- 昆虫通过蜕皮长大,有飞行能力,可以吃植物的花朵和叶子。
- 昆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作用,比如传播花粉、分解垃圾等。
第三章:物体的沉浮和浮力- 物体的沉浮是指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与下沉的现象。
-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 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上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第四章: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 动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 植物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水分和养分。
第五章: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是人能够看到的事物发出的。
- 光能够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
- 折射是指光线通过透明介质传播时的偏折现象,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光滑物体时的反弹现象。
第六章:物体的变化和分类- 物体的变化包括生长、腐烂、燃烧、融化等。
- 生长是物体增加体积或尺寸的变化,腐烂是有机物质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
- 物体可以根据形状、颜色、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核心知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核心知识第一单元:采集大自然的信息- 大自然是指地球上没有人工变化过的自然界。
- 人类通过观察、采集和记录来获取自然界的信息。
- 采集大自然的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小昆虫、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第二单元:物体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某个量与已知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
- 物体的测量常常涉及长度、重量和容积。
-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天平和等。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生活中的材料可以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类。
- 自然材料常常来自大自然,例如木材、石头和棉花等。
- 人工材料是通过人工加工和制造得到的,例如塑料、铅笔和玻璃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直线形、曲线形和角形等。
- 物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实心结构和空心结构两类。
- 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决定了物体的稳定性和用途。
第五单元:风的存在- 风是空气的运动形式,可以带来力量和变化。
- 人类可以感知风的存在,例如通过观察树木摇摆和听到风的声音等。
- 风的存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都有影响。
第六单元:水的变化- 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变化成冰、水和蒸汽。
- 水的变化受温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 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第七单元:生物的外部特征- 生物的外部特征是指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的特征。
-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外部特征,例如颜色、形状和纹理等。
- 生物的外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识别。
第八单元:植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土壤、水和空气中获取养分和能量。
-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
- 植物的生长可以通过观察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来了解。
第九单元:动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长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 动物的生长可以通过观察外部特征和行为来了解。
第十单元:人体的生长- 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知识盘点1、空气和粉笔、水、石子一样,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充气城堡)、(足球)、(轮胎)等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5、(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
6、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以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7、鱼、肉、蛋、奶和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素)。
8、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9、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10、(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11、(碘酒)是“淀粉探测器”,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12、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13、我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主要由(消化)器官完成14、(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6.5-8.5米),约为身长的(4.5)倍。
15、食物进入体内依次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这些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
16、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里被吸收,然后转入(大肠)中。
17、(肝脏)产生胆汁,(胆囊)储存胆汁。
18、自然界中,(井水)、(泉水)都是地下水。
自然界中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
19、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3.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5.“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
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
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①木本植物:2 3 4 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①水生植物:9 ②陆生植物:1 2 3 4 5 6 7 8 10(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 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娃鱼 8.蛇 9.大熊猫 10.蜻蜓 11.蛙(1)按运动方式分:①天上飞:1 2 10 ②水里游:5 7 11 ③陆上走爬跑:3 4 6 8 9 11.动物、植物和人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呼吸;都能繁殖、死亡、长大等。
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点:植物不能运动;动物能运动;人能够直立行走,会说话、思考、劳动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4.水的基本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是一种液体。
5.水的神奇之处:(1)毛细现象又叫吸水性(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滴水时要注意:水要有颜色,用胶头滴管,滴水量要相同,这是应为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才能更容易比较出吸水性的强弱。
)(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5)溶解现象:(溶解:糖、盐、高锰酸钾、味精……不溶解:面粉、沙子、泥土、豆油……)6.水在地球上的常见分布(江河湖海、冰川、暗河等)。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
而在这3℅的淡水中,约有2/3储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
8.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9.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0.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11.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3.人造材料: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4.纸的性质:结实程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等。
5.纸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
6.纸的主要材料是木材。
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7.常见的纺织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
8.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棉布尼龙(1)结实程度较结实结实(2)吸水性强弱(3)燃烧后气味散发焦肉气味散发刺激气味(4)燃烧后灰烬灰烬飞散,颜色发白灰烬成团,颜色发黑9.金属的性质:(1)金属有金属光泽。
(2)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
(3)金属具有延展性。
(4)金属一般都比较坚硬。
10.金属的用途:制作厨房用具、制作电线、制作奖牌、制作常见工具等。
11.塑料的优点: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易破碎、隔热、牢固结实、价格便宜……12.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造成环境污染。
13.塑料对环境的不好影响:(1)占用土地。
(2)威胁海洋生物。
(3)影响生活环境。
14.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第5单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3.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4.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2)观察(3)调查(4)实验(5)询问老师、家长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二单元: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7、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运动。
12、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3、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8、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9、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等方法。
10、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12、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3、水有(压力)。
水(越深)压力(越大)。
14、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5、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下去。
16、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7、水可以溶解的物质有:(白糖)、(食盐)、(奶粉)、(洗衣粉)等。
18、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土)、(塑料)、(石头)、等。
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切碎)、(加热)。
20、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
2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22、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3、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24、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6、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27、(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8、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9、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水龙头关不紧)、(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冲厕所)等。
30、节约用水的方法:(用完水关紧水龙头);(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车)等。
31、第47界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珍惜(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