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

根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阅读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复现洪水可怕

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有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师: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二、聚焦老汉,体会党员大山形象

1、师: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让我们走进老汉,想想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1)、生自由读这两段话。

(2)、反馈交流。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站)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远教图片资源)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什么?

(2)、指导朗读这段话。

3、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三、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认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师: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交流: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学生交流汇报。

3、引读课文。自读7---27段。

四、习作练笔,感悟课题

1、文章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

2、写一句话赞美老汉,尽量用上“桥”。

3、交流。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师: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一座山》

【板书设计】

16 桥

洪水如魔

老汉如山

舍己为人不徇私情

教后反思:

《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选取的几篇文章讲述的都是一些感人的故事。单元训练要求提出: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单元要求,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上教学流程。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学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在阅读理解中注重语言的学习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更要凭借阅读材料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在对课文词语的检查中,我有意识地将词语分成描写雨水洪水,描写老汉表现的两类,通过这样分类复习,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带领学生复现“洪水来势凶猛”过程中,我从复习词语引入,然后由词带出句子,整个过程始终不离语言的学习。在感悟老汉形象过程中,我从抓住关键句到抓关键词,再到抓对比感悟、感情朗读,最后到写一句话赞美老汉,尽量用上“桥”字,始终把安排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作为重点。

我们知道学习语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字词句以及段篇,这是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其次是学习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技能,这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

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的。解读文本的语言形式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注重语言的学习是《桥》这篇教学设计的第一亮点。

二、重视基于课文情境的写话训练

这篇教学设计的第二个亮点是“基于课文情境的写话训练”。在感受老汉高大形象以后,老师通过配乐朗诵课文结尾的方式,营造了一个特殊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这时安排“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我们敬爱的老支书吗?请大家动笔写写,并尽量用上‘桥’字。”这样的写话练习,能使学生把内心涌动的情感倾注于笔端,达到以写促悟,以写促思,读写结合的多种效果。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十分普遍。课堂里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那么如何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不良现象呢?“基于课文情境的写话训练”是一项有效措施。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写话练习。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基于课文情境的写话训练,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阅读教学中没有一定量的动笔练习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能得到全面提高?

三、在语言感悟过程中,注重激发想象

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我非常重视在语言感悟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课文雨水洪水的描写,想象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从描写村民们的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拥戴”推想老汉一直来是如何为老百姓服务的?让学生根据“沙哑”推想这些天来老汉也许会做些什么?老汉盯着乱哄哄的村民不说话,他心里在想什么?课堂上多处联系语境,激发想象的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共鸣,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推敲语言,掌握上挂下联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语言的生发点,情感的突破点,想象的链接点,把抽象的语言变成生动的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文本的情感世界,语言与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但本节课上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学生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和学生情感没有全身心投入进去,待以后加深自身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以求达到完美课堂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