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数学难题及答案.doc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题库(含解析)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题库(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954b6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7.png)
历年中考数学试题题库(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下列四个实数中,无理数是()A.2 B.C.0 D.﹣1【考点】26:无理数.【分析】根据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得答案.【解答】解:A、2是有理数,故A错误;B、是无理数,故B正确;C、0是有理数,故C正确;D、﹣1是有理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则它的主视图是()A.B.C.D.【考点】U2: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根据主视图是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可得答案.【解答】解:从正面看第一层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主视图是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3.(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3=a6B.a3•a3=a9C.(a+b)2=a2+b2D.(a+b)(a﹣b)=a2﹣b2【考点】35:合并同类项;46:同底数幂的乘法;4C:完全平方公式;4F:平方差公式.【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A、a3+a3=2a3,故此选项错误;B、a3•a3=a6,故此选项错误;C、(a+b)2=a2+2ab+b2,故此选项错误;D、(a+b)(a﹣b)=a2﹣b2,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平方差公式等知识,正确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4.(3分)下列选项中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A.B.C.D.【考点】Q1: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图形只是位置变化,其形状与方向不发生变化进而得出即可.【解答】解: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选项C.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正确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是解题关键.5.(3分)如图,点A、B、C是⊙O上,∠AOB=80°,则∠ACB的度数为()A.40°B.80°C.120°D.160°【考点】M5:圆周角定理.【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OB与∠ACB是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AOB=80°.∴∠ACB=∠AOB=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哥哥的身高比弟弟高是必然事件B.今年中秋节有雨是不确定事件C.随机抛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都是正面朝上是不可能事件D.“彩票中奖的概率为”表示买5张彩票肯定会中奖【考点】X1:随机事件;X3:概率的意义.【分析】根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可区别各类事件.【解答】解:A、哥哥的身高比弟弟高是随机事件,故A错误;B、今年中秋节有雨是不确定事件,故B正确;C、随机抛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都是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C错误;D、“彩票中奖的概率为”表示买5张彩票可能中奖,可能不中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7.(3分)甲、乙两个同学在四次模拟试中,数学的平均成绩都是112分,方差分别是S甲2=5,S乙2=1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A.甲B.乙C.甲和乙一样D.无法确定【考点】W7:方差.【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甲、乙两个同学的平均成绩都是112分,方差分别是S甲2=5,S 乙2=12.∴S甲2<S乙2.∴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8.(3分)如图,地面上有三个洞口A、B、C,老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跑出,猫为能同时最省力地顾及到三个洞口(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尽快抓到老鼠,应该蹲守在()A.△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ABC三条中线的交点【考点】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12: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知猫应该到三个洞口的距离相等,则此点就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猫应该蹲守在△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和性质.熟知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3分)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一B.二C.三D.四【考点】F7: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k,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y=x+2的图象经过的象限.【解答】解:∵k=1>0,图象过一三象限,b=2>0,图象过第二象限.∴直线y=x+2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k>0,b>0的图象性质.需注意x的系数为1,难度不大.10.(3分)如图,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根据图中的对话可得方程组()A.B.C.D.【考点】99: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为:1、大人数+儿童数=8;2、大人票钱数+儿童票钱数=195,据此求解.【解答】解: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根据题意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1.(3分)a的相反数是﹣9,则a=9.【考点】14:相反数.【分析】根据相反数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a的相反数是﹣9.∴a=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相反数.12.(3分)如图,直线a∥b,∠1=70°,则∠2=70°.【考点】JA: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2=70°.【解答】解:∵a∥b.∴∠1=∠2.∵∠1=70°.∴∠2=70°.故答案为:7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3分)茂名滨海新区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良好,重点项目投入已超过2000亿元,20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103亿元.【考点】1I: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2000=2×103.故答案为:2×103.【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4.(3分)如图,小丽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OA为2.5米,秋千向两边摆动的角度相同,摆动的水平距离AB为3米,则秋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最低价位置时的高度之差(即CD)为0.5米.【考点】KQ:勾股定理;M3:垂径定理的应用.【分析】由题意知,秋千摆至最低点时,点C为弧AB的中点,由垂径定理知AB ⊥OC,AD=BD=AB=1.5米.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OD即可.【解答】解:∵点C为弧AB的中点,O为圆心由垂径定理知:AB⊥OC,AD=BD=AB=1.5米.在Rt△OA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米).∴CD=OC﹣OD=2.5﹣2=0.5(米);故答案为0.5.【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5.(3分)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塔状图形,按此规律,第4次所摆成的周长是16,第n次所摆图形的周长是4n(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38: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题意可知:第一次1个小正方形的时候,周长等于1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4=4;第二次3个小正方形的时候,一共有4条边被遮挡,相当于少了1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所搭图形的周长为2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2×4=8;第三次6个小正方形的时候,一共有12条边被遮挡,相当于少了3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所搭图形的周长为3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3×4=12;…由此得出第几次搭建的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几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4n,由此规律解决问题.【解答】解:第一次所摆图形周长是1×4=4;第二次所摆图形的周长是2×4=8;第三次所摆图形的周长是3×4=12;…第n次所摆图形的周长是n×4=4n.第4次所摆成的周长是4×4=16.故答案为:16,4n.【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可,关键在观察、分析已知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寻其规律,解决问题.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75分)16.(7分)计算:|﹣2|﹣()0+(﹣1)2014.【考点】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专题】11: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2﹣1+1=2.【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7分)解不等式组:.【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首先计算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大小小大中间找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由①得:x>1.由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关键是掌握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18.(7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点F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AE=CF(1)求证:△AED≌△CFD;(2)将△AED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多少度才能与△CFD重合,旋转中心是什么?【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E:正方形的性质;R2:旋转的性质.【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CD,∠A=∠DCF=90°,再由SAS就可以得出结论;(2)由∠ADC=90°就可以得出△AED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90度才能与△CFD 重合,旋转中心是点D.【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D,∠A=∠DCB=∠ADC=90°.∴∠A=∠DCF=90°.在△AED和△CFD中..∴△AED≌△CFD(SAS);(2)∵∠ADC=90°.∴△AED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90度才能与△CFD重合,旋转中心是点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旋转的旋转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19.(7分)2014年3月3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校全体学生参加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专题活动,学习了游泳“五不准”,为了了解学生对“五不准”的知晓情况,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作调查,请根据下面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解答问题:(1)求在这次调查中,“能答5条”人数的百分比和“仅能答3条”的人数;(2)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该校能答3条不准以上(含3条)的人数.【考点】V5:用样本估计总体;VB:扇形统计图;VC:条形统计图.【分析】(1)能答5条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出能答5条”人数的百分比;用总人数乘以“仅能答3条”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仅能答3条”的人数;(2)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能答3条不准以上(含3条)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解答】解:(1)“能答5条”人数的百分比是×100%=20%.“仅能答3条”的人数是200×40%=80(人);(2)根据题意得:2000×(1﹣5%﹣10%)=1700(人).答:该校能答3条不准以上(含3条)的人数是1700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0.(7分)小聪计划中考后参加“我的中国梦”夏令营活动,需要一名家长陪同,爸爸、妈妈用猜拳的方式确定由谁陪同,即爸爸、妈妈都随机作出“石头”、“剪刀”、“布”三种手势(如图)中的一种,规定:“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手势相同,不分胜负(1)爸爸一次出“石头”的概率是多少?(2)妈妈一次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加以说明.【考点】X4:概率公式;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1)由随机作出“石头”、“剪刀”、“布”三种手势,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妈妈一次获胜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爸爸一次出“石头”的概率是:;(2)画树状图得:∵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妈妈一次获胜的有3种情况.∴妈妈一次获胜的概率是:.【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1.(8分)如图,某水上乐园有一个滑梯AB,高度AC为6米,倾斜角为60°,暑期将至,为改善滑梯AB的安全性能,把倾斜角由60°减至30°(1)求调整后的滑梯AD的长度;(2)调整后的滑梯AD比原滑梯AB增加多少米?(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2.45)【考点】T9: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本题中两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的边,那么可利用这条公共直角边进行求解.(1)求AD长的时候,可在直角三角形ADC内,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解.(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求得AB的长后用AD﹣AB即可求得增加的长度.【解答】解:(1)Rt△ABD中.∵∠ADB=30°,AC=6米.∴AD=2AC=12(m)∴AD的长度为12米;(2)∵Rt△ABC中,AB=AC÷sin60°=4(m).∴AD﹣AB=12﹣4≈5.1(m).∴改善后的滑梯会加长5.1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利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的直角边求解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基本出发点.22.(8分)如图,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且OA=3,OC=2,将矩形OABC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矩形O1A1B1C1.(1)若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分别经过点B、B1,求k1和k2的值;(2)将矩形O1A1B1C1向左平移得到O2A2B2C2,当点O2、B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时,求平移的距离和k3的值.【考点】G5: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Q2:平移的性质.【分析】(1)将B(3,2)代入y=,即可求出k1的值;将B1(3,6)代入y=,即可求出k2的值;(2)设将矩形O1A1B1C1向左平移a个单位得到O2A2B2C2,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相减,纵坐标不变得到点O2(﹣a,4),B2(3﹣a,6),由点O2、B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得出k3=﹣4a=6(3﹣a),解方程即可求出a与k3的值.【解答】解:(1)∵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且OA=3,OC=2.∴B(3,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经过点B.∴k1=3×2=6;∵将矩形OABC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矩形O1A1B1C1.∴B1(3,6).∵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B1.∴k2=3×6=18;(2)设将矩形O1A1B1C1向左平移a个单位得到O2A2B2C2,则O2(﹣a,4),B2(3﹣a,6).∵点O2、B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3=﹣4a=6(3﹣a).解得a=9,k3=﹣36.【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平移的性质,难度适中.利用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3.(8分)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快捷,远方的朋友通过网购就可以迅速品尝到茂名的新鲜荔枝,同时也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种植户老张去年将全部荔枝按批发价卖给水果商,收入6万元,今年的荔枝产量比去年增加2000千克,计划全部采用互联网销售,网上销售比去年的批发价高50%,若按此价格售完,今年的收入将达到10.8万元.(1)去年的批发价和今年网上售价分别是多少?(2)若今年老张按(1)中的网上售价销售,则每天的销量相同,20天恰好可将荔枝售完,经调查发现,当网上售价每上升0.1元/千克,每日销量将减少5千克,将网上售价定为多少,才能使日销量收入最大?【考点】HE:二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设去年的售价为x元,则今年的售价为(1+50%)x元,去年的产量为y千克,则今年的产量为(y+2000)千克,根据条件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2)由(1)的结论可以求出今年的产量,就可以求出日销售量,设日销售利润为W元,网上售价为a元,由利润问题的数量关系表示出W与a的数量关系,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设去年的售价为x元,则今年的售价为(1+50%)x元,去年的产量为y千克,则今年的产量为(y+2000)千克,由题意,得.解得:.则今年的售价为(1+50%)x=9元.答:去年的售价为6元,则今年的售价为9元;(2)由题意,得今年的产量为:10000+2000=12000千克.则网上日销售量为:12000÷20=600千克.设日销售收入为W元,网上售价为a元,由题意,得W=a(600﹣).W=﹣50a2+1050aW=﹣50(a﹣)2+.∴a=﹣50<0.∴a=时,W=.最大∴网上售价定为10.5元,才能使日销量收入最大为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二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二次函数的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的运用,解答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24.(8分)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且OA=OB,CA=CB,OA交⊙O于点E.(1)证明:直线AB与⊙O相切;(2)若AE=a,AB=b,求⊙O的半径;(结果用a,b表示)(3)过点C作弦CD⊥OA于点H,试探究⊙O的直径与OH、O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1)利用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C⊥AB,进而得出答案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OC2+AC2=OA2,进而得出⊙O的半径;(3)首先得出△HOC∽△COA,进而得出OC2=OH×OA,即可得出⊙O的直径与OH、OB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CO.∵OA=OB,AC=BC.∴OC⊥AB.∵OC为⊙O的半径.∴直线AB与⊙O相切;(2)解:在直角三角形OAC中用勾股定理就可以了.设半径为r,则OC=r,OA=a+r.AC=AB= b.在Rt△AOC中.OC2+AC2=OA2.则r2+b2=(a+r)2.解得:r=﹣;(3)d2=4OH×OB.理由:∵OA⊥CD,OC⊥AC.∴∠OCA=∠OHC.∵∠HOC=∠COA.∴△HOC∽△COA.∴=.即OC2=OH×OA.∵OC垂直平分AB.∴OA=OB.设直径为d,则OC=.∴()2=OH×OB.即d2=4OH×O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HOC∽△COA是解题关键.25.(8分)如图,在△ABC中,AB=AC,且点A的坐标为(﹣3,0),点C坐标为(0,),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和点C(1)求b,c的值;(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AC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是线段AO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AB于点E,探究: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MEBC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AEC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得出即可;(2)利用当AQ=QC,以及当AC=Q1C时,当AC=CQ2=2时,当AQ3=AC=2时,分别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首先得出BC的长,进而表示出线段ME的长,进而求出答案,再利用梯形的判定得出答案.【解答】解:(1)∵点A的坐标为(﹣3,0),点C坐标为(0,),点B在y 轴的负半轴上,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和点C.∴.解得:;(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Q,使得△ACQ为等腰三角形.当AQ=QC,如图1.由(1)得:y=﹣x2﹣x+=﹣(x+1)2+.即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则QO=1,AQ=2.∵CO=,QO=1.∴QC=2.∴AQ=QC.∴Q(﹣1,0);当AC=Q1C时,过点C作CF⊥直线x=﹣1,于一点F.则FC=1.∵AO=3,CO=.∴AC=2.∴Q1C=2.∴FQ1=,故Q1的坐标为:(﹣1,+);当AC=CQ2=2时,由Q1的坐标可得;Q2(﹣1,﹣+);当AQ3=AC=2时,则QQ3=2,故Q3(﹣1,﹣2),根据对称性可知Q4(﹣1,2)(Q4和Q3关于x轴对称)也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Q点的坐标为:(﹣1,0);(﹣1,+);(﹣1,﹣+);(﹣1,﹣2),(﹣1,2);(3)如图2所示,当四边形MEBC是平行四边形,则ME=BC.∵AB=AC,且点A的坐标为(﹣3,0),点C坐标为(0,).∴B(0,﹣).则BC=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e.故.解得:.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设E(x,﹣x﹣),M(x,﹣x2﹣x+).故ME=﹣x2﹣x++x+=﹣x2﹣x+2=2.解得:x1=0(不合题意舍去),x2=﹣1.故P点在(﹣1,0),此时四边形MEBC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CM是梯形.理由:∵四边形MEBC是平行四边形.∴MC∥AB.∵CO=,AO=3.∴∠CAO=30°.∵AC=AB,AO⊥BC.∴∠BAO=30°.∴∠BA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ME=BC,所以AC=ME.∴四边形AECM是等腰梯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应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梯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得出是解题关键.。
初三数学超难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超难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662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b.png)
初三数学超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A. x=-b/2aB. x=b/2aC. x=a/2bD. x=b/2c答案:A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A. 12B. 15C. 18D. 21答案:B3. 在一次函数y=kx+b中,若k>0且b<0,则该函数的图像不经过哪个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4. 一个圆的半径为5,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A. 25πB. 50πC. 75πD. 100π答案:B5. 计算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个是同类二次根式?A. √2和√8B. √3和√12C. √5和√20D. √6和√24答案:C6.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2B. -2C. 2和-2D. 以上都不对答案:C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A. 24cm³B. 36cm³C. 48cm³D. 52cm³答案:A8. 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3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A. 60°B. 90°C. 120°D. 150°答案:A9.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5B. -5C. 0D. 10答案:A10. 计算:(1/2)^-1的值是多少?A. 2B. -2C. 1/2D. -1/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______。
答案:±52. 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
答案:60°3. 一个正数的倒数是1/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4.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
超难的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超难的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5d3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3.png)
超难的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5,首项为3,若a1+a2+a3+a4=150,求a5的值。
A. -10B. 10C. 15D. 20答案:A. -10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d为公差。
a1+a2+a3+a4 = 4a1 + 6d = 150由a1 = 3和d = 5,代入得到:12 + 30 = 15042 = 150解得d=-10。
因此,a5 = a1 + (5-1)d = 3 + 4(-10) = -37.2. 已知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像经过点(1, 4),(2, 9),(3, 16),求a, b, c的值。
A. a=1, b=2, c=2B. a=1, b=2, c=3C. a=2, b=3, c=4D. a=2, b=2, c=1答案:A. a=1, b=2, c=2解析:将给定的三个点分别代入函数,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方程:a(1)^2 + b(1) + c = 4a(2)^2 + b(2) + c = 9a(3)^2 + b(3) + c = 16化简并解方程可得:a +b +c = 44a + 2b + c = 99a + 3b + c = 16求解该方程组,得到a=1,b=2,c=2。
二、填空题1. 设正整数a、b、c满足a<b<c,且满足c的立方减去b的立方等于a的立方减去b的立方,求a、b、c的最小值。
答案:a=6,b=7,c=8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c^3 - b^3 = a^3 - b^3。
根据立方差公式(a^3 - b^3 = (a-b)(a^2 + ab + b^2)),可以得到:(a-b)(a^2 + ab + b^2) = (c-b)(c^2 + cb + b^2)由于a<b<c,令a-b=1和c-b=2,代入方程得到:(1)(a^2 + ab + b^2) = (2)(c^2 + cb + b^2)化简并整理得:a^2 - 2b + b^2 = 4c + 2ba^2 + b^2 = 4c + 4b根据a<b<c,我们可以假设最小的三个数分别为6、7和8,代入方程验证:6^2 + 7^2 = 4(8) + 4(7)36 + 49 = 32 + 28因此,a=6,b=7,c=8是满足条件的最小值。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经典好题难题(有答案)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经典好题难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ddd1dbe23482fb4da4ca9.png)
数学难题一.填空题(共2小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BC=.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1;O1D的中点为D1,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1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2;设O2D1的中点为D2,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2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3,….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次折叠后的折痕与BD交于点O n,则BO1=_________,BO n=_________.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B(0,1),形状相同的抛物线C n(n=1,2,3,4,…)的顶点在直线AB上,其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依次为2,3,5,8,13,…,根据上述规律,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抛物线C8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二.解答题(共28小题)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2﹣k=0(k≥1).(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当k取哪些整数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均为整数.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3)x+k﹣3=0.(1)求证:方程总有实数根;(2)当k取哪些整数时,关于x的方程kx2+(2k﹣3)x+k﹣3=0的两个实数根均为负整数?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l:沿x轴翻折,得到一条新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抛物线C1:沿x轴平移,得到一条新抛物线C2与y轴交于点D,与直线AB交于点E、点F.(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线段DF∥x轴,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点F在y轴右侧,过F作FH⊥x轴于点G,与直线l交于点H,一条直线m(m不过△AFH 的顶点)与AF交于点M,与FH交于点N,如果直线m既平分△AFH的面积,又平分△AFH的周长,求直线m 的解析式.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4)x﹣4m=0,其中0<m<4.(1)求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设抛物线y=﹣x2+(m+4)x﹣4m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若点D的坐标为(0,﹣2),且AD•BD=1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已知点E(a,y1)、F(2a,y2)、G(3a,y3)都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含有y1、y2、y3,且与a无关的等式?如果存在,试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7.点P为抛物线y=x2﹣2mx+m2(m为常数,m>0)上任一点,将抛物线绕顶点G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新图象与y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上方),点Q为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1)当m=2,点P横坐标为4时,求Q点的坐标;(2)设点Q(a,b),用含m、b的代数式表示a;(3)如图,点Q在第一象限内,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OD的中点,QO平分∠AQC,AQ=2QC,当QD=m 时,求m的值.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c=0有实数根,且c为正整数.(1)求c的值;(2)若此方程的两根均为整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4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为对称轴上一点,且四边形OBPC为直角梯形,求PC的长;(3)将(2)中得到的抛物线沿水平方向平移,设顶点D的坐标为(m,n),当抛物线与(2)中的直角梯形OBPC 只有两个交点,且一个交点在PC边上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9.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EF为A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D2=FB•FC.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1)∠EAD=∠EDA.(2)DF∥AC.(3)∠EAC=∠B.1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2)x﹣1=0(m为实数)(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求证:无论m取何值,抛物线y=(m﹣1)x2+(m﹣2)x﹣1总过x轴上的一个固定点;(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整数根,把抛物线y=(m﹣1)x2+(m ﹣2)x﹣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解析式.12.已知△ABC,以AC为边在△ABC外作等腰△ACD,其中AC=AD.(1)如图1,若∠DAC=2∠ABC,AC=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C=_________;(2)如图2,若∠ABC=30°,△ACD是等边三角形,AB=3,BC=4.求BD的长;(3)如图3,若∠ACD为锐角,作AH⊥BC于H.当BD2=4AH2+BC2时,∠DAC=2∠ABC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13.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3﹣2m)x+(m﹣3)=0,其中m>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其中x1>x2,若,求y与m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请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使不等式y≤﹣m成立的m的取值范围.1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n﹣2m)x+m2﹣mn=0①(1)求证:方程①有两个实数根;(2)若m﹣n﹣1=0,求证:方程①有一个实数根为1;(3)在(2)的条件下,设方程①的另一个根为a.当x=2时,关于m的函数y1=nx+am与y2=x2+a(n﹣2m)x+m2﹣mn的图象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平行于y轴的直线L与y1、y2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当L沿AB由点A平移到点B时,求线段CD的最大值.15.如图,已知抛物线y=(3﹣m)x2+2(m﹣3)x+4m﹣m2的顶点A在双曲线y=上,直线y=mx+b经过点A,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1)确定直线AB的解析式;(2)将直线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求sin∠BDE的值;(3)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与双曲线交于点G,点M在直线BG上,且到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距离为6.设点N在直线BG上,请直接写出使得∠AMB+∠ANB=45°的点N的坐标.16.如图,AB为⊙O的直径,AB=4,点C在⊙O上,CF⊥OC,且CF=BF.(1)证明BF是⊙O的切线;(2)设AC与BF的延长线交于点M,若MC=6,求∠MCF的大小.17.如图1,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B、C重合),记△DEF的周长为p.(1)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中点,则p=_________;(2)若D、E、F分别是AB、BC、AC边上任意点,则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小亮和小明对第(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ABC以AC边为轴翻折一次得△AB1C,再将△AB1C以B1C为轴翻折一次得△A1B1C,如图2所示.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DF+FE1+E1D2=p,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p≥DD2.老师听了后说:“你的想法很好,但DD2的长度会因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那我们继续再翻折3次就可以了”.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18.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3)x+m﹣4=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y=x2﹣(m﹣3)x+m﹣4与y轴交于点M,若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求m的值.19.在Rt△ABC中,∠ACB=90°,tan∠BAC=.点D在边AC上(不与A,C重合),连接BD,F为BD中点.(1)若过点D作DE⊥AB于E,连接CF、EF、CE,如图1.设CF=kEF,则k=_________;(2)若将图1中的△ADE绕点A旋转,使得D、E、B三点共线,点F仍为BD中点,如图2所示.求证:BE﹣DE=2CF;(3)若BC=6,点D在边AC的三等分点处,将线段AD绕点A旋转,点F始终为BD中点,求线段CF长度的最大值.20.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四边形中一对顶点到另一对顶点所连对角线的距离相等,则把这对顶点叫做这个四边形的一对等高点.例如: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可证点A、C到BD的距离相等,所以点A、C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对等高点,同理可知点B、D也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对等高点.(1)如图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请你在图2中画出一个只有一对等高点的四边形ABCE(要求:画出必要的辅助线);(2)已知P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不与B、D点重合),请分别探究图3、图4中S1,S2,S3,S4四者之间的等量关系(S1,S2,S3,S4分别表示△ABP,△CBP,△CDP,△ADP的面积):①如图3,当四边形ABCD只有一对等高点A、C时,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②如图4,当四边形ABCD没有等高点时,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x+2 ①的根为正实数,二次函数y=ax2﹣bx+kc(c≠0)的图象与x轴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1)若方程①的根为正整数,求整数k的值;(2)求代数式的值;(3)求证: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②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0,4)、B(1,4)、C(3,2),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D.(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在x轴上求一点E,使得△BCE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在(2)的条件下,过线段ED上动点P作直线PF∥BC,与BE、CE分别交于点F、G,将△EFG沿FG翻折得到△E′FG.设P(x,0),△E′FG与四边形FGC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分别经过点(0,3),(3,0),(﹣2,﹣5).求:(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值;(3)若设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且点A是该图象的顶点,请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B,使△AC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B的坐标.24.根据所给的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ABC中,AB=AC,∠BAC=90°,AD⊥BC于D,把△ABD绕点A旋转,并拼接成一个与△ABC 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请你在图中完成这个作图;(2)如图2,△ABC中,AB=AC,∠BAC=90°,请你设计一种与(1)不同的方法,将这个三角形拆分并拼接成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画出利用这个三角形得到的正方形;(3)设计一种方法把图3中的矩形ABCD拆分并拼接为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请你依据此矩形画出正形,并根据你所画的图形,证明正方形面积等于矩形ABCD的面积的结论.25.例.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点B(2,3)和C(5,4),求△OBC的面积.解:过点B作B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依题意,可得S△OBC=S梯形BDEC+S△OBD﹣S△OCE==×(3+4)×(5﹣2)+×2×3﹣×5×4=3.5.∴△OBC的面积为3.5.(1)如图②,若B(x1,y1)、C(x2,y2)均为第一象限的点,O、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仿照例题的解法,求△OBC的面积(用含x1、x2、y1、y2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③,若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2,5),B(7,7),C(9,1),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26.阅读:①按照某种规律移动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点,得到一个新图形称为原图形的像.如果原图形每一个点只对应像的一个点,且像的每一个点也只对应原图形的一个点,这样的运动称为几何变换.特别地,当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时,我们称这样的几何变换为正交变换.问题1:我们学习过的平移、_________、_________变换都是正交变换.②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中心)旋转n°(0<n≤360)后,像又回到原图形占据的空间(重合),则称该变换为该图形的n度旋转变换.特别地,具有180˚旋转变换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例如,图A中奔驰车标示意图具有120°,240°,360°的旋转变换.图B的几何图形具有180°的旋转变换,所以它是中心对称图形.问题2:图C和图D中的两个几何图形具有n度旋转变换,请分别写出n的最小值.答:(图C)_________;答:(图D)_________.问题3:如果将图C和图D的旋转中心重合,组合成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它具有n度旋转变换,则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问题4:请你在图E中画出一个具有180°旋转变换的正多边形.(要求以O为旋转中心,顶点在直线与圆的交点上)27.已知: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与A、B两点不重合).在同一平面内,把线段AP、BP分别折成△CDP、△EFP,其中∠CDP=∠EFP=90°,且D、P、F三点共线,如图所示.(1)若△CDP、△EFP均为等腰三角形,且DF=2,求AB的长;(2)若AB=12,tan∠C=,且以C、D、P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E、F、P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四边形CDFE 的面积的最小值.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y=﹣x+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A.等腰直角三角板OBD的顶点D与点C重合,如图A所示.把三角板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为α(0°<α<180°),使B点恰好落在AC上的B'处,如图B所示.(1)求图A中的点B的坐标;(2)求α的值;(3)若二次函数y=mx2+3x的图象经过(1)中的点B,判断点B′是否在这条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29.已知:如图,AC是⊙O的直径,AB是弦,MN是过点A的直线,AB等于半径长.(1)若∠BAC=2∠BAN,求证:MN是⊙O的切线.(2)在(1)成立的条件下,当点E是的中点时,在AN上截取AD=AB,连接BD、BE、DE,求证:△BED 是等边三角形.30.在一个夹角为120°的墙角放置了一个圆形的容器,俯视图如图,在俯视图中圆与两边的墙分别切于B、C两点.如果用带刻度的直尺测量圆形容器的直径,发现直尺的长度不够.(1)写出此图中相等的线段.(2)请你设计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求出直径的测量方法.(写出主要解题过程)2012年初中难题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2小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BC=.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1;O1D的中点为D1,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1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2;设O2D1的中点为D2,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2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3,….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次折叠后的折痕与BD交于点O n,则BO1=2,BO n=.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
中考难题数学试卷及答案
![中考难题数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bab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d.pn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2,公差为3,那么第10项an=?A. 29B. 32C. 35D. 38答案:C2. 若方程x^2 - 5x + 6 = 0的根为a和b,则a^2 + b^2的值为?A. 1B. 4C. 9D. 25答案:C3. 在△ABC中,∠A=60°,∠B=45°,那么∠C的度数为?A. 45°B. 60°C. 75°D. 90°答案:C4. 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4,那么f(2)的值为?A. 2B. 4C. 6D. 8答案:D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A. (2,3)B. (3,2)C. (3,3)D. (2,2)答案:B6. 若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对角线长度为?A. 4厘米B. 6厘米C. 8厘米D. 10厘米答案:C7. 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像开口向上,且顶点坐标为(1,2),那么a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B8.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40°,那么∠C的度数为?A. 40°B. 50°D. 70°答案:B9.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为?A. 5B. 6C. 7D. 8答案:A10. 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2,公比为3,那么第5项an=?A. 18B. 54C. 162D. 486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3,公差为2,那么第n项an=______。
答案:3 + 2(n-1)12. 已知方程x^2 - 4x + 3 = 0的根为a和b,那么ab的值为______。
中考数学难题归纳
![中考数学难题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b89210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1.png)
一.选择题(共3小题)1.(1998•南京)若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内,则抛物线y=kx2﹣2x+k2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大致是图中的(A.B.C.D.2.如图,∠AOD=90°,OA=OB=BC=CD,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OCA B B.△OAB∽△ODA A.△OAB∽△OCA C.△BAC∽△BDA D.以上结论都不成立.以上结论都不成立3.(2012•绵阳)已知△ABC中,∠C=90°,tanA=,D是AC上一点,∠CBD=∠A,则sin∠ABD=()A.B. C.D.二.填空题(共11小题)4.(2012•黄石)“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他读小学时就能在课堂上快速地计算出1+2+3+…+98+99+100=5050,今天我们可以将高斯的做法归纳如下:,今天我们可以将高斯的做法归纳如下:令S=1+2+3+…+98+99+100 ①S=100+99+98+…+3+2+1 ②①+②:有2S=(1+100)×100 解得:S=5050 请类比以上做法,回答下列问题:请类比以上做法,回答下列问题:若n为正整数,3+5+7+…+(2n+1)=168,则n=_________.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0),点B的坐标为(8,0),点C,D在以OA为直的坐标为 _________.径的半圆M上,且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则点C的坐标为6.如图,⊙O的半径是5cm,P是⊙O外一点,PO=8cm,∠P=30°,则AB=_________cm.7.(2000•甘肃)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直线MN 切半圆于C ,CM ⊥MN ,BN ⊥MN ,如果AM=a ,BN=b ,那么半圆的半径是那么半圆的半径是 _________ .8.已知双曲线y=与直线y=相交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 (m ,n )(在A 点左侧)是双曲线y=上的动点.过点B 作BD ∥y 轴交x 轴于点D .过N (0,﹣n )作NC ∥x 轴交双曲线y=于点E ,交BD于点C .若B 是CD 的中点,四边形OBCE 的面积为4,则直线CM 的解析式为的解析式为 _________ .9.如图,M 为双曲线y=上的一点,过点M 作x 轴、y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x+m 于D 、C 两点,若直线y=﹣x+m 与y 轴、x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AD •BC 的值为的值为 _________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BC 的中点,DE 交AC 于F ,若DE=6,则EF 等于等于 _________ .11.(2012•金山区二模)金山区二模)如图,如图,如图,已知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交AC 于E ,如果,那么=_________ .12.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M是AC的中点,BM交AD、AE于G、H,则BG:GH:HM=_________.13.(2013•上海)如图,在△ABC中,AB=AC,BC=8,tanC=,如果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的长为 _________.14.(2013•芦淞区模拟)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已知AC=,BC=2,那么sin∠ACD= _________.三.解答题(共9小题)15.已知:如图,△ABC内接于圆,AD⊥BC于D,弦BH⊥AC于E,交AD于F.求证:FE=EH.16.把抛物线y=x2+bx+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x2﹣3x+5,求b,c的值.的值.17.(2003•海南)已知抛物线y=ax2+bx+c开口向下,并且经过A(0,1)和M(2,﹣3)两点.)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的取值范围;(2)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试求a的取值范围;的值.(3)如果抛物线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AC=90°,求此时a的值.18.(2000•杭州)已知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求它们的面积的比值.杭州)已知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求它们的面积的比值. 19.(原创题)如图所示,扇形OAB从图①无滑动旋转到图②,再由图②到图③,∠O=60°,OA=1.点所运动的路径长;(1)求O点所运动的路径长;围成的面积.(2)O点走过路径与直线L围成的面积.20.(2013•重庆)重庆) 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2x ﹣3与x 轴的交点为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直线AC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两点.如图,的y=ax 2+bx+c (a ≠0)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3,0).(1)求点B 的坐标.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BC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点Q 在直线AC 下方的抛物线上,且S △QOC =2S △BOC ,求点Q 的坐标.的坐标.21.(2014•徐州模拟)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2x+1﹣m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其中点C 的坐标是(0,3),顶点为点D ,连接CD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相交于点E .(1)求m 的值;的值;(2)求∠CDE 的度数;的度数;(3)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部分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DC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2006•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四边形OABC 为菱形,为菱形,点点C 的坐标为(4,0),∠AOC=60°,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l 与菱形OABC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点M 在点N 的上方).(1)求A 、B 两点的坐标;两点的坐标;(2)设△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运动时间为t 秒(0≤t ≤6),试求S 与t 的函数表达式;的函数表达式;(3)在题(2)的条件下,t 为何值时,S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3.(2007•济宁)如图,先把一矩形ABCD 纸片对折,设折痕为MN ,再把B 点叠在折痕线上,得到△ABE ,过B 点折纸片使D 点叠在直线AD 上,得折痕PQ .(1)求证:△PBE ∽△QAB ;(2)你认为△PBE和△BAE相似吗?如果相似给出证明,如不相似请说明理由;相似吗?如果相似给出证明,如不相似请说明理由;上?为什么?(3)如果沿直线EB折叠纸片,点A是否能叠在直线EC上?为什么?2南京)若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内,则抛物线A.B.C.D.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的符号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 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位置可知k<0;再根据k的符号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解答:解:∵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内,即k<0,抛物线开口向下,∴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x=﹣=<0,对称轴在y轴的左边.故选A.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系数与抛物线形状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系数与抛物线形状的关系.A.△OAB∽△OCA B.△OAB∽△ODA C.△BAC∽△BDA D.以上结论都不成立上结论都不成立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常规题型.常规题型.根据已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分析:根据已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OD=90°,设OA=OB=BC=CD=x ∴AB=x,AC=x,AD=x,OC=2x,OD=3x,BD=2x ∴,,∴∴△BAC∽△BDA 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2012•绵阳)已知△ABC中,∠C=90°,tanA=,D是AC上一点,∠CBD=∠A,则sin∠ABD=()A.B.C.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压轴题.专题:压轴题.分析:作DE⊥AB于点E,根据相等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可得到===,设CD=1,则可以求得AD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DE、AE的长,则BE可以求得,根据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作DE⊥AB于点E.∵∠CBD=∠A,∴tanA=tan∠CBD====,设CD=1,则BC=2,AC=4,∴AD=AC﹣CD=3,在直角△ABC中,AB===2,在直角△ADE中,设DE=x,则AE=2x,∵AE2+DE2=AD2,∴x2+(2x)2=9,解得:x=,则DE=,AE=.∴BE=AB﹣AE=2﹣=,∴tan∠DBA==,∴sin∠DBA=.故选:A.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正确理解三角函数就是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比值是关键.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正确理解三角函数就是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比值是关键.n=12.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压轴题;规律型.专题:压轴题;规律型.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设S=3+5+7+…+(2n+1)=168①,则S=(2n+1)+…+7+5+3=168②,①+②得,2S=n(2n+1+3)=2×168,整理得,n2+2n﹣168=0,即(n﹣12)(n+14)=0,解得n1=12,n2=﹣14(舍去).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读懂题目提供的信息,表示出这列数据的和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的坐标为 (1,3).的坐标为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计算题.专题:计算题.分析:过点M作MF⊥CD于点F,则CF=CD=4,过点C作CE⊥OA于点E,由勾股定理可求得MF的长,从而的坐标.得出OE的长,然后写出点C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B(8,0),∴CD∥OA,CD=OB=8 过点M作MF⊥CD于点F,则CF=CD=4 过点C作CE⊥OA于点E,∵A(10,0),∴OE=OM﹣ME=OM﹣CF=5﹣4=1.连接MC,则MC=OA=5 ∴在Rt△CMF中,由勾股定理得∴点C的坐标为(1,3)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6.如图,⊙O的半径是5cm,P是⊙O外一点,PO=8cm,∠P=30°,则AB=6cm.考点:垂径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长,再解直角三角形并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出.分析:首先作出辅助线,求出OD的长,再解直角三角形并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出.解答:解:如图:作OD⊥AB于D,连接OB,因为∠P=30°所以OD=PO=×8=4cm 在直角三角形ODB中,BD===3cm 根据垂径定理,BD=AD,则AB=2BD=2×3=6cm.,根据垂径定理解答.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D,根据垂径定理解答.7.(2000•甘肃)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直线MN切半圆于C,CM⊥MN,BN⊥MN,如果AM=a,BN=b,那么半圆的半径是 .半圆的半径是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切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只需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到梯形的中位线,再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即可.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OC,则OC⊥MN.∴OC∥AM∥BN,又OA=OB,则MC=NC.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得该半圆的半径是.点评:此题主要是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发现梯形的中位线,进而熟练运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求解.定理求解.8.已知双曲线y=与直线y=相交于A,B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m,n)(在A点左侧)是双曲线y=上的动点.过点B作BD∥y轴交x轴于点D.过N(0,﹣n)作NC∥x轴交双曲线y=于点E,交BD于点C.若B是CD的中点,四边形OBCE的面积为4,则直线CM的解析式为的解析式为 y=.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动点型.专题:动点型.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点的坐标和解析式的关系解答.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点的坐标和解析式的关系解答.解答:解:设B点坐标为(x1,﹣),代入y=x得,﹣=x1,x1=﹣2n;∴B点坐标为(﹣2n,﹣).因为BD∥y轴,所以C点坐标为(﹣2n,﹣n).因为四边形ODCN的面积为2n•n=2n2,三角形ODB,三角形OEN的面积均为,四边形OBCE的面积为4.则有2n2﹣k=4﹣﹣﹣①;又因为2n•=k,即n2=k﹣﹣﹣②②代入①得,4=2k﹣k,解得k=4;则解析式为y=;又因为n2=4,故n=2或n=﹣2.M在第一象限,n>0;将M(m,2)代入解析式y=,得m=2.故M点坐标为(2,2);C(﹣4,﹣2);设直线CM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两个关系:(1)双曲线中,xy=k;(2)S△DBO=|k|.9.如图,M为双曲线y=上的一点,过点M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x+m于D、C两点,若直线y=﹣x+m与y轴、x轴分别交于点A、B,则AD•BC的值为的值为 2.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作CE⊥x轴于E,DF⊥y轴于F,如图所示,根据直线y=﹣x+m,表示出A与B坐标,可得出三角形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确定出三角形ADF与三角形CEB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M(a,b),代入反比的值.例解析式得到ab=,CE=b,DF=a,表示出AD与BC,即可求出AD•BC的值.解答:解:作CE⊥x轴于E,DF⊥y轴于F,如图,,如图,对于y=﹣x+m,令x=0,得到y=m;令y=0,得到x=m,∴A(0,m),B(m,0),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F与△CE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M(a,b),则ab=,CE=b,DF=a,∴AD=DF=a,BC=CE=b,∴AD•BC=a•b=2ab=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属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质,以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0.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BC的中点,DE交AC于F,若DE=6,则EF等于等于 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BC中点,所以CE=AD,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CEF∽△AD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出.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出.中点,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BC中点,∴CE=AD,∵AD∥BC,∴∠ADF=∠DEC,∠AFD=∠EFC,∴△CEF∽△ADF,∴=,∴,即,解得EF=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先根据题意判断出△CEF∽△AD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解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解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2012•金山区二模)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交AC于E,如果,那么=.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的值.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易证EA=ED,△CED∽△CAB,从而求得的值.的角平分线,解答:解:∵AD为△ABC的角平分线,∴∠BAD=∠EAD,∵DE∥AB,∴△CED∽△CAB,∠BAD=∠EDA.∴∠EDA=∠EAD,∴EA=ED,∵=,∴ED:EC=2:3,∴=ED:EC=2:3.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同时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12.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M是AC的中点,BM交AD、AE于G、H,则BG:GH:HM= 5:3:2.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首先过点M作MK∥BC,交AD,AE分别于K,N,由M是AC的中点与D、E是BC的三等分点,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求得MN=NK=BD=DE=EC,然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即可求得BG:GH:HM的值.的值.解答:解:法一:过点M作MK∥BC,交AD,AE分别于K,N,∵M是AC的中点,的中点,∴=,的三等分点,∵D、E是BC的三等分点,∴BD=DE=EC,∴MN=NK,∵=,=1,∴MH=BH,MG=BG,设MH=a,BH=4a,BG=GM=,∴GH=GM﹣MH=,∴BG:GH:HM=::a=5:3:2.故答案为:5:3: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比例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3.(2013•上海)如图,在△ABC中,AB=AC,BC=8,tanC=,如果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长为 .的中点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压轴题.专题:压轴题.即可.分析:首先根据已知得出△ABC的高以及B′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AQ⊥BC于点Q,∵AB=AC,BC=8,tanC=,∴=,QC=BQ=4,∴AQ=6,的中点处,∵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过B′点作B′E⊥BC于点E,∴B′E=AQ=3,∴=,∴EC=2,设BD=x,则B′D=x,∴DE=8﹣x﹣2=6﹣x,∴x2=(6﹣x)2+32,解得:x=,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根据已知表示出DE的长是解题关键.AC=,ACD=.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分析:在直角△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而∠B=∠ACD,即可把求sin∠ACD转化为求sinB.解答:解:在直角△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3.∵∠B+∠BCD=90°,∠ACD+∠BCD=90°,∴∠B=∠ACD.∴sin∠ACD=sin∠B==.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好边角之间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好边角之间的关系.考点:圆周角定理.证明题.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连接AH,由AD⊥BC,BH⊥AC与∠AFE=∠BFD,即可得∠EAF=∠FBD,又由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得∠HAC=∠HBC,即可得∠HAE=∠F AE,则可用ASA证得△AEF≌△AEH,继而证得FE=EH.解答:证明:连接AH,∵AD⊥BC,BH⊥AC,∴∠FDB=∠AEF=90°,∵∠AFE=∠BFD,∴∠EAF=∠FBD,∵∠HAC=∠HBC,∴∠HAE=∠EAF,∵BH⊥AC,∴∠AEF=∠AEH=90°,中,在△AEF和△AEH中,∴△AEF≌△AEH(ASA),∴FE=EH.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辅助线,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定理的应用.确作出辅助线,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定理的应用.16.把抛物线y=x2+bx+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x2﹣3x+5,求b,c的值.值.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先求出y=x2﹣3x+5的顶点坐标,再根据“左加右减”求出平移前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然后利用顶点式解析式写出,整理成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再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解答.式写出,整理成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再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解答.解答:解:∵y=x2﹣3x+5=(x﹣)2+,∴y=x2﹣3x+5的顶点坐标为(,),个单位,∵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平移前的抛物线的顶点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2=,∴平移前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平移前的抛物线为y=(x+)2+=x2+3x+7,∴b=3,c=7.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根据两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确定平移方法更简便,要注意知道平移后的顶点坐标求平移前的顶点坐标的方法.平移后的顶点坐标求平移前的顶点坐标的方法.17.(2003•海南)已知抛物线y=ax2+bx+c开口向下,并且经过A(0,1)和M(2,﹣3)两点.)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的取值范围;(2)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试求a的取值范围;的值.(3)如果抛物线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AC=90°,求此时a的值.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压轴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可将A、M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用a替换掉b、c的值,再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即可求出a的值,也就确定了抛物线的解析式.的值,也就确定了抛物线的解析式.的取值范围. (2)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左侧,即抛物线对称轴方程小于0,由此可得出a的取值范围.(3)可设出B、C的坐标,如果∠BAC=90°,在直角三角形BAC中,可根据射影定理得出OA2=OC•OB,的值.据此可得出a的值.解答:解:将A、M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有: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有:,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2a)x+1.(1)∵x=﹣=﹣1,∴=﹣1,解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1.(2)由题意知:x=﹣<0,即﹣<0;抛物线开口向下,∵抛物线开口向下,∴a<0 ∴1+a>0,且a<0 ∴﹣1<a<0.(3)设B(x1,0),C(x2,0),x1<x2;∵x1x2=,且a<0.轴正半轴;∴x1x2<0,即B在x轴负半轴,C在x轴正半轴;∴OB=﹣x1,OC=x2.∵∠BAC=90°,,根据射影定理可得:在直角三角形BAC中,AO⊥BC,根据射影定理可得:OA2=OB•OC=﹣x1•x2=1,即﹣=1,a=﹣1.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对称轴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韦达定理等知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对称轴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韦达定理等知识.18.(2000•杭州)已知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求它们的面积的比值.杭州)已知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求它们的面积的比值.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边心距的乘积的一半,所以只需根据它们的周长计算其边心距;在由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分别求得它们的边心距,再进一步计算其面积,从而得到其比值.再进一步计算其面积,从而得到其比值..根据题意,得解答:解:设它们的周长是1.根据题意,得正三角形的边长是,正六边形的边长是.则正三角形的边心距是,正六边形的边心距是.则正三角形的面积是,正六边形的面积是.则它们的面积比是2:3.点评:熟悉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正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边心距的乘积的一半.能够根据由半径、边心距和半边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半边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19.(原创题)如图所示,扇形OAB从图①无滑动旋转到图②,再由图②到图③,∠O=60°,OA=1.点所运动的路径长;(1)求O点所运动的路径长;围成的面积.(2)O点走过路径与直线L围成的面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本题一共转动了三次,关键是分析每一次转动的圆心角和半径,然后利用弧长公式求.分析:本题一共转动了三次,关键是分析每一次转动的圆心角和半径,然后利用弧长公式求.解答:解:(1)运动路径第一段弧长=,第二段路径为线段长为,第三段路径为,即O在L上运动路径为.)围成面积,(2)围成面积,S1=.本题的难点是第二次,实际上就是扇形的弧长,其它二次则简单.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第二次,实际上就是扇形的弧长,其它二次则简单.20.(2013•重庆)重庆) 已知: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的交点为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AC与抛两点.物线交于A、C两点.如图,的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0).的坐标.(1)求点B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B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存在,说明理由.的坐标.(3)若点Q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且S△QOC=2S△BOC,求点Q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压轴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交x轴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0),点的坐标;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即可求得B点的坐标;(2)①a=1时,先由对称轴为直线x=﹣1,求出b的值,再将B(1,0)代入,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 ﹣3,得到C点坐标,然后设P点坐标为(x,x2+2x﹣3),根据S△POC=4S△BOC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的坐标;求出x的值,进而得到点P的坐标;②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再设Q点坐标为(x,﹣x﹣3),则D点坐标为(x,x2+2x﹣3),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QD,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QD长度的最大值.长度的最大值.解答:解:(1)∵对称轴为直线x=﹣1的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两点,对称,∴A、B两点关于直线x=﹣1对称,∵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1,0);(2)①a=1时,∵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1,解得b=2.将B(1,0)代入y=x2+2x+c,得1+2+c=0,解得c=﹣3.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为(0,﹣3),OC=3.设P点坐标为(x,x2+2x﹣3),∵S△POC=4S△BOC,∴×3×|x|=4××3×1,∴|x|=4,x=±4.当x=4时,x2+2x﹣3=16+8﹣3=21;当x=﹣4时,x2+2x﹣3=16﹣8﹣3=5.∴点P的坐标为(4,21)或(﹣4,5);)代入,②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t,将A(﹣3,0),C(0,﹣3)代入,得,解得,即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设Q点坐标为(x,﹣x﹣3)(﹣3≤x≤0),则D点坐标为(x,x2+2x﹣3),QD=(﹣x﹣3)﹣(x2+2x﹣3)=﹣x2﹣3x=﹣(x+)2+,∴当x=﹣时,QD有最大值.点评: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线段长度问题.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21.(2014•徐州模拟)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1﹣m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其中点C的坐标是(0,3),顶点为点D,连接C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E.(1)求m的值;的值;的度数;(2)求∠CDE的度数;(3)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部分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DC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综合题.专题:综合题.的值. 分析:(1)由于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一个未知数m,因此只需将C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中即可求出m的值.(2)此题可首先表示出抛物线的顶点式,就可以求出D点的坐标,然后过C点作DE的垂线CF,在△DCF的度数;中根据C、D、F三点的坐标求出DF和CF长度相等,得出∠CDE的度数;的坐标. (3)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求出,以及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P的坐标.解答:(1)∵抛物线过点C(0,3)∴1﹣m=3 ∴m=﹣2 (2)由(1)可知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 ∴此抛物线的对称轴x=1 抛物线的顶点D(1,4)过点C作CF⊥DE,则CF∥OE ∴F(1,3)所以CF=1,DF=4﹣3=1 ∴CF=DF 又∵CF⊥DE ∴∠DFC=90°∴∠CDE=45°)存在.(3)存在.的对称点时,①延长CF交抛物线于点P1,则CP1∥X轴,所以P1正好是C点关于DE的对称点时,有DC=DP1,得出P1点坐标(2,3);由y=﹣x2+2x+3得,D点坐标为(1,4),对称轴为x=1.②若以CD为底边,则PD=PC,,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点坐标为(x,y),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x2+(3﹣y)2=(x﹣1)2+(4﹣y)2,即y=4﹣x.)在抛物线上,又∵P点(x,y)在抛物线上,∴4﹣x=﹣x2+2x+3,即x2﹣3x+1=0,,应舍去;解得:x=,<1,应舍去;∴x=,∴y=4﹣x=则P2点坐标(,).∴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为(,)和(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是中考中热点题型.较强,是中考中热点题型.22.(2006•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菱形,点C的坐标为(4,0),∠AOC=60°,垂直于x轴的直线l从y轴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l与菱形OABC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N(点M在点N的上方).两点的坐标;(1)求A、B两点的坐标;的函数表达式;(2)设△OMN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时间为t秒(0≤t≤6),试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3)在题(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S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较难的初三试卷数学及答案
![较难的初三试卷数学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c65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b.png)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若 \(a > 0\),\(b < 0\),则以下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b > 0\)B. \(a - b < 0\)C. \(ab > 0\)D. \(a \div b > 0\)2. 函数 \(y = 2x - 1\) 的图像是一条:A. 斜率为正的直线B. 斜率为负的直线C. 水平直线D. 垂直直线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8cm,腰AB=AC=10cm,那么顶角A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75°4. 若 \(x^2 - 5x + 6 = 0\),则 \(x^2 + 5x + 6 =\)?A. 0B. 1C. 2D. 3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 3),点B(-3, -4),那么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A. (-1, -1)B. (-1, 1)C. (1, -1)D. (1, 1)6. 若 \(a, b, c\) 是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且 \(a + b + c = 12\),\(abc = 27\),则该数列的公差是:A. 1B. 2C. 3D. 47.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1, 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A. (1, -2)B. (-1, 2)C. (-1, -2)D. (1, 2)8. 若 \(x^2 + y^2 = 25\),\(x + y = 5\),则 \(x - y\) 的值为:A. 3B. 4C. 5D. 69. 在△ABC中,∠A = 30°,∠B = 45°,则∠C的度数是:A. 75°B. 105°C. 135°D. 165°10. 若 \(a, b, c\) 是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且 \(a + b + c = 27\),\(abc = 27\),则该数列的公比是:A. 1B. 3C. 9D. 27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1. 若 \(x^2 - 4x + 3 = 0\),则 \(x^2 + 4x + 3 =\)________。
中考最难数学试题及答案
![中考最难数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48b0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2.png)
中考最难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2B. 0.33333(无限循环)C. πD. 1/3答案:A、C2. 已知方程x^2 + 4x + 4 = 0,求x的值。
A. -2B. -1C. 2D. 4答案:A3. 如果一个角的正弦值是1/2,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A. 30°B. 45°C. 60°D. 90°答案:C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其体积是?A. abcB. a + b + cC. a/b + b/c + c/aD. (a + b + c)/3答案:A5. 下列哪个表达式等于0?A. (x - 1)(x + 1)B. (x - 1)(x - 1)C. (x - 1)^2D. x^2 - 1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一个圆的半径是5,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25π7.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1,-1,08.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59.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510.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非负数,非正数三、解答题(共70分)11. 解不等式:3x - 5 < 2x + 8。
答案:首先将不等式中的项进行移项,得到3x - 2x < 8 + 5,简化后得到x < 13。
12.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顶点是(1, -4),并且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答案: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 a(x - 1)^2 - 4,由于对称轴是x = 1,所以顶点的x坐标为1,不需要进一步求解a的值,函数的解析式已经确定。
历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详细版)
![历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cd26f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3.png)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精心选一选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11a a --=-- B.()23624aa -=C.()222a b a b -=-D.3252a a a +=2.如图,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左视图是( )3.下列事件中确定事件是( ) A.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买一注福利彩票一定会中奖C.把4个球放入三个抽屉中,其中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球D.掷一枚六个面分别标有1,2,3,4,5,6的均匀正方体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奇数点朝上 4.如图,AB CD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123180++=∠∠∠ B.123360++=∠∠∠C.1322+=∠∠∠D.132+=∠∠∠5.已知24221x y k x y k +=⎧⎨+=+⎩,且10x y -<-<,则k 的取值范围为( )A.112k -<<-B.102k <<C.01k <<D.112k << 6.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 ) A.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 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D.没有对称性 7.已知点()3A a -,,()1B b -,,()3C c ,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a b c >> B.c b a >>C.b c a >> D.c a b >>8.某款手机连续两次降价,售价由原来的1185元降到580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下面列出的方程中正确的是( ) A.21185580x = B.()211851580x -= C.()211851580x-=D.()258011185x +=9.如图,P 是Rt ABC △斜边AB 上任意一点(A ,B 两点除外),过P 点作一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Rt 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 A.1条 B.2条 C.3条 D.4A. B. C. D.A B DC32 1 第4题图10.某校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各自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绘制成条形图(如图),据此可以估计出该校所有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A.1小时 B.0.9小时 C.0.5小时 D.1.5小时11.如图,I 是ABC △的内切圆,D ,E ,F 为三个切点,若52DEF =∠,则A ∠的度数为( ) A.76B.68C.52D.38当输入数据是时,输出的数是( ) A.861B.865C.867D.869二、细心填一填 13.化简21111mm m ⎛⎫+÷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14.从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纸板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后,将其裁成四个相同的等腰梯形(如图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乙).那么通过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公式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 ab15.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80,得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24A ,,()22B -,,()62C -,,则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_______.17.实验中学要修建一座图书楼,为改善安全性能,把楼梯的倾斜角由原来设计的42改为36.已知原来设计的楼梯长为4.5m ,在楼梯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后的楼梯多占地面_____________m .(精确到0.01m )三、用心用一用18.用配方法解方程:2210x x --=.答案:二、填空题 13.1m + 14.()()22a b a b a b -=+-15.81.2,4.416.()41,17.0.80三、解答题18.解:两边都除以2,得211022x x --=. 移项,得21122x x -=. 配方,得221192416x x ⎛⎫-+= ⎪⎝⎭,第17题图219416x ⎛⎫-= ⎪⎝⎭. 1344x ∴-=或1344x -=-. 11x ∴=,212x =-数学试题库2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 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第II 卷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火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以外无效. 4.作图要用2B 铅笔,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 卷 (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的相反数是A .﹣3B .13- C .13D .3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0 000 000km ,将15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15×107B .1.5×108C .1.5×109D .0.15×1093.若一组数据3、4、5、x 、6、7的平均数是5,则x 的值是 A .4 B .5 C .6 D .7 4.若点A(﹣2,3)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像上,则k 的值是 A .﹣6 B .﹣2 C .2 D .65.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矩形纸片的一边上,若∠1=35°,则∠2的度数是 A .35° B .45° C .55° D .65°6.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 .20B .24C .40D .48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k +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值是 A .﹣1 B .0 C .1 D .2 8.如图,点A 、B 、C 都在⊙O 上,若∠AOC =140°,则∠B 的度数是 A .70° B .80° C .110° D .140°第II 卷 (选择题 共126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24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9.计算:23()a = .10.一元二次方程x 2﹣x =0的根是 .11.某射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射击训练,结果如下:该射手击中靶心的概率的估计值是 (明确到0.01).12.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3x ﹣ay =1有一个解是32x y =⎧⎨=⎩,则a = .13.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50°,则它的底角等于 .14.将二次函数21y x =-的图像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15.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3,BC =5,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分别为点P 、Q ,过P 、Q 两点作直线交BC 于点D ,则CD 的长是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为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像,点A 1的坐标为(1,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1,以A 1D 1为边作正方形A 1B 1C 1D 1;过点C 1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A 2,交x 轴于点B 2,以A 2B 2为边作正方形A 2B 2C 2D 2;过点C 2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A 3,交直线l 于点D 3,以A 3D 3为边作正方形A 3B 3C 3D 3;…;按此规律操作下去,所得到的正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02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1)计算:02sin 45(1)1822π︒+--+-; (2)解不等式组:35131212x x x x -<+⎧⎪⎨--≥⎪⎩.18.(本题满分8分)先化简,再求值:212(1)11aa a -÷+-,其中a =﹣3.19.(本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E 、F ,求证:AE =CF .20.(本题满分8分)某学校为了解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现从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我上学的交通方式”问卷调查,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在“乘车”、“步行”、“骑车”和“其他”四项中选择一项,并将统计结果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中,该学校一共抽样调查了 名学生; (2)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学校共有1500名学生,试估计该学校学生中选择“步行”方式的人数.21.(本题满分8分)一只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三只大小、质地都相同的小球,球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搅匀后先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不放回),记下数字作为点A 的横坐标,再从余下的两个小球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作为点A 的纵坐标.(1)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点A 落在第四象限的概率.22.(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经过点A(﹣2,6),且与x 轴相交于点B ,与正比例函数y =3x 的图像交于点C ,点C 的横坐标为1.(1)求k 、b 的值;(2)若点D 在y 轴负半轴上,且满足S △COD =13S △BOC ,求点D 的坐标.23.(本题满分8分)为了计算湖中小岛上凉亭P 到岸边公路l 的距离,某数学兴趣小组在公路l 上的点A 处,测得凉亭P 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从A 处向正东方向行走200米,到达公路l 上的点B 处,再次测得凉亭P 在北偏东45°的方向上,如图所示.求凉亭P 到公路l 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2 1.414≈,3 1.732≈)24.(本题满分10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BC 交⊙O 于点D ,点E 是AC 的中点.(1)试判断直线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为2,∠B=50°,AC=4.8,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5.(本题满分10分)某景区商店销售一种纪念品,每件的进货价为40元.经市场调研,当该纪念品每件的销售价为50元时,每天可销售200件;当每件的销售价每增加1元,每天的销售数量将减少10件.(1)当每件的销售价为52元时,该纪念品每天的销售数量为件;(2)当每件的销售价x为多少时,销售该纪念品每天获得的利润y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26.(本题满分12分)+=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余三角形”.(1)若△ABC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60°,则∠B=°;(2)如图①,在Rt△ABC中,∠ACB=90°,AC=4,BC=5,若AD是∠BAC的平分线,不难证明△ABD是“准互余三角形”.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点E(异于点D),使得△ABE 也是“准互余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7,CD=12,BD⊥CD,∠ABD=2∠BCD,且△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求对角线AC的长.27.(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243y x=-+的图像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作匀速运动,到达点O停止运动.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点Q,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M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3秒时,点Q的坐标是;(2)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PQMN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3)若正方形PQMN对角线的交点为T,请直接写出在运动过程中OT+PT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三、解答题17.(1)1;(2)13x ≤<. 18.化简结果为12a -,计算结果为﹣2. 19.先证△AOE ≌△COF ,即可证出AE =CF .20.(1)50;(2)在条形统计图画出,并标数据15;(3)450名.21.(1)六种:(1,﹣2)、(1,3)、(﹣2,1)、(﹣2,3)、(3,1)、(3,﹣2); (2)点A 落在第四象限的概率为13. 22.(1)k 的值为﹣1,b 的值为4; (2)点D 坐标为(0,﹣4).23.凉亭P 到公路l 的距离是273米.24.(1)先根据“SSS ”证明△AEO ≌△DEO ,从而得到∠ODE =∠OAE =90°,即可判断出直线DE 与⊙O 相切; (2)阴影部分面积为:241059π-. 25.(1)180;(2)2[20010(50)](40)10(55)2250y x x x =---=--+,∴当每件的销售价为55元时,每天获得利润最大为2250元.26.(1)15°;(2)存在,BE 的长为95(思路:利用△CAE ∽△CBA 即可); (3)20,思路:作AE ⊥CB 于点E ,CF ⊥AB 于点F ,先根据△FCB ∽△FAC 计算出AF =16,最后运用勾股定理算出AC =20.27.(1)(4,0);(2)22233,01439418,1434312,23t t S t t t t t ⎧≤<⎪⎪⎪=-+≤≤⎨⎪⎪-+<≤⎪⎩;(3)OT +PT.。
中考数学试卷超难含答案
![中考数学试卷超难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e7e5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6.png)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已知函数f(x) = 2x - 3,若f(x+1) = 2f(x),则x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2(x+1) - 3 = 2(2x - 3),解得x = 2。
2. 在△ABC中,AB = 5,AC = 6,BC = 7,若点D、E分别在AB、AC上,且AD = 2,AE = 3,则DE的长度为()A. 2√3B. 3√2C. 4D. 5答案:A解析:由余弦定理可得cos∠BAC = (25 + 36 - 49) / (2×5×6) = 1/5。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AC = 2√6/5。
在△ADE中,由正弦定理可得DE/ sin∠BAC = AD/ sin∠DAE,即DE = AD × sin∠BAC / sin∠DAE = 2 × 2√6/5 = 2√3。
3. 若方程x^2 - 2(k+1)x + k = 0的解为x1和x2,且x1 + x2 = 2(k+1),则k 的值为()A. -1B. 0C. 1D. 2答案:A解析:由韦达定理可得x1 + x2 = 2(k+1) = 2k + 2,又因为x1 + x2 = 2(k+1),所以2k + 2 = 2k + 2,即k = -1。
4.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A. (3,2)B. (2,3)C. (1,4)D. (4,1)答案:A解析:点P(2,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坐标为(3,2)。
5. 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 = 3,S10 = 165,则第15项an的值为()A. 18B. 19C. 20D. 21答案:C解析: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得Sn = n(a1 + an)/2,代入已知条件得165 = 10(3 + an)/2,解得an = 20。
6. 在△ABC中,AB = AC,∠B = 30°,BC = 4,则△ABC的面积S为()A. 2√3B. 4√3C. 6D. 8答案:A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AB = AC = 2√3,由正弦定理可得S = 1/2 × AB × AC × sin∠B = 1/2 × 2√3 × 2√3 × sin30° = 2√3。
初三数学难题精选答案及讲解
![初三数学难题精选答案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ac1a55a02768e9951e738f3.png)
1、如果将点P 绕定点M 旋转180°后与点Q 重合,那么称点P 与点Q 关于点M 对称,定点M 叫做对称中心。
此时,M 是线段PQ 的中点。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 的顶点A ,B ,O 的坐标分别为(1,0),(0,1),(0,0)。
点列P 1,P 2,P 3,…中的相邻两点都关于△ABO 的一个顶点对称:点P 1与点P 2关于点A 对称,点P 2与点P 3关于点B 对称,点P 3与点P 4关于点O 对称,点P 4与点P 5关于点A 对称,点P 5与点P 6关于点B 对称,点P 6与点P 7关于点O 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 ,B ,O ,A ,B ,O ,…,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
已知点P 1的坐标是(1,1),则点P 2017的坐标为 。
解:P 2的坐标是(1,-1),P 2017的坐标是(1,-1)。
理由:作P 1关于A 点的对称点,即可得到P 2(1,-1),P 3(-1,3),P 4(1,-3),P 5(1,3),P 6(-1,-1),又回到原来P 1的坐标,P 7(-1,-1);由此可知,每6个点为一个周期,作一次循环,2017÷6=336…1,循环了336次后又回到了原来P 1的坐标,故P 2017的坐标与P 1的坐标一样为(1,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找规律问题,根据已知得出点P 的坐标每6个一循环是解题关键.2、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线段AB 上,点D 在直线BC 上,且DE=EC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至△ACF ,连接EF 。
试证明:AB=DB+AF 。
【类比探究】(1)如图②,如果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线段AB 、DB 、AF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果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③的基础上将图形补充完整,并写出AB ,DB ,AF 之间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初三数学超难试卷及答案
![初三数学超难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48a9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d.png)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已知函数f(x) = x^3 - 3x,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则该极值是()。
A. 0B. -2C. 2D. 4答案:A解析:f'(x) = 3x^2 - 3,令f'(x) = 0,得x = ±1。
当x < -1时,f'(x) > 0;当-1 < x < 1时,f'(x) < 0;当x > 1时,f'(x) > 0。
因此,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0。
2. 在△ABC中,AB=AC=5,BC=6,点D在BC上,且BD=DC=2,若点E在AC上,且AE=3,则△ADE的面积是()。
A. 6B. 8C. 9D. 12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BC=∠ACB。
由BD=DC,得∠BDC=∠BDC。
因此,△BDC与△BDA相似。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AD/AB =BD/BC,即AD/5 = 2/6,解得AD=5/3。
由勾股定理,得DE=√(AD^2 - AE^2) =√((5/3)^2 - 3^2) = √(25/9 - 9) = √(-56/9)。
由于面积不能为负,所以此题无解。
3.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n^2 - 2n + 1,则数列的前10项和S10等于()。
A. 55B. 110C. 165D. 220答案:C解析:数列的前10项分别为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因此,S10 = 1 + 0 + 1 + 4 + 9 + 16 + 25 + 36 + 49 + 64 = 220。
4. 已知函数g(x) = ax^2 + bx + c在x=1处取得极值,且g(0) = 3,g(2) = 5,则a、b、c的值分别为()。
A. 1, -2, 3B. -1, 2, 3C. 1, 2, 3D. -1, -2, 3答案:A解析:由g(0) = 3,得c = 3。
数学中考压轴题分类精选70道(含答案)
![数学中考压轴题分类精选70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9b27dcc22bcd127ff0cc0.png)
目录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3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例2 2012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例3 2012年黄冈市中考第25题例4 2010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例5 2009年临沂市中考第26题例6 2008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1 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 2012年扬州市中考第27题例3 2012年临沂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1年湖州市中考第24题例5 2011年盐城市中考第28题例6 2010年南通市中考第27题例7 2009年江西省中考第25题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1 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例2 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24题例3 2012年杭州市中考第22题例4 2011年浙江省中考第23题例5 2010年北京市中考第24题例6 2009年嘉兴市中考第24题例7 2008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1 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2 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例3 2012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1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例5 2011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例6 2010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例7 2009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1.5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例1 2012年上海市松江中考模拟第24题例2 2012年衢州市中考第24题例4 2011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例5 2010年杭州市中考第24题例7 2009年广州市中考第25题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例1 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例2 2012年菏泽市中考第21题例3 2012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例4 2011年南通市中考第28题例5 2010年广州市中考第25题例6 2010年扬州市中考第28题例7 2009年兰州市中考第29题1.7 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例1 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 2012年河北省中考第25题例3 2012年无锡市中考第28题1.8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1 2013年天津市中考第25题例2 2012年滨州市中考第24题例3 2012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 2013年宁波市中考第26题例2 201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3 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0年上海市中考第25题2.2 由面积公式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 2013年菏泽市中考第21题例2 2012年广东省中考第22题例3 2012年河北省中考第26题例4 2011年淮安市中考第28题例5 2011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例6 2011年重庆市中考第26题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 2013年南京市中考第26题例2 2013年南昌市中考第25题例1 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2 2013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第一部分 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3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顶点为M 的抛物线y =ax 2+bx 〔a >0〕经过点A 和x 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 =BO =2,∠AOB =120°.〔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连结OM ,求∠AOM 的大小;〔3〕如果点C 在x 轴上,且△ABC 与△AOM 相似,求点C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上海24”,拖动点C 在x 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点C 在点B 的右侧,有两种情况,△ABC 与△AOM 相似.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上海24”,拖动点C 在x 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点C 在点B 的右侧,有两种情况,△ABC 与△AOM 相似.点击按钮的左部和中部,可到达相似的准确位置。
中考巨难数学试卷及答案
![中考巨难数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46a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6.png)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已知函数f(x) = 2x^3 - 3x^2 + 4x + 1,若f(x)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k,则k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由导数的定义,f'(x) = 6x^2 - 6x + 4,代入x=1得f'(1) = 6 - 6 + 4= 4,所以切线斜率k=4。
2. 在等差数列{an}中,a1=1,公差d=2,则第10项an的值为:A. 19B. 20C. 21D. 22答案:A解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代入a1=1,d=2,n=10,得an= 1 + (10-1)×2 = 1 + 18 = 19。
3.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BC=4,则角A的正弦值为:A. 1/2B. √2/2C. √3/2D. 1答案:C解析:由勾股定理,AB=AC=√(BC^2/4) = √(4^2/4) = √4 = 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sinA = 对边/斜边 = BC/AB = 4/2 = 2。
4. 若复数z满足|z-1|+|z+1|=4,则复数z对应的点在复平面上的轨迹是:A. 矩形B. 等腰梯形C. 矩形D. 等腰梯形答案:B解析:由复数的几何意义,|z-1|表示点z到点(1,0)的距离,|z+1|表示点z到点(-1,0)的距离。
因为|z-1|+|z+1|=4,所以点z到这两个点的距离之和为4,对应的轨迹是一个等腰梯形。
5.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若f(1) = 2,f'(2) = 6,则a+b+c的值为: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由导数的定义,f'(x) = 2ax + b,代入x=2得f'(2) = 4a + b = 6。
又因为f(1) = a + b + c = 2,解得a+b+c=3。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已知函数f(x) = x^2 - 4x + 3,则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
最难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最难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c5a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1.png)
最难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答案Ⅰ.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 D2. C3. A4. B5. A6. D7. C8. B9. D 10. A11. C 12. D 13. A 14. B 15. DⅡ. 非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0分)16. 解:设几何平均数为x,则有:\[2x^3-12x^2+18x=0\]\[2x(x-3)^2=0\]得出x=0或x=3,由于几何平均数必须大于0,所以x=3。
故几何平均数为3。
17. 解: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2}(2a+(n-1)d)\]代入已知条件解得:\[S_n=\frac{n}{2}(a+5d)=150\]联立求解方程组:\[\begin{cases}a+5d=30 \\ a+11d=66\end{cases}\]解得a=6,d=4。
故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6,公差为4。
18. 解:根据Vieta定理,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之和为\(-\frac{b}{a}\),两个根的乘积为\(\frac{c}{a}\)。
由已知条件可得:\[\begin{cases}r_1+r_2=5 \\ r_1r_2=-1\end{cases}\]解得\(r_1=1,r_2=4\)。
故满足题意的二次方程为\[x^2-5x+4=0\]。
19. 解:由已知条件得:\[\begin{cases}x+y=16 \\ xy=60\end{cases}\]将第一个等式变形为\(x=16-y\),代入第二个等式得:\[(16-y)y=60\]解得\(y=6\),代入第一个等式得\(x=10\)。
故原方程的两个整数解为6和10。
20. 解:将$f(x)=\log_a{(x^2+2x+1)}$转化为指数形式得:\[a^{f(x)}=x^2+2x+1\]代入已知条件可得:\[a^2=a+2\]解得\(a=2\)或\(a=-1\)。
历年中考数学真题经典系列(一)。含详细参考答案
![历年中考数学真题经典系列(一)。含详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9590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2.png)
历年中考数学真题经典系列(一)。
含详细参考答案1.在三角形ABC中,角ACB为135度,CD垂直于AB,垂足为D。
已知AD=6,BD=20,求CD的长度。
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7.点D在BC上,点H在线段AD上。
连接BH、CH,且∠BHD=60度,∠AHC=90度。
已知DH的长度,求其长度。
3.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角BDC为120度,XXX与CD延长线交于点E。
证明AE=EG。
4.在等边三角形ABC内部,有一点P,满足PA=3,PB=4,PC=5.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5.在三角形ABC中,AB=AC。
BC边上的高为AD,且AD=5.M为AD上的一点,满足MD=1,且∠BMC=3∠BAC。
求三角形ABC的周长。
6.在矩形ABCD中,O为AC的中点,且AO=AE=CF。
已知OE的长度为42,OF的长度为6,求AE的长度。
7.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度。
D为AB上的一点,DF垂直于AB,垂足为F,DE垂直于AC,垂足为E。
已知8.在直角三角形ABC中,D在AC上,且BD=AD。
M是AB的中点,ME垂直于AC,垂足为E。
P是ME的中点,连接DP。
证明BE垂直于DP。
9.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内切于圆。
点D在圆的劣弧AB上,且∠ABD=45度。
如图1,BD与AC交于点E,连接CD。
若AB=BD,证明CE=DE。
如图2,连接AD、CD。
已知sin(∠BDC)=12/13,求tan(∠CBD)。
10.直线y=36/x与反比例函数y=2/x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两个点A、B。
C是第一象限内的一点,连接CA并延长交y轴于点P,连接BP、BC。
已知三角形PBC的面积为24,求点C的坐标。
11.在三角形ABC中,∠BAC=120度,AB=AC=23.点D、E在BC上,且满足BD=2EC。
∠DAE=60度,求DE的长度。
12.在三角形ABC中,∠A=120度。
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B上,点F在AC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本小题满分8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某体育用品商场预测某品牌运动服能够畅销,就用320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运动服,上市后很快脱销,商场又用68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运动服,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 (1)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多少套?(2)如果这两批运动服每套的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率不低于20%,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利润率100%=⨯利润成本) 22.(本小题满分10分)某水产品养殖企业为指导该企业某种水产品的养殖和销售,对历年市场行情和水产品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这种水产品的每千克售价1y (元)与销售月份x (月)满足关系式3368y x =-+,而其每千克成本2y (元)与销售月份x (月)满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试确定b c 、的值; (2)求出这种水产品每千克的利润y (元)与销售月份x (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五·一”之前,几月份出售这种水产品每千克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1.(本题满分10分)星期天,小明和七名同学共8乐2元一杯,奶茶3元一杯,如果20元钱刚好用完. (1)有几种购买方式?每种方式可乐和奶茶各多少杯?(2)每人至少一杯饮料且奶茶至少二杯时,有几种购买方式? 20.(9分)某项工程,甲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要40天.若乙队先做30天后,甲、乙两队一起合做20请问:(1)(5分)乙队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2)(4分)现将该工程分成两部分,甲队做其中一部分工程用了x 天,乙队做另一部分工程用了y 天.若x 、y 都是正整数,且甲队做的时间不到15天,乙队做的时间不到 70天,那么两队实际各做了多少天?3、(2009年重庆市江津区)某商场在销售旺季临近时 ,某品牌的童装销售价格呈上升趋势,假如这种童装开始时的售价为每件2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从第6周开始,保持每件30元的稳定价格销售,直到11周结束,该童装不再销售。
(1)请建立销售价格y (元)与周次x 之间的函数关系;(2)若该品牌童装于进货当周售完,且这种童装每件进价z (元)与周次x 之间的关系为12)8(812+--=x z, 1≤ x≤11,且x 为整数,那么该品牌童装在第几周售出后,每件获得利润最大?并求最大利润为多少?5、(2009年滨州)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星期可卖出300件,现需降价处理,且经市场调查: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在确保盈利的前提下,解答下列问题: (1)若设每件降价x 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y 元,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当降价多少元时,每星期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0.(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ABCD 中,∠BAD 为钝角,且AE ⊥BC ,A F ⊥CD . (1)求证:A 、E 、C 、F 四点共圆;(2)设线段BD 与(1)中的圆交于M 、N .求证:BM =ND .第20题图NM FEBD AC y 223.(本题满分10分)如图,半径为O 内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弦AB 、CD 相交于P 点. (1)求证:P A ·PB =PC ·PD ;(2)设BC 的中点为F ,连结FP 并延长交AD 于E ,求证:EF ⊥AD : (3)若AB =8,CD =6,求OP 的长.18.(8分)如图8,大楼AD 的高为10m ,远处有一塔BC . 某人在楼底A 处测得塔顶B 点处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 D 点处测得塔顶B 点的仰角为30°.求塔BC 的高度. 解:22.已知:如图,在⊙O 中,弦AB 与CD 相交于点M . (1)若AD=CB ,求证:△ADM≌△CBM.(2)若AB=CD ,△ADM 与△CBM 是否全等?为什么? 21.(本题10分)如图,已知AB 是O ⊙AP 于点,连结AC .(1)求证:ABC POA △∽△; (2)若2OB =,72OP =,求BC 的长.21.(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在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 △. (1)求证:BE DG =;(2)若60B ∠=°,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本题满分12分)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m -2,0),B (m +2,0)两点,记抛物线顶点为C ,且AC ⊥BC . (1)若m 为常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m 为小于0的常数,那么(1)中的抛物线经过怎么样的平移可以使顶点在坐标原点?(3)设抛物线交y 轴正半轴于D 点,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BO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9分)如图10,已知:△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BC 在x 轴上,点D 为BC 的中点,点A 在第一象限内,AB 与y 轴正半轴相交于点E ,点B 的坐标是(-1,0),P 点是AC 上的动点(P 点与A 、C 两点不重合).第25题图第23题图AD GCBF E 第21题图(1) (2分)写出点A 、点E 的坐标. (2) (2分)若抛物线c bx x y ++-=2736 过A 、E 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 (5分)连结PB 、PD .设l 为△PBD 的周长,当l 取最小值时, 求点P 的坐标及l 的最小值,并判断此时点P 是否在(2)中所求的抛物线上,请充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2.(9分)如图11,AB 是⊙O 的直径,点E 是半圆上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B 都不重合),点C 是BE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 ⊥AB, 垂足 为D ,CD 与AE 交于点H ,点H 与点A 不重合. (1)(5分)求证:△AHD ∽△CBD ; 证明:(2)(4分)连结HO .若CD =AB =2,求HD+HO 的值. (2009年重庆市江津区)如图,抛物线c bx x y ++-=2与(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1)中的抛物线交y 轴与C 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8分)解:(1)设商场第一次购进x 套运动服,由题意得:6800032000102x x -=, ····················································································解这个方程,得200x =.经检验,200x =是所列方程的根. 22200200600x x +=⨯+=.所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600套.·································································(2)设每套运动服的售价为y 元,由题意得:600320006800020%3200068000y --+≥,解这个不等式,得200y ≥,所以每套运动服的售价至少是200元.··················································································· 8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 解:(1)由题意:解得7181292b c ⎧=-⎪⎪⎨⎪=⎪⎩ ··············································································································· 4分(2)12y y y =-图11O 第26题图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