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说课稿
小学科学植物生长完整教案
小学科学植物生长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根、茎、叶的发育2. 植物的生长条件:阳光、水、土壤和空气等3. 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三、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和描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观察和记录。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植物的变化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呈现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疑问。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观察:组织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动手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总结出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变化。
5. 拓展:带领学生观察其他种类的植物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2. 实验器材:种子、花盆、土壤等八、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种子和花盆,让学生自己进行植物的种植和观察。
2. 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九、教学安排本课程计划为3个学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 第一学时: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第二学时:实践观察、分享和讨论3. 第三学时:拓展、小结和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案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案植物的生长过程一、引言本节课主要介绍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案,重点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合作探索。
三、教学重点1. 种子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电脑和相关图片。
2. 盆栽植物或播种用的种子。
3. 水、盆、土壤等植物生长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投影仪展示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结果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描述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 种子的萌发实验(15分钟)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进行种子的萌发实验。
将种子分发给学生,并让他们将种子种在盆栽中的土壤中。
提醒学生每天浇水,并观察种子的变化。
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和同伴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并研究该植物的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每个小组需要收集有关该植物生长的资料,并向全班做简短的介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5. 植物生长观察(15分钟)学生根据小组的研究结果,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
他们每天要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观察报告。
鼓励学生友善竞争,看谁的植物生长得更好。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
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醒学生植物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冀教版 (共12张PPT)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保水能力适中, 最适合农民伯伯种植土豆。
实验结论:
• 根据记录结果,可以得出:
•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 1 沙质土 2 壤土 3 黏质土
• 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
•
• 哪种土壤保水能力最适中呢?
• 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 烧杯
透明塑料瓶
纱布
• 皮筋
剪刀
铁架台
•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 水槽
量筒
小勺
• 秒表
铁钉 量杯 水
• 十字夹(蝴蝶夹) 标签纸×若干
实验过程:
•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 瓶口,扎好,倒立在铁架台上,贴上标签,在瓶口下各放 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沙质土1号,黏质土1号,壤土1号)。
• 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 1 黏质土 2 壤土 3 沙质土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 壤土 最适合农民伯伯种植土豆。
)保水能力适中,
回顾小问题:
• 农民伯伯选择壤土种植土豆最好,那么什么样 的土壤叫做壤土?
• 答: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 作业:做一个小小宣传员,把我们学到的
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帮助更多的农民伯 伯取得大丰收。
•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三个瓶子贴好标签,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此时开始用 秒表计时,并观察现象。(3号烧杯取水)
• (3).2分钟时,用各组2号烧杯替换1号烧杯。用量筒量出渗 水量,并记录。4分钟时用3号烧杯替换2号烧杯,6分钟时 用1号烧杯替换3号烧杯。做好每一组记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4 种植问题|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4 种植问题|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种植问题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种植问题中基本的算法和解题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积极思考、合作探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种植问题基本概念的认识;
2.种植问题的算法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种植问题的实际应用中的思维拓展;
2.种植问题中大数相乘、小数相除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
4.1 种植问题的基本概念
种植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类型,它涉及到种子、苗、树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其中涉及到的关键参数包括:种子数目、发芽率、成活率、生长速率、容器大小等,对于每一个参数的取值都会影响到整个生长过程中植物的质量和数量。
4.2 种植问题的算法和解题方法
1.大数相乘:如果要计算大数相乘的结果,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相乘的方式,即将较大的数拆分成一些有规律的小数相乘,再将它们的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2.小数相除:当我们需要计算小数的商时,可以将两个小数都乘以同一个进位系数,例如利用100作为进位系数,将小数乘以100后再进行除法计算,最终结果需要除以相应的次数。
4.3 种植问题的应用举例
1.对于一个班级中的35个同学,每人每天需要喝一杯奶,我们需要计算出每个月需要购买多少牛奶。
如果假设每张奶质量为1千克,而一千克的牛奶可以供给12个人一天以上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以利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Introduction]科学教案: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Body]植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氧气和食物,还能美化环境。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教案将通过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Part 1: 科学教学目标]1.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成株的形成。
2.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水、光、土壤和温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Part 2: 教学准备]1.种子:蔬菜或花卉种子。
2.土壤: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3.水:用于浇灌植物的水。
4.光源:阳光或人工照明设备。
5.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6.实验工具:如锄头、铲子、水壶等。
[Part 3: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一颗种子,并问他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并让他们提出问题。
Step 2: 种子的发芽实验1.让每个学生选取一颗种子,将其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放入透明的种子盒中。
2.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下发芽的日期和过程。
3.在观察到幼苗开始出现后,学生可以将其移植到小花盆中,并继续观察生长过程。
Step 3: 幼苗的生长1.提供多个种子盒供学生使用,让他们选择不同的因素来观察幼苗的影响,如光照、水分等。
2.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4: 成株的形成1.引导学生观察成株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花等。
2.让学生了解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3.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成株的特点和环境适应能力。
[Part 4: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农场,深入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冀教版科学说课稿
冀教版科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选自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作为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几课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插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科学实验现象;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科学;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了解几种常见的科学实验现象;(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几种常见的科学实验现象;(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科学;(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3)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我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二)问答法在课堂上,我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正确。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习题2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习题一、基础过关1.填空(1)不同土壤渗水能力(),根据不同土壤含()和()的比例差异,可以判定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2)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但是保水性()、蓄水力弱,土壤保肥性差,各种养分都比较贫乏。
(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2.选择(1)芦苇适宜在()中生长。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2)()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A 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3)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A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B壤土黏质土沙质土 C 黏质土壤土沙质土(4)我们应该在()的土壤里种植水稻。
A含水多 B含沙多 C含空气多二、综合训练1.沙质土中都是沙土。
()2.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是相同的。
()3.渗水能力强的透气性反而不好。
()4.实验小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最好用对比实验法。
()5.棉花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三、拓展应用1.黏土有哪些优缺点?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填空(1)不同土壤渗水能力(不同),根据不同土壤含(沙)和(黏土)的比例差异,可以判定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2)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但是保水性(差)、蓄水力弱,土壤保肥性差,各种养分都比较贫乏。
(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2.选择(1)芦苇适宜在( B )中生长。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2)( A )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A 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3)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C )。
A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B壤土黏质土沙质土 C 黏质土壤土沙质土(4)我们应该在( A )的土壤里种植水稻。
A含水多 B含沙多 C含空气多二、综合训练1.沙质土中都是沙土。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2. 掌握植物的生长顺序,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3. 熟悉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图片或实物:种子、幼苗、成长中的植物、开花的植物和结果的植物。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并简单介绍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植物的不同部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15分钟)1. 播种:播种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种子被放入泥土中;2. 发芽: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吸收水分和养分,然后发芽;3. 生长:幼苗从土壤中往上生长,并且长出叶子和茎;4. 开花:成长中的植物会开花,吸引昆虫传播花粉;5. 结果:授粉后的花朵会结出果实,里面包含种子。
步骤三: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20分钟)1.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2. 茎:提供植物的支撑并通过液体输送养分;3.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4. 花:用于吸引传粉者,帮助植物完成繁殖;5. 果实:包含种子,用于植物的繁殖。
步骤四:植物观察实验(25分钟)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盆植物,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如播种后的发芽时间、幼苗的生长速度等。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步骤五:植物的生长条件(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如阳光、水分、养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引导学生意识到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并学会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五、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植物的更多奥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12和谐相处 13冷水和热水 14传热比赛 15衣服的颜色 16 风的形成 17保温与散热 18地表探秘 19地震 20火山 21 岩石 22环境问题 23保护我们的家园
9奇妙的护身术
发现根有什么特点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1.直根系:
2.须根系:
3.变态根:
胡萝卜
活动2:研究根的作用 结合教材13页的图片分析根的作用
第一幅图表明,植物的根具 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 土壤的作用。
第二幅图表明,根有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供给植物本身生长所需。
第三幅图表示:蔬菜、水果中含有大 量的水分,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 收的。 第四幅图表明,根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 相同。
分析实验方案
(1)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2)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 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里。
讨论: 〈1〉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 环境? 〈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使植物生 长得更好?
介绍喜阴植物
“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 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 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4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1.认识植物并找出他们根着 生的位置 2.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粗细、长短) 3.根据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 类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订出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策略
• 渗透探究性学习于课堂的策略
• 实施发展性评价策略 • 采用多媒体渗透教学策略 • 分层教学的策略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观察图片、讨论原因) • 分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的种子,引导学生讨论种子萌发需要那些必 要的条件?(结合教材提示) •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可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 对各组制定的实验方案提出修改的意见、完善建议,作出必要的指 导。(尤其是如何严格控制单一变量)
拓展活动: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 中生长的植物
确定调查途径 写出调查方案 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活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从这首诗的语境中我们也知道水、光照、 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让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 才能生长得更好。
介绍喜阴植物
“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 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 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1.认识植物并找出他们根着 生的位置 2.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粗细、长短) 3.根据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 类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总结
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 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
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渗水比赛
活动步骤: ①取3个同样大小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 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种子萌发的条件
研究种子萌发需要水
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方法: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干燥的和有适 量水分的两个容器中培养,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 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瓶内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 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 相同。
分析实验方案
(1)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2)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 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里。
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观察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结果: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有高到低依次是:
①沙质土
②壤土
③黏质土
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高到低依次是:
①黏质土
②壤土
③沙质土
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 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 保持其他条件 完 全一样的 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
第四幅图表明,根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总结
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 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 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渗水比赛
活动步骤: ①取3个同样大小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 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小苗的诞生设计思想:本课从“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个问题开始研究活动,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阅读科学在线。
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就能发育成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问题激趣,学生讨论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种茄子的经验,想一想,根据经验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
(温度、空气、水)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看书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样吗?“在自然界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教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雨后种子容易萌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名称: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适用班级:中班学科内容:科学教案长度: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认识土壤的成分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壤样本、水壶、小铲子、小盆栽、水杯、透明玻璃容器。
2.课前准备:确定好教具准备,准备多种不同的土壤样本。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特点,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兴趣。
2.探索(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花坛或小菜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的情况,并与课前准备的土壤样本进行对比。
(2)教师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特点,如:含有水分、空气、有机质、无机质等,以及不同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等。
(3)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透明玻璃容器,分别往容器中倒入不同的土壤样本,然后倒入一杯清水,学生用小铲子搅拌均匀,观察不同土壤样本在水中的情况。
(4)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土壤样本中的有机质、无机质、水分和空气比例不同,从而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3.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小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盆栽和一些土壤样本。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栽种植物种子,然后用不同的土壤样本进行浇灌,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2)学生将实地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4.归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根据实践活动和观察结果,让学生了解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展示(15分钟):学生可以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使学生通过展示增进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环境问题一、活动背景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然而现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自然。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环保问题,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总以为自己人单力薄,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
其实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那么,我们的小学生身边存在哪些问题?他们能为环保做什么?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班开展了环境问题的研究。
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知道人类离不开空气。
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和危害,懂得如何有效地避免空气污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一些综合实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制定环保小计划、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2、学具准备:酒精灯,蜡烛,石棉网,打火机。
五、教学策略教学引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科学探究策略实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课堂评价策略教学设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了。
你知道它是谁吗?生:空气。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空气。
板书:《空气》师: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三大环境要素,缺一不可。
其中,空气对生命的影响尤为重要。
为了证明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看你们不呼吸能坚持多长时间。
课件:小博士提示:1、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老师为你们计时。
2、举起你的手表示开始。
3、觉得难以忍受时恢复呼吸手落下表示放弃。
师:实验开始!1、2、3、4……实验结束,实验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同学坚持了52秒钟。
请同学们把呼吸恢复平静,谁想说一说你在实验中的感受?生1:我刚才有头晕的感觉。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2课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 一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第五课 动物的食物 1、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 养)和(能量)。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 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3、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 人类的(关爱)。 4.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狼等
实验材料:两株相同植物、盒子、剪刀、 实验过程: 1、选两株大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的两株植物幼苗。 2、将盒子一侧的上方剪 2 厘米见方的窗口。 3、将植物同时放在向阳处,其中一株扣上盒子遮光。 4、几天后,将盒子取走,观察两株小苗生长情况有何区别。 实验结论:植物有向光性。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冀教版章节:一、土壤的种类与特点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黏土、黑土等,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特点。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的粒径、颜色、湿度等特征,分析各种土壤的优缺点。
章节:二、植物的生长需求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如水分、养分、光照、空气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需求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章节:三、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支撑植物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土壤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章节:四、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
2. 教学内容:介绍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如施肥、浇水、翻土等。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改善土壤质量方法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章节:五、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壤资源的保护。
2. 教学内容:讲解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如防止土壤污染、保持土壤肥力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章节:六、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植物生长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沙土、黏土、黑土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类型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章节:七、植物的生长与土壤养分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来源。
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并讲解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教案
《土壤与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课前采集土壤样本学习活动情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土壤资料,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资料,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见解,丰富自身的相关知识认识。
进而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利用感官进行初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学会利用工具观察,如放大镜;将土壤中发现的东西进行分类并主动做好记录等。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指导学生认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借鉴,以此完善自己的发现。
2.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想。
教师积极激发指导学生讨论并根据所提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对学生大胆独特的创新设计思想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出示关于研究土壤成分实验方法资料和实验材料,指导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方法资料的学习与自己的实验设计结合,并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并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指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并主动做好发现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进一步指导学生认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借鉴,并对获得的知识给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对土壤成分的认识。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言的基础上简要概括,使学生明确认识土壤的组成:固体(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液体和气体组成。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学案1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举出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
二、重点难点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以及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导学问题1.实地去自己家地里看看,种西瓜的地,看看是不是沙多一些。
2.观察不种西瓜的地块里的土块是不是硬一些。
3. 请教父母什么样的地适合种西瓜。
四、参考资料1.《科学在线》2.网络:百度知道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
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
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②改土阶段。
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
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基本途径有:(1)水利土壤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2)工程土壤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3)生物土壤改良,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4)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5)化学土壤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不同类型土壤改良方法在果树土壤改良中,果树要求团粒结构良好,土层深厚,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一般壤土、沙壤土、黏壤土都适合果树的栽培,但遇到理化性状较差的黏性土和沙性土时就需要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
(1)黏性土土壤空气含量少。
在掺沙的同时混入纤维含量高的作物秸秆、稻壳等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此类土壤的通透性。
(2)沙性土保水、保肥性能差,有机质含量低,土表温度变化剧烈。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四、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五、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
土壤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
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说课稿
今天,我所讲的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研究出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并结合自己研究的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从能力培养来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思路是: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有没有黏性等。
然后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土壤的表面现象。
在认识了土壤的这些特征基础上,研究土壤渗水速度的快慢和保水能力的高低。
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家园和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重点是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三种土壤和土壤渗水实验,
难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土壤渗水情况。
在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上:
首先是出示一组图片,以“是什么使这些美丽的植物生长的如此美丽?”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说一说,随后引出“土壤”,紧接着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观察土壤,从而对土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然后突出问题“为什么有时下过雨后有些地里的水很快就干了,而有的地里上的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干呢?”从这一问题入手,展开讨论,设计土壤渗水的实验,通过实验推出沙质土渗水最快,其次是壤土,黏质土渗水最慢,并且由土壤渗水的快慢推出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
本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导入新课,由问题引入;结合实际经验确定了实验方案;并实验;形成认识。
这个思路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悟、
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
对于全课的教学过程来讲,是在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运用科学探究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提出假设、实验证明、汇报结果。
与此同时,在确定实验顺序这个主要环节上,也是体现一个解决科学问题思维方法的教与学,这就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重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