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ppt
合集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黄河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 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 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 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 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 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野望
——王绩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 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 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 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 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 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 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翻译
❖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 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 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 猎物回去。
❖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 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ppt
颔联和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象,宛如一幅山 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巧用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合作探究
本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特色? 本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的美以
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有生活气息。率真自 然,不假雕饰。同时又融情入境,似不经意间地点出诗人孤 寂的情怀。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诗歌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徙倚”表示徘徊。“欲何依”不知该 归依何方 ,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
四周的景象,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黄莺和燕子都是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天的使者,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特色。
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 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恰到好处。
诗歌朗读
自读诗歌,并用“/”表停顿标注《渡荆门送别》,一起感受 诗歌的节奏美。
钱塘湖 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0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舟而下。游经三峡,渡过荆门山,进入了江汉平
原。一直在山区生活的李白,首次见到宽阔的平
李
原,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给李白一种全新的
白
感觉和体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特点?它们衬托出平原的什么特点?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诗人的彷徨无依。
3.采薇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 之子伯夷、叔齐在商朝灭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 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诗文对比
野望 [ 唐 ]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背景: ·贞观初年,因疾罢归 河渚间,躬耕东皋,故 自号“东皋子”。 ·性情简放,“不喜拜 揖”,其诗多写饮酒及 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 康、阮籍和陶潜,嘲讽 周、孔礼教,以抒怀才 不遇之苦闷,曾三仕三 隐。
《黄鹤楼》
《使至塞上》
作者:
作者: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
唐代诗人。
承 树“承树”就皆是秋第色二,联山承山接唯第落一联晖,。紧或承写题景眼,或颔叙几事处,早展开莺来争写暖,树是,首谁联家的新延燕续与啄延春申泥。。
转
牧“转人”表驱示犊诗返意,转猎折马、带变禽换,归会。联 见由、 之事颈 景及联写人所、乱及花景渐,或欲由迷景人及眼情,、浅及草理才,能总之没要马另蹄辟。
蹊径或变换角度。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诗五首》ppt全文课件
赏析5: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 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 烟至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至远处的夕阳到绵延 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廖廖几笔,就用 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
2.读了本诗之后,请找出一些关键词,结 合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
首联:叙事。(点题,交代了出使地点及事由)
颔联:表面既言事,又写景 (实际承接首联,直抒内 心感受) 颈联:写景 塞外风光(前两联还局限于个人荣辱浮 沉的小境界中,此联转到写境界阔大的景上了) 尾联: 概写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反映出战事 频繁。(叙事首尾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关键词:单车、征蓬、归雁入胡天 、孤
情感:被排挤的抑郁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 泊的孤寂愁绪。
小组讨论 • 3、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
苦闷激愤抑郁
•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
感慨赞叹敬仰
• 4、总结、归纳,概括本诗的主旨
主旨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 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 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 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 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 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赏析1(句意):在一片茫茫 的沙漠上,远处烽烟直冲云 霄,蜿蜒绵长的黄河上,一 轮圆圆的落日,火红壮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容词+名词
赏析2(炼字):这一句描绘出了诗 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 的风光。 一个“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 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 字,表现了烽烟的刚劲、坚毅之美
《唐诗五首》ppt课件
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 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 的激愤和抑郁。诗于记事写景 之中微露失意情绪,(与首句的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 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 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 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 及对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 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 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 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 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 寂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作者
崔颢 朝代
唐
籍贯
汴州(今河 南开封市)
评价
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 《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代表作品
《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 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 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 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 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 绝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 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 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 及对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 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 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 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 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 寂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作者
崔颢 朝代
唐
籍贯
汴州(今河 南开封市)
评价
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 《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代表作品
《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 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 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 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 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 绝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共44张PPT)
修辞
仍:仍然,依旧。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怜:喜爱。
情感
思乡之情
1.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 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 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 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 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乐观向上。他是 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 《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背景链接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 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 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结构梳理
首联:地点时令 寺亭、水云
钱 塘 颔联:绘春景 莺、燕 湖 春 行 颈联:绘春景 花、草
动物 植物
喜 爱 西 湖
尾联:抒真情 行不足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首唐诗。 2.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诗为例,说说 律诗在对仗、押韵等方面的特点。
整体感知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秋天的色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即黄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现代诗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怀想采薇之人愿隐居在山冈。
出出“使汉途塞中”路,过像居振延翅。北我飞像的飘“飞归的雁蓬”草一越样过进边入塞“,胡如 天归”雁,飞暗入写胡出人诗居人住被的排地挤方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课件 (共43张PPT)
细节探究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
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
山水画。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 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 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 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 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 何而愁?愁什么呢?
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 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 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 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
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
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 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 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 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 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 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 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 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 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唐诗五首》课件(共74张PPT)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注意句子的断句。
抽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例(译文):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道 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辉。 牧人赶着牛群返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举目四望,竟然没 有一个相识之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是水对诗人不是诗人对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座楼之所以取名黄鹤楼,是因为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比如我们曾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早莺“争暖树”,说明了乍暖还寒,这就突出了初春的特点。
王绩在隋末、唐初曾三次入朝为官,但不久就辞官还乡。
颈联写日暮时边关所见,诗人将自己的孤寂心境与塞外风光融化一起,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了神奇壮丽的塞外风光,境界开阔雄浑。
崔颢的题诗,竟然能够使李白在黄鹤楼题诗 墙前搁笔,崔颢与黄鹤楼的名气由此大增,黄鹤 楼也因此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让李白都不得 不叹服的诗歌,看看它美在何处?妙在哪里?
作者及背景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唐开元年间进 士,官至太仆寺丞(管理马匹的正六品),但一生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其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受齐梁文学影响, 诗风纤艳。其后期因长期游历,特别是边塞之行,诗风变 得雄浑奔放,气势宏伟。其文集有《崔颢集》。
①句式严格讲究对仗。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即3句和4句,5句和6句)。
②音律上讲究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句子的尾字要韵母相同(押韵 的字叫韵脚),律诗押韵要求押双不押单(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八上13课 唐诗五首精品课件(83张PPT)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诗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 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 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 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 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 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 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 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 色。
sài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句赏析
恬淡自然的 田园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近景;动态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 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 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 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 古名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 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 的人生,不要忘了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感受到 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 那是你们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 远的魅力!
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 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最后,它有画一样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橘红 色的夕阳静居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 起一缕直上高空的烽烟,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诗中有画,名句赏析 ·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 品诗境,说情感 ·
颔联和颈联写作者在东皋田野纵 目远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 在夕阳的余晖中,静谧而萧瑟。牧人 驱犊归家,猎马满载而回,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 品诗境,说情感 ·
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慰问边关, 诗人驾车经过了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出汉塞, 又似归雁飞入到胡天。 茫茫大漠烽烟独起直, 滔滔黄河落日大又圆。 萧关偶遇侦察的骑兵, 得知统帅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重山随着平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无边原野缓缓流淌。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形成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不远万里继续护送我的行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渡荆门送别》
根据前三首诗中学到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参考 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自学这首诗。
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 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最后,它有画一样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橘红 色的夕阳静居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 起一缕直上高空的烽烟,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诗中有画,名句赏析 ·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 品诗境,说情感 ·
颔联和颈联写作者在东皋田野纵 目远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 在夕阳的余晖中,静谧而萧瑟。牧人 驱犊归家,猎马满载而回,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 品诗境,说情感 ·
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慰问边关, 诗人驾车经过了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出汉塞, 又似归雁飞入到胡天。 茫茫大漠烽烟独起直, 滔滔黄河落日大又圆。 萧关偶遇侦察的骑兵, 得知统帅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重山随着平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无边原野缓缓流淌。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形成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不远万里继续护送我的行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渡荆门送别》
根据前三首诗中学到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参考 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自学这首诗。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共63张PPT)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
刺史的时候。诗人到西湖游玩,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西 湖特别的气质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初春的美好。他 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 自己对春天里的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 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它是唐诗中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称香山居士, 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在文学上,倡导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其诗语言明白晓畅、妇孺能诵。其代表作 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野望》王绩入唐之后,仕途失意,渡河还家,游于北 山东皋。这首诗可能是他唐初弃官隐居故乡之时所作。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
句叫尾联。其特点有二:一是修辞上讲求对仗,二是声 调上讲究平仄。
生难字 东皋(gāo) 徙倚(xǐ) 萋萋(qī) 征蓬(pé ng) 候骑(jì )
薄暮(mù )
犊(dú ) 鹦鹉(yīng wǔ) 汉塞(sà i) 燕然(Yān)
莺(yīng) 白沙堤(dī) 词类活用 ①萧关逢候骑(名词作状语,在萧关)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
《黄鹤楼》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黄鹤楼》这首流
传千古的名作,是诗人在外漂泊,登临黄鹤楼时写的一首吊 古怀乡的诗。诗从楼的命名之由着笔,发思古之幽情。 《使至塞上》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 “属国”小勃律。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
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
3.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营造的意境。
明确:在一片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 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叹。
问题探究
5.试着分析尾联的作用。(结构+内容+感情)
结构上:呼应开头,描写边疆战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侧面描写了战事频繁、紧张。 内容上:交代自己的行程,也写诗人到达边塞 所见情景。 赞美了将士保家卫国的精神。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首 写 转 议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联 景 折 论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点 题
叙 事
变 换
抒 情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野望
[唐]王 绩
gāo bó
xí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崔颢
诗人简介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
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 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 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 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
精品课件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 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 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 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 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 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 途中。
精品课件
使至塞上
——王维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精品课件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
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
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
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
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
野望
归依
诗人隐居 傍晚,太阳快 的地方。 落山的时候
徘徊, 彷徨。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余光
落一日作的 春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鸟兽这里 指猎物
小牛这里 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代指
相视; 互看。
精品课件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精品课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 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 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 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 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 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 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 途中。
精品课件
使至塞上
——王维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精品课件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
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
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
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
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
野望
归依
诗人隐居 傍晚,太阳快 的地方。 落山的时候
徘徊, 彷徨。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余光
落一日作的 春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鸟兽这里 指猎物
小牛这里 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代指
相视; 互看。
精品课件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精品课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 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
高》 身陷困境独郁闷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写这首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 在漂泊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 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
1.齐读《山居秋暝》和《从军行(之 四)》,感受音韵美的同时,找出诗人 分别都写了哪些景物(意象)和人物。 • 《山居秋暝》主要写了明月、松林、清泉、 岩石、浣女、渔民等; 《从军行(之四)》 • 主要写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黄沙、将士等
2.这两首诗中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意境)构成了 怎样不同的画面?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 握语气),试着把脑海中生成的画面描述出来。
初步感知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 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 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 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 金时代。 边塞诗既有热情讴歌将士们爱国豪 情和昂扬斗志,又有写戍守将士思乡的 忧愁与痛苦的。既悲凉慷慨,又缠绵婉 转,集中反映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 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科考中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 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 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 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 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 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 集》。
• 1.齐读《山居秋暝》和《从军行(之四)》, 感受音韵美的同时,找出诗人分别都写了哪些 景物(意象)和人物。 • 2.这两首诗中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意境) 构成了怎样不同的画面?自由朗读(注意读准 字音、节奏、把握语气),试着把脑海中生成 的画面描述出来。 • 3.这两组画面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不同心情? 试着以作者的心情朗诵这两首诗,然后把这两 种不同的心情说出来。
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
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
文题背景
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
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 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 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 高昂斗志。
如何分析作者的情感?
1 题目 2 意象的选择 3 诗人及背景
具体理解
诗人小传 思路把握 理清意脉 深入理解 联系背景 作品风格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 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 部”。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但一生多坎坷, 生活贫困,思想上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 认识。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 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 力,因而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包括《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着以作者的心情朗诵这两首诗,然后把这两种不同 的心情说出来。
• 《山居秋暝》情和景是一致的。清幽的山
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诗人理想的生活 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 扰扰的生活中去。此景衬托了诗人热爱大 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 《从军行<之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 环境险恶、条件艰苦、战争频仍,借以反 衬远征将士战邺艮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歌颂,也体现了作 者的爱国之情。
的结构。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 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平仄和韵律; 近体诗则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
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 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 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 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 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 对句。
情景交融 颈联: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抒情 尾联:时世艰难,壮志难酬
深入理解
要求:先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 缓急,然后按照景物(注意特点)——画面—— 情感——风格的顺序分组研习如下问题。 1.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给全诗 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写了几层 “悲”?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王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及体例;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
3、掌握诗人精湛的构思技巧,感受每一
首诗独特的风格。
近体诗:唐代出现被唐人用以区别古 体诗的新诗体,又叫今体诗。分为律
诗、绝句、排律。以5、7言为主,偶
有6言。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
(末)联。多用“起、承、转、合”
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 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
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 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
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文题背景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
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
《相和歌辞· 平调曲》。 《乐府解题》中说:
“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
欣赏品味
青海长云暗雪山, 环境渲染 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 孤城遥望玉门关。 渲染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黄沙百战穿金甲, 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斗频繁, 时间漫长;穿金甲,战斗艰苦激烈 不破楼兰终不还。用典,胸怀襟抱。金甲
易损,生命可抛,但报国的意志不会减
3.这两组画面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不同心情?试
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 ②规定诗句数量。 ③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
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
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
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偶有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 1.《山居秋暝》景物特点:典型的秋天景物,清新明丽。 《山居秋暝》画面: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别明 净,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升起一片豫胧的雾气。 涧水涨起来了,清澈的流泉淌过岩石,响起一串淙淙悦耳 的声音。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 归来。远处的莲叶,在不停地颤抖着,那是渔人荡舟水上。 • 2《从军行(之四)》景物特点:写出了西北边疆空旷凄 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景物特点。 《从军行(之四)》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 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 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 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士兵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次又一 次在沙场和敌人交战,一个又一个倒下了’没倒下地整理 一下磨损的销甲再次冲向敌人。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根据所学格律知识分析唐诗五首,并填写表格:
山居 秋暝 字数 句数 五言 律诗 颔联 颈联
从军 行 七言 绝句 无 关 还
登高
石头 城 绝句
锦瑟
七言 律诗
七言 七言 律诗 首、颔、 一﹑ 颈、尾 二句 回 来 台 杯 回 来
对仗
颔联 颈联 年 鹃 烟 然
押韵 秋、流 字 舟、留
一读诗调——整体感悟,通过朗读把握诗 歌的感情基调 二读诗情——窥斑见豹,抓住反映诗人思 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词句 三读诗境——披文入情,分析诗歌的意象 (物象+描写词语→景物特点→气氛) 四读诗意——⑴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 思想、时代和写作背景 ——⑵身临其境,想象 五读诗趣——景物描写的角度﹑炼字炼句 ﹑情景关系﹑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立意 构思等。
郁闷而抱病登台的。写此诗时诗人住在夔州。
3.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写了 几层“悲”?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 ①常年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愁;②晚年多病缠 身的孤独之感;③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④ 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 形象: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诗人形象。
• 艺术特色:沉郁顿挫:“沉郁者,意也; 顿挫者,法也。”(清人吴瞻泰《杜诗提 要》) 沉郁: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 浑厚。(与主题内容有关) 顿挫:本指一 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 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与谋篇、结 构、遣词造句的技巧有关)
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山居秋暝(朗诵)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 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 谢(谢灵运)小谢(谢 眺),盛于唐代王(王 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 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 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 愿望。
1.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风(呼啸的),天(辽阔的),猿声(哀凄的); 渚(清澈的),沙(洁白的),鸟(盘旋的); 落木(漫天的、萧瑟的),长江(不尽的、滚滚的)
2.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给全诗 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 (1)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 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小洲边的水是那 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 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无边无际 的落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 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 (2)通过这样的画面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 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 了沉郁悲凉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