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_曾羽佳

合集下载

40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之压裂

40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之压裂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之压裂使用地面高压泵组将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地下岩层压开的裂缝中,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的采油工艺称为压裂。

(压裂现场)人们在地面排水时通常采用挖沟开渠的方法,沟渠越深、越宽,排水能力就越强。

而在几千米深的地下怎样增强排油能力,提高油井产量呢?人们发明的压裂工艺技术就是方法之一。

压裂是人为地使地层产生撑开裂缝,地下的这些裂缝就相当于地面的沟渠,可大大改善油在地下的流动环境,使油井产量增加。

水力压裂,是靠地面高压泵车车组将流体高速注入井中,借助井底憋起的高压使油层岩石破裂产生裂缝。

为了防止泵车停止工作后压力下降,裂缝又自行合拢,人们在地层破裂后的注入液体中混人比地层砂大数倍的核桃壳、石英砂、玻璃球、金属球或陶瓷颗粒等支撑剂,同流体一并压入裂缝,并永久停留在裂缝中,支撑裂缝长期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保持高导流能力,使油气畅通,油流环境长期得以改善。

当前水力压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油井增产效果明显,早已成为人们首选的常用技术。

特别对于油流通道很小,也就是渗透率很低的油层增产效果特别突出。

(压裂示意图)油井压裂后,原油的流动性和产量得到了改善。

此时,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可用于监测压裂前后原油含水率的变化,从而间接评估压裂效果。

如果压裂成功,原油含水率可能会下降,反映出油井产油量的增加。

油井压裂技术与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的结合使用,有助于优化油田开采流程,提高开采效率。

作为原油含水率测量和油气产量计量的专业厂家,杭州飞科电气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ALC05系列井口原油含水分析仪(可选配自动加药装置和气液旋流分离器)、FKC01系列插入式原油含水分析仪、FKC02系列管段式原油含水分析仪,已成为各油井单位实时监测原油含水率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油田持续稳定生产的一份科技助力。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于森森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于森森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于森森发布时间:2022-06-23T12:19:11.725Z 来源:《建筑模拟》2022年第2期作者:于森森[导读] 石油是一种化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宝贵不可再生能源,因此我国相关企业对油田的开发十分重视。

随着我国的化工业不断壮大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油田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给其更具挑战的优化任务,本文将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为例,简单分析阐述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

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盘古梁采油作业区陕西省西安市 710200摘要:石油是一种化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宝贵不可再生能源,因此我国相关企业对油田的开发十分重视。

随着我国的化工业不断壮大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油田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给其更具挑战的优化任务,本文将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为例,简单分析阐述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采油率引言随着油田开发规模扩大及开采时间增长,许多油田都出现了油层压力不足的问题,对石油开采造成极大阻碍,为保障开采质量石油企业往往会选用油田注水方式。

不过,油田注水也并非一劳永逸,强化采收技术措施优化,保持注水开发后期的采油率,仍然是油田企业的关注重点。

1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的必要性当油田随着开发不断加深挖掘深度其所能够提供的可开采油量就会不断减少。

开采的油量减少意味着油井中含有的水量就越加的多,这会严重影响油井日产油量的开采效率。

一般这样的情况出现时需要对油水井进行必要的压裂施工以达到增油增注的效果,从而使套损井能够恢复其大修能力以及油水井的正常运作。

在套损井提高其修复率的过程中,采用稳油控水技术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油井含水量上升的速度。

当油井的含水量整体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基本要求。

反观注水井,在提高其水驱效果调整吸水剖面时,需要进行化学调剖技术,以延长抽油机的检泵周期达到提高机械采油井利用率的效果。

注水井增注新技术潜力分析

注水井增注新技术潜力分析

静态吸附量随 HS3O4 浓 度 (固定阻垢剂浓度 为 30ppm) 的变化,吸附曲线符合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吸附量随浓度
的增加迅速上升,浓度为 0.1%吸附量已基本达到最大值 ,此
后吸附量的增加趋于平缓,0.2%时吸附量 6.7mg/s。
动态吸附量是指在流动条件下测得的单位吸附剂吸附
被吸附物质的质量。 动态吸附实验说明,初期吸附量增加得
1 EC-IV 分子膜活性水主要组分
EC-IV 分子膜活性水是一种复合类混合型活性水,由带 强电荷 的络合物 MD 纳米膜,转向 剂 ,乳 化 剂 ,渗 透 剂 、粘 土 稳定剂等多种物质釜配的综合助剂,PH 值 7 左右,不具腐蚀 性, 其主要组分为: EC 分子膜驱剂、OX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盐类等。
in the Karasu River of Turkey.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India,2002,23(3) 7 胡丽慧,潘安,李铁松,等. 灰色聚类法在升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 价中的应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6) 8 王军,林艳,张媛,等. 用灰色聚类法对某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 价. 市政技术,2007,25(6) 9 许文杰, 陈为国. 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山东建 筑 大 学 学 报 ,2007 ,22 (1) 10 余进祥,刘娅菲,钟晓兰 ,等. 鄱 阳 湖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评 价 方 法 及 主
的 O/W 微 乳 液 ,大 大
降低流体的粘度,使
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大
幅度降低, 油滴变形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_2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_2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发布时间:2022-05-06T06:21:49.60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8卷2期作者:董健苏会军丁绪良[导读] 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油田企业常采用油田注水方式开发油田。

在油田注水开发环节,董健苏会军丁绪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山东东营,257237摘要: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油田企业常采用油田注水方式开发油田。

在油田注水开发环节,合理选择注水时机,科学应用注水开发技术是提高采油率的关键。

以提升油田注水开发采油率为目标,结合油田注水开发现状和实践经验,对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油田注水开发;注水时机;石油开采;采油率;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引言石油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作为石油供给与应用的源头,油田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扩大及开采时间增长,许多油田都出现了油层压力不足的问题,对石油开采造成极大阻碍,为保障开采质量石油企业往往会选用油田注水方式。

不过,油田注水也并非一劳永逸,强化采收技术措施优化,保持注水开发后期的采油率,仍然是油田企业的关注重点。

1油田注水开发方式概述1.1原理与优势油田注水开发是一种获得较高采收率的采油方法,主要应用于开发时间长、地下亏空严重、油层压力低的油田。

这种开采方式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注水为地层补充能量,使油层压力保持在稳定可用或实现油层压力提升,最终实现油田高产稳产。

在实际应用环节,油田注水时机分为超前注水、早期注水、中期注水和晚期注水,而油田注水方式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之分。

当前,油田注水开发已经成为石油开采的常规方法,在各大油田中均有应用。

应用油田注水开发方式,可以弥补油田一次开采后的后继无力问题,可基于人为干预重构地层环境和油田生态,进而为提高采油率提供辅助。

从现实角度来看,油田注水开发方式展现出了较为突出的二次生产辅助优势,在增强采油效率方面也具有独特价值。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课件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课件
发效果。
05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的选择 与优化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的选择原则
经济性原则
选择增产增注措施时应考虑经济 效益,优先选择成本低、见效快
的措施。
适用性原则
根据油水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 合的增产增注措施,确保措施能
够有效实施。
安全性原则
在选择增产增注措施时,应充分 考虑油水井的安全性,避免措施 实施过程中对油水井造成损害。
智能化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监测与控制。
环境友好型发展
未来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03
04
参数优化
对各种增产增注措施的参数 进行优化,如压力、温度、 流量等,以提高措施实施效
果。
经验借鉴
借鉴其他类似油水井的成功 经验,对现有措施进行优化
,提高增产增注效果。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油水井增产增注领域,提高措施 效果。
缺点
需要较高的施工成本和时间;可能会 对地层造成一定的伤害;对于一些复 杂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类型,效果可能 不显著。
03 酸化技术
酸化技术的原理
酸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将储层中的堵 塞物或地层岩石颗粒溶蚀,从而恢复或提高地层孔隙度和渗 透性,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酸化技术主要利用酸的化学性质,通过酸液与地层岩石的化 学反应,将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成分溶解,从而扩大地层孔 隙空间,并增加裂缝的延伸。
01 02 03
缺点
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要求较高,需要 专业人员操作。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

可编辑ppt
2
第四章 油田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
油气开发的基本目的:尽可能将储
存在油、气层深处的油、气开采出来,提 高采收率,降低成本。
在油田的整个开发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其 产量、地层压力、含水量、油气比、采油速 度等主要开发指标都再发生变化,而且,表 现为阶段性的特点,随着这些参数的变化, 油田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工艺措施,以达到 增产、稳产,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可编辑ppt
11
第四章 油田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
第一节 油田注水工艺技术
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 成的地下能量的亏空,保持或 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 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必须对油田进行注水。
可编辑ppt
12
第四章 油田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
第一节 油田注水工艺技术
为了保持或提高油
层的压力,进而保证油 田稳产高产,并提高最 终采收率,从油田开发 初期起,除了钻出大量 的采油井外,还要钻出 一批注水井。
可编辑ppt
17
第四章 油田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
面积注水
面积注水是将油田按照规则的几何图形划分成许 多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同时布置注水井和采油井。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气)量与地质储量的百 分比。
可编辑ppt
4
第四章 油田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
几个重要术语: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结束累计开采量与地质储 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气)量与 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气)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探井----在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 构造上,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汽田而 钻的井。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

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油水井的实 时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并保障生产安全。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 还可以应用于油藏的精细描述、地质建模、产能预测等方 面,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改进堵水调剖剂性能
堵水调剖剂是控制油水井出水 的重要工具,改进其性能可以 提高堵水效果,增加油井产量 。
建议研发高强度、耐温、抗剪 切的堵水调剖剂,以适应不同 油藏条件下的堵水需求。
针对不同油藏的出水原因,应 选择合适的堵水调剖剂配方, 确保堵水效果最佳。
提高物理增产增注设备的效率
物理增产增注设备是提高油水井 产量的重要工具,提高其效率可
VS
详细描述
酸化技术是通过向油层注入酸液,溶解油 层中的堵塞物质和改善油层渗透性,从而 提高油水井的产量和注入效率。该技术在 油田应用广泛,可针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 油层进行优化处理,实现油田的增产增注 。酸化技术还可与压裂技术、堵水调剖技 术等联合应用,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压裂技术在油田的应用与效果
重要性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水井的产能下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增产增注措 施,可以延长油田的经济寿命,提高采收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
增产增注的主要方法
01
02
03
04
物理法
包括水力压裂、酸化、超声波 及电磁波处理等,通过改变地
层物性提高油水井产能。
化学法
向油层注入化学剂,如表面活 性剂、聚合物等,降低油水界
的渗透性。
高能气体压裂
利用高能气体将地层压开一条或多 个裂缝,并利用气体的膨胀作用将 支撑剂(如砂子)注入裂缝中,以 保持裂缝张开。

05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05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第二节 油层酸化工艺技术
(3)酸液的类型 (3)酸液的类型
强酸反应速度快,弱酸反应速度慢. 强酸反应速度快,弱酸反应速度慢.
(4)盐酸的质量分数 (4)盐酸的质量分数
高浓度有利于延长作用距离. 高浓度有利于延长作用距离.
(5)温度 (5)温度
温度升高,H+热运动加剧,传质速度加快,酸岩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升高, 热运动加剧,传质速度加快,酸岩反应速度加快.
第一节 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的工艺过程: 二. 水力压裂的工艺过程:
利用地面高压泵组, 高粘液体以 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油层吸收能力 高压泵组 的排量泵入井中,随即在井底附近憋起高压,当该压力大于井 的排量泵入井中,随即在井底附近憋起高压,当该压力大于井 壁附近的地应力及岩石的抗张强度时, 壁附近的地应力及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将产生 裂缝,再将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挤入裂缝中,支撑剂沿裂缝分 裂缝,再将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挤入裂缝中, 布,从而在井底附近形成一条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高 从而在井底附近形成一条具有一定长度, 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供油气流入井内或注入水进入地层. 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供油气流入井内或注入水进入地层.
第二节 油层酸化工艺技术
油层酸化处理是利用酸液能溶解岩石中所 含盐类物质(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 含盐类物质(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 堵塞物等)的特性,扩大近井地带油层的孔隙 堵塞物等)的特性, 度,提高地层渗透率,改善油,气流动状况, 提高地层渗透率,改善油,气流动状况, 以增加油气产量的一种增产措施. 以增加油气产量的一种增产措施.
2,影响压裂井增产幅度的因素 油层特性:指压裂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流体物性, 油层特性:指压裂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流体物性, 油层能量, 油层能量,含油丰度和泄油面积等 指填砂裂缝的长, 裂缝几何参数: 裂缝几何参数: 指填砂裂缝的长,宽,高和导流能力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及选井

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及选井

1、油水井压裂措施
(5)选择的目的层要有一定的有效厚度(一般大于3米);渗透率 处于中低(小于0.2μm2或低于油层平均值),油井的目的层要有注水 对应,且注水状况较好,能起到引效的作用。
(6)选择的目的层段长期动用较差(低能、低产、低含水、含油 饱和度较高、未淹或弱淹)。 (7)原则上目的层和上下层是水层的,夹层应大于5米以上,对于 油厚层夹层不大的井层采取高能气体压裂时,选择主要的潜力井段改 造。
3、堵水措施
(1)选择的油井应是高含水、强水淹、产水量大、产油量低。 (2)生产井的层间、层内动用状况清,见水层位清、见水性质清、 措施要有定性的依据。 (3)井况要好,不窜槽,夹层有座封位置(一般要有2米厚度)。
(4)对夹层小,上部水淹难以座封的井应采取填砂保护油层,可 实施化堵上部水层的措施。对认识清楚的下部水淹层原则上采取打塞 堵水。对纵向上潜力层和强水淹层交互存在,需多级封堵的特殊井, 可采取全井化堵后再重新补开潜力层段的措施。
提高。
压裂主要工艺又分为:分层压裂工艺(不压井、不放喷、不动管 柱连续多次分层压裂工艺);投球选择选压裂工艺;深井压裂工艺; 限流法压裂工艺;多裂缝逐层压裂工艺;水力冲击波压裂工艺等。
2、油井的酸化措施
酸化是指利用酸液的化学溶浊作用,以及向地层挤酸时的水力作用, 溶浊地层堵塞物和部分地层矿物,扩大、延伸、沟通地层裂洞,或在 地层中造成具有较高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以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性, 减少油气流入井底的阻力,达到增产目的。 根据酸化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可分为三类:
5、水井卡堵调及其它措施:
包括大修、封堵及其它的一些措施等。
三、措施选井选层的原则和要求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油、增注或降产水为目的,减缓产量 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效率,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 率。 2、要深化地质研究工作,搞清地下剩余油的潜力分布,结合采油 工艺技术,针对性地优化措施结构,优选措施井层,优化地质和工程 方案,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3、主要的措施选井选层应做到:动态资料和静态资料清楚,生产 的现状清楚。 4、在措施前后进一步落实资料的可靠性,便于实施效果的准确评 价。 5、要及时地做好信息的返馈、跟踪、实施监控,及时分析评价效 果,提出补充和完善调整的意见。

高凝低渗油藏注水提高采收率

高凝低渗油藏注水提高采收率

中亚 段包 括 3 个 砂层 组 、 l 2 个小 层 ; 孔一 下 亚段 包括4 个砂 层组 、 1 2 个小 层 。
该区 孔店组 油藏 的初步 探 明和潜 山高凝 油油藏 的发 现为该 区展示 了 良好
的储 量 前景 。
2 . 存在 问题 2 . 1 天然 能 量 不足 , 采 油速 度低
用 电成本 高 。 2 . 3 目前胜 利油 田 尚未 对 高凝油 区块 实行 大面积 的投产
提 高此 类 油藏 的技 术还有 待 开发应 用 尝试 。 3 实施 注水 开发 提 高王 1 3 1 区块产 能
5 0
扫过区域的残余油饱和度大为降低 , 提高水驱波及程度 ; 第二 , 经热水段塞扫过 的 区域 , 水洗 油程 度较 高 , 为后继 注入 的冷水 开辟 了流动 通道 。 因此 , 选择 合适 的热水段 塞 体积 可获得 较 高的驱 油效 率 。 原油在 5 2  ̄ C至8 0 " ( 2 的牛顿流 体 区, 原 油的粘 温 曲线没有 明显 的转 折点 , 因 此从 粘温 曲线上不 能确定析 蜡点 。 在该温 度范 围内 , 原 油的粘 度非常低 , 这 说 明 即使 原油 在这 一 区段有 蜡析 出 , 它对 原 油粘度 的 影响也 非常 小 。 3 . 2 确 定王 1 3 1 地 区的 注水 温度 等指 标 ( 见表1 ) 不同条 件 下水驱 油效率 与驱替 介质 、 注 人倍 数之 间 的关系 如 图1 所示 。 当保持 较高 的岩心 驱替 系统温度 时 , 不 同驱替 介质 的驱 油效 率相 差不 大 ; 在较 低的 注入倍 数下 , 基 本一 致 ; 而随着 注入倍 数 的增加 , 注 入流体 温度 越高 , 驱油 效率 也越大 , 但 与岩 心驱替 系统 温度和 注入 流体温 度一 致情 况下相 比, 差 别 明显减小 ; 先注 入8 0 " C热水 、 后转注 4 5 ℃冷水 的驱替介 质 , 其 注入倍 数与 驱油 效率 关系 曲线 在转 注冷 水后 靠近 注6 0  ̄ C热水 的 曲线 , 而较 注4 5 " ( 2 冷水 为高 。 3 3 确 定 王1 3 0 注水 , 王1 0 0 、 王1 3 0 — 1 采 油 的“ 一注 两 采 ’ ’ 方 案

油水井增产注措施

油水井增产注措施

第十三章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12 学时)·掌握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的基本原理及提高措施效果的途径;·压裂造缝机理及裂缝几何尺寸预测。

·压裂液性质、支撑剂性质及分布对压裂效果影响。

·水力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及压裂工艺选择。

·碳酸盐岩地层酸化增产原理及工艺,影响酸化效果的因素及提高酸化效果的途径。

·常用酸波及添加剂性能。

·砂岩土酸处理原理、影响因素及处理工艺。

·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机理及压裂工艺。

·物理法增产增注技术的原理、工艺及适应性。

第一节水力压裂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当地面高压泵组将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时,在井底附近蹩起超过井壁附近地层的最小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的压力后,即在地层中形成裂缝。

随着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缝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

由于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很高的导流能力,使油气能够畅流入井,从而起到了增产增注的作用。

大型水力压裂可以在低渗透油藏内形成深穿透、高导流能力的裂缝,使原来没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成为具有一定产能的油气田,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一口井的增产增注作用。

本节主要介绍水力压裂的造缝机理、压裂设计及压裂工艺。

一、造缝机理在地层中造缝,井底附近的地应力及其分布、岩石的力学性质、压裂液的渗滤性质及注入方式是控制裂缝几何形态的主要因素。

图6-5是压裂施工过程中,井口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典型曲线。

压裂过程中,当井口压力达到值后,地层发生破裂,然后在较低的延伸压力下,裂缝向地层深处延伸。

在地层渗透率较高或存在微裂缝的情况下,地层破裂时井底压力并不比延伸压力有明显的升高。

这些现象反映了井底附近地层中地应力分布的不同以及岩石在力学性质上的差异。

1. 地应力及其分布一般情况下,地层中的岩石处于压应力状态。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主要缺点:
①与石灰岩反应速度快,特别是高温深井,由于地层温 度高,盐酸与地层作用太快,因而处理不到地层深部; ②盐酸会使金属坑蚀成许多麻点斑痕,腐蚀严重; ③含量较高的井,盐酸处理易引起钢材的氢脆断裂。
(二)甲酸和乙酸 优点
有机弱酸,反应速度比同浓度的盐酸要慢几倍到十几倍, 适用于高温深井。
(三)多组分酸
主要缺点 摩阻较大,施工注入排量受到限制
(五)稠化酸 指在盐酸中加入增稠剂(或称胶凝剂),使酸液粘度增加。
主要作用
①降低氢离子向岩石壁面的传递速度; ②由于胶凝剂的网状分子结构,束缚了氢离子的活动, 从而起到缓速的作用。 主要优点
能压成宽裂缝、滤失量小、摩阻低、悬浮固体微粒的性 能好等特性。
(六)泡沫酸 用少量泡沫剂将气体(一般用氮气)分散于酸液中所制成。
碳酸盐岩化学成分
— 碳酸盐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CaCO3) 和白云石[CaMg(CO3)2];
— 若方解石含量大于50%,则可视为石灰岩; 若白云岩含量大于50%,则可视为白云岩; — 若杂质含量大于50%,则可视为非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
一、盐酸与碳酸盐岩的化学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
2)氢氟酸与石英的反应 6HF+SiO2=H2SiF6+2H2O
氟硅酸(H2SiF6)在水中可解离为H+和SiF62+;后者与Ca2+、 Na+、K+、NH4+等离子相结合,生成的CaSiF6、(NH4)2SiF6易 溶于水,而Na2SiF6及K2SiF6均为不溶物质,会堵塞地层。
3)氢氟酸与砂岩中各种成分的反应速度各不相同。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流体流动性差,开采难度较大。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厚度较薄,且存在较多的天然裂缝和节理。
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导致单井产能较低,采收率不高。
产能低下
注水开发难度大
储层改造困难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难以实现有效注水开发。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常规的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03
02
0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
通过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储层改造
研究适合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技术,提高注水效率和采收率。
注水开发
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01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表示整条搜索 的 5, I am an integer power.解释一下 len(x) 花费搜索 的 1004 down "chaining"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upgraded version.解释一下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downloaded version.解释一下,如果一个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花费搜索 的 1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详细描述
压裂技术
总结词
通过酸液对地层进行溶蚀,清除地层中的堵塞物,提高地层渗透性,增加原油产量。
详细描述
酸化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酸液,可以溶解地层中的堵塞物和岩石颗粒,从而清除地层中的障碍,提高地层的渗透性。酸化技术可以分为常规酸化和深度酸化,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智能井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

智能井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

用优化步骤 , 采收率增加的范围变化为0 - 2 0  ̄ / o , 通过我们的优化路径, 可以达到延缓水的突进变化为7 —1 6 8 %。 我们的研究及资料都显示, 随时间变化的流动剖面可 以更进 一步 的增 加产 量 。 在我 们优 化案例 的普遍依 据 是 , 尽可 能的 降低 从注 水井 到生产 井 流动 时间 的不 同 。 [ 关键词 ] 智 能井 注水 采收 率 水 平井 优 化方 案
5 . 如 果新 流动 剖面 下 的最终 采收率 高于 先 前那个 , 重复4 - 6 步, 如果 最终
采收率 低 , 停 止步 骤 。 步骤 3 : 工 作步 骤测 试 。
所有 的油藏模 型 都用 于I ME 。
2 . 1 流体和 油藏 性质
油藏 中的流体是油和水。 油 中没有溶解气体。 用于所有模拟中的流体和油
2 油 藏模 型
1 . 每 一井 段保 持恒 定和 相等 的速率 ,
2 . 井底压 力和 流速用来计 算每一段 的采油 指数 。 因为在 我们的模 拟过程 中
油藏物 性 不变 , 在 所有 的生产 井段 打开 的过 程 中 , 压 力剖 面 不变 ; 3 . 在 模 拟的最 后 , 采 收率被 测 定 ; 4 . 随后 , 井 的流动剖 面按 以下 方法改 变 。 变化 1 : 在 每个 井段有 最高 采油 指 数 时关井 , 在 关井之 前的速 率加上 井段 的最 低采 油指数 。 变 化2 : 只有 最低 采油 指数 时井保 持打 开 , 其他 的 全部 关闭 。 模 拟在新 的 流动剖 面 下重新 运行 }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5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5 ) I 5 — 0 3 4 8 -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曾羽佳(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开发进入到三次采油阶段,为了最大的挖掘油田的潜能,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石油行业在不断研究油水井的增产增注措施,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做着不懈的努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科研攻关,各种行之有效的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被不断的发掘,并在油气田内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次采油;采收率;增产
目前油气田的开发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 :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如利用溶解气驱、气顶驱、天然水驱、岩石和流体弹性能驱及重力排驱等能量;二次采油:采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如注水、注气、注汽)的采油方法。

许多油藏一开发就进入了注水的二次采油过程。

这样可以使注水后的采收率有所提高;三次采油:向地层中注入流体(化学剂或气体溶剂)、能量。

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等。

油藏在经过一、二次采油(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采油)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油滞留在岩石孔隙中,如何将这一部分原油采出就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经过注水后滞留在油层中的原油包括两部分,剩余油和残余油。

一个油田开采的效果如何,通常用采收率来衡量,采收率=可采储量/原始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综合体现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高低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有关。

1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①提高波及效率类(流度控类):聚全物驱、泡沫驱、复合化学驱、水驱(注水井调剖和采油井堵水)、微生物采油(调剖)。

②提高洗油效率类: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微乳液驱、碱水驱、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

③降低原油粘度灯:热采、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

④改变原油成分类:微生物采油。

常见的几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机理: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包括:聚合物驱、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

驱油机理: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渗透率降低,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或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另外:复合驱还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机理。

(2)气体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

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法和二氧化碳驱油法。

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

(3)微生物采油法 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液和营养液,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

2 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①发展历程:1979年开始揭开我国EOR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1982年,在对国外主要石油生产过10种EOR方法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23个主力油田进行了EOR方法适应性初选;1984年,开始与日、美、英、法等国在大庆、大港、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技术合作。

②主攻方向:从经济和才产量角度综合考虑,化学驱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的最佳选择。

原因:油藏和原油条件决定水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均不高。

③聚合物技术发展: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量已超过1000×104吨/年,已成为世界上聚合物驱规模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

3 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长庆油田注水开发产量占全油田的95%,随着注水开发不断深入,一次井网下注入水平面和纵向上突进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受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影响,剖面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为了提高一次井网下的水驱采收率,大力开展了调剖堵水剖面调整技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研究,先期在油井中开展水泥堵底水、颗粒型高度固化调剖、聚合物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封口剂等工艺技术研究。

在学习其它油田及高校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至今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调剖机理认识、堵剂体系配套研发、工艺优化、现场试验上均取得长足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堵水调剖已经成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 实施调剖井数逐年增加,2005年起长庆油田调剖现场实施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调剖1961井次。

其中2013年实施475口。

实施效果明显:增油降水总体效果良好,2010~2013年累计调剖1656井次,年均增油8.4万吨、降水11.2万方。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长庆油田调剖见效率、有效期等主要工艺指标逐年变好。

4 结语
我国在化学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化学驱不论理论研究水平、应用规模、年增产原油量、技术配套均属国际领先。

预计年化学驱增油量占全国陆上油田产量的15%。

聚合物驱技术在我国各大油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此项技术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各大油田广泛应用,但是也有急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聚合物效果,做好聚合物驱过程中注采调整工作、减少聚合物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抗盐、耐温聚合物,解决污水配置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石油工作者在近阶段开展化学驱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