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原理的综合应用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一、概述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
它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的物质。
氧化还原滴定法根据使用的标准溶液不同可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等。
最常用的也就是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
下面,介绍一下碘量法!(一)原理和条件碘量法是利用2I 的氧化性的-I 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其化学方程式是:--=+I e I 222。
2I 是较弱的氧化剂,-I 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碘量法可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是利用2I 的氧化性直接测定(滴定)还原性较强的的物质,又叫碘滴定法。
应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9>PH 时则会发生如下发反应:O H I IO OH I 2323563++=+---。
直接碘量法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时溶液呈蓝色。
由于2I 的氧化能力不强,所以只能滴定较强的还原剂,因此用于直接滴定的物质不多,有--+--332322232AsO O S Sn SO S 、、、、等。
如可用2I 标准溶液滴定32SO H ,4222322SO H HI O H I SO H +=++。
间接碘量法是利用-I 的还原性间接测定氧化物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时先将氧化物质,与过量的KI 反应析出定量的2I ,然后可用322O S Na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2I ,通过322O S Na 消耗量,计算氧化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也有滴定条件:1、增加溶液的酸度;2、加入过量的KI ;3、近终点时加入淀粉;4、室温及避光条件下滴定。
间接碘量法也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根据蓝色消失确定滴定终点。
(二)碘量法应用(维生素C 含量测定)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烯二醇基,易被2I 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HI O H C I O H C HA 2666c 2286+→+。
assay (chelometric titration) 螯合滴定法
assay (chelometric titration) 螯合滴定法1. 引言1.1 概述螯合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这种方法利用螯合剂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进行反应,通过滴定的方式测定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的滴定终点。
螯合滴定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药物分析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次介绍螯合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该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螯合滴定法的原理,包括配位反应机制、指示剂选择和滴定曲线解读等内容。
接着,我们会介绍螯合滴定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然后,我们将提供一份完整的实验步骤指南,并列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螯合滴定法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螯合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认识该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读者对螯合滴定法的认识和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提供指导。
同时,我们也希望激发读者对螯合滴定法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兴趣,并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2. 螯合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2.1 原理介绍螯合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螯合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进行滴定。
其基本原理是当金属离子与螯合剂相互作用时,会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具有较强的颜色变化或其他可测量性质的改变。
在滴定过程中,首先将含有待测金属离子的溶液与适量的已知浓度螯合剂反应。
当所有金属离子都被螯合剂完全消耗后,余下的自由螯合剂会与指示剂或指示电极发生所需颜色变化或电位突变,从而判断滴定终点。
2.2 螯合剂与金属离子反应机制螯合滴定法中常用的螯合剂包括EDTA(乙二胺四乙酸)、EGTA(乙二胺四乙酸)、DTPA(二次多聚氨甲叉三乙酸)等。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海南卷)
3.把握命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 应试技巧。紧抓题眼, 认真审题的能力。题眼是整个题目的关键, 读题审题一方面要将题目中的关键词、 句子用笔圈起来, 为进一 步审题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 件。巧识图像,助力解题的能力。图文并茂的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屡 见不鲜,它在考察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考察数学知识在化学学科的 应用,属于对考生较高层次能力的考察。
三、考查实验探究,获取有效信息
试题加强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教 学重视实验,改善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方式,深入 考查学生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 能力和探究与创新能力,引导重视实验教学,以推进化学 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如第3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操 作;第10题实践中一些反应器内壁的污垢,有针对性地溶 解除去;第11题卤代烃中卤素原子、SO42-、醛基的检验及 晶体的制备;第17题开展“木耳中铁元素的检测”活动等。
12
较 难
物质结构与性 分子的手性;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简单配合物
质
的成键。
13
中
化学反应原理 速率图象: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状 (速率与平衡) 态本质及特征;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4
难
化学反应原理 离子曲线:盐类水解规律理解及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平衡) 平衡常数。
【答案】A 【解析】A项,多种处方药可随意叠加使用,相互间可能发生化学 反应,需要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进行使用,故A错误;B项,化肥的 施用方法需依据对象营养状况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化肥,故B正确; C项,规范使用防腐制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所值, 提高食品的口感,故C正确;D项,在种植业中,植物浸取试剂类医 药也应慎重选用,D正确。故选A。
酸碱滴定的原理
酸碱滴定的原理
酸碱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
液中的酸碱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酸碱滴定的原理主要涉及酸碱中和反应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碱滴定的基础。
在酸碱滴定中,通常使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
溶液,或者使用碱性溶液滴定酸性溶液。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直到滴定终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酸 + 碱→盐 + 水。
在这个化学方程中,酸和碱中和后生成盐和水。
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可以通过
滴定试剂的消耗量来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除了酸碱中和反应外,酸碱滴定还涉及到指示剂的使用。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
酸碱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当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少量的指示剂,待颜色发生变化时即可确定滴定终点。
常用的指示剂包括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绿等,它们在不同的pH范围内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指示滴定终点的到来。
酸碱滴定的原理简单明了,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需要选
择适当的滴定试剂和指示剂,以确保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进行标定实验,确定滴定试剂的浓度,以便计算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最后,在进行滴定时,需要缓慢滴加滴定试剂,避免出现误差。
总的来说,酸碱滴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酸碱中和反应
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准确地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酸碱滴定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精心整理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供大家学习[123[强所以即或:由上式可知: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与未知浓度的强碱(或强酸)反应,如果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即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液的浓度。
2、中和滴定中的仪器及试剂主要仪器有: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HF)、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KMnO4等氧化剂)、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移液管等.液)3(1).(2).滴定管使用时,先用自来水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再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后,注入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
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0.01mL)。
(3).进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
滴加到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V2。
(4).滴加溶液的体积为V2-V1。
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应该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最终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
4、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1(2如:(1).(2)..(3).(4).V1。
(5).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或用移液管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作指示剂。
(6).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7).重复操作3次,求平均值。
注意: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或活塞)将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
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当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加,并记录读数V2。
5(1).(2).消失(3).(4).(5).(6).(7).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几种情况:(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即取待测液.(2).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了锥形瓶.(3).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待测溶液中,利用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完成对待测物质浓度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基础进行的。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滴定过程中,通过逐滴加入酸或碱溶液,使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与滴加溶液中的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比例进行反应,从而达到酸碱中和的状态。
当酸或碱溶液滴加到与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完全反应时,可以根据滴加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滴定管、容量瓶、酸或碱溶液、指示剂等。
同时,要确保实验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样品制备将待测溶液准备好,并计量出适量的待测溶液放入容量瓶中。
3.滴定过程a) 将滴定管插入滴定瓶中,吸取适量的滴定液。
b) 将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加到容量瓶中的待测溶液中。
c) 同时加入一滴指示剂,用以指示中和点的变化。
d) 持续滴加滴定液,直到待测溶液的颜色变化示意达到中和点。
e) 记录滴定液的滴定体积。
4.计算结果根据已知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的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清洁,避免误差的发生。
2.选用适当的指示剂,以获得准确的中和点。
3.滴定液和待测溶液应有明显的颜色区分,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4.滴定液应以适量滴加,避免一次加入过多导致误差。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总结: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进行测定。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只有在滴定液与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按化学计量比例完全反应时,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溶液的酸碱度来确定其中酸碱成分的浓度或者反应当量。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从而确定滴定终点时所滴加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定方法。
首先,酸碱滴定实验原理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常选择一种反应完全的酸碱中和反应作为滴定反应,以确保滴定终点的准确性。
例如,常用的酸碱中和反应包括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以及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等。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的选择要根据所滴加的酸碱溶液的种类和目标物质的性质来确定,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酸碱滴定实验原理还涉及到滴定终点的判定方法。
滴定终点是指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定液与被滴定液完全中和反应的时刻。
为了准确判定滴定终点,通常会使用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改变颜色的物质,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包括酚酞、溴甲酚、甲基橙等,它们在不同pH值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来判定滴定终点。
总之,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定方法。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目标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和酸碱指示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实验中还需要注意滴定过程中溶液的搅拌均匀、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等操作细节,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酸碱滴定实验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酸碱综合滴定课题成果
酸碱综合滴定课题成果摘要:本次实验是以酸碱滴定为主题的研究课题,旨在探究酸碱溶液中不同指示剂对滴定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滴定曲线上的特点。
通过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酸碱滴定的结论,进一步展示了酸碱滴定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引言: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加入一种能够改变溶液颜色的指示剂,可以准确测定酸碱溶液之间的等当量点。
指示剂的选择对于滴定曲线的形态和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指示剂,分析它们在酸碱滴定过程中的效果。
实验方法:1. 制备标准溶液:分别准备酸性和碱性的标准溶液,确保其浓度准确。
2. 选取适当的指示剂: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并进行预实验,确定其变色区间。
3. 开始滴定:将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滴定,记录用滴定剂消耗的体积,直到等当量点。
4. 绘制滴定曲线:根据滴定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结果与讨论:1. 酸性滴定: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通过滴定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这些指示剂在不同酸性溶液中的变色区间,发现酚酞适用于强酸-强碱滴定,而甲基橙适用于弱酸-强碱滴定。
2. 碱性滴定:在碱性滴定中,我们选择了几种指示剂,如溴酚蓝、甲基紫等。
实验结果显示,溴酚蓝对于强碱-强酸滴定较为适用,而甲基紫适用于强碱-弱酸滴定。
3. 滴定曲线特点:根据所得数据,我们绘制了酸碱滴定曲线,并进行了分析。
从曲线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等当量点、峰值和终点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准确测定等当量点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酸碱滴定的研究,对各种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滴定曲线的特点。
通过实验结果与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酸碱溶液中应使用不同的指示剂,以获得准确的滴定结果。
2. 滴定曲线上的等当量点、峰值和终点等特征对准确测定等当量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酸碱滴定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化学实验中的滴定分析与误差校正
化学实验中的滴定分析与误差校正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滴定分析的原理,掌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描述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3. 学生能掌握常见滴定误差的类型,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滴定实验操作,包括配制标准溶液、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滴定实验等。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提出合理的误差校正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滴定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实验操作的自信心。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误差的普遍存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化学实验课程,旨在通过滴定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验误差的认识和校正方法尚需加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验原理与操作的讲解,强调实验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滴定分析基本原理:介绍滴定分析的原理、类型及适用范围,重点关注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滴定分析”2. 滴定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滴定实验的器材准备、溶液配制、滴定过程及结果记录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滴定操作”3. 指示剂及其应用:介绍常用指示剂的性质、变色范围及其在滴定实验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指示剂”4. 滴定误差分析:分析滴定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类型,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溶液配制误差等,并探讨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28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应用一、单选题(共15题)1.关于下列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①可用于测溶液的pHB .②是用酸性4KMnO 溶液滴定23Na SO 溶液C .③是滴定时手的正确操作D .④中最后半滴NaOH 标准液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2.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取20.00 mL0.1000 mol/L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以酸酞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两者消耗的NaOH 溶液体积相等B .若使Na 2S 溶液中+2-c(Na )c(S )接近于2:1,可加入适量的KOH 固体C .均为0.1 mol/L 的Na 2SO 3、Na 2CO 3、H 2SO 4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依次减小D .常温下pH=11的碱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 +)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 +)的10倍3.25℃时,向20.00mL 浓度均为0.100mol/L 的NH 4Cl 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00mol/LNaOH 的溶液,得到溶液pH 与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滴加过程中无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点时,V(NaOH)<20.00mLB .a 、d 两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均比纯水大C .c 点溶液中:2c(OH -)-2c(H +)=c(+4NH )-c(NH 3·H 2O)D .当V(NaOH)=20.00mL 时,c(Cl -)>c(Na +)>c(+4NH )>c(OH -)>c(H +)4.草酸(H 2C 2O 4)是一种二元弱酸,已知:K a1(H 2C 2O 4)=5.4×10-2,K a2(H 2C 2O 4)=5.4×10-5。
室温下,用0.2000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 -1H 2C 2O 4溶液至终点。
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应用
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应用1. 简介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原理在各个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2. 化学分析领域在化学分析领域,电化学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物质浓度及分析成分。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电位滴定:利用电位滴定技术可以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如酸碱滴定。
•微电极:通过在微电极上测量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可以获得样品中微量物质的信息。
•循环伏安法: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测量电流的变化,可以得到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物质的浓度。
3. 能源领域电化学原理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能源领域中电化学的应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利用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电动汽车等提供可持续的能源。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它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反应来储存和释放能量。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生电化学原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
4. 材料科学领域电化学原理在材料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新材料和改良材料性能。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材料科学领域的电化学应用:•电沉积:通过电沉积技术可以在电极表面上制备特定形状和组成的薄膜材料,用于电子器件和涂层的制备。
•电化学腐蚀:通过控制电化学反应,可以研究材料在特定环境中的耐蚀性能,从而开发新的防腐蚀材料。
•电解质:电解质是一种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来传导电流的材料,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设备中起着关键作用。
5. 环境保护领域电化学原理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电化学废水处理:通过电化学反应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原或氧化,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电化学催化:利用电化学原理可以改良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除去。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检测环境中的特定物质浓度,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测。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溶质为碱的溶液 此时溶液中的 OH-来自于碱的电离与水的电离,H+只来自于水的电离。先求出 由水电离出的 c(H+),根据由水电离出的 OH-与 H+的浓度相等,可得出由水电离出 的 c(OH-)。 (4)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 此时溶液中 H+和 OH-均由水电离产生。pH=2 的 NH4Cl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0-2 mol·L-1,溶液中的 c(OH-)=10-12 mol·L-1 是因为部分 OH-与 NH4+ 结 合;同理,pH=12 的 Na2CO3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10-2 mol·L-1。
Ksp=cm(An+)·cn(Bm-)
适用 中性溶液、稀的酸性或碱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体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体
范围
性溶液
系
系
影响 因素
都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变化或压强变化无关
水的离子积
电离常数
溶度积
主要 温度升高,Kw、Ka(Kb)均增大,Ksp 一般也增大(Ka 和 Ksp 变化幅度不大,一般数
[解析] ②如果盐酸(强酸)的浓度很小灯泡也很暗;④如果是强酸,pH=1;⑤如 果是强酸,加水稀释至 100 L 后溶液的 pH=3,实际 pH=2.2,这说明 HNO2 溶液中 存在电离平衡:HNO2 H++NO- 2 ,加水平衡右移,使 pH<3;⑥依据 HNO2+ NaOH===NaNO2+H2O、HCl+NaOH===NaCl+H2O 可知,c(HNO2)大于 c(HCl), 而溶液中 c(H+)相同,所以 HNO2 没有全部电离;⑦加入 NaNO2,溶液中 c(OH-)增 大,说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⑧不论是强酸还是弱酸,加水稀释,溶液中 c(H+)均减 小,而 c(OH-)均增大。
高锰酸钾滴定法双氧水
高锰酸钾滴定法双氧水
《高锰酸钾滴定法在双氧水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高锰酸钾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和消毒作用,因此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双氧水的浓度对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准确可靠的测定。
高锰酸钾滴定法是一种适用于双氧水浓度测定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与双氧水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适当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可与双氧水完全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钾,反应终点时高锰酸钾消失,此时可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双氧水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高锰酸钾滴定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
其次,准确性高,可以达到较高的测定精度。
另外,该方法还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可以适用于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双氧水浓度测定。
然而,高锰酸钾滴定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反应的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干扰物质干扰反应结果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双氧水浓度测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综合考虑不同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总的来说,高锰酸钾滴定法是一种适用于双氧水浓度测定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双氧水浓度测定。
滴定分析原理
滴定分析原理
滴定分析是一种化学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进行反应,确定反应终点的时刻,从而推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滴定分析基于滴定方程,滴定方程是描述反应物质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实验,确定滴定方程中的反应物物质的化学计量比,可以定量计算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滴定分析通常需借助指示剂来帮助确定反应终点,指示剂是一种受酸碱条件影响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当反应接近终点时,滴定试剂的添加会导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此时滴定停止。
根据滴定试剂的用量,结合滴定方程,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滴定分析的精确度受滴定试剂和指示剂的选择、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及实验操作的精细程度等因素影响。
为了提高滴定分析的准确性,通常需要进行标定实验,即利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得到标定曲线或修正因子,以消除实验误差。
总的来说,滴定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
通过合理选取试剂、指示剂和仪器设备,准确操作滴定分析实验,可以高效地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化学滴定分析中的络合滴定法与应用
化学滴定分析中的络合滴定法与应用化学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定量滴加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溶液)来测定另一种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滴定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检测和药学研究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滴定方法,即络合滴定法,并探讨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 确定络合滴定法的原理络合滴定法是一种基于络合反应的滴定方法。
其原理基于络合剂和指示剂之间的反应。
络合剂是一种具有络合能力的化合物,可以与被测物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指示剂则是一种能够在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或溶液性质变化的物质,用于指示滴定终点的到来。
通过滴定过程中络合剂和被测物质的反应,以及指示剂的变化,可以准确测定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2. 经典络合滴定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经典络合滴定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EDTA滴定法、亚硫酸钠滴定法和氨合物滴定法等。
2.1 EDTA滴定法EDTA滴定法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
EDTA指二乙酸四乙烯三胺,是一种具有强络合能力的化合物。
在滴定中,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滴定终点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来确定。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测定水样中的钙、镁、铜等金属离子的含量。
2.2 亚硫酸钠滴定法亚硫酸钠滴定法被广泛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测定。
亚硫酸钠可以还原氧化剂,滴定中氧化剂与亚硫酸钠的反应可以产生可观察到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的选择根据具体的滴定反应而定,例如淀粉溶液可以作为碘的指示剂,滴定终点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3 氨合物滴定法氨合物滴定法被用于测定含有铜、铁和钴等过渡金属离子的溶液。
在该方法中,过渡金属离子与氨合物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滴定中,添加络合剂直到与被测离子完全或过量反应,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3. 综合应用络合滴定法不仅在传统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环境监测和药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化学滴定方法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测定。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综合分析有关中和滴定曲线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是溶液中各种平衡的综合应用。
一、图像分析与变形1 、滴定曲线中的关键点及其各种关系的分析图1 图2图1是两强溶液的混合,关键点主要是起点,起点主要计算PH和物质的量浓度,终点和中性点重合,图像趋势主要是终点附近的“突变”。
图2是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是分析的重点,各个关键点的分析和结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表即是图2各个关键点的详解。
点反应物的n之比溶质成分溶液的酸碱性微粒浓度大小关系微粒浓度守恒式溶液的本质特征、判断的关键理由①起点只有HAcHAc酸性c(HAc)>c(H+)>c(Ac—)>c(OH—)c(HAc)+c(Ac—)=0.1mol/L只有HAc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微弱的②半量点(即中和反应一半点)=2:1HAcNaAc酸性c(Ac—)>c(Na+)>c(HAc)>c(H+)>c(OH—)c(Ac—)+c(OH—)=c(Na+)+c(H+)C(HAc)+c(Ac—)=2c(Na+)HAc和NaAc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HAc的电离强于Ac—的水解③中性点>1:1HAcNaAc中性c(Ac—)=c(Na+)>c(H+)=c(OH—)c(Ac—)+c(OH—)=c(Na+)+c(H+)HAc稍微过量一点或者NaOH稍微少加一点④终点(即恰好反应点)=1:1NaAc碱性c(Na+)>c(Ac—)>c(OH—)>c(H+)c(Ac—)+c(OH—)=c(Na+)+c(H+)c(HAc)+c(AcNaAc溶液,只需要考虑Ac—的单水解—)=c(Na+)⑤过量一倍点=1:2NaAcNaOH碱性c(Na+)>>c(OH—)>c(Ac—)>c(H+)c(Ac—)+c(OH—)=c(Na+)+c(H+)c(Na+)=2[c(HAc)+c(Ac—)]NaAc和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Ac—的水解被抑制2、变形分析更改溶液滴加顺序或者溶质的成分①更改滴加顺序:图像变化趋势发生变化,分析的关键点没有改变,分析思路也没有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
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摩尔计算,通过滴定终点的检测,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相关知识。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平衡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是1,1,因此可以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发生中
和反应,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常用的滴定试剂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碱中和滴定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一
种能够在滴定终点时改变颜色的化合物,它能够准确地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来。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绿等。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会在滴定终点时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提示滴定的结束。
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摩尔计算。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滴定终点时反应物的摩尔比,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需要严格控制试剂的用量和反应条件,以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的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
摩尔计算和化学平衡原理。
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滴定试剂和指示剂,并严格控制滴定条件,以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分析方法,为化学分析实验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0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一、概述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
它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的物质。
氧化还原滴定法根据使用的标准溶液不同可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等。
最常用的也就是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
下面,介绍一下碘量法!(一)原理和条件碘量法是利用2I 的氧化性的-I 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其化学方程式是:--=+I e I 222。
2I 是较弱的氧化剂,-I 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碘量法可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是利用2I 的氧化性直接测定(滴定)还原性较强的的物质,又叫碘滴定法。
应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9>PH 时则会发生如下发反应:O H I IO OH I 2323563++=+---。
直接碘量法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时溶液呈蓝色。
由于2I 的氧化能力不强,所以只能滴定较强的还原剂,因此用于直接滴定的物质不多,有--+--332322232AsO O S Sn SO S 、、、、等。
如可用2I 标准溶液滴定32SO H ,4222322SO H HI O H I SO H +=++。
间接碘量法是利用-I 的还原性间接测定氧化物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时先将氧化物质,与过量的KI 反应析出定量的2I ,然后可用322O S Na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2I ,通过322O S Na 消耗量,计算氧化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也有滴定条件:1、增加溶液的酸度;2、加入过量的KI ;3、近终点时加入淀粉;4、室温及避光条件下滴定。
间接碘量法也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根据蓝色消失确定滴定终点。
(二)碘量法应用(维生素C 含量测定)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烯二醇基,易被2I 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HI O H C I O H C HA 2666c 2286+→+。
滴定法测试表面官能团
滴定法测试表面官能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滴定法测试表面官能团引言在化学领域中,表面官能团的检测对于材料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官能团是指材料表面上具有的化学基团或官能团,在材料表面性质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测定材料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含量,化学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测试方法,其中滴定法是一种常用且准确的方法之一。
滴定法是基于化学滴定原理的一种测试方法,通过在溶液中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并根据滴定终点的变化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对于表面官能团测试来说,滴定法可以准确测定各种官能团的含量,例如羧酸、羟基、胺基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滴定法测试表面官能团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案例分析,并探讨该方法在材料表面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滴定法测试表面官能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试剂与表面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在滴定过程中测定试剂的消耗量,从而确定官能团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钾溶液、硫酸、碘液等,它们与不同官能团之间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以羧酸官能团为例,其可以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其反应方程如下:RCOOH + KOH → RCOOK + H2O根据方程式,我们可以确定1 mol的羧酸官能团需要与1 mol的氢氧化钾反应,从而推断出羧酸官能团的含量。
不同官能团的含量可以通过相应的滴定试剂和反应方程来确定。
1. 样品制备:需要将待测样品制备成溶液的形式,以便于实验操作。
可以通过加热、超声或溶剂辅助的方法将样品溶解。
2. 滴定试剂的准备:根据待测官能团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滴定试剂,通常需根据经验测定试剂的最佳滴定浓度。
3. 滴定操作:将已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并开始滴定。
在滴定过程中,需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当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时即为终点。
4. 结果计算:根据滴定试剂的消耗量和反应方程,计算出待测官能团的含量。
5. 结果验证:为了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滴定实验进行复测或对比其他测试方法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3 氧化还原滴定法
Ⅰ.(1)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 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 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准确称取 ______________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 MK2Cr2O7 =294.0 g·mol-1)。配 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______(用编号表示)。①电子天
若改为加入4.2 gNaOH固体,则c(OH-)=0.105 mol·L-1,则c(Mg2+)·c2(OH-)=
0.050×(0.105)2=5.51×10-4>Ksp[Mg(OH)2],c(Ca2+)·c2(OH-)=0.010×(0.105)2 =1.10×10-4>Ksp[Ca(OH)2],由于Ksp[Mg(OH)2]<Ksp[Ca(OH)2],则先生成 Mg(OH)2沉淀,并且沉淀完全,生成沉淀后溶液中c(OH-)=(0.1050.050×2)mol·L-1=0.005 mol·L-1,此时c(Ca2+)·c2(OH-)=0.010×(0.005)2=2.5×10-
关键信息
信息分析与迁移
信息① 信息② 信息③
此条件下,只发生Ca2++OHH-+CO3 ==CaCO3↓+ H2O,不会生成Mg(OH)2 此条件下,由计算可判断有无Mg(OH)2生成 由计算可知c(Mg2+)的大小,根据已知信息判断 其存在与否
信息④
根据计算结合Ksp[Ca(OH)2],判断有无Ca(OH)2 沉淀析出
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排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答案】(1)冷凝管或冷凝器 b
(2)SO2+H2O2==H2SO4 (3)③ 酚酞 ④ (4)0.24 (5)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 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排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角度2 沉淀滴定法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 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 Na+ Mg2+ Ca2+ Cl- HCO3 的离子浓度
/mol·L-1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1,可认为该离子不
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
Ksp(CaCO3)=4.96×10-9 Ksp[Ca(OH)2]=4.68×10-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 为________g·L-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④,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剖析】抽丝剥茧 溯本求源
关键信息
信息分析与迁移
信息①
SO2具有强还原性,而H2O2具有强氧 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信息② NaOH标准溶液要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信息③ 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是没有刻度的
信息④
偏高,说明有能与NaOH反应的其他物 质参加了反应
【尝试解答】(1)根据仪器A特点知是冷凝管,为了充分冷却气体,应该下口进 水,即b口进水。 (2)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SO2+H2O2==H2SO4。 (3)氢氧化钠溶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排出滴定管中的空气用③的方法,根据 终点的pH知应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50 mL刻度 线以下有液体,因此管内的液体体积大于50 mL-10 mL=40 mL。 (4)根据2NaOH~H2SO4~SO2知SO2质量为(0.090 0 mol·L-1×0.025 L)/2×64 g·mol-1=0.072 g,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是0.072 g÷0.3 L=0.24 g·L-1。 (5)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挥发的酸消耗氢氧化钠,使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 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因此改进的措施是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
平① 、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⑤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移液管②
(2)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 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③,则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Ⅱ.取Ce(OH)4产品0.536 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 0 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 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④,消耗25.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 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②,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 若用50 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 管内液体的体积③(填序号)______(①=10 mL,②=40 mL,③<10 mL, ④>40 mL)。
【典题示例】 角度1 中和滴定综合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 量为0.25 g·L-1。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 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 中H2O2完全反应①,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中量筒、移液管不必用到。
(2)滴定过程中,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后来气泡 消失,则导致标准液的读数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
Ⅱ.由电子得失守恒可得知关系式:Ce(OH)4~FeSO4,故
n[Ce(OH)4]=n(FeSO4)=0.100 0 m[Ce(OH)4]=0.002 5 mol×208
②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 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2.沉淀滴定法(利用生成沉淀的反应): 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 I-和Ag+。 注意: (1)在回答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时,要强调在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 褪去(或不恢复原色)。 (2)在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取出样品溶液与原样品所配制溶液 量之间的关系。 (3)一般来说,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或中性溶液,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因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 定管的橡胶管,故酸性KMnO4溶液通常用酸式滴定管来盛装。
【类题备选】 1.室温下,用0.1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 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V(NaOH)小于20 mL C.V(NaOH)=20.00 mL时,两份溶液中: c(Cl-)=c(CH3COO-) D.V(NaOH)=10.00 mL时,醋酸溶液中: c(Na+)>c(CH3COO-) >c(H+)>c(OH-)
【解析】选B。醋酸为弱电解质,氯化氢为强电解质,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则溶液的pH醋酸大于盐酸,故Ⅰ为醋酸,Ⅱ为盐酸,A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 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pH=7时,加入氢氧化钠的 体积小于20 mL,B正确;恰好中和时,氯化钠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可知c(Cl)=c(Na+),而醋酸钠呈碱性,c(Na+)>c(CH3COO-)(CH3COO-会发生水解),故 c(Cl-)>c(CH3COO-),C错误;D项为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物,c(CH3COO)>c(Na+),也可根据电荷守恒快速判断D错误,阳离子浓度之和不应大于阴离子 浓度之和,D错误。
Ksp(MgCO3)=6.82×10-6 Ksp[Mg(OH)2]=5.61×10-12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③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 Mg(OH)2的混合物④
【典题剖析】抽丝剥茧 溯本求源
滴定原理的综合应用
【考情播报】 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有关中和滴定 的实验操作、指示剂的选择和误差分析是高考试题的“常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滴定实验相关的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 滴定也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需引起考生的法。 (3)氧化还原滴定法。
mol·L-1×0.025 L=0.002 5 mol g·mol-1=0.52 g。w= 0.52 g ×100%=97.0%。
0.536 g
答案:Ⅰ.(1)0.735 0 ③⑦ (2)偏大 Ⅱ.97.0%
【类题通法】 解答滴定原理综合应用试题的策略 (1)滴定误差分析的基本思路。 滴定的误差分析,都要依据公式: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来判断, c(标准)和V(待测)在误差分析时看作定值,因各种原因使得所耗标准液体积 V(标准)变大或变小,V(标准)变大则c(待测)偏高,V(标准)变小则c(待测)偏低。 (2)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①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淀粉溶液等,但一般不选用石蕊试液作指示 剂;②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需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滴定KMnO4溶 液时,KMnO4颜色褪去时即滴定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