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了解美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掌握美术的分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1.2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了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不期的美术特点和代表作品1.3 美术的基本要素学习美术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了解这些要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二章:绘画技巧与材料2.1 绘画基础技巧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铅笔、水彩、油画等掌握不同绘画技巧的特点和应用方法2.2 绘画材料的选用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学会正确选用绘画材料,包括画纸、画布、颜料等2.3 人物绘画技巧学习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掌握人物比例、表情和动态的绘画技巧第三章:雕塑与设计3.1 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掌握雕塑的材料和创作方法3.2 雕塑创作实践进行雕塑创作实践,包括泥塑、石雕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3 设计基础学习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第四章:美术欣赏与批评4.1 美术欣赏方法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2 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学习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要点掌握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和原则4.3 美术批评与写作学习美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五章:美术创作与实践5.1 创作准备与构思学习美术创作的准备工作和构思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2 美术创作实践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包括绘画、雕塑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5.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习作品展示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作品评价,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审美能力第六章:摄影与数字艺术6.1 摄影基础了解摄影的定义、分类和基本设备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6.2 摄影创作进行摄影创作实践,探索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摄影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摄影技巧6.3 数字艺术概述了解数字艺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学习数字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第七章:中国传统美术7.1 中国画基础学习中国画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技法掌握毛笔、墨、纸等材料的使用方法7.2 中国画创作与欣赏进行中国画创作实践,探索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特点7.3 传统雕塑与建筑了解中国传统雕塑和建筑的特点与艺术价值学习中国传统雕塑和建筑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第八章:现代艺术与实验性艺术8.1 现代艺术概述了解现代艺术的定义和主要流派学习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8.2 实验性艺术与装置艺术学习实验性艺术和装置艺术的概念与创作方法探索实验性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社会意义和表达方式8.3 街头艺术与涂鸦了解街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学习街头艺术和涂鸦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九章:美术与生活9.1 美术与日常生活了解美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运用学习家居、服饰、食品等领域的美术设计方法9.2 美术与广告设计学习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广告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和创意表现技巧9.3 美术与公共艺术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和作用学习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和创作方法第十章:美术鉴赏与研究10.1 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学习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培养学生的美术史研究和分析能力10.2 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学习分析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能力10.3 美术鉴赏与批评学习美术鉴赏和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和批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重点解析本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涵盖了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巧与材料、雕塑与设计、美术欣赏与批评、美术创作与实践、摄影与数字艺术、中国传统美术、现代艺术与实验性艺术、美术与生活以及美术鉴赏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新人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主要六种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Ⅰ、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Ⅱ、讲授新课: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Ⅲ、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六种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017秋九年级美术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13套)新人教版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并理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2.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3.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重点。
4.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5.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新课2、自主预习新知,小组合作探究分享知识并进行展示 3、知识拓展总结教师活动:通过第一部分创设情景,预习新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第二部分—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实例,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引导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教师借助投影仪通过典型图例质疑解惑,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有效评价及总结,保持他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开放”的情景中推进教学过程。
预设学生行为:希望学生得出古代中国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古代中国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写实美; 古代中国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古代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课堂。
教学流程示意一、传神写照二、中西美术文化差异三、图例赏析:1、《历代帝王图》2、《韩熙载夜宴图》3、《游春图》4、《清明上河图》四、小结《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时间:周次:年级:九年级课时:1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
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
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注重生活中的其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
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学生观看、讨论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 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讲授新课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
以人为本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Renmei version 9 grade 1 art teaching plan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篇章2: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章3: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章1: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艺术的多元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利用媒体展示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若干,并设疑:说说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欣赏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课题:艺术的多元化2、教师媒体展示各大洲相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古代文明的美术作品若干。
设疑:这些作品传递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人类的艺术会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学生欣赏、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3、媒体展示现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若干,教师设疑: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那现代艺术又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呢?学生欣赏作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段。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如果让你设计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你会如何设计呢?以下是关于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1. 自绘编结步骤图一张,泡沫板一块,大头针若干,红色丝绳2 米两根,黄色珠子一颗,各种中国结若干。
2. 学生自备中国结工艺所需的材料、工具。
三、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四、教学过程:一)赏析导入:出示双钱结、万字结、吉祥结、盘长结等中国结。
同学们,这是什么?(中国结)。
漂亮吗?(漂亮)。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亲自动手编织一个呢?(有)。
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结》。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教师介绍: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结艺。
2. 教师示范:( 1 )先易后难,首先练习编织平结。
教师把丝绳用大头针钉在泡沫板上,一边走线一边讲解。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平结是最古老最实用的基本结,可作手链、表带、小挂饰甚至服装等。
( 2 )吉祥结的编织。
教师出示吉祥结的编结步骤图,先编好线路,然后按照步骤图走线,强调注意用大头针固定丝绳以免滑走。
走线完毕,到了抽结形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再次强调结形一定要先爪耳翼,逐段一点一点的抽,还要注意线路有无扭转。
另外结形不可抽得太紧,否则失去美感。
然后修饰结形,在中心空隙处缝上与丝绳颜色相配的珠子,线头打个简单的结完毕。
3. 看结欣赏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要学生注意首先心境要轻松平和,耐心细致。
刚开始先用大头针将线固定在泡沫板上,可用普通发夹来引线,按着图解的步骤依样走线即可。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17册美术教案

巧用立体图行创造软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基本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电脑绘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要求
重点:充分认识和理解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如何巧妙地运用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特点为已有的平面创作增添光彩。
重点
要根据环境构成的功能能性质进行色彩搭配设计。
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设计出和谐的空间环境色彩。
教学流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展开
展示一些环境的图片。
提问:你居住的环境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提问:你对周围其他环境色彩了解吗?你认为它的色彩搭配怎么样?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环境设计色彩也是不同的。提问:想一想,生活中你了解的不同地域人们的环境色彩有哪些?
1、观察图片中的公共设施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它们的色彩关系与什么有关?
A、色彩与环境的关系
B、色彩与功能的关系
C、色彩与材质的关系
D、色彩搭配之间的关系
2、根据环境、功能、材质的要求,在公共设施的色彩搭配中常用:
A、鲜明突出的色彩
B、前卫的色彩
C、典雅稳重的色彩。
1、为校园、海滨、公园、商场各设计一组座椅。
开启学生的智慧
能尝试运用一种色彩关系,学会表现
提高对色彩的再认识。
《漫画》
课题
漫画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了解漫画创作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价值和作用3. 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作用以及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绘画。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练习,提高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技法和观察方法3. 素描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素描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素描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练习,提高色彩搭配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2. 色彩搭配原则3. 色彩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3. 示范:教师示范色彩搭配和创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四章:绘画技法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如果让你设计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你会如何设计呢?以下是关于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的:1 .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能够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的结进行装饰与美化。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国结的特点和编织方法。
教学难点。
抽结形。
教学准备:1.自绘编结步骤图一张,泡沫板一块,大头针若干,红色丝绳2米两根,黄色珠子一颗,各种中国结若干。
2.学生自备中国结工艺所需的材料、工具。
三、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四、教学过程:一)赏析导入:出示双钱结、万字结、吉祥结、盘长结等中国结。
同学们,这是什么?(中国结)。
漂亮吗?(漂亮)。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亲自动手编织一个呢?(有)。
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结》。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介绍: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结艺。
2.教师示范:(1)先易后难,首先练习编织平结。
教师把丝绳用大头针钉在泡沫板上,一边走线一边讲解。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平结是最古老最实用的基本结,可作手链、表带、小挂饰甚至服装等。
(2)吉祥结的编织。
教师出示吉祥结的编结步骤图,先编好线路,然后按照步骤图走线,强调注意用大头针固定丝绳以免滑走。
走线完毕,到了抽结形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再次强调结形一定要先爪耳翼,逐段一点一点的抽,还要注意线路有无扭转。
另外结形不可抽得太紧,否则失去美感。
然后修饰结形,在中心空隙处缝上与丝绳颜色相配的珠子,线头打个简单的结完毕。
3.看结欣赏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要学生注意首先心境要轻松平和,耐心细致。
刚开始先用大头针将线固定在泡沫板上,可用普通发夹来〃引线〃,按着图解的步骤依样走线即可。
人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教案名称:《色彩的对比》课时:1课时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色彩搭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增强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学重点:1. 色彩对比的概念及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色彩搭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色彩对比的运用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色彩对比示例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色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色彩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见到的色彩对比现象。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种类。
2. 教师通过示例图片,讲解色彩对比的运用和搭配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色彩对比的搭配,并总结自己的心得。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搭配一组色彩对比作品。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大家共同评价、学习。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了色彩对比的概念,学会了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色彩搭配。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评价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色彩对比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2017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2017年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历史组关键词:秦始皇秦代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地理组关键词:秦始皇陵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陵修建的情况。
美术初三上人美版(发现与创造)教案

美术初三上人美版(发现与创造)教案
课题:发明与创造
课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认识发明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看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明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看、发明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有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依照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依照制作用品的需要查找、发明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让学生将之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
〔1〕:让学生触摸、观看材料,按不同的质地、质感等分类。
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别的感受?〔2〕: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够作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师结合课件或范例图形、图片讲解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的运用。
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的范例,再次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课堂练习
辅导学生依照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有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关心学生解决疑难。
【四】小结
课堂练习辅导学生依照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有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关心学生解决疑难。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拓宽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 美术历史与著名美术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提高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4. 展示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3. 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造型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 物体的观察与表现3. 素描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会观察与表现物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素描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拔高教育】2017九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速写练习教案人美版

《速写练习》教学活动目的:1、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把写生所得应用于艺术创作,转化为素质。
2、通过速写练习,观察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通过风景写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开发自身的语言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
教学步骤:1、室内基础知识讲解、练习2、临摹中外优秀速写作品与外出下乡写生实践活动教学用具:范图画册、速写纸、铅笔、橡皮学习用具:速写本、铅笔、橡皮、钢笔、炭笔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与速写基本语言练习一、导入:教师展示同一个风景,而用两种不同手法表现的速写作品(如单线勾勒和调子速写),请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作品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导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点:1、速写的概念速写是画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练、概括和鲜明的手法对艺术形象进行瞬间捕捉,并以此方式表达自己对物象的强烈感受。
速写是素描的凝练与概括。
2、速写的功能速写是敏锐观察能力和艺术造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速写作为造型艺术基本功的训练,能够培养学习者对物象敏锐的观察力,具备与众不同的眼睛,以艺术的眼光和视角去认识和观察世界,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一般中发现典型。
速写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灵活准确的造型能力,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生活场面和人物中捕捉、概括出不同形象的鲜明特征。
3、速写语言速写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抒发感情的一种途径,是收集整理创作资料的一种手段,同时它也和素描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
学会利用速写语言绘画是风景写生中最为实质性的一个环节。
手写是具体技法的表现,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员,我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兵马俑?介绍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结合多媒体展示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兵马俑的造型和细节,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通过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让学生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同时,让学生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5.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认识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检验学生对兵马俑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和分析造型特点,检验学生对兵马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检验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成果。
1987年,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免受空气、湿度和旅游人群等因素的影响呢?兵马俑是由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
细节处理的成功,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誉。
与秦汉人物俑相比,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而汉俑虽然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态,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法细腻,写实传神,艺术古拙的外貌。
本课讲解了形式美及其法则。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可以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和课题训练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2017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15课青铜艺术word教案

《青铜艺术》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二、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进程中,熟悉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含义及历史进展。
学生欣赏青铜器,通过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来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欣赏图片,感受青铜器的古韵之美,初步了解青铜气的特点。
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含义及历史进展。
课前预备:一、教师了解青铜艺术的进展历史。
二、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学生上网搜集青铜器的资料。
教学进程:一、激情导入,揭露课题。
一、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播放图片)二、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一幅幅图片,咱们恍如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期——青铜时期。
青铜工艺在奴隶制社会进展鼎盛,代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因这人们又把奴隶制社会时期称为青铜时期。
今天,咱们就一路走进青铜时期,去了解熟悉一下青铜器。
二、简单介绍青铜器的含义及历史进展。
一、青铜器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先普遍利用的金属器。
它原来的颜色大多是金黄色,由于长期侵蚀,表面往往生成一层青绿色的锈,所以被人们称为“青铜器”。
二、中国的青铜时期大约有1500连年的历史,经历了夏代、商朝、西周至春秋时期。
3、讲述“禹铸九鼎”的传说。
三、重点欣赏几件青铜器。
欣赏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鸮尊”、“毛公鼎”。
介绍这些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四、讨论交流搜集的青铜器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
一、学生彼此交流青铜器的资料。
二、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资料。
3、通过同窗的介绍,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收获,教师小结。
五、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及它们的用途。
一、青铜器的种类超级多,包括礼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炊器、食器、气宇衡器等,几乎遍及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重点介绍食器、水器、酒器都有哪些及他们的造型特点、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历史组关键词:秦始皇秦代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地理组关键词:秦始皇陵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关键词:兵马俑铜质车马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展示组展示兵马俑的姿态。
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员,将会如何介绍。
(300字左右)综合组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
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何给予保护?(空气、湿度、旅游人群等)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点评: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宝贵的信息。
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这些栩栩如生誉。
对比秦汉人物俑的区别:板书设计:秦兵马俑汉人物俑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手法细腻,写实传神。
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的外貌。
课后回顾: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 构成的概念?2. 构成的分类?3. 平面构成的概念?2、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教材分析: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
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备: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术作品五、教学方法:启发、体验、交流六、教学过程:1、看生活、认线条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速写练习一、教材分析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
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
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
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
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
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5、作业布置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落进行描绘。
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
第四课工笔花卉一、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准备: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第五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2、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二、教法、学法: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