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化学知识点归纳
![化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4ffd7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3.png)
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更简单的物质。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另一种元素。
-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形成新的化合物。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化学计量- 用于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 包括摩尔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和气体定律。
三、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所有已知化学元素的表格。
- 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2. 元素的性质- 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四、化学能与热力学1. 能量守恒- 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包括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自发性。
五、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2. 化学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使得宏观上反应看起来停止的状态。
3. 勒夏特列原理- 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
六、酸碱与电化学1. 酸碱理论- 包括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水溶液中的pH值等。
2. 电化学- 研究电子转移反应及其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 包括伏打电堆、电解质、电池和电化学系列。
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
![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b08a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a.png)
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知识点总结1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紫黑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指卤素,C、Si相反)。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高考化学知识点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74ab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d.png)
生物分子:介绍有机 化学中的生物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糖 类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反应:介绍有 机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反 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关系,如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等。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探 讨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 如酶的作用机理、光合 作用的机理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 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 分类:电化学分 析法、光谱分析 法、色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原理:以物理或 化学方法为基础, 通过测量待测物 质与仪器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自发 性的关系
酸碱反应与pH值计算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pH值定义: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通常为0-14 pH值计算:通过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应用:在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用于测定物 质的组成、含量 和结构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 展趋势: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仪器 分析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高灵敏度、高 精度和高可靠性等 方面的研究
样品处理与实验误差
样品处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
分析化学基础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579d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2.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1. 化学基本概念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组成。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1.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
2. 化学计量学2.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1摩尔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3 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涉及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摩尔计算,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
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3.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元素的科学工具,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包含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周期性变化。
4. 化合物与化学键4.1 化合物类型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共价化合物由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组成;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
4.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5. 溶液与浓度5.1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免费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545cf3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9.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总结一些普通化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1.原子和元素化学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每个原子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称为元素的序数。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常见的元素包括氧、碳、氢和氮等。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通过化学符号和系数表示。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代表元素的符号,而系数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
它的排列方式使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出现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4.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而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5.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酸和碱之间。
酸是溶液中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溶液中产生OH-离子的物质。
当酸和碱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时,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水和盐。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一种被氧化剂氧化的物质和一种还原剂还原的物质。
7.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它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来衡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8.pH和pOH pH和pOH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是负对数标度,用于测量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
pOH是测量溶液中OH-离子浓度的指标。
pH 和pOH之和始终等于14。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37f353960722192e4436f693.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 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 ι的取值:1 ,2 ,3 ,4电子亚层:s, p, d, f…… 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 m的取值:受ι的限制,m=0 ,1,2……ι(2ι+1个)。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s 轨道有1个等价轨道,表示为:p轨道有3个等价轨道,表示为:d轨道有5个等价轨道,表示为:……一个原子轨道是指n、ι、m三种量子数都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Ψ(n,ι,m),例如Ψ(1,0,0)代表基态氢原子的波函数。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8ac0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33d0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e.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普通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可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按照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3.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数目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包括了所有已知的元素。
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4.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轨道运动。
5.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的周期表中的序数,代表了元素中的质子数目。
原子量是元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包括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6.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力量,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7.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反应符号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化学式。
8.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一定数量的可与之形成配位键的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
9.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中的质子(H+)和氢氧根离子(OH-)之间的结合和解离。
10.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了烃、醇、醚、酮、醛、酸、酯、胺等多种类型。
1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12.功能性基团:功能性基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功能的部分,如羟基(-OH)和氨基(-NH2)等。
13.pH值: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是负对数形式的酸碱离子浓度指标。
14.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两种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的反应。
15.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摩尔(g/mol)为单位表示。
以上只是一些普通的化学知识点,化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还有许多其他的知识和概念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
![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9920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8.png)
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相互作用。
在大学普通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并了解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应用知识。
以下是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
1. 原子与分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电子绕着核运动。
1.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1.3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并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2.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满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3 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反应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3. 化学计量和化学量3.1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
3.2 摩尔计算: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进行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转换,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产物的计量分析。
3.3 溶液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来表示。
4. 酸碱和盐4.1 酸和碱的性质:酸呈酸性、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碱呈碱性,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
4.2 pH和pOH:pH和pOH是指溶液中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的对数值,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4.3 酸碱滴定和中和反应:酸碱滴定是利用滴定计来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5. 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5.2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用来描述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亲和力。
5.3 电解和电池:电解是利用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能量形式的过程,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6. 有机化学基础6.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石油等自然物质中。
化学全知识点总结
![化学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b8c1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4.png)
化学全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原子和元素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在元素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2. 分子和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化合物。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性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主要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5.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质转化的速度,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6.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反应,其过程中涉及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8. 热力学和动力学热力学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规律,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二、无机化学1. 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1A、2A、3A、4A、5A、6A、7A族元素,包括氢、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和氧族。
2. 辅族元素辅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3B、4B、5B、6B、7B、8B、1B、2B族元素,包括过渡金属、稀土金属、镧系和铀系元素。
3. 锂、钠、钾、镁、钙、铜、铁等常见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这些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锂电池、钠灯、铁合金等。
4. 氢氧化物和盐类氢氧化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类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 卤素化合物和氧族化合物卤素化合物是由卤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族化合物是由氧族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6. 硫酸、硝酸、碳酸、氯化物等无机酸、无机碱和无机盐的性质和制备这些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硫酸是冶金、化肥、制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7.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无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比较多,有水解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4c9d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6.png)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由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固定。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可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
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与物质的结构和形态有关的性质。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燃烧、氧化、酸碱性等。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条件。
2. 物质的消耗和生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被消耗,生成物被生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3. 离子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五、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探究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
2.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情况,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六、化学元素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周期表,包括周期和族两大分类。
2. 常见元素属性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即物质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摩尔比和物质的量比摩尔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物质的量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综上所述,化学常识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实验、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等内容。
大一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1396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f.png)
大一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的元素以确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二、元素和原子结构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依次排列的。
它可分为周期和族,周期指的是元素原子核周围电子层的数量,族指的是元素原子中价电子的外层电子层数。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存在于各自的能级轨道上。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三、化学键和物质的组成1.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元素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可以通过原子间电子的重叠来实现。
当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时,它们可形成分子。
2. 离子键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常见的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所形成。
四、化学反应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通过反应而生成的物质则称为生成物。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1)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的产物。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产物。
(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
五、常见化学量和化学计算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通过与标准氢原子的比较得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的质量相对于标准氢原子的质量。
2.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指的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的单位通常是克/摩尔。
六、溶液和化学平衡1. 溶液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溶液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化学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4057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c.png)
化学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离子键是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共价键是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电子云的相互作用,氢键是氢原子与非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按周期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化合物按化学式表示,如H2O表示水,CO2表示二氧化碳。
4.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按反应类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物分解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置换反应是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相互交换位置,化合物分解反应是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二、化学反应1.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释放能量并产生发光或火焰。
燃烧产生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氮氧化物等。
燃烧反应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木材燃烧、煤气燃烧等。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互相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常伴随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生成水。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酸碱中和溶液的调节、酸性土壤的改良等。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为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它涉及到能量转化和电子传递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腐蚀、还原剂的应用等。
4. 气体的生成与收集气体的生成与收集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它包括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等。
气体的生成与收集实验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气体泄漏和爆炸等事故。
《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7498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8.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基础学科,涵盖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对普通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标志。
-质子数和电子数:原子的电荷数为质子数,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能级和轨道: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轨道,由能级和子能级组成。
-电子结构:描述原子中各轨道上电子的分布情况。
2.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离子键: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常见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中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决定了分子的极性。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结方式和空间布局的组合形式。
3.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反应的热力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示反应体系平衡程度的量值。
4.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平衡与动态平衡:反应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同时进行,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5.酸碱和盐:-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提供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OH-离子的物质。
-pH和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越低表示酸性越强。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盐的命名: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来给盐命名。
6.氧化还原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过程。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提供电子的物质。
-电池和电解: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是利用电能促使非自发反应进行。
-电位和电极反应:电位是产生电流的动力,电极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种反应。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acaa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d.png)
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对于大一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公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解决化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及公式。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质子数和电子数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也等于电子数,原子中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是准确描述一个元素的标志。
二、化学键和分子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
共价键又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3. 分子分子是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一个电中性粒子。
分子的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分子的组成。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显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
一个完整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反应条件。
四、摩尔与化学计量1. 摩尔摩尔是化学物质中的基本计量单位,摩尔的数量可以用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4076×10^23 mol^-1)来表示。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得到摩尔比例关系。
五、溶液和浓度计算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为被溶解的物质,溶剂为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浓度计算浓度通常用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表示,摩尔浓度可以用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六、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热学1.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摩尔浓度来表示。
2. 阿伦尼乌斯方程阿伦尼乌斯方程描述了化学平衡条件下,反应物摩尔浓度与反应平均速率的关系。
七、酸碱和溶液的pH1. 酸碱酸和碱是指溶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51e1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d.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烹饪到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化学的知识。
本文将对一些普通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1. 原子和元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 化学键和化合物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当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物质。
3.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它们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当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氯化钠、硝酸铵等。
4. 酸碱和中和反应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酸是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当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中和反应,并产生盐和水。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反应,涉及到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6.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被消耗或产生的速度。
它受到温度、浓度、触媒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停止,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仍然在进行。
7. 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计算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它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变化。
摩尔是化学中用于表示物质量的单位,它与物质的摩尔质量有关。
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计算,可以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8. 难溶盐和溶液平衡难溶盐是指在水中溶解度极小的盐类,溶液平衡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和重新结晶之间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所有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所有的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551c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7.png)
所有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而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4.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元素的特征性质之一,其值等于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量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值等于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相对于碳-12的1/12。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种类。
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根据电子共享的程度,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 电负性电负性是原子或原子核吸引和保留共轭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差越大的原子,其亲电子能力越强,向自己靠拢的共价键中的电子越多。
4. 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是电子在整个分子内平均分布的分子,如:H2、O2等。
极性分子是电子分布不均匀的分子,如:H2O、NH3等。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类型。
合成反应是由两个或多个物质生成一个物质,分解反应是由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原料称为反应物,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变化率。
一般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量和温度有关。
4. 平衡反应在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内,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浓度变化停止,称为化学平衡。
四、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态物质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等。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固定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分子之间间隙较大,可以流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适应容器的体积;气态物质分子之间距离最大,可以自由运动,具有适应容器的形状和体积。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648f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f.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抗氧化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重要元素、微量元素2. 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酒精、醛、酮、酯、脂肪酸、糖类3. 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能、化学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催化、化学热力学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状态:气态、液态、固态2. 能态、量态、物态三态的关系3. 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 空气成分、空气的密度、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5. 水溶性、油溶性、极性、非极性三、化学实验1. 实验操作:溶解、吸收、沉淀、过滤、蒸发、升华、冷凝2. 实验设备:烧杯、容量瓶、三角瓶、试管、pH计、天平、恒温水浴器3. 实验技术:分析、稀释、放大、标定、比较、反应、测定、取样四、化学反应1. 双价、三价、四价、五价元素2. 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酐化反应3. 氧化、还原、过氧化、加氢、脱氢、加氧、脱氧等反应4. 化学品的稳定性、杂质对反应的影响、反应产物纯度五、化学材料1. 金属材料:铜、铁、铝、锌、镁、钛、铬、钴、镍、银、金、钨等2. 非金属材料:炭黑、聚合物、树脂、玻璃、橡胶、陶瓷、石墨、石灰石、石膏等六、化学分析1. 化学分析技术:比色法、滴定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分子筛分析、荧光分析2. 化学分析分离技术:萃取、蒸馏、结晶、电泳、色层分离、透析等3. 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容积法、化学计量、标准化、数据处理七、化学应用1. 化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化工、冶金、制药、纺织、塑料、能源等2.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妆品、食品、药品、清洁剂、杀虫剂、火药、烟花等3. 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污染控制、废水、废气、废固体、环保材料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化学,能够提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知识点总结360
![化学知识点总结360](https://img.taocdn.com/s3/m/956db2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png)
化学知识点总结360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围绕核运动的电子带负电荷。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
3. 原子的结合: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方式结合,形成分子、离子和金属晶格。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二、物质的组成变化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物变为生成物,量子数不能变化。
2. 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3. 化学计算:化学反应用量计算、质量计算和体积计算等方法来进行化学计算。
三、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1. 热力学: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容计算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2. 热化学:热化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包括焓变(ΔH)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推导。
3. 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等内容。
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可通过元素周期表推断元素的性质。
2. 化合价和价态: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通过化合价和价态来确定其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3. 酸碱理论:根据酸碱的定义和性质可了解酸碱的理论基础,及盐类的性质。
五、化学反应的平衡1.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可通过平衡常数、平衡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了解反应的平衡性。
2. 平衡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可通过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
六、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用以描述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变化情况,可通过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式来计算反应速率。
2. 影响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通过这些因素可以调节反应速率。
普通化学知识点
![普通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1d67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4.png)
普通化学知识点一、填空题。
1。
溶解度是指物质在20 ℃时在100g水中的溶解的质量,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叫做难溶物,小于0。
5g的物质叫做可溶物。
2。
气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
同种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4。
在一定温度下,相同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不同。
5。
有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水以外的物质发生反应。
这类物质叫做两性物质。
6。
碳酸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钠在水中完全电离,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40。
7。
化合物的分子式的相同点是分子构成相同,化学式都是由一个碳、氢元素和另外的原子或基团通过各种方式连接起来的。
8。
在酸、碱、盐溶液中正离子的性质比负离子的性质要活泼得多。
9。
物质的溶解性常用溶解度来表示。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物质的本性也有关。
无水氧化钙:白色固体,又称生石灰,相对密度2。
1,化学式CaO。
生石灰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Ca(OH)2+CO2↑。
石灰石经过加工处理可以获得二氧化碳的检验工具二氧化碳的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Ca(OH)2+CO2↑。
10、三、问答题。
11、已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请根据该元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2、四、讨论题。
13、有关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室里作了如下实验:在试管口放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在其一侧滴上一滴碘液,碘液遇光沿直线传播,经过铝箔后光线发生弯曲,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铝箔可以阻止光从哪一侧传入?( 2)弯曲的传播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之间有何关系?( 3)碘蒸气的折射率为多少?试写出碘的相对分子质量。
14、有关胶体的概念,书中叙述如下: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在光的照射下它呈现的是乳白色,它的性质主要由胶体粒子的性质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电子亚层:s, p, d, f……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 ,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s 轨道有1个等价轨道,表示为:p 轨道有3个等价轨道,表示为:d 轨道有5个等价轨道,表示为:……一个原子轨道是指n 、ι、m 三种量子数都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Ψ(n,ι,m ),例如Ψ(1,0,0)代表基态氢原子的波函数。
n 、ι、m 取值合理才能确定一个存在的波函数,亦即确定电子运动的一个轨道。
n 、ι、m 的取值与波函数: n=1(1个), ι=0,m=0, Ψ(1,0,0)n=2(4个), ι={(2,1,-1)(2,1,1),(2,1,0),(2,0,0),,1,00,,10ψψψψ±==m mn=3(9个), ι={)2,2,3(),2,2,3()1,2,3()1,2,3()0,2,3()1,1,3(),1,1,3(),0,1,3()0,0,3(2,1,01,00,,,210-ψψ-ψψψ-ψψψψ±±=±==m m mn=4(16个)……波函数Ψ数目=n 2在一个确定的原子轨道下,电子自身还有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这由m S 确定. 4)自旋量子数m s :m s 的取值:m s ={2121-+意义:代表电子自身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习惯以顺、逆自旋两个方向形容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可用↑↑ 表示自旋平行,↑↓表示自旋反平行。
这样n 、ι、m 、m S 四个量子数确定电子的一个完整的运动状态,以Ψ(n,ι,m, m S )表示。
例:Ψ(1,0,0,+21),Ψ(1,0,0,-21) ,Ψ(2,1,1,+21) ,Ψ(2,1,1, -21) 等等。
3.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三原则(1)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因为同一个轨道的电子,n 、ι、m 三个量子数已相同,第四个量子数m s ={2121-+必不相同 由此可得出: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表示为:↑↓根据每层有n 2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能容纳两个电子,由此可得出每一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2 n 2。
(2)最低能量原理: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电子依据轨道近似能级图由低到高依次排布。
轨道近似能级图为:7s……6s 4f 5d 6p 5s 4d 5p 4s 3d 4p 3s 3p 2s 2p 1s(3)洪特规则:在n 和ι值都相同的等价轨道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各个轨道且自旋平行。
如2p 3:洪特规则特例:当电子的分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比较稳定。
全充满: p 6或d 10或f 14↑ ↑ ↑半充满: p 3或d 5或f 7全空: p 0或d 0或f 0例如, 24C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半充满比较稳定。
29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全充满比较稳定。
(4)核外电子分布式:原子的核外 原子的 离子的核外 离子的电子分布式 外层电子分布式 电子分布式 外层电子分布式(价电子构型)Na 111s22s 22p 63s13s 1Na +:1s 22s 22p 62s 22p 6S161s 22s 22p 63s 23p43s 23p4S 2-:1s 22s 22p 63s 23p 63s 23p 6Fe26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23d 64s2Fe 3+:1s 22s 22p 63s 23p 63d53s 23p 63d524C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3d 54S 1 24Cr 3+:1S 22S 22P 63S 23P 63d33S 23P 63d 329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3d 104S 129Cu2+:1S 22S 22P 63S 23P 63d93S 23P 63d 9根据电子的排布,还可判断出轨道中未成对电子的数目。
例:根据Fe 原子的价电子构型3d 64s2,判断其轨道图中,未配对的电子数。
3d 64s 2可见未成对电子数为 4。
(3)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及分子结构式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例如:H. Na. .Mg. .Ca. :C:分子结构式:用“—”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分子式。
例如:N ≡N ,O=C=O ,Cl-Cl ,H —Cl3.1.4气体定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式中 P: 压力, Pa;( 1 atm = 1.01×105Pa ; 1 atm = 760毫米汞柱)V: 体积, m 3;(1 m 3=103L) T: 绝对温度, K ; n: 摩尔数, mol;R: 气体常数, R =8.314JK -1mol -1注意:若压力单位为“kPa ”,体积单位对应使用升“L ”.↑ ↑ ↑ ↑ ↑↑↓⑴当n 一定时,P 、V 、T 变则有 222111T V P T VP =⑵n,T 一定时,P 1V 1=P 2V 2 ⑶n,P 一定时,2112T V T V =⑷T ,P 一定时,2121V V n n =⑸PV =RT Mm ,ρ=Vm ,P =RT Mρ,M =PRT PVmRT ρ=式中m: 质量 ,克;M: 摩尔质量, g/mol ; ρ:气体密度,g/ m 3;实际气体在高温低压下,接近理想气体。
例1:已知在1.0×105Pa ,27OC 时,0.6克的某气体占0.5升,试求此气体的分子量.解: m=0.6g ,T =273+27=300K ,V=0.5升=0.5×10-3m 3, 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M =mol g PVmRT /93.29105.0100.1300314.86.035=⨯⨯⨯⨯⨯=- 例2.已知10 OC 时,水的蒸汽压为1.227kPa,在10 OC 、101。
3 kPa 下,于水面上收集到1.5L 某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量为多少mol? 解:)(1038.6)10273(314.85.1)227.133.101(2mol RT PV n -⨯=+⨯⨯-==2.分压定律⑴分压: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的压力,等于该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⑵道尔顿分压定律:适于各组分互不反应的理想气体。
1)气体混合物总压力等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气体分压的总和。
P 总=P A +P B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力乘以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
P i =总总P n n i =χi P总总总=V Vn n i i P A =总总P V V i分压定律可用来计算混合气体中组份气体的分压、摩尔数或在给定条件下的体积。
例:有一混合气体(N 2、CO 2、O 2)其总压力为101.325kPa ,此气体的组成为:N 225%、CO 215%、O 260%(体积百分比),试计算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分压。
解:P N2 =P总×摩尔分数=P总×体积分数=101.325×25%=25.33kPa ;P CO2 = 101.325×15%=15.20kPa ; P O2 = 101.325×60%=60.80kPa ;3.2.1溶液浓度 1.质量分数(%)=100)( g g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浓度(C)=)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3dm mol ,mol.dm -33.质量摩尔浓度(m)=)溶剂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kg mol ,mol.kg -14.摩尔分数(x)=)()mol mol mol 溶剂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的量(溶质(或溶剂)的物质+ 3.2.2稀溶液的通性 1.溶液的蒸汽压下降(1)蒸汽压(饱和蒸汽压)P 0: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和它的蒸汽处于平衡时,蒸汽所具有的压力。
试验现象: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 ,静止足够长时间发现,A 杯变成空杯,B 杯中水满后溢出。
此试验证明:溶液的蒸汽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其差值称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ΔP )。
2)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ΔP )和溶质(B )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ΔP=0P n n n BA B+ (2)溶液的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1)沸点:液相的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
2)凝固点:液向蒸汽压和固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
3)汽化热:恒温恒压下,液态物质吸热汽化成气态,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热。
试验证明: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