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曾国藩苦其心三句名言第三句是“识人心、懂人性,注重人才”,强调了了解他人的内心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际关系和维护团队的稳定。
2、用人极难,辨识别人说的话也很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仔细思考谨慎处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权衡。
3、曾国藩:"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4、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6、用人八法: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前贤之大识大观、八字余谓民之望利、凡事求其惬意、临事无不了了、言不美不恶无所劝惩、不知厚重悠长、有恒为作圣之基。
7、“国家之强,以得人得天为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山西期间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识人之术,被誉为“曾氏四条识人之术”。
这四条识人之术包括: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善于用人、明辨才能。
下面分别对这四条识人之术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是审时度势。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会有所变化,所以在识人时要善于审时度势。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变革,才能在政治、军事和社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因此,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其次是明辨是非。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是识别其价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他强调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来判断其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是否遵守道义和法律,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第三是善于用人。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是识别其价值和潜力的关键。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才能和能力,才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否具备领导和管理他人的能力。
最后是明辨才能。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必须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和职责相匹配。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发展。
在识人时,曾国藩注重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适应岗位和职责的能力和经验,是否具备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总结起来,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是一套全面科学的识人方法。
在识人时,我们应当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善于用人,明辨才能。
只有通过这些准则,才能更好地识别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在工作和事业中找到合适的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曾国藩浅谈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用人先识人
2、识人与相人旳不同 ★“冰鉴”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 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 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适于时事旳人才干发挥巨大作用
【原文】
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 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 材亦奏神奇之效。不然鉏铻而终无所成。故世 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合用也。魏无 知论陈平曰:“今有后生考己之行,而无益胜 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当战争之世,苟 无益胜败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余生平好 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于病也。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逆境使人成长,学习使人进步
1、曾国藩一生在逆境中走来 ★科考败北 ★出师不利 ★朝廷猜疑 ★功名尽毁,后人骂名 ▲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战人才:水上有彭玉麟、杨载福等;陆上有李元度、唐训方、李榕、 吴迪修、黄润昌、塔齐布、刘铭传等。
军需人才:李瀚章、甘晋、郭嵩焘、李兴锐等。 文书人才:许振祎、罗萱、程鸿沼、柯椒、向师埭、孙衣言、黎庶昌等。 吏治人才:李宗羡、洪汝奎、赵烈文、何豫、倪文蔚、方宗诚、萧世本等。 文教人才:吴敏树、莫友芝、陈鼐、俞樾、戴望、吴汝纶、张裕钊、
1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 曾仕强
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曾仕强一、识实务者为俊杰。
识实务者为俊杰,不是跟着世界潮流走,不是投机取巧,要看适合自己出来不。
不同于俊杰,英雄是不管怎样都硬拼,多半是结果坏的。
为了空洞的“我说了算”,却是担责任。
中国人争气,争“我说了算”,但是,这是空洞的,你说了算你才有责任。
are you ready?不是你准备好了吧吗?而是你心中有数吗。
时候不到宁可归隐,务本务实,顺应时势。
人和人大致相同,不同的过程,不要重视结果。
挫折是好事。
大器晚成。
二、十年锻炼铸良基。
每个人一辈子都是起起伏伏,老天是公平的,我们都要喝2杯酒,宁可先喝苦酒。
十年锻炼铸良基:1、忍辱。
年轻时难以忍辱,后来明白,要看自己心态:侮辱者是菩萨。
变卦,自己的卦自己变。
2、刚强坚忍建德修业,忍等时机。
3、胸襟宽广,适时调整。
和小人适当距离。
听到任何一番话,都可以把它转一转,都变成好的,你看到坏人你把他当成镜子,你和他不一样就是好事情。
你看他好,他就会变好,相反。
成功的原因:1、良师益友。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2、内圣,修养自己。
慎独:小心地走好自己的路,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主敬:看重眼前的人事,别人看不起你的原因往往是你看不起他。
求仁:心诚:3励志:以别人困难为忧,以小人没有被感化为忧。
来不及管自己的得失。
4明强,。
智仁勇(中国三联字者,中间者主要。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担当大事,修养品德,养家教子都要以明强为本。
男儿自立要有倔强之气。
气是看不见的、重要的,形成“实”后就没那么重要了、难改了,如形成习惯,。
5坚忍,等待时机。
做老实人,坏人那一套你学不来。
6刚柔:自立自强为刚,谦让为柔,刚柔并济。
儒:柔。
7. 修养自己。
8廉矩:腐败时人走“近道”,不贤者志满气得。
9勤敬:喜爱的人要知道其短处,相反。
爱民,不是顺民。
察人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用人。
知人要会听话。
10、诡道:多变化。
可以脸色暗示,不可脸色威胁。
恩情不如仁义,威严不如礼遇。
我们曾经梦想:大学生多了则社会进步,人们有钱了就安定了。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什么叫“有成”?千万记住,为公家做事做出成就的才能叫有成。古往今来都是一心为公的人才会留名,而为私的人,往往很快就被遗忘了。人活一世,大都希望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真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1.制胜根本在人
曾国藩说:“制胜之根本,在人才不在器。”“器”就是指设备、机器或者方法、过程。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现在“重器不重人”,整天都在谈什么研发、材料、方法、制度,就是不讲人,根本完全本末倒置了。曾国藩深深感觉到,要做一番事业,单打独斗是肯定不行的,必须要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拼。所以他知道,人才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人说中国人很重视历史,我不赞成。中华民族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我们并不是真正重视历史。我们很重视历史意识,但是我们不重视历史,很多人根本连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都记不清。因为我们很清楚,历史大部分是假的,所以不能全信,不能过于听信历史书中的说法。但是历史里面蕴藏的道理却是真的,是不会变的。试问有几个人看过《三国志》?我想肯定没几个,我们大多数人宁可看《三国演义》,也不看《三国志》。《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前者为纪传体史学名著,取材精审,对史实加以认真考订和慎重选择,而后者则是历史小说,是对历史的戏说与演绎,偏重于揭示历史事实中所蕴藏的道理与启示。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识人、用人方面都很有成就。所谓“识人”就是知人,“用人”也就是善任。郭嵩焘为他作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材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俞樾称他“尤善忠,自愧不如元辅。”而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说曾国藩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曾国藩用人之道
文职官员的标准:
第三是有条理。条理就是将事情分门别类,分出轻重缓急,然后 知道那些事今天该做,哪些事可以明天再做,哪些事情是重点,哪些 则只是一般。人有没有条理,是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几乎在所有事 情里,都要找出第一要义,要处理相关问题的抓手。
第四是少大言。大言就是放空话、说大话。他说,这是文人习气, 胸中有些墨水的人,往往认为天下事情容易,所有经常方言高论,说 话不着边际。少大言,就是要讲实话,讲真话。而对于品行的考察更 为重要,大抵观人之道,朴实廉洁为质,有其质而傅以他长,斯为可 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
曾国藩识人之道
• 对“德”的重视 • 历代重才者所希求的最理想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曾国藩也一
样,他评价、衡量一个人,首先是看德,突出德的地位。曾国藩 所谓的德,含义甚广,具体而言,就是政治上忠诚、作风上质朴、 精神上坚韧不拔等。他称具有这些品德的人为“血性男子”而极 为称颂。 • 山乡之民多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拙 朴之夫。
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 的状态。 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 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藩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 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渡过,曾国藩也 没有忘记 ,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除了以上五个字之外, 他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 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 脚跟”、“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
四败:
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慎用:
就是分辨良莠、知人善任。曾国藩说:“办事不外用人, 用人必先知人”,而且收之越广,用之越慎。曾氏用人十分谨 慎,恪守“不轻进人”、“不妄亲人”。为此,他高度重视人 才的考察,提倡选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 到、眼到者”,观人的方法主要是“以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 而少大言为主”。对于招揽到的人才,一方面用其所长,尽其 所能,另一方面量才录用,使人才大多能各尽其职。正是因为 曾氏能“冷眼看英雄”,他的幕府中人才之盛,一时无二。
Hale Waihona Puke 勤教:就是善于磨砺、促其成才。曾氏认为,人才,特别是经办军国 大事的人才都是千磨百砺锤炼出来的。 李鸿章是曾氏的得意门生,咸丰十一年,曾氏率湘军攻陷九江, 李鸿章从镇江前去投奔曾氏,可曾氏却借口军务繁忙,竟然没有 相见,甚至在别人面前对李鸿章出言相讥。其实,曾氏并不是不 愿接纳李鸿章,而是看李心地高傲,想挫一挫他的锐气,磨圆他 的棱角。这也是曾氏培养学生的一片苦心。此后,曾氏对李鸿章 进行了严格打磨。李鸿章曾对人说:“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 糊糊涂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曾氏 的苦心栽培,终于把李鸿章磨砺成了晚清的擎天一柱。
蒋介石:
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 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 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 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 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 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 人。”
湖南人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作用的第一人!
著作《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家书》、《冰鉴》
对曾国藩的评价:
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 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 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 “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 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构非常稳定,大多数人都和曾国藩走到最后。如果轻易更换关键岗位,
付出的成本不菲。
曾国藩用人之道
•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 曾国藩的人才观,最可贵的莫过于“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也在 治学修身之道上苛求完美。他治学思想包括立志、有恒、专一、从 良师、择益友。在自身修养上要求不忮不求,不忌贤害能、妒功争
赵欣然上路,十二月到了南康大营。而当年虽然贵为大清朝的总
督大员,而一年的薪水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白银。曾国藩以两百两 银子向赵烈文表示诚意礼聘,实在是惊世之举。而后来赵追随其
左右,被称为曾国藩身边的小钦差。
曾国藩用人之道
• • “取之欲广,用之欲慎” 关于人才的招引使用与培养,曾国藩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概言之叫做“取之欲广, 用之欲慎”。 • 试以危艰,责以实效: “试以危艰,责以实效”是曾国藩在用人方面非常重要 的思想,也是对重要人才、关键岗位提出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
二曰主敬则身强:就是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对外要有
威仪要端庄,只有这样人的身体才可以强壮,他很反对儿女的精 神不振颓废。
三曰求仁则人悦:这是指爱心。 四曰习劳则神钦:劳动则身轻
曾国藩一生的事业, 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以立志来奠定人生的大格局。曾国藩为自己的人
生立下了大小两个方向,大的方向就是效仿前贤澄清天下, 就是以古代的圣贤为表扬,要为自己澄清天下,使天下得 到澄清,这是大的志向。
•
湘军开始创建时,国家给政策,地方搞团练,所以要自筹兵饷。太平军进攻湖北
时,当地有钱的士绅都出去避难了,金银等重要资产也转移了。在最艰难的时候, 曾国藩邀请胡大任帮助湘军筹集军饷。胡受邀后在汉口、新堤等地筹集饷银。后 来曾国藩上述朝廷,举荐胡大任说:我认为求才必须放在艰难危险中考验,用人 应当注重实效。现在查明有四品卿衔礼部外郎胡大任,当烽烟四起之时,居住在 湖北的豪绅大多迁徙殆尽,而只有胡大任能在万难艰险之际,奋不顾身,经营策 划。正因为筹集饷银关系湘军生死存亡,因而,曾国藩保举的东征筹饷局的人员 就有近五百人。
曾国藩十二个识人方法
曾国藩十二个识人方法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被誉为“平定回部的功臣”和“治理河南的能臣”。
曾国藩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策略和方法,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识人”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曾国藩的十二个识人方法,并探讨它们对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启示。
1.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本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本性和本心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情绪。
所以,他总是尝试着了解一个人的本心,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品德和潜力。
2.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性格。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为人处世。
3.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所处的环境和境遇曾国藩认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境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和性格。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了解一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性格和潜力。
4.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所学和所能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可以反映出他的潜力和素质。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了解一个人的学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潜力和能力。
5.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素质。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品德和素质。
6.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素质。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品德和素质。
7.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心,可以反映出他的潜力和能力。
因此,他总是尝试着观察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潜力和能力。
8. 识人之术在于看其是否有忍耐力和毅力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忍耐力和毅力,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素质。
国学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曾国藩一、慧眼识才,用才得当人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有了人才并不一定就会取得成功,这还涉及到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
因此,如何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学习的事情,善于识别人才并赋予适当运用是一个管理者成功的重要条件。
1. 知人善用,网络人才2. 区别对待,驭人有术3. 合理安排,用其所长4.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5. 多方观察,选才有道6. 观人入微,相认有术7. 用人不当,慎加防备二、广结人缘,网罗天下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分工明细,每个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枪匹马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竞争的激烈更需要我们借助他人的力量依靠团队取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1.广交师友,谨慎为先2.相交以诚,大度宽容3.以恕代人,不求全责备4.交结贵人,择人而从5.与人为善,取人为善6.严于自省,和气待人三、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如何使自己在这些冲突和矛盾之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每个人仔细思考,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必须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
1. 谨小慎微,安度危机2. 以缓济急,稳中求成3. 如履薄冰,处处谨慎4. 藏锋圆通,含而不露5. 不慌不忙,稳重当头6. 言多必失,适可而止7. 以“浑”入世,难得糊涂8. 防危虑败,明哲保身9. 远离虚妄,懂独反思10. 谦虚谨慎,力戒傲气四、刚柔相济,能伸能屈在面临挫折和挑战时,有的人不知所措,一味意气用事,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而聪明的人则懂得刚柔相济,能屈能伸,使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
1. 利益为重,能屈能伸2. 忍得一时,伸得一世3.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4. 静观时势,屈伸有度5. 刚柔相济,自立自强6. 耐烦应事,不忮不求五、持之以恒,奋发进取无论是干什么,希望一蹴而就是不可取的,希望没有一点苦难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奋发进取。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2.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3.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4. 才干,定要表现之。
5.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埋头苦干,不理闲事,乃其职也。
6. 现在最大的爱国是专心读书。
7.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
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
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
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8.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皆自己真实受用处。
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卧虎藏龙”,他在治理江南、平定太平天国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军事才华。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是一个善于用人和识人的领袖。
他的用人和识人之道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曾国藩认为,用人是治国安邦的首要大事,一个领导者要能够善于用人、善于识人,才能使国家兴盛,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在任官江宁时,重用一批有识之士,在官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曾经说过:“治一国犹如经营一家,用人不当则无法立足,用人得当则国家繁荣。
”曾国藩的这番话,深刻揭示了用人之道的重要性。
曾国藩在用人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注重选人而不在乎他的出身资历,只要这个人有能力,有胸怀,有真诚,他就会给予信任和重用。
在曾国藩的身边,有许多出身低微的人,但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努力,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并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人有能力、有操守,就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他曾说过:“不必问他的出身,只要他的才能和品行卓越,就可以任用。
”这种独特的用人标准,使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事业上得以顺利发展。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洞察人心,善于辨别人的优缺点,才能选对人、用对人。
曾国藩强调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从中窥得他的品行和性格,判断他是否可信、可用。
曾国藩还强调要善于交流,要主动与下属、同事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和支持。
只有深入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合作、协同工作。
曾国藩曾说过:“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个人,懂得他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曾国藩的识人和用人之道,深刻影响了后人。
他的用人标准:“重才不重名”,“不问家世,只看才干,不考怀才不遇”,提倡以人的才干和操守为依据,而非以其社会地位、背景和身世为标准来选拔和使用人才。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
引言
许嘉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毛泽东: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办事兼传教之人 蒋介石: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足以 为吾人之师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成就,源于读曾公家训
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少年经不得顺境 中年经不得闲境 老年经不得逆境
第一讲 曾国藩成大事的五大要义
1、目标认同--有主义的团队
赤地立军
痛痒相关,生死不弃,胜则举杯 酒以相让,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曾国藩
2、机制吸引---高薪养廉
大帅—统领--营官--哨官---士兵 文人领山农 湘军之制,上下相维,将卒 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 散;其将存,其军实,岂所谓以 利为义者耶?---王闿运
4、选好接班人
曾国藩与诸葛亮的最大不同是选 好接班任 --------许倬云
接班问题始终是对任何最高管理层和任何 机构的最后检验标准。---德鲁克 清末学者夏震武说:“合肥(李鸿章)、南 皮(张之洞)一生所为,其规模皆不出湘乡(曾国 藩),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 之政术、学术也。”
薪尽火传
说说湖南的骡子脾气
蛮且智 , 认准目标 , 不计成败 , 不 计利害,不屑更改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 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 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吾兄弟皆秉 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5、一生贯注 掘井理论
梧鼠五技而穷 五到:身 言 心 口 手
第二讲 用人八诀
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 勤教、严绳,对人才 求之不嫌其 广,用之唯求其慎,而又能诲人 不倦,执法无私,行见人才济济。
8、不得有效忠分歧 李元度案例
总兵陈由立事例 同治元年,河南巡抚郑两次给曾写信,希望 调陈,当时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身份督办河南团 练事宜的毛昶熙也给曾写信,曾回信:我岂能不 顾大局,吝惜一将?难以遵从的是,该镇起自勇丁, 经过举荐现职,长久隶属鲍超,待之甚厚,调河南 命下,正攻青阳,托病告假养病,并将哨弁三十多 人带走,五月初郑巡抚说已经到河南:如果仅仅 不忠于安徽,尚能有益于河南,海内一家,何妨楚 材晋用?但观人者恒在出处进退之际,选将者最 忌浮华取巧之流.以夙昔所依附,功名所从出,一 旦视若弁髦,则中道相从者又安能保其晚节不渝 ?且近来用兵连十余省,倘相率效尤,流弊滋多,再 四踌躇,于17日具疏严劾,一面函复郑巡抚,请撤 去其募勇差事----曾国藩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曾国藩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官员、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家。
他在史书中被称为“曾侯乙”,以其深谋远虑和高超的治理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卓越的业绩。
曾国藩不但在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识人择善,用人慎不误”的处事风格,更是颇有名气。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讨论“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曾国藩在训练自己的识人能力时,极为注重开发自己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
他常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身边的优秀之人,从而引导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
二、认真分析身边的人物曾国藩在分析身边的人时,善于从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对人进行分析。
这使他能够迅速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使用人才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重视团队精神曾国藩在使用人才时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他通过改变管理方式和理念,寻求符合其要求的人才,通过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断地加强团队发展的实力。
四、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给予尊重曾国藩显然是一位十分尊重他人的人,他不仅会对自己的下属、同事等团队成员给予尊重,还会对所有接触到的人给予同等的待遇。
无论是进入国门办事的使节、还是偶然路过的行人,曾国藩都会以同样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五、追求真诚和诚信曾国藩在使用人才时是非常追求真诚和诚信的人,他认为一个人的诚信度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他往往要求人们要诚实,不欺瞒,把工作能力真实地呈现出来。
六、崇尚专业知识曾国藩非常崇尚专业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工作中胸有成竹。
他倾向于选拔那些在专业领域有卓越表现的人,并鼓励和赞赏那些不断学习的人。
七、关注人才的思维方式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习惯以及态度能够非常明确地表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才干,他会密切关注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从中分析出该人的优势和缺陷。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
分析人的性格
了解个性
曾国藩认为要用人之长,首先要了解其个性。他善于分析每个 人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其性格特点来安排适合的工作。
判断情绪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对其性格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他善于 观察和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性格和行为特
点。
观察处事方式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处事方式也是其性格的表现。他善于观察 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以判断其性格特点。
激励人才
曾国藩提倡激励人才,通过奖励和晋 升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 力。
宽容失败
曾国藩对待失败的态度宽容,认为失 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人才勇于尝 试和探索,不因失败而气馁。
用人智慧
善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曾国藩具备敏锐的识人眼光 ,能够准确判断人才的优缺 点和潜力,从而选择合适的 人才。
善于沟通
曾国藩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能够听取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其需求和想法,从而 更好地发挥其才能。
修身之影响
1 2 3
个人成就
修身使曾国藩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完整的人格, 这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风尚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不仅影响了自己,还对社会风 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人树立了一个道德楷 模。
后世传承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扬,鼓舞 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进步。
02
判断人的潜力
01
发掘优点
曾国藩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他善于发掘一个人的优点,
并鼓励其发挥出来。
02
观察学习能力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是潜力的重要表现。他善于
观察一个人在学习和适应新环境时的表现,以判断其潜力大小。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优质课件
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藩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 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渡过,曾国藩也 没有忘记 ,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除了以上五个字之外, 他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不以做官发财。曾国藩说自己这一辈子绝对不以
做官来发财,不要靠朝廷给自己的俸禄成为富翁而传给子 孙,至于说贪污受贿更是可耻的事情。
第三,守住做人的原则 。 第四,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第五,帮助打仗貴相, 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 心存濟物是富相。
二曰主敬则身强:就是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对外要有
威仪要端庄,只有这样人的身体才可以强壮,他很反对儿女的精 神不振颓废。
三曰求仁则人悦:这是指爱心。
四曰习劳则神钦:劳动则身轻
曾国藩一生的事业, 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以立志来奠定人生的大格局。曾国藩为自己的人
生立下了大小两个方向,大的方向就是效仿前贤澄清天下, 就是以古代的圣贤为表扬,要为自己澄清天下,使天下得 到澄清,这是大的志向。
在各种人才中,他又特别强调处于领导地位者的突出作用。他强 调一支军队的状貌决定于其带兵长官,一省风气系于督抚及首府 数人,居于一方支配地位的人才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变风 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
曾国藩用人之道
有用之人,强与附之 对自己创业、打江山有用的人,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加入到自己
的事业中来,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有用之人强与附之”。“附” 就是附着在事业上,靠这个来凝聚人心。他说:“求人之道须如白 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不达目的不罢休。
曾国藩识人四法
曾国藩识人四法曾国藩,清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其执政严明、勤政爱民、开创新政而著称于世。
在他长达44年的官场生涯中,曾国藩通过对人才的挖掘、选拔和培养,为清朝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识人四法”更是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
曾国藩在《曾国藩全集》中详细论述了自己识人四法,这四法是:格物致知、明辨诚伪、知人善任、作为范例。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曾国藩的识人四法。
首先是“格物致知”。
曾国藩提出,要想识人任用,首先要明了世事规律,了解人性原理,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总结,才能深刻理解人的行为、动机和本性。
只有掌握了实质性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做到以德服人,取信于人,从而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其次是“明辨诚伪”。
曾国藩认为,识人任用首要的是诚信。
只有明辨诚伪,才能避免被表象所蒙蔽,从而看清一个人的实质和品行。
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真假、善恶,要把握住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品行,避免被表面的虚伪所迷惑,要以真正的优秀和踏实的品德为标准。
第三是“知人善任”。
曾国藩认为,只有深入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才能准确判断其人才和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任用对的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重发现和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合适地把人放在合适的职位上,发挥其所长,才能实现人尽其才,事事顺利。
最后是“作为范例”。
曾国藩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做一个模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他人。
只有自己率先垂范,才能树立榜样,让他人心服口服,努力跟随,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
曾国藩自己一生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廉洁正直、勤政爱民的原则,深得人民拥戴和尊敬,成为整个官场的楷模。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识人四法”是对人才选拔和人际关系处理的一套系统而又深刻的理论体系,其实质是倡导诚信做人、用人唯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后人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对于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来说,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前言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
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曾公简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
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
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曾国藩爱才之道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
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
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
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
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
乐不乐意广泛地结交朋友,院做大臣的时候,他就在为人才的缺乏而担忧了。
曾国藩的官做得比较顺利,他30岁到北京做官,只用了7年就做到了二品大员,也就是部院大臣,就是我们今天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
然后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央的六个部里,他做过五个部的侍郎,也就是五个部的副部长,除户部,财政部没有做过侍郎以外,他在其他的五个部都做过侍郎。
可以说明当时的曾国藩是一个被朝廷,最高决策集团所非常看好的一个官员。
曾国藩:用人必先识人,四条识人道理须懂
曾国藩:用人必先识人,四条识人道理须懂有一次,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去见曾国藩,碰巧曾国藩出去散步,李鸿章便让此三人在门口等候。
当曾国藩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三个人,他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中间看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进去。
李鸿章问老师对此三人的评价,曾国藩回答道:“左侧之人可用,但只可小用:右侧之人万万不可用;中间之人可用,且可大用。
”李鸿章对老师“一眼识英雄”非常敬佩,问其原因,曾国藩说:“左侧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再看他一眼,他就把眼皮顺了下来,不敢再与我对眼神了。
这说明他心地比较善良,但是气魄不够展开,所以可用,但只可小用。
右侧这个人,在我看他的时候,他不敢看我,当我不看他的时候,他又偷偷地看我,很明显这个人心术不正,所以万万不可用。
然而,中间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上上下下扫他一眼,他又堂堂正正地打量了我一番。
说明此人心胸坦荡,气魄宽广,可用,而且可以大用。
”此时,李鸿章幡然领悟,并遵照老师的指点派用此三人。
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很准,那个人就是后来在台湾保卫战中闻名于世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任台湾首任巡抚。
这个识人的故事在当时被广为传颂。
后来曾国藩对人说自己识人有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这十二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是曾国藩识人、用人多年的经验总结。
一、讲信用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
“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
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
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大字。
一个人要与别人打交道,信用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39岁,也就是二年之后, 曾国藩正式的做起了吏部侍郎。 到42岁离开北京之间的这三年时 间曾国藩,除了户部他没有兼任 过,吏部、工部、刑部、礼部及 兵部都当过。
肃顺
奕忻
慈西太后
为为
文学
——
效研
李 鸿 章
法 韩 欧 。
究 义 理 ,
坚小
如中
会见
石大洋
,,务
重 如
循 规
派
山蹈
岳矩
——
知
人 明洋 ,务 左谋派 宗国 棠忠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 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 脚跟”、“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
四败:
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曾国藩识人之道
曾国藩识人好像有特异功能一样,往往初次见面, 就能够初步判断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清史稿》 中有一段记载: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胡须漂亮, 眼睛呈三角形且带有棱角,每次接待客人的时候, 往往注视很久一言不发,被注视的客人或者毛骨竦 然,更多的人因此对曾国藩肃然起敬,然后曾国藩 开始问话,最后等客人走后,自己记录下来这个人 的优劣,没有一点差错。“尤知人,善任使,所成
厥片歸群 心長諸彥 愈思一煌 下奮治煌 ,,,, 被大何洪 寵受材纖 若以不高 驚隆植下 ,,,,
德为
业仁
文由
章己
兼 备
, 公
洋
一 身
无 愧 焉
务 派
——
郭 嵩 焘
聞公何大 過不功匠 則自不陶
謝賢庸鎔
。,,,
保皇派 “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王闿运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口三复也” “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
——晚年毛泽东
学者
晚清“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 ——胡适
“做人治学并重” ——钱穆
“戎马仓皇,不废文事” ——钱基博
贬曾言论
“吾祖民贼” —章太炎
“不晓得有本族、异族之分” ——陈天华
“ 抱负与时代错位” ——唐浩明
新儒家的发轫者
——周茂远
曾国藩为人之道
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七年,曾国藩在翰林院工作对自己的人生修 炼十分重视, 归纳起来有五个字。
闻 不
读 半
局外呐喊议论,总
问 ,
耕 ,
是无益,必须躬自
且 将
但 以
入局,挺膺负责,
艰 巨
箕 裘
乃有成事之可冀。
付
承
儿
祖
曹
泽
。
;
曾国藩一生的事业, 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以立志来奠定人生的大格局。曾国藩为自己的人
生立下了大小两个方向,大的方向就是效仿前贤澄清天下, 就是古代的圣贤为表扬,要为自己澄清天下,使天下得 到澄清,这是大的志向。
第二,不以做官发财。曾国藩说自己这一辈子绝对不以
做官来发财,不要靠朝廷给自己的俸禄成为富翁而传给子 孙,至于说贪污受贿更是可耻的事情。
第三,守住做人的原则 。 第四,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第五,帮助打仗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
曾国藩识人之道
端莊厚重是貴相, 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 心存濟物是富相。
二曰主敬则身强:就是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对外要有
威仪要端庄,只有这样人的身体才可以强壮,他很反对儿女的精 神不振颓废。
三曰求仁则人悦:这是指爱心。
四曰习劳则神钦:劳动则身轻
曾国藩为人 之道
无
有
官
子
守 无
孙 有
君子居下,则排
言 责
田 园
一方之难;在上,
, 世
, 家
则息万物之嚣。
事 不
风 半
大抵谓天下事在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帝国夕阳。 两次鸦片战争、辛丑政变、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各地教案。
他五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 人,然后通过三次考试才在28岁那年中进 士点翰林,曾国藩的起步是翰林院的检讨, 官品是从七品(从七品就是我们今天的副 处级, 七品县太爷是处级。从七品,比正 七品矮一个级别。) 他从芝麻绿豆大的小 官起步,只用七年的时间在他37岁时就已 经是从二品的大员了,在湖南有清一代是 空前绝后 。
曾国藩为人 之道
曾国藩到了晚年,知道自己的地位,故而对自己各方面的要 求更加严格,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成为一个后人可以 学习的楷模,同治四年他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了最后的遗嘱。
一曰慎独则心安:就是一个人当独处的时候也不犯任何的过
错,心里是最安宁的,没有任何可以担心的地方,慎独都可以保 持自己的完美,一颗心就会永远在安宁中。
——梁启超
不取虚诞之谋,不用桀鹜之材 ——费行简
资产阶级革命派
“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 论兵“与近世各国兵家所论若合符 节”
——蔡锷
“足为吾人之师资” “拙”与“和”相统一
——蒋介石
无产阶级革命派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治学无方,则百无一成 道与文二者兼具
——青年毛泽东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之道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1872年) 字 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地主家庭,六岁 入塾。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 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擢内阁学士, 丁母忧回籍后,办团练,扩编为湘军, 镇压太平军。受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后积极 倡导洋务。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在 办理天津教案中,因媚外卖国,激起公愤,调任两 江总督,同治十二年(1872)病终南京。
准 要在 则 按没 来 照有 对 圣任 待 人何
的监 标督 准的 ,情 按况 照下 最, 高都
就是诚实、诚恳 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敬畏,不能无法无 天,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
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 的状态。 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 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品辄目 其材,悉当。”由 于曾国藩阅人无数,又注意观察,还经常总结、验 证,因而能够以知人闻名于世。
曾国藩识人之道
• 对“德”的重视
• 历代重才者所希求的最理想的人才,是德才兼备 的。曾国藩也一样,他评价、衡量一个人,首先 是看德,突出德的地位。曾国藩所谓的德,含义 甚广,具体而言,就是政治上忠诚、作风上质朴、 精神上坚韧不拔等。他称具有这些品德的人为 “血性男子”而极为称颂。
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藩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 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渡过,曾国藩也 没有忘记 ,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除了以上五个字之外, 他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