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案例
绿色壁垒报告案例分析
![绿色壁垒报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e8d0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d.png)
绿色壁垒报告案例分析绿色壁垒报告案例分析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护本国绿色产业和环境,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或阻碍进口的行为。
下面我们以中国对进口废纸实施的绿色壁垒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纸进口国之一,废纸被广泛用于造纸行业。
然而,在近几年,为了提高新闻纸、书写纸的品质,以及保护国内环境,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绿色壁垒措施,对进口废纸进行限制。
案例分析:1.绿色壁垒的理由:中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保护的需求,进口废纸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二是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废纸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国内造纸企业的重要补充原料,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对废纸的进口进行限制。
2.绿色壁垒的措施:中国对进口废纸实施的绿色壁垒措施主要包括:实施进口废纸中有害物质的严格检测,如有毒有害物质超出标准则禁止进口;加强对进口废纸的执法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鼓励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的发展,降低对进口废纸的依赖。
3.影响分析:中国对进口废纸实施绿色壁垒,一方面对国内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对外国废纸生产国和进口商来说,将增加进口废纸的限制和成本,对废纸出口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建议:对于中国而言,实施绿色壁垒是一种保护环境和产业的有效手段,但也需要注意平衡国内环境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建议中国在实施绿色壁垒的同时,加强与废纸出口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标准,避免过度限制和贸易摩擦的产生。
总结:通过对中国对进口废纸实施绿色壁垒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全球环境和贸易保护的趋势下,各国需要权衡保护环境和保障贸易的平衡,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并确保绿色壁垒措施的公平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PPT课件
![《绿色贸易壁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e9ca6302020740bf1e9b2b.png)
小组成员
学号 200804004 200804055 200804028 200904044 200904097 200904109 200904007 200904036
姓名 黄明聪 胡春苑 李光歌 邹钧乐 邓硕 贾燕南 吴红霞 赵岚
院系 经融0801 经融0801 经融0802 经0901 经0901 经0901 经0903 经0903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 垒
绿色贸易壁垒
简称绿色壁垒,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 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 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 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 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 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 施。
绿色贸易壁垒
1.绿色壁垒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2.绿色壁垒措施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3.绿色壁垒措施具有动态性
频率: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绿色壁垒影 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 占1999年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 响的达6790亿美元,占13%。全球共计有 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壁垒措施
内容提要: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Hale Waihona Puke 1.名义上的合理性 2.形式的合法性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5.较强的技术性 6.技术要求的相对性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1.环境附加税 2.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3.产品加工标准制度 4.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6.绿色补贴制度
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绿色壁垒而产生的贸易壁垒案例:
1.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 过了本国规定;
贸易技术壁垒案例介绍60例
![贸易技术壁垒案例介绍60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0cf55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f.png)
贸易技术壁垒案例介绍60例贸易技术壁垒案例介绍60例上海市标准化协会WTO/TBT咨询中心编者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贸易技术壁垒也已成为重要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排斥外国产品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今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
从下面介绍的60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贸易技术壁垒具有针对性、隐蔽性、可操作性和限制性极强等特点,它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家庭,我们应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他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以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一、法规壁垒案例1.美国的肉类批发法规定,凡进口肉类必须符合美国标准,这是对向美国出口肉类的国家的一项技术壁垒。
美国进口牛肉,每当进口量超过本国产量的7%时,美国牛肉商就要求政府实行保护。
1970年10月,美国曾以所谓卫生标准不符合要求为借口,限制了从澳大利亚进口牛肉。
2.由于欧盟未执行世贸组织关于反对欧盟禁止进口经激素处理牛肉的裁决,且实施这项禁令达10年,世贸组织于1999年7月裁定,美国和加拿大可分别获1.168亿美元和1130万加元的损害赔偿。
美国宣布,从1999年7月29日起对价值1.168美元的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这些商品包括丹麦火腿、法国馅饼、意大利蕃茄和德国肉汤等。
3.1990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认为其在东太平洋地区没有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捕捞金枪鱼,而是采用拖拉大围网捕捞,结果捕获珍贵动物海豚的数量超过美国船只的1.25倍。
4.1999年,由于发现WIN98操作系统会根据计算机硬件配置情况,生成一串与用户、地址相关的全球唯一的识别码,通过WIN98的注册程序自动传送到微软网站上;即使用户指明不要这样做,注册程序还是会在用户不知晓的情况下悄悄发送这些信息;IntelⅢ的电脑会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通过互联网把该机型号、所在位置、机主等基本信息反馈到Intel公司的未用数据库中。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f583dcad51f01dc281f19c.png)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环境标志【案例1】随着国际环境公约的频繁出台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修订环境与贸易法规,并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了环境标志("绿色标志"),这无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
但是,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不同,有可能对外国商品的市场准入需求构成贸易壁垒或被新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从而必然引起种种的贸易纠纷,尤其威胁和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据统计,因发达国家绿色标志的广泛使用,至少影响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
欧盟一些国家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漂白剂、染色剂等提出较高环保要求)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
如厦门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盟的丝绸由于此标志的实施而出口量大大下降。
【案例2】1996年-2003年6月,我国仅有38家纺织服装企业获得环境标志认证。
对此,专家指出,我国服装企业积极应对外贸“绿色壁垒”,实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意义重大。
目前欧盟及各成员国或相关组织构筑“绿色壁垒”的速度正在加快。
仅在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去年以来就有10余项新的法规、指令或标签标准出台。
其中涉及面较广的主要有:关于禁用偶氮染料的欧盟指令、关于纺织品生态标签标准的欧盟委员会决定、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蓝色素”的欧盟委员会指令等。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于规范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面对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地欧盟、日本及美国市场,企业必须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方位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申请国际认证。
绿色包装制度【案例3】有些国家为强制实施再循环和再利用相关法律,建立了绿色标签制度,无绿色标签包装的产品禁止进口。
1998年,美、加、英、欧盟等相继以天牛虫问题为由,禁止我国所有未经熏蒸处理的木制包装进入其境内,这一规定使包装成本增加了20%,并影响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第五章绿色壁垒
![第五章绿色壁垒](https://img.taocdn.com/s3/m/6d8bbee59b89680203d82510.png)
3.引入外资,师夷长技 生态壁垒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建立、用来对付发展中国家 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直接引入这些发达国 家的外资,学习它们的长处,就能一下子缩短这方面差距, 从而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例如,浙江省长兴县针对我国茶叶出口处处碰壁的现实, 和日本合资成立了英特茶叶公司。面对近乎苛求的企业管 理要求,当地几乎所有茶农都感到难以应付:从茶园耕作 到采茶机、修剪机的清洗,从施肥的品种、施肥量到病虫 害的防治措施,以及责任人……都要定时记录。 1998年, 茶场进行改造,茶树株高70~80厘米,完全符合我国国内 要求,可是日本专家却要求再深修15厘米,眼巴巴地要损 失好几百吨茶叶,几乎惹恼了当地茶农。 令这些茶农没想到的是,2000年产出期到来时,长出的 茶叶芽粗壮、持嫩性好,出口价格翻了好几番,一年抵得 上几年收成,茶农们不得不心服口服。从此,该县的茶叶 出口量连年上升。茶叶出口的贸易壁垒,就这样被轻而易 举地攻破了。
第一节生态壁垒现状
一、生态壁垒,正在呈全球化趋势 生态壁垒,是生态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 垒、环保壁垒、绿色壁垒、环境贸易措施、生态 措施、绿色保护主义等。 1.生态壁垒的基本含义 主流观点认为,生态壁垒是一些国家在国际贸 易领域,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 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 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进口国的目的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国家,
浙江省长兴县是青梅出口大户,主要出口 地是日本。2002年5月,该县青梅大丰收, 产量超过3000吨。可是日本企业考虑到原 材料成本和制作流程等因素,把青梅收购 标准从原来的每颗重20克下调到16克,仅 仅是这个不起眼的4克,就轻而易举地让该 县的青梅价格从原来的每500克1.8元猛跌 到0.1元以下!
绿色壁垒新闻案例
![绿色壁垒新闻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b9e6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9.png)
绿色壁垒新闻案例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根据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的贸易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针对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限制,以保护本国环境和健康利益。
然而,一些国家利用绿色壁垒对其他国家的商品施加不必要的贸易限制,从而导致贸易不公平。
本文将通过一个新闻案例来探讨绿色壁垒的影响和问题。
新闻案例:国针对国家的进口水果制定新的环境标准最近,国宣布制定新的环境标准,针对该国从一些特定国家进口的水果。
根据这些新的标准,进口水果必须符合更严格的环境要求,包括限制农药残留和使用可再生包装材料等。
这些标准被称为绿色壁垒政策,旨在保护该国的环境和公众健康。
然而,这些新标准对于特定国家的水果产业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条件。
这些国家的农民必须满足额外的环境要求才能出口水果,这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农民可以按照原有标准出口水果,他们的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优势。
这导致了不公平竞争,特定国家的水果无法与其他国家的水果竞争,影响了他们的出口业务和经济发展。
这项政策还引发了争议,因为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特定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水果设定更严格的标准,既不公平也违反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他们主张应该采取合作的方式,加强国际间的贸易规则和协调,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这些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非科学因素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这些新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科学证据。
他们指出,许多国家的农药限量和使用可再生包装材料的要求已经满足了国际标准,新的标准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贸易不公平和争议。
首先,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一套国际标准,以确保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保护。
其次,应该通过国际贸易机构和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贸易争议,确保公平竞争和贸易自由。
最后,特定国家可以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帮助其他国家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环境标准,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与发展。
绿色壁垒政策在环境保护的同时,往往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5403c6d5bbfd0a7956739d.png)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关税制度【案例1】美国对中国铅笔企业反倾销以及中国企业抗辩,这些年来可以算作"一年一度"的例行节目。
1993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盒装铅笔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上海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铅笔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频频抗辩成功,2005年甚至争取到0.15%的"零关税",2006年涉案的另6家公司在终裁中也拿到了12.37%至26.62%不等的单独税率,而其他所有铅笔企业都面临114.90%的高额关税壁垒。
受第一铅笔2005年"零关税"的激励,中国企业积极应诉。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铅笔生产和出口国,每年铅笔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7成左右,出口量则相当于国外总产量的1.5倍以上。
庞大的产销数量使得企业市场拓展的余地相当有限,因此维护现有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铅笔企业表示,由于美国每年的反倾销关税不尽相同,上上下下波动很大,使得他们的出口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
而且美国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实在很不公平。
【案例2】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案例3】美国“碳关税”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境调节关税”的法案(即“碳关税”),即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中国认为,“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3篇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a468c15acfa1c7ab00ccad.png)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3篇篇一:绿色贸易壁垒案例1、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服装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
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铅过度,白白损失10万多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在禁止生产和使用氟里昂之后,正着手对污染物控制采取新的行动,如联合国现已拟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议定书》初步草案,一旦通过,必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企业生产和商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欧盟一些国家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
如厦门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盟的丝绸由于此标志的实施而出口量大大下降。
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技术标准日趋复杂和严格,其中食品的环境技术标准是最高的,各国政府尤其是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过去我国大量出口冻猪肉和冻兔肉到欧洲,现在都被禁止。
同样我国的很多纺织品由于环保原因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
产品包装方面,有些国家为强制实施再循环和再利用相关法律,建立了绿色标签制度,无绿色标签包装的产品禁止进口。
1998年,美、加、英、欧盟等相继以天牛虫问题为由,禁止我国所有未经熏蒸处理的木制包装进入其境内,这一规定使包装成本增加了20,,并影响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2、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
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
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又如我输日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共体国家的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过于苛刻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连已在美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其损失是巨大的。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11b7c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f.png)
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环境或生产者利益而设置的对
进口商品的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壁垒。
这些壁垒可能会对跨境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
首先,欧盟对进口木材产品的监管就是一个典型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欧盟为
了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制定了《欧盟木材法规》,要求所有进口木材产品必须符合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包括木材的来源、采伐方式、运输过程等。
这些要求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木材生产商来说,增加了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也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
其次,美国对进口食品的农药残留限制也是一个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
美国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境保护局(EPA)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制非常严格,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由于农药残留超标而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这就迫使这些国家的农民不得不改变农药使用方式,增加了生产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日本对进口废电子产品的处理要求也是一个典型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日本环境部门规定,进口的废电子产品必须符合日本的废物处理标准,否则将无法进入日本市场。
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处理废电子产品,否则就无法将这些产品卖给日本。
综上所述,绿色贸易壁垒对于跨境贸易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一些
国家出于保护环境和生产者利益的目的设置这些壁垒,但是这些壁垒也可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绿色壁垒案例范文
![绿色壁垒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d8c0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9.png)
绿色壁垒案例范文绿色壁垒是指通过环境和社会标准,限制或排斥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以保护本国企业和消费者。
这种做法通常与保护主义政策和贸易壁垒相结合,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侵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绿色壁垒案例屡见不鲜,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壁垒案例是中国对于进口废弃物的限制。
过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纸进口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三、然而,由于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决定限制进口废弃物的数量和种类。
2024年,中国宣布禁止进口24种废品,包括废纸、废塑料和废金属。
这一政策措施对于全球废弃物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废品出口商来说,他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市场。
然而,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种壁垒是一种保护主义政策,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他们认为,绿色壁垒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限制了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此外,绿色壁垒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造成不利影响,他们可能无法满足发达国家的环境和社会标准。
然而,绿色壁垒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各国有责任保护其本国产业和环境资源。
绿色壁垒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更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型。
此外,绿色壁垒也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他们购买的产品符合环保和社会责任要求。
综上所述,绿色壁垒在全球化背景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贸易政策。
尽管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合理地使用和执行绿色壁垒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本国产业与消费者的权益。
当然,在实施绿色壁垒时,需要谨慎考虑贸易自由化原则,并努力降低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
我国果蔬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及对策研究
![我国果蔬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d493a2f524ccbff12184d4.png)
引言一、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实施的绿色壁垒发达国家制定的农药残留标准越来越苛刻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检验项目名目繁多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复杂多变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绿色壁垒将减缓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绿色壁垒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绿色壁垒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绿色壁垒弱化了入世给中国农产品带来的既得利益三、案例一日美成为我国果蔬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主要地区日美设臵的“绿色壁垒”给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四、案例二绿色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关于湖南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几点建议五、我国农产品规避“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规避“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具体措施我国果蔬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及对策研究[摘要] 当前,日本及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绿色标准”,构筑“绿色壁垒”。
农产品是我国遭受绿色壁垒影响的主要产品,其中蔬菜水果类遭遇日本和美国的“绿色壁垒”的案例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果蔬产品的正常出口贸易。
本文以蔬菜水果产品为例,通过分析日美两国的绿色技术标准,以及对该行业的生产、加工及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果蔬产品,日本,美国引言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农产品关税的不断降低,国际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争夺国际农产品市场,在WTO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采取了极其隐蔽的方式来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绿色壁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
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立足以下两点:一是绿色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各国采取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二是绿色壁垒的性质,即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
绿色壁垒 新闻案例
![绿色壁垒 新闻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7e7c0c62cc58bd63186bd97.png)
绿色壁垒新闻案例1)闽茶出口再遭绿色壁垒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闽茶可谓是香飘海外,但随着我国茶产业的大面积扩张及进口国对茶叶质量要求的提高,福建省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指标多、变化快,使福建省茉莉花茶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均受到影响。
据悉,针对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福建省有关方面已经展开调研,或将予以立法规范。
业内人士则建议,为规避出口风险,茶企应实现从供应商向销售商的转变。
日前,记者从业界了解到,2010年闽茶出口总体形势不错。
来自海关方面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上半年福建省出口茶叶7922吨,同比增长2.9;价值3031万美元,增长18.7。
其中6月份出口茶叶1680吨,同比增长17.6,环比增长22,是上半年出口量最多的月份。
日本是福建省茶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上半年福建省共对日本出口茶叶4518吨,增长1.8;对香港出口1626吨,微降2.4;两者合计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77.6。
福建省茶叶拓展欧盟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对欧盟出口茶叶348吨,大幅增长1.7倍。
而乌龙茶是福建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品种,共出口5816吨,占总量的73.4,花茶、绿茶分别出口1132吨、748吨。
“虽然去年下半年的相关数据还没有最后统计出来,但发展形势还是不错的。
”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泉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遗憾的是,今年闽茶在出口上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个别茶叶品种在出口时还是遭到‘绿色壁垒’的困扰。
由于今年以来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指标多、变化快,福建省茉莉花茶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均受到较大影响,有的企业还多次遭遇茶叶被退回。
”据介绍,近年来,“福州茉莉花茶”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已有所提升,但由于缺乏知名茶叶品牌,且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制作工序繁杂,因此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茶农增收也受到影响,一旦遭遇“绿色壁垒”,将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伤害2)其他国家的借鉴美国美国一直倡导“绿色新政”。
绿色壁垒案例
![绿色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ed89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5.png)
绿色壁垒案例绿色壁垒,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式,对外来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或者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贸易壁垒。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绿色壁垒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电子产品的绿色壁垒案例。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进口电子产品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例如对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
这些限制使得一些外国企业需要对其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以满足进口国的环保标准。
这种绿色壁垒不仅增加了外国企业进入该市场的成本,也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农产品的绿色壁垒案例。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对进口农产品提出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和生产环境标准。
这些标准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为它们无法达到这些严格的标准。
这种绿色壁垒不仅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也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碳排放的绿色壁垒案例。
一些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进行了限制。
这意味着一些高碳排放产品的生产国需要改变其生产方式,以减少碳排放,才能进入这些市场。
这种绿色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平衡。
总的来说,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既可以被用作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的手段,也可以被用作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
然而,绿色壁垒也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甚至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和合作,解决绿色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公平和可持续的国际贸易发展。
绿色壁垒案例
![绿色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36b8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5.png)
绿色壁垒案例绿色壁垒是指一种通过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或者排斥的一种贸易壁垒。
这种壁垒形式的出现,对于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绿色壁垒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电子产品的案例。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于进口电子产品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例如对于电子产品中使用的有害物质的限制。
这种限制导致了一些外国企业在进入这些国家市场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进,以符合当地的环保标准。
这种绿色壁垒的出现,一方面保护了当地环境,另一方面也对外国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贸易壁垒。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农产品的案例。
一些国家对于进口的农产品提出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或者对转基因农产品进行限制。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农产品的市场,但同时也对外国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这种绿色壁垒的出现,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农业出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纺织品的案例。
一些国家对于进口的纺织品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例如对于纺织品中使用的染料和化学品的限制。
这种限制导致了一些外国纺织品生产商需要对产品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地的环保标准。
这种绿色壁垒的出现,一方面保护了当地纺织品产业,另一方面也对外国纺织品形成了一定的贸易壁垒。
综上所述,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形式,对于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产业和环境,但同时也对外国企业和产品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各国应该在制定绿色壁垒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影响,避免形成过度保护主义的倾向,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37fc2215f0e7cd1842536a1.png)
绿色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壁垒简介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 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 措施。 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此的 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 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 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 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 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 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技术贸易壁垒案例 一
美国从1968年开始研HDT研 制一开始充分应用数字压缩 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利用现 有的TV设施和传送和播送问 题。为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 会(ECC)规定:
1、美国的HDTV应当利 用现有的地方广播电视设施 播送;
2、USA的HDTV必须与 现有的普通电视机和电视节 目兼容。
这两条“合理”的规定, 一举把日本和欧盟的HDTV 技术排斥出美国市场。
目前国际上已有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但 我国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PFOS控 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
技术贸易壁垒发展前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贸易中涉及的 各种技术问题将更加复杂,同时消费者对 商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严 格,对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高技术 含量的测试和检验检疫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给一些国家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国 际贸易限制甚至贸易歧视提供更精确的数 据。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断激烈的 国际市场竞争,也使得国家间的贸易保护 手段花样翻新。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使有关 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不断升级,越来越成 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制作人:肖文
技术贸易壁垒简介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 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 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 (合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
绿色壁垒案例及分析
![绿色壁垒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3ef6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f.png)
绿色壁垒案例及分析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和生态系统,对进口产品设置的一系列环境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可能包括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原材料、排放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对外国产品的进入构成一定的障碍。
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但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绿色壁垒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案例,某国家对进口木材产品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木材产品必须符合该国的森林认证体系,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一举措导致了该国木材产品的进口量大幅下降,同时也对出口国的木材产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析,这个案例中,该国对进口木材产品实施的环保标准形成了一道绿色壁垒,限制了外国木材产品的进入。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该国的森林资源和环境,但同时也对出口国的木材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出口国的木材产品如果不能满足该国的环保标准,就无法进入该国市场,从而影响了出口国的出口量和经济利益。
应对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出口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绿色壁垒的影响。
首先,出口国可以加强与进口国的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环保标准和认证体系,以便出口国的产品更容易进入进口国市场。
其次,出口国可以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环保技术改造和升级投入,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以满足进口国的环保要求。
此外,出口国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更多的出口市场,以分散对某一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降低出口风险。
总结,绿色壁垒作为一种环保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面对绿色壁垒时,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等方式来应对,从而减少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
同时,各国也应该在制定环保标准时,充分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公平,避免过度保护本国市场而对其他国家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
只有在共同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绿色壁垒所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的国际贸易发展。
中国绿色壁垒案例
![中国绿色壁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a2bf8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9.png)
中国绿色壁垒案例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政策,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保监管、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和加大对进口商品的绿色要求。
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中国对进口废物的限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物进口国,大量废物的输入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24年开始实施了国家级进口废物禁令,限制了多种废物的进口。
这项政策对废物进口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废纸为例,中国过去是全球最大的废纸进口国,约有50%的全球废纸流入中国。
然而,自废纸进口禁令实施以来,许多国内纸厂被迫转向绿色生产,提高自身的资源利用效率。
这将推动纸厂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例如水洗废旧纸张、降解污泥等。
这一政策还促进了国内回收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废物资源化利用。
另一个案例是中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中国绿色壁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产品认证体系。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认证和检测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这对进口食品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进口商需要对其产品进行绿色认证,以符合中国市场的要求。
这要求他们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整,确保符合环保标准和质量要求。
例如,进口蔬菜可能需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进口肉类可能需要进行兽药残留检测。
这些额外的要求增加了进口商的成本和时间。
然而,中国绿色壁垒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机会。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开发绿色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例如,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之一、通过推动国内绿色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希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总结来说,中国绿色壁垒的案例包括对进口废物和食品的限制和要求。
这些壁垒推动了本土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了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然而,这一政策也给进口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他们改变生产过程和调整产品质量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5403c6d5bbfd0a7956739d.png)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关税制度【案例1】美国对中国铅笔企业反倾销以及中国企业抗辩,这些年来可以算作"一年一度"的例行节目。
1993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盒装铅笔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上海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铅笔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频频抗辩成功,2005年甚至争取到0.15%的"零关税",2006年涉案的另6家公司在终裁中也拿到了12.37%至26.62%不等的单独税率,而其他所有铅笔企业都面临114.90%的高额关税壁垒。
受第一铅笔2005年"零关税"的激励,中国企业积极应诉。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铅笔生产和出口国,每年铅笔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7成左右,出口量则相当于国外总产量的1.5倍以上。
庞大的产销数量使得企业市场拓展的余地相当有限,因此维护现有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铅笔企业表示,由于美国每年的反倾销关税不尽相同,上上下下波动很大,使得他们的出口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
而且美国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实在很不公平。
【案例2】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案例3】美国“碳关税”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境调节关税”的法案(即“碳关税”),即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中国认为,“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壁垒案例1、最近,在美国,西欧主要国家以及日本之间,又展开了建立汽车贸易壁垒的新较量,这标志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
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长期受到顾客的欢迎,日本轿车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是美欧企业在日本市场份额的几倍。
欧盟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
新的环境保护际推要求,到2008年。
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冲着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
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
但是不明确表示保证届时达标。
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
据分析,由于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
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在1999年3月19日,日本政府与欧盟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谈判破裂后,日本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实施“歧视性”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
在1999年4月1日实施的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
具体规定是:两人(按110千克计)乘坐时总质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汽油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的相当车型节能17.7%;同期 1000-1249千克的轿车,要节能25.7%;1250-1499千克的轿车要实现30%以上的节能;1500-1749千克以上的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分别实现节能24%和9.7%。
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轿车在日本市场有近90%属于1250千克以上的范围,即几乎所有的美欧轿车都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更加严格的节能要求;而日本车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是轻型和微型车,因此受此修正法案的影响就没有外国企业那样大。
美国政府今年3月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意见书,该意见书指出,日本单方面提高汽车节能标准是直接阻碍国外汽车进口的不正当行为。
要求世贸组织正式调查。
2、为保护环境,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已禁止了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其中包括DDT和六六六等农药。
由于食品受到污染,许多国家提出了很高的卫生要求。
1991年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订有法定的限量标准;不少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含量、化肥使用、微生物污染、动物饲料及添加剂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有的国家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由禁止进口裘皮、毛皮、鲸皮产品。
美国宣布禁止从加拿大进口石棉;德国根据《危险物质使用条例修订草案》规定在1994年全面禁止进口、制造和使用石棉,并敦促其它国家在欧洲范围内禁止使用石棉。
1990年美国根据保护海洋哺乳动物法,以保护海豚为由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
废弃的塑料包装材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了难以处理的垃圾,构成“白色污染”。
为保护环境,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包装提出了可回收利用、循环使用、自然化解等新的要求,这使得许多产品进入其传统市场时产生困难,贸易争端也随之而起。
3、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服装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
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铅过度”,白白损失10万多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在禁止生产和使用氟里昂之后,正着手对污染物控制采取新的行动,如联合国现已拟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议定书》初步草案,一旦通过,必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企业生产和商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4、欧盟一些国家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漂白剂、染色剂等提出较高环保要求)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
如厦门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盟的丝绸由于此标志的实施而出口量大大下降。
5、各国对进口产品的环保技术标准日趋复杂和严格。
食品的环境技术标准是最高的,各国政府尤其是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过去我国大量出口冻猪肉和冻兔肉到欧洲,现在都被禁止。
同样我国的的很多纺织品由于环保原因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
6、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其中将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
通过贸易限制来达到环保法规实施的目的。
特别是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将禁止受控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受控物质大部分是基本化工原科,如制冷剂、烷烯炔化工产品等,由于用途广泛,因而影响面非常大。
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公约将禁止虎骨、象牙等贸易,因此,我国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如象牙雕刻已不再有市场。
7、随着国际环境公约的频繁出台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修订环境与贸易法规,并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了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无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
但是,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不同,有可能对外国商品的市场准人需求构成贸易壁垒或被新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从而必然引起种种的贸易纠纷,尤其威胁和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据统计,因发达国家绿色标志的广泛使用,至少影响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
8、产品包装方面,有些国家为强制实施再循环和再利用相关法律,建立了绿色标签制度,无绿色标签包装的产品禁止进口。
1998年,美、加、英、欧盟等相继以天牛虫问题为由,禁止我国所有未经熏蒸处理的木制包装进入其境内,增加包装成本20%,影响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9、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
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
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仅检9个项目);又如我输日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全国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共体国家的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过于苛刻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稻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查封,连已在美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其损失是巨大的。
诸如此类,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我国有不少农产品和食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而遭拒收或卡关甚至退关或销毁,造成贸易障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
因此,在当今的农产品、食品贸易中,发达国家采取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是他们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的矛盾和焦点,虽都集中反映在欧共体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决议”的达成尽管也反映了他们的妥协,但真正受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
如欧共体为其统一大市场所采取的282项贸易措施中,除食品卫生措施外,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就有81项(其中动物检疫63项、植物检疫18项)。
而且,这些新形成的欧洲统一的检疫标准均高于各成员国家原来的水平,这就给发展中国家设置了更高更多的贸易障碍,其受害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10、各国都有针对进口产品的从产品本身到产品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整个过程的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1996年8月1日,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我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进入其市场,至今尚未解禁,每年损失达数亿美元;另外,条件近乎苛刻的美国FDA检验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出口。
11、美国对进口商品的要求,专门制定了各种法律条例,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每月被FDA 扣留的各国进口商品平均高达3500批左右。
如1989年,FDA因发现中国蘑菇罐头中存在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而自动扣留了中国蘑菇罐头。
12、1996年10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的魁蛤被日本食品卫生检疫部门检测出麻痹性贝毒的含量超标。
这批货是10月13日以后运到日本的,为此,日本厚生省生活卫生局要求全日本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对1996年10月1日以后到日本的中国产双壳贝类中所含麻痹性贝毒的安全性实施全面性检测,出现毒素超标问题将直接报告厚生省。
同时,日本厚生省颁布命令修改对中国产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测范围,修改后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检测范围扩大到中国各海域捕捞的全部双壳贝类。
此前,日本卫生检疫部门只对辽宁半岛东部沿岸捕捞的魁蛤、莱州湾捕捞的扇贝实施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13、1989年起,加拿大开始对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的蘑菇罐头进行批批抽检,并列入进口警告清单。
1995年3月,加拿大颁布了关于进口罐装食品的视检议定书,规定不能有一听存在严重缺陷。
虽然理论上适用所有进口商、制造商,但实际操作中对当地产品基本不检,其他国家仅抽检,对中国则批批检。
14、1999年6月初,我国出口到欧盟某国的一批机械产品,因其木质包装材料不符合欧盟的检疫标准要求,欧盟单方面采取紧急措施,致使我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受阻。
15、复杂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例如,1998年9月,欧盟曾派专家考察团来华考察后,在所完成的报告中认为,中国的防疫检疫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从而继续禁止中国向欧盟出口禽肉。
16、从1999年1月1日起,欧盟贸易委员会对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第三国,都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对蜂蜜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否则欧盟将禁止该国蜂蜜进口。
蜂蜜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1996年出口量约为10万吨。
其中40%销往欧盟国家,年创汇达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97年的出口量下降到4.8万吨。
1998年又比1997年有所减少。
据了解,蜂蜜产品直接涉及人类安全卫生,各国对此十分敏感。
自80年代日本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90年代初欧洲提出杀虫脒的限量要求之后,我国对养蜂技术作了许多改进,已停止使用杀虫脒等高强留量的敏感药品。
但是,由于卫生监控体制不够健全,一些蜂农对抗生素、螨克等药物使用量、使用方法不当,出口蜂蜜中残留药物超标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欧盟是我国蜂蜜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当前我国蜂蜜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欧盟又将蜂蜜列为80%的植物性产品和20%的动物性产品,并依据其1996年4月29日制定的96/23EC指令性文件,实施对蜂蜜产品的卫生监控计划,对四环累、链霉素、磺胺、螨克等药物和杀虫剂提出严格的限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