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杰出的历史代表人物
徽商四大历史人物典故 胡雪岩 李宗媚 江春 张小泉
徽商的经典历史人物在过去留下了太多值得思考的经历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反思徽商在中华大地上的商业实践和管理智慧综编|本刊记者 王涛明清时期,有句民谚叫“无徽不成镇!”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形成不了城镇。
一旦徽州人进来,他们就能把小村落打造成大市镇。
这是徽商的能力,也是徽商吃苦耐劳精神的体现。
而徽商的称雄,与徽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及外在机遇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徽商历经艰辛而发迹后,十分重视以利践义——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是徽商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勇于担当的善品格和正能量,才是徽州大地能够孕育出众多名儒巨贾、诞生大量百年老字号的重要原因。
谈及徽商,自然要谈一谈其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值得思考的经历。
至今仍有“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之说。
为此,我们精选了四个典型的徽商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反思徽商在中华大地上的商业实践和管理智慧。
中国最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是徽州绩溪人,跟许多徽州人一样,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不得不外出打工。
他先是到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因为勤奋,肯吃苦,深得店主器重,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掌柜。
后依靠王有龄、左宗棠等清廷重臣,走上亦官亦商之路。
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他从一个在钱庄里跑堂的伙计,发展到成为在全国有20余处分号的“阜康”钱庄的东家,同时兼营药材、丝茶等事业的庞大商业帝国,胡雪岩身上集中体现了徽商聪明、踏实、会抓机遇等特点,其个人资金最高时达2000万两白银以上,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
同治年间,新疆动乱,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时清朝廷国库空虚,根本无力承担巨额军费。
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可是当时借外债很难,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
徽州商人(下)
第五章徽州商人(下)上一讲中我们讲到了在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和晋商一起称雄商界长达三百余年。
在当时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叫“钻天洞庭遍地徽”,就是说洞庭商人善于钻营,而徽州商人活动范围广泛。
明朝学人谢肇浙在他的著作《五杂俎》里说道:富室之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就是指徽商、山右则指山西。
在徽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商人。
其中不乏“富可敌国”、“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的典范。
他们分别是江春、鲍漱芳、胡雪岩。
江春,歙县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客居在扬州业盐的巨富。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是他耗资不计其数组织接驾,当时所谓“江春大接驾”。
直到今天扬州城内还流传着他“一夜堆盐造白塔”的故事,话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在扬州瘦西湖游览时,说如果瘦西湖边有一座和京城一样的白塔就更完美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江春花重金买通乾隆身边的太监,野史上是这么说的:“询帝之左右,知其形状,一夜之间以白盐造塔”。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足以反映江春的富有程度。
同时乾隆皇帝还赐他“布政使”的头衔。
当时官居二品,相当于今天副省长的职位。
他本人也已“布衣结交天子”深感荣耀。
另外江春还和我国京剧的产生有很大的关联,乾隆五十五年,他八十大寿的时候,民间组织戏班进京献寿。
江春家里“春台班”与当时的和春,三庆,四喜“四大徽班进京,导致后来京剧产生的重大事件。
鲍漱芳,是歙县棠樾村人,与江春是同时期人物,也是大盐商。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乐善好施。
据有记载的账目称:嘉庆八年(1803年),清朝廷平定四川云南陕西三省叛乱,就是他出的军饷,嘉庆十年(1805年)洪泽湖坡堤,他捐米六万石,同年淮河水淹邵伯,他又捐麦四万石,救助是十万民众。
还在自己的家乡修道路,建书院、助婚丧等等,义行不可枚举。
深受皇帝的喜爱和时人的推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牌坊就是嘉庆皇帝恩准他建的,上面写着“乐善好施”几个大字。
乾隆还给他家祠堂,也就是今天歙县棠樾村的鲍家祠堂题了一副对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徽商徽商的定义徽商,又称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的总称。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的形成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
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
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
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
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崭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徽商
谢 正 安 生 平
19世纪60年代末期,太平天国战乱结束后, 19世纪60年代末期,太平天国战乱结束后,清朝又开 世纪60年代末期 商务奋兴” 外销“洋庄” 始“商务奋兴”,外销“洋庄”茶叶生意由低谷发展到高 当时“五口通商”的外贸出口格局已经形成。 潮。当时“五口通商”的外贸出口格局已经形成。东方明 珠上海逐步取代广州,成为我国茶叶外销的第一大口岸。 珠上海逐步取代广州,成为我国茶叶外销的第一大口岸。 上海外贸的兴起,在地理空间为徽商的振兴提供了条件。 上海外贸的兴起,在地理空间为徽商的振兴提供了条件。 过去徽商的茶叶出口须经广州“洋庄”输出, 过去徽商的茶叶出口须经广州“洋庄”输出,而徽州到广 州行程千里,产品从屯溪运至广州,历时近2个月, 州行程千里,产品从屯溪运至广州,历时近2个月,而从徽 州到上海,只不过2~3天功夫,减少了损耗, 2~3天功夫 州到上海,只不过2~3天功夫,减少了损耗,加速了资金周 使徽州茶叶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转,使徽州茶叶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徽州茶的销量不断攀 的茶叶生产。 时, ,有力地 了徽州地 的茶叶生产。 时, 兴茶 断, 的 当 断, , 年 在 溪 茶, 后, 茶,经加 后, 至 东运 销 。 大茶行” 年在 溪开 “ 大茶行”。不 ,又 在屯溪 地开 茶行 茶 。 茶行 务 展到上 地, 茶庄后, 海 运 东 口 地,在 了 的 茶庄后, 一。 成为徽州 大茶庄 , 方 大 一。
安徽
徽 商 简 介
徽商,即徽州商人,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 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 新安商人” 俗称“徽帮”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 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 亦儒亦商,辛勤力耕, 4/7, 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 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 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 休宁、 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shè)、黟(yī )、休宁、 ) 绩溪、 1949建国后 被划入江西)、 建国后, 绩溪、婺(wù)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 祁门。 祁门。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 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 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 葡萄牙等地。 葡萄牙等地。
中国十大商业杰出人物事迹
中国十大商业杰出人物事迹抱歉,我之前的回答有遗漏和不完整,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1.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2.沈万三:元末明初的著名商人,以经营农业和海外贸易而闻名。
他帮助朱元璋建设南京城,并捐献大量财富用于城墙修建。
虽然沈万三的财富和影响力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和猜忌,但他最终被流放到了云南。
3.张裕:中国葡萄酒业的奠基人之一。
4.严复:清末民初时期的商人和教育家,也是中国早期的出版业巨头之一。
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商业印刷机械厂,并经营了多家报纸和杂志。
5.宋庆龄:中国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业家。
6.陈寅恪: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商人。
7.郭庚茂:中国现代知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
他是广州恒宝集团的创始人,通过发展纺织业和房地产等行业,使恒宝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8.马化腾: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巨头之一,创立并领导着腾讯公司。
马化腾凭借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将腾讯打造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之一,并推动了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9.马云: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以开创性的商业模式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而著称。
马云通过打造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之一,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商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10.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以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而闻名。
任正非带领华为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之一,推动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崛起。
这些人物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商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是值得尊敬的中国商业人物。
徽商之裔——徽安人
徽商之裔——“徽安人”在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正义奋斗,宁死不屈的团队——“徽骆驼”,他们穷则思变,以一身正气在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称雄三百年!徽骆驼的足迹已被历史的风沙所淹没,但“徽精神”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让我们借着历史的浅浅夕阳,去追寻他们那已远去却烙刻在我们心灵里的深深足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先生的故乡,徽州的神山秀水养育了胡适的精灵。
胡适从“百花园中”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出自胡适的笔下,不管胡适走到哪里,他的心里都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胡适把一生献给了学术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说自己有愧于父母、族人和家乡,徽州是他心中梦境般的天堂,他那雅逸空灵的书法和绩溪的兰花有着怎样温暖的情愫。
美丽的徽州孕育了“徽文化”这支亮丽的奇葩。
精湛的徽建筑,活泼传神的篆刻,流芳百世的牌坊,深邃的徽学和自然创新的新安画派等。
嗅一嗅木雕,能嗅到历史和文化的气息。
那石面生出的青苔,色彩丰富如诗如画。
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回徽州。
每一个安徽人都是值得骄傲的,每一个安徽人都没有理由拒绝奋斗。
这不只是因为胡适,因为梦境般的徽州,因为绚丽多姿的“徽文化”,更是因为徽州走出来的“徽骆驼”,徽州带来的一股震撼我们心灵的精神“徽精神”,徽州创造了一群群风靡了半壁江山的古老雄风——徽州商人!徽州商人是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他们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应社会之需,或借助于政府的有力政策,或夹缝求生,以“富商致国”为己任,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最美丽的篇章。
他们千里迢迢,运粮输边,资助边疆战争。
在清政府时期,带着极高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精神,参与抵抗倭寇的侵入,并捐资捐物,他们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国家的安宁才有人民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有市井商业繁荣发展的欣欣场面。
徽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为徽商的子孙,愿像徽商一样,满怀民族觉悟和爱国精神,经商造福社会。
安徽徽商最有历史代表的是那几位
安徽徽商最有历史代表的是那几位徽商指的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的总称。
古代商帮很多都是家族式经营,所以就只稍微列举一些代表。
1、程十万徽商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合称。
程承津、程承海为宋初时祁门善和乡人,因经商至富。
乡人号为“程十万”,每称津为“十万大公”,海为“十万二公”,言其家资以万计也。
(《祁门善和程氏谱·足征录·书四府君派后》)。
他们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2、祝确祝确亦是承蒙祖业。
当时有“祝半州”之称。
不过最著名的是,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
3、马曰琯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
祁门人。
从小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很有诗才,与他弟弟马曰璐合称“扬州二马”。
为人慷慨,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
四库全书馆设立之时,他儿子捐书达到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
他应该算是徽州儒商代表了,《清史稿·文苑传》有马曰琯传,足证他的文名确为当时所重。
4、鲍漱芳清代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
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
之所以说他,是他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
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
而在嘉庆、道光年间,徽商整体已逐渐走向衰落了。
5、胡光墉字雪岩。
清代绩溪人。
他应该算是人们最熟悉的徽商了,一生跌宕起伏,白手起家,最终在贫困中离世。
集官商一身,御赐黄马褂,被誉为“红顶商人”,依仗左宗棠及其湘军得势,协助左创办福州船政局,在杭州的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与北京“同仁堂”一起平分中国药业秋色,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
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但是无可否认,他确实是中国商界的一个传奇。
徽商的历史和代表人物
徽商的历史和代表人物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
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绩溪徽商的兴起比徽州其它县要晚一些,当徽属各县之徽商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明代中叶,绩溪徽商才兴起,到清末蔚成大观。
绩溪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红顶巨商胡雪岩。
胡雪岩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
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
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
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
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
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
解放初期,胡练九提出在重点地区栽桑养蚕,逐步普及全县,并建议县人民政府利用龙川缫丝厂的设备筹建公私合营绩溪县缫丝厂,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丝业公司前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曾予以采访报道。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就出自绩溪徽商世家,胡适能成为一代文豪、国际著名学者和新文化、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集徽商文化、儒学精神和西方先进思想之大成,厚积薄发、推陈出新。
徽州名人知多少
徽州名人知多少分类: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解析: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 ... 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
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
《宋史》有传。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 ... 。
婺源县人。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
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
《朱史》有传。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
字汝思。
屯溪区人。
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着书。
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 ... ,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徽商的历史和代表人物
徽商的历史和代表人物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
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绩溪徽商的兴起比徽州其它县要晚一些,当徽属各县之徽商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明代中叶,绩溪徽商才兴起,到清末蔚成大观。
绩溪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红顶巨商胡雪岩。
胡雪岩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
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
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
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
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
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
解放初期,胡练九提出在重点地区栽桑养蚕,逐步普及全县,并建议县人民政府利用龙川缫丝厂的设备筹建公私合营绩溪县缫丝厂,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丝业公司前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曾予以采访报道。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就出自绩溪徽商世家,胡适能成为一代文豪、国际著名学者和新文化、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集徽商文化、儒学精神和西方先进思想之大成,厚积薄发、推陈出新。
徽商的人物故事
徽商的人物故事
徽商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代表之一,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
以下是几个徽商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商业世界中的才华和成就。
1. 胡雪岩
胡雪岩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徽商,他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县,自幼家境贫寒。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成为了一位富有的商人和政治家。
胡雪岩在商业活动中非常成功,他经营着丝绸、茶叶和棉布等行业,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曾经捐赠过大量的钱款和物资,帮助过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2. 鲍漱芳
鲍漱芳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徽商,他出生于安徽徽州歙县,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创造力的商人。
他主要经营茶叶和丝绸等行业,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商人之一。
鲍漱芳在商业活动中非常成功,他的商业帝国扩展到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
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曾经捐赠过大量的钱款和物资,帮助过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3. 徽州三杰
徽州三杰是指清朝时期的三位徽商,他们分别是胡雪岩、鲍漱芳和程家祥。
这三位徽商在商业活动中都非常成功,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聪明才智,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商人之一。
徽州三杰在商业活动中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他们主要经营茶叶、丝绸和棉布等行业,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们还热心公益事业,曾经捐赠过大量的钱款和物资,帮助过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以上是几个徽商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商业世界中的才华和成就。
徽商在古代商业活动中表现出色,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当代的人们去追求卓越。
徽州有哪些名人?
理学大师朱熹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宋代人。
祖籍为原属徽州的婺源,他出生于福建尤溪。
徽州曾称新安,汉代又属于丹阳郡,朱熹因而常自署“新安朱熹”或“丹阳朱仲晦”。
他仕途不顺,只担任过五六个小官职,时间仅有七年。
但他的学问之深与著作之多都超过很多前人。
他在经学、史学、文学及自然科学等都有独特贡献,在哲学与教育两个方面更有卓越成就。
特别是他对萌芽于中唐韩愈、李翱、柳宗元,发展于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新儒学,也即和合儒、释、道之精华的理学,做了集大成的工作,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理学体系。
他一生从事教育四十多年,修复了二十多所书院。
从之受业的门徒与私淑的弟子加上慕名求教的人,数以千计。
其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他的教育事业和他的学术成就也大大丰富了徽州文化。
医学名家汪机徽州从北宋到清末,著名医学家有五百多人,著刻医书四百多部。
明清时期,全国医学鼎盛,徽州医学尤享盛名。
其中汪机可称代表人物。
汪机(1463—1539年),明代祁门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
一生深研《黄帝内经》及金、元四大医家,取各家之长,完成自己的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
他的著作有《医学原理》、《石山医案》、《外科理例》、《本草会编》、《脉诀刊误集解》、《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医谈》等近80卷。
其中《石山医案》乃其弟子陈桷所辑,此书影响最大,并曾流传海外,为日本医学界所重视。
《医学原理》则体现了汪机的医学思想,《外科理例》在《明史》内有记载。
他一生治愈病人无数,治病常能出奇取胜。
他与当时吴县的张颐、杞县的李可大、常熟的缪希雍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医,并为新安医学的奠基人。
数学家程大位明清之际,徽州的程大位、戴震、汪莱等人对传承中国传统数学和为清末中西数学的交融发挥了很大作用,而成就最大的是程大位。
程大位(1533—1606年),明代休宁人,字汝思,号宾渠。
出生于徽商家庭。
徽商中有哪些“大人物”
徽商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人才辈出,不同行业有不同代表人物,如清代著名徽商江春、汪裕泰茶庄创始人汪立政、上海典当业领袖余之芹、上海布业领袖汪宽也,其中的佼佼者则非红顶巨贾胡雪岩莫属。
胡雪岩胡雪岩(1823—1885年),名光墉,字雪岩,以字行,绩溪胡里村人,晚清大徽商。
胡雪岩14岁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积累本钱之后,自己独立经营钱庄。
他以杭州经营的钱庄为本业,扩展至当铺、房地产,也触及盐业、茶业、布业等,以至军火事业。
胡雪岩的两大主要事业:一是在各省设有二十多个支店的阜康钱庄,另一是在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创建国药号胡庆余堂。
同治五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胡雪岩在上海为他办理采运和订购军火,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
胡雪岩积功升迁至布政使衔,从二品官阶,所戴朝冠顶上饰以镂空珊瑚,俗称“红顶子”,故又被称为“红顶商人”。
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投资两千万两银屯积生丝,垄断居奇,洋商被彻底激怒,“共誓今年不贩生丝”。
胡雪岩放了一年的生丝不得不折本出售,损失八百万两。
胡雪岩缺乏现金,无奈之下从自己的钱庄,调现银八十万两周转。
消息传出,一时人人都传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挪用阜康存款,挤兑首先发生在杭州府,随后导致各地皆发生挤兑风潮。
光绪十年(1884年),阜康票号彻底破产,负债累累,次年冬天胡雪岩在孤寂潦倒中去世。
江春江春(1720—1789年),字颖长,号鹤亭,由于行盐的商号为“广达”,又称江广达,歙县江村人,清代著名徽商,为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
江春出身盐商世家,在父亲去世后接任两淮总商。
他广交官府王侯,熟悉盐法,精通商务运筹,先后蒙乾隆皇帝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等头衔,举荐至一品,并赏赐顶戴花翎,为当时盐商仅有的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江春家里的戏班“春台班”,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与“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一道,奉旨入京,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祝寿演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亦是导致京剧诞生的重大事件。
徽商代表
晚期徽商
• 胡雪岩 • 名光墉,字雪岩,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 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 • 胡雪岩以杭州经营的钱庄为本业,发迹后 扩展至当铺、房地产,也触及盐业、茶业、 布业、航运、粮食买卖和中药行、甚至军 火等事业。
• 发达期 • • 1866年: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 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 • 1872年:出面举债,供应左宗棠西征新疆军费。 • 1877年: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 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 • 1878年:55岁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 业。 • 1881年:58岁向英商渣打银行借外债助左宗棠 西征军,左宗棠战胜,胡被授予布政使衔(三 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 并总办“四省公库”。
• 近高的儿子树庭受业时(一七三六年至一 七九六年),适逢清乾隆南游至杭,曾微 服到店买剪,事后责成浙江专办贡品的织 造衙门,进贡张小泉剪刀为宫用之剪,从 此声誉更盛。 • 嗣后相继传载勋,再传利川,又传至永年 时,因永年年幼,(一八七六年)由其母 孙氏掌管。光绪十六年,孙氏为了控告别 人冒牌拦轿告状,知县束允泰出布告,题 “永禁冒用”并刻石碑立于店门。
• 曹素功死后,他的子孙代代相沿,继承祖 业,有的并有所创新。为了开拓市场,咸 丰年间其九世孙便携带墨具,先迁到苏州, 再迁到上海,在老城区南京小东门附近, 开了一爿墨店,以店带工,继续制墨。 • • 曹素功墨,在1914年参加日本东京博览会, 曾获得金质奖章,1926年参加美国费城万 国博览会亦获得奖状。上海墨厂的产品, 亦多次获得优质奖。
• 新中国成立后,“胡玉美”获得了新生,尤其是 1954年经重新整治后的“胡玉美”积极响应党和 政府的号召,在全市率先实行公私合营,生产力 得到了彻底解放,使“胡玉美”又焕发了青春。
徽州商人(上)
第四章徽州商人(上)古代徽州是一片无比神奇的土地,这里诞生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这里崛起了明清时期第一大的商帮——徽商,足迹遍及全国,乃至海外,让世人刮目相看。
从无货不居到贾而好儒,徽商创在了惊人的财富,也成为了文化的“酵母”。
徽商的浮沉盛衰,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徽州商人。
徽商是指明清时期所属“徽州府”六县经商之人。
徽州是黄山地区的旧地名,包括了黄山市市区,黄山下辖的四个县黟县、歙县、休宁、祁门,行政区划上划到了宣城的绩溪,和建国时期划到江西的婺源。
因为历史上创建过“新安郡”,徽商又称之为“新安商人”。
徽商是从时候兴起的呢?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人就开始经商。
例如南宋理学家朱熹他的外祖父祝确当时经营的商店和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们送他“祝半州”的称号。
元末明初是它的发展阶段,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中叶,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清代中晚期逐渐走向衰败。
自它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徽商自兴起到衰败,历时六百余年,这几百年的时间内,在徽州地区经商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
当时徽州府的府志上写道:徽之男子外出经商者十之八九,在当地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
就是说十三四岁少年就要离别家乡外出学做生意了。
在男孩子外出经商之前,家里人会给他们成亲,所以在当地还有“十三爹十四娘”的说法。
这一些都是当时徽州男子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家会不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在重农轻商的时代,徽州人如此“热衷”于经商呢?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政策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而且还把国人分为四众——士农工商。
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那为什么徽州人要选择这样一个职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徽州人从商的原因。
第一,生计所迫,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丰而知荣辱”当生计都维持不了,他们不会关心到荣辱社会地位。
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徽州人连生计都维持不了呢?第一个是自然原因,徽州地处皖南腹地,黄山九华山一带正处于皖南山区的核心,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耕地极少,连山洼之间的空地都开辟出梯田,用一句很诗意的语言来形容这种地貌就是“七山一水一分田”。
“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
歙, 当在斯时, 故时号山越 。及 秦立鄣 “ 大庙汪村” 。由于越 国公在徽州一带 方神 的地位更加巩 固 。 确实对徽 州文
郡 , 土 日辟 , 彼 注芒 益有所逼迫 。 不 名 望 极 高 。 上 后 裔 人 丁 兴 旺 , “ 而 加 有 四 化 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汪 得不西窜 于歙 , 居今绩溪境内。” 汪华 门三面水 , 十姓九家汪 ” 之局面 , 徽州 公大 帝塑 像 。遍 布 徽州 每个 行祠 社 自少家境贫寒 。幼单调的庙会形式很快有了改观请戏酬神成为庙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善事
维普资讯
圜 示 黄 扬 文 展 新 由鍪 镦 化
HUI ZHOU S OCI S E AL CI NCE S
“ 古徽州
道有功 。 深得 将士爱 戴。 当时群雄 割 民 . 促进了山越 与中原汉 文化的大融 前后迎神庙会 上 。 有汪公 大帝 的祭 定
文化教 育也 其死后 , 宇祭 祀不 断 , 庙 行祠 社屋 遍 “ 镇静地方 。 保境安 民” 。汪华又顺 应 使得徽民得 以休养 生息 。 布 ,被尊 为徽州 的地方 神或地域神 。 民 意 。于公 元六 百 二十 二年奏 表 归 随之得 到发展 。徽 州民风 , 在汪华 的 在民间 , 被奉为 “ 汪公 大帝” “ 、 花朝老 唐 . 使徽州 之民省去 了战乱之苦 。唐 推动 下得 到了空 前的净化和 统一 , 为
艺 超 群 , 应 郡 府 招 募 加 入 义 军 。 因 各地又陆续建有“ 后 太子庙 ” 一同祭祀。 之 处 , 是借 祭 祀汪 华之 神 . 建 了一 搭
平婺源 、 拓箬岭 至 宁 国府 、 太平 县 山
汪 华的最 大 功 绩 。在 于保境 安 个展示乡土文化的平台 。每年 的春节
古徽州第一伟人——历史上的汪华公(转载)
古徽州第一伟人——历史上的汪华公(转载)古徽州第一伟人——历史上的汪华公一、出身名门良好家风汪华本名汪世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改名为汪华,汪华于开皇六年(586年)正月十八日出世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
根据汪华编的谱(该族谱上奏唐太宗的)介绍,祖父四十二世勋明性格严正不揭人短,南陈武帝时为会稽令后历仕两朝文帝以功封戴国公,六十一岁卒。
父四十三世僧莹眼光远,办事有法度,要求弟子与人处事交往要尊重人讲礼义。
陈天嘉元年袭封戴国公为海宁令又为稷州长史,生子世华、世英、世荣,七十四岁卒。
言传身教的良好家风影响着汪华的做人原则。
社会上流传着很多介绍汪华的文章,说汪华出身贫寒,幼孤,有的还具体介绍汪华三岁丧父五年丧母后寄养母舅家。
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由汪华谱知其父七十四岁卒,如果汪华三岁丧父,其父七十二岁才生汪华,那么怎能还有二个弟弟世英、世荣呢?在“通宗谱”中明确记载着世英,世荣且还各生了四个儿子。
且后朝宋帝追封公为王时,世英,世荣也分别被追封为协佑侯,协济侯。
由附录三图二汪华给汪鲁写的赞语看出一个出身贫寒幼孤落魄而放纵的公子哥儿是写不出这样的好字的。
由附录一看出,社会上流传的汪华出身贫寒幼孤可能出自于“行状”篇中“落魄而放纵”引伸而来。
二、童年聪慧学做将帅汪华童年好玩弄而不羁,母常带汪华到母舅郑氏家居住,喜邦舅家外出牧牛,外出时常踞坐盘石如将帅样指挥牧童,有不听指挥者击之。
稍大后好武事,闻睦州有演公教习武事往从之。
三、侠义勇为名闻乡里习武还乡后,倜傥有志勇侠闻名乡里。
堂叔父宝欢常教以兵法。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汪华29岁),汪华应新安郡守之募平回玉乡(现休宁境内)寇有功,众皆附之。
隋炀帝南游毒虐四海豪杰烽起如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等(载于唐书之首者有四十八人),各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汪华概然叹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于百姓”。
当时郡守张公贪而酷,赏罚不公,时杜伏威占有江淮,张公欲叛而附杜伏威,独忌汪华,乃谴去箬嶺凿山打通去宁国之道,企图欲因事而诛汪华。
著名古代徽商名人
著名古代徽商名人1、胡雪岩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
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
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2、汪应庚汪应庚,原籍安徽歙县潜口村(现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
(康熙十九年-乾隆七年),字上章,号云谷,工诗及书法,后住扬州。
雍正间,成为扬州雄资百万之盐商。
在扬州出资修平山堂、栖灵寺、五烈祠等。
雍正九年起,海啸成灾,连续三年洲民仳离,他慷慨解囊,出银五万,运米数万石救灾,设药局治病除疫,共救治九万余人,授光禄少卿。
在歙城修“徽州学宫”,在潜口建石坊,是《平山揽胜志》的编辑者。
3、江春江春(1720——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诰授江春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并赏戴孔雀翎,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
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商”之首。
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徽州古城的历史名人
徽州古城的历史名人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越国公汪华、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在此我们精选了千年徽州名人十六位,让大家对人杰地灵的徽州有更一层的了解。
汪华(公元587年—649年),原名汪世华(归唐后避李世民名讳,改名汪华),出生于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绩溪),他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吴国,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唯独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吴王汪世华为了促进华夏一统,他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被大唐皇帝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被唐太宗李世民授予执掌长安禁军大权,后又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
逝后,唐太宗赐其谥号“忠烈”!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空前绝后的政治谋略。
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把他作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的典范来表彰;李纲、赵普、苏辙、朱熹、岳飞、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喻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有联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
唐永徽二年(651)营葬。
了这一位“古徽州第一伟人”的辉煌人生!张曙(1909—1938):原名恩袭,歙县坑口柔岭下人。
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又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杰出的历史代表人物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
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绩溪徽商的兴起比徽州其它县要晚一些,当徽属各县之徽商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明代中叶,绩溪徽商才兴起,到清末蔚成大观。
绩溪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红顶巨商胡雪岩。
胡雪岩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
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
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
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
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
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胡练九提出在重点地区栽桑养蚕,逐步普及全县,并建议县人民政府利用龙川缫丝厂的设备筹建公私合营绩溪县缫丝厂,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丝业公司前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曾予以采访报道。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就出自绩溪徽商世家,胡适能成为一代文豪、国际著名学者和新文化、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集徽商文化、儒学精神和西方先进思想之大成,厚积薄发、推陈出新。
胡适先生的家乡上庄村,是一个被人称作“小上海”的徽商故里,他与胡开文是本家,上海的茶叶店中有不少是上庄村人开办的,其中著名的“汪裕泰茶庄”就是当年胡适在上海经常的栖身之处,胡适的先祖19世纪初就在上海经营茶业,其父胡铁花“年十四,已如成人,每岁茶市,已能供奔走,助力作。
”如果没有徽商大背景,就不能产生文化巨匠胡适。
胡适的一生,与徽商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胡适大力提倡徽州人、绩溪人要努力做“徽骆驼”、“绩溪牛”。
除此之外,绩溪徽商中较为著名的还有创办安徽最早的电灯公司的吴兴周、南通土布商张静甫、石恒春药店创始人石明谅,建德南北杂货商吴焕章,宣城“裕和隆”洪絍以及大批活跃在苏浙沪一带的绩溪徽厨等。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绩溪旅外商人还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远远高于老徽州其它各县。
绩溪徽商所经营的种类有茶、墨、菜、盐、钱、药、粮、油、酱、酒、肉、织、木、典当、土杂等十多种。
据清末到建国初的不完全统计,绩溪商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各类商号在1200家以上,这充分说明,绩溪徽商
在整个徽商走向没落时期,由于较能适应社会发展,故能在徽商没落时仍然能够落日溶金,争得徽商末日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