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学习重点〗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庄子不但想象力极为丰富,而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有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约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作品介绍《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斯坦采访的种种经历和见闻。

作品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成功,《登勃朗峰》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

(三)文体知识——游记三要素都有什么?(四)资料链接——勃朗峰: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

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等等,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雇()翌日()苍穹()逗留()缭绕()妩媚()浮躁()颠簸()旷野()打嗝()轻歌曼舞( )瞬息万变()纷至沓来()名副其实()灼热()俯瞰()巉峻()焦炙()拾阶()独踞()纤指()皑皑()沟壑()骡背()醺醺()辚辚()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翌日:骤然:拾级:斑斓:缭绕:妩媚:穹顶:巍峨:巉峻:颠簸:美不胜收:2345678《登勃朗峰》学案答案第一课时【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二、预习与交流(一)美演说诙谐讽刺,“文学史上的林肯”批判现实主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二)《远处的青山》《天真汉在国外》(三)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2.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见所想。

三、1 雇(ɡù)翌日(yì)苍穹(cānɡ qiónɡ)逗留(dòu)缭绕(liáo rào)妩媚(wǔ mèi)浮躁(fú zào)颠簸(diān bǒ)旷野(kuàng)打嗝(ɡé)轻歌曼舞( màn ) 瞬息万变(shùn)纷至沓来(tà)名副其实(fù)灼热(zhuó)俯瞰(kàn)巉峻(chán)焦炙(zhì)拾阶(shè)独踞(jù)纤指(xiān)皑皑(ái)沟壑(hè)骡背(luó)醺醺(xūn)辚辚(lín)斑斓(bān lán )2.翌日:回旋往复;曲折环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我自学:1.我的发现2.我的收获3.我的感悟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一.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后收录在《呐喊》里。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3、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本探究(一)《藤野先生》的体裁是()。

【免费下载】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

【免费下载】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 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1、《敬畏自然》从总体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观念。人类生态环境被破坏 的悲剧。
3、《旅鼠之谜》通过写北极旅鼠的四大谜团来给人类的大量繁殖提出警告。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特点: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当代意识。 本册目标:培养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 加强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教材简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生步入成熟的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课文的 选取重在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人教版教材”内容并加上教师丰富的思想,能让处在青春期少年的学生融入自 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邃幽远的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精深的 内心思想、精神,感悟作者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能培养语文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丰富浓厚的情感、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树立远大理想, 并结合社会生活现实,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生活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主题分别是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 风情为专题内容,多数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既注重了语文性又注重了科学性,拓宽了学科 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下面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注重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1、《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 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文章有两条叙事线索: 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2、《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 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3、《我的第一本书》(随笔)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 书对人生的意义,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 情以及生命乐趣。 4、《列夫托尔斯泰》(传记)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 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5、《再塑生命》文章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 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 为主题设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本单元以“、献给母亲 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可通过“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 “多角度看母爱”“报得三春晖”等项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 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 诵读。 1、《雪》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 了自己的倾向。 2、《雷电颂》本诗将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 了追求光明、毁灭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 千古不朽的爱国者形象。 3、《短文两篇》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9 登勃朗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9 登勃朗峰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游历勃朗峰后,是如何描绘勃朗峰的美景的。
环节二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中的一部分是记叙下山时的经历。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语言赏析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绘山中奇景
登勃朗峰叙奇人奇事赞美 喜悦
思人生哲理
环节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特点: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

本册目标:培养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教材简析八年级是初中学生步入成熟的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课文的选取重在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内容并加上教师丰富的思想,能让处在青春期少年的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邃幽远的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精深的内心思想、精神,感悟作者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能培养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丰富浓厚的情感、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树立远大理想,并结合社会生活现实,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生活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主题分别是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多数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既注重了语文性又注重了科学性,拓宽了学科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下面按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注重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1、《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

文章有两条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2、《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3、《我的第一本书》(随笔)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4、《列夫托尔斯泰》(传记)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5、《再塑生命》文章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讲评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讲评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讲评课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讲评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讲评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导学目标:1、了解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考查的内容范围和考查重点。

2、分析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类型,了解考试出题的规律。

3、总结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常见的易错点和解题技巧。

4、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导学内容:1、考试范围和考查重点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改错、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方面。

考查重点:(1)阅读理解:对课文中单词、短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推理和分析。

(2)完形填空: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词汇的使用和归纳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3)语法填空: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4)改错、短文改错:对句子结构、用词、拼写以及常用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5)书面表达:对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考查。

2、试题类型与规律:(1)阅读理解:考查的形式有短文、图表、对话等多种形式,题目类型主要包括直接提问、推理判断、点拨注释等。

(2)完形填空:考查的形式为一篇完整的短文,题目类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3)语法填空:填空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较为固定,考查的重点在于语法知识的应用。

(4)改错、短文改错:考查的主要是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对常谈语言错误的鉴别能力。

(5)书面表达:题目类型主要包括议论文、情景作文、读后感等多种形式,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易错点和解题技巧(1)阅读理解:要注重细节的理解,理性推理和判断,关注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式的影响。

(2)完形填空:通过语境理解、前后照应等方法解决遇到生词和长句的问题,注意从整体理解文章和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

(3)语法填空:学好基础的语法知识,关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根据句子逻辑判断填空词汇的形式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第二单元一、单元目标:1.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理趣和情趣。

2.了解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3.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揣摩说明事理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草木枯荣,大雁来去,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的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大燕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富有科普情趣的说明文,文章启示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释的事理;还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讲究科学创新的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阅读中要学会默读,并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四、学情分析: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阐释事理的说明问,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了说明文,但是对这类事理性的接触较少。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的基础上,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释的事理;还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教学课时安排第五课一课时第六课两课时第七课一课时第八课一课时六、写作:《说明的顺序》(一)学习目标1、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123456789导学案《回延安》答案:第一课时:一、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

搂定(lǒu)白羊肚手巾(dǔ)糜子(méi)黍类(shǔ)油馍(mó)气喘(chu ǎn)盏(zhǎn) 登时(dēng shí) 脑畔(nǎo pàn) 眼眶(yǎn kuàng) 满窑(yáo)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5)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6)白生生:叠词,形容非常白二、1.贺敬之白毛女陕北民歌3.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三、2. ①诗人在离别延安十年后再回延安的情景。

②回忆在延安时期的生活。

③与亲人欢聚一堂,亲切话旧的场面。

10④喜看延安城市新面貌。

⑤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

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二课时一、赏析诗歌1.研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在这一部分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明确】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

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8课《短文两篇 》(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8课《短文两篇 》(教师版)

厦门五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2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周星期主备杨荣珍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备课组成员课题: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2.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难点)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作者表现的思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背景简介:《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瞬.间(shùn )旸.谷(yáng)tǎng使(倘)一cuō(撮)皓.月(hào )姮娥..(héng)(é)3.整体感知:请简单复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

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日》这篇课文出现了2个意象:飞蛾,夸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了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飞蛾——扑火而死;夸父——逐日这里,火与日实际上成了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不懈地追求光明和温暖,在光明、温暖与生命之间,他们一致舍弃生命,选择光明和温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一、单元学习要点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①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②深厚的文化积淀;③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

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

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

三、教学建议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

2.要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

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从《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社戏》导学案【作品简介】《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1、文学常识填空:《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

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撺掇()凫水()潺潺()蕴藻()惮()撮()二、整体感知: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三、合作探究: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四、分析人物: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

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五、体味美景: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

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

并用“我(我们组)觉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某某楼记参考答案预习案1.zhé yín jiē shānɡyào qiánɡ jí zhǐxié míng chán2.(1)“具”通“俱”全,皆(2)“属”通“嘱”嘱托3.(1)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2)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某某楼之大观也(景象)(4)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5)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6)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4.词类活用。

(1)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5.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微”,古义:没有。

今义:细小。

)6.特殊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定语后置)(5)吾谁与归?(宾语前置)7.流传至今的成语。

(1)气象万千(2)心旷神怡(3)政通人和探究案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

2.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通,顺利。

和,和乐。

具,同“俱”,全,都。

制,规模。

属,同“嘱”,嘱咐。

3.概括段意。

(略)4.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某某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5.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胜状,胜景,好景色。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123456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学案答案:二、活动过程活动三古诗中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古诗中的思乡(亲)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活动四(一)色彩: 1、青 2、青、白 3. 白、绿、红 4 紫、红5、青青6、碧、红(二)植物: 1、桂 2、菊 3、松 4、桃 5、烟柳 6、红杏(三)动物: 1、鸟 2、鱼 3、燕 4、蚕 5、蜻蜓(四)地名 1、洛阳 2、白帝 3、三秦 4、姑苏 5、扬州(五)成语①不拘一格②怒发冲冠③青梅竹马④心有灵犀⑤山重水复、柳暗花明⑥剪烛西窗⑦老骥伏枥⑧悲欢离合活动五1.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还可以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幸福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三、学以致用综合学习一(1). 妙趣横生演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争先恐后接古诗、浓浓画意配古诗、妙笔生花改古诗……)(2)思乡集(3)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4)这句诗蕴含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8(5) A 、D(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附答案)
简介
本文档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有答案。

该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研究语文课程并提供研究指导。

导学案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相应的练题和答案。

通过使用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自主研究和巩固练。

内容
本文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每个单元中应该达到的研究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出每个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重点,解决难点。

3. 练题和答案:为每个单元提供一系列练题,并附带答案供学生自测和自我评估。

使用建议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学案的研究效果,建议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
1.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阅读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

2. 在阅读课本内容时,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做好笔记。

3. 完成每个单元的练题,然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4.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

5. 及时复已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研究效果。

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是一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的学习指导材料。

通过合理使用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建议学生按照导学案提供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并注重自测和自我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

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

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

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研读第二部分1.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2.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3.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被刺痛了的人(我)。

4.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5.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是因为什么?、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6.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应怎么理解?“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

“我的意见”是科学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要紧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7.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8课堂小结。

课文第二部分讲了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一、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下面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2.“小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因为“中国”是个地域概念,相对较“小”,而“学术”则是没有地域限制,属于全人类的,所以相对较“大”。

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藤野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在其他人的眼里也许不伟大,然后作者从与他交往中认识到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从心眼里敬重他,怀念他,所以这样说。

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段文字主要是在说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对作者的影响。

而正是藤野先生的那种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那种探求真理的执着态度以及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殷切希望,促使作者奋发有力。

其中“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新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各种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指敌对势力。

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敌对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

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1)明线: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2)暗线:感情线索。

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

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

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6.本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从中洋溢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迭——叠))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极了。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的文字。

....”之流所深恶痛疾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__,暗线是__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__。

本文围绕__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时间先后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