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时事热点及重点问题——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二》讲义0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二》第三部分讲义01形势与政策(二)第三部分时事热点及重点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如果题目问:如何辩证的看问题?就要想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对立统一(矛盾分析方法)的方法。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分析方法(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①两者各自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它具有两种基本含义:其一,对立面相互依存性。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双方都不能孤立存在。
其二,对立面相互贯通性。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由此达彼,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面之间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论意义: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两者的含义、性质及重要性②两者是相互联结的。
其表现在: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存在于特殊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即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离开特殊性而独立存在的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一般是个别的一部分或本质。
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方法论意义: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认识了矛盾的普遍性,就是认识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根据,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总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可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的矛盾(全程性);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阶段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对矛盾决定矛盾性质的矛盾方面(暂时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另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发展。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之中包含共性,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特殊独立的事物,没有共性也没有个性。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既在一定场合相互区分,又可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一般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个别的;由于世界范围的广阔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二者在不同场合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在这一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个性,反之亦然。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二,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第二,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和环境,是第二位的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事物发展中否定之否定辩证关系原理:第一,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最终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新的对立面同时展开。第二,事物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经第一次否定之后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展的周期性。事物发展就是要经过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第四,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总趋势。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不是出发点的“回复”,而是自我完善地吸收了前两个阶段优点的更高级新事物,是“扬弃”的结果。如此周期性交替,使事物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原理意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反对形而上学观点。这一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考察一切事物和现象时,既要研究矛盾双方同一和斗争的状态和方式,又要学会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坚持联合统一中有对立斗争、对立斗争中有联合统一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两个极端思想和做法。(2)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良性关系不是靠消极维护来实现,而是要靠继续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和增强社会保障水平,来保证社会稳定和谐进步。第二,这一原理也是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理念,在开展国际关系、科学技术、经营贸易、社会管理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既要坚持开放、学习、借鉴和吸收的原则方法,又要看到合作中的障碍甚至对抗和冲突等,共赢世界未来,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个错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第二,坚持这一原理,把原则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反对“搞一刀切”和“搞特殊化”的形而上学观点等。第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事物矛盾从来都是不平衡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既要反对“折中主义的均衡论”,又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2)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共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搞好革命和建设。第二,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共性,即公有制主体和共同富裕主旨不能丢,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三,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他们分别规定着事物发展方向、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性质,不能主次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事物发展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充分重视和肯定内因的作用,对外因又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观点,在事物变化中,忽视内因根本作用而一味强调外因重要性,或者单纯强调内因决定作用而忽视外部条件重要作用,都是错误的观点。(2)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哲学依据。中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要依靠自己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内在因素,把党建设好,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并自觉接受来自民主党派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和意见。第二,这一原理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对内改革,不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加快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依靠中国内部整合聚集起发展的强大能量;对外开放,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和环境,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经验、现代管理方法和一切优秀成果,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第三,这一原理是正确处理个人奋斗、学识才能与抓住机遇、发展人脉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依据。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能否抓住机遇,让青春闪光,人生出彩,关键在个人奋斗和学时才能的内因,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机会机遇和人脉关系外因的重要性,可是机遇总时偏爱有准备的人,是成功者的飞行器,是失败者的试金石,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临时有能力抓住它。
马克思主义辩证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的现实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告诉我们看问题要辩证的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懂得找出矛盾,并分清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切不可因小失大;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找出并利用其中的联系,既要正确利用其肯定的一面,同时对其否定的一面也要予以重视,不可以偏概全,错失良机。
关键字:辩证法三大规律矛盾联系发展否定之否定肯定楚人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难势》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显然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不因有矛盾退缩,认真的分析,带着积极地心态去迎接,进而研究出事物的发展之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正是爱迪生的不畏矛盾,积极探索,才解决了灯芯的材质与温度的矛盾,进而有了电灯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矛盾,就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任何科学的认识,一方面要排除逻辑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节辩证法两个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重点学习三大规律)。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一、两大观点——辩证法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人出现以前就有的)和人为联系(通过实践;独立于意识之外;固有规律),均是客观的。
(2)普遍性: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无孤立的事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有中介)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如守株待兔)内部联系——外部联系(4)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普遍性),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均存在联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六度空间理论”(条件联系)区别:普遍性性强调有联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有联系,但不能主观臆造;多样性强调在承认普遍性基础上认为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条件性侧重于说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需要搭建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联系。
3.整体与部分原理区别含义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浅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浅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10701112 李冬娴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本文努力从这三大规律角度来探究唯物辩证法,以管窥豹,可见一斑。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具体阐述。
一、对立统一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根本规律,亦称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是经过斗争产生的。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近代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表述了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哲学史上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述。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的属性。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大学生辩论赛 植物和动物之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 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 气,呼出二氧化碳,它 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 相互促进的。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1 )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 物的量变。
(2)推动事物的质变。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 物的发展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教学 提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 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 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一、 对立统一规律 二、 质量互变规律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的含义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既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 斗争性
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矛盾律:A与a命题必有一假,不 能同时肯定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2)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 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 事物的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 的基本趋势。
正反双方相互依存构成了 矛盾的统一体,各自发挥自身 的优势,利用对方的劣势从而 使辩论激烈展开;辩论问题是 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规定着 辩论的性质和方向。
辩证矛盾:揭示的是事物的两面 性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相对 立又相同一的性质和倾向,即对立统一关系。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对立统一规律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矛盾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即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方法论:分析矛盾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辩证法三大规律关系
辩证法三大规律关系引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方法论。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关系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否定的否定。
本文将对这三大规律关系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阐述。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存在。
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矛盾。
这是因为事物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包含着不同的要素和属性,这些要素和属性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
比如,生命中的死亡、黑暗中的光明、寒冷中的温暖等等,都是矛盾的表现。
矛盾的普遍性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
2. 矛盾的特殊性虽然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个矛盾又有其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其矛盾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在不同事物中的特定表现形式和规律。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自然界中的矛盾与人类社会中的矛盾,都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1.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特点。
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例如,生与死、黑与白、上与下等,都是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
2.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不断的斗争和冲突。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斗争性表现为矛盾的一方通过斗争来改变矛盾的状态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阶级之间的斗争、物种之间的竞争等,都是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
三、否定的否定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否定和超越,实现新的发展和进步。
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否定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通过否定来实现更高的肯定。
例如,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理论的发展等,都是否定的否定的表现。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精选文档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它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恩格斯、列宁等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其中,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它们都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揭示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具有同一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同时也具有斗争性,相互差异也相互排斥。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样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正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的形而上学片面观点。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不回避矛盾,逃避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质量互变规律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是推动事物量变和质变。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又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
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反对把两者剥离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④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⑤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2)量变质变规律①质: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的意义: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
其中,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二者统一构成事物的发展动力。
这个规律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其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变化,即数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的飞跃性变化。
这个规律强调了数量和质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突变性。
最后,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否定和超越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但同时也包含了对旧事物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这个规律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三大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强
调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和复杂性。
这些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现实,也适用于人类思维和认识活动。
因此,深刻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之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之三大规律华图教育导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似比较晦涩,我们很多学员在复习时容易进入误区,跟着马哲一起晦涩,纠结于马哲的某些概念,在我看来大可不必,我们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知识点辩证法时,只要把握好其最基础的知识点就可。
以下由华图教育李小舟老师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知识点,期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其中重点掌握其中包括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质互变规律,辩证否定观。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发展的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①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结,不能脱离彼此。
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做到: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二是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普遍性启示:看问题做事情要关注事情的实质和共性,不能被一些表面的现象的东西所蒙蔽。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特殊性启示:要求我们做事情看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地生搬硬套所谓的普遍原理和方法,要有针对性。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矛盾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到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质变量变1、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指出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
谈谈我对马哲中三大规律的认识
谈谈我对马哲中三大规律的认识一、马哲中三大规律的概述1.1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的三大基本规律是指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它们是普遍性规律、发展性规律和矛盾性规律。
研究这三大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运动。
1.2 三大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大规律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普遍性规律是发展性规律的基础,而矛盾性规律又是普遍性规律的基础。
二、普遍性规律2.1 什么是普遍性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指存在于不同事物和现象中的共同属性和共同规律。
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
2.2 普遍性规律的特点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它在所有事物和现象中都起作用,不受主观意志的干扰。
2.3 普遍性规律的作用普遍性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它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
三、发展性规律3.1 什么是发展性规律?发展性规律是事物自身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2 发展性规律的特点发展性规律具有发展性、相对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它指导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
3.3 发展性规律的作用发展性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引导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推动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四、矛盾性规律4.1 什么是矛盾性规律?矛盾性规律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的两个或多个对立面,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通过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4.2 矛盾性规律的特点矛盾性规律具有普遍性、斗争性和对立统一的特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
4.3 矛盾性规律的作用矛盾性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指导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马哲中三大规律的关系5.1 普遍性规律与发展性规律的关系普遍性规律是发展性规律的基础,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论证唯物辩证发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班级:12房产姓名:熊宇学号: 0123455论证唯物辩证发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一、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即是其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并支配其他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质变规律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是这物而非他物,是因为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质量,是指事物规模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数目多少等等。
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会影响事物的存在,使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3、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和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二、唯物辩证法方法论意义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二,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第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应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
2、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任腾腾0143599一、何为唯物辨证法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将会在下面进行介绍,此处略。
(三)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四)四种思维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告诉我们看问题要辩证的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懂得找出矛盾,并分清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切不可因小失大;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找出并利用其中的联系,既要正确利用其肯定的一面,同时对其否定的一面也要予以重视,不可以偏概全,错失良机。
关键字:辩证法三大规律矛盾联系发展否定之否定肯定楚人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难势》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显然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不因有矛盾退缩,认真的分析,带着积极地心态去迎接,进而研究出事物的发展之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正是爱迪生的不畏矛盾,积极探索,才解决了灯芯的材质与温度的矛盾,进而有了电灯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矛盾,就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任何科学的认识,一方面要排除逻辑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就网络而言,本身网络是无害的,甚至可以说让我们受益无穷的,网络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交流的平台,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让我们卸下伪装,真诚的面对他人、适度的游戏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让我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够在另外的世界里找回平稳的心态,但由于某些人的私心,使得网络变得凶险万分,网络诈骗经常在午夜惊醒熟睡的人们、网络色情毒害着茁壮成长的祖国的未来、沉迷网络游戏使得懵懂的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却不自知……正是这种矛盾,促进了网络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不断丰富网络内容的同时,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管理,譬如当你玩游戏时间过长时就会有温馨提示告知你该休息休息了、当你可能误入不良网站时会有弹框提示、当可能有诈骗时会提醒你三思而后行等等,这些举措在矛盾中被实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联系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是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正如罗伦兹所说,一只在巴西丛林里扇动翅膀的蝴蝶会在大气中激起几个月后有可能改变伦敦天气的小旋风。
细节决定成败,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现在所做的一些不起眼的事,哪怕只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是西方的一首民谣,从一颗钉子的缺失进而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发人深省,继而联想到如今大学生的招聘,主考官可能无法在众多专业知识很硬的人中挑中你,但良好的面试表现、干净整洁的着装、得体的举止谈吐会给自己赢得机会,从而在众多优秀的人中脱颖而出。
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其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变化。
离开了联系便没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正像割下来的手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一样。
个别事物可能不具有某些特定的联系方式,却不能没有任何联系。
再如人,人是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但却又不是完全的独立体,他需要进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提供基本的住所庇佑,需要与人交往,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进而获取最新的世界动态及更好的生活,《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荒岛,独自一人生活,没有人类的陪伴,甚至连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都散失,星期五的出现使其重新振作,有了同类的陪伴,通过交流减少压抑感从而找回信心,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已不罕见,近期的室友投毒事件,震惊了世人,回想起以前的马加爵等事件,警醒世人,良好的沟通与个人的素养宽容大度的气量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悲剧。
人类社会一直在进步,在发展,我们承认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但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不等于承认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
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再发生作用,并不是历史事件的重复发生。
历史事件是历史活动中主客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它是不可重复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将历史铭记于心,细细评味历史,从中发掘出闪光的部分,牢记教训,带着伤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通过否定,即事物自身发展中否定方面对肯定方面的扬弃,事物改变了原来的存在形式和性质,由某物变成他物,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但是,在否定阶段中,只是事物的否定方面获得了片面的发展,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事物的自身发展还未完成。
由于内在矛盾的发展,作为否定事物的他物也必然被否定,否定者又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矛盾双方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道路具有起伏性和曲折性。
例如货币和资本之间的转变,经过上百次的转变后货币才真正成为资本。
要想让事物更好的发展,我们就要正确的面对前进与曲折,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承认道路是曲折的,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正如革命中有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建设中有发展与调整、速度的快与慢,战争中有进攻与防御、前进与后退……我们的一生都在否定中度过,在受教育阶段,中学否定了小学,大学又否定了中学…最终
死亡否定了我们的出生,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首先经历的是肯定阶段,我们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然后是否定,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锻炼我们的各项才能,最后是否定之否定阶段,我们要掌握的更加全面,不仅要学还要学会、学懂,学以致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教会我们该如何生存,更是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的方法和方向。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韩非子》
《礼记》
网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