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5篇)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5篇)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篇1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它的节日地位却正在被人们慢慢淡忘着,人们已开始忘了它的历史源流,民俗事项,今年国家不但恢复了端午节的节日地位,还实行了放假制度。
本文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希望能为端午节的复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
20____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
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__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__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调查时间:20__年5月27日至20__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__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
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调查结果1、老年人在对20位老年人的调查中,只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知道端午节的来源,但端午节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转换过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体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且知道端午节是由时令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关于安全卫生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二、调查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食堂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五、调查人:张佐张宝丰赵炜楠张宇航王昊前言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1、正月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情势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进进,现在仿佛愈来愈多人开始忽视乃至是遗无私们的传统节日。
与传统节日为难情形相对的是人们愈来愈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样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节日,特别是对新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年轻人,仿佛对洋节更加推重。
那究竟现代的人们对传统节日还记很多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持着一个甚么样的态度呢本次调查就传统节日题目,看看大家的态度如何。
截止到4月28日为止,总计有550位大家说网调地带会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53%,而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比例到达57.5%,但基本也处于一个较均匀人的人群比例中。
三分之二受访者的故乡重视传统节日大家说网调地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1%,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故乡比较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有32.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2.4%的受访者以为他们很少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可见,事实上尽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会重视传统节日。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7个以上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知道3-5个和6-7个的关注比例分别有30.1%和26.1%,只有4.7%的人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少于3个。
传统节日意义内涵最重要在被问及喜欢传统节日的缘由时,有69.7%的观众以为传统节日的风俗有趣,节日有着意味意义(此选项比例最高),有52.9%的人以为传统节日自古便有魅力,有着独特的内涵。
另外有45.6%的人觉得由于有假期而喜欢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通用5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通用5篇)传统节日篇1调查对象:军岗村的全部青年。
调查的基本情况:一、你知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很愕然,结果只有23.4%是全部知道的,71%是只是知道部分的传统节日,也就是说一般重大的传统节日都记得,而有5%的人知道几个怎么会只有那么少的人知道全部的传统节日呢?当然,每年都有在节日里面举行什么活动的节日当然知道的人就多,而被冷落的节日呢?特别是只有某些地区才有的节日,那就更少了。
但这也不足为奇,毕竟地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但这也是我们中华的文化啊,我们还是的多知道点。
二、对于传统节日你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过的?其中有32.7%的人会积极地去过自己喜欢的节日,更有56.7%的人是随大流的,因为那是传统节日,祖师爷怎么过,大家现在怎么过,我就怎么过。
也有12%的人是不太理会的,特别是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怎么过节对他们来说好像意义不大,还是求财要紧。
而有8%的人的意见有一点古怪,这里就不多罗列了。
从这组数据来看,青少年们对过传统节日的积极性还是不够,有的人还说是别人强迫他过节的,听到这样的言语,可这叫人心疼啊。
再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人都说没有钱过节,或者是说没有时间过节,有的也说节日都没有气氛,那怎么过啊,更有的人说不知道今天是节日,等到知道的时候节日不过也过了。
三、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你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过吗?有41.6%的人是会按足传统节日的方式去过的,他们说这是节日要求他们这样做的。
而有36.3%的人认为怎样过都可以,只要是自己高兴就可以了,过节的时候这样的人常常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想一想这节应该怎样过。
有22.1%的人是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也是过日子而已。
年少无忌,习俗也成不了他们的枷锁,看来态度决定了方式。
四、对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你了解吗?说了解的人有46%,而一知半解的人占了53%,全然不解的人有1%。
既然问到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了,那当然也得问一下意义是什么?这样一问,有75%的人认为在过传统节日时可以家人团聚,团结亲朋戚友。
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6篇)

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6篇)小学生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1前言:了解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我们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也叫祭灶节。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报告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报
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节日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分析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动和改进相关教育工作。
背景介绍
中华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实际情况分析
1. 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文化体验活动等,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俗和意义。
2. 学校注重与家庭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节日活动,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联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 学校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览、文艺表演等形式,扩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
改进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传统节日
教育专业水平,更好地指导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2. 加大对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3. 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传统节
日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提升教育质量。
结语
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好,但仍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引起各方的重视,共同推动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提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题目: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一、调研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每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传统节日在学生中逐渐失去了过去的重要性。
因此,本调研旨在了解学生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和看法,探讨如何让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重要性、庆祝方式和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分别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了解。
共收集到601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学生。
三、调研结果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问卷调查发现,96.2%的学生能够说出“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常见传统节日的名称。
但是,对于传统节日的来历、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有14.2%的学生能够说出详细的历史和文化资讯。
2.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认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其中,61.6%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日可以增进家庭和社会的亲情和友情,35.6%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3.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学生更喜欢在家庭和朋友间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近半数的学生会走进街头巷尾,聆听、观看、参与各种有关的活动,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线上假期活动或旅游等方式庆祝传统节日。
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来说,过年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方式,91.8%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回家参加家庭聚餐。
4.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主要是偏向于“尊重传统节日,感受文化底蕴”。
其中,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是可以沉淀人心、感悟人生的好机会,有助于激发个人情感共鸣。
四、调研分析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对于传统节日仅是流于纸面的名称,对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方面并没有完全了解。
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情况调查及活动开展建议

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情况调查及活动开展建议作者:陈慕桢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32期【摘要】传统节日在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弱化,失去了人们的热爱和拥护,被外国节日或者新时代活动所取代。
如今各个中小学也会在一些传统节日举行相关的活动,但学校的传统文化传播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
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区J小学的调查,从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情况、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方式、中国传统节日认同感以及中国文化喜欢程度四个大的方面,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的传播效果,为更好地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做铺垫。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节日文化;小学;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如今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广泛重视。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安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由此可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区J小学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如今的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了解情况以及心理倾向。
一、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情况调查为了更好了解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笔者在广州市南沙区J小学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选取了一到六年级,发动班主任在网络上发布电子调查问卷,共收回效填写问卷726份。
其中一年级150份,二年级140份,三年级103份,四年级153份,五年级116份,六年级64份。
在有效样本中,被调查男女比例分别为50.28%和49.72%。
所得情况如下:(一)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情况在“你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和24节气是一样的吗?”一题中,有55.37%的同学能够明确知道传统节日与24节气不一样,但138人表示是一样的,186人不确定答案。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一】摘要: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一、调查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的不断交流,在文化上潮流也逐渐趋向统一。
这一方向的转变,让很多中国人淡化了中国的传统的节日,而过起了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等这些。
从而我们中国的“端午节”等节日都被人们淡化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二、调查对象对象:大部分是针对大学生形式:通过网上问答形式三、调查过程先明确要调查的目的跟方向,通过在网上查资料来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知道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问卷结束后,统计我们的设计问卷,做一个具体的总结报告。
四、调查的资料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吗?”其中回答了解的只有52.08%,而回答不了解的也有44.79%。
从这组数据可看出,当代一半的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不是很了解。
对清明节的到来您最感兴趣的是?答案选项放假可以祭拜祖宗可以同学聚会回复情况(%)53412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得知,清明节这个祭拜祖先的节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放假的日子,而不足一半的人选择了祭拜祖宗,其实这也能看出我们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的关心程度很肤浅。
他们越来越偏向如今社会发展下的各种娱乐节目,例如传统节日的放假时可以逛街、看电影、吃美食这一诸多的娱乐节目,对于节日本身的内涵逐一淡却,只是更加追求时代发展下的娱乐方式,所以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节日是否放假,这也就是我们当代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关于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关于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ac676ca76e58fafab003c3.png)
关于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关于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关于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小学生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小学生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通用4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通用4篇)传统节日篇1一.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或社会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调查的对象和区域介绍对象:部分在校学生区域:小区周围部分中学三.调查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第二阶段: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收集文字资料,进行网络调查.第三阶段: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
明确人们对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三阶段:对收回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将资料进行最后的汇总,结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汇总资料,完成。
四.调查的资料1.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2.你是否知道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可做简要回答。
)3.你是否知道这些传统习俗的来源?(可做简要回答。
)4.你最喜欢过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5.你一般怎么度过这个传统节日?6.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你更喜欢哪一个?7.针对外国节日特别是情人节、圣诞节火热的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主动了解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要过好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将自己国家源远流长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介绍给更多的人们,互相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才能够更好的合作相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五.调查的结果、结论过中西节日的利与弊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
但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中国,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我们共向1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校。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探讨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其中,有90%的小学生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他们对于这些发明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还有80%的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他们知道这些节日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应的庆祝活动。
此外,我们调查发现,小学生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戏曲,有一些小学生甚至能够演唱中国传统歌曲。
此外,还有一些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绘画和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学习和模仿中国的传统绘画技巧。
然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仍有一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仅限于表象,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我们认为,这与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一些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往往被较为边缘化,学生只接触到了一部分传统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希望学校和家长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的小学生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生春节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春节的调查报告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为了了解小学生对春节的认知和喜爱程度,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下面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对春节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春节的喜爱程度,为学校春节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我们在学校的各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18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春节的了解程度我们向小学生提出了几个关于春节的常识问题,包括春节是农历的第几个月份、春节是为了庆祝什么、春节的习俗等。
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们初步判断了他们对春节的了解程度。
2.小学生对春节的喜爱程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对春节的喜爱程度。
问卷中包括了小学生对春节期间家庭聚会、烟花爆竹和红包等方面的喜爱程度评价。
四、调查结果1.小学生对春节的了解程度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有70%的小学生知道春节是农历的正月,而20%的小学生回答错误。
对于春节的含义,80%的小学生知道是庆祝新年,但也有10%的小学生回答不清楚。
对于春节的传统习俗,50%的小学生能够描述出来,但有30%的小学生对习俗了解甚少。
2.小学生对春节的喜爱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家庭聚会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有90%的小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和家人团聚。
其次,小学生对烟花爆竹也表示了极高的喜爱程度,有80%的小学生称他们非常喜欢看烟花和放鞭炮。
最后,小学生对收到红包也表达了很大的喜爱,有70%的小学生表示非常期待收到红包。
五、调查总结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小学生对春节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春节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另外,小学生对春节的喜爱程度非常高,特别是对家庭聚会、烟花爆竹和红包的喜爱。
学校可以在春节期间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提高小学生对春节的喜爱度。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对春节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检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会萃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微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样思想文化、观点形态的整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区内的中华民族及其先人所创建的、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所继承发展的、拥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历史悠长、内涵广博精湛、传统优异的文化。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之我们当前国家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隆不衰。
比如:孝敬父亲母亲,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团结友善,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友善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纪,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顾,讲究公德等等,全部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优异文化传统的古国,有傲立于世的绚丽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但是跟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停提升,生活环境的不停改良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遇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遇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愈来愈多的学生养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他们有的过多的依靠家长,缺少自理能力,劳动习惯短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擅自利,惟我独尊,率性强横;还有的花费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就,成为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点淡漠,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冷淡。
这样的结果势必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后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为了中兴传统文化教育,谨防外来垃圾文化侵害,特做此次调研,以认识当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以便更好的睁开传统文化教育。
二、检查目的与实行(一)检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认识此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依据现状的检查剖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检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名山大川等知多少。
小学生春节的调查报告(3篇)

小学生春节的调查报告(3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春节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春节的调查报告1题目:春节民俗内容来源:看书和资料报告内容:1、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福字呢?2、除夕之夜,为什么要给压岁钱呢?1、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小学生寒假调查报告:春节民俗。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调查报告《小学生寒假调查报告:春节民俗》。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精选19篇)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精选19篇)小学生端午节篇1一、问题的提出端午节到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吃着粽子。
一个同学开玩笑说:“这么好吃的粽子,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吃。
”有一次听爸爸说,端午节其实是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
我很好奇,于是,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由来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在网上了解。
2、访问家人,同学。
3、在书或报纸上看有关新闻、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结论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快要灭亡时,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含恨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为了不让那些鱼虾鳖蟹吃掉送给屈原的食物,人们就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并把送粽子的船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篇2端午节到了,不少人家中都会有粽子。
庆祝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
那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们吧!下午,我到街上去问了一些公公婆婆,一些婆婆说:“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十分伤心,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以免让蛟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认识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西风东渐,像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的青睐,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一个不落的说出每个节日的名字?我们不禁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怪异文化?带着这些问题,我想就此问题做一个研究,以期引起人们的思考。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现节日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日期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的态度。
3、小学生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5道选择题,每题有2-7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绍兴县实验小学二、四、五年级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1、在关于“你喜欢过以下哪些节日?”的调查中,学生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学生喜欢过春节,14%的学生喜欢过中秋,12%的学生喜欢过国庆节。
2、在关于“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你更喜欢哪个?”的调查中,只有%的学生选择了传统节日。
3、在关于“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的调查中,有53%的学生选择了“习惯成自然”。
4、在关于“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的调查中,20%的学生选择了“内涵传统没新意”, %的学生选择了“洋节更有意思”。
5、在关于“你了解某些传统节日的意义吗?如‘端午’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而且还是个辟邪除瘟的日子。
你对此的认识是:”的调查中,%的学生选择了“都了解”,%的学生选择了“大部分了解”,%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
6、在关于“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的调查中,38%的学生选择了“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20%的学生选择了“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40%的学生选择了“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7、在关于“你喜欢过洋节的原因”的调查中,%的学生选择了“比中国传统节日更有意义”,%的学生选择了“新鲜,觉得好玩”,15%的学生选择了“随众心里”,%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8、在关于“你对国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放假有何看法?”的调查中,7%的学生选择了“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40%的学生选择了“让我们有时间真正地过传统节”,%的学生选择了“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学生选择了“、哪怕恢复这三个节假日,效果也不大”。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1、唯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
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
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
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
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
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
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
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总把新桃换旧符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
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
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
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3、千树万树梨花开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
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
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
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利用特定的时间,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艺术节”和“西方传统节日艺术节”活动。
中国传统艺术节,就在校园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让学生穿唐装,舞龙灯、打腰鼓、扭秧歌、抖空竹、剪纸、捏面人,请小厨师在食堂制作艾窝窝、驴打滚、月饼等传统小吃,在教室里、过道边展示中国书画作品。
学校也可以组织“唐人街”和“洋人街”,不同小组的学生尝试过不同的节日,进行东西方节日的擂台赛。
我坚信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巧妙对接,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那么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也能避免新一代的文化断层。
四、总结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蕴育的节日活动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
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在岁月长河中庆祝欢乐的盛会。
作为学生,更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弘扬传统节日,快乐地过传统节日!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相信中国的传统节日也会象洋节在中国一样在世界上受到欢迎!附:小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现状的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在进行一项关于学生对传统节日状况的调查,请你在忙碌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如实填写这张问卷。
谢谢你的合作![请在选项的字母序号上打“√”]1、中国传统节日使用___________日历作为计算节日的日期。
A、农历B、阳历2、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A、少于3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3、你能填出下列节日的日期吗?(请填上日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4、你知道的西方节日的有多少:A、少于3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5、你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否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之一?A、是B、不是6、你喜欢过以下哪些节日?传统节日: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重阳节E、国庆节F、五一G、其他国外节日:H、圣诞节 I、情人节 J、愚人节 K、感恩节L、母亲节 M、感恩节 N、其他7、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你更喜欢哪个:A、传统节日(答第8题,跳过第9题)B、西方节日(答第9题,跳过第8题)8、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A、自有古老的魅力B、习俗有趣C、有独特的内涵D、习惯成自然E、其它________9、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A、内涵传统没新意B、习俗过时C、周围没人还过D、洋节更有意思E、其它________10、你了解某些传统节日的意义吗?如“端午”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而且还是个辟邪除瘟的日子。
你对此的认识是:A、都了解B、大部分了解C、不了解11、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A、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D、其他________12、你对西方节日的态度如何: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13、你喜欢过洋节的原因是:A、比中国传统节日更有意义B、新鲜,觉得好玩C、随众心里D、其他14、你对国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放假有何看法?(多选)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B、让我们有时间真正地过传统节日C、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传统节日D、只是又多了个能放松休息的日子罢了E、哪怕恢复这三个节假日,效果也不大15、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B、政府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E、其他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