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共20张ppt)

定义: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 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 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主要种类:事件特写、人物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等。 写作特点: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3.辨析词语。 词语 同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都有“声音大”的意思。
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 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异
音很大。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①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 震耳欲聋 。 例
②她的一番话,起到了 振聋发聩 的作用。
初读思考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本文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高台跳水比赛中夺取桂冠 的1.7秒,作者捕捉了小姑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将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 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充分展示了中国健儿高超的技艺。
认识文体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 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 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 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 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翘首:_抬__起__头__来__。__ (2)屏息:_暂__时__抑__止__呼__吸__。_ (3)酷似:_极__像__。_ (4)慷慨:_大__方__、__不__吝__惜__。__ (5)轻盈:_形__容__身__材__苗__条__,__动__作__轻__快__。_ (6)由衷:_出__于__本__心__。__ (7)如梦初醒:_好__像__刚__从__梦__中__醒__过__来__,__形__容__刚__刚__从__糊__涂__、__错__误__的__境__地__中__觉__醒__过__来__。_ (8)震耳欲聋:_耳__朵__都__快__震__聋__了__,__形__容__声__音__很__大__。_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共3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 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 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 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 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 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 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 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 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 “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 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 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 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 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 动作的飞动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优雅( yǎ )掠过( lüè ) 翘首(qiáo)屏息(bǐn g)一刹那(chà ) 慷慨( kǎi)哧地( chī )悄然( qiǎo)
2、联想:从 飘跳逸水,的开画启面 想联象想,到将敦读煌者壁引画入“一飞个天优” 美。意显境示。她身姿
3、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 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 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 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 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 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 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 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 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 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 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 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 “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 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 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 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 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 动作的飞动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优雅( yǎ )掠过( lüè ) 翘首(qiáo)屏息(bǐn g)一刹那(chà ) 慷慨( kǎi)哧地( chī )悄然( qiǎo)
2、联想:从 飘跳逸水,的开画启面 想联象想,到将敦读煌者壁引画入“一飞个天优” 美。意显境示。她身姿
3、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 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 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 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飞天”凌空》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关于跳水世界杯
跳水世界杯创办于1979年,是国际泳联举办的世界 最高级别的跳水单项赛事,与世界游泳锦标赛和奥运会并 称“世界跳水三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其中奥运年一 般都与奥运测试赛合并。该赛事影响大,参赛选手水平高, 参加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众多,是国际跳水界的一次盛会, 也是一次检验各国跳水训练水平的重大赛事。中国也以6次 举办该赛事成为该赛事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
慢镜头 快镜头
2.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试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作者在5-8段描写现场记者的动作语言、观众的整体 反应、裁判的高分、以及单个印度观众的评价,既形成了 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表现 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这几段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角度全面,提高了文章表 现力和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3 “飞天”凌空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当 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1.体会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知识,了解其写法。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正在各个领域全面追赶世界 先进水平,全社会都洋溢着时不我待、积极进取的氛围,各 行各业都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体育健儿的精 彩表现,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作者把文章的结尾 落在“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可谓恰到好处, 余味无穷。在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61枚金牌, 超过日本代表团,第一次取代后者登上了亚洲体育盟主的宝 座。
简介背景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 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 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 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 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 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 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飞天”凌空》优秀ppt课件

1、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 用?
本文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充 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 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 技艺精湛。
2、作者把一个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 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 镜头回放,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初读感知
读课文,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 住什么场面来刻画?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列出课文的 结构提纲。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 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 刻画的。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列 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飞天”凌空
奥运冠军:郭晶晶
奥运冠军:吴敏霞
这些跳水冠军我们大家都很 熟悉,可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
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 运动员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揭 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 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 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勤学苦练,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重点词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极像。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
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写作背景
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在印度 新德里举行。在本次亚运会中,中 国运动员共夺得 61枚金牌、51枚银 牌和41枚铜牌。其中跳水姑娘吕伟 在十米高台跳水赛中夺得冠军。本 文就是对她夺冠的特写。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张PPT)

句子赏析
5.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 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 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 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 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 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难点: 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
考点: 从不同角度赏析新闻特写生动形象的语言。
目标:
1.我能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我能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会欣赏新闻特写的语言,品味文 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3.我能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感受 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本第9页)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 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 和部分给予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 片段。
在介绍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 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 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写吕伟跳水前沉静自若,用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 沉静。
句子赏析
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 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镜头二:起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美妙身 姿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身姿的轻盈、潇洒。
句子赏析
3.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 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飞天”凌空》ppt课件(21页)

整体感知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 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 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 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 刻画的。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 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 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 惊讶不已(对比烘托、侧面烘托)
导入新课 对有着“跳水皇 后”之美称的郭晶晶, 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 不过了,可是在1982 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 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 女运动员又是谁呢? 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 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 的芳容吧!
禄 丰 县 彩 云 中 学 何 春 祥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 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3、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 而生动的语言。 4、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 些常用写法。 5、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 族自豪感。
读准字音
优雅yǎ 翘qiáo首 一刹chà那 哧chī地 凌lí ng空 潇xiāo洒 掠lüè过 屏bǐng息敛liǎn声 慷慨kǎi 悄然qiǎo 酷kù似 轻盈yí ng
学习词语
凌空líng kōng高架在空中。 翘首qiáo shǒu抬起头来。 酷似kù sì 好像。 潇洒xiāo sǎ就是指行为指自然 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多用来形容 神态和容貌,也指举止。 轻盈qīng yíng形容 女子动作、 姿态轻柔优美。
总结课文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 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 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 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 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 细品鉴。
《“飞天”凌空》优秀课件

写作实践训练
可以让学生根据《“飞天”凌空》这篇新闻 特写进行仿写,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或者比赛场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和报道 ,提高写作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来写作《“飞天” 凌空》这篇新闻特写,例如从教练、裁判员 、观众等不同人物的角度来描述比赛场景和 感受,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
段落4
第四段,介绍人物的成就和荣誉。
细节解读
细节1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和性格 特点。
细节2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 心世界。
细节3
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生活状态 和社会背景。
细节4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CHAPTER 03
人物形象分析
外观形象
清新脱俗
通过描述女子跳水运动员 的清新脱俗的形象,展示 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和自 信。
CHAPTER 02
文本分析
整体感知
01
02
03
背景介绍
介绍课文背景,包括作者 、写作年代等。
主题概述
简述课文主题,概括主要 内容。
结构分析
分析课文结构,包括段落 设置等。
段落分析
段落1
第一段,介绍人物背景和家庭情况。
段落3
第三段,介绍人物的经历和职业。
段落2
第二段,介绍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对话意义
通过对话文本,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 地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CHAPTER 05
写作手法分析
叙事技巧分析
顺叙法
01
按照时间顺序,从运动员的起跑、跳跃到落地,流畅地叙述了
整个跳水过程。
《“飞天”凌空-》ppt课件

入水: 轻盈、快速
外国记者: “妙!妙极了!”
侧
面 观众:沸腾、掌声、欢呼声,“了不
描
起,你们中国人才太多了!”
写
裁判: 9.5分
当堂检测
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飞天’
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 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重点探究
(2)准确:作者不仅准确使用“舒”“蹬”“飞”“托”“插” 等动词表现跳水动作,还以“犹如”“似乎”等词语,时时提醒读 者注意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这样就区分了客观事实与 主观感受,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课堂总结
准备: 沉静自若
正 起跳: 动作优美 面 描 写 腾空: 流畅自然
(1)客观:使用的形容词与副词,如“修长美妙”“轻轻”“优美”“震耳欲聋” 等,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的,“由衷”一词比较主观化,但仍可 以在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感受到。这些词语起到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恰当地 反映事实,而不是艺术化地表现事实。可以说,读者从文中感受到的跳水动作之 美,主要来源于作者客观展示的跳水动作本身,而不是作者的修饰。
预学检测
4.熟读课文后填空。 作者用特写的方法,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就能让读者
了解“吕伟夺冠”(何事)的同时,详细了解“___吕__伟__是__怎__样__夺__冠___” (如何)。文章按照“准备—起跳—___腾__空_____—入水”的顺序,逐 一描写,极具镜头感。同时也注意描写观众的反应,以此形成新闻报 道的现场感,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文章最后借__印__度__观__众_____的 话,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外国记者: “妙!妙极了!”
侧
面 观众:沸腾、掌声、欢呼声,“了不
描
起,你们中国人才太多了!”
写
裁判: 9.5分
当堂检测
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飞天’
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 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重点探究
(2)准确:作者不仅准确使用“舒”“蹬”“飞”“托”“插” 等动词表现跳水动作,还以“犹如”“似乎”等词语,时时提醒读 者注意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这样就区分了客观事实与 主观感受,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课堂总结
准备: 沉静自若
正 起跳: 动作优美 面 描 写 腾空: 流畅自然
(1)客观:使用的形容词与副词,如“修长美妙”“轻轻”“优美”“震耳欲聋” 等,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的,“由衷”一词比较主观化,但仍可 以在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感受到。这些词语起到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恰当地 反映事实,而不是艺术化地表现事实。可以说,读者从文中感受到的跳水动作之 美,主要来源于作者客观展示的跳水动作本身,而不是作者的修饰。
预学检测
4.熟读课文后填空。 作者用特写的方法,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就能让读者
了解“吕伟夺冠”(何事)的同时,详细了解“___吕__伟__是__怎__样__夺__冠___” (如何)。文章按照“准备—起跳—___腾__空_____—入水”的顺序,逐 一描写,极具镜头感。同时也注意描写观众的反应,以此形成新闻报 道的现场感,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文章最后借__印__度__观__众_____的 话,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飞天”凌空》ppt课件

8
精读
1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 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 身旁 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 以飘浮的白云 飞鸟掠过之动态 ;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 风度优雅的特点
精读
2 托字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
还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 欢呼声 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
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 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归纳整理
飞天前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对比
飞天凌空
飞天时 飞天后如梦初醒 惊讶不已
3 飞天凌空
新闻特写
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驾起矫健 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划出美丽的曲线;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背景透视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 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 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 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 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 截取新 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 刻;徐徐写来;从高 险 难 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
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 美妙 轻盈的特 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 的关键动词 修饰词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拟声词 颜色 词等或运用修辞 表现手法的词 答题思路:第一;了解 词性 感情色彩;分析修辞 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 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 情 答题模式: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 ××人 物的……特征情感 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格 式回答 如是形容词 副词;按照……地描摹人物……的
精读
1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 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 身旁 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 以飘浮的白云 飞鸟掠过之动态 ;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 风度优雅的特点
精读
2 托字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
还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 欢呼声 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
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 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归纳整理
飞天前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对比
飞天凌空
飞天时 飞天后如梦初醒 惊讶不已
3 飞天凌空
新闻特写
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驾起矫健 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划出美丽的曲线;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背景透视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 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 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 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 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 截取新 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 刻;徐徐写来;从高 险 难 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
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 美妙 轻盈的特 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 的关键动词 修饰词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拟声词 颜色 词等或运用修辞 表现手法的词 答题思路:第一;了解 词性 感情色彩;分析修辞 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 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 情 答题模式: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 ××人 物的……特征情感 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格 式回答 如是形容词 副词;按照……地描摹人物……的
《“飞天”凌空》ppt课件(44页)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 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 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跳水过程 第三部分:(5-8)观众反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 练!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 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 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 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 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 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 我们细细品鉴。
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背景介绍
第九届亚运会于1982年11月19-12月4日在印度 首都新德里举行,是自第一届1951年新德里亚运 会以来,经历了31年,亚运会再次回到新德里。 共有33个国家4500名职员,3345名运动员,参加 21种运动196项比赛。参赛国家和选手规模都超 过以往各届亚运会。中国运动员比赛中共夺得61 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 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 一位。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 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要尽可能地感受出是个什么 气味;要呼一呼空气中氧的含量是否正常,若不正 常,也要尽可能地体验出是个什么感觉。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舌头去舔一 舔,或把东西放进口里嚼一嚼,看是什么味道,是 甜,是咸,是苦,是辣,还是酸。 身,也不能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要感受 现场的风向、风力。对有关东西,还要用手掂一掂, 提一提,拉一拉,推一推,抱一抱;还要用肩背一 背,挑一挑,以感受东西的轻重。对于有关路程, 还要迈开双腿去丈量一下,看有多远。
《“飞天”凌空》PPT【优秀课件PPT】PPT文档共24页

《“飞天”凌空》PPT【优秀课件 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飞天凌空》课件PPT

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ຫໍສະໝຸດ 的精妙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 “哧”地插进碧波“
动作的高难、惊险、 完美、震撼人心!
写法探讨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 写法?有什么效果?
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
再 见
比较异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 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 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 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 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 “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 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 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 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重点词语
翘首: 抬起头来 屏息: 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 好像 慷慨: 大方、不吝惜 轻盈: 形容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 指发自内心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而突然
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 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 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 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 它现场动感十足,真切感人,不仅让我们了解 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 年好新闻“一等奖”
《“飞天”凌空》PPT优质课件

二
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 者、观众等对吕伟精 彩的跳水动作的称赞。
文章是怎样用特写 镜头来写吕伟跳水 过程的?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 写有何作用描
写
文章描写观众、记 者的反应、评价有 何作用?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 情感来报道这则消 息的?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寂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 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 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霎时。
作者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霎时, 落笔集中;在该文中,动静穿插自如,如:飘浮的白 云、飞鸟与吕伟的“沉寂自若”形成鲜明的对照; “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 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谐奏曲;等 等。以静反衬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以现场视察为描画的基础, 捕捉运动员吕伟跳水这一细节,运用多种文学手法, 如比喻、描摹、正侧面描写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运 动员的高深技术,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表现力 强。
新闻特写: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 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价值、最生 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 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片段性。 落笔集中, 突出一点。
新闻
特写
特
点
透视性。 传达精髓, 深刻揭示。
目击性。 立体视察, 逼真再现。
一
记者利用特写镜头, 重点描画了吕伟跳 水夺冠的一瞬间。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这套动作难度之高,也写出了吕 伟完成高难度动作时的潇洒自如。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 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 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飞天”凌空》PPT课文课件

耳: 要像一部录音机 ➢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 要成为“新闻鼻” ➢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 要成为“新闻嘴” ➢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 要勤莫偷懒 ➢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 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掠过( lüè ) 屏息( bǐng ) 慷慨( kǎi ) 悄然( qiǎo )
3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由衷】出于本心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 中觉醒过来
相结合
记者的赞叹,观 众的掌声、欢呼 声,游泳场的气 氛
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 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 天”画卷。
“向前翻腾一周半” “‘哧’地插进碧波”
“空中转体三周”
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 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吗? 为什么?
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以“‘飞天’凌空”比喻跳水 运动员如仙女般优雅的身姿, 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深层探究
1.认真通读课文,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动
“飘浮的白云、 掠过的飞鸟、 翘首的观众”
鼻: 要成为“新闻鼻” ➢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 要成为“新闻嘴” ➢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 要勤莫偷懒 ➢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 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掠过( lüè ) 屏息( bǐng ) 慷慨( kǎi ) 悄然( qiǎo )
3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由衷】出于本心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 中觉醒过来
相结合
记者的赞叹,观 众的掌声、欢呼 声,游泳场的气 氛
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 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 天”画卷。
“向前翻腾一周半” “‘哧’地插进碧波”
“空中转体三周”
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 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吗? 为什么?
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以“‘飞天’凌空”比喻跳水 运动员如仙女般优雅的身姿, 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深层探究
1.认真通读课文,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动
“飘浮的白云、 掠过的飞鸟、 翘首的观众”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体现新闻特写着重描写新闻事件 消息往往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中精彩片段的特点。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二学程品读美文佳句,理解文学特点
学法指导:第一步:互学要求1.有序交流:组长组织同学们分析主问 题,结合主问题下列出的小问题,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出展现吕伟跳水如“飞天” 般美妙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赏析。2.归纳总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 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第二步:展学要求1.小组代表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2.其他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3.阅读5-8段,从描写等文学角度赏析,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描写手法当一个印度观众得知夺冠选手竟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 新秀”时“惊讶不已”,夸赞中 国体育人才辈出
这些侧面描写将行文的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同时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完美地凸显出来
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 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描写手法“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3. 阅读5-8段,从描写等文学角度赏析,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学习任务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 学 习,明确本文通过新闻特写 的用词及语言,区分新闻客观 事实与作者主观评价这 一 内容。
①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②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③谨慎使用修饰性词语。例如:“轻轻”一蹬、游泳场都 “沸腾”了、“震 耳 欲 聋 ” 的 掌 声和欢呼声“由衷”的赞赏。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一学程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默读补白部分,圈点勾画出新闻特写 的概念和特点。2.结合课本和导学单,圈点勾画出两篇 新闻的新闻要素。3.独立思考,课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特写 的文学性?第二步:展学要求1.个人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评价、补充 或质疑。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二学程品读美文佳句,理解文学特点
学法指导:第一步:互学要求1.有序交流:组长组织同学们分析主问 题,结合主问题下列出的小问题,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出展现吕伟跳水如“飞天” 般美妙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赏析。2.归纳总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 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第二步:展学要求1.小组代表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2.其他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3.阅读5-8段,从描写等文学角度赏析,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描写手法当一个印度观众得知夺冠选手竟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 新秀”时“惊讶不已”,夸赞中 国体育人才辈出
这些侧面描写将行文的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同时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完美地凸显出来
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 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描写手法“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3. 阅读5-8段,从描写等文学角度赏析,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学习任务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 学 习,明确本文通过新闻特写 的用词及语言,区分新闻客观 事实与作者主观评价这 一 内容。
①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②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③谨慎使用修饰性词语。例如:“轻轻”一蹬、游泳场都 “沸腾”了、“震 耳 欲 聋 ” 的 掌 声和欢呼声“由衷”的赞赏。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一学程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默读补白部分,圈点勾画出新闻特写 的概念和特点。2.结合课本和导学单,圈点勾画出两篇 新闻的新闻要素。3.独立思考,课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特写 的文学性?第二步:展学要求1.个人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评价、补充 或质疑。
《“飞天”凌空》优秀课件PPT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 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03 课 文 研 析 Te x t a n a l y s i s
初步感知
结合预习,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为这个新 闻特写写一则导语。
(提示:回忆《消息二则》的导语,想想导 Nhomakorabea一般都交代哪些内容呢?)
精彩在动静相衬的 细腻描写中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
的身旁”
以动衬静,紧张氛围让人屏息敛声。
“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
“疾如流星”却又“从容不迫…”
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既将转瞬即逝的跳水动作变慢,以定格描写展现其 中的美,又让读者感受到跳水动作实际的迅速。
推荐阅读
1.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温馨导语:
这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 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 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 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 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活动二:拓展延伸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 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 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 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 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 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 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03 课 文 研 析 Te x t a n a l y s i s
初步感知
结合预习,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为这个新 闻特写写一则导语。
(提示:回忆《消息二则》的导语,想想导 Nhomakorabea一般都交代哪些内容呢?)
精彩在动静相衬的 细腻描写中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
的身旁”
以动衬静,紧张氛围让人屏息敛声。
“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
“疾如流星”却又“从容不迫…”
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既将转瞬即逝的跳水动作变慢,以定格描写展现其 中的美,又让读者感受到跳水动作实际的迅速。
推荐阅读
1.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温馨导语:
这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 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 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 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 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活动二:拓展延伸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 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 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 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 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 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 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 动态美。 2、第二段中“被空气托住” 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 的特点,为下文精彩表现埋伏笔。 3、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 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 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 震撼人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除了动词,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
场面特写 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景物特写 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工作特写 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杂记性特写 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写作特点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 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写作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效果?
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整个 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吕伟跳 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 主题突显出来。
) • 轻盈(y íng ) 悄然( qiǎo )沸腾( fèi ) • 由衷( zhōng ) 敛声( li ǎn )
二、词语解释
• 1、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 2、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 3、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 • 4、翘首:抬起头来。 • 5、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运用有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 比喻 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将吕伟跳水速度比作“旋风”“流星”,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拟人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
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写作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效果?
小组合作
1.请用三个形容词分别来概括 起跳、腾空、落水三个步骤。
2、吕伟跳水的过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写得清楚而精彩, 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为什么?
答题参考: 1、修辞 2、描写; 3、用词; 4、表现手法……
语言品味
一、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飞天”凌空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 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 言。(重点)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潜伏训练
一、潜伏训练——字词积累
• 凌空 ( líng ) 掠过( lüè )翘首( qiáo ) • 屏息( bǐng ) 刹那( ch à ) 酷似( k ù ) • 潇洒( xiāo ) 绷直( b ēng)眼花缭乱(li áo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 6、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7、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
了。
精讲释疑
新闻特写
• 新闻特写(feature story)是截取新闻事 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 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 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 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表现手法
“她站在……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1、动静结合, 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 对比衬托的写法: “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
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联想:从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飞天”。显示她身姿
飘逸,开启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意境。
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主题
正面描写 跳水精彩瞬间
“飞天” 凌空
(特写镜头)
侧面描写 记者、观众的反映
拼搏 奋进 爱国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 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 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 国精神。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 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 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 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 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 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 我们细细品鉴。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 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 记叙的?请将特写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其内容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 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 夺冠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 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 动作的赞赏。
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1982年 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 会吕伟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 赛冠军。本文记者目睹了吕伟 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夺冠的精 彩瞬间,并对此作了热情洋溢 的报道。
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 奖”
1.读课文,思考: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 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 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 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 闻体裁。
定义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 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 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主要种类
事件特写 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人物特写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 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 震撼人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除了动词,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
场面特写 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景物特写 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工作特写 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杂记性特写 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写作特点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 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写作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效果?
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整个 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吕伟跳 水动作的完美。 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 主题突显出来。
) • 轻盈(y íng ) 悄然( qiǎo )沸腾( fèi ) • 由衷( zhōng ) 敛声( li ǎn )
二、词语解释
• 1、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 2、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 3、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 • 4、翘首:抬起头来。 • 5、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运用有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 比喻 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将吕伟跳水速度比作“旋风”“流星”,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拟人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
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写作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效果?
小组合作
1.请用三个形容词分别来概括 起跳、腾空、落水三个步骤。
2、吕伟跳水的过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写得清楚而精彩, 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为什么?
答题参考: 1、修辞 2、描写; 3、用词; 4、表现手法……
语言品味
一、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飞天”凌空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 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 言。(重点)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潜伏训练
一、潜伏训练——字词积累
• 凌空 ( líng ) 掠过( lüè )翘首( qiáo ) • 屏息( bǐng ) 刹那( ch à ) 酷似( k ù ) • 潇洒( xiāo ) 绷直( b ēng)眼花缭乱(li áo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 6、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7、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
了。
精讲释疑
新闻特写
• 新闻特写(feature story)是截取新闻事 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 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 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 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表现手法
“她站在……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1、动静结合, 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 对比衬托的写法: “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
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联想:从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飞天”。显示她身姿
飘逸,开启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意境。
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主题
正面描写 跳水精彩瞬间
“飞天” 凌空
(特写镜头)
侧面描写 记者、观众的反映
拼搏 奋进 爱国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 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 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 国精神。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 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 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 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 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 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 我们细细品鉴。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 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 记叙的?请将特写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其内容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 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 夺冠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 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 动作的赞赏。
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1982年 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 会吕伟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 赛冠军。本文记者目睹了吕伟 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夺冠的精 彩瞬间,并对此作了热情洋溢 的报道。
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 奖”
1.读课文,思考: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 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 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 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 闻体裁。
定义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 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 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主要种类
事件特写 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人物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