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创业板上市公司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作者51毕业论文网学籍批次1009学习中心浙江萧山奥鹏学习中心[24]A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2012年7月26日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还存在巨大的问题,在高股价和高估值以及高发行价的背景下存在的巨大投资风险,这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影响创业板市场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为在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成长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合理和适用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客观和公正地鉴定其成长状况和潜力,为我国创业板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选取2011年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使用spa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盈利因子、发展因子和偿债因子得分较高,对成长性有显著影响,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公司成长性是有效的。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因子分析模型目录一、引言 (1)(一)选题背景 (1)(二)研究的意义 (1)二、文献综述 (2)(一)国外研究现状 (2)(二)国内研究现状 (2)(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3)三、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3)(一)创业板市场内涵 (3)(二)公司成长性的内涵 (3)(三)现代公司成长核心要素的分析 (4)(四)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4)四、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和体系构建 (5)(一)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 (5)(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9)(三)统计工具与方法 (9)五、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成长性测量 (10)(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10)(二)相关系数矩阵 (10)(三)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10)(四)因子提取和方程构建 (11)(五)因子分析模型检验 (16)六、结论 (17)参考文献 (18)附录2: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各项指标汇总表 (19)附录3:创业板上市公司各项指标相关系数矩阵表 (26)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一、引言(一)选题背景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作者:孙红梅邓瑶来源:《会计之友》2011年第29期【摘要】对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研究是探究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当前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来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在研究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主要从创业板市场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关系以及成长性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创业板市场是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促生因素,同时又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发展,上市公司成长性又是衡量创业板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主要是分析成长性的影响因素,比如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由于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创业板市场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海外创业板市场主要关注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成长空间等,高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上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对创业板市场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方式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上。

企业成长中需要股票市场来进行融资,应根据各个国家资本市场成长状况来发展资本市场,从而使其对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Atje和Jovanoic(1993)利用GJ(Greenwood and Jovanovic)模型研究了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在1980—1985年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4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经济增长率与股票价格上升成正相关关系;不同层次的企业融资需求各有差异,为满足企业融资和评价的要求,应建立多种不同的资本市场,并不断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
— 一

创 业 板 市场 上 市公 司成长 性 研 究综述
陕 西科技 大学 管理 学院 【 摘 孙 红梅 邓 瑶 要】 对上 市公 司成长性进 行研 究是探 究创业板市场发展 的基础和核心。 当前对创业板 市场上 市公 司成长性 的研 究相 对较 少, 文
章从创业板 市场对上 市公 司成 长性 的促进作 用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来归纳 、 总结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 出了现有研 究所存 在的问题和未来 指
研究的发展 趋势 , 希望能对我 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 司成 长性 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关键词 】 创业板 市场; 上 市公 司; 成长性 直 以来 , 内外 学者 都在研 究创 业 板市 场上 市公 司 的成 国 业板 市 场 发 展 过 程 中 发挥 着重 要 的基 础 作 用 。A g r a 和 g aw l
型 研 究 了股 票 市 场 的经 济 增 长效 应 ,发现 在 18 _ 18 9 o_ 9 5年
间。包括发 达 国家和 发展 中 国家在 内的 4 O个 国家 的经济 增 长 与股 票市 场发展 之 间存 在 明显 的相关 性 , 即经 济增 长率 与股 票 价格 上升 成正相 关 关 系 ;不 同层 次的企 业 融资 需 求各有 差异 , 为 满足企 业融 资和 评价 的要 求 ,应建 立 多种不 同 的资本 市场 , 并不 断地 完善 多层次 资本 市场 体 系 , 促进 高 成长 性企 业快 速发 展。 eg r U el 19 ) 为一个 多层次 的资 本市场 对 中 B re 和 d l 等( 9 8 认
业 板上市 公 司成长 性 的重 要意 义 。 外 , 美 国 , 此 在 因创业 资本 市 场 和中小 企业 互动 发展 , 大量 成长 性 中小 企业 和创 业资本 的成 长 为纳斯 达克 市场 的持 续发 展 奠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而后 者 的产 生和 发展也 进一 步推 动 了美国 中小企 业的成 长 。 斯达 克市场 纳 是美 国高科 技企 业成 长 的摇 篮 , 促成 其成 功 的重 要 因素使其 而 与企 业成长 形成 了 良性 的互动 发展 关 系 , 纳斯 达 克市 场有 良好

浙江省创业板上市公司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创业板上市公司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省创业板上市公司问题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研究意义我国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启动创业板,赋予了创业板在扩内需、保就业、促增长的重要使命,为中小企业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

自创业板开板以来,浙江省企业创业板上市热情高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1年4月13日,浙江省共有创业板上市公司19家,占全国创业板公司的9.93%。

企业上市创业板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改善治理环境;能为企业风险投资提供良好的退出渠道。

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导致了一系列上市问题。

研究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问题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浙江中小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

(2)预期目标揭示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揭示浙江省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已在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的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浙江省创业板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对浙江省中小企业上市板有所帮助,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政府政策制定和中小企业成功上市提供基础性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专家学者对创业板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研究在国外,理论界对于创业板市场的研究由来已久,很多学者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该制度设立的背景、目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值得借鉴。

国外创业板失败案例:欧洲纳斯达克的欧洲证券经纪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EASDAQ)艰难地维持了几年后只能关门大吉;德国新市场(NeuerMarket)在互联网泡沫时代诞生时风光无限,最终也难逃和其他股市泡沫一道破灭的噩运。

国外创业板成功案例:美国NASDAQ市场是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全资附属机构,由NASDAQ市场有限责任公NASDAQ的最大特点在于以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大堂交易方式,实行了完全的电子自动化交易。

NASDAQ市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971年的柜台市场发展到今天与纽约交易所并驾齐驱的市场,NASDAQ一个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英国投资市场(AIM)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995年6月19日建立。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 引言1.1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板市场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途径,吸引了大量初创企业前来上市。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知识产权问题备受关注。

知识产权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公司的竞争力、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展开研究,从知识产权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保护策略探讨、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问题解决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依据。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创业板上市公司要保护和发展好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不仅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企业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2. 正文2.1 知识产权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业板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竞争力,而知识产权就是帮助公司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知识产权可以保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和创新成果。

创业板上市公司通常依靠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防止其他公司的抄袭和仿制,确保公司的独特性和创新力被充分发挥。

知识产权可以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

通过对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可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注,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知识产权也可以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青睐,促成更多的商业合作和项目合作,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壮大。

知识产权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公司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实现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浙江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浙江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家安索夫(H. I. Ansoff)首次明确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概念,随后,多元化经营被逐渐认为是扩大利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企业所广泛采用,通过对1997年全球100家最大的企业的分析发现,其中有75%实施了多元化经营,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105家企业的抽样分析也发现,79%的企业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针对浙江地区上市公司,进行相应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期待为浙江上市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选择提供有效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多元化经营概念的界定由于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多元化经营存在不同的定义,专家学者对多元化效应也颇有争议,在对多元化与公司的绩效研究以前,有必要对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作一概述,并界定本文所采用的多元化经营的定义。

多元化概念最初由美国著名的企业战略专家安索夫(H. I. Ansoff)在20世纪50年代在其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论文《多元化战略》首先提出的。

在这篇论文中,安索夫根据美国1909—1948年间最大的100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总结出它们成长的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的增长;(2)开发新市场;(3)开发新产品;(4)多元化。

安索夫认为多元化就是用新产品开发新的市场。

1959年,女学者彭罗斯(E. T. Penrose)在其专著《企业增长理论》一书中,对企业多元化经营含义进行界定,认为:“企业在基本保留老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扩展其生产活动,开展多种新产品的生产。

于是,多元化就包括最终产品的增加,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生产领域数量的增加,而生产领域数量的增加对多元化的度量最为重要。

”美国第一个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学者戈特(Gort, 1962)认为,多元化是指企业产品的市场异质性(Heterogeneity),他强调的市场异质性不同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论文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论文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综述摘要: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创业板市场扩宽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既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核心,也是其生存的前提。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一、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国外研究概述有关创业板市场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效率比较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两个方面展开。

atje和jovanoic1993利用gj(greenwood and jovanovich)模型研究了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在1980-1985年期间内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4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经济增长率与股票价格上升成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也对银行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却没有发现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有相同的结果。

因此他们认为一个国家不利用股票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是不明智的。

levine1994观察到由于股票市场允许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多样化来减少个人风险,他认为股票市场的存在使得个人更加愿意将储蓄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项目,而不是放在无风险的储存项目中从而会促进经济增长。

hassapis和kalyvitis2002建立了一个反映股价和产出关系的增长模型运用矢量自回归方法(var)考察了7个主要国家股票价格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股价变动和产出的增长变动有强烈的相关性。

tobin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和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呈现关联关系。

tobin’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即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

有学者从合理的资本结构方面,研究股权对企业成长的作用,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了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的模型,即mm模型又称为公司价值模型。

科研课题论文: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科研课题论文: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09333 公司研究论文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意味着企业更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业板市场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成长潜力的特点,而企业成长性在一定水平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具有实质性意义。

一、文献回顾从研究模型上看,学者所用各不相同。

沈海平、吴秋?Z(20xx年份过少,研究比较零散,这造成了结论上的不一致。

因此,本文运用20xx年至20xx年4年数据对成长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目的是能够更为准确地找出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以往的文献大多是从公司的偿债、盈利、发展能力入手,来研究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成长企业居多,科技创新对于高成长企业来说更是关键要素。

因此,本文加入R&D投入强度及科技人员占比这几个指标对成长性进行分析,使用将财务性指标以及非财务性指标结合的方法,旨在能够对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因素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为当代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里,科技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R&D投入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尤为重要。

它能为企业的未来带来盈利,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成长能力。

因此提出假设1:H1:研发投入越多,企业成长性越好。

由于通过研究开发获得新技术再到新技术投入生产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通常表现出滞后性。

梁莱歆、张焕凤(2005)通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盈利、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入手,进行研发投入和绩效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研究投入同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为了更深入研究相关关系,本文提出了研发强度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不一定在当年的投入产出上体现,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提出假设2:H2:前期研发强度与成长性正相关。

国内上市公司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

国内上市公司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

国内上市公司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1.企业境外上市意义关于企业境外上市的意义,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

王国刚和尹中立在《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状况和政策建议》一文中认为在境外上市意义有很多,例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境外形象、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

蒋玉娟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问题研究》中认为,海外上市可以扩大国际影响,转换治理结构,拓展融资空间,改善资本结构等。

朱超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研究》一文认为,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的形成和投资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或者所使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动力。

这是因为,资本的流动性是最强的,以至于在各种要素的结合中,资本成为因素结合的联合机。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但这些生产要素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要取决于资本的多寡。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需要很多的资本,除通过自身积累,或以传统引进外资的方式以外,借助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环境,通过在境外上市筹资,也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方式,对我国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利用国际资本证券市场方面,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及时总结中国企业十年境外上市路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做好后续企业的上市筹资工作,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2.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研究比较在境外上市融资方式方面。

Singh & Hamid(1992)和Singh & Weisse(1998)中提出异常融资优序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企业融资顺序与西方国家企业融资顺序截然相反,在发展中国家企业融资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内部融资。

陈柳钦(2005)在《现代融资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一文中提出中国企业异常融资优序主要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失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中国企业资产收益率低和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等因素。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而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科技创新型企业到知识产权导向的企业转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仍存在不足。

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探讨其现状、保护策略、风险防范措施、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促进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知识产权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重重挑战,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涌现出来,这些公司往往依靠自身的技术和创新实现增长,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对它们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避免知识被侵权、抄袭或篡改,从而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

深入研究该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时,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和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依据。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精选5篇)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精选5篇)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在《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作者应建权提出,会计信息披露是指按照会计的准则编制而成的会计信息,再按照会计准则披露的要求,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过程。

阅读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对比管理层与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信息,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中,作者王咏梅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公开企业重要信息,是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

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通过阅读王咏梅的观点,我认为: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操作,利于投资者形成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在《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中,作者明洪盛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叙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

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第二,数字不实,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作者阮慧荣提到,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充分而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其勾稽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总是采取尽量少披露会计信息的方法来隐瞒可能存在的不实资料。

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但究竟是投资何处所得,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如何等,均未做相应说明。

浙江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浙江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的重大活动之一。

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延续和基础,是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的信心,而且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1 股利政策的概念股利政策是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

其内容主要包括: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政策,股利支付具体形式的选择,股利支付率增长政策,股利发放策略的选择以及股利发放程序的策划。

2 股利政策的研究基于股利政策制定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展开了长达六十余年的研究历程。

但至今人们对股利变化具体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还远未达成一致,西方一些著名的财务学者对此也深感困惑,而Fisher Black1976年则干脆称之为“股利之谜”。

2.1 传统的股利政策股利是否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围绕这个论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在这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派别:“一鸟在手”、MM 股利无关论和税差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bird-in-the-hand theory)是流传最广泛和最持久的理论,源于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该理论认为,由于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由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可靠。

又由于投资者一般均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受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金额较多的股利,故投资者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

MM股利无关论的提出对同时期的“一鸟在手”理论提出强烈的挑战,最终无关论在其严格的前提假设条件之下,基本被理论界学者接受,并开创了股利研究的新篇章。

MM 股利无关论是由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两位教授于1961年创立的,因由两位的姓氏的第一位字母均有M而简称为MM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鼓励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或股票价格产生任何的影响。

基于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文献综述

基于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文献综述

基于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文献综述CAIXUN财讯-122-基于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文献综述□ 山西财经大学韩晓俊 / 文在创业企业和创业板市场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创新能力、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创新能力价值评估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建立、实证方法选择和相关因素分析上。

张玛彬(2011)在判定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时,风控及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发展速度是权重最大的影响指标;胡增芳(2012)针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子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创业板发展过程;任传普(2011)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差异较大;徐维爽,张庭发,宋永鹏(2012),采用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性的贡献,认为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对公司成长性的贡献也值得关注,这与创业板设立的初衷还有较大差距;刘金林(2011)采用因了分析法构建了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28家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结论与28家企业现实走向基本一致;孙红梅,邓瑶,从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来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程溪瑜(2012)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成长性及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性和资产的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正相关,与财务风险负相关。

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分析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研究上,大量的研究集中于技术创新指标的构建、实证方法的选择以及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上。

宋鹏、黄倩(2012认为创新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福宁(2012)分析了开展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对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蒋宝锋、施钧凯(2011)采用复合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创新能力评估,对比上市前一会计年度和上市后第一个会计年度的指标具体数值,来探究创业板推出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朱明杰(2011),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PEG估值模型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分析时适用性较强;刘小元,李永壮(2012)的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持股与创业企业研发强度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研发人员比例与研发强度显著正相关,好的创新环境有助于促进创业企业研发投入,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会在一定程度抑制创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李龙绮、谢艺(2011)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估标准,对企业创新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李龙绮、刘晓川(2011)以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全面考察企业内、外部因素对其综合性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创业板上市成为了越来越多新兴企业的选择。

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优势。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知识产权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产品或服务往往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开发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缺乏对知识产权的风险意识,导致知识产权被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知识产权布局不够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知识产权问题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一方面,知识产权被侵权会直接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还会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创业板上市公司急需加强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二、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2.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

通过完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效率。

2.2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培育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单位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合作,获取更多的专利技术,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一、引言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是指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

创业板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兴起于90年代,曾孵化出微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最具代表性。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可以说,创业板上市公司最显著特点就是公司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企业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和质量是最能直观反映公司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

但目前因为存在专利数量这一指定披露内容,有的企业在上市前突击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来弥补专利数量的不足,而最能反映企业创新能力高低的发明专利数量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还比较少。

中国证监会发文,要求对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公司进行全面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专利、商标等重要事项。

因此一些公司因专利问题暂缓IPO,掀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专利门”。

二、创业板概述(一)创业板的概念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Second-boardMarket)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与主板市场(Main-BoardMarket)不同的一类证券市场,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

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相比,上市要求往往更加宽松,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资本规模、中长期业绩等方面。

由于新兴的二板市场上市企业大多趋向于创业型企业,所以又称为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浙江省创业板上市公司问题研究
1 国外专家学者对创业板中小企业上市问题的研究
在国外,理论界对于创业板市场的研究由来已久,很多学者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该制度设立的背景、目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值得借鉴。

国外创业板失败案例:欧洲纳斯达克的欧洲证券经纪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EASDAQ)艰难地维持了几年后只能关门大吉;德国新市场(NeuerMarket)在互联网泡沫时代诞生时风光无限,最终也难逃和其他股市泡沫一道破灭的噩运。

国外创业板成功案例:美国NASDAQ市场是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全资附属机构,由NASDAQ市场有限责任公NASDAQ的最大特点在于以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大堂交易方式,实行了完全的电子自动化交易。

NASDAQ市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971年的柜台市场发展到今天与纽约交易所并驾齐驱的市场,NASDAQ一个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英国投资市场(AIM)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995年6月19日建立。

AIM有单独的管理队伍、规章和交易规则,这些规则是由伦敦证券交易所制定,并由其为交易活动、市场监管及结算提供保障,以使市场规则与市场运做富有效率。

2 国外对发展创业板的意义研究
Lee,Joy(2008)分析了中国很有可能在深圳设立创业板,并分析了新设立的创业板对深圳乃至广东经济的深厚影响,以及对中国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的巨大作用。

Juan Florin(2005)通过对IPO前后企业业绩和投资者收益的不同表现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如何实现创业投资的效益。

Stephen Rousseau(2006)提出,与加拿大的TSX-V相比,AIM终身保荐人制度(Nomads)对公司上市的要求虽然纸面上并不高,但执行更加严格,这是使得AIM市场能够健康运转的重要因素。

Sridhar Ascot(2007)等,通过对伦敦证交所一手资料和数据的分析,认为伦敦金融城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根据中小企业特点构建的专门监管体系促成了AIM的成功崛起。

3 国内专家学者对创业板中小企业上市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高新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对外源融资需求变得越发强烈,学术界也相继出现了研究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问题理论的浪潮。

在研究过程中,我国经济学家充分借鉴国外优秀理论,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取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3.1 针对国外创业板成败理论研究
深交所杂志(2008)也提出了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AIM市场(英国创业板)的推出和稳定发展,成功培育出一批核心企业,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AIM 的主要制度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欣士(2008)认为造成德国新市场最终关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上市标准过低,大量包装和概念公司进入创业板;二是监管部门上市审核程序不够严格,保荐机构基于利益驱动也放松了保荐责任;三是部分上市公司造假丑闻严重败坏了德国新市场声誉;四是以NASDAQ 市场为首的网络泡沫的破裂,对德国新市场造成极大冲击。

3.2 针对高新中小企业与创业板关系
方虹(2009)认为,创业板市场与高科技中小企业是互动发展的关系,创业板市场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畅通的上市融资渠道,有利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徐洪才(2009)认为,创业板市场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成熟阶段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一个有效渠道,通过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有利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上述学者的观点揭示了高新企业与创业板密不可分的关心。

3.3 针对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刘鸿儒(2008)在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的时候就提出创业板市场才是决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同时也是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途径之一。

朱祥武(2010)在文章中指出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不仅仅是上市门槛低于主办市场的资本市场,更多的是鼓励自主创新的制度创新。

李小霞(2009)将创业板市场融资作为借鉴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的重要经验,认为我国创业板市场应该促进融资作用的发挥。

4 总结
本文以解决浙江省创业板中小企业上市问题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分析中小企业上市创业板的现状以及与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对比。

从分析数据中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上市问题。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顺利进行上市创业板等方面进行探索。

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内因外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借鉴和比较国际创业板市场和成功上市的中小企业先进经验,对关键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成功上市创业板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Lee,,Joy. China’s Second Board Poised for Lunch[J]. Asia Money,2001.
[2]Juan Florin Eeldiardt and SeortShane,FastGrowth Firms,PeregrineAnalyties,LLC,Mareh2006
[3]欣士.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的典范[J] .深交所,2008(01).
[4]方虹.创业板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互动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9(12).
[5]徐洪才.推出创业板市场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9(12).
[6]刘鸿儒.借鉴英国AIM成功经验尽快推出我国创业板市场[J].深交所,2008(12).
[7]朱武祥.多角度透视创业板市场[M].资本市场,2010(3).
[8]李小霞.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J],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