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集合与元素(数学竞赛)
高一数学竞赛培训教材(有讲解和答案)
高中思维训练班《高一数学》第1讲-——-—集合与函数(上)『本讲要点』:复杂的集合关系与运算、函数定义的深化『重点掌握』:函数的迭代1.定义M与P的差集为M-P={x | x∈M且x不∈P} ,若A={y | y=x2}B={x | -3≤x≤3} ,再定义 M△N =(M-N)∪(N—M),求A△B2。
集合A=中,任意取出一个非空子集,计算它的各元素之和.则所有非空子集的元素之和是 ________ 。
若A=,3*45。
*6.7。
*8.9101.<02.=3。
若,58.解:令y=1,得f(x+1)=f(x)+x+1再依次令x=1,2,…,n-1,有f(2)=f(1)+2f(3)=f(2)+3……f(n-1)=f(n-2)+(n-1)f(n)=f(n-1)+n依次代入,得∴f(x)=(x∈N+)高中思维训练班《高一数学》第2讲——-—-函数(下)『本讲要点』:1.单调函数不等式的解法 2.根据抽象的函数条件拼凑出特定值的方法 3.抽象函数的周期问题*1例f(x)在x>0上为增函数,且。
求:(1)的值.(2)若,解不等式2例f(x)对任意实数x与y都有f(x) + f(y) = f(x+y) + 2,当x〉0时,f(x)〉2(1)求证:f(x)在R上是增函数(2)若f(1)=5/2,解不等式f(2a-3)〈 33练f(x)是定义在x〉0的函数,且f(xy) = f(x) + f(y);当x>1时有f(x)<0;f(3) = —1。
(1)求f(1)和f(1/9)的值(2)证明f(x)在x>1上是增函数(3)在x 〉 1上,若不等式f(x) + f(2—x) < 2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4例几个关于周期的常见的规律:5练习: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x-2) = -f(x),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多选):______________A。
f(2) = 0B.f(x) = f(x+4)C。
1高中数学新课标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义(集合部分)解析
第一章 集合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最基础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起始单元,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它的基础性体现在:集合思想、集合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与不等式、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在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中,很多问题可以用集合的语言加以叙述.集合不仅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之一,本章主要介绍集合思想在数学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基础知识】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无限集、有限集、空集φ.4. 集合间的关系:二.集合的运算1.交集、并集、补集和差集差集:记A 、B 是两个集合,则所有属于A 且不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B A \.即A x B A ∈={\且}B x ∉.2.集合的运算性质(1)A A A = ,A A A = (幂等律);(2)A B B A =, A B B A =(交换律);(3))()(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结合律);(4))()()(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分配律);(5)A A B A =)( ,A B A A =)( (吸收律);(6)A A C C U U =)((对合律);(7))()()(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摩根律)(8))\()\()(\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3.集合的相等(1)两个集合中元素相同,即两个集合中各元素对应相等;(2)利用定义,证明两个集合互为子集;(3)若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则两个集合的属性能够相互推出(互为充要条件),即等价;(4)对于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则元素个数相等、各元素的和相等、各元素之积相等是两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典例精析】【例1】在集合},,2,1{n 中,任意取出一个子集,计算它的各元素之和.则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是 .〖分析〗已知},,2,1{n 的所有的子集共有n 2个.而对于},,2,1{n i ∈∀,显然},,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就说明i 在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中一共出现12-n 次,即对所有的i 求和,可得).(211∑=-=n i n n i S 【解】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为2)1(2)21(211+⋅=+++--n n n n n =.2)1(1-⋅+⋅n n n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得出},,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在集合问题以及以后的组合总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2】已知集合}034|{},023|{222<+-=<++=a ax x x B x x x A 且B A ⊆,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首先确定集合A 、B,再利用B A ⊆的关系进行分类讨论.【解】由已知易求得}0)3)((|{},12|{<--=-<<-=a x a x x B x x A当0>a 时,}3|{a x a x B <<=,由B A ⊆知无解;当0=a 时,φ=B ,显然无解;当0<a 时, }3|{a x a x B <<=,由B A ⊆解得.321≤≤-a 综上知,参数a 的取值范围是]32,1[-.〖说明〗本题中,集合的定义是一个二次三项式,那么寻于集合B 要分类讨论使其取值范围数字化,才能通过条件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R y R x ,,集合}1,2,{},1,,1{2+--=---++=y y y B x x x x A .若B A =,则22y x +的值是( )A.5B.4C.25D.10 【解】0)1(2≥+x ,x x x -≥++∴12,且012>++x x 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 x x x -≠++12,即1-≠x ,此时应有.112-->->++x x x x而+∈R y ,从而在集合B 中,.21y y y ->->+ 由B A =,得)3()2()1(12112⎪⎪⎩⎪⎪⎨⎧-=---=-+=++yx y x y x x 由(2)(3)解得2,1==y x ,代入(1)式知2,1==y x 也满足(1)式..5212222=+=+∴y x〖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相等的的概念,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相等,那么两个集合中对应的元素应分别相等才能保证两个集合相等.而找到这种对应关系往往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例4】已知集合}|,|,0{)},lg(,,{y x B xy y x A ==.若B A =,求++++)1()1(22yx y x ……+)1(20082008y x +的值.〖分析〗从集合A=B 的关系入手,则易于解决.【解】B A = ,⎩⎨⎧=⋅⋅+=++∴0)lg(||)lg(xy xy x y x xy xy x ,根据元素的互异性,由B 知0,0≠≠y x . B ∈0 且B A =,A ∈∴0,故只有0)lg(=xy ,从而.1=xy又由A ∈1及B A =,得.1B ∈所以⎩⎨⎧==1||1x xy 或⎩⎨⎧==11y xy ,其中1==y x 与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所以,1-=y x 代入得:++++)1()1(22y x y x ……+)1(20082008yx +=(2-)+2+(2-)+2+……+(2-)+2=0. 〖说明〗本题是例4的拓展,也是考查集合相等的概念,所不同的是本题利用的是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即两个集合相等,则两个集合中,各元素之和、各元素之积及元素个数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5】已知A 为有限集,且*N A ⊆,满足集合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与所有元素之积相等,写出所有这样的集合A.【解】设集合A=)1}(,,,{21>n a a a n 且n a a a <<≤211,由=+++n a a a 21n a a a ⋅⋅⋅ 21, *)(N n n a n ∈≥,得≥n na =+++n a a a 21n a a a ⋅⋅⋅ 21)!1(-≥n a n ,即)!1(-≥n n 2=∴n 或3=n (事实上,当3>n 时,有)2)1()2)(1()!1(n n n n n >⋅-≥--≥-. 当2=n 时,1,2,21122121=∴<∴<+=⋅a a a a a a a ,而.2,1122≠∴+≠⋅n a a当3=n 时,3,3213321321<⋅∴<++=⋅⋅a a a a a a a a a ,.2,121==∴a a由3332a a +=,解得.33=a综上可知,}.3,2,1{=A〖说明〗本题根据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到等式,从而求得集合A.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分析题设条件中所给出的信息,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例6】已知集合}02|{},023|{22≤+-=≤+-=a ax x x S x x x P ,若P S ⊆,求实数a 的取值组成的集合A.【解】}21|{≤≤=x x P ,设a ax x x f +-=2)(2.①当04)2(2<--=∆a a ,即10<<a 时,φ=S ,满足P S ⊆;②当04)2(2=--=∆a a ,即0=a 或1=a 时,若0=a ,则}0{=S ,不满足P S ⊆,故舍去;若1=a 时,则}1{=S ,满足P S ⊆.③当04)2(2>--=∆a a 时,满足P S ⊆等价于方程022=+-a ax x 的根介于1和2之间.即⎪⎪⎩⎪⎪⎨⎧≥-≥-<<><⇔⎪⎪⎩⎪⎪⎨⎧≥≥<--<>∆0340121100)2(0)1(22)2(10a a a a a f f a 或φ∈⇔a . 综合①②③得10≤<a ,即所求集合A }10|{≤<=a a .〖说明〗先讨论特殊情形(S=φ),再讨论一般情形.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分类讨论,确定a 的取值范围.本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讨论.0>∆【例7】(2005年江苏预赛)已知平面上两个点集{(,)||1|,M x y x y x y =++≥∈R },{(,)||||1|1,,N x y x a y x y =-+-≤∈R }. 若 MN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由题意知 M 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 10x y ++= 为准线的抛物线上及其凹口内侧的点集,N 是以 (,1)a 为中心的正方形及其内部的点集(如图).考察 M N =∅ 时, a 的取值范围:令 1y =,代入方程|1|x y ++=, 得 2420x x --=,解出得2x = 所以,当211a <= 时, M N =∅. ………… ③令 2y =,代入方程|1|x y ++=得 2610x x --=. 解出得3x =3a >时, M N =∅. ………… ④因此, 综合 ③ 与 ④ 可知,当13a ≤≤,即[13a ∈ 时, M N ≠∅.故填[1.【例8】已知集合},,,{4321a a a a A =,},,,{24232221a a a a B =,其中4321a a a a <<<,N a a a a ∈4321,,,.若},{41a a B A = ,1041=+a a .且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 、B.【解】 4321a a a a <<<,且},{41a a B A = ,∴211a a =,又N a ∈1,所以.11=a又1041=+a a ,可得94=a ,并且422a a =或.423a a =若922=a ,即32=a ,则有,12481931233=+++++a a 解得53=a 或63-=a (舍)此时有}.81,25,9,1{},9,5,3,1{==B A 若923=a ,即33=a ,此时应有22=a ,则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0≠124.不合题意.综上可得, }.81,25,9,1{},9,5,3,1{==B A 〖说明〗本题的难点在于依据已知条件推断集合A 、B 中元素的特征.同时上述解答中使用发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将问题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难度比整体都要低,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例9】满足条件||4|)()(|2121x x x g x g -≤-的函数)(x g 形成了一个集合M,其中R x x ∈21,,并且1,2221≤x x ,求函数)(23)(2R x x x x f y ∈-+==与集合M 的关系.〖分析〗求函数23)(2-+=x x x f 集合M 的关系,即求该函数是否属于集合M,也就是判断该函数是否满足集合M 的属性.【解】|3||||)23()23(||)()(|212122212121++⋅-=++-++=-x x x x x x x x x f x f 取65,6421==x x 时, .||4||29|)()(|212121x x x x x f x f ->-=- 由此可见,.)(M x f ∉〖说明〗本题中M 是一个关于函数的集合.判断一个函数)(x f 是否属于M,只要找至一个或几个特殊的i x 使得)(i x f 不符合M 中的条件即可证明.)(M x f ∉【例10】对集合}2008,,2,1{ 及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唯一“交替和”如下:把子集中的数按递减顺序排列,然后从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加减相继各数,如}9,6,4,2,1{的“交替和”是612469=+-+-,集合}10,7{的“交替和”是10-7=3,集合}5{的“交替和”是5等等.试求A 的所有的“交替和”的总和.并针对于集合},,2,1{n 求出所有的“交替和”.〖分析〗集合A 的非空子集共有122008-个,显然,要想逐个计算“交替和”然后相加是不可能的.必须分析“交替和”的特点,故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如{1,2,3,4}的非空子集共有15个,共“交替和”分别为:{1} 1;{2} 2 ;{3} 3;{4} 4;{1,2} 2-1; {1,3} 3-1;{1,4} 4-1;{2,3} 3-2;{2,4} 4-2;{3,4} 4-3;{1,2,3} 3-2+1;{1,2,4} 4-2+1;{1,3,4} 4-3=1;{2,3,4} 4-3+2;{1,2,3,4} 4-3+2-1.从以上写出的“交替和”可以发现,除{4}以外,可以把{1,2,3,4}的子集分为两类:一类中包含4,另一类不包含4,并且构成这样的对应:设i A 是{1,2,3,4}中一个不含有的子集,令i A 与i A }4{相对应,显然这两个集合的“交替和”的和为4,由于这样的对应应有7对,再加上{4}的“交替和”为4,即{1,2,3.4}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32.【解】集合}2008,,2,1{ 的子集中,除了集合}2008{,还有222008-个非空子集.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含2008的子集,第二类是不含2008的子集,这两类所含的子集个数相同.因为如果i A 是第二类的,则必有}2008{ i A 是第一类的集合;如果j B 是第一类中的集合,则j B 中除2008外,还应用1,2,……,2007中的数做其元素,即j B 中去掉2008后不是空集,且是第二类中的.于是把“成对的”集合的“交替和”求出来,都有2008,从而可得A 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008220082008)22(2120072008⨯=+⨯- 同样可以分析},,2,1{n ,因为n 个元素集合的子集总数为n 2个(含φ,定义其“交替和”为0),其中包括最大元素n 的子集有12-n 个,不包括n 的子集的个数也是12-n 个,将两类子集一一对应(相对应的子集只差一个元素n ),设不含n 的子集“交替和”为S,则对应的含n 子集的“交替和”为S n -,两者相加和为n .故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1n n ⋅-〖说明〗本题中"退到最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对应思想都有所体现,这种方法在数学竞赛中是常用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强化.【例11】一支人数是5的倍数的且不少于1000人的游行队伍,若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若按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差2人;若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差1人,求这支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多少?〖分析〗已知游行队伍的总人数是5的倍数,那么可设总人数为n 5.“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从它的反面去考虑,可理解为多1人,同样按3人、2人编队都可理解为“多1人”,显然问题转化为同余问题.n 5被4、3、2除时都余地,即15-n 是12的倍数,再由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的条件,即可求得问题的解.【解】设游行队伍的总人数为)(5+∈N n n ,则由题意知n 5分别被4、3、2除时均余1,即15-n 是4、3、2的公倍数,于是可令)(1215+∈=-N m m n ,由此可得:5112+=m n ①要使游行队伍人数最少,则式①中的m 应为最少正整数且112+m 为5的倍数,应为2.于是可令)(25+∈+=N p q m ,由此可得:512]1)25(12[51+=++⋅=p p n ,25605+≥p n ② 所以10002560≥+p ,4116≥p . 取17=p 代入②式,得10452517605=+⨯=n故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1045人.〖说明〗本题利用了补集思想进行求解,对于题目中含有“至少”、“至多”、“最少”、“不都”、“都”等词语,可以根据补集思想方法,从词义气反面(反义词)考虑,对原命题做部分或全部的否定,用这种方法转化命题,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使之寻求到解题思想或方法,实现解题的目的.【例12】设n N ∈且n ≥15,B A ,都是{1,2,3,…,n }真子集,A B φ=,且A B ={1,2,3,…,n }.证明:A 或者B 中必有两个不同数的和为完全平方数.【证明】由题设,{1,2,3,…,n }的任何元素必属于且只属于它的真子集B A ,之一. 假设结论不真,则存在如题设的{1,2,3,…,n }的真子集B A ,,使得无论是A 还是B 中的任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完全平方数.不妨设1∈A ,则3∉A ,否则1+3=22,与假设矛盾,所以3∈B .同样6∉B ,所以6∈A ,这时10∉A ,,即10∈B .因n ≥15,而15或者在A 中,或者在B 中,但当15∈A 时,因1∈A ,1+15=24,矛盾;当15∈B 时,因10∈B ,于是有10+15=25,仍然矛盾.因此假设不真,即结论成立. 【赛向点拨】1.高中数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集合,而集合又是数学的基础.因此,深刻理解集合的概念,熟练地进行集合运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节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抓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其重要.2.集合内容几乎是每年的高考与竞赛的必考内容.一般而言,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应用.3.对于给定的集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弄清元素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性质?这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前提.4.集合语言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在竞赛中,集合题是普遍而又基本的题型之一.【针对练习】(A 组)1.(2006年江苏预赛) 设在xOy 平面上,20x y ≤<,10≤≤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31,则集合},1),{(≤-=x y y x M }1),{(2+≥=x y y x N 的交集N M 所表示的图形面积为( ) A.31 B.32 C.1 D.34 2. (2006年陕西预赛)b a ,为实数,集合M=x x f a P ab →=:},0,{},1,{表示把集合M 中的元素x 映射到集合P 中仍为x ,则b a +的值等于( )A.1-B.0C.1D.1± 3. (2004年全国联赛)已知M={}32|),(22=+y x y x ,N={}b mx y y x +=|),(,若对于所有的R m ∈,均有,φ≠⋂N M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26,26-] B.(26,26-)C.(332,332-) D.[332,332-] 4. (2005年全国联赛) 记集合},6,5,4,3,2,1,0{=T },4,3,2,1,|7777{4433221=∈+++=i T a a a a a M i 将M 中的元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第2005个数是( )A .43273767575+++ B .43272767575+++ C .43274707171+++ D .43273707171+++ 5. 集合A,B 的并集A ∪B={a 1,a 2,a 3},当且仅当A≠B 时,(A,B)与(B,A)视为不同的对,则这样的(A,B)对的个数有( )A.27B.28.C.26D.256.设A={n |100≤n ≤600,n ∈N },则集合A 中被7除余2且不能被5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7. 已知2{430,}A x x x x R =-+<∈,12{20,2(7)50,}x B x a x a x x R -=+-++∈且≤≤.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8. 设M={1,2,3,…,1995},A 是M 的子集且满足条件: 当x ∈A 时,15x ∉A ,则A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_______________.9. (2006年集训试题)设n 是正整数,集合M={1,2,…,2n }.求最小的正整数k ,使得对于M 的任何一个k 元子集,其中必有4个互不相同的元素之和等于10. 设A ={a |a =22x y -,,x y Z ∈},求证:⑴21k -∈A (k Z ∈); ⑵42 ()k A k Z -∉∈.11.(2006年江苏)设集合()12log 32A x x ⎧⎫⎪⎪=-≥-⎨⎬⎪⎪⎩⎭,21a B x x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2. 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 具有下列性质:①P 中的元素有正数,有负数;②P 中的元素有奇数,有偶数;③-1∉P ;④若x ,y ∈P ,则x +y ∈P 试判断实数0和2与集合P 的关系.(B 组)1. 设S 为满足下列条件的有理数的集合:①若a ∈S ,b ∈S ,则a +b ∈S , S ab ∈;②对任一个有理数r ,三个关系r ∈S ,-r ∈S ,r =0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证明: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321,,S S S 为非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k j i ,,,若j i S y S x ∈∈,,则k S y x ∈- (1)证明:三个集合中至少有两个相等.(2)三个集合中是否可能有两个集无公共元素?3.已知集合:}1|),{(},1|),{(},1|),{(22=+==+==+=y x y x C ay x y x B y ax y x A 问(1)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2)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4.已知{}22(,)4470,,A x y x y x y x y R =++++=∈, {}(,)10,,B x y xy x y R ==-∈.⑴请根据自己对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中 “距离”的认识,给集合A 与B 的距离定义;⑵依据⑴中的定义求出A 与B 的距离.5.设集合=P {不小于3的正整数},定义P上的函数如下:若P n ∈,定义)(n f 为不是n 的约数的最小正整数,例如5)12(,2)7(==f f .记函数f 的值域为M.证明:.99,19M M ∉∈6.为了搞好学校的工作,全校各班级一共提了P )(+∈N P 条建议.已知有些班级提出了相同的建议,且任何两个班级都至少有一条建议相同,但没有两个班提出全部相同的建议.求证该校的班级数不多于12-P 个.【参考答案】A 组1.解: N M 在xOy 平面上的图形关于x 轴与y 轴均对称,由此N M 的图形面积只要算出在第一象限的图形面积乘以4即得.为此,只要考虑在第一象限的面积就可以了.由题意可得,N M 的图形在第一象限的面积为A =613121=-.因此N M 的图形面积为32. 所以选B.2.解:由M=P,从而1,0==a a b ,即0,1==b a ,故.1=+b a 从而选C. 3. 解:M N ≠∅相当于点(0,b )在椭圆2223x y +=上或它的内部221,322b b ∴≤∴-≤≤.故选A. 4.解: 用p k a a a ][21 表示k 位p 进制数,将集合M 中的每个数乘以47,得 32123412347{777|,1,2,3,4}{[]|,1,2,3,4}.i i M a a a a a T i a a a a a T i '=⋅+⋅+⋅+∈==∈= M ' 中的最大数为107]2400[]6666[=.在十进制数中,从2400起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第2005个数是2400-2004=396.而=10]396[7]1104[将此数除以47,便得M 中的数.74707171432+++故选C. 5.解:A=φ时,有1种可能;A 为一元集时,B 必须含有其余2元,共有6种可能;A 为二元集时,B 必须含有另一元.共有12种可能;A 为三元集时,B 可为其任一子集.共8种可能.故共有1+6+12+8=27个.从而选A.6.解:被7除余2的数可写为7k +2. 由100≤7k +2≤600.知14≤k ≤85.又若某个k 使7k +2能被57整除,则可设7k +2=57n . 即57256227778n n n nk n -+--===+. 即n -2应为7的倍数. 设n =7m +2代入,得k =57m +16. ∴14≤57m +16≤85. ∴m =0,1.于是所求的个数为85-(14-1)-2=70. 7.解:依题意可得{13}A x x =<<,设1()2x f x a -=+,2()2(7)5g x x a x =-++ 要使A B ⊆,只需()f x ,()g x 在(1,3)上的图象均在x 轴的下方,则(1)0f ≤,(3)0f ≤, (1)0g ≤,(3)0g ≤,由此可解得结果.8.解:由于1995=15⨯133,所以,只要n >133,就有15n >1995.故取出所有大于133而不超过1995的整数. 由于这时己取出了15⨯9=135, … 15⨯133=1995. 故9至133的整数都不能再取,还可取1至8这8个数,即共取出1995—133+8=1870个数, 这说明所求数≥1870.另一方面,把k 与15k 配对,(k 不是15的倍数,且1≤k ≤133)共得133—8=125对,每对数中至多能取1个数为A 的元素,这说明所求数≤1870,综上可知应填1870.9.解:考虑M 的n +2元子集P={n -l ,n ,n +1,…,2n }.P 中任何4个不同元素之和不小于(n -1)+n +( n +1)+( n +2)=4 n +2,所以k ≥n +3.将M 的元配为n 对,B i =(i ,2 n +1-i ),1≤i ≤n . 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三对123,,i i i B B B 同属于A(i 1、I 2、I 3两两不同).又将M 的元配为n -1对,C I (i ,2n -i ),1≤i ≤n -1.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一对4i C 同属于A ,这一对4i C 必与123,,i i i B B B 中至少一个无公共元素,这4个元素互不相同,且和为2 n +1+2 n =4 n +1,最小的正整数k = n +310.10.解: ⑴∵k ,1k -∈Z 且21k -=22(1)k k --,∴21k -∈A ;⑵假设42 ()k A k Z -∈∈,则存在,x y Z ∈,使42k -=22x y -即()()2(21)x y x y k -+=- (*)由于x y -与x y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所以(*)式左边有且仅有两种可能:奇数或4的倍数,另一方面,(*)式右边只能被4除余2的数,故(*)式不能成立.由此,42()k A k Z -∉∈.11.解:{}13A x x =-≤<,()(){}30B x x a x a =--<. 当0a >时,{}03B x a x a =<<<,由AB ≠∅得03a <<; 当0a <时,{}30B x a x a =<<<,由A B ≠∅得1a >-; 当0a =时,{}20B x x =<=∅,与A B ≠∅不符.综上所述,()()1,00,3a ∈-.12.解:由④若x ,y ∈P ,则x +y ∈P 可知,若x ∈P ,则)( N k P kx ∈∈(1)由①可设x ,y ∈P ,且x >0,y <0,则-y x =|y |x (|y |∈N )故x y ,-y x ∈P ,由④,0=(-y x )+x y ∈P .(2)2∉P .若2∈P ,则P 中的负数全为偶数,不然的话,当-(12+k )∈P (N k ∈)时,-1=(-12-k )+k 2∈P ,与③矛盾.于是,由②知P 中必有正奇数.设),( 12,2N n m P n m ∈∈--,我们取适当正整数q ,使12|2|->-⋅n m q ,则负奇数P n qm ∈-+-)12(2.前后矛盾B 组1.证明:设任意的r ∈Q ,r ≠0,由②知r ∈S ,或-r ∈S 之一成立.再由①,若r∈S ,则S r ∈2;若-r ∈S ,则S r r r ∈-⋅-=)()(2.总之,S r ∈2. 取r =1,则1∈S .再由①,2=1+1∈S ,3=1+2∈S ,…,可知全体正整数都属于S .设S q p ∈,,由①S pq ∈,又由前证知S q ∈21,所以21qpq q p ⋅=∈S .因此,S 含有全体正有理数.再由①知,0及全体负有理数不属于S .即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证明:(1)若j i S y S x ∈∈,,则i k S x y x y S x y ∈-=--∈-)(,,所以每个集合中均有非负元素.当三个集合中的元素都为零时,命题显然成立.否则,设321,,S S S 中的最小正元素为a ,不妨设1S a ∈,设b 为32,S S 中最小的非负元素,不妨设,2S b ∈则b -a ∈3S .若b >0,则0≤b -a <b ,与b 的取法矛盾.所以b =0.任取,1S x ∈因0∈2S ,故x -0=x ∈3S .所以⊆1S 3S ,同理3S 1S ⊆.所以1S =3S .(2)可能.例如1S =2S ={奇数},3S ={偶数}显然满足条件,1S 和2S 与3S 都无公共元素.3.解:C B A )(=)()(C B C A .C A 与C B 分别为方程组(Ⅰ)⎩⎨⎧=+=+1122y x y ax (Ⅱ)⎩⎨⎧=+=+1122y x ay x 的解集.由(Ⅰ)解得(y x ,)=(0,1)=(212a a +,2211aa +-);由(Ⅱ)解得 (y x ,)=(1,0),(2211a a +-,212a a +) (1)使C B A )(恰有两个元素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①⎪⎪⎩⎪⎪⎨⎧=+-=+111012222a a a a ②⎪⎪⎩⎪⎪⎨⎧=+-=+011112222aa a a 由①解得a =0;由②解得a =1.故a =0或1时,C B A )(恰有两个元素.(2)使C B A )(恰有三个元素的情况是:212a a +=2211a a +- 解得21±-=a ,故当21±-=a 时,C B A )(恰有三个元素.4.解: (1)设1212,min P A P B d P P ∈∈=(即集合A 中的点与集合B 中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则称d 为A 与B 的距离.⑵解法一:∵A 中点的集合为圆22(2)(2)1,x y +++=圆心为(2,2)M --,令(,)P x y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则2MP =22(2)(2)x y +++=224()8x y x y ++++=2()24()x y xy x y +-+++8=2()4()28x y x y ++++令t x y =+,则2MP =22428(2)24t t t ++=++当2t =-时,即102xy x y =-⎧⎨+=-⎩有解,∴min MP =∴1d = 解法二:如图,P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 Q 为圆22(2)(2)1x y +++=上任一点,圆心为M .显然,P M MP +Q Q ≥(当P M 、Q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min 1d MP =-.5.解:记!18=n 时,由于1,2,……18都是n 的约数,故此时.19)(=n f 从而.19M ∈ 若存在P n ∈,使99)(=n f ,则对于小于99的正整数k ,均有n k |,从而n n |11,|9,但是1)11,9(=,由整数理论中的性质9×11=99是n 的一个约数,这是一个矛盾!从而.99M ∉6.证明:假设该校共有m 个班级,他们的建议分别组成集合m A A A ,,,21 。
1高中数学新课标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义(集合部分)解析
第一章 集合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最基础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起始单元,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它的基础性体现在:集合思想、集合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与不等式、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在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中,很多问题可以用集合的语言加以叙述.集合不仅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之一,本章主要介绍集合思想在数学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基础知识】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无限集、有限集、空集φ.4. 集合间的关系:二.集合的运算1.交集、并集、补集和差集差集:记A 、B 是两个集合,则所有属于A 且不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B A \.即A x B A ∈={\且}B x ∉.2.集合的运算性质(1)A A A = ,A A A = (幂等律);(2)A B B A =, A B B A =(交换律);(3))()(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结合律);(4))()()(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分配律);(5)A A B A =)( ,A B A A =)( (吸收律);(6)A A C C U U =)((对合律);(7))()()(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摩根律)(8))\()\()(\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3.集合的相等(1)两个集合中元素相同,即两个集合中各元素对应相等;(2)利用定义,证明两个集合互为子集;(3)若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则两个集合的属性能够相互推出(互为充要条件),即等价;(4)对于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则元素个数相等、各元素的和相等、各元素之积相等是两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典例精析】【例1】在集合},,2,1{n 中,任意取出一个子集,计算它的各元素之和.则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是 .〖分析〗已知},,2,1{n 的所有的子集共有n 2个.而对于},,2,1{n i ∈∀,显然},,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就说明i 在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中一共出现12-n 次,即对所有的i 求和,可得).(211∑=-=n i n n i S 【解】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为2)1(2)21(211+⋅=+++--n n n n n =.2)1(1-⋅+⋅n n n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得出},,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在集合问题以及以后的组合总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2】已知集合}034|{},023|{222<+-=<++=a ax x x B x x x A 且B A ⊆,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首先确定集合A 、B,再利用B A ⊆的关系进行分类讨论.【解】由已知易求得}0)3)((|{},12|{<--=-<<-=a x a x x B x x A当0>a 时,}3|{a x a x B <<=,由B A ⊆知无解;当0=a 时,φ=B ,显然无解;当0<a 时, }3|{a x a x B <<=,由B A ⊆解得.321≤≤-a 综上知,参数a 的取值范围是]32,1[-.〖说明〗本题中,集合的定义是一个二次三项式,那么寻于集合B 要分类讨论使其取值范围数字化,才能通过条件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R y R x ,,集合}1,2,{},1,,1{2+--=---++=y y y B x x x x A .若B A =,则22y x +的值是( )A.5B.4C.25D.10 【解】0)1(2≥+x ,x x x -≥++∴12,且012>++x x 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 x x x -≠++12,即1-≠x ,此时应有.112-->->++x x x x而+∈R y ,从而在集合B 中,.21y y y ->->+ 由B A =,得)3()2()1(12112⎪⎪⎩⎪⎪⎨⎧-=---=-+=++yx y x y x x 由(2)(3)解得2,1==y x ,代入(1)式知2,1==y x 也满足(1)式..5212222=+=+∴y x〖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相等的的概念,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相等,那么两个集合中对应的元素应分别相等才能保证两个集合相等.而找到这种对应关系往往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例4】已知集合}|,|,0{)},lg(,,{y x B xy y x A ==.若B A =,求++++)1()1(22yx y x ……+)1(20082008y x +的值.〖分析〗从集合A=B 的关系入手,则易于解决.【解】B A = ,⎩⎨⎧=⋅⋅+=++∴0)lg(||)lg(xy xy x y x xy xy x ,根据元素的互异性,由B 知0,0≠≠y x . B ∈0 且B A =,A ∈∴0,故只有0)lg(=xy ,从而.1=xy又由A ∈1及B A =,得.1B ∈所以⎩⎨⎧==1||1x xy 或⎩⎨⎧==11y xy ,其中1==y x 与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所以,1-=y x 代入得:++++)1()1(22y x y x ……+)1(20082008yx +=(2-)+2+(2-)+2+……+(2-)+2=0. 〖说明〗本题是例4的拓展,也是考查集合相等的概念,所不同的是本题利用的是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即两个集合相等,则两个集合中,各元素之和、各元素之积及元素个数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5】已知A 为有限集,且*N A ⊆,满足集合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与所有元素之积相等,写出所有这样的集合A.【解】设集合A=)1}(,,,{21>n a a a n 且n a a a <<≤211,由=+++n a a a 21n a a a ⋅⋅⋅ 21, *)(N n n a n ∈≥,得≥n na =+++n a a a 21n a a a ⋅⋅⋅ 21)!1(-≥n a n ,即)!1(-≥n n 2=∴n 或3=n (事实上,当3>n 时,有)2)1()2)(1()!1(n n n n n >⋅-≥--≥-. 当2=n 时,1,2,21122121=∴<∴<+=⋅a a a a a a a ,而.2,1122≠∴+≠⋅n a a当3=n 时,3,3213321321<⋅∴<++=⋅⋅a a a a a a a a a ,.2,121==∴a a由3332a a +=,解得.33=a综上可知,}.3,2,1{=A〖说明〗本题根据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到等式,从而求得集合A.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分析题设条件中所给出的信息,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例6】已知集合}02|{},023|{22≤+-=≤+-=a ax x x S x x x P ,若P S ⊆,求实数a 的取值组成的集合A.【解】}21|{≤≤=x x P ,设a ax x x f +-=2)(2.①当04)2(2<--=∆a a ,即10<<a 时,φ=S ,满足P S ⊆;②当04)2(2=--=∆a a ,即0=a 或1=a 时,若0=a ,则}0{=S ,不满足P S ⊆,故舍去;若1=a 时,则}1{=S ,满足P S ⊆.③当04)2(2>--=∆a a 时,满足P S ⊆等价于方程022=+-a ax x 的根介于1和2之间.即⎪⎪⎩⎪⎪⎨⎧≥-≥-<<><⇔⎪⎪⎩⎪⎪⎨⎧≥≥<--<>∆0340121100)2(0)1(22)2(10a a a a a f f a 或φ∈⇔a . 综合①②③得10≤<a ,即所求集合A }10|{≤<=a a .〖说明〗先讨论特殊情形(S=φ),再讨论一般情形.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分类讨论,确定a 的取值范围.本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讨论.0>∆【例7】(2005年江苏预赛)已知平面上两个点集{(,)||1|,M x y x y x y =++≥∈R },{(,)||||1|1,,N x y x a y x y =-+-≤∈R }. 若 MN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由题意知 M 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 10x y ++= 为准线的抛物线上及其凹口内侧的点集,N 是以 (,1)a 为中心的正方形及其内部的点集(如图).考察 M N =∅ 时, a 的取值范围:令 1y =,代入方程|1|x y ++=, 得 2420x x --=,解出得2x = 所以,当211a <= 时, M N =∅. ………… ③令 2y =,代入方程|1|x y ++=得 2610x x --=. 解出得3x =3a >时, M N =∅. ………… ④因此, 综合 ③ 与 ④ 可知,当13a ≤≤,即[13a ∈ 时, M N ≠∅.故填[1.【例8】已知集合},,,{4321a a a a A =,},,,{24232221a a a a B =,其中4321a a a a <<<,N a a a a ∈4321,,,.若},{41a a B A = ,1041=+a a .且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 、B.【解】 4321a a a a <<<,且},{41a a B A = ,∴211a a =,又N a ∈1,所以.11=a又1041=+a a ,可得94=a ,并且422a a =或.423a a =若922=a ,即32=a ,则有,12481931233=+++++a a 解得53=a 或63-=a (舍)此时有}.81,25,9,1{},9,5,3,1{==B A 若923=a ,即33=a ,此时应有22=a ,则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0≠124.不合题意.综上可得, }.81,25,9,1{},9,5,3,1{==B A 〖说明〗本题的难点在于依据已知条件推断集合A 、B 中元素的特征.同时上述解答中使用发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将问题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难度比整体都要低,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例9】满足条件||4|)()(|2121x x x g x g -≤-的函数)(x g 形成了一个集合M,其中R x x ∈21,,并且1,2221≤x x ,求函数)(23)(2R x x x x f y ∈-+==与集合M 的关系.〖分析〗求函数23)(2-+=x x x f 集合M 的关系,即求该函数是否属于集合M,也就是判断该函数是否满足集合M 的属性.【解】|3||||)23()23(||)()(|212122212121++⋅-=++-++=-x x x x x x x x x f x f 取65,6421==x x 时, .||4||29|)()(|212121x x x x x f x f ->-=- 由此可见,.)(M x f ∉〖说明〗本题中M 是一个关于函数的集合.判断一个函数)(x f 是否属于M,只要找至一个或几个特殊的i x 使得)(i x f 不符合M 中的条件即可证明.)(M x f ∉【例10】对集合}2008,,2,1{ 及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唯一“交替和”如下:把子集中的数按递减顺序排列,然后从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加减相继各数,如}9,6,4,2,1{的“交替和”是612469=+-+-,集合}10,7{的“交替和”是10-7=3,集合}5{的“交替和”是5等等.试求A 的所有的“交替和”的总和.并针对于集合},,2,1{n 求出所有的“交替和”.〖分析〗集合A 的非空子集共有122008-个,显然,要想逐个计算“交替和”然后相加是不可能的.必须分析“交替和”的特点,故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如{1,2,3,4}的非空子集共有15个,共“交替和”分别为:{1} 1;{2} 2 ;{3} 3;{4} 4;{1,2} 2-1; {1,3} 3-1;{1,4} 4-1;{2,3} 3-2;{2,4} 4-2;{3,4} 4-3;{1,2,3} 3-2+1;{1,2,4} 4-2+1;{1,3,4} 4-3=1;{2,3,4} 4-3+2;{1,2,3,4} 4-3+2-1.从以上写出的“交替和”可以发现,除{4}以外,可以把{1,2,3,4}的子集分为两类:一类中包含4,另一类不包含4,并且构成这样的对应:设i A 是{1,2,3,4}中一个不含有的子集,令i A 与i A }4{相对应,显然这两个集合的“交替和”的和为4,由于这样的对应应有7对,再加上{4}的“交替和”为4,即{1,2,3.4}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32.【解】集合}2008,,2,1{ 的子集中,除了集合}2008{,还有222008-个非空子集.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含2008的子集,第二类是不含2008的子集,这两类所含的子集个数相同.因为如果i A 是第二类的,则必有}2008{ i A 是第一类的集合;如果j B 是第一类中的集合,则j B 中除2008外,还应用1,2,……,2007中的数做其元素,即j B 中去掉2008后不是空集,且是第二类中的.于是把“成对的”集合的“交替和”求出来,都有2008,从而可得A 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008220082008)22(2120072008⨯=+⨯- 同样可以分析},,2,1{n ,因为n 个元素集合的子集总数为n 2个(含φ,定义其“交替和”为0),其中包括最大元素n 的子集有12-n 个,不包括n 的子集的个数也是12-n 个,将两类子集一一对应(相对应的子集只差一个元素n ),设不含n 的子集“交替和”为S,则对应的含n 子集的“交替和”为S n -,两者相加和为n .故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1n n ⋅-〖说明〗本题中"退到最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对应思想都有所体现,这种方法在数学竞赛中是常用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强化.【例11】一支人数是5的倍数的且不少于1000人的游行队伍,若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若按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差2人;若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差1人,求这支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多少?〖分析〗已知游行队伍的总人数是5的倍数,那么可设总人数为n 5.“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从它的反面去考虑,可理解为多1人,同样按3人、2人编队都可理解为“多1人”,显然问题转化为同余问题.n 5被4、3、2除时都余地,即15-n 是12的倍数,再由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的条件,即可求得问题的解.【解】设游行队伍的总人数为)(5+∈N n n ,则由题意知n 5分别被4、3、2除时均余1,即15-n 是4、3、2的公倍数,于是可令)(1215+∈=-N m m n ,由此可得:5112+=m n ①要使游行队伍人数最少,则式①中的m 应为最少正整数且112+m 为5的倍数,应为2.于是可令)(25+∈+=N p q m ,由此可得:512]1)25(12[51+=++⋅=p p n ,25605+≥p n ② 所以10002560≥+p ,4116≥p . 取17=p 代入②式,得10452517605=+⨯=n故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1045人.〖说明〗本题利用了补集思想进行求解,对于题目中含有“至少”、“至多”、“最少”、“不都”、“都”等词语,可以根据补集思想方法,从词义气反面(反义词)考虑,对原命题做部分或全部的否定,用这种方法转化命题,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使之寻求到解题思想或方法,实现解题的目的.【例12】设n N ∈且n ≥15,B A ,都是{1,2,3,…,n }真子集,A B φ=,且A B ={1,2,3,…,n }.证明:A 或者B 中必有两个不同数的和为完全平方数.【证明】由题设,{1,2,3,…,n }的任何元素必属于且只属于它的真子集B A ,之一. 假设结论不真,则存在如题设的{1,2,3,…,n }的真子集B A ,,使得无论是A 还是B 中的任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完全平方数.不妨设1∈A ,则3∉A ,否则1+3=22,与假设矛盾,所以3∈B .同样6∉B ,所以6∈A ,这时10∉A ,,即10∈B .因n ≥15,而15或者在A 中,或者在B 中,但当15∈A 时,因1∈A ,1+15=24,矛盾;当15∈B 时,因10∈B ,于是有10+15=25,仍然矛盾.因此假设不真,即结论成立. 【赛向点拨】1.高中数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集合,而集合又是数学的基础.因此,深刻理解集合的概念,熟练地进行集合运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节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抓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其重要.2.集合内容几乎是每年的高考与竞赛的必考内容.一般而言,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应用.3.对于给定的集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弄清元素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性质?这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前提.4.集合语言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在竞赛中,集合题是普遍而又基本的题型之一.【针对练习】(A 组)1.(2006年江苏预赛) 设在xOy 平面上,20x y ≤<,10≤≤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31,则集合},1),{(≤-=x y y x M }1),{(2+≥=x y y x N 的交集N M 所表示的图形面积为( ) A.31 B.32 C.1 D.34 2. (2006年陕西预赛)b a ,为实数,集合M=x x f a P ab →=:},0,{},1,{表示把集合M 中的元素x 映射到集合P 中仍为x ,则b a +的值等于( )A.1-B.0C.1D.1± 3. (2004年全国联赛)已知M={}32|),(22=+y x y x ,N={}b mx y y x +=|),(,若对于所有的R m ∈,均有,φ≠⋂N M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26,26-] B.(26,26-)C.(332,332-) D.[332,332-] 4. (2005年全国联赛) 记集合},6,5,4,3,2,1,0{=T },4,3,2,1,|7777{4433221=∈+++=i T a a a a a M i 将M 中的元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第2005个数是( )A .43273767575+++ B .43272767575+++ C .43274707171+++ D .43273707171+++ 5. 集合A,B 的并集A ∪B={a 1,a 2,a 3},当且仅当A≠B 时,(A,B)与(B,A)视为不同的对,则这样的(A,B)对的个数有( )A.27B.28.C.26D.256.设A={n |100≤n ≤600,n ∈N },则集合A 中被7除余2且不能被5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7. 已知2{430,}A x x x x R =-+<∈,12{20,2(7)50,}x B x a x a x x R -=+-++∈且≤≤.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8. 设M={1,2,3,…,1995},A 是M 的子集且满足条件: 当x ∈A 时,15x ∉A ,则A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_______________.9. (2006年集训试题)设n 是正整数,集合M={1,2,…,2n }.求最小的正整数k ,使得对于M 的任何一个k 元子集,其中必有4个互不相同的元素之和等于10. 设A ={a |a =22x y -,,x y Z ∈},求证:⑴21k -∈A (k Z ∈); ⑵42 ()k A k Z -∉∈.11.(2006年江苏)设集合()12log 32A x x ⎧⎫⎪⎪=-≥-⎨⎬⎪⎪⎩⎭,21a B x x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2. 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 具有下列性质:①P 中的元素有正数,有负数;②P 中的元素有奇数,有偶数;③-1∉P ;④若x ,y ∈P ,则x +y ∈P 试判断实数0和2与集合P 的关系.(B 组)1. 设S 为满足下列条件的有理数的集合:①若a ∈S ,b ∈S ,则a +b ∈S , S ab ∈;②对任一个有理数r ,三个关系r ∈S ,-r ∈S ,r =0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证明: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321,,S S S 为非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k j i ,,,若j i S y S x ∈∈,,则k S y x ∈- (1)证明:三个集合中至少有两个相等.(2)三个集合中是否可能有两个集无公共元素?3.已知集合:}1|),{(},1|),{(},1|),{(22=+==+==+=y x y x C ay x y x B y ax y x A 问(1)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2)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4.已知{}22(,)4470,,A x y x y x y x y R =++++=∈, {}(,)10,,B x y xy x y R ==-∈.⑴请根据自己对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中 “距离”的认识,给集合A 与B 的距离定义;⑵依据⑴中的定义求出A 与B 的距离.5.设集合=P {不小于3的正整数},定义P上的函数如下:若P n ∈,定义)(n f 为不是n 的约数的最小正整数,例如5)12(,2)7(==f f .记函数f 的值域为M.证明:.99,19M M ∉∈6.为了搞好学校的工作,全校各班级一共提了P )(+∈N P 条建议.已知有些班级提出了相同的建议,且任何两个班级都至少有一条建议相同,但没有两个班提出全部相同的建议.求证该校的班级数不多于12-P 个.【参考答案】A 组1.解: N M 在xOy 平面上的图形关于x 轴与y 轴均对称,由此N M 的图形面积只要算出在第一象限的图形面积乘以4即得.为此,只要考虑在第一象限的面积就可以了.由题意可得,N M 的图形在第一象限的面积为A =613121=-.因此N M 的图形面积为32. 所以选B.2.解:由M=P,从而1,0==a a b ,即0,1==b a ,故.1=+b a 从而选C. 3. 解:M N ≠∅相当于点(0,b )在椭圆2223x y +=上或它的内部221,322b b ∴≤∴-≤≤.故选A. 4.解: 用p k a a a ][21 表示k 位p 进制数,将集合M 中的每个数乘以47,得 32123412347{777|,1,2,3,4}{[]|,1,2,3,4}.i i M a a a a a T i a a a a a T i '=⋅+⋅+⋅+∈==∈= M ' 中的最大数为107]2400[]6666[=.在十进制数中,从2400起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第2005个数是2400-2004=396.而=10]396[7]1104[将此数除以47,便得M 中的数.74707171432+++故选C. 5.解:A=φ时,有1种可能;A 为一元集时,B 必须含有其余2元,共有6种可能;A 为二元集时,B 必须含有另一元.共有12种可能;A 为三元集时,B 可为其任一子集.共8种可能.故共有1+6+12+8=27个.从而选A.6.解:被7除余2的数可写为7k +2. 由100≤7k +2≤600.知14≤k ≤85.又若某个k 使7k +2能被57整除,则可设7k +2=57n . 即57256227778n n n nk n -+--===+. 即n -2应为7的倍数. 设n =7m +2代入,得k =57m +16. ∴14≤57m +16≤85. ∴m =0,1.于是所求的个数为85-(14-1)-2=70. 7.解:依题意可得{13}A x x =<<,设1()2x f x a -=+,2()2(7)5g x x a x =-++ 要使A B ⊆,只需()f x ,()g x 在(1,3)上的图象均在x 轴的下方,则(1)0f ≤,(3)0f ≤, (1)0g ≤,(3)0g ≤,由此可解得结果.8.解:由于1995=15⨯133,所以,只要n >133,就有15n >1995.故取出所有大于133而不超过1995的整数. 由于这时己取出了15⨯9=135, … 15⨯133=1995. 故9至133的整数都不能再取,还可取1至8这8个数,即共取出1995—133+8=1870个数, 这说明所求数≥1870.另一方面,把k 与15k 配对,(k 不是15的倍数,且1≤k ≤133)共得133—8=125对,每对数中至多能取1个数为A 的元素,这说明所求数≤1870,综上可知应填1870.9.解:考虑M 的n +2元子集P={n -l ,n ,n +1,…,2n }.P 中任何4个不同元素之和不小于(n -1)+n +( n +1)+( n +2)=4 n +2,所以k ≥n +3.将M 的元配为n 对,B i =(i ,2 n +1-i ),1≤i ≤n . 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三对123,,i i i B B B 同属于A(i 1、I 2、I 3两两不同).又将M 的元配为n -1对,C I (i ,2n -i ),1≤i ≤n -1.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一对4i C 同属于A ,这一对4i C 必与123,,i i i B B B 中至少一个无公共元素,这4个元素互不相同,且和为2 n +1+2 n =4 n +1,最小的正整数k = n +310.10.解: ⑴∵k ,1k -∈Z 且21k -=22(1)k k --,∴21k -∈A ;⑵假设42 ()k A k Z -∈∈,则存在,x y Z ∈,使42k -=22x y -即()()2(21)x y x y k -+=- (*)由于x y -与x y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所以(*)式左边有且仅有两种可能:奇数或4的倍数,另一方面,(*)式右边只能被4除余2的数,故(*)式不能成立.由此,42()k A k Z -∉∈.11.解:{}13A x x =-≤<,()(){}30B x x a x a =--<. 当0a >时,{}03B x a x a =<<<,由AB ≠∅得03a <<; 当0a <时,{}30B x a x a =<<<,由A B ≠∅得1a >-; 当0a =时,{}20B x x =<=∅,与A B ≠∅不符.综上所述,()()1,00,3a ∈-.12.解:由④若x ,y ∈P ,则x +y ∈P 可知,若x ∈P ,则)( N k P kx ∈∈(1)由①可设x ,y ∈P ,且x >0,y <0,则-y x =|y |x (|y |∈N )故x y ,-y x ∈P ,由④,0=(-y x )+x y ∈P .(2)2∉P .若2∈P ,则P 中的负数全为偶数,不然的话,当-(12+k )∈P (N k ∈)时,-1=(-12-k )+k 2∈P ,与③矛盾.于是,由②知P 中必有正奇数.设),( 12,2N n m P n m ∈∈--,我们取适当正整数q ,使12|2|->-⋅n m q ,则负奇数P n qm ∈-+-)12(2.前后矛盾B 组1.证明:设任意的r ∈Q ,r ≠0,由②知r ∈S ,或-r ∈S 之一成立.再由①,若r∈S ,则S r ∈2;若-r ∈S ,则S r r r ∈-⋅-=)()(2.总之,S r ∈2. 取r =1,则1∈S .再由①,2=1+1∈S ,3=1+2∈S ,…,可知全体正整数都属于S .设S q p ∈,,由①S pq ∈,又由前证知S q ∈21,所以21qpq q p ⋅=∈S .因此,S 含有全体正有理数.再由①知,0及全体负有理数不属于S .即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证明:(1)若j i S y S x ∈∈,,则i k S x y x y S x y ∈-=--∈-)(,,所以每个集合中均有非负元素.当三个集合中的元素都为零时,命题显然成立.否则,设321,,S S S 中的最小正元素为a ,不妨设1S a ∈,设b 为32,S S 中最小的非负元素,不妨设,2S b ∈则b -a ∈3S .若b >0,则0≤b -a <b ,与b 的取法矛盾.所以b =0.任取,1S x ∈因0∈2S ,故x -0=x ∈3S .所以⊆1S 3S ,同理3S 1S ⊆.所以1S =3S .(2)可能.例如1S =2S ={奇数},3S ={偶数}显然满足条件,1S 和2S 与3S 都无公共元素.3.解:C B A )(=)()(C B C A .C A 与C B 分别为方程组(Ⅰ)⎩⎨⎧=+=+1122y x y ax (Ⅱ)⎩⎨⎧=+=+1122y x ay x 的解集.由(Ⅰ)解得(y x ,)=(0,1)=(212a a +,2211aa +-);由(Ⅱ)解得 (y x ,)=(1,0),(2211a a +-,212a a +) (1)使C B A )(恰有两个元素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①⎪⎪⎩⎪⎪⎨⎧=+-=+111012222a a a a ②⎪⎪⎩⎪⎪⎨⎧=+-=+011112222aa a a 由①解得a =0;由②解得a =1.故a =0或1时,C B A )(恰有两个元素.(2)使C B A )(恰有三个元素的情况是:212a a +=2211a a +- 解得21±-=a ,故当21±-=a 时,C B A )(恰有三个元素.4.解: (1)设1212,min P A P B d P P ∈∈=(即集合A 中的点与集合B 中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则称d 为A 与B 的距离.⑵解法一:∵A 中点的集合为圆22(2)(2)1,x y +++=圆心为(2,2)M --,令(,)P x y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则2MP =22(2)(2)x y +++=224()8x y x y ++++=2()24()x y xy x y +-+++8=2()4()28x y x y ++++令t x y =+,则2MP =22428(2)24t t t ++=++当2t =-时,即102xy x y =-⎧⎨+=-⎩有解,∴min MP =∴1d = 解法二:如图,P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 Q 为圆22(2)(2)1x y +++=上任一点,圆心为M .显然,P M MP +Q Q ≥(当P M 、Q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min 1d MP =-.5.解:记!18=n 时,由于1,2,……18都是n 的约数,故此时.19)(=n f 从而.19M ∈ 若存在P n ∈,使99)(=n f ,则对于小于99的正整数k ,均有n k |,从而n n |11,|9,但是1)11,9(=,由整数理论中的性质9×11=99是n 的一个约数,这是一个矛盾!从而.99M ∉6.证明:假设该校共有m 个班级,他们的建议分别组成集合m A A A ,,,21 。
第4讲集合与元素(数学竞赛)
第4讲集合与元素(数学竞赛)第4讲集合与元素[知识点⾦]元素与集合只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关系,但如何判定⼀个元素是否属于该集合,有时要进⾏适当甚⾄灵活的变形,达到集合所要求的形式.[例题精析]例1 设A= },{22Z y x y x a a ∈-=、求证:(1)⼀切奇数属于A(2)偶数 4k – 2(k ∈z )不属于A(3)属于A 的两个整数,其积仍属于A分析关键构造出集合元素所需形式.证明(1)设a 为任意奇数,则 a = 2k –1(k ∈Z )因为 2k –1 = k 2 -(k-1)2 ,k ,k-1∈Z, 故a ∈A由a 的任意性知,⼀切奇数属于A.(2)假设4k – 2∈A ,则存在x 、y ∈Z 使 4k – 2 = x 2 – y 2即(x + y )(x - y )= 2(2k-1)… ①①式说明x + y 与 x – y 必有⼀个是偶数,但x + y 与 x – y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这是⼀对⽭盾,故①不成⽴.所以 4k – 2 ?A(3)设a 、b ∈A ,则a = 2221y x -,b = 2222y x - (Z y y x x ∈2121,,,)因为 a b =(2121y x -)(2222y x -)= +2221x x 2221y y -2221y x -2122y x = (2121y y x x -)2 -(1221y x y x -)2⽽ Z y y x x ∈-2121,1221y x y x -Z ∈, 所以 a b ∈A.例2 (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如果存在 1,2,...,n 的⼀个排列1a ,2a ,…,n a 使得 k+k a (k=1, 2, ..., n )都是完全平⽅数,就称n 为“好数”.试问:在集合 {11, 13, 15, 17, 19} 中,哪些是“好数”,哪些不是“好数”?说明理由.解除了11之外都是“好数”.(1)易知11只能与5相加得到24,⽽4也只能与5相加得到23,因此,不存在满⾜条件的数列,所以11不是“好数”.(2)13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3,...,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数:13121110987654321:k 34567191011121328:k a(3)15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5,...,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数:151413121110987654321:k123456789101112131415:k a (4)17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7,...,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数: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k 8911112131415161721045673:k a 其中⽤到了轮换).15,10,6,3,1((5)19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9,...,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数: 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k 17181991011121314151612345678:k a 评注这⾥的关键问题在于构造满⾜条件的排列.例3 (亚太地区数学竞赛)求所有由正整数组成的有限⾮空集合S ,满⾜:若S n m ∈、,则n m S n m n m 、、(,)(∈+不必须不同). 分析我们由特殊的情形,先得知S ∈2,进⽽循序渐进探索集合S 中可能含有的其他元素,发现集合中可能只有2这⼀个元素,之后如何进⾏简捷的表达呢?.解令m=n,则S ∈2,由于S 是⾮空有限集合,.若S 中存在奇数,则S k k k ∈+=+2)2,(2,以此类推,,...6,4++k k 都属于S,与其是有限集⽭盾,所以S 中的元素都是偶数,如果除了2以外还有其他偶数,不妨设除2以外的最⼩数为k (k>2),则S k k k ∈+=+12)2,(2,并且k k <+<122,⽽由前⾯讨论知12+k 应该为偶数,这与k 为除2以外的最⼩数⽭盾,所以 S={2}.评注这⾥应⽤极端原理使得表达简捷.例4 321,,S S S 为⾮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个排列k j i ,,,若j i S y S x ∈∈,,则k S y x ∈-.证明:三个集合中⾄少有两个相等.证明若j i S y S x ∈∈,,则i k S x y x y S x y ∈-=--∈-)(,所以每个集合中均有⾮负元素.当三个集合中的元素都为零时,命题显然成⽴.否则,设321,,S S S 中的最⼩正元素为a ,不妨设1S a ∈,设b 为32,S S 中最⼩的⾮负元素,不妨设,2S b ∈则b -a ∈3S .若b >0,则b a b <-≤0,与b 的取法⽭盾。
高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
2011高中数学竞赛培训教材编者:全国特级教师(一)集合与容斥原理集合是一种根本数学语言、一种根本数学工具。
它不仅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而且是整个数学的根底。
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中数学起始课的水平上,而要随着数学学习的进程而不断深化,自觉使用集合语言(术语与符号)来表示各种数学名词,主动使用集合工具来表示各种数量关系。
如用集合表示空间的线面及其关系,表示平面轨迹及其关系、表示程(组)或不等式(组)的解、表示充要条件,描述排列组合,用集合的性质进展组合计数等。
一、学习集合要抓住元素这个关键例1.设A={X∣X=a2+b2,a、b∈Z},X1,X2∈A,求证:X1X2∈A。
分析:A中的元素是自然数,即由两个整数a、b的平和构成的自然数,亦即从0、1、4、9、16、25……,n2,……中任取两个(一样或不一样)数加起来得到的一个和数,此题要证明的是:两个这样的数的乘积一定还可以拆成两个自然数的平和的形式,即(a2+b2)(c2+d2)=(M)2+(N)2,M,N∈Z证明:设X1=a2+b2,X2=c2+d2,a、b、c、d∈Z.那么X1X2=(a2+b2)(c2+d2)=a2c2+b2d2+b2c2+a2d2=a2c2+2ac·bd+b2d2+b2c2-2bc·ad+a2d2=(ac+bd)2+(bc-ad)2 又a、b、c、d∈Z,故ac+bd、bc-ad∈Z,从而X1X2∈A练习:1.设两个集合S={x|x=12m+8n,m,n∈Z},T={x|x=20p+16q,p,q∈Z}.求证:S=T。
2.设M={a|a= x2-y2,x,y∈Z}.求证:〔1〕一切奇数属于M;〔2〕4k-2(k∈Z)不属于M;〔3〕M中任意两个数的积仍属于M。
3.函数f〔x〕=x2+ax+b,a,b∈R,且A={x|x=f(x)},B={x|x=f[f(x)]}.(1)求证:A B;(2)假设A={-1,3}时,求集合B.二、集合中待定元素确实定例2.集合M ={X ,XY ,lg(xy)},S ={0,∣X ∣,Y},且M =S ,那么(X +1/Y)+(X2+1/Y2)+……+(X2002+1/Y2002)的值等于( ).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求出X 和Y 的值,而X 和Y 分别是集合M 与S 中的元素。
集合(数学竞赛讲稿)
第一讲: 集 合集合的划分反映了集合与子集之间的关系,这既是一类数学问题,也是数学中的解题策略——分类思想的基础,在近几年来的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日益受到重视,本讲主要介绍有关的概念、结论以及处理集合、子集与划分问题的方法。
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一个不定义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1) 确定性 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 是某一具体对象,则a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者必居其一,即a ∈A 与a ∉A 仅有一种情况成立。
(2) 互异性 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指互不相同的对象,即同一个集合中不应出现同一个元素.(3) 无序性2.集合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列举法、描述法、区间法、语言叙述法。
常用数集如:R Q Z N ,,,应熟记。
3.实数的子集与数轴上的点集之间的互相转换,有序实数对的集合与平面上的点集可以互相转换。
对于方程、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它们的几何意义。
4.子集、真子集及相等集(1)A ⊆⇔B A ⊂B 或A =B ;(2)A ⊂B ⇔A ⊆B 且A ≠B ;(3)A =B ⇔A ⊆B 且A ⊇B 。
5.一个n 阶集合(即由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有n 2个不同的子集,其中有n2-1个非空子集,也有n 2-1个真子集。
6.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A B ={A x x ∈|且B x ∈}A B ={A x x ∈|或B x ∈}I x x A ∈=|{且A x ∉}要掌握有关集合的几个运算律:(1)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2)结合律A (B C )=(A B ) C ,A (BC )=(A B ) C ;(3)分配律 A (B C )=(A B ) (A C )A (BC )= (A B ) (A C )(4)0—1律 A φ=A ,A I =AA I =I ,A φ=φ(5)等幂律 A A =A ,A A =A(6)吸收律 A (A B )=A ,A (A B )=A(7)求补律 A A =I ,A A =φ(8)反演律 B A B A B A B A ==,7.有限集合所含元素个数的几个简单性质设)(X n 表示集合X 所含元素的个数(1))()()()(B A n B n A n B A n -+=当φ=)(B A n 时,)()()(B n A n B A n +=(2))()()()(C n B n A n C B A n ++=-)()()()(C B A n C B n C A n B A n +--8.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1)映射 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 :A →B 。
高中数学集合与元素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与元素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进行集合之间的运算;
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 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2. 集合的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教学资料;
3. 黑板、彩笔、橡皮;
4. 实际应用题解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集合有哪些特点。
第二步: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集合的定义、集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等概念,并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符号。
第三步: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基本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
第四步:运算规则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运算方法。
第五步:实际应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
第六步: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高中数学竞赛分模块讲解篇
来自高中数学爱好者的编辑------------模块讲解篇模块一:集合 函数 不等式一,基础知识导引 <一>,集合 1,集合的性质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实的,互异的,无序的.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1,2,3,4} (2)描述法:如{()}S x P x =. 3,集合的元素个数有限集合A 的元素个数记作A ,我们有下面的容斥原理 (1)A B A B A B =+- ,(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A B C =++---+ 4,最小数原理(1)设M 是正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2)设M 是实数集的一个有限的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 <二>函数 1,函数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 平移变换:()()y f x y b f x a =-=-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向上平移b 个单位伸缩变换:11()()y f x y f x B A==x 伸长到原来的A 倍y 伸长到原来的B 倍 (A>0,B>0)(2)函数的图象的对称变换与翻折变换对称变换:通过点对称进行研究, 翻折变换:()()y f x y f x ==保留y 轴右边的图像,去掉y 轴左边的图像再作关于y 轴对称的图像;()()y f x y f x ==保留x 轴上方的图像并将x 轴下方的图像翻折到x 轴上方去1,函数的性质(1)奇偶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f x f x -=(偶)或()()f x f x -=-(奇)(2)单调性:1212()()x x f x f x <⇒<(增)或12()()f x f x >(减) (3)周期性:对于0T >,有()()f x T f x +=, 2,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对于定义域D 内的任意x ,存在0x D ∈,使得0()()f x f x ≤,则max 0()()f x f x =; 对于定义域D 内的任意x ,存在0x D ∈,使得0()()f x f x ≥,则min 0()()f x f x = (2)()f x 在闭区间[,]a b 内连续,则()f x 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3) ()()f x g x ≥恒成立min ()()man f x g x ⇔≥或min [()()]0f x g x -≥. <三>,不等式(1),均幂不等式链 设12,,,n a a a R +⋅⋅⋅∈,则12111nn a a a ++⋅⋅⋅+(调和平均)≤(几何平均)12n a a a n++⋅⋅⋅+≤(算术平均)≤平方平均)≤ (k 次方平均,2k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2n a a a ==⋅⋅⋅=. (2),柯西不等式设12,,,n a a a ⋅⋅⋅与12,,,n b b b ⋅⋅⋅R ∈,则222222*********()()()n n n n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212n na a ab b b ==⋅⋅⋅=. (3),排序不等式设有两个有序实数组:12a a ≤≤···n a ≤;12b b ≤≤···n b ≤.12,,i i ···n i 是 1,2,···,n 的任一排列,则有1122a b a b ++···+n n a b (同序和) 1212i i a b a b ≥++···+n n i a b (乱序和)121n n a b a b -≥++···+1n a b (反序和)当且仅当12a a ==···=n a 或12b b ==···=n b 时,等号成立.二,解题思想与方法导引.1,函数与方程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转化5,换元法 6,配方法 7,判别式法 8,局部调整法. 三,习题导引 <一>选择题1,设全集{(,),}I x y x y R =∈,集合3{(,)1}2y M x y x -==-,{(,)1}N x y y x =≠+, 那么I I C M C N 等于A,∅ B,{(2,3)} C,(2,3) D,{(,)1}x y y x =+ 2,函数212()log (23)f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1)-∞- B,(,1)-∞ C,(1,)+∞ D,(3,)+∞3,若非空集合{2135}A x a x a =+≤≤-,{333}B x x =≤≤,则能使()A A B ⊆ 成立 的所有a 的集合是A,{19}a a ≤≤ B,{69}a a ≤≤ C,{9}a a ≤ D,∅ 4,设()f x 是一个函数,使得对所有整数x 和y ,都有()()()61f x y f x f y xy +=+++ 和 ()()f x f x =-,则(3)f 等于A,26 B,27 C,52 D,53 5,函数()122x x xf x =-- A,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B,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C,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D,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 6,若对任何[0,1]x ∈,不等式11kx lx -≤≤-恒成立,则一定有 A,10,3k l ≥≥ B,0,k l ≥≤ C,11,43k l ≥≤ D,1,2k l ≥≤<二>填空题7,一次函数()f x ax b =+的图象经过点(10,13),它与x 轴的交点为(,0)p ,与y 轴的交点为(0,)q ,其中p 是质数,q 是正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所有一次函数为 .8,函数2()f x x a =-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M a = .9,已知()f x 是定义域在(0,)+∞上的音调递增函数,且满足(6)1f =,()()()x f x f y f y-=(0,0)x y >>,则不等式1(3)()2f x f x+<+的解集是 .10,设,,,x y z t 满足1100x y z t ≤≤≤≤≤,则x zy t+的最小值为 . 11,已知2{430,}A x x x x R =-+<∈,12{20,2(7)50,}xB x a x a x x R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2,使不等式22sin cos 1cos x a x a x ++≥+对一切x R ∈恒成立的负数a 的取值范围 是 . <三>解答题13,是否存在实数a ,使函数2()2f x x ax a =-+的定义域为[1,1]-,值域为[2,2]-. 若存在,求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4,设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0a b c R a ∈≠)满足条件: (1)当x R ∈时,(4)(2)f x f x -=-,且()f x x ≥; (2)当(0,2)x ∈时,21()()2x f x +≤; (3)()f x 在R 上的最小值为0.求最大的(1)m m >,使得存在t R ∈,只要[1,]x m ∈,就有()f x t x +≤.15,求方程11145x y z ++=的正整数解.四,解答导引1,B M 表示直线1y x =+上除去点(2,3)的部分,I C M 表示点(2,3)和除去直线1y x =+的部 分,I C N 表示直线1y x =+上的点集,所以,I I C M C N 表示的点集仅有点(2,3),即{(2,3)}. 2,A ()f x 的定义域为(,1)(3,)-∞-+∞ ,而2223(1)4u x x x =--=--在(,1)-∞-上单 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增,在(3,)+∞上单调递减.3,B 由()A A B ⊆ 知A B ⊆,所以2335223521a a a a +≥⎧⎪-≤⎨⎪-≥+⎩,解得69a ≤≤.4,A 令0x y ==,得(0)1f =-,令y x =-,得2()31f x x =-,所以(3)26f =. 5,A 3(1)2f =-,3(1)2f -=-.有(1)(1)f f =- 6,D由(11kx -≤,得2(1)(1)1x kx +-≤,于是222322121k x kx k x kx x -++-+≤,又[0,1]x ∈,有222(2)120k x k k x k +-+-≤,得12k ≥.1lx≤-,得221121lx l xx≤-++,有222(2)120l x l l x l+-+-≥, [0,1]x∈⇒l≤.7,()13143f x x=-+或()23f x x=-+. 由题意得1013q p pq+=,有(10)(13)130p q--=.p只能是11,23. 当p=11时,q=143; 当p=23时,q=23. 8,11,21,2a aa a⎧-≤⎪⎪⎨⎪>⎪⎩当当.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9,{0x x<<.由1(3)()2(6)f x f fx+-<及单调性,知((3)(6))(6)f x x f f+-<,得(3)66x xx+⎧<⎪⎨⎪>⎩. 10,15. 1100x y z t≤≤≤≤≤,x zy t+要最小,则1,100x t==,y尽量大,z尽量小,于是y x=,得111005yy+≥=,这时1,10,100x x y t====.11,41a-≤≤-. 可得{13}A x x=<<,设1()2xf x a-=+,2()2(7)5g x x a x=-++要使A B⊆,只需()f x,()g x在(1,3)上的图象均在x轴的下方,则(1)0f≤,(3)0f≤,(1)0g≤,(3)0g≤,由此可解得结果.12,2a≤-. 原不等式可化为2221(1)(cos)24a ax a---≤+,由1cos1x-≤≤,10,02aa-<<知当cos1x=时,函数21(cos)2ay x-=-有最大值21(1)2a--,于是2221(1)(1)24a aa---≤+,解得2a≤-或1a≥(舍去). 13,解:22()()f x x a a a=-+-,对称轴是x a=.(1)当1a >时,()f x 在[1,1]-上是减函数, 有(1)2(1)2f f -=⎧⎨=-⎩,得a ∈∅;(2)当01a ≤≤时,有()2(1)2f a f =-⎧⎨-=⎩,得a ∈∅;(3)当10a -≤<时,有()2(1)2f a f =-⎧⎨=⎩,得1a =-;(4)当1a <-时,()f x 在[1,1]-上是增函数,有(1)2(1)2f f -=-⎧⎨=⎩,得a ∈∅.于是存在1a =-,使()f x 的定义域为[1,1]-,值域为[2,2]-.14,解:由(4)(2)f x f x -=-,x R ∈,可知二次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1x =-, 又由(3)知,二次函数()f x 的开口向上,即0a >, 于是可设2()(1)f x a x =+ (0a >) 由(1)知(1)1f ≥,由(2)知211(1)()12f +≤=,所以(1)1f =, 得21(11)a =+,有14a =, 所以得21()(1)4f x x =+. 因为21()(1)4f x x =+的图象开口向上,而()y f x t =+的图象是由()y f x =的图象平移 t 个单位得到.要在区间[1,]m 上,使得()y f x t =+的图象在y x =的图象的下方,且m最大,则1和m 应当是关于x 的方程21(1)4x t x ++= ① 的两个根令1x =代入方程①,得0t =或4t =-.当0t =时,方程①的解为121x x ==,这与1m >矛盾! 当4t =-时,方程①的解为121,9x x ==,所以9m =. 又当4t =-时,对任意[1,9]x ∈,恒有 (1)(9)0x x --≤,即21(41)4x x -+≤ 也就是(4)f x x -≤,所以,m 的最大值为9.15,解:由对称性,不妨设x y z ≤≤,则111x y z≥≥, 有111145x x y z ≥++=,得154x ≤. 又x 是正整数,所以x =1或2或3. (1)若1x =,1115y z +=-无正整数解, (2)若2x =,则2114135210y y z ≥+=-=,得203y ≤, y 是正整数,且2y ≥,于是3,4,5,6y =.当3y =时,30z =-(舍去);当4y =时,20z =;当5y =时,10z =;当6y =,7.5z =(舍去).(3)若3x =,则2114175315y y z ≥+=-=,得307y ≤, y 是正整数,且3y ≥,于是3y =或4, 经检验,这时方程无正整数解,所以原方程的正整数解为(,,)(2,4,20)x y z =或(2,5,10).[参考题]:k 是实数,42421()1x kx f x x x ++=++,对任意三个实数,,,a b c 存在一个以(),(),()f a f b f c 为 三边长的三角形,求k 的取值范围.(答案:142k -<<)模块二:函数 数列 数学归纳法 整数一,基础知识导引 <一>,数列: 1,等差数列:(1),定义:12()n n n n a a d a a ++-==+n+1常量或2a .(2),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3),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a a n n n S na d +-==+.(4),任意两项,n m a a 有()n m a a n m d =+-.(5),对于任意正整数,,,m n k l ,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反之不行. (6),若{},{}n n a b 均是等差数列,则{}n n ca db +也是等差数列.(,c d R ∈) 2,等比数列: (1),定义:11()n n n na a q a a ++==n+2n+1a常量或a .(2),通项公式:11n n a a q -=. (3),前n 项和公式: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4),任意两项,n m a a 有n mn m a a q -=.(5),对于任意正整数,,,m n k l ,若m n k l +=+,则n m k l a a a a =. (6),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和公式:1lim (01)1n n a S S q q→∞==<<-. 3,一些常用递归数列的通项:(1),形如1()n n a a f n +=+的一阶递归式,其通项求法为1111111()()n n n k k k k a a a a a f k --+===+-=+∑∑.(累加法)(2),形如1()n n a f n a +=的递归式,其通项求法为3211121(1)(2)(3)(1)(2)n n n a a a a a a f f f f n n a a a -=⋅⋅⋅⋅⋅⋅⋅=⋅⋅⋅⋅-≥.(累积法) (3),形如1(1)n n a pa q p +=+≠的递归式,由1n n a pa q +=+及1n n a pa q -=+,两式相减 得11()n n n n a a p a a +--=-,有1{}n n a a +-是首项为21a a -,且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先求 出1n n a a +-,再求出n a .(4),形如1()(1)n n a pa q n p +=+≠的递归式,两边同时除以1n p+,得111()n n n n n a a q n p p p+++=+,令n n n a b p =,得11()n n n q n b b p ++=+,求n b ,再求n a . (5),形如1qn n a pa +=(0,0n p a >>)的递归式,两边取对数有1lg lg lg n n a q a p +=+, 令lg n n b a =,则1lg n n b qb p +=+,仿(3)得n b ,再求n a .<二>数学归纳法 形式1:(i)验证0()p n 成立; (ii)假设()p k (0k n ≥)成立,那么可推出(1)p k +也成立. 形式2:(i)验证000(1),(2),,()p n p n p n r ++⋅⋅⋅+;(ii)假设()p k 成立, 那么可推出()p k r +也成立. <三>,整数: 1,整数的分类:(1),⎧⎪⎨⎪⎩负整数0正整数; (2)±⎧⎨⎩奇数:形如2n 1的数,它的平方被4,8除余1.偶数:形如2n 的数,它的平方被4整除.(3),⎧⎪⎨⎪⎩质数(素数):只有1与本身两个约数.1合数:约数个数大于2个.(4),⎧⎨⎩2完全平方数:形如m 的数,m 为整数.非完全平方数.2,不定方程的常用解法: (1),公式法:若00x x y y =⎧⎨=⎩是方程ax by c +=的一组整数解,则该方程的所有解为00x x bt y y at =+⎧⎨=-⎩(t z ∈).(2),数或式的分解法; (3),不等式法; (4),奇偶分析法; (5),换元法. 二,解题思想与方法导引1,归纳-猜想-证明; 2,数形结合; 3,整体处理; 4,换元法; 5,配方法; 6,估算法. 三,习题导引 <一>,选择题1,删去正整数数列1,2,3,⋅⋅⋅⋅⋅⋅中的所有完全平方数,得到一个新数列.这个新数列的第2003 项是A,2046 B,2047 C,2048 D,2049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34(1)n n a a n ++=≥且19a =,其前n 项之和为n S ,则满足不等式16125n S n --<的最小整数n 是 A,5 B,6 C,7 D,8 3,设等差数列{}n a 满足81335a a =,且10a >,n S 为其前n 项之和,则n S 中最大的是 A,10S B,11S C,20S D,21S 4,等比数列{}n a 中,11536a =,公比12q =-,用n ∏表示它的前n 项之积,则n ∏中最大的是 A,9∏ B,11∏ C,12∏ D,13∏ 5,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n n n x x x n +-=-≥,12,x a x b ==,记12n n S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100100,2x a S b a =-=- B,100100,2x b S b a =-=- C,100100,x b S b a =-=- D,100100,x a S b a =-=- 6,给定公比为(1)q q ≠的等比数列{}n a ,设1123b a a a =++,2456b a a a =++,⋅⋅⋅,32313n n n n b a a a --=++,则数列{}n bA,是等差数列车员 B,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C,是公比为3q 的等比数列 D,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二>填空题7,设数列12,,,,n a a a ⋅⋅⋅⋅⋅⋅满足121a a ==,32a =,且对任意自然数n ,都有12n n n a a a ++⋅⋅1≠,又123123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则12100a a a ++⋅⋅⋅+的值是 .8,各项为实数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其首项的平方与其余各项之和不超过100,这样的 数列至多有 项.9,设正数012,,,,,n a a a a ⋅⋅⋅⋅⋅⋅12(2)n a n -=≥,且011a a ==, 则数列{}n a 的通项n a = .10,将二顶式n 的展开式按x 的降幂排,若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则该展开式中x 的幂指数是整数的项共有 个.11,正整数n 使得22005n +是完全平方数,则22(2005)n n +的个位数字是 . 12,已知数列012,,,...,,...,n a a a a 满足关系式10(3)(6)18,3n n a a a +-+==且,则1ni o ia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与元素PPT课件
目标设定
在制定计划或目标时,可 以将目标看作是一个集合, 然后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 逐个实现。
统计
在统计学中,数据被收集 到一个集合中,然后进行 各种统计和分析,以得出 有用的信息。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集合与元素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01
总结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02
总结二
元素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03
04
总结三
集合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集合分为不同的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集合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元素的性质,可以将集合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根据元素的取值范围,可以将集合分为实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集合,如空集、补 集、全集等。
0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04
集合的应用
在数学中的应用
代数
集合论是现代代数学的基础,代 数方程的解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
几何
在几何学中,点集、线集、面集等 都是集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在 几何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概率论
概率论中,样本空间是一个集合, 事件则是集合中的子集,概率的运 算也是基于集合的运算。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集合的表示方法
总结词
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方括号[]、尖括号<>或圆点.等符号来 表示。
详细描述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大括号{}、方括号[]、尖括号<>或圆 点.来表示集合。例如,A = {1, 2, 3}表示集合A包含三个元素 1、2和3。此外,我们也可以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如B = {x | x > 1}表示集合B包含所有大于1的实数x。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集合
A B C A (B C)(结 合 律); (4)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分 配 律 ) ; (5)A B A A, A A B A( 吸 收 律 ) ;
(6) 设 全 集U,A, B为U的 子 集 , 则
3、设A a1, a 2 , a3 ,...,a n ,则A的所有子集中元素之总和为
S 2n1(a1 a 2 ... a n ),其中a i Z
4、 集 合 间 的 交 集 、 并 集、 补 集 有 以 下 性 质 : (1)A A A, A A A( 幂 等 律 ) ; (2)A B B A, A B B A( 交 换 律 ) ;
赛题精讲:
例4 (: 1994年北京市高一数学竞赛初试)已知x R, y R ,
集合A
x2
x
1,x,x
1
,B
y,
y 2
,
y
1.若A
B,
则x 2 y2
CU (A B) (CU A) (CU B)
CU (A B) (CU A) CU B
赛题精讲:例1(:ຫໍສະໝຸດ 1996 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
求集合A
x
1
log
10 1
x
1,1 2
x
N的真子集的个数.
赛题精讲:
例2 (: 1983年上海市一试)在集合1,2,...,n中,随意取出一个子集,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集合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若 非 空 有 限 集A中 有n个 元 素 , 则 有 如 下 结 论: (1)A的子集的个数是2n ; (2)A的“非空子集”和“真子集”的个数都是2n 1; (3)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 2.
集合与元素ppt课件
新知初探 课前预习
题型探究 课堂解透
新知初探 课前预习
最新课程标准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 刻画集合.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学科核心素养
1.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逻辑推理) 2.记住并会用常见数集的表示符号.(数学抽象) 3.能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数学抽象) 4.能利用集合的基本属性解题.(逻辑推理)
解析:(1)能构成集合.(2)“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算不算高个子 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合.(3)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判断是不是 不小于3,所以能构成集合.(4)“ 3的近似值”没有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 很难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
方法归纳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策略 (1)注意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看是否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 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按此标准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若具 有此“标准”,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 (2)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易错辨析 忽略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例4 设a,b∈R,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1,a+b,a,集合B中含有 三个元素0,ba,b,且A=B,则a2 021+b2 021=________.
答案:0
解析:易知a≠0,a≠1,则根据两个集合相等可知a+b=0,且b=1 或ba=1.若b=1,由a+b=0得a=-1,经验证,符合题意;若ba=1, 则a=b,结合a+b=0,可知a=b=0,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a=-1, b=1.故a2 021+b2 021=(-1)2 021+12 021=0.
2019寒假三年级精英班讲义 第4讲 生活中的集合问题(教师版)
ABCACBC CJY(3)第四讲 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解答 姓名知识要点集合问题是数学上非常常见的一类数学问题,它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重叠原理(或容斥原理),即当两个(或多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 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决重叠问题时,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图(韦恩 图),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部分是重叠的和重叠的次数,明确求的是哪 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 A 、B 两类(二元充斥原理),对应的韦恩图(下左图): 总数=A 的数量+B 的数量-AB 都有的数量 三个量的重叠问题(三元容斥原理),对应的韦恩图(下右图):总数= A 的数量+B 的数量+C 的数量-(AB 都有的数量+AC 都有的数量+BC 都有的数量)+ABC 都有的数量ABABAB一、基础例题1、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 28 人,参加数学兴趣小 组的有 29 人,有 12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
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了兴趣小组?语文数学 人人人答案:45 人。
解析:如下图所示:三年级共有 28+29-12=45(人)参加了兴趣小组。
语文(28)12数学(29)你 能 将 图 补 充 完整吗?人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19人 人 人2、某班有学生 48 人,其中 21 人参加数学竞赛,13 人参加作文竞赛,有 7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
(1)参加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2)没有参加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3)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总人数 48 人作文数学人人答案:27 人;21 人;14 人。
解析:如右图所示, 参加竞赛的有13+21-7=27(人), 没有参加竞赛的有48-27=21(人), 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1-7=14(人)。
48 作文(13)7数学(21)3、某次考试,通过语文考试的有 53 人,通过数学考试的有 41 人,通过语 文考试但没有通过数学考试的有 34 人,那么通过数学考试但没有通过语文考试 的有多少人?数学语文 人人答案:22 人。
集合与元素PPT课件
谢谢!
元素-3不属于集合A
(4) 集合的元素 的性质
1.确定性
2.互异性
3.无序性
1.1.1 集合与元素
- 例题 -
例1:下列各组事件是否构成 集合? 小于8的自然数全体;
解:能构成集合。 因为一个自然数是否小于 8是可以确定的。 解:能构成集合。因为一个 点是否在曲线Y=x2+2上是可 以确定的。
集合一般用A,B,C•••等表示
正整数集
.
元素一般用a,b,c
元素 a,b,c,d,e,f,g,•••
•••等
A
1,2,3,4,5,6,7••• 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元素a属于集合A,元素3属于集合A 3A
记作“aA”,读作“a属于A”。
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元素a不属于集 合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A
1.2班全体同学就是一个集合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集合与元素
-概念-
• 集合的意义: 把一些确定的对象看 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 这些对象可以是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式 等等,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 A,B , C... 表 示集合。
例如: “自然数集合” ,“ 整数集合”,“ 1 班 全体 同学”
构成
3、美丽的校园。
不构成
1.1.1 集合与元素
练习3:下列给定集合各有那些元素? 方程 x-2=3 的解构成的集合 小于10的正奇数构成的集合 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构成的集合 5 1,3,5,7,9
练习作业
1,3,5,7,8,10,12月份
初一数学竞赛习题 专题讲座 第4讲 整数的分拆 含例题练习及答案⑷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第4讲整数的分拆整数的分拆,就是把一个自然数表示成为若干个自然数的和的形式,每一种表示方法,就是自然数的一个分拆。
整数的分拆是古老而又有趣的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哥德巴赫猜想。
在国内外数学竞赛中,整数分拆的问题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存在性问题、计数问题、最优化问题等。
例1 电视台要播放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若要求每天安排播出的集数互不相等,则该电视连续剧最多可以播几天?分析与解:由于希望播出的天数尽可能地多,所以,在每天播出的集数互不相等的条件下,每天播放的集数应尽可能地少。
我们知道,1+2+3+4+5+6+7=28。
如果各天播出的集数分别为1,2,3,4,5,6,7时,那么七天共可播出28集,还剩2集未播出。
由于已有过一天播出2集的情形,因此,这余下的2集不能再单独于一天播出,而只好把它们分到以前的日子,通过改动某一天或某二天播出的集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各天播出的集数安排为1,2,3,4,5,7,8或1,2,3,4,5,6,9都可以。
所以最多可以播7天。
说明:本题实际上是问,把正整数30分拆成互不相等的正整数之和时,最多能写成几项之和?也可以问,把一个正整数拆成若干个整数之和时,有多少种分拆的办法?例如:5=1+1+1+1+1=1+1+1+2,=1+2+2 =1+1+3=2+3 =1+4,共有6种分拆法(不计分成的整数相加的顺序)。
例2 有面值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4枚,用它们去支付2角3分。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支付方法?分析与解:要付2角3分钱,最多只能使用4枚5分币。
因为全部1分和2分币都用上时,共值12分,所以最少要用3枚5分币。
当使用3枚5分币时,5×3=15,23-15=8,所以使用2分币最多4枚,最少2枚,可有23=15+(2+2+2+2),23=15+(2+2+2+1+1),23=15+(2+2+1+1+1+1),共3种支付方法。
当使用4枚5分币时,5×4=20,23-20=3,所以最多使用1枚2分币,或不使用,从而可有23=20+(2+1),23=20+(1+1+1),共2种支付方法。
集合与元素(最全版)PTT文档
福罗洛夫: 实变函数 8____N -4____N ____N ____N 0____N
用更简单的概念来给他下定义只能给予一种 2、全体大于-6的整数;
8____R -4____R ____R ____R 0____R
描述,关于集合的描述是多种多样的。诸如: “凡是具有某种性质的、确定的有区别的事物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SET)或简称集。
学生自学 教师参阅 概念 例题 返回 退出 继续
1.1.1 集合与元素 思考题:请同学举出5个集合的例子。
思考、例题
例2:判断数0, ¾ ,,-5分别属于N、Z、Q、R中
的 哪个集合?
解:0N 0Z -5Z
0Q
¾Q
-5Q
0R
¾R R
-5R
学生自学 教师参阅 概念 例题 返回 退出 继续
1.1.1 集合与元素 练习1:(口答)下列每组事件是否构成集合?
小结: 元素确定性:可以判定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集合的元素。
元素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相同对象,算作一个元素。
作业:
P4 练习 1.1(1) 1、2、3
学生自学 教师参阅 概念
例题
返回 退出 继续
福罗洛夫: 实变函数 元素-3不属于集合A
元素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相同对象,算作一个元素。 福罗洛夫: 实变函数
主要内容:集合与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空集。 本节重点:集合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子集概念
本节难点: 正确运用集合两种表示法;
分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的区别。
(课件使用说明)
.PowerPoint环境下打开“集合1.1.1(2,3)”放映。
集合与元素说课课件演示文稿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集合的定义②
问题四:个高的同学能否构成集合
设计情景:个高的同学请举手 A 奖励十元 B 罚跑十圈
问题五:为什么上例不能构成集合
不能准确界定是或不是,不能构成集合
问题六:如何改变使上例构成集合
通过量化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定义:有某些确定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 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该集合的元素。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第十一页,共15页。
说教材与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知识点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步骤一:描述本某同学(杨坤)与酒店1班级的关系
要求学生使用最简单的语言且表达准确
步骤二:元素与集合关系的数学语言
通过课本答案让学生领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
步骤三:数学符号的规范书写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集合的定义①
问题一:将下列事物分类
苹果、香蕉、橘子、铅笔、橡皮等
问题二:苹果与水果的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个体与整体的概念
问题三:个体与整体的数学语言
个体—元素、整体—集合(教师板书)
引导:我们用集合来表示整体,是否所 有的整体都是集合呢?
第十页,共15页。
说教材与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3
1 Q, 3 Q, 0.5 Q, 2 Q, 2 Q;
3
R,
5 R,
3 R*, 1 R,
3
2 R.
一: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特定的数集符号
二:帮助学生熟练使用符号属于和不属于 三:给学生肯定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
1.1 集合与元素ppt课件
(2)个人项目、团体项目分别有哪些?它们能否组成集合? 如果能组成集合,集合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18
集合与元素
课堂小结: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5)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9
集合与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 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a 属于 A, 记作 aA,读作“a 属于 A”;
(2)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 A , 记作 aA,读作“a 不属于 A”.
例如:“大于6的自然数”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将其记作集合A, 那么集合A的元素就是7、8、9、10、11、 …… 因此7 A,5 A。
10
集合与元素 三、思考交流
请你举一些集合的例子,并指出它们的元素有哪些?
11
集合的分类
四、小组讨论---集合的分类
按集合中含元素的多少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如:方程x2+3=0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就是空集。
1.1 集合与元素
;.
1
集合
一、学习情境设计-----探究
作为教师,我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 作为学生,大家承担着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我们该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某一类事物呢?
;.
2
集合
问题1:
你知道江苏省一共有多少个地级市?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 集合与元素[知识点金]元素与集合只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关系,但如何判定一个元素是否属于该集合,有时要进行适当甚至灵活的变形,达到集合所要求的形式.[例题精析]例1 设A= },{22Z y x y x a a ∈-=、 求证:(1)一切奇数属于A(2)偶数 4k – 2(k ∈z )不属于A(3)属于A 的两个整数,其积仍属于A分析 关键构造出集合元素所需形式.证明 (1)设a 为任意奇数,则 a = 2k –1(k ∈Z )因为 2k –1 = k 2 -(k-1)2 ,k ,k-1∈Z, 故a ∈A由a 的任意性知,一切奇数属于A.(2)假设4k – 2∈A ,则存在x 、y ∈Z 使 4k – 2 = x 2 – y 2即(x + y )(x - y )= 2(2k-1)… ①① 式说明x + y 与 x – y 必有一个是偶数,但x + y 与 x – y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这是一对矛盾,故①不成立.所以 4k – 2 ∉A(3)设a 、b ∈A ,则a = 2221y x -,b = 2222y x - (Z y y x x ∈2121,,,)因为 a b =(2121y x -)(2222y x -)= +2221x x 2221y y -2221y x -2122y x = (2121y y x x -)2 -(1221y x y x -)2而 Z y y x x ∈-2121,1221y x y x -Z ∈, 所以 a b ∈A.例2 (全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如果存在 1,2,...,n 的一个排列1a ,2a ,…,n a 使得 k+k a (k=1, 2, ..., n )都是完全平方数,就称n 为“好数”.试问:在集合 {11, 13, 15, 17, 19} 中,哪些是“好数”,哪些不是“好数”?说明理由.解 除了11之外都是“好数”.(1)易知11只能与5相加得到24,而4也只能与5相加得到23,因此,不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列,所以11不是“好数”.(2)13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3,...,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方数:13121110987654321:k 34567191011121328:k a(3)15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5,...,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方数:151413121110987654321:k123456789101112131415:k a (4)17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7,...,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方数: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k 8911112131415161721045673:k a 其中用到了轮换).15,10,6,3,1((5)19是“好数”,因为如下的排列中,)19,...,2,1(=+k a k k 都是完全平方数: 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k 17181991011121314151612345678:k a 评注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构造满足条件的排列.例3 (亚太地区数学竞赛)求所有由正整数组成的有限非空集合S , 满足:若S n m ∈、,则n m S n m n m 、、(,)(∈+不必须不同). 分析 我们由特殊的情形,先得知S ∈2,进而循序渐进探索集合S 中可能含有的其他元素,发现集合中可能只有2这一个元素,之后如何进行简捷的表达呢?.解 令m=n,则S ∈2,由于S 是非空有限集合,.若S 中存在奇数,则S k k k ∈+=+2)2,(2,以此类推,,...6,4++k k 都属于S,与其是有限集矛盾,所以S 中的元素都是偶数,如果除了2以外还有其他偶数,不妨设除2以外的最小数为k (k>2),则S k k k ∈+=+12)2,(2,并且k k <+<122,而由前面讨论知12+k 应该为偶数,这与k 为除2以外的最小数矛盾,所以 S={2}.评注 这里应用极端原理使得表达简捷.例4 321,,S S S 为非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k j i ,,,若j i S y S x ∈∈,,则k S y x ∈-.证明:三个集合中至少有两个相等.证明 若j i S y S x ∈∈,,则i k S x y x y S x y ∈-=--∈-)(,所以每个集合中均有非负元素.当三个集合中的元素都为零时,命题显然成立.否则,设321,,S S S 中的最小正元素为a ,不妨设1S a ∈,设b 为32,S S 中最小的非负元素,不妨设,2S b ∈则b -a ∈3S .若b >0,则b a b <-≤0,与b 的取法矛盾。
所以b =0.任取,1S x ∈因0∈2S ,故x -0=x ∈3S 。
所以⊆1S 3S ,同理3S 1S ⊆.所以1S =3S .评注 这里也借租极端原理探索解答.例5 设S n 表示正整数集合{1,2,3,…100}的某些子集满足条件:没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这样的子集中所含元素最多有多少个?解 令A 1={51,52,53,…100}A 2={26,27,…50}A 3={13,14,…25}A 4={7,8,…12}A 5={4,5,6}A 6={2,3,}A 7={1 }则A= A 1⋃A 3⋃A 5⋃A 7符合条件,该集合共有50+13+3+1=67(个)下证A 是符合条件中含元素最多的集合.若B ⊆{1,2,3,…100},其中每一个元素都不是另一个的2倍,则a ∈B 时,2a ∉B ⋂A 2所以,Card (B ⋂A 2)+Card (B ⋂A 1)≤ 50同理 Card (B ⋂A 4)+Card (B ⋂A 3)≤ 13Card (B ⋂A 6)+Card (B ⋂A 5)≤ 3所以 CardB ≤ 50 + 13 + 3 + 1 = 67.评注 证明和构造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两个方面.例6设集合S = {1, 2, …, 50},X 是S 的任意子集, | X | = n.求最小正整数n ,使得集合X 中必有三个数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解 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x , y , z ,有x 2 + y 2 = z 2,其正整数解可表示为x = k (a 2-b 2), y = 2kab , z = k (a 2 + b 2) …○1 其中k , a , b ∈ *N 且(a 、b ) = 1,a > b.x , y , z 中必有一个为5的倍数.否则,若a , b , c 均不是5的倍数,则a , b , c 都是形如5m ±1, 5m ±2的数(m ∈ N ), 则a 2 ≡ ±1 (mod 5), b 2 ≡ ±1 (mod 5), c 2 ≡ ±1 (mod 5),而c 2 = a 2 + b 2 ≡ 0或±2,矛盾!令集A = {S 中所有与5互质的数},则Card A = 40.若以10, 15, 25, 40, 45分别作直角三角形的某边长,则由(1)知可在A 中找到相应的边构成如下直角三角形:(10, 8, 6), (26, 24, 10), (15, 12, 9), (17, 15, 8), (39, 36, 15), (25, 24, 7), (40,32, 24), (41, 40, 9), (42, 27, 36)此外,A 中再没有能与10, 15, 25, 40, 45 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令M = A ∪{10, 15, 25, 40, 45}\ {8, 9, 24, 36},则Card M = 41.由以上知,A 中三数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由于M 中不含8, 9, 24, 36,所以10, 15, 25, 40, 45在M 中找不到可搭配成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即M 中任三数均不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故n 42≥ .另外,由○1的整数解可作集合 B = {3, 4, 5, 17, 15, 8, 29, 21, 20, 25, 24, 7, 34, 16, 30, 37, 35, 12, 50, 48,14, 41, 40, 9, 45, 36, 27},其中横线上三数可作直角三角形三边,Card B = 27.S \B 中元素的个数为50-27 = 23。
在S 中任取42个数,因42-23 = 19,于是,取的42个数中必含有B 中的19个数,因此B 中至少有一条横线上的三个数在所选的42个数中,即任取42个数,其中至少有三数可作直角三角形三边.因此,n 的最小值为42.[思考交流]思考题 (美国数学竞赛)设n a a a ,...,,21是整数列,并且它们的最大公因子为1,令S 为一个整数集合,具有下列性质:(1)),...,2,1(,n i S a i =∈(2)对n j i ,...,2,1,=(不必须相同)S a a j i ∈-(3)对于任意S y x ∈、,如果S y x ∈+,则S y x ∈-证明 S 必为整数集分析 本题条件较多,在于循序渐进.证明 不妨假定任何一个i a 都不等于0.先考察(i )S a a ∈-=110(由(2)).(ii ),,0S s S s s ∈∈-=-其中(由(2)与(3)).(iii )如果S y x ∈、,且S y x ∈-,则S y x ∈+(由(3)和(ii ).利用(iii ),再对m 使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当S s ∈时,对任何N m ∈,均有.S ms ∈再利用(i )、(ii ),可以证明:当Z m ∈时,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于是,有 (iv )对于,,...,2,1n i =集合S 包含了i a 的所有倍数.下面验证(v )对于},...,2,1{n j i ∈、,对任给的整数j i c c 、,有.S a c a c j j i i ∈+为证明这一点,对||||j i c c +使用归纳法.如果1||≤i c ,且1||≤j c ,利用(2)、(ii )、(iii ),立即可导出结论.因而,可假定.2|}||,max {|≥j i c c不失一般性,可假定....21n e e e ≥≥≥设i d 是i a a a ,...,,21的最大公因子.我们对),...,2,1(n i i =用归纳法证明S 包含i d 的所有倍数.当n i =时,就是所需要的结果.对于1=i 与2=i 的基本情况,可分别利用(iv )和(v )导出.假定对于.2n i <≤ S 包含i d 的所有倍数.设T 是满足以下条件的整数m 的集合:m 被i d 整除,且对任何整数r ,.1S ra m i ∈++则由(v )可知,T 包含非零的正数和负数,即i a 的所有倍数.由条件(3),如果T t ∈,且s 可以被i d 整除(于是也属于S ),满足T s t ∈-,则.T s t ∈+取i d s t ==,可导出.2T d i ∈再利用归纳法(类似于(iv )的证明)可得,对任何整数m (正的、负的或零),有.2T md i ∈由i a 的排列方式可以看出,能整除i d 的2的最高次幂一定大于或等于能整除1+i a 的2的最高次幂.这也就是说,11++i i d a 是个奇数.因此,可以找到两个整数f 、g ,其中f 是偶数,使得11++=+i i i d ga fd *(选择这样一对数,不必对f 有什么限制.如果需要得到偶数f ,可用),(111++++-i i i i d d g d a f 替代(f,g )).于是对任何整数r ,都有,T rfd i ∈故.1S rd i ∈+这就完成了归纳,并证明了所需要的结果.同步检测41.给定集合S={1,2,3,…,2000,2001},其中一个子集T 中任意三个元素x ,y ,z 都有x+y ≠z ,则T 中元素最多的有多少个.2.已知集合A 中有10个元素,且每个元素都是两位整数,证明:一定存在这样两个A 的子集,它们中没有相同的元素,而它们的元素之和相等.3.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 具有下列性质:①P 中的元素有正数,有负数;②P 中的元素有奇数,有偶数;③-1∉P ;④若x ,y ∈P ,则x +y ∈P 试判断实数0和2与集合P 的关系.4、设S 为满足下列条件的有理数的集合:①若a ∈S ,b ∈S ,则a +b ∈S ,S ab ∈;②对任一个有理数r ,三个关系r ∈S ,-r ∈S ,r =0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证明: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5.已知一个正整数的子集A 满足:(1)A 至少有3个元素;(2)若m ∈A ,则m 的所有约数都属于A ;(3)若b 、c ∈A ,且1<b<c;则1+bc ∈A ,求证:A 包含所有正整数.6.设A 是数集,满足若a ∈A ,则a11-∈A ,且1∉A. (1)若2∈A ,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2)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分别在实数集和复数集中进行讨论.(3)若a ∈A ,证明:1-a1∈A. 7.已知对任意实数,x 函数)(x f 都有定义,且).2(2)(22xf x x f ≤如果}{,)(|2φ≠>=a a f a A 求证:A 是无限集 8.设A 为平面上的一个点集, L 为平面上的一条直线,若L 过A 中某个点, 则称L 过A .(1)证明可以将平面上的有理点分成100个两两不交的无穷集合,使得,对平 面上任一直线,若其上有两个有理点,则该直线过这100个集合中的每个集合;(2)求最大的整数r ,使得,如果将平面上的有理点,按任一方式分成100个两 两不交的无穷集合,则至少有一条直线过这100个集合中的r 个集合.9. (波兰数学奥林匹克)证明:任一个有限集的全部子集可以这样地排列顺序,使任何两个邻接的集相差一个元素.10. (中国国家集训队)设n 个集合n S S S ,,,21 的元素由非负整数组成. i x 为i S 所有元素之和. 求证:若对某个自然数,1,n k k <<有]2)1()1(6)12)(1([1121++-+++<∑=n n k n n n k k xn i i , 则存在下标l t j i ,,,(至少有三个互不相同)使l t j i x x x x +=+.参考解答1. 解 1001 .设T 中共有k 个元素,用最大元素减其它元素,所得的差均不在T 中,所以 k+(k-1)≤2001,即k ≤1001 又S 的子集{1001,1002,…,2001}共有1001个元素,符合要求所以1001max =k .2. 解 这10个元素的总和S <100×10=1000而A 的子集总共有210=1024>1000>S根据抽屉原理,至少存在两个子集,他们的元素之和相等,记为M 、N ,如果M 、N 没有公共元素,则M 、N 就是满足题意的子集,命题得证. 如果M 、N 中有公共元素,记M ∩N =Q,考查集合M'=M -Q,N'=N -Q则M'、N'中没有公共元素,且M'、N'的元素之和相等,同时它们都是A 的子集.即M'、N'为所求集合.命题成立!3. 解 由④若x ,y ∈P ,则x +y ∈P 可知,若x ∈P ,则)( N k P kx ∈∈(1) 由①可设x ,y ∈P ,且x >0,y <0,则-y x =|y |x (|y |∈N ) 故x y ,-y x ∈P ,由④,0=(-y x )+x y ∈P .(2)2∉P .若2∈P ,则P 中的负数全为偶数,不然的话,当-(12+k )∈P (N k ∈)时,-1=(-12-k )+k 2∈P ,与③矛盾.于是,由②知P 中必有正奇数.设),( 12,2N n m P n m ∈∈--,我们取适当正整数q ,使12|2|->-⋅n m q ,则负奇数P n qm ∈-+-)12(2.前后矛盾.4. 证明 设任意的r ∈Q ,r ≠0,由②知r ∈S ,或-r ∈S 之一成立.再由①,若r ∈S ,则S r ∈2;若-r ∈S ,则S r r r ∈-⋅-=)()(2.总之,S r ∈2.取r =1,则1∈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