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课
6.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答谢中书书》
★第6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五色交辉.原意为:光辉,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F】者原意为:奇丽,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重点实词(1)山川之美.【F】美: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F 】歇 将:______________ (3)猿鸟乱.【F 】鸣乱:__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 (5)实.【F 】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________ (6)自.【F 】康乐以来自:_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5.文言虚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文意理解1.《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题)2.文中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第6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1.(1)消散(2)坠落 2.(1)辉映(2)奇丽的景色 3.将要;欲望;想要,打算 4.(1)美丽(2)将要(3)此起彼伏(4)指水中潜游的鱼(5)确实,实在(6)自从(7)参与。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3《答谢中书书》(共11张PPT)
Exit
课下注释字词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四_季_____
(2)晓雾将歇. 歇:____消_散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坠_落___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欣_赏_”_“__领_悟_”__的_意_思_______
与:_____参_与_。_这__里_有____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 夕士阳比欲 肩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颓”“沉”则体现了作者悲伤、
压夕抑阳的 欲心颓情,。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颓”“沉”则体现了作者悲伤、 (压这抑四的句心表情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体现“悲伤、压抑”。
着。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文中可以“古来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
雅情趣的人,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
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比
肩。( )
√
2.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
【结构脉络】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第13篇 答谢中书书(十年未考) 2.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审美感受——愉悦。 “欣赏”“领悟”的意思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乱”“颓”“沉”则体现了作者悲伤、 压抑的心情。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欣赏”“领悟”的意思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以及白云、高山、流水三 重风物,境界清新。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以及白云、高山、流水三 重风物,境界清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以及白云、高山、流水三 重风物,境界清新。 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谢中书书》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主旨概括】 作者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 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 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 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
5、《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 处?其作用是什么?
答: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 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 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 ______。南朝____时思想家,被称为“山 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 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称为“山中宰 相”。著有《陶隐居集》。
默写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 风物的对偶句是:----------,-----------------。 3、文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的景象的句子:-----------,-------------。-------,------。 4、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 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专题07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答谢中书书》(解析版)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1)风烟俱净:都。
(2)从流飘荡:跟、随。
(3)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4)水皆缥碧:都。
(5)直视无碍:障碍。
(6)急湍甚箭:超过。
(7)负势竞上:凭借。
(8)互相轩邈:高;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9)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10)在昼犹昏:好像。
(11)疏条交映:掩映。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案】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案】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省略句,“甚”的后面省略介词“于”)【答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课件
2024《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课件一、文章背景《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古文,选自《全梁文》。
作者陶弘景生于丹阳,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哦。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画家、医药家哦。
他还是当时的茅山派的掌门,对医药、炼丹、天文、地理、气象、农业等都有所贡献哦。
此文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代表作之一。
二、文章结构本文共四句,共两节,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描写山川秀美,神明异彩,作者笔下的山水景色就是一幅画哦。
接着,作者目光转向一天的不同时间,写出了黎明时的静景与黄昏时的动景,对仗工整,各具风采。
最后,作者写出了山川自然之中的竹林与猿鸟,以及人类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
三、重点字词1、答谢中书:此指谢征,谢灵运族弟,官至中书郎。
2、共:一起。
3、交映:交相掩映。
4、晓雾将歇:将要消散的晨雾。
5、夕日欲颓:夕阳将要落下。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7、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经称欲界为有七情六欲、有生死福祸之所者。
此指有生命处所、为佛家所禁忌的世俗世界。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复:又。
9、与其奇者:参与、欣赏它的奇丽。
四、中心思想《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抒发作者本人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和归隐山水的情怀。
五、写作特点1、对仗工整:文章中采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使得文章具有一种音韵之美。
2、描写生动: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形象地描绘出山川的秀美景色。
3、文字精炼:文章用字简练而不失含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传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六、重点句子解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析: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山川景色之美,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共同赞叹的。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5张ppt)
(二)选择题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美”字既是山川的客 观形态,也体现作者愉悦的心情。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运用平远的视角,远近角 度表现山之高、水之清。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 指竹木与山石相映衬,呈现绚烂气象。 D.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在夕阳余晖里,鱼儿争 相【嬉解戏析,】传“达高出峰蓬入勃云的,生清命流气见息底。”运用仰观、俯察两种 视角以及远近视角表现山之高、水之清。故选B项。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远的视角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远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昏
静景 动景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 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 对前贤的钦佩和追慕。 ② 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③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绮丽,
一、分类积累 1. 重点实词
(1)四时俱备 四季
(2)晓雾将歇 消散
(3)夕日欲颓 坠落
(4)沉鳞竞跃 指水中潜游的鱼
(5)实是欲界之仙都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 的意思
(7)答谢中书书 (8)古来共谈 (9)高峰入云 (10)五色交辉 (11)四时俱备 (12)夕日欲颓 (13)沉鳞竞跃
3. 山川之美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山川相映
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 × )
【解析】山川之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山川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与动静相衬之美。
4. “猿鸟乱鸣”中的“乱”字极写动态,猿鸣鸟
叫打破清晨的宁静,突出环境的嘈杂。( × )
2014届中考语文《答谢中书书》复习ppt课件(11页)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 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 添了勃勃生机。
练习
4、写出文中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5、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 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 日拟人化 了,赋予自然景色以 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 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 记事陈情 。 2、文章作者 陶弘景 ,字通明,号花阳隐居。 南北朝时文学家,又被称为 山中宰相 。 3、选出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A C ) A: 夕日欲颓 颓然乎其间者 B: 负势竞上 沉鳞竞跃 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四时俱备 百废具兴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 的景色了。
文章评价
1、文章内容。
Zxx```k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 “晨昏”,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 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最后 抒发感想。 2、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文言词语
夕日欲颓 (坠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指欣赏)
夕日欲颓 (将要) 欲界之仙都 (欲望)
《答谢中书书》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重点字词、重点翻译、重点问答题综合测试卷
《答谢中书书》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重点字词、重点翻译、重点问答题综合测试卷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__ _时思想家,著有《_____________》。
二、重点词汇(1)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2)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3)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_(4)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5)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三、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意理解1.本文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何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
文中极力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沉鳞竞跃
竞: 争相,争着
五色交辉
交辉: 交相辉映
结构导航 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答案】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四时俱备
四时:
甲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川之美”体现在哪里。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问题探究
拓展帮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语段对比拓 展一
②杪(miǎo):树梢。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甲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川之美”体现在哪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
【甲】见《答谢中书书》全文。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余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10.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文中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 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 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 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1.作者写景用词极为精妙,请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进行分析。 【答案】 该句从仰视、俯察两种角度,极写山峰之高、流水之清,寥寥八字 就包含山峰、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可谓精妙。
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沉鳞竞跃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 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 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高峰如云 山水相映 清澈见底。 之美 两岸石壁 色彩相配 青林翠竹, 之美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夕日欲颓, 之美
意 境 美
品味文章美: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 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苏 轼
节选自《 东坡志林 》 卷一。
Hale Waihona Puke 苏轼 :字子瞻 ,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 。 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 豪 放派”代表作家。 他与父苏洵、弟 苏辙并称“三苏”,是“ 唐宋八大 家之一”。谥号“文忠”
答 谢 中 书 书
中考复习之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 又叫“尺牍”或曰“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
书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 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人),时人 谓为‘山中宰相’”(《南史· 陶弘景传》), 著有《陶隐居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 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四、作者思想感情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 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 有哪几层? 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 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 语。( 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 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 旷达胸襟。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 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 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 由。
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题12《答谢中书书》复习课件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 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 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风景了。
12.答谢中书书
目录
壹
贰
叁
肆
伍
基础 知识
课文内 容解析
文言知 识积累
总结 归纳
中考 链接
壹
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间 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 遍游名山大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修身养性, 留下许多经典作品,有《华阳陶隐居集》等。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共奇者。
五、中考链接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意
境
色彩配合之美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静
美
相衬
四时俱备。
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 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景物描写显露出作者怎样 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整体把握】
课文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完整的书信今已无存,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段描绘山水的锦绣文字。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பைடு நூலகம்。与友人品赏山水,谈诗论文,是古人一大雅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最后,文章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应是最大的褒奖和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遗憾的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主题】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称赞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他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同时也期望与林泉高士相比肩。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八年级上册14.答谢中书书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可听到)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快 要落山的时候,
颓:坠落。
上一页 下一页
沉 鳞竞 跃 。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这里是借代,指鱼。 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评析: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 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了 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参考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 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视、俯视两 种视角来写。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 之意溢于言表。
上一页 下一页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 为正色。
上一页 下一页
青 林 翠 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四时:四季。
晓
雾将
歇,
清晨的山雾即将消散的时候,
歇:消散。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未复有能与(yù) 其奇
者。
就再也没有可以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评析:作者从山水中发现无尽的乐理,带有 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 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 美景的得意之感。】
上一页 下一页
思维导图
上一页 下一页
一词多义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
2022届第篇《答谢中书书》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 鱼争相跃出水面。 4.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
来写, 次第井然。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山中一日之美,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C.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将触觉和视觉相结合,传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文章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这里写景将听觉、视觉结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出早晚景物的一日之美,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未两复岸有 的能石与壁其色奇彩者斑斓参,与交。相辉映。
高除峰D项入所云表,现清出流来见的底作。者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的惋惜之外,还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以及对自己审美情趣的自诩。
这句里表 有现“欣出赏作”“领者悟对”谢的灵意运思的。钦慕;
2 .[课标篇目对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填空。 本甲文、通 乙过两描文写都山描水写相了映自之然美景、物色,彩甲配文合描之绘美了、“ 山晨川昏之变美化”之,美乙和文动描静写相了衬“ 月之色美(,月勾夜画)出了之一美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这里写景将听觉、视觉结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出早晚景物的一日 之美,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复习
_想__要_________
④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意__愿_________
⑤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_喜__欢__,__爱__好___
返回目录
1.作家作品(背景) 2.文章主旨 3.写作特色 4.书本课后练习题 …… 时间:3分钟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思维导图】
答 谢 中 书 书
返回目录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 文章写景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猿鸟乱鸣”一句为静景增添了动感,表达 了作者的愉悦之情。 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以感慨起笔,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了全 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C. 文章写了作者对山川风物的主观审美感受,以景衬人,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 的审美情趣。 D. 文章结尾两句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带有自豪之感。 【解析】本文以写景为主,并非以景衬人,C项表述有误。故选C项。
是“具备”“详尽”的意思;C项中“乱”,分别是“纷乱”“作乱”的意思;
D项中“色”都是“颜色”的意思。故选D项。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2)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返回目录
总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
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与“青林翠竹”)
美 写景
朝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
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 青林翠竹为静,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为动)。
对谢灵运的钦慕; 抒怀: 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最新】2020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答谢中书书》
考点全练
2.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 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 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C.本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 逸情怀,并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 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文言 词汇 (一 词多 义)
考点全解
首页
考点全解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是这篇散文的
写作 特色
主要特色。文章以四言为主,节奏疏宕 谐婉,极富韵味,读来琅琅上口,颇有 韵致,对“山川之美”的描绘生动优美,
令人神往。
文章 文章以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秀 主旨 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 (思 独特看法,流露出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以 想感 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 情)
【参考译文】黄州城东南三十里是沙湖,也叫 螺师店。我在沙湖买田,因而前往看田好坏, 途中生病了。(我)听说麻桥人庞安常擅长医术, 但耳朵聋了,于是前往请求庞安常治疗。安常 虽然耳聋,却聪颖过人,(他让人)用纸写字,未 写几个字,(他)就把别人的心意了解得很透彻。 我对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口,你用眼当耳 ,都是当代非同寻常之人。”我的病治好后, 和他同游清泉寺。
考点全练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 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 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 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讲义(教师)
【原文呈现】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诵读点拨】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家】陶弘景(456—536)。
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句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云”写山高,“见底”写水清。
仰观俯视,视野开阔。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几句描写出一日之内的景象变化。
动静结合,富有生气。
[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二、一词多义书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答谢中书书.:书信。
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形容词作名词,指山水奇丽。
【主题】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 种奇丽景色了。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
找出七下和八上课本,复习《 答谢中书书》和《木兰诗》
《答谢中书书》复习课
•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
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
作 的书信又叫“尺牍 dú”或“信札zhá”,是
品 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
简 介
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 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中
明确文章中心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语句是什么?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 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感情?
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奇者。
请背诵全文,并能填写重点语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结构助词,的
四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
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 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1.特征代本体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以“黄发”代指老人、以“垂髫”代指小孩。) 2.局部代整体。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帆”是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3.专用名称代本体。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具体代抽象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书即谢征,字玄度d舍人,故称“谢中书”。
古文常见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
论,属于议论性文体。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动之以情”是该文本的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习题链接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C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
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
文中的一个字)。
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消散
②月色入户
门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院子
④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只是 。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分。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丹 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 家。有《陶隐居集》。 因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读课文,明节奏,识生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
重点句分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运用了什么修辞? 对偶、拟人、借代。
对偶: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拟人:沉鳞竞跃——“竞”字
借代:沉鳞竞跃(用鱼的特征鳞片代指鱼,是部分代整体)
这几句作者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 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 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 了生命气息。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这
种文体一般用韵,形式短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抒情。如范
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魏学洢的《核舟记》。
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有书序和赠序之
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俯仰结合之美。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入云 山水相映
清澈见底。 之美
意
两岸石壁 色彩相配 境
青林翠竹, 之美
美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夕日欲颓, 之美
品味探究 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有 俯视(清流见底) ; 时间跨度:有 早晨(晓雾将歇),有 黄昏(夕日欲颓) ; 景物状态:有静景(高峰……俱备),有 动景(晓雾……竞跃);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云),有 听觉(猿鸟乱鸣) 。
动人的景象。
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晨雾将要 消散,猿鸟的鸣叫此起彼伏,渲染的是一种欢欣热闹的气氛,增添了 勃勃生机。)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给
和
此起彼伏 造反
使动用法,使……扰乱 扰乱
坠落
倒下,倒塌 衰败
理解性背诵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描写、议论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 轼
是受到贬谪的“ 闲 ”人, 《答谢中书书》 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仙 ”人 (均填摘自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 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 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中考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甲】略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
都
斑斓,交相辉映 坠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消散 此起彼伏 指水中潜游的鱼。
跳跃,这里 指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在、确实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 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 四季长存。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 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借代不同于借喻
相同点:都是用乙代替甲; 也就是说,都不出现本 体,而用借体说话。 不同点: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 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 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代。 如何鉴别借代与借喻? 把本体找了来,如果能加“像”构成明喻的,是借 喻,反之,是借代。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
句子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3、文中的静景是: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文中的动景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 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 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