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十大题型与解题思路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作者:linxing505 上传者:linxing505 日期:17-06-05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一、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答题方法
1、审题:
①说说某词语、某句子丰富含意,答题侧重内容(抓关键词语,思考作者用意或读者的理解;理解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言外之意);
②说说某词语、某句子的表现力,答题侧重手法(如修辞、结构作用)。
2、方法:
①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②“在文中”或“结合文本内容”是关键所在,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③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要记得关键词的替换理解,修辞句子还原真实意思并说作用与情感,抽象含蓄句子具体化,具体生动句子概括抽象化,复杂句子化为简单句子再体会。
3、词语含义分析题的答题模式: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有……作用(词语本身的。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文本前的准备:在学习阅读理解题型前,需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包括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
2. 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注意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了解文本的整体架构、中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文本的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等。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比、对话、独白等手法,揭示出作者的意图。
4. 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是解题的重点。
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情感暗示和情感转折点,理解文本情感表达的程度和方式。
5. 从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会遇到一些生词和词语的多义性。
要善于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可以通过分析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句子结构和语境信息等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答题过程中,要通过综合考虑文本的各个方面来作出准确的答案。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详细细节,从而得出准确的解答。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住,多进行实践和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类与知识点梳理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类与知识点梳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艺术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文本探究等。
答题示例1:问: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答题示例2:问: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附原文首尾两段: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
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答]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三、有关艺术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答题万能图:人物主题情节环境二、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照应前文。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④突出人物……性格。
⑤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知识点与答题模式总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知识点与答题模式总结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艺术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文本探究等。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议论文的结构特点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答题示例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附原文首尾两段: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纳总结
15
题型十一: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题型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 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 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 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1、手法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效果
心的力量.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尾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分析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
造,使主题更丰富。
13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答题思路
古代诗词首句/首联的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纳总结
5
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 答题思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或依据文章线索概括(双线、或明、暗线)
6
题型二:概括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容分析(语言、
行动、心理、肖像、细节)
7
题型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渲染气 氛。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打基础。 ⑤ 奠定情感基调 ⑥暗示主旨,揭示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
描写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选材;角度; 修辞; 顺序; 作用。
对比、衬托、渲染、象征、 抑扬、 联想和想象
选材组材:以小见大、开篇点题、卒章显志、承上启下、悬念铺垫、伏笔照应、过渡详略、线索顺序人称
有关(环境景物)描写的分析: 选材:写了什么 角度:正面侧面,白描细描,动静,虚实,哀乐,远近, 感觉(听视触嗅味觉,或绘声绘形绘色)等; 手法:修辞、表现手法及效果 顺序:时空远近点面; 作用: (1)对环境,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 渲染气氛; (2)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结局; (3)对人物,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 (4) 对主题,突出、深化主题等。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1
2
3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1.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开头的句子:点题(照应标题…… ),开门见山;过渡到下文写……的内容,自然巧妙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领起下文……的内容;奠定……的感情基调;渲染……的气氛;伏笔,造成悬念;与结尾……内容呼应,使结构紧凑;
2
中间的句子:承上……的内容、启下……的内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
结尾的句子:总结上文(全文) ……的内容,卒章显……志,照应上文(开头) ……的内容,再次点……题、深化(升华) ……的主题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考点1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题型1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方法突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题型2 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掌握答题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就从题型解析、答题技巧等方面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题型解析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细节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同时,这类题型也往往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信息一定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同时,要及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于之后答题时回忆使用。
2.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便于找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3. 段落主题句题段落主题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段落层次结构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找出文本的段落,再通过段落中的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4. 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中难懂或使用不当的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在上下文中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法。
5. 段落填空题段落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整体结构和段落结构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理解文本整体结构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再据此为每个空填写合适的文本内容。
二、答题技巧1. 多读多练多读多练无疑是掌握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意一些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如暗示、反讽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2. 按顺序解答应按照题目的顺序解答。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漏答或重复答题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都完成后再回来解答。
3. 注意时间分配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在解答每个题目时,应根据需要的时间作出合适的掌握,不可浪费时间或者过度拖延。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八种题型与作答步骤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 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 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 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 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 具。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 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 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p178)2010全国卷《大河家》
•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 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 国的一个地理枢纽;(表) • 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 见识回藏两族;(表) • 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深) •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 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表) • 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 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深) • ③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 析领队形象。(6分) • 【参考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 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 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 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 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 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 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 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整理·散文阅读【基本原则】在落笔回答之前,一定要审请题意,明确题目指向于考查哪个层面的内容和能力,然后再根据具体问法明确考查的题型,最后才是根据已有知识框架按照相应模式或思路组织答案。
一、理解层面㈠筛选、概括类1.(04年《草堂·诗魂》)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答案: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04年《草堂·诗魂》)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4分)答案: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或作“中国历史上士人用世志愿与命运悲剧”。
3.(05年《波兹曼的诅咒》)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6分)答案: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4.(07年《麦天》)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基本答题思路〗⑴确定寻找答案的相关语段(或范围)→⑵根据所写的内容或角度大致划分层次→⑶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和概括。
㈡理解、分析类1.(05年《波兹曼的诅咒》)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答案: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旅途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2.(06年《一幅烟雨牛鹭图》)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6分)答案: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答题万能图: 二、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得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得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得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得评价。
(3)“瞧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得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得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得作用;②文中特有得表达方式就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得;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得话概括作者得写作意图,作品得主题;②这篇文章得主旨就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就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得技法小说得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四部分。
分析小说得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得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得发展变化就是矛盾冲突发展得体现,分析小说得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得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就是鉴赏小说得目得,而就是手段,就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得。
所以,在分析情节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得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得作用。
(1)情节得作用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得兴趣。
②照应前文。
③为后面得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④突出人物……性格。
⑤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得特点A .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文本阅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方式整理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方式整理一、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一)题型示例:1、联系全文,指出“×××”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文章第一段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3、“×××”句(段),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作者地描绘“……内容”后,又写了“……内容”,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来。
6、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7、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8、引用了材料有什么作用?(二)答题程式:1、某某句,某某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考虑与上文、下文的关系,一是前后文的呼应,二是对下文的铺垫。
答题必须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例:“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答案研读: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刺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2、某某段中的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起到了什么用的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例: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研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内容),借用了对比的手法(手法),行文自然生动,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中心)作了铺垫。
3、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例1: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同时也为后面美丽的湖水做好铺垫(手法、结构);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内容)。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小说阅读一、人物形象的考查(一)1、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中分析,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借助作者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人物形象)2、近几年的考题:(2015年全国Ⅰ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2016年全国Ⅱ卷《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8年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答题示例:(2015年全国Ⅰ卷《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还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行为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每答出一点给2分)4、答题格式:性格特点①+具体分析性格特点②+具体分析性格特点③+具体分析5、题目类型变体:2018小说《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2015《马兰花》(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答案】心情: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的释然。
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文学类文本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一、梳理文章思路题1.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文章围绕着xxxx展开,请梳理文章思路。
2.解题思路:就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3.答题模板: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4.变式:(1)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2)做此类题,必须将感情词或心理词按合理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需要自己概括。
二、分析概括谋篇特色题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2.必须在梳理全文思路的基础上指出其构思特点(技巧)。
3.(1)分析文章思路;(2)看写作顺序特点: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3)看开头、中间、结尾的特点:开头倒叙、中间衬托照应、结尾以景结情;(4)个别情况可考虑选材特点:大量引用诗文。
三、分析线索作用题1.(1)放在散文整体谋篇构思中考察: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友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
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2)单独考察,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1)找出线索。
第一,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一般把“物”作为线索或情感作为线索,写景一般把游踪或景物作为线索,叙事记人一般把事件与人的交往作为线索,抒情一般把情感作为线索;第二,看标题;第三,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第四,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
3.线索的作用: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物象:象征、呼应作用;情感:使散文情感浓郁、不断深化。
四、局部句段作用题1.(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析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3)文章以xxx内容开头(结尾),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结尾)为什么要写xxx内容?2.4个角度。
高考语文文学类作品阅读鉴赏答题思路一览表
③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④从作者评价与人物之间的评价的角度分析。
3.升格,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思考,结合具体文本写出典型时代特征下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类人的体现。
◎物象反复出现类试题答题思路
XX物象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1.呼应标题(点题);
2.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注意。
动静结合
动衬静,静衬动,相得益彰。
渲染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等作多方面的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以加深主题。
象征
实的事物象征虚的精神/品质等,增强文章表现力。
欲扬先抑
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作品可读性。
托物言志
将感情融入事物中,感情表达更巧妙,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修辞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拟人亲切感人,感情鲜明;拟物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部分代整体,以形象代抽象,委婉含蓄生动形象。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生动,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对比
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凸显文章主旨。
抒
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感浓烈饱满,直接感染读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抒情、用典等。
议
论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题的作用。
◎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
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
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其中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4、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总体建议: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注意事项1、认真研读2022年考试说明,逐题完成2022-2022年共四年北京高考题,对由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作文五个板块组成的试卷结构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仔细梳理试题类型、知识点分布及题目能力要求,结合自己过往语文考试的真实表现,找准自己的增长点,确定此阶段复习备考重点。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十大题型与解题思路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十大题型与解题思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十大题型与解题思路题型一: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常见问题】本文为什么要起这个标题?文章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为什么?本文标题好在哪里?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解题思路】标题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题目字面上的意思,从题目字面上往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对象;“深层含义”一般与中心有联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
两层含义是递进关系,答题的时候缺一不可。
【例一】有一篇文章题为《拾穗的脚步》,讲述了在清贫的乡村生活中,母亲经常带“我”一起去拾麦穗的经历。
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含义。
(4分)答案:1.表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点明文章内容,总领全文;2.深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平和的人生态度。
(每点2分)【例二】有一篇文章题为《最沉重的土豆丝》,讲述了“我”在日记中写自己想吃土豆丝,母亲偷看后给“我”做了土豆丝,而“我”却因为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而从此拒绝与父母交流,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问题:通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最沉重的土豆丝”的理解。
(6分)答案:“最沉重的土豆丝”有三层含义:1.母亲看了我的日记给我做的土豆丝,引起了我严重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2.父母因为这盒土豆丝,背负了极大的痛苦;3.多年后,我理解了父母,感到深深的歉疚。
(每点2分)题型二: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常见问题】作者给文章起这个题目,用意何在?本文的题目对整篇文章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
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替换?这个标题好在哪里?……【解题思路】作用类题目要从多角度考虑。
主要有结构上的作用(线索、照应等)内容上的作用(交代写作主体)阅读效果上的作用(引起悬念、激发兴趣等)主题思想上的作用(揭示主旨)有些有特殊含义的题目,也要解释一下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十大题型与解题思路题型一: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常见问题】本文为什么要起这个标题?文章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为什么?本文标题好在哪里?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解题思路】标题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题目字面上的意思,从题目字面上往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对象;“深层含义”一般与中心有联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
两层含义是递进关系,答题的时候缺一不可。
【例一】有一篇文章题为《拾穗的脚步》,讲述了在清贫的乡村生活中,母亲经常带“我”一起去拾麦穗的经历。
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含义。
(4分)答案:1.表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点明文章内容,总领全文;2.深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平和的人生态度。
(每点2分)【例二】有一篇文章题为《最沉重的土豆丝》,讲述了“我”在日记中写自己想吃土豆丝,母亲偷看后给“我”做了土豆丝,而“我”却因为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而从此拒绝与父母交流,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问题:通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最沉重的土豆丝”的理解。
(6分)答案:“最沉重的土豆丝”有三层含义:1.母亲看了我的日记给我做的土豆丝,引起了我严重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2.父母因为这盒土豆丝,背负了极大的痛苦;3.多年后,我理解了父母,感到深深的歉疚。
(每点2分)题型二: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常见问题】作者给文章起这个题目,用意何在?本文的题目对整篇文章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
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替换?这个标题好在哪里?……【解题思路】作用类题目要从多角度考虑。
主要有结构上的作用(线索、照应等)内容上的作用(交代写作主体)阅读效果上的作用(引起悬念、激发兴趣等)主题思想上的作用(揭示主旨)有些有特殊含义的题目,也要解释一下含义。
【例一】有一篇散文,文中的主人公“我”与好朋友方小舒都渴望成为水手,这篇散文写了“我们”想象中的大海、想象中的航海生活,表达了“我们”对自由追逐梦想的渴望。
问题: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哪些妙处?(3分)答案:1.妙在揭示主旨,暗示了“我”对方小舒坚持梦想、自由成长经历的向往;2.妙在一语双关,既是实指现实生活中“海洋”,又暗指“我们”对自由梦想的追求;3.妙在贯穿全文,与文中多次出现“蓝色的海”相呼应,起到线索作用;4.妙在新颖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并为全文营造出自由美好的氛围。
(3分。
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意对即可)【例二】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作者自己目睹写父亲在岁月中渐渐老去,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会长大。
问题: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4分)答案:1.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2.是文章线索。
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分)3.暗示文章的主题。
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2分)题型三:分析指定段落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常见问题】中间段(划线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划线段为什么要出现在这个位置?划线段能否删去,为什么?某段能否与其他段落调换位置,为什么?……【解题思路】中间段落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面或后面情节、为情节发展或人物转变埋下伏笔等作用。
思路:作用+具体内容分析【例一】有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遇到一位独自返乡的老伯伯,在和老伯伯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老伯伯思念家乡,但子女不愿陪他一起回来,只能独自返乡。
老伯伯使作者联想到自己思乡的父亲,他决定陪父亲回老家。
文章的第五段中写道:“老伯伯的话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问题: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答案:1.承上启下(过渡);2.由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
(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例二】有一篇散文,写自己早年对父亲的记忆,第一到第五段详细描写了父亲每天清晨都要扛着锄头到田里去劳作的情景,从第七段开始写父亲为了生计抛下出头外出打工。
第六段中作者写道:“父亲说这把锄头就是他的命,如果要他扔下锄头,就等于要了他的命。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不要命’了。
”问题:第六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3分)答案: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1分)2.承接上文写父亲每天扛着锄头去劳动、认为锄头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的内容;(1分)引出下文父亲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背叛锄头,背井离乡外出城市谋生的内容。
(1分)题型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及其作用【常见问题】中间段(划线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文章中的段落为何要如此编排,能否调换?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本文采用了哪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什么?……【解题思路】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有:1.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点明中心,升华主题;4.令人深思,给人警醒;5.留有思考余地,回味无穷。
【例一】有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居住的“三里河寓所”从都是当地居民自住的居民社区,到在旅游业大发展的环境中,这块地方要被征收用来开客栈。
作者在第12段中写道;“曾经我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家,没想到,只过了短短几年,这里又不是我的家了。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问题:根据你的理解,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答案:1.与文章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1分)2.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
(1分)【例二】有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写作者观赏了碧水天一色的美景后,从惊叹美景到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问题: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
(1分)2.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1分)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1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1分)(结构作用+感情作用,缺一不可!)题型五:分析文章的结尾【常见问题】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含义?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结尾?好在哪里?文章的结尾能否删去,为什么?【解题思路】结尾常有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升华主旨等特点。
【例一】有一篇小小说,写的是出身低微的父亲去看望暴富后的女儿,但双方并没有相认。
父亲怕自己的形象影响女儿的地位,女儿怕自己因为父亲而遭人嘲笑。
小说的结尾写道:“这对怯懦的父女最终还是没有相认。
”问题:在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5分)答案: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分)妙处: 1.凸显人物的性格(1分):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2分),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1分),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1分)。
2.深化主题(或点题)(1分):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
本题最多得5分。
(P.S.分析文章内容+结构作用。
很多同学不理解结尾的深化主题作用,总觉得自己看不出来,其实你想想,都到结尾了,这时候肯定是要深化主题的,要不然文章都写完了……)【例二】有一篇小说题目叫《孤独者》,通篇写以主人公小吴为代表的一些游离于群体之外,遭到排挤的人。
小说的结尾却描写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不甘于现状,积极争取融入群体的情景。
问题: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4分)答案:达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
(言之成理即可)题型六:分析插叙作用【常见问题】划线处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作用是什么?某段能否删除,为什么?某段为什么要出现在这个位置,能否调整到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某处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来写……【解题思路】插叙往往有以下作用:1.内容上:插叙了xx内容,交代了某某原因;表现了人物xx特点,丰满人物形象;2.结构上:照应前后文,避免平铺直叙等;3.主题上,深化文章中心。
【例一】在《拾穗的脚步》一文中,作者写了自己最近一次跟母亲去拾稻穗的经历,但在第4-8段中插入“我”对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拾稻穗的回忆。
问题:文章第④-⑧段写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答案:不能。
(肯定不能)插叙(回忆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体现了母亲拾穗的脚步一贯如此,为后文“我”随母亲拴稻穗后顿生感悟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例二】有一篇小说写了在荒野雪地里,一只老雪狼在暴风雪中救了猎人海子爷的故事。
小说中有一段插叙,讲述了海子爷曾经放走老雪狼,从此老雪狼一直跟着海子爷的一段故事。
问题: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那些往事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2.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
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题型七:分析伏笔与照应【常见题型】文章在哪里为哪件事埋下了伏笔,从哪里可以看出?文章中的某句话(伏笔与照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伏笔与照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伏笔在前,照应在后。
伏笔是指作者在没有交代具体事件之前,在文中用少量笔墨对事情所做的预示;照应是指作者用具体的事物来呼应、证实之前的预示。
伏笔与照应自成一对,使文章内容、结构完整;使文章一波三折,增加情感的变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一】有一篇小说,讲一个盲眼老师在儿子阿捷被判错后,把儿子养的鸟取名为“阿捷”,每天都带到儿子离开的地方去放,边放边喊鸟的名字。
终于有一天,故地重游的儿子看到了鸟、听别人说起鸟的名字,前来认父。
问题:小说在情节上多设伏笔与照应,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分)答案:伏笔:盲眼老人喊鸟名字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
照应:老邻居说明放鸟原因及确认盲眼老头的儿子就是判错的阿捷。
作用: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在设悬和解疑中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题型八:分析特定词语的表达效果【常见题型】句中的加点词句能否删去,为什么?句中的加点词语字能否换成别的词语,为什么?加点词句体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解题思路】解释指定词句的意义,分析词语或句子的语气、情感、写作手法,以及句子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或人物、事物特点。
【例一】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粗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4分)问题: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