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布置的一点看法[张维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建筑结构⋅技术通讯 2006年11月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布置的一点看法

张维斌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 100089)

框架-核心筒结构周边柱子的柱距较大,一般为8∼12m,和沿周边布置的梁构成了外框架,中间则为由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构成的核心筒,两者在楼板的协同下共同工作。因为有实腹筒,我国规范将其归为“筒体结构”,但其抵抗水平荷载的受力特点更接近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算分析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和核心筒分别承担各自所属面积上的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周边框架柱数量少、柱距大,框架部分分担的剪力和倾覆力矩都很少,剪力约占20%甚至更少;倾覆力矩约占30%甚至更少,所以核心筒是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这与筒中筒结构中抵抗剪力以实腹筒为主,抵抗倾覆力矩则以外框筒为主不同。

当内筒外框间采用不设梁的平板时,由于板基本不传递弯矩和剪力,翼缘框架中间柱的轴力是通过角柱传来的(空间作用),当外框柱距增大、裙梁的跨高比增大时,外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剪力滞后加重,翼缘框架中间柱的轴力将随着框架柱距的增大而减小,当柱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间柱的轴力将很小。

图1 有梁板体系的框架-核心筒

1.为了提高中间柱的轴力、从而提高其抗倾覆能力,一般情况下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的距离,当非抗震设计不大于12m或抗震设计不大于10m 时,可以在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间设置大梁,见图1,使得轴2,3形成带有剪力墙的框架-剪力墙(当然由于核心筒的存在而具有很大的空间作用),其抗侧刚度大大超过轴1,4的框架。在这样的结构体系中,与荷载方向平行的边框架和中间的框架-剪力墙是主要受力构件;中间柱的轴力反而会比角柱大,发挥了周边柱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抗倾覆力矩能力,使外框柱内力较为均匀。通过适当的抗震措施,可以起到结构抗震设计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所以,只要功能允许,框架-核心筒结构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间应尽可能设置大梁。

2.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的距离较大时,会使楼板厚度增大或外框内筒间的主梁高度增大,从而增加结构自重,影响楼层净空高度,增加建筑物造价。高规规定: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的中心距离,非抗震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宜采取增设内柱等措施。为此可采用如下一些处理措施:(1)采用宽扁梁。可有效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满足楼层对净空高度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宽扁梁一般情况下都是梁宽大于柱宽的宽扁梁,应特别注意宽扁梁梁柱节点的构造做法。可参看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手册。

(2)采用密肋梁。可有效减小梁的受荷面积,因而可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满足楼层对净空高度的要求。

(3)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能有效减小梁截面高度,减轻结构自重,满足楼层净空高度的要求。必要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宽扁梁,效果将更好。但在抗震设计时,应注意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第4.2.3条关于梁端预应力强度比λ的要求。

(4)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在板的角部沿一个方向设置暗梁。但此措施在板跨度较大时不一定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挠度及裂缝宽度)的要求。

(5)在核心筒和外框架之间距核心筒较近处增设环筒内柱,以减小梁跨度,降低梁截面高度,满足楼层净空高度要求。内柱可按轴心受压柱设计,不考虑参与结构整体抗侧。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环筒内柱到核心筒外墙的距离很近(一般小于3.0m),此段梁跨度小、线刚度很大,将产生较大的弯矩和剪力,计算时往往超筋严重,钢筋无法配置;若不设置该段梁(或设置为弱连系梁),由于该段板基本不传递弯矩和剪力,水平荷载下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内筒外框间不设梁相似。同时环筒框架

7

与核心筒间的楼板将会产生较大的裂缝。

2)由于环筒框架的存在,较大程度上分担了核心筒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将会使核心筒仅承担较小的竖向荷载,可能会导致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核心筒墙肢出现拉应力,这对结构很不利,更是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墙体设计所不能允许的。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比较,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处理措施,满足结构及功能要求。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