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余数的除法第三课时竖式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在数学中,除法是我们常常使用的一种运算方式。
它用于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和余数。
当被除数无法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我们首先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742除以6的竖式计算过程。
首先,我们将被除数742写在竖式的上方,然后将除数6写在竖式的左边。
接下来,我们开始逐位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与除数6相乘后结果不超过被除数742的数,这个数称为商的第一位。
在这个例子中,6乘以1等于6,小于742。
我们将1写在竖式的上方,然后将6写在竖式的右上方。
接下来,我们将被除数742减去这个结果,得到余数。
在这个例子中,742减去6等于736。
我们将这个结果写在竖式的中间。
然后,我们将余数与除数进行比较,找到一个与除数相乘后结果不超过余数的数,这个数也就是商的第二位。
在这个例子中,6乘以2等于12,小于736。
我们将2写在竖式的上方,并将12写在竖式的右上方。
我们再次将余数736减去这个结果,得到新的余数。
在这个例子中,736减去12等于724。
我们将这个结果写在竖式的中间。
我们继续这个过程,直到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最后得到的商是123,余数为2。
以上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要计算2098除以7的竖式计算过程。
我们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找到一个与除数7相乘后结果不超过被除数2098的数。
在这个例子中,7乘以3等于21,小于2098。
我们将3写在竖式的上方,并将21写在竖式的右上方。
然后,我们将被除数2098减去这个结果,得到余数。
在这个例子中,2098减去21等于2077。
我们将这个结果写在竖式的中间。
接下来,我们再次找到一个与除数相乘后结果不超过余数2077的数。
在这个例子中,7乘以2等于14,小于2077。
我们将2写在竖式的上方,并将14写在竖式的右上方。
我们将余数2077减去这个结果,得到新的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在动手操作,认识余数的过程中,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生活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基础:表内乘、除法(一、二)教学准备:一体机、学生每人准备20个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根据每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八九七十二三六十八四九三十六2. 有16个蛋糕,如果每个盘子放8个,需要几个盘子?3. 把9个苹果平均的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谈话。
我们班参加过野营的同学请举举手,好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参加野营得最大感受。
(学生发言)野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野营中遇到的数学问题!2. 一体机出示情境图。
请大家仔细的观察画面,你能够收集到哪一些数学信息?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三、提出问题:(1)9个面包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2)12个苹果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3)13个黄瓜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4)14根火腿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5)15个苹果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6)16个西红柿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7)17根香蕉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8)18片饼干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9)19个红枣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我们先来研究“9个面包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这一个问题。
四、探究新知:1. 请学生读一读刚才的题目:(1)利用学具试分并汇报:可以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两个两个的分。
(2)你发现了什么?9个面包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2. 请同学们思考:(1)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2)剩下的那一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3. 请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题目。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8页红点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达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野营吗?野营非常有趣,野营的时候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
(出示情境图)。
图片中的小朋友都在忙碌着,你仔细的看一看,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预设):1、22个野果,平均分给4人。
2、48个蘑菇,平均分给9人。
3、野营小队共17人。
4、每顶帐篷住3人。
……我们先来看摘野果的那副图片,出示数学问题:22个野果,平均分给4人。
每人分几个?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也认识了竖式,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出示探究提示)1、想一想这个数学问题是什么意思呢?你理解了吗?2、分一分手里的小棒,你是怎样分的?3、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列一列算式,并与同伴交流。
4、你能用竖式来表示吗?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
理解“平均分给4人”、“还剩”的意思。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小棒代表什么?(野果)②一共摆多少根小棒?(22根)③按几根圈一个圈?(5根圈一个圈)④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圈了4个圈,还剩下2个小棒)(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预设:●列横式(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2÷4=5(个)……2(个)(2)引导学生说出22、4、5、2各表示什么意思?(3)22÷4=5(个)……2(个)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列竖式(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最新⼈教部编版⼆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下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第⼀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
2、过程与⽅法:使学⽣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法的过程中,进⼀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类推,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能⼒。
【教学重点】使学⽣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棒、圆⽚。
【教学过程】⼀.动⼿操作,初步感知1、出⽰10根⼩棒(1)如果这10根⼩棒,每2根⼀份,可以分成⼏份?(2)学⽣动⼿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10⾥有5个2)2、分组操作,进⾏记录。
(1)如果把这⾥的10根⼩棒,每⼈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动⼿操作,师指名说⾃⼰分⼩棒的过程、结果。
(10根⼩棒,每3根⼀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2)如果每⼈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同样是10根⼩棒,如果每⼈分2根或者每⼈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3)如果把这⾥的10根⼩棒,每⼈分3根、4根、5根、6根,可以怎样分?⽤算式表⽰结果。
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动⼿分⼀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种情况?哪⼏种?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4、交流(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除法算式表⽰出来吗?(⽣独⽴列式)(2)像这⼏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除法算式表⽰。
如:把10根⼩棒,每⼈分3根,分给了⼏⼈,还剩⼏根?(⽣答)问:按要求列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59-61页例1、例2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8×7= 12÷6= 9×5= 32÷8=4×5= 14÷7= 6×8= 54÷9=(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
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教学例1.①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②如果增加1个草莓呢?你会摆吗?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你遇到什么问题吗?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分不完得情况,这里多出来的不够分的,给它起一个名称叫“余数”④刚才剩下的1个叫什么?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余数的吗?⑤怎样在算是里表示这个余数呢?说明:在商3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7÷2=3(盘)……1(个)2、教学例2.①用小棒摆正方形,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怎样用算式表示?②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你们能列出算式解答吗?试试看?③根据算式,引导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④师生互动归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1、2题。
2、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有16个苹果,每人分3个,最多能分给()个人,还剩()个。
4、10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支,还剩()支。
5、出示算式:()÷6=()……()猜猜余数可能是几?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1、()÷6=()……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三、反馈完善:口 .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五一-,10 比12小,商2 ;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二五一-,2和5 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
想法四: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2)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2 个桃,不能再分)讲述: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12十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 —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提冋: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 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基础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第2题: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想想做做” 15,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0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3………………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 出示: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503314563. 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6.3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PPT
16里面有( 4 )个4。
4 4 16
16
0
表内除法的竖式写法与有 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相同, 只是最后相减得0。
这里为什 么要写0?
因为正好分 完,没有剩 余,余数是0。
探究新知
有余数的除法
(1)11根 ,每3根一组,分一分。
3 分了( 3 )组,还剩( 2 )根。 3 1 1
11÷3 = 3 (组)…… 2 (根)
9
2
有余数的除法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1-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 精品名师公开课教学课件
11÷3=3(组)……2(根)
3
3
11
9 2
答:可以分3组,剩2根。
知识总结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运算(1)
01 02
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课后作业
课本第64页第3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谢谢观看
> 1 2 3
除数……
3
……商 ……被除数
4
13 12 1
……4乘3的积
……余数
练习巩固
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算?
16÷4=4(组)
4
4
16
16 0
练习巩固
有11根小棒,每3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算?
11÷3=3(组)……2(根) 答:可以分3组,剩2根。
练习巩固
有11根小棒,每3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算?
激趣导入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你是怎么知道的?
知识讲解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摆 圈 13÷4=3(组)……1(根) 算
知识讲解
13÷4=3(组)……1(根) 4 3 13 12
1
4 、
你懂这位同学 的意思吗? 、13、4、3、1、12表示什么?
知识讲解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
> 1的除法,( 余数 )一定要比( 除数)小。 2.43 ÷ 7 =6 …… 1中,被除数是(43),除数是( 7 ), 商是( 6 ),余数是( 1 )。
3.一个数除以5,余数可能是( 4、 2、 3、 1 )。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课件
常见错误三:竖式格式错误
总结词
竖式格式错误是学生在书写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容易犯的错误。
详细描述
竖式的格式包括商和余数的位置、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等。有些学 生可能会将这些位置混淆,导致整个竖式的格式不正确。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一种数 学运算方法,通过竖式形式进行 除法计算,并处理余数。
特点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具有直观、 易理解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除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
培养逻辑思维
解决实际问题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除法运算。
数处理方法。
详细描述
52÷7=?余数是多少?
63÷8=?余数是多少? 74÷9=?余数是多少?
85÷10=?余数是多少?
挑战练习题
总结词:这些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 算和余数的处理技巧,同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 能力。 一个数除以8,商是9,余数是7,这个数是多少?
一个数除以12,商是13,余数是10,这个数是多少?
详细描述 一个数除以10,商是11,余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一个数除以14,商是15,余数是12,这个数是多少?
05
CATALOGUE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常见错误与纠正 方法
常见错误一:余数处理不当
总结词
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 数的处理是一个常见的错误点。
详细描述
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 产生余数。有些学生在处理余数 时会出现问题,如忘记写余数、 余数写错位置或余数不符合除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课件—6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除数 )……7 3 3
5 ……( 商 ) 8 ……(被除数 ) 5 ……(商和除数的积 ) 3 ……(余数 )
1.余数比除数小,不能等于或大于除数。
2.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应写
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
注意:余数的单位名称要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20÷ 3 = 6 (个)…… 2 (个) 20÷ 6 = 3 (束)…… 2 (个)
想一想: 可以填几?
33 ÷7=4 ……
=5
6 有余数的除法
练习十四
探究新知
说一说:什么是余数? 38 ÷ 7 = 5……3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将物体“平均分”,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 ...... ......
探究新知
用竖式计算。
25÷4= 6……1 27÷5= 5……2 38÷6= 6……2
6 4 25
24
1
5 5 27
25
2
6 6 38
36
2
课堂练习 有21个面包,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填一填。
我选的是第( 一 )种装法。按照这种装法,这些 面包可以装( 5 )袋,还剩( 1 )个。
21÷4= 5 (袋)…… 1 (个)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基础练习 5.(1)26里面最多有( 8 )3.
8 3 26
(2)27里面最多有( 5 )5.
5 5 27
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试试看。
5
9
5
6
8
9
4
6
4
5
78
讨论一下怎样能很快想出商来。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教案(三篇)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对除法竖式进一步的学习。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及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课前活动,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习题,看谁算的快。
2.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一)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 教学例题3。
(1)利用课件演示例3:一共有16根小棒,摆成正方形的形状,能摆几个?(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6根小棒来摆一摆。
(找学生到前面来演示)(3)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正好分完,没有剩余、(课件演示)16÷4=4(组)(4)加减法都有竖式,除法的竖式会是怎样的?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怎样列竖式,找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出来。
并结合学生写的竖式,具体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写竖式要注意什么,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6÷4=4的竖式和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1)课件演示例2:这里有13根小棒,每四根分一组,可以摆几组呢?(2)动手操作:拿出13根小棒摆一摆。
每4根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根?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找学生到前面来演示摆的结果)(课件演示)(3)认识余数:13里面最多有几个4?这余下的1根不够再分一组,它的名字叫余数(4)尝试列式:13÷4=3(组)……1(根)(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1.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2. 学会在计算过程中处理余数。
3. 能够正确填写竖式计算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竖式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余数,并将其写在竖式的相应位置。
2.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1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个除法竖式的例子,例如:32 ÷ 4 = 8。
我会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如如何处理余数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换练习题,并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关键的词汇,如“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等。
七、作业设计a. 25 ÷ 5 =b. 48 ÷ 6 =c. 37 ÷ 7 =a. 在除法竖式计算中,什么是除数?b. 在除法竖式计算中,什么是被除数?c. 在除法竖式计算中,什么是商?d. 在除法竖式计算中,什么是余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考虑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除法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内容:教材59—73页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第二部分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具体安排如下: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1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2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的竖式例3试商例4解决问题例5、例6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应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实施“有来有回”的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小学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教师活动1.开火车:口算2.谈话引入师:前两节课我们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初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横式来表示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讨有余数的除法。
3.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学生活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对“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引起了回忆。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自主探究,运用旧知解决问题1.呈现题目,明确题意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要求:(1)自己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提示:可以摆一摆,圈一圈,写一写。
3.交流想法,解决问题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1)各组派代表汇报,要求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结果怎样呢?(2)教师结合各组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摆、画、算”的过程。
(二)结合摆、画、算,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1.尝试书写,交流想法(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读题,明确题意独立思考,了解条件的意思学生个别回答小组讨论,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结合课件,进一步加强了解— 2 —(课件出示)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圈、算的过程知道了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下1根。
“13÷4=3组……1根”这种写法是横式,其实还可以写成竖式,用竖式怎样写呢?(2)尝试:结合摆、圈、写算式的过程,自己尝试写竖式,写好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怎样写的?2.指导书写,建立联系(1)教师一边叙述竖式书写的要领,一边演示整个竖式的书写过程。
(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里面的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外面的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2)竖式与横式对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联系,以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第三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课标陈述在本课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竖式计算良好习惯的培养,强调竖式中除号的写法,以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应写在什么位置,画横线的长短要适中,指导学生写出一个工整的竖式。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达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环节(活动)教学设计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备注(学习资源)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评价设计根据情景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准确提出,语言组织完整清晰得。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过程实施设计(预设)学生已经有了除法竖式的知识储备,所以这时放手先让学生自己写,有提前预习的孩子就能写对,没有的孩子就会碰到困难,不知道该怎样继续,就是需要孩子碰到困难,学习就是为了解决困难的,这样孩子的精力就会集同学们,喜欢野营吗?野营非常有趣,野营的时候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
(出示情境图)。
图片中的小朋友都在忙碌着,你仔细的看一看,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预设):1、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
2、23个蘑菇,平均分给4人。
3、野营小队共17人。
4、每顶帐篷住3人。
……我们先来看摘野果的那副图片,出示数学中很多。
学习任务1.根据情景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能够准确提出,语言组织完整清晰得。
问题: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
每人分几个?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评价设计1.根据问题正确列出算式2.能够竖式计算出结果能够列出算式得,能够竖式计算出结果得。
过程实施设计(预设)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也认识了竖式,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出示探究提示)1、想一想这个数学问题是什么意思呢?你理解了吗?2、分一分手里的小棒,你是怎样分的?3、根据分小棒的情况列一列算式,并与同伴交流。
六、有余数的除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也就是: 4……商
除数……4 1 3……被除数
1 2……43的积
1……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
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六、有余数的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3(组)……1(根)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3 4 13
12
读作:13除以4等于3余1。
1
4表示每4根为一组,3表示分成3组 1表示剩下1根
这个除法算式怎样读呢? 读作:23除以5等于4余3。
13÷4 = 3(组) ……1(根)
3
商
除数 4 1 3
被除数
算正确吗?
3 18
15
× 3 一定要细心!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4 3 17
12
5 5
3 17 15
2
6 2 13
12
1
6 2 13
12
1
5 3 18
15
3 6
3 18 18
0
大法官巧断案
7
4
5 37 5 26 改正
35 2
×206
6 4 28
24 4
6 3 14 改正
×182
5 5 26
25 1
列除法竖式要注 意什么?
4 1பைடு நூலகம் 16
0
商 被除数 4和4的积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这节课我学会了
除法竖式计算
填一填:
好耶!
13÷3= 4 ‥‥‥ 1
4 3 13
12
1
47÷6= 7 ‥‥‥ 5
7 6 47
42
5
用竖式计算
73÷8= 71÷9= 40÷6=
用竖式计算
真的很厉害哟!
4 3 14
12 2
一起来购物
我有20元,都买矿泉水,最多
可以买 6 瓶,还剩 2 元。
6 3 20
18 2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12
分掉的个数
1
余数 被除数减去
余数表示把总数平均分后剩下的部分。
分掉的数,
剩下的就是
余数。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竖式怎么写?
16÷4=4(组)
4 4 16
16 0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16÷4=4(组)
除法竖式
商要对着被 除数的个位
除数 4
7 8 60
56
4
7 7 53
49
4
用竖式计算
8 9 74
72
2
8 2 17
16
1
再接再励!
把下面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小
你
试
27÷3= 9
28÷4= 7
真 聪
身
9 3 27
7 4 28
明
手
27 0
28 0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把它改正过来
4
3 17
这几题计
12
5×
5
6 2 13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