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社会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彝族
由于语言、环境、地域、 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 造成了不同的民族与 种族间截然不同的审 美意识。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美 还带有一定的阶级性, 就艺术创作而言,不 同阶级也会有不同的 评价标准。
“饥区的灾民,大约总 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 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 林妹妹的。” ——鲁迅
审美态度是指人们在 从事审美活动时所持 有的一种态度,包括 基于审美需要和目的 形成的审美立场,和 由此引起的审美关注, 或对审美对象的特定 指向与选择。
审美经验是审美心理 功能在审美活动当中 的表现,是人们在审 美活动中形成的情感 体验,大体上相当于 一般所说的感性认识
二、社会审美观念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的较为普遍的审美意识。 社会审美观念包括审美认识、审美趣 味、审美理想等内容。
二、社会美还同特定时代的社会生 活紧密相联
社会美同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 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强 烈制约,因此也必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时 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壮族的分支—黑衣壮、非洲女性装 扮
社会审美意识的民族性 表现在各个方面,如 日常生活的装饰风格, 各民族间就有很大差 异。
原始人为了生存、 发展,从事原始生 产活动。如制造工 具、狩猎、耕种, 就是在这种原始的 生产活动中表现了 原始人的伟大的自 然创造力量。
在私有制条件下, 劳动者的劳动变 为异化劳动。但 人类劳动及其成 果依然感性地体 现了人的本质力 量。
三、从社会审美意识的内部结构看 社会美
社会审美意识不同于个体审美意识,是社 会群体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人类审美意识 的共同方面,在社会生活中有相当的稳定 性。
二、社会美的发展与变迁
社会美作为社会审美意识与存在,随着社 会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扩大,随着 社会实践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 国之一,具有五千年 悠久和灿烂的历史, 但如果以审美意识为 主要参照,那么中国 史前就出现了丰富的 审美文化。
我们从原始人制造的简单 石器的工具到今天现代化 的机电声光一体化设备, 从原始人手工生产方式到 现代人的高科技生产方式, 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现 代人的饮食起居等的巨大 变革,都可以看到社会美 的发展、变迁,以及人类 审美意识的变迁。
社会审美意识的内部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层 次: 一是社会审美心理 二是社会审美观念 三是社会审美理论体系
一、社会审美心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过 程中形成的普遍审美心理状态。
社会审美心理大体包括审美能力、审美态 度、审美经验几个层次。
审美能力包括审 美感受力、表象 力、想象力、理 解力、情感力等 多方面内容,是 审美主体内在心 理功能的综合表 现,是人们进行 审美活动的内在 可能性。
如:社会美反映在人 类的劳动产品上,也 主要是指那些已经改 变了自然原有的感性 形式的劳动产品。
第三节 社会美的特征及其欣赏
一、社会美具有较直接、明显的社 会功利性,有明显的价值取向
离开社会功利性,任何事物都将失去与主 体构成价值关系的基础,审美对象也不例 外。在这方面,社会美表现得比自然美和 艺术美直接得多、明显得多。
审美认识是对审美对象的看法或观点,这不是概念 性的认识,而是以意象、范型方式表达的看法或 观点,具有经验性的形象特征和标准。 审美趣味是指人们以审美对象带有主观倾向性的喜 爱或偏好,即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的主观态度。
审美理想是对审美最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是一 种典范式的审美意象,最理想的形象特征。
语言、风度、服饰的 美也是心灵美的表现 形式。
人的外在美固然是形成人的美的重要 因素,但是决定人的美的根本条件还是人 的内在美,即人的精神世界的美。 性格气质是表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 的重要的心理特征。
在内在美与外在美的 关系中,内在美起着 决定性作用。当然这 样强调人的内在美的 地位和作用,并不是 否定人的外在美,外 在美也有其相对的独 立性。
一、如何看待人体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体美还是属于形 式美的范畴,尽管人体是大自然和人类实 践相统一的杰作。 人体是最大众化、最光彩也是最圣洁 的审美对象之一,人类历史上对于人体美 的研究长盛不衰,并涌现出众多美丽、丰 满、充满活力的以人体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一大批艺术家、 哲学家都曾致 力于人体各部 位数学关系的 研究,企图寻 找到精确的人 体美的比例。
劳动人民和进步力量 为实现自已美好的理 想,推动社会进步所 进行的斗争,就既是 合目的的(善的), 又是合规律的(真 的);同时,也具有 巨大的审美价值。
二、如何认识社会美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不 断提高和升华,在对象中形成了一种显示 真、善、美的事物和现象,只有这种事物 和现象,才有审美的价值,在此前提下才 能讨论社会美
从人类的审美历程看,对人体美 的欣赏远比自然美的欣赏要早。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讲 到宋公子朝的男性美和西施的女性美。 在西方的古希腊,人们对人体美的 欣赏更是尉为风气,开西方崇尚人体美的 先河。
《诗经· 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 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它指的是那些包 含着社会发展本质规律、体现人的理想愿 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生活现象。
第一节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与社会 美
马恩经典作家早已论 述过,美的创造和 美的欣赏都是人类 所特有的,是社会 现象。从这一意义 上讲,能否创造美 和欣赏美,也是区 分人与动物的标志 之一。
三、社会审美理论体系是把审美心理和审 美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炼和总结, 表现为一种概念体系,即一定的美学理论 体系或美学学说。
第二节 社会美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 区分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 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 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 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 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 生活的,那就是美 的。”
——车尔尼雪夫 斯基
一、社会美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在社会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着众 多的生活内容, 都要与许多客观 事物发生关系, 社会美表现在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
创造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实践活动本身, 如生产斗争,阶 级斗争,科学实 验等等,直接就 是审美的对象, 是社会美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五节 社会美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一、社会美始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伴随
二、社会美的发展与变迁
一、社会美始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 相伴随
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最早创造 的美,不是自然美,也不是艺术美,因为 客观现实和审美主体还不具备产生自然美 和艺术美的条件,人类是从创造社会美起 步的。
社会美在发展过程中, 虽然要受到自然美和 艺术美的影响、促进, 但由于它在社会中的 特殊地位,又使它成 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基础和本源。
wk.baidu.com
不过,我们能否在明确动物性快感不同于 人类美感的同时又发现动物间的两性吸引 潜藏着某种类似于审美的形式要素呢?
二、马恩经典作家如何讨论社会美
马克思主义把人视为社会的人,把人的族 类的活动视为自己的重要的研究对象,社 会美的问题因此也就被提了出来,从历史 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社会美最早是从人类 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当我们看到一只雄鸟在雌 鸟面前展示它的色相俱美的 羽毛而惟恐有所遗漏的时候, 而同时,在不具备这些色相 的其它鸟类便不进行这一类 表演,我们实在无法怀疑, 这一种的雌鸟是对雄鸟的美 好有所心领神会的,……如 果雌鸟全无鉴赏能力,无从 领悟雄鸟的美色、盛装、清 音、雅曲,则后者在展示或 演奏中所花费的实际劳动与 情绪上的紧张岂不成为无的 放矢,尽付东流?而这是无 论如何难于承认的。”
米隆的《掷铁饼者》、列希普斯的 《刮汗污的运动员》
作为一种社会 现象,对人体 美的看法与追 求,与各个民 族和时代的生 活方式直接相 关。
与人体静态 的美相对而言,人 体的动态美——即 人的姿态美其实是 更高层次的人的外 在美。
人的装饰也是衬托人 体美的重要辅助手段。 从原始社会至今,人 们从未满足于体态的 自然美,总是按照自 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对 于美的理解去装饰自 己,为人体美增色 。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以往的 美学家与美学理论是怎样讨论社会 美的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 以往的美学家与美学理论 乃至社会学理论是不讨论 社会美的。
达尔文认为,早在动物 进化成人以前,就已经具备了 对美的爱好与欣赏能力。而且 这种爱好最为集中地表现为择 偶时的“选美”活动中,即能 领略异性的色相之美。
四、社会美重在内容
社会美是以善的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并且 具有显著的社会功利性。 人们衡量一个社会事物美不美,往往 更注重其内容是否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 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目的和 利益。
第四节 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美
一、如何看待人体美
二、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 会生活美或者是由人的实 践创造的劳动产品的美, 或者是由人的实践构成的 行为美,这都离不开社会 实质主体——人。从这个 意义上说,人是社会美的 基础和核心。 人的美包括相互联系着的 两个方面,即人体美和心 灵美。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 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李渔《闲情偶寄· 容声》
二、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人体美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指人的内在 心灵的美。 心灵美,也就是人的内在美,这是作 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美的核心。
心灵美和伦理道德的 美有着直接的联系, 但又不等于一般所说 的合乎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