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六大经典定律!
地质100句口诀
地质100句口诀地质100句口诀:1. 探索地质,揭开大地之谜。
2. 岩石变形,地壳演化。
3. 构造运动,地震频发。
4. 火山喷发,岩浆涌动。
5. 地球内部,热力驱动。
6. 水侵蚀,地貌塑造。
7. 地质年代,化石见证。
8. 陆地漂移,板块运动。
9. 地壳测量,勘探资源。
10. 环境变化,地质记录。
11. 地质学科,跨学科研究。
12. 地震预警,保护生命。
13. 环境保护,地质责任。
14. 矿产资源,经济支撑。
15. 地下水,生命之源。
16. 灾害风险,预防为主。
17. 地质图谱,勘探指南。
18. 地层分析,历史解码。
19. 石油勘探,能源开发。
20. 地球科学,探索未知。
21. 岩石分类,成因解析。
22. 矿物鉴定,结构分析。
23. 岩石圈,地球之脊。
24. 地质力量,无穷无尽。
25. 地壳稳定,大地安宁。
26. 古地磁场,古地理线索。
27. 地理信息,地质应用。
28. 地震波速,构造特征。
29. 石油储量,宝藏之源。
30. 石灰岩洞,地下奇观。
31. 地质遗迹,生命的足迹。
32. 火山喷发,威力无边。
33. 矿产资源,自然财富。
34. 地下蓄水,宝贵资源。
35. 地震预测,科学挑战。
36. 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37. 地球表面,地貌多样。
38. 地下结构,隐藏之谜。
39. 地质工程,施工保障。
40. 灾害管理,防护减灾。
41. 地层堆积,岁月留痕。
42. 地球内部,地热发电。
43. 岩石变质,古地变迁。
44. 碳循环,气候变化。
45. 地质灾害,预防为主。
46. 地下资源,开发利用。
47. 地球科学,探索奥秘。
48. 石油勘探,技术创新。
49. 地震监测,科学预警。
50. 地学教育,知识传承。
51. 地理位置,地质影响。
52. 地壳运动,地形变化。
53. 矿产开采,经济增长。
54. 地壳厚度,地震发生。
55. 石油储量,能源保障。
56. 古地磁场,古地理变迁。
57. 地球信息,科学应用。
58. 地震波传播,地壳构造。
地质学中一些公式
地学中常用公式一、平均品位的计算公式:1、算术平均:(X1+X2-……+Xn)/n X1、X2、X n为样品品位2、加权平均:(X l×L l+X2×L2+……+ X n×Ln)/(L l+L2+……+L n) X1、X2……X n。
为样品品位,L l+L2+……+Ln为样品长度3、几何平均为Xn2⨯1 X1、X2、Xn为样品品位X⨯n⨯X注:品位为正态分布时,处理特高品位时,可用此公式。
二、矿体厚度(Vm)、品位(Vc)变化系数:—X=(X1+X2+……+Xn)/n 计算矿体厚度、品位的平均值∑-σ计算均方差X(2nXi/(-=)1)厚度、品位变化系数:Vm或Vc=⨯σ100%÷X三、地质剖面岩石厚度计算公式:y=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α--导线坡度角β--地层倾角γ --导线方向与地层倾角的夹角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取正号,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取负号;真厚度=L×y四、钻孔矿体厚度的确定矿体的厚度是根据矿体露头上、坑道中和从钻孔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的。
(一)坑道中矿体厚度的测定当坑道所揭露的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楚时,取样和编录时可在矿体上用钢尺直接捌量出来。
厚度测量的次数决定于坑道的布置情况,如矿体是用穿脉坑道圈定的,则测量次数与穿脉坑道的数量相符。
如果矿体是用沿脉坑道圈定的,则厚度的测定按一定间隔在取样的位置进行测量。
如果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时,矿体厚度的测定必须根据取样结果来确定。
(二)钻孔中矿体厚度的测定因为钻孔中所截穿的矿体均在地下深处、只能间接地去测定矿体的厚度。
当钻孔是垂直矿层钻进时,且岩心采取率为100%,可直接丈量岩心,取得厚度的数据。
若岩心采取率不高,除用钢尺丈量岩心长度外,还要按下式进行换算:m nL(11-9)式中: m ——矿体的厚度(米); L ——实测矿心长度(米)I n ——矿心采取率(%)。
地质学中的地层分布规律
地质学中的地层分布规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科学领域。
地层分布规律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探讨了地球上不同地层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
本文将从地层的定义开始,探讨地层分布规律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地层分布规律的实例。
地层是地球上不同岩石和沉积物层的总称。
它是地质学家通过对地球内部和表面岩石的研究,根据岩石的性质、组成和时代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地层的划分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结构、化学成分和化石等特征进行,它们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变化。
地层分布规律是指不同地层在地球上的分布特征。
地层分布规律的形成是由于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地壳运动是地层分布规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形,它们导致了地层的抬升、下降和变形。
这些运动使得地层在空间上发生了分布的变化,形成了山脉、盆地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其次,沉积作用是地层分布规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沉积作用是指岩石和沉积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堆积过程。
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流、湖泊、海洋等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中的沉积物会逐渐堆积形成地层。
不同地层的厚度和组成取决于沉积环境的不同,例如海洋中的地层可能富含海洋生物的化石,而河流中的地层则可能富含沉积物和河流生物的遗骸。
此外,地层分布规律还受到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影响。
地质历史是指地球演化的历史过程,它包括了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
地质事件是指地球上发生的重大地质现象,例如火山喷发、地震和冰川运动等。
这些地质事件对地层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可以改变地层的性质和分布方式。
在地层分布规律中,有一些经典的实例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地球上的地层可以按照时代进行划分,形成了不同的地质时代。
这些地质时代的地层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另一个例子是地球上的沉积盆地,它们通常呈现出一定的地层序列。
通过对这些地层序列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推断出沉积盆地的演化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发生。
地质界的口诀,最后一个绝了!
地质界的口诀,最后一个绝了!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和时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冥古宙,四十六(亿年)地球一片灰蒙蒙太古宙,三十八主要分布在北华片、片麻岩火山岩五台运动花岗嵌元古宙,二十五宙分古中新三代滹沱长(城)蓟(县)青白口(纪)震旦纪,荒诞极无脊椎动物找裸替显生宙,五亿七宙分三代古、中、新古生代,好繁盛大量化石在地层寒武奥陶和志留海生无脊水中游鱼类生在泥盆里石炭二叠水陆栖中生代,两亿五秦祁昆仑画条弧南方为海北为陆侏罗纪,爬着行地上霸主是恐龙白垩纪,环境恶恐龙菊石全绝灭新生代,三、四纪哺乳动物盖被子台湾喜马被海淹二百万年(前)褶成山事过不久人出现不过暂把地球看岩浆岩矿物共生规律二氧化硅定共生金硅氧化不相容不足变木多发光过剩结晶成石英莫氏硬度计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向斜背斜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岩石滑石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中华大地构造歌中华厚壳小块集,罗迪尼亚另聚齐。
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兴凯属泛非。
西域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扬子。
东西排列转南北,陆块滑动数千里。
天山印支碰撞多,偏安欧亚东南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东亚逆转燕山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缩短顺转白垩纪。
太平洋底西俯冲,背斜走滑造油藏。
逢沟必断
四、中国地形 17
东水西山,南石北土,真足夸。 泰山五台国基固,震旦水陆已萌芽, 古生一代沧桑久,矿岩化石富如沙。
降及中生代,构造更增加,
生物留迹广,湖泊相屡差。 地文远溯第三纪,猿人又放文明花。 锤子起处发现到,共同研讨乐无涯。
14 硅酸盐矿物要诀 岛环链层架如骨,① 铝硅同长非莫属;② 诸般酷若氧化物,③ 个性张扬成粘土。④ 解读: ①指硅氧四面体构成的岛状、环状、链状、 层状、架状硅氧骨干。 ②指从岛状、环状、链状、层状到架状硅酸
盐,四配位铝的量与硅同步增长,至架状硅 酸盐时,则非有铝不称其为硅酸盐。 ③硅酸盐的阳离子组成、多种性质及其变化 规律与氧化物十分相似。 ④层状硅酸盐一组解理极完全,极易裂开成 薄片状(张),粒度细小时则成粘土矿物, 与氧化物颇不相同。其他许多硅酸盐蚀变后 也易形成粘土矿物,如镁橄榄石蚀变为滑 石、蛇纹石,辉石、角闪石蚀变为绿泥石, 长石蚀变为叶蜡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四、结晶学与矿物学 题记: 现今已发现矿物逾 4100 种。《结晶学与矿
物学》教学中常遇到知识点多,重点不易掌 握的难题。为帮助学生用最简便的方式解决 这些难题,我尝试了归纳法、演绎法、推理 法、类比法及互动法等许多方法。考虑到“七 绝”这种文学形式短小精悍,便于记诵,最 适合反映某些矿物学问题的要点,我将以系 列“七绝”总结我对若干矿物学要点的思考。
地学研究常用原理
地学研究常用原理地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和地球表面现象的科学。
在地学研究中,有一些常用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几个地学研究常用原理,并阐述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1. 相对时代原理相对时代原理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指出地质层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这个原理来源于地球历史长时间演化的事实,可以用来推断地层的相对年代。
在地质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对比,可以确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关系,进而推断出地球历史上的演化过程。
2. 地层叠置原理地层叠置原理是指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顺序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根据地层叠置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地层的堆积关系,推断地层的相对年龄。
这个原理在石油勘探、地质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确定地层的分布和研究地层的演化过程。
3. 地球磁场原理地球磁场原理是指地球具有一个自身的磁场,并且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在地球不同位置上有所差异。
地球磁场的存在对地球物理学、导航、地质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可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4. 重力场原理重力场原理是指地球具有一个自身的重力场,并且重力场的强度在地球不同位置上有所差异。
重力场的差异可以用来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物质分布情况。
在地球物理研究中,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差异,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运动等现象。
5. 地壳板块原理地壳板块原理是指地球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
这个原理来自于板块构造学的研究,它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等现象。
地壳板块原理是理解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演化的基础,对地震预测、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学研究常用原理是地学研究的基础,它们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等方法,揭示了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现象以及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
这些原理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和利用地球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理原理规律系列
地理原理规律系列地理原理规律系列是指地理学研究中所发现的一系列规律和原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等方面。
这些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地理学解释和探索地球现象的重要依据。
以下将介绍一些地理原理规律系列。
1.大地构造原理大地构造原理研究地球的构造、形状、板块运动等方面的规律。
它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原理和地震活动规律等。
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壳由若干个大型板块组成,它们以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为界,相对运动造成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地壳运动原理研究地壳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如地壳隆起和塌陷、抬升和沉降等。
地震活动规律研究地震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包括震源分布、震级和地震地带等。
2.气候形成原理气候形成原理研究气候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它包括大气运动原理、水汽运输原理和气候区划原理等。
大气运动原理研究大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如气压、风速和风向等。
水汽运输原理研究水汽在大气中的运动和输送,如蒸发、凝结、降水等。
气候区划原理研究气候的分布规律,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3.水循环原理水循环原理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和规律。
它包括蒸发、降水、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等方面。
蒸发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转变为水蒸气的过程,降水是指水蒸气转变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
水循环原理揭示了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于地理学、气象学等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原理研究土壤表层的侵蚀和移动过程,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过程,包括河流侵蚀和雨水侵蚀等。
风蚀是指风对土壤的刮蚀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是指冰的冻融作用对土壤的破碎和搬运过程,通常发生在寒冷地区。
土壤侵蚀原理研究土壤的形成、分布和保持等问题,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5.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地层学重点终结版
斯丹诺:地层学三定律:(1)原始水平定律:在水中沉积的一层一层岩层的原始产状都是近水平分布的。
(2)原始侧向连续定律:每一岩层一定延伸很远,分布面积很广(3)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
史密斯: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
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水平运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活动论。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是:1.固体地球的上部圈层按物理性质可划分为脆性和粘性都较大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最上层)和其下的脆性、粘性都较小的软流圈;2.岩石圈在侧向上分成若干个大的刚性板块,它们沿着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界面经历着长期、缓慢而规模巨大的(几千公里)相对水平位移;3.板块在大洋中脊裂谷带拉开,形成新的洋壳并发生海底扩张,洋壳在深海沟-岛弧带俯冲消亡,随之被改造为陆壳,使陆壳逐渐增长导致大洋盆地的缩小以至完全闭合;4.在全球范围内,板块在扩张带的拉伸、离散与在消亡带的挤压、会聚之间互相补偿,使地球半径得以基本保持不变;5.板块水平位移的原因在于地幔热对流。
拉开、扩张发生在上升流的地段之下,俯冲、消亡则发生在下降流的地段之上。
传统的槽台学说:经典比较大地构造学研究将大陆地壳划分为两种基本构造单元:地壳上强烈的活动地区——地槽区;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地台区。
地槽区的基本特征:概念:地槽是地壳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
它可以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有巨厚的海相沉积物巨大的拗陷带,也可以不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深海盆地。
在晚期经强烈褶皱后转变为褶皱山脉。
地槽特点:1. 现代地貌上常为年轻的狭长山系,长达几百至几千公里,宽达几十至几百公里。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头蚀后退的现象。
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
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地层三大定律
地层三大定律引言地层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内部岩石的组成、性质和演化过程。
地层三大定律是地层学的基石,由法国地质学家古斯塔夫·勒普吕斯(Georges Cuvier)和亚历山大·布鲁姆(Alexandre Brongniart)在18世纪末提出,它们为地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层三大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定律:地层的原始横向延伸性地层的原始横向延伸性是指地层在沉积时在水平方向上的广布性。
根据这一定律,相同的地层可以在不同地点找到,它们具有相似的岩性、组成和化石。
这一定律的提出揭示了地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地质学家在不同地点进行地层对比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1.1 地层的广布性地层的广布性是指地层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范围。
根据地层的广布性,地质学家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如地层组、地层系和地层组合等。
不同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岩性、化石组合和地质历史,通过研究地层的广布性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
1.2 地层对比的意义地层对比是地质学家进行地层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地点的地层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地层的对应关系。
地层对比的基本原则是“同层对比”和“异层对比”。
同层对比是指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剖面上进行的地层对比,而异层对比是指在不同地点的相似地层上进行的地层对比。
通过地层对比,地质学家可以推测地层的垂直延伸性和地层的空间分布规律。
第二定律:地层的原始连续性地层的原始连续性是指地层在沉积时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性。
根据这一定律,地层在沉积时是连续的,不会中断或间断。
地层的连续性揭示了地层的纵向变化规律,为地质学家进行地层对比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2.1 地层的连续性地层的连续性是指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性,即地层在垂直方向上是连续的,不会中断或间断。
这一定律的提出意味着地层的堆积是连续进行的,地层之间不存在时间间隔。
地层的连续性为地质学家研究地层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简述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三条基本定律
简述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三条基本定律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三条基本定律是:
1. 原始水平定律:这个定律认为在地质历史中,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排列的。
如果发现沉积岩层现在是倾斜或折叠的,那么可以推断出它们在形成后经历了构造活动。
2. 超位法则:这个定律认为在一个垂直的岩层序列中,上层岩层是年代较晚的,而下层岩层是年代较早的。
简言之,下面的岩层一般比上面的岩层更古老。
3. 同位法则:这个定律认为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同一种类型的沉积岩层会以连续、连贯的方式延伸,只是在某些地方没有露出或被冲刷掉。
基于这个定律,可以推断出地质岩层在不同地点是相互对应的。
这三条基本定律是相对地质年代学中的基础原理,通过它们可以对岩石和地层进行相对年代的推断和判断。
地层三大定律
地层三大定律
地层三大定律是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在19世纪末提出的,它们是地层叠置定律、基本原则、化石对比定律。
1. 地层叠置定律(Law of Superposition):上层地层往往是在下层地层之后形成的。
它表明地质历史中地层的叠置顺序是按时间顺序变化的,最年轻的地层位于最上面,最古老的地层位于最下面。
2. 基本原则(Principle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沉积岩在形成时往往是以水平面展开的,只有在地质运动作用下才会发生倾斜或折叠。
它说明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地层一般处于水平状态,不受外力扰动时保持原来的水平结构。
3. 化石对比定律(Law of Faunal Succession):地层中的化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组合有所差异。
根据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化石的对比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龄,即含有相似化石的地层往往是同时期形成的。
这三大定律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在地质历史中确定地层相对年龄和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
它们是地质学研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一。
地层学三定律
地层学三定律我国古代地层学三定律是(《元素地球化学原理》、《岩石地球化学原理》、《地层学原理》),它为地层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下面介绍三个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定律一:均一律(莫霍面、成因类型定律、地质年代定律、相对稳定律):地壳是由大小不同的各种岩石构成,按照各自的沉积建造形成均一的多层圈闭的岩石圈。
如果岩石内部物质组成或结构一致性程度达到70%以上,即可判断这种岩石具有一致的、完整的岩石圈;否则就缺乏完整的岩石圈。
各种地质体都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成因建造而成的。
例如,地槽褶皱带的下伏地层多是细碎屑岩建造,反映出地槽环境;地台褶皱带的下伏地层多是泥质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反映出海陆交互相环境;地台坳陷带下伏地层多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反映出台地边缘相环境;地台沉降带下伏地层多是浊积岩建造,反映出大陆边缘的特殊环境。
1)岩石的沉积环境不同,经过不同的作用力的改造,最后形成不同的建造类型,反映在岩性和构造等方面。
2)3)莫霍面指的是在岩石成分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地层从地表到地下某一深度的变化率。
它是地质年代分布的重要标志。
定律二:递变律(层序地层学定律):在自然界中,每种岩石都呈现出一系列的颜色、构造和含矿性的规律性差异,因此,地层层序发育必然遵循一定的顺序。
这种规律性差异即称之为地层的递变律。
在现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启发下,张有智院士指出:地层的层序具有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并且认为这种递变现象与地壳的演化历史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将这种顺序总结成“递变律”。
中国地层自元古宙至新生代之间的分界是黄河冲积扇一准平原前陆盆地,所以地层自元古宙向新生代逐渐加厚,显示出明显的层序。
但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分界线来看,中国东部地区仍属于中生代,西部地区却已进入新生代。
4)定律三:渐变律(地层接触律):两套地层的接触关系应该是由彼此独立逐步过渡到紧密连接,这种顺序性的地层接触关系称为地层接触律。
主要反映了地壳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性和间歇性,但是却突出了两者之间空间上的联系。
地层学三定律
地层学三定律
答:一是斯丹诺1969年提出的三大定律:
层序叠加律,即若地层未经变动则下老上新;
原始连续律,即若地层未经变动则呈连续体并逐渐尖灭;
原始水平律 ,即若地层未经变动则呈水平或大致水平产状.
史坦诺的三定律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层学.
二是英国地质之父史密斯1816年提出的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的时代越老,反之则越新。
三是瓦尔特定律:德国学者瓦尔特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这就是著名的瓦尔特相律,也叫做相对比定律或相律。
其大意是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前提是沉积环境连续渐变。
地层三定律包括
地层三定律包括地层三定律包括地层三定律是指相对年代学中的三个基本法则,分别是超位法则、原始横向联系法则和交错变化法则。
这些法则是地质学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历史上的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
一、超位法则超位法则也被称为叠置法则,是指在一组沉积岩层中,较老的岩层通常在底部,而较年轻的岩层通常在顶部。
这个定律建立在原始横向联系法则的基础上,它说明了同一个区域内不同时期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沉积岩层之间的相对年龄关系。
超位法则可以用于确定某个化石或者矿物质所处的相对位置,从而推断出它们可能存在于哪个时代。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些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二、原始横向联系法则原始横向联系法则是指,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由于水流或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方向上交错排列的沉积岩层。
这些沉积岩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用于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年龄关系。
原始横向联系法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些化石或矿物质所处的相对位置,从而推断出它们可能存在于哪个时代。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
三、交错变化法则交错变化法则是指,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地层中,同一时期的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沉积岩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表现为岩层厚度、颜色、岩性等方面的变化。
交错变化法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些地质事件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段中发生的情况。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地质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和化学因素。
结语地层三定律是相对年代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法则,它们为我们研究地球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应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并且为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地质运动规律
地质运动规律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1.实现地壳物质循环即岩石之间转化的三个条件 能量来源、物质运动、物质作用 2.地壳物质循环的常见模式图①冷却凝固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3.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技巧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
(2)把握两组双箭头:变质岩和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其他的都只能单向转化。
(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
4.地壳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某时某地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
对点练习 1.(2014·浙江名校第一次联考)下图为甲、乙两处岩层构造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A .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B .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C .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D .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2)①处岩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关于①处岩石说法正确的是( )A .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B .是贝壳及珊瑚碎屑沉积形成的C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形成D .外力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2014·南京二模)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 (图甲),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 年前形成。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 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完成(1)~(2)题。
地层三定律包括
地层三定律1. 引言地层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各种岩石和地层的形成、演化以及分布规律。
地层三定律是地层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们揭示了地层的堆积规律以及地质历史的序列,对于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层三定律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地层三定律的概念地层三定律是指地层学家根据地层的形成规律和地质事件的先后关系,总结出的三个基本定律。
这三个定律是地层学研究和地质史重要分类和理论发展的基础,它们分别是:•切割定律(law of superposition):位于较上部的地层是比较年轻的地层,而位于较下部的地层是比较古老的地层。
•原生定律(law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地层在形成过程中,通常是以水平的方式堆积的。
•表现定律(law of lateral continuity):地层在延伸方向上有着连续性,隔断的地层仅是由于侵蚀和沉积等地质过程所造成的。
这三个定律是地层学研究地层堆积、地质事件和地质历史的基础定律,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石油勘探、构造地质学、地质遥感等领域。
3. 地层三定律的分类和解释地层三定律可以根据其所涉及的地质事件和堆积规律进行分类和解释。
3.1 切割定律切割定律是地层三定律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定律。
它说明了地层的堆积和年代次序。
根据切割定律,位于较上部的地层比较年轻,而位于较下部的地层比较古老。
这是由于地层的堆积是一个逐层累积的过程,新的地层会覆盖在旧的地层之上,因此较新的地层会切割并覆盖较古老的地层。
切割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石油勘探中,根据切割定律可以确定不同地层的相对年龄,从而找到潜在的油气层位。
在地质遥感中,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切割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层的连通性和断裂的分布规律。
3.2 原生定律原生定律说明了地层堆积的水平性。
根据原生定律,地层在形成过程中,通常是以水平的方式堆积的。
这是由于地层的堆积是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岩层会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水平。
地层学三定律
地层学三定律地层学三定律指的是在利用地层学原理判断沉积相时,可根据沉积岩层所具有的成因、形态、结构特点和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差异,而将沉积岩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给予确切的名称,即地层学三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建立在当有些沉积物被冲刷掉了,那么留下来的就是该地区的地层。
这种情况被称作是“残余沉积物”。
它们通常包括:在原始沉积物中含量大于5%;小于1%;大于1%但小于5%。
对于这些沉积物我们一般采取不加处理的办法。
第二个定律是由沉积岩层的外部形态所决定的。
即:由于沉积物的搬运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或外部形态的变化,使得沉积岩层的顶、底板上产生了突起或凹陷,从而造成了两种外观完全不同的沉积岩层。
其中之一便是标准沉积岩层,另一种则是非标准的沉积岩层。
我们应该注意到非标准的沉积岩层与标准的沉积岩层最本质的差别是其成分、结构、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也就是说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小,并且在地质时期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这样的沉积岩层即使是在野外也极少见到。
第三个定律是在每一个沉积岩层中,都会含有与该层厚度一致的、并且保存比较完好的石灰岩。
该石灰岩是形成当地海洋环境的主要基底。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沉积岩层的形成都离不开石灰岩的沉淀作用。
这是沉积岩层的一个基本规律。
可以说如果没有石灰岩的参与,那么不论是什么样的沉积岩层都不可能存在,因此石灰岩又被称为是“最轻的沉积岩”。
正是因为在沉积岩层中,一定含有石灰岩,这就使得沉积岩层的体积、重量大幅度减小,而这也正是由于石灰岩所具有的特性。
沉积岩层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属性,原因在于石灰岩除了自身所具有的化学特性外,还依赖于所沉积的母岩。
实际上,在石灰岩沉积时,也正是受到母岩的影响而决定的。
地质年代越久远,母岩所具有的特征也就越明显。
因此,要想更准确地识别石灰岩层,必须要看它的底部。
若是底部是页岩的话,那么这个沉积岩层很有可能是石灰岩;反之,若是底部是石灰岩的话,那么沉积岩层一定是页岩。
地学研究常用原理
地学研究常用原理地学研究是指对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地貌、气候、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在地学研究中,有一些常用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地学研究中常用的几个原理。
一、相对时代原理相对时代原理是地质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也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它是根据地层的叠置关系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的原理。
相对时代原理的核心概念是“地层”,即地球表面上各个层次的岩石。
根据地层的叠置关系,我们可以确定某个地层相对于其他地层的年代先后顺序。
例如,如果地层A位于地层B之上,则可以得出地层A比地层B年代较晚的结论。
二、地壳运动原理地壳运动原理是地球构造学的重要内容,用以解释地球表面及其内部的各种变动和现象。
地壳运动原理认为地壳是不断变动的,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推挤和滑动,垂直运动包括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地壳运动原理解释了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构造的形成等现象,为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
三、地球磁场原理地球磁场原理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内容,用以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动规律。
地球磁场是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产生的,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地球磁场的方向是指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之间的夹角,而磁场的强度则可以通过磁力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地球磁场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导航定位、地震预警等领域。
四、地球化学平衡原理地球化学平衡原理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原理之一,用以描述地球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平衡状态。
地球化学平衡原理认为地球上的化学反应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物质组成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地球化学平衡原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规律,揭示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
五、地球生物进化原理地球生物进化原理是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用以解释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六大经典定律!
01均变论Principle of Uniformitarianism
均变论认为,一切地质变化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虽然这种变化不以固定的速度或强度进行。
地层模型通常看来是“微弱”的地质作用力(大气圈降水、风、河流、潮汐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起作用,就能够
使地球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岩石循环
这一原理最早由苏格兰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提出,他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之后,莱伊尔进一步确定了均变论。
这一原理推动了岩石循环的发展。
02侵入关系原理Principle of Intrusive Relationships
岩浆岩侵入沉积岩层时,可以确定火成岩比沉积岩要年轻。
岩浆岩侵入形成岩床示意图
岩浆岩的侵入形式有多种,岩株、岩盖、岩基、岩床、岩墙。
岩浆岩产状及分布示意图03切割穿插定律Principle of Cross Cutting Relationships
这一原理可以确定侵入体之间、侵入体与围岩之间、断层之间、断层与围岩之间的先后顺序。
岩脉切割岩层示意图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穿插者年代新,被穿插者年代老。
岩浆喷出和侵入示意图
如果断层(岩浆)贯穿各层而不穿透顶层,可以确定被切割的地层比断层年代老,未被切割的地层比断层年轻。
04原始水平定律Principle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
斜层理示意图
交错层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地层是倾斜的,各小层的整体方向是水平的,而且各层取向互相平行。
交错层理剖面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水平的岩层因构造作用发生形变。
05地层叠覆律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排列规律。
任何沉积地层的层序在没有被后期的运动所逆掩或倒转时,最年轻的地层应位于层序的顶部,最老的地层则位于层序的基底。
图示动画的时间顺序是A比B早,B比C早。
06化石层序律Principle of Faunal Succession
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的时代越老;古生物化石组合形态、结构越复杂,则地层的时代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