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管理的看法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1. 引言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运输过程中遵守相关国际和国内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 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经营船舶运输业务的船舶及其船员。
3. 责任和义务船舶公司应制定相应的防污染管理计划,并确保船员都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船舶公司还应提供培训和教育,以确保船员具备防污染的知识和技能。
船舶公司应指定一位防污染管理官,负责协调和监督防污染工作,同时要确保船舶及其设备经过充分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符合相关标准。
船舶公司还应向当地政府机构报告任何发生的污染事件,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船员要严格按照像关规定执行工作,并参预公司组织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应对污染事件的能力。
4. 污染物管理船舶公司应制定污染物管理计划,包括船舶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采集、储存、处理和处置方式。
废弃物应按照像关法规分类存储,并妥善处理。
船舶公司还应定期检查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船舶公司还需制定燃油管理计划,包括优化燃油使用、减少废气排放和控制油舱污染等方面的措施。
船员应按照公司的管理要求进行污染物管理,严禁任何非法排放。
船员还应确保废弃物符合储存和处理要求,并使用所提供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
5. 污染事件应急处理船舶公司应制定污染事件应急处理计划,并确保所有船员都熟悉该计划的内容和执行步骤。
计划应包括污染事件的预防、报告、处置和清理等方面的要求。
在发生污染事件时,船员应即将报告船舶公司,并按照应急处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
船员还应保持通讯设备畅通,并配合相关机构的救援行动。
船舶公司还应指定一位污染事件协调员,负责与相关机构协调和沟通,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 监督和纪律船舶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防污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公司还应开展外部审核,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违反防污染管理制度的船员,船舶公司应依据公司规定对其进行纪律处罚,并记录相关情况。
船舶防污染技术和设备
创新阶段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智 能监测系统、无人机巡航 等,提高防污效果和效率 。
船舶防污染技术的主要类型
被动式防污技术
智能监测技术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污染物进行分 离、收集和处理,如油水分离器、焚 烧炉等。
利用传感器、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船舶 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监 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事故。
遵守国际法规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 定了一系列船舶防污染国 际公约和规范,要求各国 遵守并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航运竞争力
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可 以减少船舶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提高航运企业的社 会形象和竞争力。
船舶防污染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主要采用被动式防污方法 ,如油水分离器、垃圾焚 烧炉等。
发展阶段
在集装箱船上的应用
总结词
船舶防污染技术在集装箱船上的应用主要集 中在集装箱的固定和防摇方面。
详细描述
集装箱船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集装箱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因摇晃或移动导致 集装箱损坏或货物泄漏。因此,集装箱船上 通常会安装集装箱固定装置和防摇装置,以 减少集装箱的移动和摇晃。同时,集装箱船 还会配备溢水槽等设备,以收集和处理可能 泄漏的液体货物。
等关键设备,提高设备的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化防污染监控系统的研发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智能化防污染监控系统的研发是船舶防污染技术的另一重 要趋势。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能化 防污染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船舶的排污情况,自动识别 和预警污染事件,提高防污染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该系 统的研发和应用将有助于实现船舶防污染的智能化管理, 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事故。
浅谈船舶防污染检查
浅谈船舶防污染检查矫恒忠摘要:船舶防污染检查是海事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公约授权对船舶进行的一种专业检查,本文对船舶防污染检查的依据、基础、重点、难点以及 ISM 规则的新要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合文书检查、设备检查、非法排污检查对船舶防污染检查作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防污染检查中图分类号:U698.7 重点难点非法排污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12-0025-03随着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海事部门船舶防污染检查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本文试着对船舶防污染检查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海事部门开展船舶防污染检查的依据为控制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MO)首先在立法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首先形成了现在最重要的国际防污公约《MARPOL73/78》防污公约,我国 1983 年加入该公约,同年 10 月 2 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
其次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它规定无论是作为船旗国还是港口国,都有对在该国内水、领海或专属经济区内违规排放,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船舶进行调查的权力;同时船旗国还有保证本国船舶具备应有的防污能力的义务。
再就是《SOLAS》公约第IX 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即ISM 规则中有关防污染的规定。
我国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的主管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主管部门。
上述国际公约和国内法明确赋予我们海事机关防污染检查的依据。
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造成污染事故时,应尽快向就近的海事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处理。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含油舱底水必须达到15PPM 的排放标准。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
关于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探讨随着中国长航大油运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国内外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船舶防污染越来越成为集团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集团和公司两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这也是事关集团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结合船舶管理的实践,对船舶防污染问题试作探讨。
一、全面地认识船舶污染事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船舶防污染,特别是库区和海上船舶防污染,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课题。
对以往典型事故的重温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船舶污染事故的种类、危害和趋势。
1、船舶污染事故的案例。
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为船舶污染。
其中最主要是油类物质。
据估计每年由于石油运输活动,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多万吨,是人类其他活动泄入海洋石油量的10倍。
因为原油及其制品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由于海损事故、货油操作和机器使用操作过失、设备状况、人员业务素质以及污油水、机舱舱底水排出舷外等原因而造成油品污染事故。
近年来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因船体断裂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2年11月13日,巴哈马籍“威望”号(Prestige)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遭遇强风暴失控搁浅,导致船体开裂,船内大量燃料油泄漏。
大风将失去控制的“威望”号吹向葡萄牙海域方向,途经之处形成了一条宽5千米、长37千米的黑色污染带。
19日,“威望”号在距离葡萄牙海域50千米处断成两截,沉没到1.5千米深的海底中。
20日,沉没的油轮发生更大面积的燃油泄漏。
二是因船舶触礁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5年4月,葡萄牙籍油船阿提哥轮(ARTEAGA),在大连新港水域处受水流影响触礁,船舶底部破损,船体附近发生少量溢油。
三是因船舶碰撞造成污染事故。
如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促进”轮与德国籍“地中海伊伦娜”轮在珠江口水域发生碰撞,造成“地中海伊伦娜”轮一个燃油舱破损,导致约1200吨燃油溢出,在海面形成约9海里的溢油带。
浅析船舶防污染的重要性与建议
浅析船舶防污染的重要性与建议海上运输承担了世界货运总量的70%~80%,也是我国建设海运强国的重要一环。
在水路运输保持增长的过程中,船舶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船舶防污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一点建议,优化我们现有的防污染管理操作办法。
标签:船舶防污染;重要性;建议1.船舶防污染管理的重要性1.1 污染现状根据2007《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监测的573个排污口中,约有87.6%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超额污染物(或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C)。
R)、磷酸盐、悬浮液和氨氮。
海中陆源污染物总量显著增加。
全国507个陆基排污口监测结果表明,84%的排污口超过排放标准,94%的排污口设置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2007以后,中国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60%以上的近海水域的环境质量处于极端状态。
海水污染程度加重。
两柄动物群落结构退化。
底柄海洋贝类难以生存,甚至有超过30平方公里的底柄生物群受到影响。
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海湾、河口和滨海湿地大多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营养不平衡、河口产卵场退化、生态环境丧失或变化、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方面。
1.2 污染来源分析污水来源:从小便器、厕所和日常用水等排出的污水和废物;从病房、诊所的洗脸盆、浴缸、排放孔排出的污水和废物;混合日常用水(指洗涤水、浴缸水、洗衣房、厨房洗涤水等);船舶垃圾:在船舶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连续或定期处理的各种食品、日常生活必需品、工作用品和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餐厨垃圾(大米、菜肴等)、塑料制品废弃物(PVC制品、合成纤维制品等)及其他废弃物(纸、木制品、布制品等);油是指用于船舶和船舶使用的油,包括任何形式的石油和含油混合物,包括原油、燃料油、润滑油、淤泥、油渣和石油精炼产品。
船舶油污染可分为海洋石油废水(压载水、洗舱水、舱底水、舱底油残渣)和船舶溢油两种类型的污染。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也称为船舶防污染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防止船舶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公约: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公约,如国际公约防止海洋污染(MARPOL公约),规定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满足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
2. 国家法律法规:各国根据国际公约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定了船舶防污染的具体要求和管理措施。
这些法律法规通常包括船舶排放标准、船舶防污染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要求、检验与监督要求等。
3. 船舶防污染管理体系:船舶运营者需要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防污染管理体系,包括编制和执行防污染操作程序、船舶污染防控措施的监督和改进、培训和意识提升等。
4. 技术要求和措施: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还需要包括一系列技术措施和要求,如船舶污染防治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船舶运营中的企业排放控制、船舶废物管理等。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并维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浅谈船厂的防污染设施及防污管理工作
应 逐 个 灌 装 , 未 满 时 即 关 闭 油 阀 , 在 接 头 软 管 下 , 放 一 个 较 大 的 尚 并 安
换 根 据 规 定 :修 造 船 单 位 必 须 配 备 或 者 设 置 防 止 拆 船 污 染 必 需 的 集 油 容 器 , 桶 时将 软 管放 人 其 中 。 “ ( 备 吸 油 材 料 , 木 糠 、 纱 、 布 等 , 时 清 除 滴 漏 到 甲板 上 准 如 棉 废 及 拦 油 装 置 , 油 接 收设 备 , 油 污 水 接 收 处 理 设 施 或 者 设 备 , 弃 物 回 废 含 废
() 向 受 力 部 分( 子 、 属 线 或 围 油 栏 本 身 ) 以经 得 起 风 、 浪 生 污 染 。 但 在 整 个 拆 解 过 程 中 最容 易 产 生 污 染 环 节 在 拆 解 机 舱 底 壳 , 4纵 链 金 足 波 和 海 流 所 产 生 的外 力 作用 。 在 船 舶 拆 解 作 业 时 参 照 以下 环 保 要 求 执 行 : ① 准备阶段: 严格 按科学 的拆解作 业工艺 作业 , 在拆 解前必 须先 2油 水 分 离 器: . 且前. 内生 产 的 油 水 分 离 装 置 , 多 采 用 重 力 分 离 国 大 ‘ 和聚结分离或者再加 过滤分离。一般油水分离器组成 由油 污水泵 、 油 联 好 接 收 单 位 。 分浓 度 计 、 水 分 离器 和 附件 组 成 。 油 ②清 除阶段 : 在拆解前要先清除船 内的易燃 、 易爆和有毒物质( 如 3油 污 水 三 级 沉 淀 池 : 污 水 三级 沉 淀 池 经 过 格 栅 逐 级 沉 淀 分 离 . 石棉1垃圾 、 油 、 . 油 , 残 废油 、 油泥等 , 转移 到岸上 车上及时运 出外售或按 不 分成 污 油 、 污 油 水 、 污 泥 。 对 油 污 水 沉 淀 池 要 经 常 清 除 油 污 泥 。 含 油 否 分 类 处 置 方 法 运 到 接 受 单 位 , 应 在 岸 滩 停 留更 不 得 抛 弃 于岸 滩 和海 中。 则处 理 效 果 会 大 大 降 低 。 ③ 上 部 建筑 和 舱 室 ( 含 机 舱 和 带 油 件 的 设 施 ) 除 阶 段 : 上拆 不 拆 船 4吸 油 毡 : . 当海 面 油 污 较 薄 时 , 用 撇 油 机 效 果 就 不 太 理 想 。 用 使 采 吸油 毡 将海 面 的油 污 迅速 吸 收掉 。 解 清 理 下 来 的各 舱 室 内 的 设 备 等 调 运 到 岸 滩 上 后 要 及 时 搬 运 人 仓 库 , 碎 5化 油剂 : . 当水 面 油 膜 较 薄 . 层 面 积 较 大 , 本 无 法 进 行 物 理 回 收 不 能 长 期 存 放 于 岸 滩 。 裂 的物 品 和 无 使 用 价 值 的 边 角 废 料要 用 编织 油 基 并 或有 可 能 引起 重 大 火 灾 时 必 须 请 示 溢 油 应 急 中 心 允 许 后 , 格 按 照 主 袋 装 好 扎 紧 后 方 可 吊运 到 岸 滩 . 及 时 入 库 或转 运 。 严 管机 关 消油 剂 管理 规 定 的法 律 规 章 使 用 消 油 剂 。
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总结
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总结
船舶污染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而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加大了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这也使得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中,首先需要加强对船舶排放的监管和管理。
各国政府
应加强立法,规范船舶排放标准,并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震慑违法行为。
同时,各国政府还应加强对船舶的监控,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排放行为。
其次,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船舶企业应加大
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船舶排放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开发高效的排放治理设备,推广清洁能源船舶等,以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此外,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海洋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应对船舶污染带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国政府、
船舶企业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管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防治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一、船舶污染的形式和危害1.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可能含有油类、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旦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将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2.船舶在加油和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和废物,如果随意处理,将导致海洋油污染和垃圾污染,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3.船舶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造成负面影响。
4.船舶的噪音和振动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干扰和伤害,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立法和政策支持:各国应加强船舶污染防治管理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船舶环保行为。
2.技术和装备更新:船舶公司和船东应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装备的投入,推动船舶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船舶的环保水平。
3.监管和执法机制:海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船舶的检查和监测,确保船舶按规定进行污染防治。
4.宣传和教育:加强对船舶公司、船员和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大家共同参与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5.国际合作:船舶污染是跨国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保护全球海洋环境。
三、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和评价1.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显著减少了船舶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2.船舶环保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和应用,提高了船舶的环保水平,减少了环境风险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船舶运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监管和执法机制的健全,有效地约束了船舶公司和船东的不良行为,增强了对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4.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公众对船舶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促进了大家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国际合作的加强,推动了全球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和成果,为建立更加健康和清洁的海洋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内河船舶防污染的现状及思考
内河船舶防污染的现状及思考梁宪先(广西海事局,广西南宁530028)摘要:尽管《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和新《水污染防治法》已相继颁布实施,但我国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成效有限并难以取得突破。
作者通过走访船舶、航运企业、港口码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从业人员防污染意识不强,海事部门调查取证困难,以及缺乏便利的设施和服务等导致内河船舶防污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三大症结,提出了强化船员环保意识,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加强船舶污染监管的震慑力,立法规定内河船舶污染物全面禁排等四大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河;防污染;现状;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U69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9)08-0016-03为了解掌握《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下称部11 号令)的贯彻实施情况,推进贯彻落实新《水污染防治法》,作者对辖区内河船舶防污染的现实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并选取了辖区最具代表性的 G 市和 N 市,到部分企业、船舶进行走访,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
由此引发了作者的一些思考。
现将这次的调研情况及作者的思考整理成文,希望对各位同行能有所裨益,共同促进我国的内河船舶防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辖区内河船舶防污染的基本情况1.船舶方面(1)船舶防污证书文书从现场调查了解及各地反馈的情况看,辖区的船舶都按要求配备了防污证书文书和垃圾公告牌。
在船舶防污文书的记录方面,总体不佳,其中已建立安全和防污染体系的公司管理的船舶记录稍为规范,其他船舶要么未记录要么记录不全或真实性较差。
(2)船舶防污设施设备辖区的船舶基本按要求配备了船舶防污设施设备,包括油水分离器、垃圾桶、污油桶等,除了部分旅游船舶均未设有生活污水储存处理设施。
从现场调查了解看,船上的油水分离器使用情况较差,部分船舶油水分离器管路根本未连接,其他船舶的油水分离器比较干燥,无明显的油渍痕迹,基本上从未使用过,BL368 船的甚至已锈蚀损坏。
船舶安全与防污染措施
船舶安全与防污染措施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措施是保障海洋环境和船上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海上运输业发展的背景下,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讨论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措施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措施。
一、船舶安全的重要性船舶是海洋运输的重要工具,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船舶事故不仅对船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船舶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1 船员生命安全船舶事故可能导致船员的伤亡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确保船员的生命安全,船舶必须配备完备的安全设备和进行相关的培训。
1.2 海洋环境保护船舶事故还会导致海洋环境的污染,例如燃料泄漏、货物泄露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渔业和旅游业。
因此,船舶安全与防污染措施的完善对维护海洋环境至关重要。
二、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为了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保护海洋环境,船舶业界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防污染措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措施:2.1 SOLAS公约SOLAS(国际海上人员安全公约)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船舶安全公约之一。
该公约规定了船舶的结构、设备和运营要求,以确保船舶及其乘员的安全。
2.2 船舶维护和检修定期的船舶维护和检修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船舶故障的发生概率,并确保船舶在航行时正常运作。
船舶维修应涵盖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防火系统和紧急救生设备等。
2.3 污染防治设施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如油污染、废水污染等。
为了防止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船舶需要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油水分离器、废水处理系统等。
2.4 船舶操作培训船舶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航行规则、紧急情况处理和防污染措施等知识。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船员的素质和技能,确保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有效实施。
2.5 船舶动力技术的改进船舶动力技术的改进也是提高船舶安全性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
游船码头防污染配套设施设备和措施情况说明
游船码头防污染配套设施设备和措施情况说明
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每一船舶均要建立防污染管理与操作所必须遵守符合港口国/地方当局防污染的管理规定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海洋的污染。
我国的船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环境保护法》、《MARPOL 73/78》等防污染法律、法规等。
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也必须符合《MARPOL 73/78》及其修正案及港口国政府/地方规定的标准。
一、舶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
1、船舶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包括机器处所含油污水、油轮货舱压载水、洗舱水的超标准排放。
操作性和事故性的溢油。
2、船舶载运散装运输有毒、含腐蚀性货物时排放洗舱水、压载水。
3、船舶垃圾处理不当及排放。
4、装载危险货物过程中发生的货物散落和溢漏。
5、来自可能或具有传染病毒细菌区域的压舱水的排放等。
6、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
7、船舶废气的排放。
二、针对以上主要污染途径
船舶应建立以下防污染管理与操作:
1、船舶机器处所的防污染操作管理
2、船舶生活污水的操作管理
3、船舶垃圾管理
4、船用油操作的防污染管理
5、船舶压载水的操作管理。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船舶防污染是当前全球环保议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对船舶防污染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本文通过对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研究,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二、总则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提高船舶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在我国注册和运营的船舶。
2. 法律法规依据本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制定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船舶环境防污染法》等。
3. 定义和缩略语本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涉及的定义和缩略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船舶防污染管理责任1. 目标和原则为了加强船舶防污染工作,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船员的责任,确保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以下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严格执行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确保船舶在运行过程中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降低船舶的碳排放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 原则:依法合规、科学管理、节约资源、持续改进。
2. 船舶防污染管理责任分工(1) 所有船舶相关管理人员都应承担船舶防污染管理责任,包括船舶船长、船舶管理部门负责人、船舶操作人员等。
(2) 船舶船长负责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 船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船舶防污染管理体系,指导各级管理人员和船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污染措施。
(4) 船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工作,确保船舶的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污染事故。
3. 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船舶防污染意识和管理水平,船舶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船舶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船舶防污染的法律法规、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急处置等。
四、船舶防污染设备和措施1. 船舶防污染设备(1) 船舶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污染设备,包括油水分离器、污水处理装置、废弃物收集设施等。
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总结
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总结
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是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船
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也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管。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违规排放的船舶进行处罚,以此来约束船舶的排放行为。
同时,加强对船舶的监测和检测,确保船舶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其次,推动船舶清洁能源的使用。
船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和颗粒物等,而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燃油燃烧。
因此,推动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如液化天然气(LNG)、氢能等,可以有效减少船舶的污染物排放,保护
海洋环境。
另外,加强船舶污染物治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船舶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
用对于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船舶污染物治理技术,如洗涤气体处理系统、颗粒物过滤器等,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因此,加强对船舶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保护海洋环境。
总之,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需要政府、船舶企业和科
研机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推动船舶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船舶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有效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为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船舶管理(驾驶)船舶防污染程序、设备与技术
详细描述
排污设备需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污水排放的规定,确保 在排放前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离。同时,排污设备应 具有密闭性和防泄漏功能,以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必要的 污染。
压载水处理设备
总结词
压载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船舶压载水, 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
02
船舶防污染程序
防污染操作规程
船舶应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内相关法规要求, 制定详细的防污染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垃圾分类、油 水分离、废气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船员应接受防污染操作规程培训,熟悉并掌握各类防污染 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船上应配备足够的防污染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确保其正常运转。
03
随着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不断加强,船舶防污染 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船舶污染现状与影响
船舶污染主要表现在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 废气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船舶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还可能通过 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健康。
船舶污染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包括渔业资源损 失、旅游业受损以及清理污染的费用等。
详细描述
船舶应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废油、废电池等,确保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理和处置。 同时,应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05
船舶防污染的挑战与对策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技术难题
船舶防污染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以及船舶运行过程中 的噪音和废气排放控制。
感谢观看
船舶管理(驾驶)船舶防污 染程序、设备与技术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是为了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海洋生态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排放标准:规定船舶的排放标准,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限值,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 设备要求:要求船舶装备适合的污染防治设备,比如污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处理设备,以确保排放的废物经过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
3. 储油设施:要求船舶安装储油设施,用于储存废油和残油,并规定了与储油设备有关的操作规程,以防止泄漏和溢油事故。
4. 垃圾管理:规定船舶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的方法和要求,并禁止在海洋中倾倒或排放垃圾。
5. 防污染培训:规定船舶管理人员和船员接受相关防污染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其对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6. 监督检查:建立相关监督机构和检查制度,对船舶的防污染设备和操作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减少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提高了船舶运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是指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制定并推行的一系列规定,旨在保护海洋环境免受船舶污染的影响。
船舶污染主要包括船舶废水、废油、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等方面。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所有人、船东、船员等相关方遵守相应的国际公约和规范,确保船舶操作符合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1. 废水管理:规定了对船舶废水的排放限制和处理要求,包括厨房废水、生活污水、船舶舱液、洗草液等。
2. 废油管理:规定了船舶废油的存储、处理和排放要求,要求船舶将废油存入指定设备中,不得将废油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3. 废气管理:规定了船舶排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限制,尤其是对于船舶使用燃油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
4. 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了船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求,要求船舶进行分类、存储和妥善处理。
为了确保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IMO对船舶进行定
期检查和审查,并制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船舶和相
关人员进行处罚。
船公司也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管理人员,
负责监督船舶的环境保护工作。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船舶运营者和船员来说是一项重
要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1. 引言船舶是重要的海上运输工具,但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等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2.1 目的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促进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适用范围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船舶的运营过程,包括废水的排放、废气的排放以及废物的处理等环节。
3.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3.1 废水管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水,包括生活污水、船舶用水以及船舶排放的污水等。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对废水进行处理,并且要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的排放标准。
船舶应当配备废水处理装置,并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到排放标准。
3.2 废气管理船舶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是船舶的废气。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对废气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船舶应当配备废气处理装置,并按照所在行业的相关排放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
船舶应当定期进行废气排放监测,确保排放水平符合规定的要求。
3.3 废物管理船舶在运营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废物,包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对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储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船舶应当配备相应的储存设施和处理设备,并制定明确的废物管理计划,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废物的处置。
3.4 污染应急处理船舶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导致环境污染。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要求船舶制定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进行组织和处置。
船舶应当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确保在发生事故或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污染。
4.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4.1 实施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当由船舶经营者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管理的看法一、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及其危害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危害。
这种危害,一方面是由于对海洋的渔业资源的过捕滥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开发利用时对海洋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
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海生物受害、死亡;水质腐败,水体和海生物体寓集致癌物质,危及人体的健康;影响海上交通和局部水文气象;影响旅游业等。
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正常营运中产生废弃物的污染;营运船舶因事故而造成的污染;利用船舶或其他运输工具在海上倾倒废弃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船舶修造、打捞和拆解造成的污染等。
本文主要论述防止营运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
营运中的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导致污染的操作大致有以下几种;1.石油运输过程中的装卸作业;2、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残余物的任意排放;3、生活垃圾的倾倒;4、生活污水的排放;5、污压载水、洗舱污水、机舱污水的任意排放;6.尾轴、舵轴漏油;7.维修保养甲板机械时的漏油、滴油;8、保养甲板属具和船体时的滴油及油轮冲洗甲板;9、碰撞、搁浅、触礁、爆炸、火灾以及其他意外遇难引起的跑油、漏油及弃货;10、船舶补给燃油、装卸油、机舱驳油中的跑冒滴漏。
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公约海洋环境污染不仅是各沿海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性问题。
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沿岸和海水随时都有可能被本国领海以外的海上船舶所排放的石油等污染物污染。
许多事实说明,防止航运对海洋的污染只有达成有效的和严格控制的国际协议才能解决。
IMO通过了一系列的防污公约。
这些公约大致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防止或减少船舶排污和油污事件发生的,第二类是赔偿油污事件所引起的油污损害和清除费用的。
IMO于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在伦敦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即MARPOL73)。
该公约不仅对防止和控制由油类产生的海上污染作了规定,还制订了防止和控制除倾倒陆源废弃物以外的所有污染海洋的有害物质的规定。
由于防污设备、接收设施及化学品舱等问题,MARPOL1973没有生效,实际上它已被MARPOL73/78所代替。
1978年2月在美国的倡议下,IMO于1978年2月6日至17日在伦敦召开了“油轮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会议”,即TSPP大会。
会上制定并通过的《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或《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73/78国际防污公约,即MARPOL73/78,它是至今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最全面、管理最严格的国际公约。
对油轮的设计和操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提高了世界油轮船队的标准,大大减少了船舶对海洋的污染。
下面谈谈对船舶防止海洋污染的基本要求。
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1983年10月2日生效)。
本附则使用于所有船舶。
但主要指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
IMO将150总吨以下的油船和400总吨以下的非油船的管理机动权交给各缔约国。
但基本要求相同。
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都必须进行下列检验:(l)初次检验。
船舶投入营运之前,或首次签发IOPP证书之前进行。
包括对结构、设备、装置和材料等的全部验收,要保证符合本规则的要求。
(2)年度检验。
第一次发证后,每年一次。
查船舶的技术状态,能否继续下去,查有关文件。
技术良好的只要检视,有怀疑时再进行大检查。
(3)中间检验。
又叫期间检验,其间隔由主管机关规定,但其间隔自发新证后不得超过3年。
在证书有效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
这种检验要保证设备和相关联的泵和管系。
包括油水分离器或过滤装置、排油监控装置等要符合本规则的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定期检验。
其间隔期限由主管机关决定但相隔不得超过5年。
要求同初次检验,合格者换发新证。
检验由主管机关委托的验船师或其他被认可的组织进行,在国际上是船级社,我国则是船舶检验局。
要保证检验的全面和有效,并承担责任。
船舶经检验合格后,由主管机关授权的任何人或组织签发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即IOPP证书。
我国由船舶检验局签发,签发者应对证书负有全部责任。
但非缔约国船舶不发此证。
公约对油轮防止因海事而造成的油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提出了下列措施:(1)从船体结构上按吨位等级分别要求:设专用压载舱、清洁压载舱以及规定专用压载舱的保护装置。
(2)对货油舱尺寸、布置上予以限制,以便任何位置之损坏油的流出量均在限制之内。
(3)燃油舱和压载舱予以分割,首尖舱不装油。
油轮货油舱处所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油轮不在特殊区域内。
(2)油轮距最近陆地50海里以上。
(3)油轮正在途中航行。
(4)油量瞬间排放率不超过60升/海里。
(5)总排油量:新油轮不超过货油总量的1/30000,现有油轮不超过1/15000。
(6)油轮的排油监控系统和污油水舱的装置正在运转。
其中特殊区域系指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红海、海湾区域、亚丁湾区域和南极区域。
4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船舶机舱处所(包括油船机舱处所)污水的排放条件如下:(1)船舶不在特殊区域之内。
(2)船舶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
(3)船舶正在航行中。
(4)污水的含油量小于15ppm。
(5)船上所设的舱底水排油监控系统,油水分离设备,过滤设备或其它装置,应正常运转。
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应设置油类记录簿。
此记录簿由缔约国的主管机关统一印制和签发,用船旗国文字填写,并有一个英文或法文的译文。
按时间、操作和项目顺序填写,最后由操作负责人和船长逐页签字。
其记录或副本可作为法律诉讼中该项记录所述事实的证据。
记录完的油类记录簿,要在船上保存3年,以备检查。
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1987年4月6日生效)。
凡用于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均要进行检验,持有“国际防止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证书”。
将有毒液体物质按其洗船或压舱水排放入海后,对海洋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程度,及对海上休息环境或其它合法利用造成的损害程度,即重大、一般、较小和可觉查而分为A、B、C.D 四类。
原则上,四类物质在特殊区域内、外都禁止排放入海,但有些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排放。
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资污染规则(1992年7月1日生效)。
“海运包装有害物资”指在IMDG Code中确定为“海洋污染物”的物资。
包装应能使对海洋污染危害减至最小程度,应有耐久的,用正确技术名称指明为海洋污染物的标志和标记。
每艘装运有害物质的船舶应具有一份特别的清单或舱单,列明船上所装有害物资所在位置或一份详细的积载图,船舶所有人或其代表具有付本,保留到这些有害物质下船。
要正确积载和加固,将污染危害减止最小,且不损害船舶和船员。
对某些有害物质,由于科学和技术上的原因,可能禁运或对任何一艘船装载数量加以限制。
限量时应考虑船舶大小、结构和设备、包装和性质等。
为保证船舶安全或救护海上人命所必须将有害物质投弃入海的可作为例外,但必须采取控制措施。
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尚未生效)。
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1988年12月31日生效)。
(一)垃圾的定义:指产生于船舶正常营运期间,并不断地和定期地加以处理的各种食品、日常用品的废弃物,但在其他附则中所规定的或列举的物资除外。
具体如下:1.塑料类不会分解、浮于水面,对海洋有影响。
2.纸、玻璃、陶瓷、金属等,要沉入海底,一般不会分解,或分解不完全会产生污染,还会影响捕鱼业等。
3食品类会分解并耗氧,从而影响水质。
4.垫、衬舱材料和包装材料漂浮于水面,影响旅游业等。
(二)排放条件和标准:(1)任何地方不可排放塑料类,包括尼龙绳索、尼龙鱼网和装垃圾的塑料袋等。
(2)漂浮垃圾禁止倾倒在距最近陆地25海里以内。
(3)食品残渣和其他垃圾禁止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内倾倒。
(4)食品残渣和其他垃圾经25mm筛子处理可倾倒在3海里外。
(5)特殊区域内禁止倾倒垃圾,但允许把食品残渣倾倒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的地方。
附则VI一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1997年9月26日制定,尚未生效)。
三、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国内法规我国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法规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第一个综合性的正式法律,制定本法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第五章就“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作了规定。
为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维护海域生态环境,制定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条例规定,船舶除配备(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相应的船舶防污文书,如《油类记录薄》。
《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它财务保证书》等外,还应备齐港务监督要求的其他防污文书,如《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原油洗能设备及操作手册》等,这是为了执行MARPOL73/78。
条例规定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防止油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机舱污水和压载水分别使用不同的管系;(2)设置污油储存舱;(3)装设标准排放接头;(4)装设油水分离设备或过滤系统。
(5)1万总吨以上的船舶,除满足上述(l)至(4)各项规定外,还应装有排油监控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当经过油水分离器或过滤系统处理含油污水超标准时,能发出报警信号,自动关闭,防止超标准排放;(6)船舶装设的其他防污设备,应符合国家船舶防污结构与设备规范的有关规定。
150总吨以下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下的非油轮,应设有专用容器,回收残油、废油。
该容器能将残油、废油排入港口接收设备。
并应备有上述(1)、(6)规定的设备。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的预防措施包括:船舶油类作业及油污水的排放、船舶装运危险货物、船舶其他污水排放、船舶垃圾的排放等,其规定要求与MARPOL73/78基本上是一致的。
四、船员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责任为防止船舶造成污染,船舶所有人必须采取措施,使船舶结构、设备、装置和材料完全符合“73/78防污公约”的要求,为船舶配备合格船员。
船员必须学习并严格遵守国际、国内及各港的船舶防污染的法规及管理条例,加强船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使船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正确运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安全航行、离靠码头,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防止因船舶事故而造成污染。
船舶发生溢油和误排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或其他有毒物资,以及船舶发生海报事故造成污染时,应尽快报警,如果在港区范围内,应立即向港口有关当局报告;立即通知代理申请有关当局、专业机构协助处理、消除污染;电告所属上级机构,必要时应通知我使领馆及驻外机构或驻外人员予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