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教材目录框架(王云才编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学应用
•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设计是决定自然保护区经营成功 的重要因素,下述设计方式被普遍认为对自然保护是有 效的,对克服人为干扰有积极的作用,即:①建立绝对 保护的栖息地核心区;②建立缓冲区以减少外围人为活 动对核心区的干扰;③在栖息地之间建立廊道;④适当 增加景观异质性;⑤在关键性部位引入或恢复乡土景观 斑块;⑥建立物种运动的“跳板”以连接破碎生境斑块; ⑦改造生境斑块之间的质地,减少景观中的硬性边界频 度以减少生物穿越边界的阻力。
(一)城市绿地景观建设
绿地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一般常 用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率来衡量城市的绿化 水平。但是以上指标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由于 建成区界限划分的人为性使基数面积变化产生绿 地率的差异,二是未反映绿地分布的空间格局, 未考虑到居民实际上所能享用绿地的情况。
景观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上任意一点到达该景观 的相对难易程度,可用距离、时间、费用等指标 衡量。可达性实际上反映了景观对某种水平运动 过程的阻力,因而可通过绿地景观的可达性来衡 量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或潜力。
• 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和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物保护优先原则,考虑保护目标物种的生态特性 和种群最小生存能力,根据生物物种对自然环境的需 求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设计;
②系统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 是针对某一目标种群,而且也要考虑目标种群所赖以 生存的景观空间,因此必须注意不同斑块之间的相互 联系,建立合理的缓冲区和生境廊道,在加强栖息地 之间联系的同时,促进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五种景观生态建设类型 :
(一)湿地基塘体系景观模式 (二)沙地田、草、林体系景观模式 (三)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景观模式 (四)南方丘陵区多水塘系统景观模式 (五)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景观模式
12景观尺度.
3
第 一 节 尺 度 的 基 本 概 念
一、尺度的概念
2、表达 粒度(grain):指研究对象中最小可以分辨的 空间单元和时间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空间单位,日、月、年、十年、百年等时间单 位。空间上的粒度相当于遥感技术中的分辨率 和像元,时间上的粒度指研究现象发生的频率 和时间间隔。 幅度(extent):表示研究区域的大小(长度 或面积)或需要考虑的时间长度。 范围(scope):通常为幅度与粒度之比,无 量纲化数据。说明对研究对象了解的复杂和细 致程度。
10
尺度效应与尺度变换分析的概念:
第 二 节 尺 度 效 应
尺度效应(scaling effect)指通过尺度变 换分析而显示出的一系列景观特征变化。 尺度变换分析(scale transform analysis) 是指小尺度上的景观格局经过尺度的筛选 重新组合而形成较大尺度上景观格局的过 程,也叫尺度分析。
11
一、时间尺度扩展 第 二 节 尺 度 效 应
在一定的尺度下,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 的全貌并不一定能够全部展示出来。 时空尺度的扩展就是针对某一现象研究 时,进行长期研究或扩展空间范围才能 看出其发展趋势或分布规律。时空尺度 的扩展导致尺度的增大。不同的研究对 象需要不同的时空尺度进行研究,不同 的时空尺度对某一现象研究也会得出不 同的研究结果。
4)超级尺度域(mega-scale dominion): 106~4.6╳109年时间范围,大于1012m2的空间 范围 8
第 一 节 尺 度 的 基 本 概 念
二、尺度等级
9
第 十 二 章 景 观 尺 度
第二节 尺度效应
一、时间尺度扩展 二、景观结构的尺度效应 三、干扰的尺度效应 四、尺度与景观稳定性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phere)2生态学(ecology)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参考题)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系统(ytem)2生态系统(ecoytem)3食物链(foodchain)4食物网(foodweb)5营养级(triphiclevel)6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pyramid)7能量流动图(energyflowdiagram)8生态平衡9生态危机10反馈(feedback)二问答题1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4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5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6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7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9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10(讨论)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第三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一名词解释1物质循环(cycleofmaterial)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ofbioecochemitry)3周转率(turnoverrate)4生物放大作用5库区(pool)二12345论述题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C-循环模式图及其特点;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论述有毒物质的循环及生态危害;第四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名词解释1生态效率(ecologicalefficiencie)2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3次级生产量(econdaryproduction)4生物量(bioma)二简答与论述题1用势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13第十二章森林演替
第十二章森林演替第一节森林演替的概念一、森林演替的基本概念1.森林演替的概念森林演替是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替代,称为森林演替,或森林树种更替。
演替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但包括树种的变化,而且还有灌木、草本、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周围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森林演替是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被定义为:自然群落在物种组成方面的连续的、单方向的、系列变化。
按着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1)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状态下,森林群落从结构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群落)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风强烈。
(2)逆行演替:在干扰条件(包括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或群落本身的原因),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较简单、稳定性较小的群落,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也相对较弱的群落。
演替这个术语可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相继定居的序列,例如弃耕农田经过百年之后可以观察到的那类变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群落相互取代核物理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
当此术语表达后一意义时,演替的结果被称为演替序列(sere),即在某特定环境中,原生群落受到破坏或新的次生裸地形成后,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定居和相互更替的许多生物群落形成的特征序列。
在没有有机质且从未被有机体以任何方式改变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山崩后新裸露出的岩面,冰川消融后的冰渍保护层、坝堰构成的新湖泊以及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都可能会经历原生演替。
在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火有机体定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其改变的环境中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seco ndary successio n),森林采伐和火烧後在采伐基地和火烧及地上的延替就是次生演替。
根据开始演替时的环境开可以把演替分为旱生演替、水生演替和中生演替,同时,无论演替的起点环境特征如何,最终都会向着中生环境的方向发展,称此为中生性化。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二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幻灯片PPT
➢ 成果要求
➢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件和规 划图纸。 ➢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 〔1〕区位图〔包括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 〔2〕现状图〔包括用地现状、水系现状、道路交通 现状、现状景观分析等,根据需要,可分别或综合绘 制〕; ➢ 〔3〕生态保护规划图 ➢ 〔4〕局部生态恢复示意图 ➢ 〔5〕水系规划图 ➢ 〔6〕水质监测图 ➢ 〔7〕功能分区图
各类用地面积、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 更资料,±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各类房屋的性质 用途、使用状况及分布 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内原有旅游业现状、每年旅游业 总产值、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湿地水体质量、污染来源和污染情况:湿地的演替 和生物多样性 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 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资料
社会经济资 科
环境状况资 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根底资料收集分类表
中类
小类
地形图 专业图 地形资料 地质资料
水文资科
总体规划1﹕5000~1﹕10000;详细规划l﹕1000~ 1﹕2000 航片、卫星图片等专业图
地形、地貌
土壤成分;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冲沟、 滑坡、沼泽,盐碱地、岩溶、沉陷性大孔土等的分 布范围 水位,流量;最高洪水位、历年洪水频率、淹没范 围及面积等: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各河 道的位置、流向、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等
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四个必备条件: 能供人们欣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展科学文化 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欣赏、文化和科学价值; 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 具有天然湿地类型,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
第十二章--荨麻目
2.小叶朴
学名 Celtis Bungeana BI. 产地与分布 我国东北南部、华北、长江流域
及西南各地。
识别要点
高达15~20m,小枝通常无毛。 叶长卵形,长4~8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
中部以上有浅钝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 花单生,花瓣多数,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
扁平,长8~10mm;子房下位密被粗刺。 果单生,熟时紫黑色,果柄为叶柄长2倍以上,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观赏与应用
树姿雄伟,树冠宽广,早春枝条上挂满红褐色 粗壮花序,形似珊瑚,秋季核果橙红色,颇为 美观,可庭荫树或观赏树种。
5.青檀
学名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 别名 翼朴 产地与分布 中国
特产,黄河流域 及长江流域以南。
识别要点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长片状剥落。 叶互生,卵形,3主脉直伸,侧脉不达齿端,
生态习性
阳性树种,耐半荫,喜高温湿润环境,不耐霜 冻和干旱,对土质要求不严,但肥沃、潮湿而 排水良好的低丘及平地栽培最理想。
繁殖方法
播种或嫁接繁殖。
观赏与应用
菠萝蜜树形端正,树大荫浓,花有芳香,并其 有老茎开花结果的奇特景观。为优美的庭园观 赏树。
在华南地区可作为庭荫树或行道树。 为著名热带水果,有“水果之王”之美誉,可
5cm,缘具单锯齿,基歪斜。 翅果长椭圆形,长约1cm。 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态习性
阳性树种,稍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喜肥沃湿润土壤,亦
有一定耐干旱瘠薄能力。 在酸性、中性、石灰性的坡地、平原、溪边均
能生长。生长速度中等,寿命较长。 深根性,萌芽力强,对烟尘及有毒气体的抗性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发展 第十二章 第2讲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课时1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3. 读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图1)和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影响 ①萎缩原因 a.自然原因——长江上游带来泥沙,造成泥沙沉积。 b.人为原因——上游__毁__林__开__荒__,水土流失;区域压力大,大规模__围__湖__造__田__,导致 湖泊萎缩。 ②影响:湖泊__调__蓄__功__能__下降;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系统被破坏。 (2) 洞庭湖湿地对区域环境的重要影响 ①调节__气__候__;②调蓄洪水;③净化水质;④维持生物__多__样__性__;⑤航运;⑥旅游观 赏价值;⑦提供农副产品。
的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荒漠地区,与吐鲁番的气候明显不同,可能引种失败。
3. 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A )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建设沙漠植物园的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繁殖培育药用
思维点拨1. 黄土分布区就是黄土高原吗? _黄__土__高__原__与__黄__土__分__布__区__是__两__个__不__同__的__概__念__。__其__中__黄__土__分__布__区__的__范__围__要__比__黄__土__高__原__大__,__ _黄__土__高__原__只__是__黄__土__分__布__区__在__我__国__分__布__最__为__集__中__、__典__型__的__区__域__。___ 2. 黄土高原与沟壑地貌成因是否相同? _不__相__同__。__黄__土__高__原__的__成__因__:__沙__漠__外__围__的__黄__土__堆__积__,__属__于__风__力__沉__积__作__用__。__沟__壑__地__貌__的__成__ _因__:__水__土__流__失__使__地__表__千__沟__万__壑__,__属__于__流__水__侵__蚀__作__用__。___
【课程大纲】《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景观生态学(英文):Landscape Ecology课程编号:14483040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它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格局、功能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对园林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格局、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的能力。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理解景观生态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内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难点是把握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学时)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展望(2学时)第二章景观结构(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景观结构及结构和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结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景观结构斑块、廊道、基质的学习,难点是对景观空间格局的理解。
第一节景观发育(2学时)第二节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和网络(2学时)第三节景观的异质性(1学时)第四节景观空间格局(1学时)第三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教案(11-14)
第十三章 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
第三节 规划与设计 :1.理论基础: 1)岛屿;2)Diamond;3)最小成活;4)景观生态。 2.保护区的面积与形状。 3.功能分区:1)核心;2)缓冲;3)实验。 4.保护区网络规划设计: 5.实例分析:1)规划区的概括; 2)规划方法(三大方法:生境评价、生境通达性 分析、保护区群规划)。 3)主要结果(潜在生境评价、通达性分析、效果 评价与保护区群规划)。
第十四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础上的 生态规划与设计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建设人才和师资
队伍做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
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其中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
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
人居奖,2000年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布的首届“梁
思成建筑奖”。
3)区域旅游:①目标;②原则;③内容;④程序。
第十一章 产业生态规划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产业生态规划
1.经济转型:
1)体制;2)结构。
2.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 1)生态产业;2)循环经济。 3.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规划。
第十一章 产业生态规划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三节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 1.原则:1)3R;2)适用性;3)可操作性。 2.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3.环节: 1)规划理念;2)系统集成;3)系统结构的设计; 4)空间规划;5)管理与支持服务;6)综合评价。 4.案例分析:1)概括;2)发展条件与建设意义; 3)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4)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5)支撑与配套体系。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3)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3)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第十一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化学元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在地球表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包括土壤圈)等各圈层之间沿特定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库: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集合。
流通量: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内的转移量。
第十二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植被也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高耸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风速和太阳辐射逐渐加强,而降水量一般先是逐渐增加,随后又趋于减少。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是生物群落和土壤类型从下而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植被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成带状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热带雨林(低纬度带10度南北纬,即赤道、热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亚,中国分布最广),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纬度湿润区),温带针叶林(西半球温带地区),北方针叶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草原生态系统: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类繁茂,种类丰富,并常出现岛状森林或灌丛,如北美的高草草原、欧亚大陆的草甸草原以及非洲的高稀树草原。
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稀疏、低矮种类组成简单,并常混生一些旱生小灌木或肉质植物,如北美的矮草草原、中国及蒙古的荒漠草原、以及苏联欧洲部分的荒漠草原。
二者之间为辽阔而典型的禾草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分布:亚热带干旱区-温带干旱区-高原极地地区(北极)。
特点:看书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湿地:分布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第一章:景观设计概述1.1 景观设计的定义与目的1.2 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3 景观设计的分类与要素1.4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第二章: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2.1 视觉美感的营造2.2 空间布局与规划2.3 景观元素的运用2.4 生态与环保原则第三章: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3.1 设计前的准备与调查3.2 设计构思与方案制定3.3 设计表达与沟通3.4 设计实施与后期管理第四章: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实践4.1 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4.2 创新设计方法的应用4.3 实践项目案例分析4.4 创新设计的评价与反思第五章:景观设计的应用领域5.1 城市景观设计5.2 园林景观设计5.3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5.4 生态景观设计第六章: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6.1 城市广场设计6.2 街道与交叉口设计6.3 滨水空间设计6.4 城市公园与绿地系统设计第七章:居住区景观设计7.1 居住区景观规划原则7.2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7.3 庭院与花园设计7.4 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第八章:园林景观设计8.1 园林设计概述8.2 中式园林设计8.3 西式园林设计8.4 园林景观节点设计第九章:生态景观设计9.1 生态景观设计理念9.2 生态恢复与保护9.3 雨水花园与绿色屋顶设计9.4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第十章:可持续景观设计10.1 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10.2 生态与节能技术应用10.3 循环与再利用设计10.4 可持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商业休闲景观设计11.1 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11.2 休闲娱乐场所景观设计11.3 购物广场景观设计11.4 商业休闲景观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文化旅游景观设计12.1 文化旅游景观的特点与价值12.2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2.3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12.4 文化旅游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工业遗产景观设计13.1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13.2 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原则13.3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案例13.4 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实践第十四章:城市更新与棕地景观设计14.1 城市更新背景与策略14.2 棕地景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14.3 城市更新项目中景观设计案例14.4 棕地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十五章:景观设计伦理与评价15.1 景观设计伦理观念15.2 景观设计评价体系15.3 景观设计案例评价与分析15.4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景观设计的概述、基本原理、程序与方法、创新与实践、应用领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可持续景观设计、商业休闲景观设计、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城市更新与棕地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伦理与评价等十五个章节。
第十二章 景观尺度.
第三节 尺度推绎
一、尺度推绎的概念
利用某一尺度上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
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
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
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第三节 尺度推绎
尺度推绎的类型
尺度上推 和 尺度下推 显式尺度推绎 和 隐式尺度推绎
空间尺度推绎 和 时间尺度推绎
第三节 尺度推绎
尺度推绎的特点:
(1)尺度推绎过程的尺度依赖性 (2)尺度推绎模型的非线性
(3)尺度推绎研究的复杂性
第三节 尺度推绎
二、尺度推绎的研究方法
简单聚合法
相邻尺度推绎 跨尺度推绎
直接外推法 期望值外推法
第十二章
景观尺度
尺度是指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 量度。
与格局、异质性、过程一样,是景观生态学 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空间
时间
第一节 尺度的基本概念
一、尺度的概念
1. 尺度是指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 的量度。 (1)研究该过程或现象采用的空间和时间单位
(2)该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上设计的范围或时间 上发生的频率与持续时间
4
6
10 ~10 a或10 ~10 m
9
6
10
12
2
2
10 ~4.6*10 a或大于10 m
12
第二节 尺度效应
通过尺度变换分析而显示出的一系列的景观 特征变化
尺度变换分析:也叫尺度分析
指小尺度上的景观格局经过尺度的筛选重新组合 而形成较大尺度上景观格局的过程。
第二节 尺度效应
一、时空尺度的扩展
二、 景观结构的尺度效应
1. 景观组分的尺度效应: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C.水患灾害 D.用水需要
4.“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元宵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 D.重阳节前后
5.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较贫瘠
【解析】3选C,4选A,5选D。第3题,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 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 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 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第4题,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 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 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 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
_整__体__性 _差__异__性 层次性
可变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 界或边界模糊)
【探索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 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 损失。
枯水期。第5题,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图中显示当地多 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由于 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 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 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
景观设计基础教案
景观设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景观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1.2 教学内容景观设计的定义和起源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景观设计的分类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观设计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案例,让学生理解景观设计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景观设计要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要素进行景观设计。
2.2 教学内容景观设计的空间要素景观设计的功能要素景观设计的视觉要素景观设计的生态要素景观设计的材料要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观设计的空间、功能、视觉、生态和材料要素。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景观设计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要素。
2.4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要素的运用能力。
设计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章:景观设计方法和流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景观设计实践。
3.2 教学内容景观设计的方法景观设计的流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景观设计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景观设计。
3.4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方法和流程的掌握程度。
设计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实践的能力。
第四章:景观设计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的景观设计实例。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4.2 教学内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例住宅区景观设计实例校园景观设计实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实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实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景观: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的地理单元。
还包括,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点:1.强调空间异质性2.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3.整体性和系统性4.综合性和宏观性5.人类主导性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整体论与系统论2.等级理论3.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指在研究海洋环境中岛屿上的物种成分、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时提出来的。
可能考)4.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5.渗透理论与中性模型6.空间镶嵌和斑块动态理论第二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斑块包括: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
引入板块,残存斑块。
(图2-1)论述题: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论述斑块面积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及形成机制。
第三章廊道按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是指水生、陆生的交界面,指沿河分布在水道两侧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包括河床、河漫滩、堤坝及部分岸上的高地,其宽度随河流的大小而变化。
重点)。
城市廊道分为: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
绿色廊道:是以植物绿化为主题的现状要素,如街道绿化带,环城绿化,滨水河岸植被带等蓝色廊道:城市中各种河流,海岸等灰色廊道:指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铁路等廊道的功能(选择题要了解):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廊道效应:指交通廊道产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由此决定了影响交通用地价值的类型和强度,而且廊道效益由中心向外逐步衰减,遵循距离衰减率。
廊道效应包括:1.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2.廊道的宽度效应廊道的连接度包括:功能连接度和结构连接度。
功能连接度:以所研究的生态学对象或过程特征来确定的连通性。
结构连接度:指景观单元在空间上表现出来的表现连通性。
生态廊道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数目,基质,宽度,连接度,构成,关键点。
第十二章 中国植被
中国的林业
区划 发展现状 发展规划 面临的挑战 出路
中国林业区划(一级区,征求意见稿)
大兴安岭寒温带限制开发区 东北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优先开发区 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开发区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 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 云贵亚热带针叶林优先开发区 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 蒙宁新森林草原治理区 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
世界陆地植被图
世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图
中国植被的历史变化(赵士洞等,1992)
中国土地利用图(2000年)
中国的植被类型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灌丛 荒漠 草原植被 草丛 沼泽 高山植被 人工植被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
群落分类的依据:优势种、特征种、外貌和结构、生态环境特征、动态特征。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共6级): 植被型组(11个):最高级的分类单位。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形态、外貌 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荒漠、沼泽等。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53个):重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在植被型组内,把建 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近或相似,同时与水热条件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草原等。 植被亚型(2个):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 群系组(7 个):在植被型或亚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建群种的亲缘关系相似(同属 或相似属)、生活型(三级或四级)近似或生境相似的,则划分为同一群系组。如: 铁杉针阔叶混交林等。 群系(Formation,29个):最重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 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兴安落叶松林、辽东栎林、大针茅草原等。 亚群系(231 个):在同一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或建群种的植物亚种及其所反 映的生态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为亚群系。如: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 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 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以功能关联为基础确定景观单元,以 空间形态为依据归并类群;注重景观系统的功能特征,体现 分类的人文思想。
➢二、景观分类系统
1、根据景观自然度的景观生态分类 Westhoff(1997)依照由植被和土壤所反映的
第十二章
景观生态分类
概述
➢ 1、景观要素与景观分类:
景观要素可以在不同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 位,此时景观分类也就是在不同等级尺度上对景观要素的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
➢ 2、景观构型与景观分类
景观分类可以从景观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入手, 划分不同的景观结构类型,即按景观结构成分的分类。
➢ 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分类
异质性是分类的基础,根据景观要素变异程度将景观 要素分开。
➢ 4、景观类型与景观分类
景观类型是景观分类的结果。
当今研究采用的分类方式较多,但成果也往往被 忽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分类只是基础而很少是研究 目的。比如:土地分类、立地分类、森林分类;又如土地
类型、立地类型、森林类型等。
➢第一节 景观分类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第二节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
➢构建指标体系(结构分类范畴)
景观分类的前期工作; 根据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地形图、其他图 形文字资料以及野外调查成果,确定区域景观生态 分类的主导因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 和类型,构建出初步的分类体系。
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 1)地貌形态及其界限:空间结构的基础,个体
单元独立分异的主要标志。 2)地表覆盖状况:间接代表景观生态系统的内
P233图.
➢ 3、按人类影响强度分类
Forman 和Godron (1986)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 成都,把景观分为自然景观、经营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 观、城市景观。
自然景观:原始景观和轻度干扰自然景观 经营景观:植被改造景观、土壤改造景观
个体单元的确定时景观生态分类的重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依据属性特征或指标进行单元的类群归 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另一大内容。
具体步骤:
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与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5、景观分类体系的建立 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
分类目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界定具有模糊和过渡性特点单元空间范围及边界,
确定单元的层次等级水平,通过类型归并并最终达到分类的 目的。
2、通过景观生态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 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景观内部格局) 与生态功能特征。
三、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基础,分类就是要根据景观
有的指标存在无法量化、有的指标存在相互干扰、有的则 代表性不强等情况,为此需进行指标筛选,最后通过聚类分 析确定结构性分类结果,且对指标进行逻辑序化。
➢ 确定功能归属(功能分类范畴) 确定时应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来进
行,最终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分类结果。
分类工作可以自上而下(下行等级)的划分, 也可自下而上(上行等级)的组合两种方式进行。
在整体功能。 两个指标均具有直观的特点,可以间接甚至直
接体现景观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具有综合指标意 义。
➢ 指标分析(结构分类范畴)
对各单元进行详细的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分析,列出各 种特征。
具体指标包括: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地表 物质、构造基础、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侵蚀强度、植被 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气温、降雨量、径流指数、 干燥度、土壤主要营养成分以及管理集约化程度等。
二、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
➢ 一、分类方法
就其对土地内在属性认识、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的不同, 大致可以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和景观生态法三种。
1、发生法 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
进行分类。大尺度上以气候、地质构造为主要指标,小尺度 上以地貌形态及其相应的水文状况作为主导因素。
➢ 2、景观法 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
中景观要素的变异程度将不同的景观要素区分开。 四、景观分类的依据与原则
1、依据:遥感信息、地面调查、其他相关图件。 2、原则:
1)综合性原则:空间形态、异质组合、发生过程、生态 功能的综合考虑。
2)主导因子原则:如地貌形态、植被覆盖。 3)实用性原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类。 4)等级性原则: 分类层次的体现。
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
➢ 一、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 1、概念 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
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单元确定和类型归并两个方面。
2、景观生态分类思想的实质: P226。 3、景观功能分类与景观结构分类
功能分类:主要是从生态功能属性来划分归并单元类群, 立足于景观生态系统整体具有的对外作用特征。
➢ 其他原则 比如:发生上有密切联系、功能上相互关联、空间 上相互邻接等。
➢ 其他体系: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组、景观单元、景观簇、景观 系统等。
第二节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
➢ 一、景观生态分类的内容和一般步骤 1、内容 包括:以功能为基础的单元确定;以空间形态为 指标的类型归并。 2、步骤 一般包括:构建分类体系、指标分析、确定不同 单元的功能归属三个步骤。
景观自然度,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亚自然景观、 半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P232图.
Marrel依据栽培植物的多少对其进行了补充, 加入了近农业景观和文化景观。P233图.
2、根据景观生态流性质分类 Naveh(1993)根据能量、物质和信息将景观系
统分为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 景观、乡村景观、郊区景观和城市工业景观。
结构性分类 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体部分,包括系统
单元个体的确定及其类型划分和等级体系的建立,侧重于景 观生态系统的内部固有的结构特征分析。
功能性分类区分出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类型, 其分类体系是单层的; 结构性分类要根据景观 生态系统发生过程的多层次性进行,其分类体系为 多等级的。
➢ 二、景观生态分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