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第一篇导轮1、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说明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依据?辩证思维方式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2、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说明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篇自然观1、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研究中,你碰到过哪些复杂系统,它们有什么特点?认识和研究复杂性系统有哪些方法?与简单性方法比较给人们哪些方法论启示意义?2、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还说系统是自组织的?3、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人主张要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非人类中心主义”,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个问题?为什么?4、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评价“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提法?为什么?5、举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治理?治理与发展什么关系、如何处理?6、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意义?7、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的情况?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8、试举例说明自组织理论为你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哪些新启示和帮助?9、举例分析某一事物或系统自组织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1、科学问题和通常所说的“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举例分析人们在科研选题中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你自己最深的体会是什么?2、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研究中只能用逻辑思维,而不能用非逻辑思维,也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3、创造性思维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有哪些作用?你在学习研究中有过灵感的体验吗?你能讲出几个在科学研究中诱发和捕捉灵感的故事吗?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1、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史阐述应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决定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种观点。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结合所学专业说明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
key《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key《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第一讲:导论1.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定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作用: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⑴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思考题2:自然辩证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思考题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题4:自然辩证法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思考题5: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何启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矛盾构成的。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互联系的矛盾,例如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变暖,而地球变暖又引发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倡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矛盾的改造和统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多边对话等方式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只有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合作协商,才能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张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范?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简答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包括哪些研究容?定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容:“两观一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必须在现代科技发展及其与社会强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揭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阐明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2.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工作者有何意义?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二、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四、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人类自然观的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古希腊的“原子论”、“活火说”,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自然辩证法的工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潜心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里,恩格斯致力于对自然辨证法的全面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辨证法》手稿一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力下,《自然辩证法》首次出版发行。
随后,此书各种语言版本相继面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二届科学史世界大会上作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自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这一更名被看做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分为三大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统一的版块。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
下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由研究生院安排教室,在统一时间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下面是考试复习题。
第一讲:导论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
第二节: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思考题: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5.辩证思维方法的特征。
6.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技术本质与特征、技术发展的模式与动力。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第⼀章⼀、简述唯物主义⾃然观的演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包括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然观和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四、当代马克思主义⾃然观,包括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前的唯物主义⾃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然观。
马克思主义前的唯物主义⾃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然观组成了唯物主义⾃然观。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简要评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主要观点1.⾃然界和⼈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机器2.⾃然界的各种运动都可归结为物质在绝对时空中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并由外部原因导致,可⽤数学⽅程描述3.⾃然界的万物都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构成4.⾼级的运动或复杂的事物可以归结于低级的运动或简单的要素5.⾃然界只有量变⽽没有质变6.⾃然界的安排受上帝的“⽬的性”⽀配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基本特征和缺陷基本特征:(1)机械性。
(2)形⽽上学性。
(3)不彻底性。
主要缺陷:(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然界。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然界。
(3)以孤⽴和静⽌的⽅法研究⾃然界。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意义相对于古代朴素⾃然观的进步性:(1)⽤⾃然本⾝的结构和状态解释⾃然。
(2)反对抽象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法,主张⽤分析还原的⽅法去研究对象,使对事物的内部了解更加清晰准确。
(3)极⼤提升了⼈们认识⾃然和改造⾃然的信⼼和勇⽓。
1.为马~⾃然观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等)2.为马~⾃然观形成提供了⽅法论前提。
(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思维⽅式转变,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法)三、3.简要评述系统⾃然观。
(⼀)系统⾃然观的主要观点(1)⾃然界及万物都是系统⽅式存在的物质系统(2)⾃然物质系统是通过⾃组织不断演化的(3)⾃然界的发展是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过程系统⾃然观的基本特征:(1)系统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1. 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环境问题?2. 自然辩证法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3. 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法原理如何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4. 自然辩证法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5.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循环和平衡?1. 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环境问题?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注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方法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环境问题。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它教导我们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很多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自然辩证法重视对立统一的观点。
它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对立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通过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环境问题中,我们常常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找到一种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实现生态平衡的解决方案。
另外,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它认为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仅仅注重个别现象或个体问题的解决。
只有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我们才能找到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2. 自然辩证法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方法论,而现代科学是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们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互补。
首先,自然辩证法可以提供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强调了整体性、对立统一以及相互作用的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诸如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现代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复杂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最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门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自然辩证法》方法论部分思考题(郭琰)1.简要介绍了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科学认知活动的意义。
答:科学观察特点:1.方法是自然观察;2.明确的目的性;3.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科学观察的作用:它属于实践活动。
在认知过程中,及时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是最基本的方法,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加强的研究对象3.可是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以了解对象的性质5.了解和改变性质的经济可靠的方法2、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过程,谈谈你对科学实验中的机遇问题的认识。
答:科学实验中的机遇是指科学实践中的偶然事件导致的科学新发现。
它最大的特点是偶然性,如伦琴发现了X光,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等。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机遇:1.注意事故提供的机遇2.机遇不能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方法3.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3、简述科学问题产生的途径和解决的基本途径。
回答:提出科学问题的方式:1.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2.不同理论、学派或观点之间的矛盾3.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矛盾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途径:1.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解决问题2.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决问题3.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4.结合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谈谈你对科学假设的理解。
答: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特点:1.假设是科学与假设、基础与猜测的辩证统一2.背景知识的辩证否定3.假设应可检验4.假设简单5.假说应具有逻辑协调性,一致性,无矛盾性对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几点思考(段明宇)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答:1可能导致人的异化(见理性而不见情感,见利益而不见正义)2可能剥夺人固有的自由、真实性和创造性3无法解决自身发展方向的问题4.可能导致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与复习题详解答案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汇总目录绪论 (4)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4)2、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在哪些方面有了新发展? (4)第一章思考题 (5)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5)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5)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6)第二章思考题 (7)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7)2、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和条件。
(8)第三章思考题 (8)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8)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9)3、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哪三个“实现”? (9)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0)第四章思考题 (10)1、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一般有哪两条途径? (10)2、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10)第五章思考题 (11)3、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1)4、试述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并举例说明之(P110)。
(11)第六章思考题 (11)1、试述创造性思维过程。
(12)2、试述科学抽象的过程。
(12)3、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12)第七章思考题 (13)1、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13)2、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之。
(14)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第八章思考题 (16)1、科学的进步有哪两方面的标志? (16)2、试述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P175)。
(16)第九章思考题 (17)1、试述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7)2、试述三种技术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模式。
(17)3、简述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7)第十章思考题 (18)1、试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1、科学与技术有何区别与联系?答:科学的涵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
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
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1)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又各自特点:古代先有技术再有科学,近代两者相互分离、平行发展,现代表现为科学技术一体化。
2)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3)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知道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21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及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穿插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对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安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展伦理标准?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及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立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及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开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开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开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出色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开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开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及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开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立的哲学依据和思想根底,为生态文明建立提出了总要求。
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及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及繁荣的根底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立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及完善。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及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1)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20)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3)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8)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与答案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与答案复习题一.绪论部分1.自然辩证法定义:是关于人和自然矛盾的学说,是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总观点,是科学技术通向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
2.自然辩证法学科组成①辩证自然观,即关于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总看法,通过科学技术作为中介来实现;②科学技术认识方法论,即关于人们自己从事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方法的概括;③科学技术观,即关于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学科性质学科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具有交叉学科性质。
上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哲学),下联具体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属于中间层次。
4.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②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③有助于树立科技发展的战略眼光。
④有助于深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⑤有助于深化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认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5.自然界中是否存在辩证法第8页6.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的关系第xx页二. 自然哲学,存在领域分划,自然界的双重演化1.存在领域传统划分的缺陷:划分为物质和精神。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列宁定义隐含的传统哲学的两大信条一个前提:存在=物质+精神以及一个推论:客观实在=客观存在=物质上两个等式都还只是未经科学考察或逻辑论证的先验的观念。
一切事物间都有类似于反映的特性(列宁语),这种反映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但是又不同于被反映的物质本身。
(客观不实在)精神,意识(主观不实在)2.改进的划分整个宇宙(世界,自然)中的一切存在都可以划归到直接存在(客观实在),间接存在(客观不实在,主观不实在)。
直接存在就是物质,而间接存在即信息。
详细见第37页3.自然界演化的方向向上的有序化演化:物质形态的进化、信息模式的创生和积累;向下的无序化演化:物质形态的退化、信息模式的消解和耗散4.演化的概括第90页中间一段5.自然演化的机制演化的物质论诠释:1)演化是进退相依的统一2)演化是秩序之展开演化的信息诠释:1)演化过程中的两类信息活动“痕迹”(信息模式)随机产生,随机耗散;“痕迹”(信息模式)稳固化、被凝结、被积累2)演化是信息创生、耗散和积累的过程.创生:特定信息模式的产生(建构);"耗散:特定信息模式构架的瓦解、信息内容的丢失积累:新旧信息模式的叠加、整合三. 科技哲学1.科学的特点第xx0页2.技术的特点第xx2页3.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第xx7页4.关于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伪科学的突出特征是反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
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
在机械论方面: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这就为新的辩证自然观的确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另一方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任务也由搜集材料进入了整理材料阶段,需要在大量经验材料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概括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显然,孤立、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任务是不相容的,迫切需要一种与这种研究任务相适应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并将这种世界观推广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全新的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3.为什么近代形成机械的自然观?机械的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它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同时也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原因:1)科学一开始,科学家形成了一种把整体分割为部分研究的习惯。
并分成不同类,不同学科。
进行深入研究,但忘记各学科、各类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2)对牛顿力学的盲目崇拜;3)重实验,轻思维;4)这个时期接近成熟的科学有物理学中的力学5) 科学家对凭空想象的一种厌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经验主义。
危害:1) 使科学家和思维僵化;2) 使科学没有预见性;3) 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4) 造成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
(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4.机械的自然观为什么必然被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所代替?机械自然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上是保守的,错误的.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当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它就起着阻碍作用了.它的缺陷就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在自然科学中它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1)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把自然界看成没有发展,没有质变和飞跃,所以它不可能深刻地提示自然界的规律;(2)陷于“维力论”“外因论”“机械论”不去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阻碍科学工作者大胆地探索和勇敢地突破;(3)机械自然观只是科学活动的实践中自发地形成的,这种自然观的严重缺陷却成了通向唯心主义的桥梁.这样,随着科学的进步,机械自然观已经变得陈腐,它将被新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物质观1.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2.物质世界是一个系统。
3.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可分的。
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固有属性.时空观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方式。
并不能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时间和空间两者不分。
发展观自然是无限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6.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如何解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的方向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方向所引起的矛盾?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世界的演化是复杂到简单,是不可逆的。
而达尔文进化论则认为,世界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也是不可逆的,进化的根据和条件:是系统自发地从无序到有序进化,必定是开放系统,必定发生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有正反馈机制(催化,超循环机制),经由突变,涨落,放大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新的稳定。
现代自组织理论的解释:1) 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近平衡态附近,它的作用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正如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不可逆过程所导致的演化向越来越无序的方向退化。
2)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非平衡区,再加上其它条件,就有重要建设性作用。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事务是从简单到复杂,然后从无序到有序。
所以,不可逆过程既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也可以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
以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为代表的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证明,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条件下,非平衡系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这就为解决进化历史观与退化历史观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7.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实意义。
关系:1)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周围的地理环境2)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始终受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人类的生产活动.1)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2)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辩证的自然观认为,人和自然构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要使这个系统健康地向前发展,人与自然这二者必须协调,通过人的干预,或利用自然界本身力量,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和环境利益.8.科学是什么?(对科学本质的探讨)1、科学的内涵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考察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这就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③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因”④科学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精神财富;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致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致富手段。
/2、科学的本质属性①客观真理性——根本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它的内容与客观存在的过程或现象相联系。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②可检验性——科学关键的特征科学命题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应当给予明确的解释,并同时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
可检验性是科学关键的特征,它体现了科学的客观性。
③系统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是通过其严密的逻辑性体现出来的;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形式准确表达出来,而且必须自成一个系统,有自己的前提,论证和结论。
④科学命题的主体际性科学命题的可检验性,必须能够在不同的认识主体之间实现;科学命题是主体之间达成的共识。
9.科学划界有何意义?科学划界问题——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1)科学哲学发展的推动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基础性问题);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其核心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2)自然科学发展的要求自然科学以“实验科学”(实证科学)的身份来表明自身与信仰权威的宗教的分界。
3)社会发展的需求(1)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早期)➢波普尔:“划界问题”是区分“经验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与“非科学” (哲学、宗教、艺术)的标准问题。
➢科学:逻辑+实证;➢非科学:不可检验的知识理论体系(2)区分“科学”与“伪科学”▪“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内容却自称是“科学” 的“非科学”。
▪宗教是“科学”或“非科学”抑或“伪科学”?▪科学可以实证;而宗教只能信仰。
➢“伪科学”的特点:▪冒充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对社会及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常见的伪科学形式包括①把神学、哲学当科学(诺查丹玛斯的预言)②把迷信当科学(血型与人的性格)③把幻想当科学(永动机、外星人)10.为什么伪科学能够流行?11.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观察实验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正如马克思(1867~所指出的:“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