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洛阳市吉利区为例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洛阳市吉利区为例
现 状 研 究 ,分 析 研 究 解 决 问 题 的对 策 ,对 深 入 推 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意义重大。
调 、监督 ”职能 ,促进事业单位为生产服务 、为 改善 民生服务 的职能作用发挥 。


吉利区事业单位柳构编制管理现状
为深 人 了解 和掌 握全 区事业 单 位 机构 、编 制 、人 员及运行状 况 ,科 学制定 编制调整方 案 , 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近 日,吉利
业单 位9 4 个 ,差 额补贴 事业单位 2 个 ,经 费 自理 事业单位2 2 个 。全 区共有事业 编制2 1 4 6 名 ,实有
构 ”两种属性 ,范围广 、专业多 、划分难 度大 , 由于历史遗 留的种种弊端 ,机构设置和布局分 布
J 专题策划
不 尽 合 理 ,职 能 交 叉 严 重 ,行 政 资 源 浪 费 严 重 。 首 先 ,在 机 构 设 置 上 缺 乏 统 一 性 。有 的部 门在 申 请 设 立 机 构 时 ,不 考 虑 精 简 原 则 ,也 不 管 职 能是
二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问题
吉 利区现有财政供养人员 1 7 6 6 名 ,其 中事业
单位 1 3 0 7 名 , 占7 4 % ,给 财 政 带 来 巨大 压 力 。 区 编 办 始 终 坚 持 问 题 导 向 ,立 足 事 业 单 位 机 构 庞 大 、人 员 过 于臃 肿 的 实 际 ,科 学 实 施 事 业 单 位 机 构 编 制 总 量 控 制 和动 态调 整 ,形 成 多 部 门管 理 的 合 力 。 然 而 ,通 过 此 次 调 研 ,我 们 发 现 事业 单 位 机 构 编 制管 理 仍 然 存 在 不 少 问题 。
保 证 。 近 年 来 ,洛 阳市 吉 利 区结 合 区域 面 积 小 、 人 口少 的实 际 ,按 照 “ 精 简 、统 一 、效 能 ” 的原 则 ,切 实 履 行 事 业 单 位 机构 编制 管 理 “ 把 关 、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答(6)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答(6)

是单一 “ 主管”部 门型 。例如 ,医院及其理 事会 的
主管部 门是 同级卫生主管部 门。二是多 “ 主管 ”部 门
型 。这种类型 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几个政
府部 门的代表 以出任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的方式 ,代表 本部 门对该事业单位 的运行发挥作用 ,出任理 事长的 部 门负责现行体制框架下 的一些必要的行政事 务 ,该
■l 殛
一 理事会 + 管理 层 ”是事 业单位法 人治理
:“ 一对 多 ”
基本模式 。因事业单位种类繁多 、情况 各异 , 各 国法律 、习俗也有很大不 同 ,具体 的事业 单
益机构 )法人治理结构则多种多样 。从 职责权限 、组
位和民办的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不 是 般公益机构。二是外部参与型 。这种类 型的

事业单位不直接隶属于其 中任何一个部 门。这 种类 型
结构 ,其理事会成员多数来 自内部 、少数来 的法人治理结构 ,适用于不面 向社会提供直接服务 、 是 门 一丰这 单: 一 理 ,要 妊 甘 士 而 士 旁 竺 寺拙 业务 内容关 系重大 、需要政府主导且与几个部门的职 适用于不直接面 向社会提供服务但 专业性 、政策性较 强 、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业单位和面 向社会提供服务 、 政策性较强 、社会影响较大的民办公益机构。三是外部
副理事长承担特定职责外 ,不再 细化理事 的工作分 工
和设 置机 构 。复合 型 系指 除理事 会 内还设 有其 他机
构 ,具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理事会 内部设有 常务 理
事会 ,理事也相应分为一般理事 和常务理事 ,常务 理 事从一般理事 中产生 。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领导下 开
通常也是该 理事会的主要成员 ,理事会成员 中有不少 是有关合作方 或赞助方代表 ,其所议之事 的结 果对该 事业单位 的有关决策会产生不 同程度 乃至重 大影响。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出如下意见:一、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着力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坚持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坚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事业单位的领导。

二、总体要求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决策层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构架的事业单位法入治理结构,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管办分离的重要途径。

要明确事业单位决策层的决策地位,把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要吸收事业单位外部人员参加决策层,扩大参与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

要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三、主要内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一)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机构。

决策监督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理事会,也可探索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

理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理事会负责本单位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并监督本单位的运行。

理事会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

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

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职责任务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特点,兼顾代表性和效率,合理确定理事会的构成和规模。

结合理事所代表的不同方面,采取相应的理事产生方式,代表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的理事一般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委派,代表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理事原则上推选产生,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有关职位的负责人可以确定为当然理事。

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法人治理结构的
建立和完善已成为社会和企业经济各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九大报
告指出,必须深化,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建立健全事业单
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其更多弹性,应对发展新形势,服务开放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看法和建议,以指导事
业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
一、现状探析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良好,为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领域也
日益扩大,我国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随之而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
1.法人治理结构体制多元化:近些年,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体制逐渐
由传统的中央领导-分级领导-联席会议模式向多元化、多级别运行模式转变。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设立的,主要从事公益事业、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特殊法人组织。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决策机制等方面的模式。

1.部门领导负责制模式这种模式是事业单位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的领导层由一位正职领导和若干副职领导组成。

这些领导负责该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事务管理,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

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承担着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责,负责监督和指导中层干部的工作。

副职领导则负责监督和指导基层干部的工作。

各级领导之间存在一定的权限划分和工作协调机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权力清晰、责任明确,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效率。

缺点是容易造成领导权力过度集中,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对于草根部门的需求和意见反馈比较困难。

2.委员会制模式委员会制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内部设立一个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决策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运作。

委员会由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组成,包括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业务部门负责人等。

委员会制度具有权力分散、决策程序公开透明的特点。

委员会通过讨论、表决等方式进行决策,并监督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

委员会成员的任期通常为一定的时间,可以进行轮换。

委员会制模式的优点是决策过程相对公正,能够多方面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缺点是决策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决策拖延和决策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3.公共参与模式公共参与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

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民主决策理念之上的,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决策结果。

在公共参与模式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让社会公众能够参与到事业单位的治理和管理中来。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感。

公共参与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的智慧和经验,提高决策的质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
一、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
法人治理结构,又称法人管理结构,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或者有关单位
在政府行政机关或者有关单位指导下,由企业法人、控股股东或者所有股
东以及投资者和其他有关利益相关者组成,为了贯彻执行公司章程所制定
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确定企业法人经营行为及企业治理、分配
利益的实际控制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整个治理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设
定经营行为的口径,确保企业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执行公司的章程,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
1、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体现了政府行政机关对企业法人的高度控制。

政府行政机关通过立法、政策、法规等方式,确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
化对企业法人的控制。

2、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法人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行政机
关和法人治理结构之间要建立有效的纽带,法人治理结构要保证高度负责,高度敏感,高度关注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情况,及时准确把握企业法人决
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正确性。

3、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体系。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效并不明显,从体制上讲,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是其它改革的基石,通过分析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缺陷,提出总体构思。

目前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1、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2、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环境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投入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分布不均衡。

同时,对投入资金的效益监督力度不够,难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4、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

三、改革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总体构思(一)改革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益和公共服务。

与企业组织不同,事业单位不能以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代理人,其存在价值在于坚持公益和提供公共服务,如果背离了公益目标谋取私利,那么它的职能就不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对于这部分事业单位,政府作为委托人就不应当再予以资助,应该将其进行企业化改革更为合适。

因此,构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应当以坚持公益和改善公共服务为根本出发点,背离了这一目标,事业单位改革就失去了应有之意。

2、事业单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产权理论认为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要协调各方主体的利益冲突,就必须变更和确定产权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探析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探析
政 府和 有 关部 门对 事 业 单 位 的监 督 管
2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原则。 . 事业单位的 通 。
举办者按照其出资份额 , 享有相应的决策和选
择管理者 的权利。 事业单位 享有举办者投 资形
理 ,是事业单位按行为规则和服务标准提 人治理结构 ,必须 同步建立有效 的外部监 ( 作者单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 究中 研 心科研处, 河南省机构编制委 员会办公室)


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存在的问
2国 内公 司法人 治理 结 构模 式 。 目 , . 前 国有企 业在 完 善公 司法人 治理 结构 方面 的主 要做 法有 : 建立 了 出资人制 度 , 决 了 国 一是 解
其二 , 同组织机构 的治理模式 可 以看 从不

目前 ,我 国事业 单位法 人治理 结构 存在 的 问题 , 是所 有制 结构 单一 , 全部 由 国 一 几乎
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制衡机 制。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 股东大会是最高的
权 力机构 ,在 股东大 会之下 的公司常设 机构 , 其职权大 体包 括决策 、执行 和监 督三部 分 , 即
关系较为密切。 而事业单 合 理的目 标是为了 实现社会公益服务的最大化, 公益服务的直接 受益者是社会公众 ,而与股权结构无紧密联
式 也都采 用董 事会 为架构 的 法人治理 结构模 生 式。
首先,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以转换用人机
制、 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 以推行聘用制度和
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 建立起符合各类事
业单位 特点 ,充 满生机 与活 力 的人 事管理 制
三、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建

( ) 一 建立法 ^ 治理 结构应 当遵循 的原 则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是指在事业单位的组织运行中,对于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以及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的一种总体安排模式。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增强其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能力,确保其顺利运行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法人治理组织架构、法人治理机构及其职责和法人治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中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是指事业单位通过设立法人机构来实现对其活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该组织架构通常由两个层级构成,即法人领导机构和法人执行机构。

法人领导机构通常由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或理事会等组成,负责决策事业单位的重大事项,行使最高决策权。

法人执行机构则由事业单位的副职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法人领导机构的决策。

其次,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中的法人治理机构及其职责是指在事业单位的法人领导机构中建立的各种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全面管理和监督。

其中,决策机构通常由董事长、监事会、财务委员会等组成,负责监督和指导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

监督机构则负责对事业单位的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常由监事会、审计机构和监察机构等组成。

这些机构在事业单位的组织运转中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确保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中的法人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透明、民主决策和依法治理等。

公开透明是指事业单位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及时向公众公开事业单位的信息和决策结果。

民主决策是指事业单位在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方参与和广泛协商来决策事项。

依法治理是指事业单位在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严格履行职责,确保事业单位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而设计的一种机制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或组织需要对自身的各项业务做出规划、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业务高效运行、风险可控和遵法合规,行政事业单位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但是,这些机构面临的问题非常特殊,因为它们与政府紧密相关,在资源分配等方面具有大量的独特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公正性和透明度。

因此,他们需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以监督和控制组织的各个方面。

该文旨在讨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问题1:与行政权力相关的代表机构的治理结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由各种代表机构或委员会来治理的。

除了在资源和人员分配方面,他们还必须确保组织的公正和透明。

但是,他们本身可能存在对治理不够了解或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策略、财务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他们可能受到外部政治和利益利益的影响,因此可能无法维护组织的正当利益。

解决方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贯彻民主和透明的治理机制。

代表机构和委员会必须强调他们自身的责任,公正地处理事务并确保组织的长期利益。

诸如经费、招聘和评估等重要业务应该经过公开、透明和公正的程序来处理。

问题2:财务管理问题财务控制对于每个组织都至关重要,这对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

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预算有限、渴望扩大规模和管理系统过度繁琐的情况。

财务部门应该安排一个专注于预算和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并确保所有记录和存储都公开透明。

拥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要为该机构编制财务报表和各种财务计划,确保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和审核完整性。

此外,该机构应在财务计划方面下重点,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并实行政策和程序,以确保财务流程的正确和按时完成。

人员的雇用、升迁和解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这决定了组织的效率、信誉和声誉。

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遇到招聘程序的不公正,不透明和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这些机构也面临着人员缺乏经验和技能、工作满意度低和管理不善的问题。

重点关注人员招聘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该机构应该招聘合适的人才,不受政治干涉和其他意图的干扰,并且应根据职位需要进行实际测试和面试。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然而,随着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概念和组织的总和,它反映了单位的决策制度、行为模式、社会关系和责任分配,因此,有效地改善治理结构,以提高行政效率和绩效,已成为当今高校治理的必要要求。

首先,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应推进决策权的职权授权。

单位决策权一般有三种分配方式,即“上报审批、下发执行”、“上级制定、下级细化、属地实施”和“定位政策、合作治理”模式。

其目的是突出高效的行政方式,完善行政分级职权分配,倡导层级关系中的友好磋商协商,以促进科学决策、绩效改善、责任落实和监督考核。

其次,高教事业单位应推行民主管理。

根据《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高校的管理和治理应建立在民主精神的坚实基础上,通过建立或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校长责任制、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绩效考核制度和经济责任制等,进一步提高管理和监督力度。

此外,高教事业单位应注重推进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协调配合。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知识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知识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知识(一)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概念所谓事业单位,在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的定义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中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或者想把学术成果用英文发表的中国学者,都一直找不出一个适当的英文单词能够完整的表达中国的事业单位,因为在英文世界里面根本就没有同事业单位性质相同的机构存在。

很多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发现,很难用国外的非营利组织(NPO)或者非政府组织(NGO)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事业单位。

“法人”《民法通则》中被定义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

”根据法律,我国的法人被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事业单位法人包含的类型过于宽泛,既有国家拨款成立的兼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公法人,又有依国家行政命令组建的公益法人,还有由自然人或法人组建并办理登记成立的私法人。

这些法人没有按其特征抽象出同一类别的因素和基础。

法人治理中的“治理”一词,可以通过比照“治理”与“统治”、“治理”和“管理”两对概念的比较来说明:第一,“治理”与“统治”的区别在于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作为“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而作为上下互动的“治理”,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分配和建立利益相关者、决策权力和执行权力之间的问责机制,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治理”之所以发挥作用,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相互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分权和制衡。

第二,“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在于“治理”概念比“管理”概念要宽泛得多,与组织使命的界定、政策的建构、权力分配机制的界定、决策过程的建构、执行特殊任务之程序的设定等事项有关的决定与行动,均为“治理”的内涵。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僵化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仍较为僵化,行政化色彩浓厚。

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财务管理方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浪费和违规使用的情况。

在决策机制方面,往往是领导“一言堂”,缺乏民主决策和科学论证,导致决策失误时有发生。

(二)职能定位不清晰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导致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职能未能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出现职能弱化或缺失的情况,无法有效履行其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和选拔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关系户”、“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人员进入单位。

同时,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到位,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

(四)绩效考核不科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考核结果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

考核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使得绩效考核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力量薄弱,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够有力。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纪检监察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二、对策建议(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减少行政干预,赋予事业单位更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灵活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根据省编委﹝2012﹞6号文件和省编办﹝2012﹞53号文件精神,在开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中,建议试点单位按以下程序进行:一、学习文件,作好汇报。

二、制定工作方案或配套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原则、责任、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报主管部门和编办(登记局)同意后开展工作。

三、召开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学习文件,搞好宣传发动,让大家知情、支持、参与。

四、根据单位规模,确定理事人数,理事人数应为奇数,事业单位内部理事人数不得超过50%。

五、以主管部门名义征寻外部理事人选,外部理事要按照条件,一般从举办单位(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社区服务对象中产生。

外部理事不占事业单位编制和职数,不从事业单位领取报酬。

六、内部理事的产生,可按照规定提出人选名单,或者明确原则,由职工代表大会推选产生。

党委(党支部)有关领导、行政负责人、工会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等,应当确定为当然理事。

七、理事人选确定后,列出具体名单,征求编办和登记管理机关的意见后,报举办单位确认并下文任命。

八、实行党委领导下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单位,建议由党委书记担任理事长;其他事业单位的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或者由理事会与举办单位协商产生。

理事长要由举办单位批准任命。

九、参照章程示范文本制定章程,章程由理事会组织制订,章程的内容必须全面、完整,表述明确,不得模棱两可。

章程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广泛征求意见,由理事会审议通过,报举办单位审核,再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十、明确执行机构(行政负责人),行政负责人由理事会与举办单位协商提名产生,也可由理事会通过公开招聘产生,按照权限报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行政负责人副职由行政负责人提名,经理事会审议后,按管理权限报批或备案。

行政负责人不得担任理事长或副理事长。

十一、为了给理事会的工作提供条件,事业单位内部应当按机构审批权限报有关方面批准,在办公室或人事处(科)挂理事会办公室的牌子,明确1至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为理事会秘书,负责办理理事会的日常工作。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及相关知识问答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及相关知识问答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及相关知识问答
一、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政策
1、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国家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为主导的、以代表国家的信访机关为核心的法人管理体系。

2、根据法人组织法的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落实法人责任制,实行一人一岗、一责一责任的职能管理模式,增强法人的政策实施能力,保证法人的合法权益,推进组织建设和。

4、建立完善法人制度,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化、规范化建设,
增强法人治理效能,提高法人管理水平。

5、强化内部管理和统一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制度,形成有效的综合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审计工作
机制。

6、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外部投资者监管制度,加大对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督力度,确保法人责任、绩效管理水平达到最高
标准。

问:法人治理结构是什么?。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思考作者:李玉兰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3期[摘要] 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成为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人结构,本文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意义、影响因素、对策措施以及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模式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机构类别,《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将其定义为“国家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同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又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可见,作为由法律赋予人格的主体,事业单位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使之具有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以行使权力,承担责任,这种体制和机构即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成为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结构。

一、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所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业单位改革基本上是一种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连带下的被动改革,局限在表层化,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事业单位决策随意,制度不严,人浮于事,活力不足,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

这与企业改革的历程颇为相似,关键是没有触动产权制度这个根本,只有简单的下放权力,走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没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自主权无法落实,政事关系没有从根本上理顺。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对广播电视、出版、报业等事业单位以现代化企业制度模式进行了成功改制。

实践证明,事业单位改革不能只进行简单地撤并机构,消减人员,关键是要建立现代事业制度,即一种关于法人事业单位的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使事业单位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所在。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难点与挑战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难点与挑战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难点与挑战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三个行政管理部门之一。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

然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一、体制机制改革的难度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采取行政化管理,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迫切需要建立以职责清晰、权责相符的现代企业制度。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体制机制的局限性,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难度较大。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困难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是促使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实践中,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面临一些困难。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很难真实反映单位的工作成果。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多为非营利性机构,其产出成果不易量化和评估,导致绩效评价的难度较大。

三、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平衡问题事业单位一直存在着工资福利待遇过高、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不高。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既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又能够保证工作的严谨和规范。

如何平衡激励与约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四、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完善需求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涉及到权力运行和组织管理的规范,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分配。

然而,现阶段事业单位治理结构普遍存在权责不清、决策不透明等问题。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需要着重完善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权力分配机制和决策程序,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总结起来,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难点与挑战包括体制机制改革难度大、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困难、激励与约束机制平衡问题以及治理结构的完善需求等方面。

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探索实践。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我们相信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必将不断完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认识

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认识
法规 、行业 规划 、标 准规 范和监督 指导等 职 研 机 构管 理 的若 干 意见 ( 试行 ) 》要求 ,非 责 ,进一步落实事业 单位法人 自主权 。
营利性科研 机构要 积极探 索实行理 事会决 策
二 是 有 利 于 创 新 运 行 机 制 ,提 高公 益 制 ,一些科 研机构 开始进 行法人治理 结构 的 服务 质量 和效 率 。 目前很 多事业单 位运行 机 探 索 。2 0 年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印发 的 《 09 关 制不健 全 ,有 些事业 单位用 人机制不 灵 活 。 于深化 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 的意见 》也 要求 完 分配制 度不 规范 ,社 会保 障等配套制 度跟 不 善 医 院法 人治理结 构 。近年来 ,部 分省市 开 上 。有 些事业 单位机 构臃肿 ,财政 经费很 大 展 了法人 治理结构 试点 ,在医药卫 生体制 改 程度 上用 于养人 ,影响事业 发展 ,也影 响 了 革 和文化 体制改革 中进行 了探索 。深圳 、厦 政府提 供基 本公共 服务 的能力 。建立 法人 治 门 、鞍 山 、芜湖 、昆 明等 地在公立 医 院改革


管理体 制和运行机 制的重 要途径
常业务 管理 、财务 资产 管理 、工作人 员管理
分 类推 进事业 单位改 革 的核 心要求 是创 等职责 ,定 期 向理 事会 报告工 作 。管 理层要 新 体制机 制 。 目前 ,一 些事业 单位 不 同程 度 精干 高效 ,一般 由事业 单位 的行政 负责人 及
地存 在偏 离公益 目标 、生机 活力不 足 、服务 其他 主要管理 人 组成 。 四是通 过建 立健全
质 量效率 不高等 问题 ,根子在 于 管理体制 不 相 关 配 套 制 度 ,包 括 事 业 单 位 收 入 分 配制 顺 、运行 机制不 畅 、相关 制度 不完 善 。只有 度 、人 事劳 动制度 、社会 保 障制度 和财政支 紧紧抓住创 新体制 机制 这个核 心 ,才能从 根 持政策 ,保障法人治理结构顺畅运行 。 本 上解决 影响事业 单位 发展 的深层 次 问题 ,

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基本问题

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基本问题

定。
整理课件
19
• 二者,非营利法人中缺乏个人利益的存在,或者更 确切地说,应该是“所有者缺位”;任何一个营利 法人都有其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有者——股东。而无 可置疑的是,非营利法人却不存在这个意义上所有 者。在非营利法人的执行人心目中,并不存在利润 的观念,他们只是盘算着如何平衡预算而已。由于 不少国家的法律明文规定对理事报酬的限制,对于 大多数理事来讲,他们参加非营利法人的经营并没 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当然如果把个人精神上的愉悦 也作为一种利益的话,那么恰好相反)。
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 基本理论与规则
整理课件
1
主要议题
•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 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特性
• 重提事业单位的三种分类
• 详解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的治 理结构
– 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的特殊之处 – 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 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整理课件
2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 德国和日本的公营造物在组织结构上也与行政机关不同。“ 公营 造物其组织之实质内容, 往往系分组办事而非依照科、课。而且, 公营造物往往得设有若千研究性之职位。此外并得在其专业、特 殊功能之范围内享有较高度之预算编制、会计、审计之自主。公 营造物虽然由其母体机关加以指挥监督, 但公营造物在其特殊功能 之范围内应有自主之判断权, 否则不啻以外行领导内行” 。
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 2008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改革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在试点 • 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也在酝酿之中。
整理课件
3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 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问题需与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相吻合;
• 根据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将被分为三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为营利性法人:可以是公共服务提供者,也 可以是专业服务提供者。那么就按照营利性法 人的治理结构来构建。 • 具体模式选择比较多,我国的公司法已经有所 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 需要的注意的是:公司类型的不同,在具体制 度构建上也不尽相同。
三、作为非营利法人的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
• (一)非营利法人的特殊之处:与营利 法人相比较
• 2.非营利法人对组织使命的强调
–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无法赖仗“利润”动机,而 得依靠使命的凝聚和引导,通过其所具有的反映社会 和公众需求的“使命”,来获得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来赢得生存空间。于是很多管理学者就认为,在治 理问题上,首先必须明确非营利法人的使命,
“那些最优秀、卓越的非营利组织往往会为 确定自己组织机构的使命而殚精竭虑。”
• 于是与营利法人相比,非营利法人担负着更重的社会 职能——启迪心智、升华灵魂、保护健康和安全。
• 在一般意义上讲,营利法人如果治理不善,所导致的最差结果也 只是某一公司或者企业的倒闭,并不会引起其他更多问题。但是 对于非营利法人而言,如果治理不善,那么其所辜负的将是社会 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治理问题对于非营利法人尤为重要。尽 管营利机构的诈骗行为也不鲜见,但非营利法人的责任缺失更容 易招致公众的不满。
一、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特性
• 事业单位的法律特征是:
– 第一, 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 其设立方式采纳核准 主义; – 第二, 国家举办;(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 第三, 业务内容是社会公益事业。主要从事教育、 文化、卫生、科技等事务。 – 第四、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是社会服务组织, 不 得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 府财政拨款, 有的也可通过从事经批准的服务活动 取得部分收人, 但取得的收入只能用于事业单位的 再发展, 而不得向其成员进行分配。
• 事业单位法人与机关法人的区别:
–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 与行 政机关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本质区别。 – 因此事业单位内部的治理结构,也不应与行政机构的科 层制(科层制, 又称官僚制, 是指一种权力以职能和职 位进行分工和分层, 以规制为主线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 式)相一致。但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在治 理结构上是大体一致的, 并表现为“ 政事不分” 。
• 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的区别:
– 活动领域是一致的, 区别仅在于设立者的所有制性质不 同。从现有立法分析, 事业单位是国家出资、国家所有 的, 所以立法赋予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设立、人员选任和 内部治理具有勿庸臵疑的职权, 其法律地位在本质上是 公法人。 – 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团法人、基金会是利用非国有资 本举办的, 国家对它们仅从事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对其 内部事务及人员选任和聘用均无法定的职权, 其法律地 位在本质上是私法人。
• 正如美国著名的公司治理顾问约翰〃卡佛(John Carver) 所认为的那样,非营利法人和营利法人的根本差异在于没 有受到市场的测试。他把缺乏这种机制的环境称为“无声 的市场状态”。 • 他认为“大部分的非营利与公共组织缺乏行为流程来综合 很多产品与成本的个别评估。这种组织缺少可以让它界定 成败、了解什么事值得做、甚至是认清理想表现的基础, 而这也是影响最大的地方。” • 如果非营利法人也可以在竞争市场上以某种价格推出产品 或者服务,它们就可以从市场的反应测试出服务或者产品 的成效。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相对乐观地认为,其实非营利 法人也接受捐助人的市场测试。即便如此,捐助人也并非 通过价值规律,而是通过其他评价体系,例如该非营利法 人的信息公开程度,有无负面报道等来作出是否捐助的决 定。
二、重提事业单位的三种类型
• 第一类行政管理性事业单位。主要指经国家法律和法规授权、受政府 委托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或具有为政府行为提供行政支持、执法监督、 行政保障等职能的单位, 如各类行政执法机构、独立监督机构等。 • 第二类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指承担国家交办的发展公益事业任 务, 面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单位。如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科研 究、信息统计、公共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文物保护、群众艺术 馆、文化馆、公共卫生服务、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社会福利等单位 。 • 第三类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主要是指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专业性服 务, 承担中介沟通职能, 为市场和企业服务, 具有一定经营性, 具有较强 “ 私益性” 的社会事业单位。如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新闻 媒介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乃至部分宾馆、招待所、房屋维修队、 劳动服务公司、物资供应站、开发性科研机构、市政施工单位、房地 产管理单位、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非公益性地质勘察单位、经济鉴证 类社会中介机构、电影公司、各类农林牧渔场等单位。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 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问题需与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相吻合; • 根据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将被分为三类:
– 第一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回到政府体系 – 第二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型为企业 – 第三类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转为非营利组织
• 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也应根据其改革方 向而有所差异。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 承担行政职能回到政府体系的事业单位,自然适用政府机 关的相关规则; •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将 按照企业法人来构建治理结构; • 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转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 其治理结构值得继续探寻。
一、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特性
• 根据1998年通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 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 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 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 人、社会团体法人和企业法人四种类型。这一分类被 学界所批评,但是目前仍然未能在立法层面有任何修 改。
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 基本理论与规则
金锦萍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 广东 2010年 12月
主要议题
• • • •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特性 重提事业单位的三种分类 详解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的治 理结构
– 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的特殊之处 – 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 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行政管理性 事业单位
• 公法人 • 公务法人或者公营器
公益服务性 事业单位
• 私法人 • 非营利性法人/营利性法人?
生产经营性 事业单位
• 私法人 • 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法人?
• 若为公营器或者行政法人: • 作为行政主体, 其均为国家为了特定目的依据公法而设立, 并且享有一定的公共权力。 • 但公务法人较之行政机关有更强的独立性, 公法人不似行 政机关采纳科层制的内部治理。
• 中国社会的转型就是从国家与社会合一的一元化社会向国家、 社会和市场三元社会过渡, 方式之一就是改造公共产品的提供机 制。 • 中国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的模式下,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垄断者 和主要的支配者, 事业单位以僵化、刻板的科层制进行公共产品 的提供。 • 随着中国社会中市场的渐次形成, 民间逐渐创造和掌握了相当的 资源, 成为与国家相并列的资源配臵者, 并日益生产了参与社会 治理的愿望, 发展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建设中国公民社会的另一 力量。因此建立在旧体系和一元社会下的事业单位制度必须对 此作出回应, 这种回应的表现之一便是逐步缩小目前过于庞大的 国家提供公益产品的规模, 重塑事业单位制度, 并整合事业单位 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
– 如法国的公务法人不包括在一般行政的层级组织之中。大部分公 务法人具备两个机关: 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议决机关的成员并 非以公务员为主, 而多是职工代表、利益团体代表、用户代表和专 家。成员的产生方式是任命或者由有关团体选举产生。执行机关 大都由任命产生, 也可根据议决机关的提名产生。 – 德国和日本的公营造物在组织结构上也与行政机关不同。“ 公营 造物其组织之实质内容, 往往系分组办事而非依照科、课。而且, 公营造物往往得设有若千研究性之职位。此外并得在其专业、特 殊功能之范围内享有较高度之预算编制、会计、审计之自主。公 营造物虽然由其母体机关加以指挥监督, 但公营造物在其特殊功能 之范围内应有自主之判断权, 否则不啻以外行领导内行” 。
破题:事业单位改革与治理结构
• 事业单位,常常被英译为“public institution”,在计划 经济下,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事业的主要组织载体。 • 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持续稳步进行: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十三大提出“政事分开”,各 地开始改革尝试; • 2002年开始,人事制度方面: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 • 2006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以及稍后 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 • 2008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改革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在试点 • 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也在酝酿之中。
• 事业单位法人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机制中的组织形态之一 , 但并非唯一的组织形态。 • 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进一步指出公共产品可 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纯公共产品, 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如国 防、公平的收人分配、有效率的政府或制度、基础科学等。 – 第二类公共产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 但是可 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如公共桥梁、公共游泳池、公共电影院等, 此为俱乐部产品。 – 第三类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的社会产品 , 如公共渔场、牧场等。理论中常将第二类和第三类公共物品称为 “ 准公共产品” 。
– 非营利法人缺乏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有关机制 – 非营利法人对组织使命的强调 – 这些差异所导致的治理理论上的反馈
非营利法人缺少 市场测试机制 非营利法人缺乏与 经济利益相关的有 关机制 非营利法人中缺乏个人利益 的存在,“所有者缺位” 非营利法人缺乏 高效率的竞争机制
1.非营利法人缺乏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有关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