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自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地图、史料等,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教学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李白《古风》诗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

二、新课讲授:(一)秦灭六国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提示:(1)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2)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嬴政;(3)有贤人辅助,如李斯、吕不韦等;(4)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5)秦统一六国,顺应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2.多媒体展示地图,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过程。

3.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归纳秦灭六国后建立的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和历史地们。

4.合作探究: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提示:(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后,在政治上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提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认知提示: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秦国在战国后期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然后秦国用10年的时间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纪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思维比较感性,理论知识匮乏,缺乏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

但他们又活泼好动,善于发言,积极表现,想象力丰富,集体荣誉感强。

所以,本课采用丰富的图片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呈现鲜活的历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统一的作用,探讨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历史地图。

2、识读《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等古代工程3、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秦统一中国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史料研习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小组讨论、体验式学习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类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李白《古风》诗句。

指出: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他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彪炳千秋的宏伟业绩。

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了解这段历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秦朝形势图》,指出秦的疆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绘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条件:(1)、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个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1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和过程,知道秦朝维护统一和集权的措施: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道路。

通过教师对秦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的介绍,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插图中展示的文物图片,使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并学会从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从战国末期特殊的历史条件理解秦朝统一的背景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巩固统一和集权的措施,通过前后比较的思维过程,认识到这些措施的历史进步性,进而认识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趋势。

使学生能够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

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秦朝后期的疆域范围,从而形成一定的历史空间概念。

使学生在学习秦朝的统一与集权措施时,能够结合课文提供的佐证史料,分析概括这些措施的历史进步意义,从而掌握阅读历史教科书,运用史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分裂往往会导致战乱和纷争,统一则带来交流和和平,秦朝统一是民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秦朝开拓岭南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历史共同体的时间有先有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通过对秦朝统一和集权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学习目标:1、知道秦始皇,通过秦统一中国,探究秦统一中国原因2、通过秦巩固政权,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3、探究秦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但最真实的就是通过考古文物来还原历史,1975年考古学家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了两封战国时期的家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九课 秦统一全国 一、秦灭六国 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板书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民族) 三、疆域四至 西至陇西,东到东海,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 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 同的两条硬地车道。秦朝制定车 同轨法令。
开凿灵渠 作用: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 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课堂小结 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 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
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
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 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 治理呢?
政治上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
学生勾画相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关内容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课题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
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引导学生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秦灭六国1.战国有七雄,为什么最终由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呢?(1)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4)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

2.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简述秦灭六国过程和秦朝建立。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想一想,秦的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一篇介绍秦朝历史的重要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朝的灭亡等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使他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百家争鸣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秦朝的历史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教学难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争斗,引出秦朝的历史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 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 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 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 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 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 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 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新课探究
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
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 坐家”
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烽烟四起举刀兵。七雄何 乱战,
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 的青铜文化。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 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 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 大的灾难。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 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战国形势图如下)诗歌展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此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2020年是秦统一全国2240周年,那么秦是如何灭六国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9课秦的统一。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1.【材料研读】材料1: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1)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什么现象?材料二:商鞅变法设问:(2)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材料3: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设问:(3)秦王嬴政又如何?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二)秦灭六国的过程、秦朝建立与统一的意义1.视频播放:秦灭六国2.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人物:嬴政。

(4)都城:咸阳。

(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提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设问: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一)皇帝制度1.【材料展示】(教师通过材料分析,总结皇帝制度内容和特点,如下)(二)中央政权制度1.【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行政体系导图,总结: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秦灭六国”前承“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后接“伐无道,诛暴秦”和“大一统的汉朝”,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仅是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且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秦灭六国1.统一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战国七雄”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 (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看图回答:(略)。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4页第一、二段的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略)。

师生一起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首先,统一是民心所向。

其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秦始皇的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最终统一了中国。

教材内容包括秦国的崛起、六国争霸、秦灭六国、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统治等。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认识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于六国争霸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以及秦始皇的统治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的统治特点,认识秦朝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的功绩和局限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始皇的统治特点。

2.难点:对秦始皇的功绩和局限性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的呈现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和意义。

2.批判性思维培养法: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相关的历史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然后提问:“你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包括秦国的崛起、六国争霸、秦灭六国等。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联合中国,明白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联合措施对中国汗青成长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联合明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稳固联合的措施及作用。

探究秦联合的汗青意义,培育学生剖析标题的能力。

2.历程与要领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汗青资料培育学生的汗青想象能力和剖析能力。

3.情绪态度代价观联合是汗青成长的必然趋向,秦朝是我国汗青上第一个联合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度,秦的联合在汗青上具有重仔细义和进步作用。

【传授重难点】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固联合的措施难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学习历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概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西席:这首歌曲反应的是我国汗青上的哪一汗青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联合中国》。

(二)西席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条件:(1)、顺应民心,相符汗青潮流:战国以来的比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固,各个诸侯国人民希望完成战争,过上稳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成长,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联合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实时听取建议,积极筹谋联合大业。

2. 秦灭六国有什么汗青意义?完成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场面;建立起我国汗青上第一个联合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度。

(自秦联合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一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联合始终是汗青的主流。

在古代是这样,在本日也是一样。

现今我们中国事一个多民族国度,但一直被“联合”标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都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大团圆。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指导学生看书43页正文,概括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三方面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医生,分掌天下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完备的官僚机构;在地方,推行群县制,中央牢牢控制地方。

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1.识记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聚焦关注点。

(二)讲授新课1.秦灭六国(1)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2)学生活动①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社会趋势)②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势力。

(经济、军事基础)③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个人因素)(3)教师活动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秦统一的相关史事填写?(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概况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地位。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6)学生活动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活动政治措施: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措施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措施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影响深远。

3.统一巩固措施(1)教师活动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经济措施:措施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措施2:统一度量衡交通措施:措施1:车同轨、修驰道措施2:开凿灵渠军事措施:措施1: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措施2:修长城五、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亲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3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3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始皇陵,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认识秦始皇,领略他为实现并巩固中国统一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新课探究一、秦灭六国1.【图片研读】2.【问题探究一】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答案提示: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日后秦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问题探究二】结合图三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

并分析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答案提示:顺序: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史料研读】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2.【问题探究一】综上两则材料所述,秦朝建立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提示: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七上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以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归纳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增强学生民族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秦灭六国、秦巩固统一措施难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出示李白《古风》一诗,提问: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是谁?六合是什么?秦又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由此导入新课。

1 、出示材料,归纳秦灭六国的条件。

明确最重要的条件是商鞅变法增强国家实力2 、出示秦灭六国动态图,阅读课本,学生总结秦灭六国顺序和秦朝建立三要素3 、出示材料,阅读课本分析总结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画一画秦朝疆域示意简图,填写疆域四至,了解疆域范围。

1 、表演历史剧,思考秦始皇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明确:建立中央集权。

小组讨论2 、出示表格,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异同,总结实行郡县制意义。

3 、出示史料,总结归纳经济、军事、文化、交通四方面措施意义。

小组讨论分析秦统一中国措施意义“六王毕,四海一”。

无论历史长河如何蜿蜒曲折,无论时代潮流怎样潮涨潮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始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如今我们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无七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第9 课《秦统一中国》,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歌,大家齐读一下。

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

这是李白所写的《古风》,那诗中所提到的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是谁?六合是什么?同学们说是秦王嬴政,六合指的六国,那秦又是如何灭掉六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起去寻找问题答案。

同学们先来光放到老师所出示的史料上,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有谁回答一下?第三排这位男同学,这位同学谈到根好,请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主要内容有:秦灭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统一国家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地图和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掌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国家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秦朝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统一国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材:准备《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材。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六国之间的纷争和秦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认为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中国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历史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秦国崛起的原因、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掌握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朝的短命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崛起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版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秦国崛起的原因,如商鞅变法、地理位置等。

引导学生关注秦国崛起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讲述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针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如“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哪些国家被灭?”等,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课题周次课时序号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5 1课时9 主备人邓国智审核人麦超洪、费文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的史实,了解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

【课前预习】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①社会因素: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安定生活。

②政治因素: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魏、楚、燕、齐六国。

3、秦的统一: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定都。

4、历史意义: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统一的多民族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
1、原因: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制度。

2、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皇权:最高统治者称为,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史称“”。

②中央政权:设、、,分管、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③地方政权: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历史意义:的实行,开创了我国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统一,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全国通用的规范文字。

2、经济:
①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②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交通运输: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

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5、思想: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P51页
6、秦朝疆域: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7、秦兵马俑:坐落于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做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合作探究】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①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
②“扫六合”指什么事?
③秦王扫六合后于什么时间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都城在哪?
【达标检测】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
B、世袭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记述秦始皇功绩时说:“六国边界既废,天下分36郡。

”据此可知,秦始皇()。

A、设郡守、县令管理地方
B、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C、确立皇帝的称号
D、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4、201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在国家机构中新增“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

在两千多年前,秦朝中央机构中行使监察权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锦衣卫
5、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同意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行书
6、现在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其出典是历史上秦朝在全国推行的钱币。

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

A、刀币
B、蚁币
C、铲币
D、圆形方孔半两钱
7、秦统一全国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激烈的争论。

最终,秦始皇在地方推行()。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8、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朝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社会政治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C、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融合
D、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
9、“他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禹
C、秦始皇
D、周幽王
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最主要是指( )。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