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三国演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黄巾大乱到天下三分直至最后的晋统天下之间的一系列故事。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间的相互斗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我很喜欢军事,每次读《三国演义》,就像穿梭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英雄的魅力。

黄巾叛乱之后,东汉政府出兵讨伐,刘备、曹操等一干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后董卓独揽大权,实施暴政,群雄起而伐之,最终董卓为吕布所杀,导致中原群龙无首,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影响较大的属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凉州的马腾、韩遂,益州的刘璋,还有中原地区的曹操、刘备、吕布和袁术。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时英雄辈出的年代。书中是以蜀汉为主体,作者对蜀汉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大加褒奖,而对魏中的曹操、司马懿等则诸多贬低,对于东吴的孙权、周瑜等只是轻描淡写。但英雄的光芒是耀眼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勇不可挡的吕布(有吕布战三英的佳话)、机智过人的诸葛亮(卧龙、凤雏得一人皆可安天下,诸葛亮号称“卧龙”)、侠肝义胆的关羽,还有曹操、张飞、赵云、马超、老将黄忠、庞德、许褚……

下面笔者就书中的几个角色,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说曹操。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被后人成为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也被描写成奸诈之人,一直背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不过我想正如厦门教授易中天所说,这可能是某种程度上逼出来的,由始至终我们都不能否定曹操的人格魅力。在汉末三国那个动乱的年代,曹操表现出了纵横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在刺杀董卓失败后,他一无所有,但能迅速积蓄力量,北抗袁绍、击陶谦,中破刘备、平吕布、攻袁术、定辽东,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础。虽然而后征讨江东的孙氏,在赤壁战败,最终天下三分,但他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多次大笑展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和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的另一个优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有一次行军时,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谁的马踩了麦田就要杀头,诸将士都下马步行,一手牵马,一手护田。但曹操没下马,突然马受惊跳下了麦田,曹操要求实施刑法,所谓“法不适于尊者”,在将士们的劝告下,最终曹操阁下自己的头发,接受了刑法。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用人方针,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说英雄不问出身,希望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能出山一展其才,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曹操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他的“知人善用,唯才所宜。”是一个非常值得欣赏的地方。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曹操先后颁布了三道《求贤令》,以致投靠曹操门下的人才胜多,可谓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不禁让我想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也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的晋国才能统一全国。曹操有着结束乱世的决心,有着对天下太平的憧憬,他善于谋权,深的人心,他的气质成就了他的霸业,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蜀汉刘备。经谋士徐庶推荐,说隆中卧龙岗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胜过自己百倍有余,当时在新野的刘备可谓穷困潦倒,急需人才,遂引关、张二人前往隆中卧龙岗,为表赤心,三请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所动,愿出山辅佐刘备,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我说这是仁慈,只是在这乱世中太过仁慈未必是好

事。“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也曾“同床眠卧”,这正说明了他重情重义。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乱世,他能结识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虽然波折重重,但还是终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他的仁义使得多少人才贤士为他鞠躬尽瘁,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得不为之赞叹!

东吴孙权。有一次孙权坐船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遂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只,因船的一侧带箭过多,发生倾歪险些翻船沉没,孙权急中生智,便让士兵掉转船头,继续让曹操的士兵射箭,使船得到了平衡方才脱险。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才是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写是赤壁之战时为诸葛亮所为乃虚构写法)孙权能够分析局势,善于用人,实在是有勇有谋,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他善于审时度势,外交策略也相当高明,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降曹的时候联刘抗曹,任用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在曹军夏侯渊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任用吕蒙袭夺荆州,杀害关羽,重创刘备势力;刘备为报弟仇,七十於万大军压境时,拜书生陆逊为大将,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国也因此一落千丈。在他身上鉴证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最终得以雄霸一方,称王道帝,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他是一位英雄。

对于诸葛亮,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书中把他太神话了,对于诸葛亮这个角色一直都是盲目的崇拜。后来深入看过多方面的史实资料后,学会用辩证眼光去看待他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名族的宝贵财富。诸葛亮一生留下了许多的事迹千古流传,如三气周公瑾,巧布八阵图,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等等,无一不显示了他的非凡的才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纱,这就是他留在我们大家心中的形象。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此人乃绝世奇才,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他勤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发了一发十失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大大增强了蜀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他推演阵法“八阵图”,为后世流传。

诸葛亮也并非神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人才的使用上,他就出现了一些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太自负,目中无人。不过不可否认,诸葛亮带张飞、赵云进川时,很不放心的把荆州交给关羽,诸葛亮当时似乎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所以临走时一再嘱咐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可惜关羽未能坚守这一原则,最终失荆州。这也使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落空,因此蜀国在之后的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是让马谡去守街亭,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以为然,最终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事无大小必亲自处理,这也是诸葛亮另一个不足,他这样做大大限制了他人能力的发展,而自己也劳累成疾,导致后来出现“属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当时廖化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了,真让人心生悲凉,这也反映了蜀汉后期人才短缺。“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是诸葛亮的优点,同时也是他的缺点。用兵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奇正并用,方能建大功。时魏延提出的偷袭子午谷之计,诸葛亮弃之不用,似乎有点墨守成规。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奇袭之策,后人也有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刘备之成功在诸葛,蜀国之失败也在诸葛,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我们不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司马懿曾评价诸葛亮说:“真乃天下奇才也”。诸葛亮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不愧为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他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导致蜀汉得与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