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二首
四年级上册第9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9课笔记第九课《古诗二首》1.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佳作。
他写这首诗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了他仕途的失意。
2.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苏轼游览了庐山,游兴正浓,忽然读到一首写庐山的诗,诗中说庐山横看像山岭,侧看像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看了,哈哈大笑起来说:“诗人也真是的,为什么要说身在山中呢?尽管人在山中,就不能远近高低地看个够吗?”说着说着,苏轼陷入了沉思。
过了很久,突然拍着后脑勺说:“是了,是了。
”吟成了《题西林壁》。
3. 解释题目中的词语:暮:傍晚。
江:长江。
吟:吟诵。
瑟: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瑟弹奏悲凉的曲子。
4. 《暮江吟》写了深秋的暮色。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照水,是诗人抓住这美妙的时刻,忍不住吟诵的。
那江水之中有夕阳的影子,水波荡漾,波光闪动,残阳在水中的倒影一半儿红色,一半儿绿色,这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一句用“铺”字很妙,这个“铺”字说明了残阳已接近地平线了,几乎贴着地面照过来。
天气又晴朗又暖和,一切景物都笼罩在柔和的夕阳光影之中,活像一匹红绿相间的锦缎。
“瑟瑟”是碧绿色。
由此可知前两句写的是暮江在夕阳下的自然景色。
这两句的中心字眼是“铺”和“瑟”。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一道月牙露出来,像一条斜弯形的银弓。
又一道月牙升起来,先是一撇,像风中的玉簪横斜;再一捺,仿佛给天空挂上了一眉新月。
新月形如弯弓,恰似被白居易误写成“玉弓”。
同是月亮,晚上的月牙和白天的圆月大不相同:月牙把它的光周期短的光(青光)全射出来,所以它像银色的弓把斜挂在西天;而圆月是把它的光周期较长的黄光反射出来,所以我们在夜晚看到它像个金盘悬挂在空中。
现在正是深秋季节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由于天气晴朗无风,所以西湖上没有一丝波浪,只有那月牙形的晶莹露水滴露在湖面上闪闪发光。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古诗二首 北师大版(共44张PPT)
我会写
jiāo
qià
chǐ
娇
chái
恰
xìnɡ
齿 杏
柴
古诗二首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娇
恰
齿 柴 杏
古诗二首
识字方法
换一换:骄-马+女=娇
马 +它 = 驼 字理识字: 攀 会意字。表示用手抓物向上爬。
古诗二首
易混字
pàn
pànɡ
江畔
畔
胖
肥胖
古诗二首
识字游戏
郊外寻花
柴 娇 恰
杏
古诗二首
绘了 春色满园、红杏出墙的景色 先是扫兴后是欣慰 诗人的心情
。
,
古诗二首
遗憾、扫兴
默读整首诗,思考: 惊喜、快慰
诗人的心情是怎样
变化的?
想象园中春色
喜悦、赞美
古诗二首
读了“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想象 到了什么?
古诗二首
我能想象到春天已经来 到了,这支红杏就是春天的 使者,颜色的鲜艳更代表了 春天的美丽,接下来将会有 更多鲜艳的红杏花盛开。
古诗二首
结构梳理
游 园 不 值
写的是独自赏花,后又假
如“戏蝶舞”“娇莺啼 ”,
动静结合,把乡村生活 步 寻 花
花满蹊 花 多 花 美 千朵万朵
戏蝶—时时舞 娇莺—恰恰啼
静态描写
移情于物 由静转动
热 爱 生 活 向 往 幸 福
古诗二首
主题概括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幅的 生机盎然 春 景图,表现了作者对 生活 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 的 无限向往。
古诗二首
写作背景 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饱经 离乱之苦后,总算有了较安定的生活。在一个春 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着江畔散步,有感而发,
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精品课件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蝴蝶在花间起舞,舍不得离去。
注释2
花儿开满枝头,多得把花枝都压低了。
注释3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4
自在的黄莺也在歌唱,真是柔美圆润。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 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 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 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 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 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 “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 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 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 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 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 住的,看,一枝粉红的 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思考: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 给诗人带来的是什么心情?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古诗翻译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头鞋 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 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 象出满园的春色,园门虽然关得紧, 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
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 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 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 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 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 “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
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 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 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 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 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 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 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 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 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 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第2课时】《暮江吟》白居易》课件全篇
(2)“时鸣.春涧中”中“时鸣”的意思是( B ) A.偶尔、不时地鸣叫 B.一起鸣叫
C.时常鸣叫,叫个不停
课后作业
➢ 完成《点拨》“阅读方法练”。 ➢ 完成《典中点》“基础与提高”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品析:“铺”形容“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情景,“铺”字很形象, 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 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 景象。
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
中切换成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暮江吟》: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中,晚
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鲜红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
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则像一把精巧的弯弓挂在空中。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国学诵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李白) 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 (《月下》陆游)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天狗食月等。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
教参考师答点案拨::《首鸟先鸣要涧》把:这在两寂首静诗没读有熟人声练的,深读山明里白,;细然碎的后桂 想花轻一轻想地每落首着诗,中夜都静得描好写像了整哪座些山景全物都是,空抓的住。了月景亮物从的东边哪的 些山头特上点升;起再来充了分,展惊醒开了合山理林的中想的象鸟,儿,将它诗们的不意时境发在出头的一脑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 古诗二首|冀教版 (共25张PPT)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2时10分47秒下午12时10分12:10:4721.8.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下午12时10分47秒12:10:4721.8.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下午 12时10分21.8.712:10August 7,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12时10分47秒12:10:477 August 2021
我的仿句:
请写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要求人物塑造鲜 活生动:
3.语言积累
有关爱国的词语: 赤胆忠心 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抒写爱国情怀的名诗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随堂练习
说一说,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塞下曲》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 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 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 象是非常丰富的。诗人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 气概豪迈。
古诗二首
李广“中石没镞”的故事是怎 样的?陆游一“僵”一“孤”, 凄凉至极,为什么还“不自哀” 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 答案吧!
一、初读感知
1.背景资料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 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大 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后任河中浑 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 纶祖上、近世官皆不显,这种介于达官 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 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 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出一些优秀之 作的一面。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4.古诗二首(相关资料)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
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
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
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
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
为中山靖王刘胜。
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
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
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
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1 雪梅
[宋]l ú yu è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xi á ng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
卢钺,别名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
字威节,一作威仲。
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 ch á ng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有《李义山诗集》。
诗意: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
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四年级下,同步读本,古诗二首《竹枝词》和《雨过山村》的诗意
四年级下,同步读本,古诗二首《竹枝词》和《雨过山村》的诗意古诗全文如下: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短笠去烧畲。
[鉴赏] 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
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生活的风俗画。
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火是人家。
”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
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
”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
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
“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
此山彼山,触处皆是。
那种**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
次句由景及人。
“云间”形容山顶之高。
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
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
“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
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
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短笠去烧畲。
”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
挎着长*、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一、借代。
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
二、对仗。
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
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古诗两首》篇一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
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
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年级-第二单元-《古诗两首》课件
2021/4/14 星期三
7
介绍诗人
陆游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 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歌 中,基本都是表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决心和 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021/4/14 星期三
8
*诗人朝代 *诗题的构成形式 *诗句的朗读节奏 *诗歌的形式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 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 称七言绝句。 *都是诗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有感而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1/4/14 星期三
5
*诗人朝代
2021/4/14 星期三
6
介绍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 画家。 他对诗、文、书、画 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被合称“三苏”。苏轼一生坎坷,屡 遭贬谪,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 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 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题:书写,题写。西林,指西林寺。 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题西林壁” 的意思就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题 壁诗也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同学们在 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常会发现古人在墙 壁上留下的诗歌。这和古时印刷业的落 后有关。
2021/4/14 星期三
11
(1)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查资料、看注释、看插图想象、联系上 下文或生活经验、反复诵读等 (2)轻声读诗,结合你学习古诗的方法, 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 通过自学古诗的前两句,你都知道了什 么? 明白了诗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横、 侧、远、近、高、低,联系上下文还看出 了“横看”就是从正面看。
2021/4/14 星期三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配套课件冀教版
6. 亭亭七叶贵, 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 唯应独不名。
返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直躺 着。
自己感到 悲伤。
诗中的将军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 林暗草惊风, 将Hale Waihona Puke 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2.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3. 野幕敞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4.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5. 调箭又呼鹰, 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 扫尽古丘陵。
同学们,再 见!
请您欣赏
美好春天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 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 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 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 并不感到悲哀,还想 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晚躺在床上 听到风雨声,就梦 见将军率领千军万 马从河的对岸奔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过 背诵片段。
2.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并做好对 应的练习。
3.学了本节内容,你学会了什么呢?跟 大家交流一下吧!
树林里光线很 暗的样子。
青草突然被 风吹动。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拉弓、开弓。
将军在光线很暗的树林里巡逻时, 忽然林里的野草被风惊得一阵晃动, 将军马上警觉地拉开弓箭,向林中射 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含反思)
12.古诗二首一、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诗二首》,并理解诗意,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如“潮、峰、湖、映、摇、碧”等,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注释、插图等辅助手段,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4.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创意写作。
2.结合注释、插图等辅助手段,深入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3.对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语言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4.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如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生字词运用等)展开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学生在朗读和赏析古诗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4.学生在创作古诗的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自主、自强的品质。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古诗的美妙之处。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讨论效果。
4.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评价,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翻译、连线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古诗二首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古诗二首笔记1. 字词。
- “归巢”:鸟儿回窝。
这里的“巢”读音为“cháo”,就像小鸟的家,是它们休息睡觉的地方呢。
- “芦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字要注意写法,是上下结构。
2. 诗句解析。
-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 这一句超级有趣呢。
你看,鸟儿飞了一天累得不行了,可是它还背着斜阳。
就好像斜阳是个小包袱,鸟儿很辛苦但又很倔强地驮着它回家。
这里诗人把鸟儿和斜阳写得像好朋友一样,斜阳跟着鸟儿一起回巢的方向走。
-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 鸟儿突然翅膀一翻,斜阳就掉进江里啦。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江边白色的芦苇就像化了妆一样,一下子变得红彤彤的。
诗人的想象力简直像魔法棒,把普通的景象变得特别梦幻。
本来芦苇是白色的,因为斜阳的映照,就好像变成了美丽的红颜(这里指红色的容颜)。
3. 诗歌主旨与情感。
-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傍晚江上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对归鸟、斜阳、芦苇这些平常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就像我们看到一幅特别美的画,忍不住就会喜欢上画里的世界一样,诗人看到江上的这一幕,就把这种喜爱写进了诗里。
1. 字词。
- “剪秋罗”:这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诗意呢。
- “偷渡”:偷偷地通过。
这里说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很俏皮的说法。
2. 诗句解析。
-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 想象一下,花牛肥肥的身体往草地上一坐,可怜的剪秋罗就被压扁了。
这画面是不是很有喜感,花牛就像个调皮的小胖子,不小心把人家植物给弄扁了。
-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 花牛躺在草地上睡觉,而天空中白云自由自在地飘着,还“霸占”了半个天。
这个“霸占”用得特别好玩,好像白云是个霸道的小坏蛋,抢占了很多天空的地盘。
-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 花牛走路的时候,小尾巴甩来甩去,就像个小螺旋桨一样滴溜溜地转,特别生动地写出了花牛的活泼可爱。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四年级上册现代古诗二首课堂笔记
文章标题:深入理解四年级上册现代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中,我们学习了现代古诗二首,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这两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两首诗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堂笔记中的内容。
二、《登鹳雀楼》的解读1. 诗歌内容概述《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登高远眺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之情。
在课堂笔记中,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 深入解读从简单的诗歌内容到深入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 探讨诗歌中的登高意象,了解诗人通过这一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 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描写,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从中领悟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 思考诗歌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远大抱负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3.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登鹳雀楼》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课堂笔记中的内容。
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诗歌本身的内涵,也对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静夜思》的解读1. 诗歌内容概述《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描写了诗人在深夜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在课堂笔记中,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背景和解读要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2. 深入解读通过从简到繁的方式,我们可以对《静夜思》进行深入解读:- 分析诗歌中的夜晚意象,以及诗人在夜晚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引发我们对亲情、乡愁的深刻思考。
- 解读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体会诗人对夜晚自然景色的感悟和表现方式。
- 思考诗歌最后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含义,从中理解诗人对家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3.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静夜思》的深入解读,我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乡愁,以及对亲人的深情眷恋。
现代古诗二首四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现代古诗二首四年级上册课堂笔记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上册的现代古诗二首,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哈。
诗人刘大白写得那叫一个美!“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你看,这鸟儿多勤劳,驮着斜阳,就好像背了个大宝贝似的,是不是特别有趣?还有“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哇塞,这画面感太强啦,感觉芦苇一下子就变得美美的,像化了妆一样。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好像自己也在那秋晚的江上,看着鸟儿归巢,看着芦苇变色,心里头那叫一个舒畅。
老师还跟我们说,要学会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思。
我觉得真的太对啦!再讲讲《花牛歌》。
徐志摩写的这首诗呀,特别俏皮!“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这花牛也太调皮啦,一屁股就把人家剪秋萝给压扁了。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哈哈,花牛睡大觉,白云还在天上抢地盘呢!这两首诗都好棒,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有趣。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喜欢呀?第二篇嘿,同学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接着聊聊四年级上册那两首现代古诗。
《秋晚的江上》真的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眼前。
那归巢的鸟儿,累得不行还驮着斜阳,我就在想这鸟儿得多有毅力呀!斜阳掉在江上的那一刻,整个江面都变得红彤彤的,美极了!芦苇也跟着沾光,从白色一下子变成了红色,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每次读这首诗,我都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那美丽的江上飞翔。
还有《花牛歌》,简直太可爱啦!花牛一会儿坐,一会儿眠,一会儿走,一会儿做梦,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
它压扁剪秋萝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到那剪秋萝“哎呦”叫了一声。
白云霸占半个天的描写也特别有意思,感觉白云特别霸道呢!老师还让我们试着模仿这两首诗来写一写,我写了一只小猫的一天,可好玩啦!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创作呀?这两首诗让我发现,原来现代诗也能这么有趣,这么美。
以后我可要多读更多的诗,感受更多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爸妈妈听。
生勾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解决。
生配乐试唱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词”
组内表演组间点评
板书设计
画:篱笆稀疏、小路深长、黄碟飞舞→静态
宿新市徐公店:诗情画意
儿童:追黄碟、飞入菜花→动态
茅檐、青草、溪水
翁媪、吴音、相媚好和谐
清平乐大儿锄豆安详
中儿织笼自然
小儿剥莲蓬宁静
教学反思
李巧芬: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背景简介)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
苏娜: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解诗题,弄明白“宿”是住宿、投宿的意思,“新市”是个地名,“徐公店”是指姓徐的男子开的店,“公”,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住宿在新市徐公店,也可以说是在新市徐公店投宿。
接着,我让孩子们介绍杨万里这位诗人的生平,看似简单的这一环节,其实是让孩子们对杨万里这个人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才能真正走进诗的内蕴里,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这时一切都水到渠成,诗意诗情全在学生的画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备注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
三、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四、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第二课时
一、学习《清平乐.》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
文。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三)读成颂,领会诗情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基本信息
课题: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儿童追春图。诗人留宿在心事的徐家客店,用他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清平乐》的作者是宋代辛弃疾,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古时南方农人依山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最后,在梳理通字词的意思后,让孩子们连起来说诗意的时候,我采用边说边板话地方式在我的引导下理解全诗,我让同学们找找诗中描绘的景物及它的特点。同学们找到了篱落——疏疏、径——深、树——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仔细查找,同学们还找到了菜花——与黄蝶同色、大片大片。在找景物及景物特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诗中描绘的画面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所以接着我就让学生通过想象,把稀疏的篱笆旁的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的悠远情景给展现在出来。再让学生画出路旁树枝上的新叶,那种嫩嫩的感觉,让你看了神情清气爽。如此美的画面,真让你忍不住要走进画中,走进诗中与诗人共享萌动春意。再让学生把画面充斥绚丽耀眼的金黄,春天一下子变得生机盎然,边上的孩童追逐黄蝶的场面更是充满生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生答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题意。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
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同学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提高文学素养。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其次,我把诗中有理解难度的字、词都让孩子们提出,孩子们不能解答的,再由老师提供帮助。比如“走”,在现代是正常的走路的走,然而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如何理解它呢?我采取的是这样的方式:先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走一走,然后让他奔跑起来。然后告诉他们走有现代、古代的不同解释,刚才那个同学已经向我们演绎了一番,现在你们知道“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了吧?孩子们很轻易地掌握了“走”的古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