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中考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6bd91990c69ec3d5bb75f7.png)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光现象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5.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二、复习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三、复习难点: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四、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③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典型例题】【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 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adc60fc8bd63186bcebbc56.png)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 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5、通过复习,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6、通过相互复习,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复习重点、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三、课前预学(一)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或“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
颜料的三基色是__、__、__。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五)1、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
2、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四、精讲稿(一)预习总结,展示问题(二)精讲点拨、重点突破例1、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例2、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例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例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m/s。
例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 光现象(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 光现象(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0857dcf46527d3250ce08b.png)
光现象章节(课题)名称光现象(二)学时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过程方法1.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理解成像的规律会有一定困难可通过探究加深认识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探究加深认识三个范围: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f>v >f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v>2f f>u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像大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①凹透镜的结构特点?②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怎样正确理解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三、凹透镜③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①凸透镜和凹透镜又是怎样矫正人眼睛的视力的?四、视力的矫正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仔细研究实验步骤,考虑如何做实验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五、透镜的组合1.望远镜(物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学生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11.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C.30 cm D.15 cm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 cm的B.焦距小于30 cm的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 cm的13.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 B.7cmC.10 cm D.20 cm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三、实验题1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16.某同学先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下图所示的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把蜡烛放在A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把蜡烛放在B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3)把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4)把蜡烛放在D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5)把蜡烛放在E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板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f>v>f。
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5a277cb9d528ea80c7790f.png)
第二章光现象●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复习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4 月 5 日一、基础知识(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
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
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c8fd7a0066f5335a812160.png)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章光现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中考透视】中考试题中有关光现象的考点很多,主要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及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命题,常常同下一章透镜知识联系起来考查.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知识网络图示】【名师解读】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光的直线传播例1 太阳光在密林的地面上留下光斑,下列关于该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太阳的像 B.是太阳在地面上所成的倒立的虚像C.光斑的形状与密叶间透光的小孔的形状有关,像的形状就是小孔的形状,只是像比小孔大些 D.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E.这种现象说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F.光斑的颜色与太阳的颜色相同 G.我们能在各个角度看到光斑是由于太阳光在光斑处发生了漫反射H.光斑反射的光实际由下列成分组成:红外线、红光、橙光、黄光、绿光、蓝光、靛光、紫光和紫外线┃分析┃光斑是太阳在地面上所成的倒立的实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而与小孔形状无关,故A对,B错,C错.这种现象是小孔成像,它只能说明光在此处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将发生弯折,故D对,E错.光斑是太阳光经树叶间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所以它的颜色与太阳的颜色相同,故F对.光在光斑处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射入我们眼中,我们才能在各个角度看到光斑,反射的光是太阳光,所以G对.所有物体都辐射红外线,太阳也不例外,太阳是高温发光物体,所以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太阳光是白光,白光通过棱镜能色散成七色光,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H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DFGH.例2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 A.日食B.在电影院的不同位置均能看见银幕上的画面C. 筷子斜插入水中的部分看上去发生了弯曲 D.通过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可以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分析┃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项对;B,D两项是光的反射;C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A.专题2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例3 如图2-151所示,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分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先画出法线,再画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答案:如图2-152所示.例4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30°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2-153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分析┃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中,反射角的度数为=60°,如图2-154所示.答案:如图2-134所示.专题3 平面镜成像如图2-155所示,S是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O是射向镜面的一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山SO的反射光线及S在镜中所成的像S′.┃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确定像S,的位置,然后画反射光线.如图2-156所示.答案:如图2-156所示.例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分析┃在漫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C错.故正确答案为C.例7 如图2-157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2-158中的( )┃分析┃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正确答案为C.例8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2-159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玻璃板既能作为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便于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是接收不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其大小与物体离镜面距离无关.答案:(1)能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4)不能虚 (5)不变专题4 光的折射例9 如图2-160甲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析┃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光是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2-160乙所示.答案:如图2-160乙所示.例10 如图2-16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分析┃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D.例11 如图2-162所示的漫画说明了什么?┃分析┃因为水底反射的光线在射入眼睛之前,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虚像比真实的位置升高了,所以感觉池水并不深.答案: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例12 (实验探究题)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处既发生反射现象,又发生折射现象,并且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光在水中的入射角,如图2-163所示,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请在下面写出你的猜想和支持你这一猜想的理由.猜想:;理由:.┃分析┃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等于90°,折射光线就沿分界面射出;当入射角再增大时,折射角就大于90°,这时,就没有光线沿分界面射出,光线将会全部返回到水中.答案:猜想1:折射光线沿分界面射出理由1:因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等于90°,这时光线就沿分界面射出猜想2: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现象消失了,光线全部返回到水中理由2:因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将大于90°,这时就没有折射现象了,光线将全部返回到水中二、思想方法专题考题5 猜想法【专题解读】猜想也称想象或猜测,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而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更小,由光的速度各不相等,即可猜想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相等.例13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l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电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的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l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这确实足—个有意思的幻想.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变成现实.(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种想象及其依据.┃分析┃该题情境优美,充满幻想,给人启迪,给出的问题是幻想要有依据,第一问的幻想依据应是使光速减慢,后一问只要联系所学知识,再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利用慢透光玻璃减慢光速. (2)乘坐超越光速的飞船去预知未来.考题6 建立理想模型法【专题解读】建立理想模型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和过程,只考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把研究对象形式化、纯粹化,使人们透过现象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理想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本章知识应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例14所谓“光线”是指 ( )A.光源发出的一条条直线B.激光器射出的一束光 C.研究光学虚设的一种光学模型D.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一种光┃分析┃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而人为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一种虚设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正确答案为C.【沙场练兵】一、选择题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的形状是 ( ) A.圆形的 B.与树叶间的空隙的形状相同 C.月牙形的 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2.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浮动,有时看到鸟的影子在水面上移动,则 ( )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98ca3858fb770bf78a55f7.png)
第二章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23b2a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d.png)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2019-2020年中考物理 光现象与透镜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 光现象与透镜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362b7524de518964b7d6b.png)
(1)投影本节考点,点明训练要点
(2)学生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9、考点六:光的折射
(1)投影本节考点,点明训练要点
(2)学生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10、考点七:看不见的光
(1)投影本节考点,点明训练要点
(2)学生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3)生活中光的应用训练
12、考点八:凸透镜和凹透镜
(1)投影本节考点,点明训练要点
(2)学生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学生观看、回答
回顾、吸引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划出本专题内容的思维导图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
13、考点九:凸透镜成像规律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光现象与透镜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对照《光现象与透镜》考点,加强复习训练
教学重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2、实验复习训练
教学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2、实验复习训练
教学方法
演示、小组合作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6、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规律
1.投影本节考点,点明训练要点
2.学生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二)平面镜作图训练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7、考点四: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1)投影本节考点,点明训练要点
(2)学生训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光现象复习》教案(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光现象复习》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0b71a6f0866fb84ae45c8dee.png)
初级中学教学方案一、光源:1、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分类:①人造光源:手电筒、火把、蜡烛、白炽灯、月光灯等。
②自然光源:太阳、荧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即:C=3×108m/s。
4、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影子;(2)日食和月食;(3)小孔成像。
5、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激光准直;(2)排队;(3)射击瞄准。
三、光的反射:1、现象:先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任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然平行,并且朝着一个方面射出。
(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射出。
(3)相同点: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不同点:镜面反射会造成污染,漫反射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四、平面镜成像特点:1、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六、球面镜的应用: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灯,太阳能焊接机,医生用的额镜等。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交通镜,都是为了扩大视野。
3、平面镜:改变光的方向(潜望镜)成像(平面镜)。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第四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第四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ebcb3d48d7c1c708a145ef.png)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光现象(第四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第四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 是入射光线,OC 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例题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 、小孔成像C 、灯光下的手影D 、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例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N ’BON ACB 湖边夜景C 筷子变弯折D 汽车观后镜 日偏食 A(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202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光现象人教新课标版
![202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光现象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78ec37a1c7aa00b42acb05.png)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课型:复习总第6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流传的条件及光速 .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色及应用.3.认识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一样的 , 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应用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本章主要考点及题型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选择、填空、作图、简单实验);看不见的光(选择)二、新课教课:先复习课本内容,而后合上课本达成单元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必定要快、准,切记基础知识)(一)学生看书:第二章光现象(包含课外知识)(二)检测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流传。
举例说明:学生回想3.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3×108km/ s。
光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一般不一样。
4.光的反射定律:举例说明学生回想5.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往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自己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光芒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由。
7.平面镜成像特色: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左右对换上下一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8.光的折射规律: 1、2、 3、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射入时流传方向不变,且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 度举例说明:9.光的色散说理解光不是单色光,是由各样色光集合而成的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透明和不透明);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三)改正。
小组内议论沟通以上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板演答案。
找出学生裸露的问题(四)议论。
把问题分类整理进行议论沟通,先兵教兵,而后教师解说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教师指导(一)指引学生理解本章难点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光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现象的辨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作图温馨提示:铅笔挺尺作图、光芒用实线加箭头、实虚线的选择、箭头的方向(二)典例精讲指引学生议论习题,进一步稳固应用知识1.如图 15 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还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地点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地点。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05d87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2.png)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举例说明日食、月食等现象。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解释凸透镜成像、近视眼、远视眼等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平面镜成像: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5. 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3)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复习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4 月 5 日一、基础知识(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
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
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⑵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4.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3.紫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二、例题分析例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例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这主要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例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
例5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例6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 D.150°例 7(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2)如图13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例8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A、潜望镜B、显微镜C、照相机D、电影机例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例1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例1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 、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 、小孔成像C 、灯光下的手影D 、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1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例1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例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 .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 .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与三原色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D .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例15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 .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 .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D .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第二课时●授课时间:4 月 6 日 一、基础知识讲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B 湖边夜景 C筷子变弯折 D 汽车观后镜 日偏食 A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注意: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中i 是入射角,r 是反射角,∠r=∠i 。
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三)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123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5、实像和虚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五)看不见的光1.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2.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凹面镜凸面镜3.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4.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5.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