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巴特
一、教育的目的
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各种潜力和谐发展。
“必要的目的”是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二、理论基础
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指明目的,心理学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
2.伦理学
(1)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指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内心自由: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
完善: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仁慈:指绝对的善。他要求人无私的位他人谋福利、与他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
正义: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冲突。
公平: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心理学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赫尔巴特断定,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不过是观念的活动而已。
赫尔巴特赞同洛克的白板说“心灵在绝对意义上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生活或表象的形式”:另一方面他认为,人借助于表象的力量,主动的与环境发生联系,从而获得观念和知识,使教育和教学成为可能与必要。
在上述原理基础上,赫尔巴特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问题。
三、方法(管理、教学、训育)
管理: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所谓的“儿童管理”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儿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儿童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随后进行的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管理的意义在于对某些恶性的预防。
教学
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教学理论。
1.教育性教学
(1)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因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教
1
育性教学原则。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写道:“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又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赫尔巴特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2.教学方法
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有三个具体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的他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
所谓的单纯提示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感官的运用,得到一些感觉表象,从而为观念的联合做准备。
分析教学是在单纯提示教学基础上进行的。作用在于对同时出现在感官前得事物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教学,单纯提示所提供的清晰表象和分析教学产生的对表象的区分,就形成了观念的联合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概念
训育
(1)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2)他指出训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
(3)在训育的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六种基本措施或方法:
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
四、阶段
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程序教学
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适宜于"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而在讲解之后,立即让一些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这常常是适用的方法"。
联想,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用综合方法。
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
五、道德观念
2
六、兴趣(课程论)
(1)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其心理学说为依据,赫尔巴特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理论
他的课程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另一方面,赫尔巴特认为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兴趣是一种使思维的对象保留在已是中的内心力量,或者说它是一种激起心理活动的手段,因此只有有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更好的接受教材,获取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