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参考课件)
测井分析沉积相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教材P136
直方图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沉积相
2.4.3 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测井相分析对非取心井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划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纵横沉积微相剖面。
1. 本溪组沉积特征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岛与泻湖,障壁砂坝较发育,从TB-13~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图2-4-16),自北向南发育多个障壁砂坝,障壁砂坝主要发育在TB-13井、TB-31井、TB-10井、TB-29井井。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砂坝主要发育在LX-2S井(图2-4-17)。
砂坝规模较大,且主要发育在本溪组中-后期,顶部发育沼泽微相。
图2-4-16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图2-4-17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2. 太原组沉积特征太原组主要发育潮坪沉积,从TB-13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太原时期砂体欠发育,仅在TB-24井可见潮道砂体(图2-4-16)。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潮道砂体主要发育在TB-26-6井、TB-26-4井、TB-26井、TB-23井、TB-24井,主要发育在太原组早-中期。
太原组后期主要水体较深,主要发育灰坪(图2-4-17)。
1.山西组沉积特征山2段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
从TB-25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支河道延伸较远(图2-4-18)。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垂直于物源方向,河道砂体连续性差,河道横向延伸较短(图2-4-19)。
山2段早期发育多套煤层,说明泥岩沼泽相非常发育。
山1段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
相较于山2段,山1段分流河道规模较小,无论顺物源还是垂直于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性都相对较差,延伸较短。
图2-4-18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图2-4-19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4. 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
测井曲线沉积相分析
6.1 单井沉积相分析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指一定的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相标志的获取和确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质、地震与钻井。
钻井资料——岩心与测井是地下沉积相确定的最直接、最可靠的相标志,也是进行层序划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合地质与测井特征两方面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资料,研究了单井的沉积相发育特征,总结出其纵向演化和横向相变规律。
6.1.1 测井沉积相研究6.1.1.1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特征,包括幅度大小、形态、接触关系及组合特征,结合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并用岩心资料加以验证,从而建立用测井资料描述地层沉积相的模式。
岩心或岩相分析是测井识别沉积相或微相的地质基础。
由于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因而在相识别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表6-1),如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可以反映沉积物垂向粒序、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地球化学测井、能谱测井可反映岩石组分的成熟度,进而分析母岩性质、古地理背景、源区的远近。
另外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组合规律也是判断沉积微相组合规律的有效方法。
6.1.1.2 表征岩性、层序特征的测井相标志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分析常用的测井曲线是反应岩性变化的自然伽马(GR)和自然电位(SP),有时也配合电阻率,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区别,因地而异。
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SP、GR、电阻率曲线主要反应沉积物在垂向上的粒序变化和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幅度、顶底接触关系、光滑程度等基本要素来确定单井测井相特征,综合分析后确定单井沉积相的类型。
本地区可以识别出来的曲线形态包括以下几种:(1)钟形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其特点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即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反映出正粒序结构,典型的代表为曲流河点坝或河道充填沉积的产物(图6-1a)。
沉积相课件-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3)河漫亚相
特点: 1)位于天然堤外侧的地 势低洼而平坦的地区 2)粉砂\粘土,河流中最细 3)构造简单,波状\水平,暴 露成因\生物成因
• 按淤水的程度,分为: 河漫滩
河漫湖泊 河漫沼泽
4)牛轭湖亚相
• 废弃的积水河道 • 废弃作用:串沟取直
曲颈取直 • 沉积特征
沉积物:粉砂、粘土 构 造:交错层理、
具内碎屑的递变层理砂岩相和平行层理砂岩相底部具冲刷充填构造红色粉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平行交错层理紫红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波状透镜状层理紫红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透镜状层洪水水道尽处的席状砂沉积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曲流河辫状河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质营力也是把沉积物由陆地搬运到湖泊和海洋中去的通道
流沉积
钱斜14,2480.8m
• 3、片流/漫流沉积 携带着沉积物的水流,从河道末端漫出,形成的宽阔的 浅水带或席状漫流. 形 态:片状、席状、透镜状展布, 沉 积 物:砂、粉砂、砾 结 构:分选差 构 造:块状/交错/平行层理,无底冲刷
• (4)筛余沉积
• 形成条件:物源区碎屑以砾石为主,细碎屑极少
平行层理 垂 向: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
小 横 向:板状、透镜状 平 面:带状
边滩沉积的厚度近似于河床的深度
2)堤岸亚相
特点: 1)位于河床沉积的上部 2)岩石类型简单\细 3)构造简单\小型
2)堤岸亚相
(1) 天然堤: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粉砂、泥沿河床两岸 迅速堆积所形成平行与河床的砂堤
沉积物:粉砂、泥的薄互层,向 河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回 厚几cm--几十cm。
• 沉积状态:在冲积扇表面形成砾石层,流水下渗,
•
无法形成地表径流
《测井沉积相》课件
01
结论与展望
测井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
测井沉积相研究对于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确 定储层类型、储层厚度、物性特征等关键参数,提高勘探成功率。
地质灾害防治
了解测井沉积相特征有助于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 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与治理
通过测井沉积相研究,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和修复提 供科学依据。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测井沉积相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沉积环境可分 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按照岩石性质可分为砂岩沉积 相、泥岩沉积相等。
测井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01
02
03
资源勘探
通过对测井沉积相的研究 ,可以了解地下资源的分 布和储量,为资源开发提 供依据。
油气勘探
通过测井沉积相的研究, 可以了解油气藏的形成和 分布规律,提高油气勘探 的成功率。
地球物理反演
利用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可以将测井 信息转化为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 的高分辨率图像。
01
测井曲线特征与沉 积相
测井曲线的基本特征
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显示地层岩石的电导率、介 电常数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分析 这些差异,可以推断地层的岩性、含 油性等信息。
形态特征
测井曲线在图上的形态变化,如幅度 、宽度、边缘形态等,可以反映地层 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粒度、分选性 等信息。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河流相
测井曲线表现为锯齿状或 指状,反映沉积物粒度变 化大,层理发育,常见于 河流沉积环境。
三角洲相
测井曲线形态呈现钟形或 箱形,表明沉积物粒度逐 渐变细,层理逐渐变薄, 常见于三角洲沉积环境。
沉积体系分析PPT课件
2.泥石流
• 泥石流是由重力推动的含有大量碎屑物质 的高密度流体。流体内部的颗粒是由粒间 的泥和水的混合物支撑,并在重力作用下 进行搬动,这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保持着 一定的整体性,从而显示了层流的特点。 泥石流的空间形态为两侧较平行的舌状体, 顶面较平整:边缘清楚。泥石流沉积的总 体特点是分选极差,有巨大的漂砾,一般 不具层理,呈块状构造。泥石流经常由暴 雨触发,持续时间较短。
• 2.岩心沉积学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曲线
解释
目的在于:a,识别地下沉积体系,并与露头区 进行对比;b,进行成因地层对比,建立沉积 盆地的沉积断面网络;c.系统对比和统计之后, 编制各成因地层单元平面图。
3.反射地震资料解释
• 4.比较沉积学研究
• 5.室内实验室研究
(二)沉积体系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 河道沉积物由砾石、砂组成,分选差。砾 岩中叠互状构造发育,而砂岩中不同规模 的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最典型的是 具有冲刷充填交错层理。河道水流在间洪 期多数局限于河道内,而在洪泛期可能以 片流方式扩散于整个或部分扇面上。扇面 主河道具侧向迁移能力。如柯西扇1731年 以来的228年间,主河道向西摆动了 112km(图3-4)。而在特别泥石流多发育于 半干旱地区,潮湿扇上不很发育,也难于 保存。
• 1.主要特点 • 间歇性河流发育,扇体规模小,呈锥形。由泥砾
双叶状体构成。 • 2.内部构成 • 泥石流具陡的边缘叶状体,叶状体可以叠覆,也
可以充填于河道中。叶状体向下游方向厚度减小。 它具有棱角状碎屑、分选差、层理不明显及基质 支撑留特点。 • 筛积物很少被保存,由碎屑支撑的砾石组成,与 下伏单元为渐变过渡。形态狭窄,倾向上呈断续 的带状,横剖面呈椭圆形。 • 远端扇为砂质沉积物.漫洪沉积由平行纹层砂组 成,其特殊的沉积构造组合有高流态。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砂
类似于 Ss,Sh,Sp
风成沉积
砂,粉砂,泥
细粒纹层,极小型波 痕
பைடு நூலகம்
溢岸或落洪沉积
粉砂,泥
纹层到块状
后沼沉积
泥
块状,淡水软体动物 后沼、水塘沉积
泥,粉砂
块状,干裂
溢岸或披覆沉积
粉砂,泥
根系
根土
煤,碳质泥
植物,泥膜
沼泽沉积
碳酸盐
古土壤现象
土壤
②垂向层序分析
a.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 据。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 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 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 合判别;
(1)岩心观察和描述
①资料收集和准备。现代岩心管理一般有现场地质 人员完成的岩心综合柱状图和连续岩心照片,岩心已经 过井深校正归位于测井曲线(放射性测井归位),标有 正确的取样位置及样品编号,以及钻取岩心过程中机械 原因引起的破碎、磨损和缺少等情况,因此储层微相研 究人员在岩心观察描述以前,应收集这些资料,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工作。
++
小型
缓波状层理
++
+
+
+
++ +
+
++ ++
+
+
? ++
++ ++
+
水平层理
++ ——+
+
++ +
++
++ +
递变层理
斜交层理
复
簇状层理
杂
树枝状层理
+!
的 复杂的波状层理
复杂的条带状层理
+
+
+
++ +
+ ++ +
+!
测井沉积相分析PPT文档60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测井沉积相分析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在不同测井方法和不同井段之间,保持数据 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数据一致性
对测井数据进行校准和标定,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规范性
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便于数据的共 享和处理。
03
沉积相的识别与分类
沉积相的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01
02
03
岩心观察
通过观察岩心,了解沉积 物的颜色、成分、结构、 构造等特征,是识别沉积 相最直接的方法。
05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应用与展望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应用领域
1 2
油气田勘探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油气储层的分布和特 征,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煤田勘探
利用测井沉积相分析技术,研究煤田的沉积环境 和煤层特征,提高煤田的勘探精度和开发效益。
3
地质灾害防治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的成因和发育规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
详细描述
河流沉积相分析是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 ,如河道、河漫滩、河口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等因 素有关。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预测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储层性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实例二:三角洲沉积相分析
01
电法测井
利用电学原理,测量地层电学性 质随井深的变化,以获取地层岩 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02
03
核磁共振测井
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地层中 氢原子核的弛豫时间,以获取地 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04
测井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预处理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6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7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 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 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 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18
16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7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8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3、接触关系。测井曲线的接触关系能够反映沉积时不同阶段 水动力条件的强弱及物源供给情况,分为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 顶部突变表示物源供给中断,底部突变表示与下伏岩层存在剥 蚀接触关系;顶部渐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减少至中断,底部渐 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增加。
8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9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4、曲线的光滑程度:测井曲线的光滑程度从一方面上反 映水动力条件的稳定性,分为光滑、微齿和齿化等类型。 曲线光滑表示物源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齿化曲线表示 韵律性沉积,水动力条件呈间歇性变化,微齿化介于两者 之间。
10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11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12
22
谢谢!
23
13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14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2、河口坝沉积微相: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岩 相以Sh、Fs、Sh—Sd为主,岩性为细砂岩,砂岩中常见油斑和 油侵现象。其下部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顶部出现平行层 理,此外滑塌变形层理,泄水构造也非常发育。自然伽马曲线 为低值,中—厚层,曲线形态呈典型的漏斗型,底部渐变,顶 部突变,较为光滑,它反映水动力条件增强、物源供给量增加, 表征反粒序的沉积序列结构特征。
测井分析沉积相共32页文档
测井分析沉积相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
一、测井相定义
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来 的,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 相。他认为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 与其它地层区别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集”。事实上, 这是一个n维数据向量空间,每一个向量代表一个深度采 样点上的几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值,如自然伽马(GR)、自然 电位(SP)、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 偿中子(CNL)、微球型聚焦电阻率(RXO)、中感应电阻率 (RIM)、深感应电阻率(RID)这样一个9维向量就是一个常 用的测井测量向量。
6
二、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测井相中数据向量每一维都可称作一个测井相标志, 沉 积相标志是确定沉积相中一个观察描述特征标志。
两种相标志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尤其是类似古生 物等描述在测井资料中不可能确定,但在已知特定油气田 地质背景时,可以经过统计、知识推理找到判断亚、相微
相的组合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解释模型。这种
1.对所选用一组测井曲线进行深度校正; 2.对侧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校正和全油田范围的标准化处理;
3.为减小工作量,以层为单位进行研究,利用测井曲线分层,将井剖面
划分成电相层与电相序列;
4.对选用一组测井曲线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层的测井相;
5.对主成分曲线进行聚类分析,将相同岩性地层的测井相归类,并建立岩相库;
选择两类若干种测井解释模型,即反映岩性特征(主要用
常规组合测井曲线特征及计算机处理来完成)、层序特征的测
井解释模型和反映沉积构造、结构及古水流的测井解释模型
(用地层倾角的微电导率曲线精细处理成果和成象测井图像来
建立)。
9
三、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颜
粒度分析
色 深
浅
10
*******测井相分析的方法步骤*******
8
用测井资料解决以上几类相标志,就是为测井沉积学研究 提供可靠的保证,那么怎么作好“地质—测井”刻度、反演的 工作,精密地将已建立的各种地质相标志模型和测井相标志模 型的互相对应,使相互有机结合,实现测井资料在地质相标志 刻度下的沉积亚相、微相判别
“岩心刻度测井”,进行反复刻度和反演,总结出针对不 同沉积亚相和微相的测井相标志,用于确定测井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程序提供一个相应剖面和一个相序列剖面及其简单 描述。 国内8点/米,国外2点
岩心刻度测井
岩相数据库确定方法: ①首先找取芯井; ②描述地质相; ③确定测井相(确定测井相方法步骤中的前4步); ④确定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 ⑤存储入计算机中形成岩相数据库。
11
岩心刻度测井
根据建立的岩相数据库,进行测井相分析基本步骤:
关系一般表现为逻辑的,而不是数量的。
7
在若干地质沉积亚、微相模型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在确 定某种沉积亚相、微相中最主要的依据是颜色、岩性、结构、沉 积构造、粒度分析、古生物、地球化学以及垂向相序列等相标志。 而在区域沉积背景,即相组、相确定的基础上,最基本的相标志 是岩石组合(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及垂向序列的特 征,它们在各种亚相、微相中差别明显。而测井资料中以常规组 合曲线及处理成果、地层倾角测井曲线及其处理成果、成像测井 图像,可以解释出其中主要的基本的相标志: (1) 岩石组合(类型及结构); (2) 沉积构造,如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 (3) 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 (4)古水流。
把相应每条曲线平均值算出来, 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存储空 间,即形成一个数组-测井相。
测井相图形式:
①蜘蛛网图:以每个点为中心;
②阶梯状图
4.聚类分析,分为15-20个大类; 5. 根据岩相数据库,分别把每
为了统计方便用聚类分析法,把它聚类成(15-20个)大类; 6.利用岩相库中已知的岩相一测井相对应关系建立测井相分析判别函数,把各
个测井相转化成地质相,并利用它对未取心井中的测井相进行归类。 输出一个地质相图。
12
测井相程序
1.环境校正,深度匹配(预处 理);标准化处理;
2.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3.确定测井相;
4
曲线
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 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其它测井 解释结论(如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 个测井相,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 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 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
测井资料沉积特征分析
1
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
地层泥质含量 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和泥质类型,通常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 泥质指示测井,即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资料加以确定。 对于地层当中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应用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时,可应 用中子、电阻率对泥质进行确定。
矿物成分识别:中子-密度;骨架识别图 地层的矿物成分的识别,则是应用交会图技术,如中子-密度交会图、M-N 交会图、骨架识别图进行确定的。 地球化学测井、成象测井、地层倾角测井
3
用测井测量值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如孔隙度(Ø)、饱 和度(Sw)、渗透率(K)、骨架参数Vmal,Vma2,Vma3… 及泥质含量(Vsh)、粉砂指数SI等来表征。
测井相分析就是利用上述测井响应的定性方面的曲 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沉积 相,实际确定沉积相中还有赖于地层倾角测井、自然 伽马能谱等多方面的资料。测井系统愈完善,测井质 量愈好,测井相图反映实际地层沉积相的程度也就愈 好。
所谓测井相,就是表示沉积物特征,并可使该沉积物与其 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种测井响应。测井岩相=f(密度、声波、中 子、伽马、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能谱等)。
5
利用“测井相”研究岩性
1.可建立岩石成份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2.岩石结构和测井响应之间可建立关系
岩石结构包括:粒度、分选、磨圆程序等均可在测井曲 线上可反映出来。 3.岩石构造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4.测井相与地质相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