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专题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PPT
会
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的评价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 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 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 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宪法表明:皇帝和宰相权力极大;议会无实权可 见: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议会只起到 装点门面的作用。
D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标志:1875年宪法 2、内容:
与美国总统产生的 方式有何不同?
①行政权归于总统
所处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3、评价
进步性:
如何评价德国的 君主立宪制?
使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很快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局限性:
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 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 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相同点: 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产生的办 总统由选举产生 法不同
不同点:
权力中心不同
在议会
在君主
君主权限不同 统而不治,无实权。君主凌驾于议会之上,
掌握国家的实权
内阁产生的途 议会产生,对议会 君主任命,对君主
径不同
负责。
负责。
探究问题
比较英国、法国、 德国、美国四种政治 制度的异同。
英德美法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内阁 首相
皇帝 宰相
总统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之后,国际形势出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特点,国际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共有四个目录,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共同推动了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别了,雅尔塔”讲述了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以及苏东剧变的影响。
“鼎足之势话西方”讲述了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加快一体化以及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主要是讲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重要的一极。
“风云际会看东方”讲述中国与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最后,教材小结全课,“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向着多极格局发展。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学生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加深对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建议1.教法:讲述法、启发引导法。
2.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要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要学生运用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的实质,体会到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
2.强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实录-最新教学文档
专题九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师:通过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在两极格局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美苏两国。
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一些力量在崛起和发展。
请问有哪些力量?生:欧盟、日本、第三世界。
师:这些力量的崛起,日益冲击着战后的两极格局。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欧盟。
一、联合的欧洲(投影图片)师:这是今天的欧盟总部大厦,大家知道它在哪里吗?生:比利时布鲁塞尔。
(投影图片)师:这是欧盟的会旗和会徽,上面都是12颗星,请大家思考:12颗星象征什么?围成了一个圆形有什么寓意?(12颗金黄色的星象征着欧盟当时的12个成员国:1986年发展为12国,欧盟诞生时也是12国;围成一个圆形象征着欧盟各国的团结、统一)。
(一)联合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投影归纳)1、经济前提: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2、现实需要:经济发展内在需求,要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抵御来自美国的控制,重新树立西欧的形象;3、历史教训:缓和民族仇恨,消除法德矛盾,实现不再战;4、客观条件:欧洲国家共同历史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结构、体制和发展水平接近,经济和贸易关系历来密切,而地域又相连。
师(过渡):了解了为什么而联合,下面我们继续了解怎样联合(即联合的过程)。
(二)联合的过程第一步:学生看书,完成表格第二步:教师地图演示,学生观看(略)——主要让学生感知欧盟成员国是不断扩大的。
第三步:学生结合表格和地图,思考: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特点?特点:1、成员国不断增加,由西欧扩大到东欧。
2、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师(过渡):那么,欧洲的联合,对国际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投影材料)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
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教师说明:今日世界经济已经是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1课美苏争锋[学习目标]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2.过程(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答案×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问题思考1.下列漫画旨在说明什么问题?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答案反映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打着援助西欧旗号行控制欧洲之实。
2.“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恐怖活动的威胁……而美国必须给予援助。
”这里的“援助”指什么?答案援助指杜鲁门主义。
易错提醒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
第1课美苏争锋1.右侧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答案:C。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2.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
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
在此,哈里曼( )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B.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答案:C。
根据材料“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可知,哈里曼认为美国不必对苏联采取战争手段或者强硬政策,适度地遏制即可达到目的,故选C项。
3.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目的是( )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答案:A。
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通过“特洛伊计划”开展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的心理宣传攻势,以期实现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演变,故选A项4.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
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答案:C。
由“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到“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和“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明对冷战起源的认识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故C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件(共48张PPT)
①资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冲击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趋势
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1952- 8.2 2.8 2.7 1960年 1961- 11.2 4.1 2.8 1970年
联邦 德国 7.5
4.8
法国 意大 利
4.8 5.8
5.8 5.6
④历史教训: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 史悲剧的重演,吸取了历史教训。(法德的 和解)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的建立)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①政治原因: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中心的优 势地位,两极格局下与美苏相抗衡保障自身 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②经济原因: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经济联 系的加强 ③文化因素: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④历史教训: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 悲剧的重演,吸取了历史教训。(法德和解)
填一填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_1_9_6_1_年, 标志是_第__一__次_不__结__盟__国__家_和__政__府_____ _______首__脑__会_议___。
填一填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推动者 是__铁__托_、__尼__赫__鲁_、__纳__赛__尔___。
南拉总统 铁托
埃及总统 纳赛尔
1957年3月25日, 《欧洲经济共同体 条约》在罗马签订。 他们还签订了一个 单独协议,建立欧 洲原子能联合体, 这是一个为发展和 平使用核能而设立 的组织。
欧共体总部大厦(比利时布鲁塞尔 )
欧 洲 共 同 体 徽 章
1986年前的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
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峰 会会场。会议决定成立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 治联盟,总称《欧洲联 盟条约》。
2016年秋季期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一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苏争霸的过程、主要事件及其影响;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美苏争霸的历史评价。
2.难点: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原因;美苏争霸对我国及世界局势的影响;从历史角度分析国际关系的能力。
-讲解新课:按照时间线索,详细讲解美苏争霸的过程、主要事件及其影响,分析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美苏争霸对我国及世界局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堂小结: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苏争霸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历史素养。
-终结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4.教学拓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美苏争霸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及启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分析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的深远影响,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合作与冲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学业水平题25页PPT
性质:由经济实体(经贸集团)发展到经济、 政治实体。(2分)
(2)欧共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 面,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3分)
52.(2019年1月新疆会考29题)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形成了 怎样的政治格局?(2分) (2)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世界政治 形势发生了变化,依据材料二指出其主 要表现。(6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 的发展趋势。(2分)
【答案】
(1)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 对峙,两极格局形成。(2分) (2)表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 起;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第三世界兴 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答出三点即 可得6分) (3)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或在两 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2 分)
53.(2019年1月宁夏会考21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大事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强大 1947年,苏、波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
的实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同年,美 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等6国
国开始制定和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是什么?“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 什么影响?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 强”的局面,其发展趋势是什么?(5分)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旨在促进各国市场 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 二中的哪句话能表达这一宗旨?它的成立顺 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 (3)世界格局的变化,使中国面临着机遇 和挑战。请你为中国的发展提一点建议。 (2分)
高中历史 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材料四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 之间的冲突……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 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联系的增强,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直接原因:法德和解。
欧洲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
1、西欧各国力量削弱,美苏冷战的威胁。 2、欧洲政治家的推动。 3、西欧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联 系的增强,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4、直接原因:法德和解。
(一)“欧洲人的欧洲”
想一想
1.欧洲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一
美
苏
怎 么 办
漫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西欧各国力量削弱,美苏冷战的威胁。
欧洲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
稳定与发展。
欧洲政治家的推动。
材料三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 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极
势
发展中国家的呼
格
出
声
局
现
测一测
1、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 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 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 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教训: 和平崛起、与邻为善……
练一练
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角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高考导航1、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五、课时安排:4课时(姊妹课)六、学习内容及程序:(一)专题综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实际上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的过程: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专题框架(三)知识梳理Ⅰ、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形成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概念:二战后,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拉开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初步形成——两大阵营的出现(1)原因:①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战时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③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根本原因)【合作探究】材料一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
高一必修一历史9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9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探寻过去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演变。
高一必修一的历史课程中,第九单元主要讲述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介绍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
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秦、汉、隋、唐以及东亚其他地区的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出现过强盛的古代帝国。
这些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帝国最终都走向了衰落。
例如,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但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秦朝最终短命而亡。
此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分裂局面,直到隋唐时期的统一。
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不仅与帝国本身的政治能力和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地理环境、外部侵略以及社会风俗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我们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从南北朝的交替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鲜卑、羯族等少数民族逐渐扩张势力,最终建立了北朝的政权。
与此同时,南方的汉族土地所有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在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中,地主阶级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享有特权地位,而农民阶级则处于被压迫的境地。
这种社会变迁不仅对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经过长期的传播,逐渐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教义强调修行和解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造像艺术、佛教音乐、佛教哲学等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欧洲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 盟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 成立,简称欧盟。
(资料来源 欧盟委员会官网)
(转引自【法】法布里斯·哈拉:《欧洲一体化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64页)
【问题6】阅读上面的文字,指出欧盟的主要奋斗目标。 目标:希望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2年2月11日,会见各外交使团的讲话)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邓小平(《邓小平年谱》,第1346页,1992年4月)
一、美国
两洋战略:一方面,美国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 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 洋向西挤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形势研究室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2年2月11日,会见各外交使团的讲话)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邓小平(《邓小平年谱》,第1346页,1992年4月)
二、欧洲
【问题4】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约和华约既是互为对立的,也是 互为存在依据的。如果一个不存在了,另一个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了。但华约解散后,北约却没有解散。为什么?
经济上: 以经济实力为后盾” 内: 军事上: “以军事实力为依托”
政治上: “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 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美国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总统布什(1991年3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这是一个欧洲人的时刻,而不是美国人的时刻。”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年第6期)
一、美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课、美苏争锋(1)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对峙的原因:①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②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根本);③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
过程: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序幕。
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在国会提出: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内容: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影响: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③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作用: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也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④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⑤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条约,通称:“华沙条约”(简称“华约”)。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①消极影响:使世界局势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②积极影响: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不同制度国家互相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推动了世界的发展;C、有利于不结盟运动出现,第三世界崛起。
知道;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它的综合国力决定的▲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①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在巴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6 (2)
伊拉克战争
战火中的孤儿 阿富汗战争
科索沃
北
贝
约
尔
轰 炸 南 社
格 莱 德
会
遭
党
导
总 部 大 楼
弹 袭 击
难民
南联盟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谁来可怜我?!
【思考】基辛格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
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
么?
基本合理。
1)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 级大国当然无疑;
欧扩盟大成员国
芬
瑞
兰
典
爱沙尼亚
英
爱尔兰
国
丹麦 荷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兰
比利时
德
波兰
卢森堡
②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 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③此次剧变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 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 其影响;
(一)多极化势力的加强; 1、鼎足之势话西方;
2、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3、风云际会看东方;
1、鼎足之势话西方;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欧洲一体化。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体系全线崩溃
将苏联变为一 个松散的邦联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 根本的质变
199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22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原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别了,雅尔塔”;
(二)苏联解体; 1、过程; 2、原因;
1998年,戈尔巴乔夫在他写的一本叫做《对过去和未 来的思考》的书中提到:“最近几年我不止一次地受到批 评,说我的改革应该从经济开始,而把政治的缰绳拽紧。 象中国那样。”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前夕,戈尔巴乔夫 在莫斯科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专访。在谈到苏共垮台 的教训时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 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 通过我们惨痛的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 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ppt
思考: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
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等国家 包括德国东部地区。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 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 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 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 国外交政策(杜鲁门主义)的什么特点?
“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指共产党武装。 “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指来自苏联的高压和控制。 实质是公开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在全球扩张。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 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 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 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 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的演说 思考:材料中“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什么?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计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专题九
当今世界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西欧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日本
专题九 第一课 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 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 力量壮大、华约等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 • 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后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苏东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趋势不可逆转。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知识整合
第九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江苏08考试说明】(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知识梳理】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条件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实力的均势。
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矛盾的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一)雅尔塔体制1.确立: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
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
2.影响: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杜鲁门主义”:(1)时间:继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后,1947年3月。
(2)内涵: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3)影响: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冷战”【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1)1947年6月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2)内容: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3)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三)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北约的建立:(1)目的: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
(2)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3)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2.华约的建立:(1)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威胁;目的:为了稳定东欧,保证苏联的利益和安全。
(2)成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课标分析及教学思路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清溪高中高一历史备课组一、专题设计理念:历史必修一这一模块共包括九个专题,每一专题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内容上有着相近的教学目标和内在逻辑联系。
这些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历史地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并能够进行恰当的评价与阐释;同时能够科学地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看到历史原来是错综复杂和多姿多彩的,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整体结构来看,专题一到专题五主要讲述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专题六到专题七展现的是西方政治管理体制的渊源和发展进程,专题八从世界范围的角度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得与失,而专题九作为必修一的最后一个专题,与时势联系紧密,体现了必修一各个专题的安排在时间上的连贯性,在空间上则明显体现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全球史观,从世界整体的角度阐述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化。
二、内容分析:专题九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关系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变化,从总体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实际就体现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从三个阶段来把握:⑴、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格局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争锋)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新兴力量的崛起)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具体内容体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上有以下几方面:(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霸 课件共26张 精品
马歇尔计划
【材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 对饥俄、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 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 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 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 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3)重要原因: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4)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 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1.美国推行全面冷战政策
揭开序幕:1946· 3丘吉尔“铁幕”演说(意识 上) 全面开始:1947· 3杜鲁门主义(政治上)
大规模运用:1947· 6马歇尔计划(经济上)
【材料】从1948年4月到1950年,共 有16个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 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 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中丘吉尔认为西欧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不 得不依附于美国,马歇尔计划为复兴欧洲经济,稳 定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丘吉尔所谓的赞 美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美国总统杜鲁门
“极权主义”指的是什么? “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企图”指的是什么? 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 点?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材料】在希腊,德军退出后存在着两支力量:一 是由希腊共产党和左派抵抗运动组成的“民族解放 阵线”,一是由英国扶植的主要由右翼分子组成的 政府。战后,希腊政府在英国的支持下,拒绝通过 选举吸收“民族解放阵线”的成员参加政府,并企 图把左翼力量镇压下去。 1946年内战重新爆发,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越战越强。如果没有外援,希腊右翼政府的垮台和 希共的执政,是迟早会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 极 影 响
三、“冷战”下的国际关 系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冷热交织。
(1)德国分裂
1、表现:
(2)朝鲜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越南战争
四、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强相争,冷热交织,国际局势紧张 2、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3、长期共存,互相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20世纪60/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苏东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 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5、日本的崛起的启示:
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要重视教育和科技
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 联邦 意 家 德国 大 利 增长 6.6 率% 法 国 英 国 日 美 本 国
5.6
5.3
2.9 9.6 3.5
根据表格,概括所体现的经济现象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 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尤其迅速 日本平均增长率最高,甚至超过了 美国
1971年26联大恢 中国 复合法席位 社会主 随着60年代中苏 义阵营 关系恶化而瓦解
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 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 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 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
思考:
世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根本动因
①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及其解体直接导 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世界格局 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主要标志。 ③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知道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 因;
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 特殊性。简述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形成及具体表现,认识多极化趋 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知道日本加快谋求 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 (发展要求)
专题九第一课 课标要求:
美苏争锋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及 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 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华约等重要 史实或基本概念 • 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 的影响
• 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 识霸权主义的危害
2、成就
(1)60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2)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大 国之首 (3)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海外纯资产世界第 一
3、影响: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促使世界 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A、表现: ◇注重日美关系; ◇与亚洲邻国建立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1992《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方案》: ◇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B、影响: 军事力量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 经济集团组织
(4)欧共体一体化进程加快 A、表现: ◇欧盟成立: 1991 《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标志:1993“马约”生效; ◇1999 欧元正式启用 ◇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B、影响: 综合实力增强; 对国际事务有举足轻重影响。
3、“欧洲人的欧洲”对世界产生了 什么影响? 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2、欧洲人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了“欧 洲人的欧洲”?(过程)
欧 共 体 的 建 立
⑴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定《巴黎条 约》,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⑵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⑶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 为欧洲共同体。
⑵对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 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给予 大力支持
⑶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 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则坚决反对
⑷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 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3、影响
不结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 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 由绝大多数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 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利地冲击了战后国际 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小结
1、1951年4月,西欧六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煤钢共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6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共同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正式合并,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一体化 3、欧洲的统一是以经济一体化来带动____________ 美国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此于______
欧 盟 简 介
1986年2月,欧共体各国签署《单一欧洲法令》, 为日后欧洲联盟的建立做了法律上的准备。 1991年12月9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 开特别首脑会议,签订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 盟条约》及《欧洲政治联盟条约》,通称为 《马约》 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在得到所有成员国的 批准后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
4、 现代 中国
已成为政治大国
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 亚洲金融危机做出贡献。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 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 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 动正式形成。
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欧 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共 ⑷、1973年,成员国努力 体 做到国际上开始“用一个 的 声音说话”。 发 ⑸、1975年,共同体“欧洲 展 政治一体化: 议会”成立 ⑹、80年代以后,欧共体 的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
经济一体化: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
80年代中期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再次启动, 政治联盟的目标又开始浮现
1、兴起
⑴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从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 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 ⑵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 动的新高涨 ⑶ 1956年,铁托、纳赛尔、尼赫鲁等人提出了 不结盟的主张
2、内容
⑴宗旨和原则: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 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 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的
专题九第一课
美苏争锋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二战致使各国实力各有消长,出现美苏两强,美 国确立了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也为自己努力扩 张势力范围。 (1)雅尔塔体制勾画了两极格局的轮廓 为什么美苏从战时同盟转化为战后对抗? (2)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为什么不用“热战”来解决这一矛盾? (3)美苏实力均衡 (4)二战刚结束人们渴望和平,不宜发动新战争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 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 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 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 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现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形成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的:遏制苏联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稳定 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美国“冷战” 序幕——“铁幕”演说
政治: 杜鲁门主义 表现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北约 军事:
2)苏联反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对峙
资 本 主 义 阵 营
苏联
美国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积 1.(核恐怖平衡)在半个世纪里没有爆 极 发新的世界大战 影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 响 革命) 3、第三世界的崛起。
1.导致世界被一分为二 (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 世界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 巨大的俄国熊,另一 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 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1943年德黑兰会议
丘吉尔的话是对二战使大国间力量对比变 化的一种感慨,你能具体说说二战后各国 力量的变化吗?
“冷战”
相对于“热战”,是一种进步,指战 争之外美苏双方及东西方间在政治、 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 态诸方面的对峙和对抗。
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原因
(1)经济上,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 一系列合乎其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保 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教育科技上,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产业
(4) 战后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专题九
当今世界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西欧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日本
导语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国 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 态。如近代国际格局主要是以英国为霸主的欧洲中 心格局。 ◆本专题主要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