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二 第四讲: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73页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
运动 轴心 及轨 道
方向
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 轨道面成66°34′夹角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 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
A.
B.
C.
D.悉尼(约34°S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
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第21页/共80页
解析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
识,是高考命题的永恒热点和难点,本组题综合能
力强,难度大。(1)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
第14页/共80页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D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C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第15页/共80页
(2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第23页/共80页
知识点三 晨昏线与光照图 1.
(1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顺着 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 线部分为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 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第24页/共80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①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由于晨昏线是太阳光线与地 球的切线,所以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 垂直;同一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是相同的,都等 于0°;太阳高度在昼半球大于零,在夜半球小于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六 自然地理规律 第四节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六 自然地理规律 第四节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第 二 部 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专 题 六
自然地理规律
第四节
地壳的运动规律
———————————知识结构———————————
专题解读:在复习应考中,要注意掌握热点区域地形特征、 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等。在复习褶皱、 断层构造的特点和成因时,学会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新老关系区 别背斜和向斜,熟悉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玄武岩 )
)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 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 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举一反三] (2015· 江西省九江市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读 图,回答 1~2 题。
1.图示地区外力侵蚀强度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 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 断出断层构造。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 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 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答案] C
2.关于该地地质构造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都经历过沉积和褶皱过程 B.断层形成过程比岩浆侵入过程要早 C.褶皱形成过程比断层形成过程要晚 D.图中花岗岩比石灰岩形成年代要早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图B4-2
最强,河流流速较大,因 此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 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
教师备用习题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见图B4-3)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 [解析] 读图文
一。它建在裂隙发育、岩层近于水平、颗粒较细的砂岩石壁上,虽 材料可知,云冈
历经多次地震,但仍保存至今。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风化严重,岩石 石窟建在砂岩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图Z4-3
■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Z4-4 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景观图,图Z4-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Z4-4
图Z4-5
(1)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Z4-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 循环的相关知识。岩浆侵入可能 会使乙处受到高温、高压影响,使 乙处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形成甲 处花岗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 幔;由图可知,形成花岗岩的岩浆侵 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因此断层应 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丙处的溶 洞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角度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例2 [2019•江苏卷] 图Z4-2 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 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 “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 图回答(1)~(2)题。
乙上方为水平沉积岩层, 故乙形成后该区域应先 经历侵蚀,后沉积形成甲 岩层,之后才是甲岩层抬 升。丙下方为水平岩层 甲,再向下是褶皱的翼部。 故选C。
图Z4-2
■ 考点透析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 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规律课件
【考题研磨】速破题 准答题 【考查角度1】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2018·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考查角度2】 地质景观图的判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
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1)、(2)题。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答题思维路径】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解析】选C。甲处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之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主要 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断层顶部的砂岩是完整分布的,说明砂岩是晚于 断层形成的,而花岗岩是侵入砂岩之中的,所以断层早于花岗岩的形成;高温岩 浆的侵入,可能会导致乙处附近的石灰岩发生变质;丙处的溶洞是石灰岩被水 溶蚀之后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
(4)分析岩层缺失原因。 若某岩层缺失,一种情况是形成该岩层时,地壳上升,没有形成该岩层;另一种 情况是该岩层形成后,由于地壳上升,将该岩层全部侵蚀掉。 (5)判断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 层谷、断层崖、断块山等。 注意: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 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 直遭受外力侵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PPT幻灯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PPT幻灯片

3.同地同时刻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日期大约是
A.2月11日
B.6月22日
C
C.8月12日
D.11月2日
4.图为柳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住宅建筑,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 光线入射示意图,读下图,有关图中太 阳光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时节气为冬至,③时节气为夏至 B.该地②节气时昼长比③节气时短 C.从②到③,入射屋内的光照面积增大 D.从③到②,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为避免采光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
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
A.20米
B.30米
C.40米 B
D.50米
杭州(120°E,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
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
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根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
西北方向 D.
3.同地同时刻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日期大约是
01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 “对称”法则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4.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_____,O点的纬度是______。 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为了冬季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根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节集热板倾斜角度(图中θ角)的装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 作用
侵蚀 沉积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形成V形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 破碎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 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 渐沉积起来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 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 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 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 海口形成三角洲
第十五页,共28页。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比较记忆常见地质(dìzhì)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常见 基本形 类型 态
褶皱
背斜 向斜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多 形成山岭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形 成谷地地貌
地貌
顶部受张力,岩 石破碎,常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 质坚实不易被侵 蚀,易形成山岭
褶皱 常形 成高 大山 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 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 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gēnjù)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 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gēnjù)河流流 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第十四页,共28页。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 携带(xiédài)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 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 布,交通便利等。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其成因。 (2) 乙 地 地 貌 类 型 为 ________ , 简 述 该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 (guòchéng)。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解析 (1)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乙地位 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3)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 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 特点回答。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

易错点: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 示例2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 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 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背斜顶部因受到 张力的影响,侵 蚀程度较大,而 向斜因受挤压力, 不易侵 蚀,因而 侵 蚀程度较小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1 2 3
向斜
返回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 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断 层 示 意
返回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一)地质循环
流水沉积地貌—— 山麓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 干 旱 、风 半力 干作 旱用 地 区 )( 高 纬 度冰 或川 高作 山用 地 区 )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 裸岩荒漠、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地貌——峡湾、角峰、冰斗、U形谷、 冰蚀湖泊 波状起伏的平原(东欧平原)
背斜和向斜有时成谷有时成山
3、断层:裂谷、陡崖、块状山地、谷地 裂谷:东非大裂谷 块状山地——泰山、庐山、华山、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返回
应用
1、储油构造——背斜 2、储水构造——向斜(自流盆地) 3、找泉、地下水——断层 4、工程:隧道——穿过背斜,通过断层
时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冰川沉积地貌—— 冰碛湖泊(日内瓦湖,芬兰)
外 力
侵蚀地形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下水,相对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铁路易遭破坏
好挖
1 2 3 4 预测演练
题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 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 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1~2题。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 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 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 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
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1234
1234
1234
3.“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

高考地理专题二 第四讲: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

高考地理专题二 第四讲: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

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
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考向三
示例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009· 北京文综)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
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 (1)~(2)题。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实际分布的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 地带性分布 自北向南是热 带雨林带 (北)、热带 稀树草原带 (中)、热带 荒漠带(南) 温带草原带 (中)、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东)
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南 南美大陆西岸 信风控制;安第斯山脉直逼 3°S~30°S之 西部沿海,使热带荒漠带不 间狭长的热带荒 能向东扩展;秘鲁寒流降温 漠带 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带向北 延伸 南美大陆南段东 岸形成温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 带(巴塔哥尼亚 入内陆 沙漠) 赤道附近的东非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高原呈现热带稀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树草原景观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 )
C.②和④
D.③和④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析 认真的读图,明确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 是解答本组题的关键。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山地降水在山腰地带最多,这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山麓地带气温下降幅度小, 水汽不能大量凝结,因而降水相对较少,而到山顶 地带水气含量已较少,降水量也减少。垂直变化最 大的山地是③。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