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定位逐步明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连接内外、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展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以期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正朝着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迈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湾区”的持续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交通、能源、通讯等各个领域。
智慧交通、智能能源、数字金融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正朝着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方向迈进。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还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聚集区,促进跨境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互联互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形成高效、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
在人才流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正朝着形成创新型人才集聚区的方向迈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香港、澳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构建人才流动的便利化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地域壁垒,实现人才的无缝对接和高效流动,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城市群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正朝着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城市群的方向迈进。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深圳为核心、珠三角和港澳为主带、泛珠江三角洲为辐射区,构建起了以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以高端产业为支撑、以优质服务为保障的一体化城市群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构建城际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体系,推动城市间的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
最后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打造高水平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构筑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 重要支撑区,有利于提升国家参与全球合 作、全球治理的能力,从而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 显著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
3 / 国际化水平领先
香港
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 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
澳门
珠三角 九市
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
(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 门的实践不断推进,不断取得 丰硕成果,必将对台湾问题的 解决产生示范引领作用,推动 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
其次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我 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提供支撑,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进程,从而推动我国实现由经 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目录
CONTENTS
一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 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基本 原则、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三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与面 临的挑战
四 如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 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 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 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 称“珠三角九市”)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大湾区的例子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大湾区的例子改革开放以来,珠江口两岸逐渐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大湾区9+2城市GDP排名中后五位全部来自珠江西岸。
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如何推动珠江两岸协同发展是实现大湾区建设发展目标的长远大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四个战略定位”,其中第四个战略定位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我们认为,合作区通过以点带面的溢出效应,衍生发展出大湾区西岸的发展新高地,为破解长期以来珠江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重大契机。
合作区建设的初心和主线是服务和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是打造推动大湾区建设新高地的前提与基础。
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建设合作区的初心。
众所周知,澳门是一个土地面积仅有30多平方公里、人口却达60多万的微型经济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急需拓展生活就业的空间。
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澳门经济遭受的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澳门GDP收缩56.3%,博彩服务出口、其他旅游服务出口分别下跌80.4%、73.4%,整体服务业出口额下跌74.9%。
因此,只有首先让澳门练好“内功”,妥善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发展空间受限、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现实问题,才能为大湾区西岸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方案》将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和现代金融等作为深度合作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有效呼应了澳门现有产业基础、创新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这对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将为澳门长远发展打开物理空间,为其产业多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合作区建设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这是打造推动大湾区建设新高地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方案
(3)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3.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构建高效便捷的湾区交通网络,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提升湾区数字化水平。
(3)推进能源、水资源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湾区可持续发展。
2.加强组织协调
(1)成立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湾区建设工作。
(2)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湾区城市间合作。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设立湾区发展基金,支持湾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本政策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期间如需调整,由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方案
一、前言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创新资源。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政策方案。
2.到2035年,湾区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
三、重点任务
1.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1)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建立湾区科技创新共同体。
(2)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2.加强组织协调
(1)成立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湾区建设工作。
(2)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湾区城市间合作。
2024年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跨境协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合作、创新的大湾区未来。
通过学习这一规划纲要,我对于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有了新的启迪。
下面是我对于该纲要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该规划纲要明确了大湾区的定位和目标。
大湾区是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发展的一体化区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经济、现代化示范区和美丽宜居地区。
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认为,这一定位和目标的确立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各方在合作中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大湾区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该规划纲要强调了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
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大湾区能够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开放也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技术进入大湾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创新和开放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大湾区将成为创新和机遇的聚集地,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该规划纲要还强调了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和互助共赢。
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需要形成协同效应,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为了保持长期的发展和健康的生态环境,大湾区还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
我认为,只有在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大湾区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并为后代留下更好的未来。
最后,我对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体会是,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它对于未来的大湾区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战略,涵盖了东莞、佛山、广州、惠州、江门、珠海、汕头、深圳、中山、澳门和香港等11个城市,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中国境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群。
区域规划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城市轴线和城市群。
城市轴线是以深圳为中心向周边推进的纵向城市发展带,包括了深圳、惠州、东莞三个城市。
城市轴线充分发挥了深圳的引领作用,同时又和周边城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城市群则是以珠江口东岸城市为核心,通过陆海联通的方式向外扩展,包括了珠海、佛山、广州、韶关、湛江、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依托广泛的人文、文化、旅游等资源,形成了一个内部有机联系、外向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群。
二、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四潮流”战略。
“四潮流”战略是广东省和深圳市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包括了先进制造、自主创新、派遣人才和法治建设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深入实施将促进大湾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大湾区的竞争力。
三、支持政策:以扩大开放为主要举措。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化、高科技化、创新化等优势,因此,扩大开放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为了促进大湾区的发展,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简政放权、扩大服务贸易、支持教育创新等。
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打造国际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业基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了一项战略重点。
未来,大湾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业,提升整个区域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二、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友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大湾区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世界级的机场、港口等设施,同时,与此同时,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1. 引言1.1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等方式,将不同地区的经济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竞争力更强的经济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也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经济联系,深化各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于世界级城市群、国际大湾区和国家核心区域三个层面,旨在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率、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在城市布局上,粤港澳大湾区将以广深港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一个密集、高效的城市网络;在经济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产业互补、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推动经济协同发展;在文化建设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弘扬粤港澳文化,融汇中西文化,打造一个多元化、开放、包容的城市群。
整体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将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成为全球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典范。
1.3 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区域之一,其发展背景深远且多元。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和澳门全球城市群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规模庞大,集聚了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优质人才资源,形成了人口红利。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研究
经济观察南方论刊·2020年第11期2019年国家颁布《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全局性和引领性考虑,中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仅是解决粤港澳深化合作问题,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局面,提升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推进大湾区深度融合,重要抓手是构建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创新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提出构建设想。
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一端连接着中国南海,另一端则连接着中国南部、中部和西部等广大腹地,其门户枢纽将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中国连通世界。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地经济优势和特色各异,内部发展不平衡性,突显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湾区协调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部城市间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总量数据统计,珠三角东岸比西岸发展基础好,从具体城市来看,广州、深圳、佛山、东莞、香港较强,中山、珠海、澳门、江门、惠州、肇庆次之。
从人均GDP来看,最高的澳门(60.3万元)比最低的肇庆市(5.4万元)多出11倍多,在广东省内9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也比肇庆市多出3.7倍,可见彼此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而且湾区内各城市的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香港、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
统筹湾区区域协调发展,增强湾区整体性和均衡性,建立相应机制,引导各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已成为提升大湾区整体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
(二)湾区协调发展是带动广东省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由于广东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极不平衡,广东省委提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其重大意义是以区域协调发展打开发展新的增量空间,有效地推动共同发展,拉近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切实改善民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份重要文件,这份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大湾区是指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对于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粤港澳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纲要对大湾区的定位和目标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它将大湾区定位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和全球创新科技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和优质生活圈。
这一定位和目标旨在提升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该纲要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基础设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推动大湾区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和现代金融产业集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这些产业的培育将有力地推动大湾区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纲要对于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划。
它提出了建设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区域发展合作平台,强调加强政策沟通和协商机制,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一体化大湾区城际轨道网和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港口枢纽,提升大湾区的国际航空港口枢纽功能。
这些举措将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该纲要强调了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交流合作。
它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湾区和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强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纲要强调了加强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大湾区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人文交流合作将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软实力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大湾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央政府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文件。
纲要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促进整个区域的创新和发展。
纲要首先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将其定位为世界级大都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实现协同发展,打造全球竞争力强的国际城市群。
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生产总值要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湾区之一。
到2035年,湾区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到2050年,湾区要实现全面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湾区。
为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是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同工作,推动城市间的合作。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
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纲要还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美丽湾区。
纲要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的措施。
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湾区将建设高等教育集聚区,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还将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湾区工作和创业。
纲要指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强区域间各种机制的协调合作。
区域各城市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共享,推动城市的互联互通。
还要加强法治建设,为湾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划分与空间集中度测算
管理纵横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划分与空间集中度测算李 强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当前经济转型创新的桥头堡与风向标,目前面临着各城市功能的精准定位尚不清晰、城市群的孤岛效应和内耗效应凸显等问题。
明确城市群的细分定位是指导城市间科学发展和合理分工的重要前提。
通过构建大湾区城市群的总体特点,本文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城市运营、金融发展4类功能,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4类功能的空间聚集程度都比较低。
总体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内部还需要进一步合作和精细化分工,实现各城市共同进步与发展,避免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出现。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功能等级空间集中度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粤、港、澳三地携手共建大湾区,合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并肩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等世界大湾区,承载着国家多重战略功能,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
当前形势下,发展粤港澳湾区经济既是粤港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与动力引擎。
从整体经济实力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可以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数据显示,由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座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澳门组成的9+2大湾区多中心城市群,无论是从占地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港口运输等指标上,都毫不逊色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京湾区,有些数字甚至还远远超过它们,显示出其不俗的经济体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城市功能的精准定位尚不清晰,城市群的孤岛效应和内耗效应容易凸显。
明确城市群的细分定位,是指导城市间科学发展和域和制约条件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实现港澳与广东省关税区的优势互补。
实证研究方面,陈章喜与毛玥通过研究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和贯通前后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房地产业变动的影响,两两对比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海—澳门双方房地产业影响力都不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头 条HEADLINE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定位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明朗《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要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针对极点带动,强调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针对轴带支撑,则是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此外,《规划纲要》强调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提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比此前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此番《规划纲要》出台进一步细化了四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
其中,香港,强调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强调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整理|本刊编辑部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一个章节,2.7万字。
2月21日上午,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在香港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
粤港澳大湾区五大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文/史诗综合报道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一备受关注的规划纲要正式岀炉,明确提出了 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世 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 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 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根据《纲要》,两区九城定位明确。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 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 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 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 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 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中国科技财富12019年第3期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此外,据央视新闻报道,本次《规划》凸显四大重点举措:重点1:推进"广州一深圳一香港一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海内外科技创新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与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与路径当谈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提到粤港澳大湾区。
这是一个覆盖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区域,其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0万,有望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大湾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1+9”大湾区,其中“1”代表广州,而“9”代表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江门、肇庆、梅州、汕头和清远。
这些城市经济实力强,其结合起来形成的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支持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以及新的增长点和创新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中心、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近年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一系列的政策和创新措施也被出台。
包括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以加快该地区的建设步伐。
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出“千人计划”、“岭南学者”等人才项目。
另外,政府还开展了探索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就业创业的政策试点,使港澳居民的就业、创业和生活更加便利和稳定。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要求加强研究环节,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
政府还扶持设立科研机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体系。
在金融服务方面,政府加强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发展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
政府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推广中小企业融资、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的能力水平,以及推动区内金融资本集聚。
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方面,政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和高速铁路网,进一步开放口岸资源,推动港口和机场的发展。
同时,这些城市之间的城际交通也得到了加强,使得人民更加容易到达其它城市和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要实现广东、香港和澳门整合的目标,政府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进一步打破各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壁垒,也需要加强各方的交流和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中 共 中 央 、 国 务 院 印 发 的 《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月 1 8 日 正 式 发 布 。 《 规 划 纲 要 》
指 导 粵 港 澳 大 湾 区 当 前 和今后 一 个 时 期 的 合 作 发展 ,
规 划 近 期 年 至 2 0 2 2 ,
¥ 此 外 ,
《 规 划纲 要 》 还 从加译 组织 领
、
【个 方 面 对 规 划 实 施 作 出 部 署 。
 ̄
1
1
推动 重 点 工 作 、
防 范 化 解 风 险 和 扩 大 社 会 参 与 等 四
关 于扩 大社会参 与
纲要提 出
支
持
4
内
地
与
港
澳
智
库
加
强
合
作
建立 行政 咨询 体 系
邀 请 粵
构 建 具 有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现 代 产 业 体
系、
推进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建 设 宜 居 立碰 宜 游 的 优 质 生 活 圈 、
紧 密 合作共 同 参 与
建 带 路 “
”
一
一
设 、 共 建 粤 港 澳 合 作 发 展 平 台 等 。
《
规划
纲
要 》
指出 ,
制 “
”
一国 两
事 业 发 展 的 新 实 践 。
《 规划 纲要 》 提 出 的 基本 原则 中
含 包
两 制 “
’
了
国 ‘ 一
持 依 法 办 事 ” 。 要 求 把 坚
“
一
,
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
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作者:张国尧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而深刻地阐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
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1]。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顺应了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进一步加快“创新引领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城镇格局”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市化”建设。
研究粤港澳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是对十九大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学习,也利于促进政策目标的实际操作化过程。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0-0121-05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与区域发展概况1.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央关于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占地4.33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城市群,根据十九大报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城镇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自身战略定位进行了规划。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是城市群主体的大城市核心,带动中小城市发展,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是以中小城市的发展核心,带动小城镇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
2017年2月27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赴广州南沙调研,强调要把自贸区打造成为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南沙要围绕门户枢纽地位,把南沙建成高水平的国际化城市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支撑和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2]。
2017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印发了《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对于广州南沙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探索,推动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港澳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合作示范区,引领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动能转换[3]。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九个城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东莞、江门和肇庆。
这些城市在区域规划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
此外,还计划在珠海设立一个科技创新试验区,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三大方面。
创新驱动是指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开放合作是指通过加强与内地其他城市、香港和澳门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绿色发展是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创新驱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试验区、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此外,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在开放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与内地其他城市、香港和澳门的互联互通。
通过建设高速铁路、航道和桥梁,打造高效的交通网络,方便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
同时,还将推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在绿色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环保监管和污染治理,减少大气和水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还将加大对新能源、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是为了促进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通过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三大方面的努力,将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卓越创新能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重要文件,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所组成的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些潜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该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世界级湾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区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第一,加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形成协同发展、彼此联动的格局,提高城市规划、交通、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一体化水平。
第二,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要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形成人员、物资、信息的自由流动。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第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要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
第五,推动人才优先发展。
要鼓励高层次人才和创意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和创新创业,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培养力。
第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
除了以上六大重点任务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方向。
纲要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政策配套,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果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思路。
这将有助于提升该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开放合作创新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地区的战略定位,它将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融入和推动全球合作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纲要》指出,要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最终落地,大湾区建设相关的众多产业将有所受益。
《纲要》指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湾区建设,基建先行。
随着广东、香港和澳门的联通,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建设落地,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及大湾区内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建筑业需要紧抓这一重大机遇,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行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体系、基础设施、金融制度、科教创新等方面已经具备诸多优势。
未来三地合作不仅是经济层面上,更会上升到制度层面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进一步加快了人才、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整合。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的尝试,有利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各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各区域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开放合作 创新发展文|三井卷首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定位逐步明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连接内外、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
目录
1湾区规划,政策引领 (5)
1.1粤港澳大湾区区位特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 (5)
1.2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定位逐步明晰 (6)
1.3政策目标由发展经济走向发展世界级城市群 (8)
1.4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连接内外 (10)
2湾区建设,基建先行 (11)
3湾区发展,产业支撑 (15)
3.1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是世界级湾区的共同特征 (16)
3.2‚金融+科创+现代服务‛三轮驱动产业升级 (18)
3.2.1金融业 (18)
3.2.2现代物流业 (22)
3.2.3先进制造业 (28)
4投资标的梳理 (34)
图表目录
图表1: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情况(2018) (5)
图表2: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其它主要城市群对比(2018) (6)
图表3: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对比 (6)
图表4:历年政策及会议梳理 (8)
图表5:纲领性文件政策定位梳理 (10)
图表6:2011年到2020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当年投资额稳步增长 (12)
图表7:广东省重点项目投资方向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 (12)
图表8:2018年到2020年新基建投资额情况 (13)
图表9:交通运输和能源保障是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重点 (14)
图表10:2011年到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具体投向情况 (14)
图表11:2013年到2020年民生保障项目具体投向情况 (14)
图表12:2013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投资金额与项目数量对比 (15)
图表13: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对比(2018) (17)
图表14:纽约湾区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以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 (17)
图表15:旧金山湾区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以金融业和科技产业为主 (18)
图表16:东京湾区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以金融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 (18)
图表17:A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券商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四席 (20)
图表18: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收入规模跃居国内各城市群首位 (21)
图表1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领先于国内其它城市群 (21)
图表20:粤港澳大湾区注册银行数量规模仅次于纽约湾区(2017年) (22)
图表21:粤港澳大湾区人均存贷款指标均高于国内其它城市群(2017年) (22)
图表22: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和货物吞吐量情况 (23)
图表23:2018年中国香港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货物吞吐量位列世界第1位和第17位 (24)
图表24:2018年中国香港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世界第8位和第13位 (24)
图表2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 (25)
图表26:2019年全球前10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中粤港澳湾区占三席 (26)
图表27:粤港澳大湾区在线网密度和人均里程上远远落后于其它世界级湾区(2017年) (26)
图表28:相比国内主要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人均里程落后但线网密度仅次于京津冀(2017年). 27图表29: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方案 (27)
图表30:粤港澳大湾区在公路密度和人均公路里程上落后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2018年) (28)
图表31:2019年国内各大城市群5G上市公司对比 (29)
图表32:粤港澳大湾区在5G领域具备全产业链优势 (29)
图表33:全球已授权SEP S拥有数量上华为和中兴通讯位居前列 (30)
图表34:华为、中兴通讯合同数量位居前列 (30)
图表35: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T OP10城市 (31)
图表36:2019年我国6家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在TOP10,粤港澳大湾区占2家 (31)
图表37: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布图 (32)
图表38: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图谱 (32)
图表39:粤港澳大湾区家电上市公司总市值远超其它城市群 (33)
图表40:广东省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工程规划 (33)
图表41:粤港澳大湾区各家电产品产量领先 (34)
图表42:受益领域核心标的梳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