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填空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称为心理科学独立地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心理是脑的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技能分工:额叶语言觉,颞叶听觉,顶叶运动觉,枕叶视觉。
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6.知觉恒常性主要有四种: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7.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9.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感情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共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二大源头:①来自古代哲学。
②来自古代的生物学和生理学。
11.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问其香;入鲤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感觉的适应。
⑴“万绿丛中一点红”……知觉的选择性。
⑵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002个组快。
⑶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创造想象。
⑷读科幻小说,人们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听《梁祝》随之想象故事情节…………………………………再造想象。
⑸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⑹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⑺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⑻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⑼在应急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⑽火山,地震,突遭袭击,参加主要比赛,考试…………………应急状体出现的原因。
心理学小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小学课程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在小学阶段,心理学课程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帮助孩子们了解自我、认识他人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小学课程的知识点总结: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兴趣、长处和短处。
- 自尊: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
情绪管理- 情绪识别:学会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
- 情绪表达: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过言语、艺术或运动。
- 情绪调节:学习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深呼吸、冷静思考。
社交技能- 沟通技巧:学习有效沟通的方法,包括倾听和表达。
- 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资源和成果。
- 冲突解决:学习如何和平解决与他人的冲突。
学习策略- 注意力集中: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 记忆技巧:掌握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图像记忆等。
- 问题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 道德情感: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 道德行为:实践诚实、公正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 压力管理:学习应对和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 变化应对:培养面对变化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健康心理- 积极心态:培养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 自我激励:学习如何自我激励,追求个人目标。
- 心理弹性:增强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心理韧性。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心理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个人成长,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心理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和介绍。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指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学校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控制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小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如愤怒、焦虑、悲伤等。
学校应当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积极的调节方式来管理他们的情绪,例如深呼吸、分享心情、寻求帮助等。
3. 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素质是指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以及积极应对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机制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如何逆境中保持坚韧,积极应对挫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继续努力。
5. 社交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是指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提供合适的社交环境和活动,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倾听他人、解决冲突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6. 健康问题的关注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是心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锻炼习惯。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心理学小学课程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小学课程知识点汇总一、认识自己1. 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并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
2. 情绪认知: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 自尊和自信:培养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4. 强迫症:了解强迫症的症状和原因,学会正确对待和帮助有这种困扰的人。
二、人际关系1. 沟通技巧:学习有效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等。
2. 同理心:培养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体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友谊与合作: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建立友谊的重要性。
4. 面对欺凌:了解欺凌的形式和影响,学会应对和报告欺凌行为。
三、情绪管理1. 情绪调节:学习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消沉。
2. 压力管理:认识并应对压力,学会采取有效的放松和应对策略。
3.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解决问题1. 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思考和创新。
2. 决策能力:学习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和做出决策的方法和技巧。
3. 应对挫折:了解挫折和失败的正常性,学会积极应对和从中获得成长。
五、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1. 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学会寻求帮助。
2. 睡眠与休息:认识睡眠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 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社会、环境和他人负责的意识和行动。
4. 幸福与积极心态:学习积极心态的培养和幸福感的来源,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在心理学小学课程中,一系列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并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人际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和潜力,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心理学小学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有责任感和适应力强的个体,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小学生的智力、情感、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其研究结果能够指导小学教育实践,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的智力发展1、感性认识阶段:主要指2-6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其认识特点是凭借感觉、直觉完成。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较弱,目光短浅,缺乏总体把握。
2、思维发展阶段:主要指7-12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其认识特点包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备自我反思意识、有类比能力等。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逻辑思维。
1、婴幼儿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中。
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感受到爱以及被重视的感觉。
三、小学生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和终身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形成及其后的交往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关系。
小学生需要建立健康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其愿意积极学习,更好地发展学习技能和行为……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社交技能的发展,同时增强小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以及交流能力。
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1、启发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案例学习法:案例学习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集体实现的快乐感。
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能够更好的指导小学生的学习和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自身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提高学习态度和促进自我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小学教育心理学则是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小学教育心理学中研究的重点。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学习动机与激励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激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励。
三、学习风格与智力多元化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偏好。
智力多元化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类型和潜能。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智力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情绪管理与行为规范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
五、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需求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
教师应该及早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或者转介给专业人士进行特殊教育评估和干预。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至此结束。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对教育过程的更深入理解,实现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对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1. 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点:- 心理发展水平逐渐提高,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逐渐掌握基本的认知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分类能力等;- 社交能力逐渐发展,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意志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情绪的变化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2.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学习理论是指人们学习的原因和规律。
在小学教育中,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教师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需求在小学教育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或特殊教育需求。
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以及特殊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困难可以分为认知困难、情绪困难和行为困难等多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 有效教育与评价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教育的有效性和评价的科学性。
有效教育包括提高学习效果、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
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和多样化的,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测验评估、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点归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知识点归纳1.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分辨不同的情绪,如愉快、悲伤、愤怒等-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2.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学会与他人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3.心理压力和应对策略:-学会适当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如运动、听音乐、诉说等-学会减轻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深呼吸等-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分享压力和烦恼4.成功与失败:-了解成功和失败的定义和概念-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轻易放弃-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学会珍惜成功,不骄傲自满5.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挑战-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思维方式-学会灵活应对困难和挫折-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6.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关注事物的积极面-学会理解和接受失败,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培养乐观的态度,相信未来会更好-学会感激和珍惜生活中的小事情7.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安全-学会预防和应对流行疾病,如洗手、打疫苗等-学会拒绝不良行为和消极影响,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8.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尝试新的事物,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艺术和科学素质-提供适当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才能-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核心知识点有助于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并学会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提高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要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又涵盖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因素。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要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51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提醒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拟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开展识记:1、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根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根底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历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开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开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汇总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发展与行为的学科。
在小学教育中,了解基础的心理知识对于提高师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小学教育中常见的心理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孩子在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注重感知与行动的结合,能够通过亲身经验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孩子情绪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过程。
儿童情感发展对于学习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包括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自我情绪调节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等。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孩子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建立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自治和团队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性格发展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于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自信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五、儿童学习困难与发展异常儿童学习困难和发展异常是指部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学习上的困难、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这些特殊学生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全面发展。
六、儿童与媒体的关系儿童与媒体的关系是指儿童在数字化时代与各种媒体形式的互动。
儿童对于媒体的接触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良好的媒体素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媒体,提供优质的媒体资源,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实践的科学。
它涉及到认知发展、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 学习风格:小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操作型等,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小学生的情感表达逐渐丰富,但有时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成人的引导和理解。
- 情绪管理:小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同伴关系:小学生开始更加重视同伴关系,同伴间的互动对其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 合作与竞争:小学生在同伴关系中学习合作与竞争,这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自我概念:小学生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 自尊与自信: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其个性发展和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
五、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者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游戏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 评价方式:评价小学生时,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提供支持和鼓励,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
结尾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不仅涵盖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还强调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教育心理学的形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西方:古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近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二、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6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第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如何揭密专长?专家-新手比较研究X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1.新教师新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教学≠传授知识现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原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
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
对“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学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学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教师必备的知识。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小学教育心理是指对6岁至12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了解小学教育心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孩子。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的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传感期、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来进行教育和教学。
2. 认知结构儿童的认知结构主要指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有些儿童更偏向于逻辑思维,有些则更偏向于感性思维。
了解儿童的认知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3. 认知误区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如思维定势、缺乏逻辑性、片面性等。
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认知误区,引导他们形成更健康的认知模式。
二、儿童的情感发展1. 情感表达儿童的情感表达通常是比较直接和真实的,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教师应耐心倾听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情感。
2. 情绪管理儿童在情绪管理方面通常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方式教导儿童正确地处理情绪。
3. 自尊心儿童的自尊心是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尊心较低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应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尊观,鼓励他们相信自己。
三、儿童的行为发展1. 规范行为在小学阶段,儿童正在逐渐学习适应社会和学校生活,教师应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采取适当的奖惩制度有助于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自我控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常常难以控制自己。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3. 合作与竞争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学会合作和竞争,这是他们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团队比赛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算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受、知觉、经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不明白、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节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体验、自XXX纵)。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讲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操纵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进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办法:1观看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6 观看法是有目的、有打算地经过观看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办法。
种类:(1)时刻:长期观看、定期观看。
(2)内容:全面观看、重点观看。
(3)观看者参与性:参与性观看、非参与性观看。
(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看、人为场所的观看。
优缺点:观看法是在日常日子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
但由于它别能严格操纵条件,别易对观看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推断,这也是观看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看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操纵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举行研究的办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操纵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办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重点
小学儿童心理学重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意志: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4.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5.气质: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6.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7.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8.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
9.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10.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a.情绪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b.小学儿童情绪的丰富性不断拓展(1.课程的增加,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 2.集体生活、劳动和校园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 3.情绪表现形式的多样化)c.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1.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情感发展2.创设情境,陶冶情感3.开展活动,培养积极情感4.运用移情,丰富情感体验5.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6.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感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小学儿童意志的培养:a.培养小学儿童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为的盲目性 b.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加强意志的锻炼 c.运用集体的力量 d.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e.正确对待挫折 f.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锻炼意志品质 g.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小学儿童兴趣的培养:a.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兴趣。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义:学与教二、核心:学习心理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80年代末(深化拓展)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影响身心因素1、遗传(可能性)①遗传素质②成熟;2、环境(现实性)社会、家庭、学校(主导)、早期3、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1、语言发展从口头到书面的过渡时期;2、品德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9岁;3、思维发展从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期,10岁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四概念、四阶段四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阶段:感知运动0~2岁①客体永久性;②思维开始萌芽;③直觉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思维不具有可逆性;③自我中心;④不能获得守恒关系;⑤泛灵论具体运算7~11岁①思维可逆②去自我中心③具体形象思维形式运算11岁以后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抽象逻辑思维③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②挑一挑摘苹果③支架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人格:1、人格概述定义: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结构:性格、气质、自我意识三我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性格定义:性格指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4、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三、气质定义:人生来就有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受生理影响大;3、气质可塑性强;4、气质特征表现较早;5、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体液说: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刚强,容易感情用事;2、多血质:活泼、乐观、灵活;2、粘液质:死板,沉稳,缺乏生气;3、抑郁质,多愁善感,敏感,怯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教育心理学一章绪论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育心理学的形成育心理学的发展二)西方: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的形成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代克(Thorndike)(美):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涵: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质: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何揭密专长?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学≠传授知识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
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
“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学经验对教师成长作用学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验本身可能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新教师所观察到或经历过的教学并非都是成功的,因此这种经验不能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其次,滥用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不考虑自身特点与学生情况,也无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此,除了教学实践之外,新教师应该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如教育心理学等),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并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特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专家型教师: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基于知识对教学专长的解释何成为专家型教师要专业水平知识。
要不断反思,并使日常工作和事务逐渐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要培养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教师可能存在的心理困境论育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不断面对新学生、新情境、新材料。
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书会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并提供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必须依靠自己在充分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使自己成一个艺术的,自我教育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育专家。
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生到死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段性和连续性向性和顺序性平衡性别差异性一节心理发展概述、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育须以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育对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决定论点: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物:尔顿:尔:塞尔:价: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点: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物:克:生:金纳:面强调环境的作用、二因素论点: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物: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伟士(Woodworth):价: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衷调和。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点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理发展观点: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价:对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理发展结构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核心概念)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行为图式和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经验(或动作)。
应:当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图式不能使经验同化时,改变主体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衡: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衡既是一种心理结构,又是发展中的因素。
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a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知运动阶段个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活动,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有表象和思维,智力活动还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运算阶段个阶段儿童开始具有信号功能,产生表象。
在模仿游戏中,儿童以一物代替另一物,或当人或物不在时用语言来称呼他,都说明儿童具有了信号功能,产生了表象。
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但还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体运算阶段个阶段的儿童已能逐渐超出知觉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出现群集运算。
但这时的运算还限于具体的、观察所及事物。
式运算阶段个阶段是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思维水平已超出具体的、感知的事物,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凭借演绎推理、律的归纳和因素的分解来解决抽象问题。
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图片、模型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助于思维的表象。
、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
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加他们学习活动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展是一个生物人在一定的社会文环背景中的适应理发展经历连续的八个发展阶段价:视文化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瑞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冲突或危机。
这些危机是在每个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
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
每一阶段危机决的好坏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3岁)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五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自我同一性混乱(12-20岁)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40岁)七阶段:繁殖对迟滞(40-65岁)八阶段:自我完善对绝望(老年期)里克森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
、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
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
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
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点: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近发展区价:当前建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学习的关键期展的关键期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
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展的关键期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行某些形式的学习。
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
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要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过深过难的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注意提供略高于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
、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用,与学生充分交流。
、要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Freud简介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奥地利人,在治疗精神病人过程中发现不少病人的病没有机体的根源,却有许多无识的情感,当他帮助病人认识到这些情感时,病就好转了。
在总结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他逐渐形成了关于个性发展的观点。
人将他和马克思、爱因斯坦合称为改变现代思想的三个犹太人。
他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灵世界的理解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识是指人们能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
意识指在一般情况下不为人觉察到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