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归纳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酸碱盐口诀

酸碱盐口诀《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
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
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
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是化学中的三大基本概念之一,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1. 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酸碱反应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反应类型。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离子交换释放出了能量。
3. 酸和金属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这是因为金属可以与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因为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碱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水。
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检测。
指示剂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酸度计测定。
酸度计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7.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达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反应热表示。
反应热可以反映反应过程
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大小,从而判断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以上就是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它们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酸碱盐口诀

酸碱盐口诀酸碱盐口诀,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之一,它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和公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口诀。
一、酸的定义酸是有酸味的,有溶解力,能与碱反应,可以变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有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有强弱之分,其中酸的强度与其离子的解离程度有关。
强酸的离子解离程度高,而弱酸的离子解离程度低。
二、碱的定义碱是有苦味的,有溶解力,能与酸反应,可以变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有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也有强弱之分,其中碱的强度与其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有关。
强碱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高,而弱碱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低。
三、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水和盐。
例如,酸(HCl)和碱(NaOH)反应时,产生水(H2O)和盐(NaCl)。
这个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基本公式为:酸 + 碱→ 盐 + 水四、常见的酸碱盐1. 强酸:HCl、HNO3、H2SO4、HClO4等。
2. 强碱:NaOH、KOH、Ca(OH)2、Ba(OH)2等。
3. 中和反应产物:如HCl + NaOH → NaCl + H2O,HNO3 + KOH → KNO3 + H2O等。
4. 盐的类型:酸盐、碱盐、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
五、口诀1. 酸、红pH值,水样源源流。
2. 碱、蓝石蕊测,氢氧根离子成。
3. 酸中有H,口水难含;碱里有OH,碱味连心。
4. 酸碱中和反应,盐水双双是;化学反应式,记在心里头。
5. 酸盐来自酸,移根体儿行;碱盐产自碱,氢氧拼在一。
6. 硝酸盐、氯化物,不可忘记一;硫酸盐、磷酸盐,化合又鉴别。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酸碱盐口诀,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记忆和理解化学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化学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取得好的成绩。
酸碱盐反应规律及主要方程式

酸碱盐反应规律及主要方程式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那些在化学课堂上经常见到的酸、碱和盐,嘿!这些家伙在化学反应中可是很有趣的角色。
酸和碱就像老朋友,经常打打闹闹,但他们的“吵架”其实有规律可循。
酸一般是那种有点“酸溜溜”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用的醋,里面有醋酸;碱呢,往往让人感觉比较“滑溜溜”的,比如我们家里的肥皂水,里面的氢氧化钠就是个典型的碱。
盐嘛,就是酸和碱“和好如初”后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反应后的“结婚生子”!1.1 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说到酸碱反应,这里有个简单的规律:酸加碱,就会产生盐和水。
就像是两个人打架,然后突然发现其实彼此还挺合得来,最后和平相处,结果就生产出盐和水这种“和解的产物”。
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酸 + 碱→ 盐 + 水。
例如,拿硫酸(H₂SO₄)和氢氧化钠(NaOH)来举例,它们的反应方程式是:H₂SO₄ + 2NaOH → Na₂SO₄ + 2H₂O。
是不是很简单?酸和碱“牵手”后,就变成盐和水啦!1.2 酸碱盐反应的实际应用这些反应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
例如,胃酸过多时,我们会吃点抗酸药,这些药物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会和胃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从而缓解胃酸问题。
再比如,当你把肥皂水滴在污垢上,肥皂中的碱性成分会和污垢反应,最终把污垢清理干净,这不也是酸碱反应的一种应用吗?2. 盐的形成及其方程式盐的形成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的“终极成果”。
在很多化学反应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盐的身影,它是酸和碱反应的“孩子”。
当酸和碱混合时,生成的盐可以有很多种类,比如氯化钠(NaCl),就是我们平时用的食盐;还有硫酸钠(Na₂SO₄),常用于清洁剂中。
每一种盐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达。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的盐是氯化钠,方程式是:HCl + NaOH → NaCl + H₂O。
2.1 酸盐与碱盐的区别盐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酸盐和碱盐。
初三酸碱盐八大反应规律

初三化学中,酸碱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8个反应规律,它们分别是:
1.酸和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碱→盐+水。
2.酸和碱金属反应。酸和碱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氢气+盐。
3.酸和碳酸盐反应。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类型为: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
4.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酸和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类型为:酸+金属→盐+氢气。
7.碱和银盐反应。碱和银盐反应,生成银氧化物、水和碱金属盐。反应类型为:碱+银盐→银氧化物+水+碱金属盐。
酸碱盐反映的规律

酸、碱、盐反应的一些规律考试大本营 - 赛蝶网 2008-04-24 03:03:30 浏览:76次【大中小】【打印】【繁体】【红绿黄黑】【发表】【关闭】【评论】赛蝶网讯:一、置换反应:(1)金属+酸——盐+水例如:zn+h2so4=znso4+h2条件: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必须排在h前,有mg、al、zn、fe、sn、pb酸主要是指hcl、h2so4(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例如:fe+cuso4=cu+feso4条件: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必须排在组成盐的金属前,如:fe排在cu的前面;盐必须溶解于水。
二、化合反应(1)酸性氧化物+水——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o3+h2o=h2so4co2+h2o=h2co3(2)碱性氧化物+水——碱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例如:cao+h2o=ca(oh)22nao+h2o=2naoh条件:碱可以溶解于水三、分解反应(1)碱——碱性氧化物+水例如:cu(oh)2=cuo+h2o条件:碱不可以溶解于水四、复分解反应总的条件: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一种沉淀或一种气体或水(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例如:naoh+h2so4=na2so4+2h2o (2)酸+碱性氧化物——盐+水例如:h2so4+mgo=mgso4+h2o6hcl+fe2o3=2fecl3+3h2o(3)酸+盐——新酸+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hno3条件:强酸制弱酸、稳定性酸制不稳定性酸、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总的来说各中酸排列的顺序是:h2so4、hcl、hno3、h2co3前面的酸可以制取后面的酸,而后面的酸不可以制取前面的酸。
(4)碱+盐——新碱+新盐例如:2naoh+cuso4=na2so4+cu(oh)23ca(oh)2+2fecl3=3cacl2+2fe(oh)3 条件:反应的碱和反应的盐必须都溶解于水(5)盐+盐——新盐+新盐例如:nacl+agno3=nano3+agclbacl2+na2so4=2nacl+baso4条件:两种反应的盐必须都溶解于水在置换反应中,金属fe参加反应总是生成+2价的亚铁盐例如:fe+2hcl=fecl2+h2在复分解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这可以帮助我们写出复分解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例如:fe2o3+3h2so4=fe2(so4)3+3h2o。
酸碱盐反应的优先原理

酸碱盐反应的优先原理酸碱盐反应的优先原理是指在多个酸碱盐反应同时进行时,某些反应会优先发生,而其他反应则会被抑制或延迟发生。
这一原理是由于不同的酸碱盐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不同所引起的。
酸碱盐反应是指酸和碱(或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或盐)的离子交换,形成新的化合物。
在酸碱盐反应中,各种酸碱盐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
这是由于酸、碱和盐的离子特性不同所导致的。
离子特性包括离子的电荷、大小、电导率等特性。
不同的离子特性使得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和亲和力不同。
具体来说,酸碱盐反应的优先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强酸和强碱反应优先:强酸和强碱反应速率较快,反应程度较大。
这是因为强酸和强碱的离子活性较高,反应亲和力较大。
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盐酸,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强酸和强碱反应非常剧烈,产生的化合物通常是盐和水。
2. 强酸和弱碱反应次之:强酸和弱碱反应速率较快,但反应程度较小。
这是由于强酸的离子活性较高,但弱碱的离子活性较低,反应亲和力较小。
强酸和弱碱反应一般会产生盐和水,但水的酸碱性会略有变化。
3. 弱酸和强碱反应再次之:弱酸和强碱反应速率较慢,反应程度较小。
这是因为弱酸的离子活性较低,反应亲和力较小。
弱酸和强碱反应也会产生盐和水,但水的酸碱性对于强碱而言会略有变化。
4. 弱酸和弱碱反应最后:弱酸和弱碱反应速率最慢,反应程度也最小。
这是由于弱酸和弱碱的离子活性较低,反应亲和力较小。
弱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盐。
除了酸碱之间的反应顺序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温度、反应物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程度。
离子浓度越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另外,当溶液中存在多个反应物时,反应物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影响反应的优先顺序。
总之,酸碱盐反应的优先原理是由酸、碱和盐的离子特性决定的。
不同离子的活性和亲和力不同,导致了它们在反应中的优先顺序不同。
这一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可以指导我们合理选择反应条件和控制反应过程。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总结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总结酸碱盐一章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
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无机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一个具体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这对我们学习知识,尤其是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酸碱盐进行讲解。
一、准确掌握酸、碱、盐的概念,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酸碱盐一章的概念较多,能否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酸、碱、盐的前提条件。
1.酸及酸的通性对于酸的定义,我们说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阳离子”、“全部”、“H+”几个关键字。
下面我们以常见的硫酸和盐酸为例来说明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盐酸硫酸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酸→盐+氢气Zn+2HCl=ZnCl2+H2↑ Zn+ H2SO4 =ZnSO4+H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碱+酸→盐+水NaOH+HCl=NaCl+ H2O Cu(OH)2+H2SO4= CuSO4+2H2O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
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是指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
中考化学中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是什么

中考化学中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是什么一、关键信息1、酸碱盐的定义及分类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酸的性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3、碱的性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4、盐的性质某些盐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金属和新盐。
盐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盐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5、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6、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实例盐酸(HCl)、硫酸(H₂SO₄)、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碳酸钠(Na₂CO₃)、氯化钠(NaCl)等。
二、酸碱盐的详细性质及反应规律11 酸的通性111 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112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H₂SO₄= ZnSO₄+ H₂↑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₂+ H₂↑113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 + H₂SO₄= CuSO₄+ H₂O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₂O₃+6HCl = 2FeCl₃+ 3H₂O114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₂O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₂+ H₂SO₄= CaSO₄+ 2H₂O115 酸与某些盐反应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CO₂↑ + H₂O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₂CO₃+ 2HCl = 2NaCl + CO₂↑ + H₂O12 碱的通性121 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酸碱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一种类型,也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在酸碱盐反应中,有着一些反应规律,这些规律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具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酸碱盐反应中的八条反应规律。
1.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碱反应是一种中和反应,其中酸和碱会互相中和,产生盐和水。
比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2. 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是一种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氧化铝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铝和水。
3. 金属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
金属和酸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比如,锌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锌和氢气。
4. 酸和碳酸盐反应会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酸和碳酸盐反应是一种酸和盐反应,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比如,硫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产生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5. 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6. 酸和金属碳酸盐反应会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酸和金属碳酸盐反应是一种酸和盐反应,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比如,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7. 酸和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和氧化物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氧化铜反应会产生氯化铜和水。
8. 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氧化铝反应会产生氯化铝和水。
在酸碱盐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会产生一些规律性的反应,这些反应规律对于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 酸与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Fe → FeSO4 + H2。
3. 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
例如,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4. 酸与氧化物反应:酸与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CuO → CuSO4 + H2O。
5. 碱与盐酸的反应:碱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总体而言,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遵循了物质守恒定律,反应中原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酸碱盐的反应还可通过pH指示剂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检测,其中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
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中考化学专题之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中考化学专题之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也是中考化学的常见考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酸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酸是一种常见的酸性物质,它的通性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酸的通性反应规律如下:酸+活泼金属→盐+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金属氧化物必须是非碱性氧化物)2.酸+碱→盐+水(碱必须是可溶性碱)3.酸+某些盐→新酸+新盐(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二、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碱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物质,它的通性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碱的通性反应规律如下:1.碱+酸性氧化物→盐+水(酸性氧化物必须是酸性氧化物)2.碱+酸→盐+水(酸必须是可溶性酸)3.碱+某些盐→新碱+新盐(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三、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盐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的通性是能与某些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
盐的通性反应规律如下:1.盐+酸→新盐+新酸(盐必须是可溶性盐)2.盐+碱→新碱+新盐(碱必须是可溶性碱)3.盐+某些金属→新的金属+新的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四、酸、碱、盐反应规律的特殊情况多元酸与少量多元碱或多元盐发生中和反应时:1.若多元酸中有强酸,则以强酸为标准,若多元碱中有强碱,则以强碱为标准;2.若多元酸中有弱酸,则以弱酸为标准;3.若多元碱中有弱碱,则以弱碱为标准;4.若多元酸中有强酸和弱酸,则以强酸为标准;5.若多元碱中有强碱和弱碱,则以强碱为标准。
酸碱盐反应规律

酸碱盐反应规律
【酸碱盐反应规律】
1. 酸反应:酸可以和金属、晶体结合,使金属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或者将晶体水解成离子络,产生离子方程式的反应。
2. 碱反应:碱可以与乙酸反应,产生乙酸钠或其它盐,同时乙烯基乙酰胺又形成乙烯基乙酰胺;与HCN反应,可以形成氰化物;与CO2反应,可以生成碳酸盐;与风化矿物反应,可以产生重水矿物。
3. 盐水反应:盐水可与任何含水液体反应,常见的有:NaCl与矿物质结合,产生碳酸盐;合成醋酸盐、萘酸盐;产生重水矿物;常见的代表有化学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原子的氧或氢由高价态变为低价态的物质发生的变化,典型的代表有:Cu + H2SO4 = CuSO4 + H2。
5. 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指的是具有一定电荷的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交换电荷;典型的代表有: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6.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含氢原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水及原
子的脱氢反应;典型的代表有:C2H5OH + O2 = H2O + CO2 。
7. 气化反应:气化反应是指离子或分子溶于水中,形成满足热力学的反应,产生一种气态物质的反应;典型的代表有: NaOH + HCl = NaCl + H2O。
以上就是酸碱盐反应规律的主要内容,酸碱盐反应规律是众多实验室基本导读中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用到其相关反应。
它是实验室里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知识,也是实验室里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能。
因此,正确地学习酸碱盐反应规律,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初中化学酸碱盐口诀学习

初中化学酸碱盐口诀学习初中化学酸碱盐口诀学习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离电离,遇水便离”。
说明:“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
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
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石酸红,石碱蓝,酚酞遇碱变红色)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得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就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与盐得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H以前) (一般就是稀HCl与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盐—→新盐+ 新金属(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前置后) (可溶性盐)2、金属与硝酸(浓、稀)与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参加反应得金属也不受氢以后得限制。
原因就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就是生成水、故不能使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Cu+2H2SO4(浓)ΔCuSO4+SO2↑+2H2O 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得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2CO3)得酸性较弱(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得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得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得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得盐必须就是可溶性盐、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得金属,跟盐溶液反应就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得金属从它们得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得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得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2H2O ==2NaOH+H2↑2NaOH+ CuSO4 == Cu(OH)2↓+Na2SO4总反应:2Na+ CuSO4+ 2H2O ==Cu(OH)2↓+Na2SO4 +H2↑4、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酸反应时,仍然就是与酸直接反应。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口诀大全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口诀大全《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
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
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
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归纳酸碱盐单元的反应规律
一、问题的提出:
酸碱盐单元综合性很强,特别是物质间相互反应关系,需要判断是否能发生反应,而涉及的物质很多,学生模糊不清,无法下手。
二、以前的做法
1、最初老教材对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很高,要记本酸的5条化学性质(即酸碱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碱的4条(即酸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盐),盐的4条化学性质(即金属、酸、碱、盐)。
在此基础上,还归纳了一个图,要记10种成盐法等。
2、课改后的教材,没了上述条理性的内容,前一个版本中还有酸碱盐的关系图,现在也没了。
三、建议
1、还是要归纳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不然难以有条理的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但规律在简单实用。
2、具体做法:依纯净物中的五类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总结3句话:
①金属酸、金属盐,前换后
②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③酸碱盐,复分解,↑↓水生成。
这样,当需要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时,先认识物质类别,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是哪一类对应哪一条,很方便。
四、补充判断沉淀方法。
1、现行教材中不在要求学生记物质溶解性表,但考试中最常用的沉淀是要学生记住的。
2、记6种 AgCl BaSO4 CaCO3 BaCO3 Cu(OH)2 Mg(OH)2 一般题中有上述沉淀生成就反应,否则就没沉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