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小学美术走出“临摹”走向“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小学美术
走出“临摹”走向“创作”
——浅谈课堂中突破“临摹”的教学策略
【摘要】美术新课标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改过去以技法为重的教学观念。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日常教学中。但是,笔者却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仍有不少的学生在课堂作业中的临摹现象,尤其是在小学中高段,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这种现象的成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教师引导方式的问题、学生对美术创作缺少想象力、学生确实对原作的喜爱、有一个“现定标准”进行自我水平的确认。我们针对它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最终讲学生的绘画创作引入美术新课标所倡导的创新上来,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临摹创作
一、关于临摹的内涵
1.临摹的定义
什么是临摹?也是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照样子,它在字典里面的意思就是:模仿书画(临是照着原本书或画,摹是用薄纸蒙在原作上写或画)。它有两个侧重点:①学习技法,侧重临摹的过程。②侧重临摹的结果。我们日常看到的学生在美术的创作中的临摹现象,更多的是侧重临摹的结果。其目的不外乎更为快捷的完成美术作业任务,并取得较为理想的美术成绩。
2.临摹的特征
(1)临摹具有提高学生美术技能的作用。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作为学习方法的模仿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临摹对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增长他们美术技能的作用。学生通过临摹可以得到一定技法的提高,同时通过临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为自己的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提供可能。这个在千百年来的中国人通过临摹之路成才的例子可以证明。
(2)临摹又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现行的小学美术主要还是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的美术技法的提高。在美术新课标指出:“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的作业出现大一统的现象,使学生的作品各具风格。
可见,临摹是一把双刃刀既可以使学生得到技能与方法上的提高,同时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关于临摹现象存在调查
美术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多年,应该说现在学生的美术作业符合当下美术新课标的精神,积极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画出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作品来。但事实是这个样子的吗?为此,笔者专门进行了一次调查,看看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美术临摹现象。笔者对我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低段孩子还是喜欢自己画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对低段的孩子来说造型能力、构图知识都有一定的欠缺,临摹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选择自己画的学生比较多。但是,到了中高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这时就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中高段学生的临摹现象占到46.4%,说明临摹在中高段学生美术作业中所占的比率还是很高。在大力推行新课标的现在还是令人感到吃惊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比率的学生喜欢临摹作为自己作业时的首选?在这里笔者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观点:
1.喜欢临摹的
这里有三种代表性的说法:第一种,照样子很简单还可以通过临摹与原作进行比较,来去定自己的作品是否“好”;第二种,因为自己画不出(创作时遇到困难)来才去临摹;第三种,创作时缺乏自己对形象的把握(对形象素材积累不够)。
2.喜欢创作的
喜欢自己创作的也选取了四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认为照样子(临摹)麻烦;第二种,创作是自己的事,不能抄袭;第三种照样子画不好;第四种,喜欢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中高段学生对临摹的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是较普遍的肯定有其存在原因,那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么多的学生会选择临摹?同时也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选择临摹的与选择自创的学生都提出各自的困难:选择临摹的学生中有认为自创比较难的,在喜欢自创的学生中也有认为临摹比较难。学生的个性差异,即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较强,想象力却相对较差;部分想象力自认为还可以,但是造型能力却薄弱。所以,他们各自选择较安全的策略,来完成作业。这普遍的
课堂现象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研究有意义的问题。
三、临摹现象的成因分析
1.教师理念的问题
(1)教师示范存在的问题
绝大部分老师在新课标的领引下已经掌握了课标精神,不会以学生的像与不像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不注意教师示范这一环节的把握,结果会出现全班同学的作品都是与老师的示范作品一样,成了一个模子里面出了的。这样的方式也成了学生参与临摹的“帮凶”。
(2)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师虽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堂评价中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对教师认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过程中又以造型能力强、色彩丰富的作品进行重点展示,忽视学生画面效果一般却极具个性的作品。这样容易扼杀学生个性,强化学生临摹需求。
2.学生积累的问题
(1)早期“程式”教育的问题
部分学生在幼儿阶段开始简笔画的临摹练习,形成一定的“程式”。所有的东西就已经被贴上了“标签”:四分之一的太阳、棉花状的树、地平线……贴着“标签”成长的学生,当然就没有了“创意”。没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如找一幅画临摹,这也形成学生喜欢临摹的一个因素。
(2)学生缺乏积累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了很多想法和建议,但是一到动手画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如:《好大的恐龙》是很多学生都十分喜欢,他们对于恐龙的了解十分详尽。在互动环节,教师根本不用介绍,学生就能娓娓道来。但当要求把自己熟悉的恐龙画下来时,大部分学生犯难了,学生就把书上的范画搬下来,由于缺少形象素材的积累学生只好通过临摹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四、从临摹中寻找新策略
1.互动示范走出“临摹”
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引导和启发。在教师示范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发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将单一的老师讲解示范变为讲解、讨论、示范、互评等多种交流形式。这样既营造了轻松和谐、热烈平等的课堂氛围,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正确的示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局面。如:浙美版第三册第6课《指印的联想》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白纸,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印上了几个指印,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你觉得它像什么?结果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想的非常